播放地址

遁入虚无

恐怖片法国2009

主演:内森奈尔·布朗,帕兹·德拉维尔塔,Cyril Roy,Olly Alexander,Masato Tanno,Ed Spear,Emily Alyn Lind,Jesse Kuhn,Nobu Imai

导演:加斯帕·诺

 剧照

遁入虚无 剧照 NO.1遁入虚无 剧照 NO.2遁入虚无 剧照 NO.3遁入虚无 剧照 NO.4遁入虚无 剧照 NO.5遁入虚无 剧照 NO.6遁入虚无 剧照 NO.13遁入虚无 剧照 NO.14遁入虚无 剧照 NO.15遁入虚无 剧照 NO.16遁入虚无 剧照 NO.17遁入虚无 剧照 NO.18遁入虚无 剧照 NO.19遁入虚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4 11:24

详细剧情

  一场车祸夺去了父母的性命,年幼的奥斯卡和妹妹琳达发誓永不分开。成年后,奥斯卡(Nathaniel Brown 饰)漂泊来至东京,为了实现童年的誓言,他以兜售毒品赚取钱财,终于为琳达(Paz de la Huerta 饰)挣得了飞来东京的机票。兄妹相遇,却终是随波逐流的个体。在这个繁花乱坠迷人眼的大都会,奥斯卡继续进行毒品交易,而琳达则在一家夜总会大跳艳舞。在一次交易时,奥斯卡遭到警察围捕,混乱中更被枪击身亡。他的意识渐渐脱离肉体,穿梭在东京的大街小巷,关注跟随每一个在他生命中留下痕迹的人,等待着下一场不知何时才会开始的轮回……
  本片荣获2009年Sitges – Catalonian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和评委会特别奖。

 长篇影评

 1 ) 还有比《磕到荼蘼》更具有致幻体验的电影吗?

图文并茂://mp.weixin.qq.com/cgi-bin/appmsg?begin=0&count=10&t=media/appmsg_list&type=10&action=list_card&lang=zh_CN&token=915665274


必须承认这世界上有很多电影,它们的形式大于内容,又或者内容的哲思性必须依靠先锋的形式感才能以最妥帖的姿势表现出来。

虽然先锋从来不能代表什么,但这种实验精神却一直令人赞赏。

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影,喜欢的人赞不绝口,厌弃的人只想丢几块板儿砖。

《磕到荼蘼》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介绍它之前,我想先搬出该片的导演吓唬一下大家。

或者说色诱一下大家。

导演加斯帕·诺。

最简单粗暴的介绍方式都不如我直接告诉你他拍过什么电影,比如造成戛纳首映时观众愤然离席的《不可撤销》和2015年的新片《爱恋3D》。

与其过多介绍电影简介不如用海报的方式告诉你这些电影在视觉上多么刺目大胆。

其实《不可撤销》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了,大概初中升高中那会,不要问我那个年纪为什么会看这么黄暴的影片,毕竟那个时候快播安在,也大概因为我从小放荡不羁爱自由吧。

直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片中摇晃的镜头造成的生理上的不适感,即便那会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长镜头,也被片中的隧道强暴戏惊的一愣一愣。

那种惶惑在你身边发生的暴力,它的纪实性不再带有客观色彩,而是好像导演在你身边强迫你,他说你必须看完这一场戏,你必须要对暴力感同身受。

《不可撤销》的形式远超内容。

当你回想起这部电影的时候,故事内容即便模糊不清,但观影感受依旧如同昨日梦魇。

如今我成年了,是时候再把《不可撤销》拿出来好好看一遍了,包括法国版的《悲情城市》。

这些看上去以暴力和色情作为贩卖点的电影,在形式上的实验精神总能让人贫瘠的内心产生一丝冲动,而国内的电影太过于缺乏这种精神。

《爱恋3D》在豆瓣上还有更夸张的海报,居然没有被和谐我也是感到诧异,虽然我很想很想很想把那张海报放上来,但毕竟受到多方限制,不过以后我还是会贴这种X级别的海报上来的。

《爱恋》认真的探讨了爱情中两性关系的极端体验,也完美诠释了性爱是条断头路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对欲望的过度消解带来的不是享乐而是重度迷失。

尽管大部分人是把它当毛片看的,真是一点都不纯洁。

不过欧洲导演对性爱的理解普遍都是艺高人胆大。

虽然我知道,以上两部电影已经完全挑起了你的观影欲望,但我们今天还是要重点聊聊加斯帕·诺的《磕到荼蘼》(又名《遁入虚无》)。

《磕到荼蘼》在风格上继承了加斯帕·诺以往的作品。

形式上采用主观镜头拍摄,仅仅是开头几分钟我就已经晕眩的不行,但是经常打CS的人应该觉得这种体验还是可以hold住的,这也意味着男主角在片中几乎没有露脸的机会。

片头字幕的风格和影片整体保持了高度一致,其实很多电影的字幕都经过精心设计。

电影动用了全部视觉感官意在营造一种虚无感。

这种虚无既是指嗑药磕嗨后的精神世界,也是指人死亡之后的灵魂游荡感,而后者则是影片试图说明的重点,死亡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此一来,影片的直译名《遁入虚无》倒是更加贴切。

影片的对话以最简练的形式出现,代替情绪的是光影效果的变化和致幻体验。

影片开头亚历借了一本书给奥斯卡,书名是《西藏亡灵书》,书中有一个概念是“中阴”,“中阴”在藏语中是指死亡和再生之间的状态;而“中阴教”则是诸多教派中对死亡和生命认识最为深刻的一种教派。

这本书不仅对奥斯卡意义深刻,对加斯帕·诺也是如此,这本书成为他拍摄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因而主人公的状态被设置成死亡之后,转世之前。

奥斯卡在一次送毒过程中被警察开枪打死,于是他的灵魂脱离了肉体,开始审视他周遭的生活和他周围的人。

摄影机肆意的在不同时空中来回穿梭,代表着奥斯卡生前的各种情绪,或悲或喜。

奥斯卡和自己的妹妹相依为命,在他们年幼的时候父母由于车祸双双身亡。

影片中对于童年过往的闪回片段是《磕到荼蘼》全片中唯一不觉得光怪陆离的片段,唯一感觉真实的片段。

成年后的奥斯卡来到东京当起了毒贩,当他攒够第一笔钱时他为妹妹买来了去东京的机票,后者在东京是一名俱乐部的脱衣舞娘。

加斯帕·诺承认,之所以把主人公设置的如此边缘化,是为了展示性爱。

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所以不同的人在这部电影中会看到不同的内容,往往取决于你对哪一part感兴趣。

是性、迷幻药还是死亡或者轮回。

因为大胆,因为喜欢冒犯观众,所以电影中很多情节的确看上去不那么令人愉快。

我就不细说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行业内昆汀·塔伦蒂诺把这部电影列为自己2010年度电影榜单的第11名。

但我估计大部分观众都欣赏不来。

因为天才和疯子才往往惺惺相惜。

 2 ) 形式大於內容。

     
       看本片之前,習慣性的看了一下豆瓣上影迷關於本片的短評。總的來說,喜歡的人非常喜歡,討厭的人非常討厭。

       對我來說,看Gaspar Noé的電影,必然會讓很多人產生不適,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他醉心于性、暴力,還喜歡至片中角色于被拋棄被凌辱的位置,然後自己像個上帝一樣去俯瞰他們的痛苦,光是像坐過山車一樣的鏡頭從高到低地拍攝流產的胎兒就兩次,甚至到了最後十多分鐘的做愛鏡頭嚴重失焦,正當觀眾們開始氣急敗壞的準備甩手而去時,一場分娩結束了這一切,影片打出兩個單詞,不是THE END,而是THE VIOLD。這個自戀狂,嘩眾取寵的也沒有那麼離經叛道。

       Gaspar從藏經佛教中學來了“中陰”(BARDO),一種介於生與死之間的狀態。男主OSCAR就是在被警察追捕槍殺后,處於在”中陰“的狀態之中,電影透過這個幽魂的眼來看這個世界,時不時再來個靈魂附體享受下做愛中的快感,按照導演的理解,這種體驗如同嗑藥中的享受。在墜落而色彩斑斕的東京,超多的俯瞰鏡頭和長鏡頭拍攝霓虹閃爍、燈紅酒綠的夜店和俱樂部,那些只有在夜晚才會見得到的街頭毒販,脫衣舞娘和在垃圾堆邊的乞丐,所有的角色不是在做愛就是在嗑藥,要不是就是在做愛和嗑藥的準備期,他們眼中的世界應該比萬花筒更迷幻!電影的形式感之新穎遠遠大於了它的內容本身。

       從”中陰“這個狀態Gaspar去用西方人的角度審視“輪回”,他這個無神論者沒有投入到基督教的懷抱而選擇相信“輪回” ,迷醉而空靈,沒有邏輯,沒有善惡,重複展現主角們的人生之痛。這一點,在影片中,OSCAR和妹妹兒時經歷的一場車禍就重複了五次,而OSCAR被射殺的鏡頭前後又來了三次,加上LINDA流產兩次,每一次都是直面血肉模糊的現實——手術盤里血淋淋的死嬰,廁所便池里的汙跡斑斑,車禍現場OSCAR父母慘不忍睹的臉……直到觀眾開始對苦難變得麻木,意志慢慢被導演強姦,變得跟他的態度一樣,漠視而超然地看待,然後一根陽具,在陰道中努力一射,橘紅色背景的畫面下,一個新生命被再次孕育。之後,隨著臍帶被剪斷的那一秒鐘,這個孩子降生了,照應OSCAR死時宛若嬰兒的姿態,一個新的苦難循環即將開始。

       電影史上,不少片子都拍過HIGH過頭的狀態,但是沒有一部電影從一開始就讓你頭暈目眩,還在整部電影中完完全全的佔據了如此多的篇幅。這種大膽的嘗試,恐怕也就只有Gaspar願意癲狂一把。而“哥哥愛妹妹”的主題,雖然單薄又拖得太長,但此片的重點顯然不是劇情,更多的是用一種哲學意味在鏡頭捉摸不定的“光”中闡釋“靈魂虛無的意義”。



事宜人群:想嗑藥又不敢嗑的&視覺衝擊愛好者。






APR.10
LC
       

 3 ) 大多数人都没有权利评价这部电影

虽然我认同言论自由,但我更认同那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都知道谁说的,写出来可能被删。

看了这部电影的影评,我唯一认同的是下面这篇: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358368/

很短,而且基本没有写和电影有关的,但作者比没尝试过DMT的人更能和导演交流,真正的神交。

世界上有很多资源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无法接触到的,比如抗战,小孩子看电视剧觉得打鬼子很过瘾,真正参加过战斗的老兵则会摇头苦笑。

所以但凡有点话语权的导演,都会对影评人不屑一顾,甚至破口大骂。原因在于导演是有经历的,他把自己的所悟,用自己的镜头语言表现出来,本身就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影评人却拿无知当个性,或者就是为了吃饭出卖口水,他现有资源决定了无法拥有导演当时的经历与体会。

导演看不起影评人,影评人却代表了大多数掌握不到资源的大众,正应了那句名言:”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只是导演作为一个表达者,想要向大众倾诉自己所想,却终被大众背叛,遭唾,仅仅是因为大众的无知,不免会委屈吧。

名人多隐士,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吧。布道者不是这么好当的。

最后说说这部影片中的体验。”旅行片段“即使是在瘾君子当中也是难得的体验,致幻效果受制于人本身的大脑活跃度,知识越多的人,受到刺激后,看到的幻觉越清晰和多样。这就是为什么 某些药品 在上流社会很流行,刚发明时连总统都会沉迷,以文艺青年为主的嬉皮士们也趋之若鹜,因为他们脑子里存储了大量的信息,经过刺激后获得的体验超级棒,比如说”旅行片段“。

而有的人磕了药却没有任何感觉,或只有身体上的不适,那是因为脑内的”素材“不够多,和高僧顿悟一个道理。每天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城市噪音和上司的咆哮,没有过吃喝拉撒之外思考,那你嗑药的体验多半是很痛苦的头痛。

你试过DMT吗?你有过”旅行片段“吗?没有过,最好不要看这部电影,你完全不理解。一点点也不会。


注:《西藏度亡经》的内容基本就是一次高深莫测的”旅行片段“,如果你想研究,可以给个小线索:Cannabis indica,还有嬉皮士的印度朝圣。

真tm危险,还是不说了。

 4 ) ENTER THE VOID!!!!!!!

每个时期,总会出现那么一两部艺术作品,严重颠覆了世人对传统艺术形式的认知。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色彩可以这么涂,音乐可以这么编,电影可以那么拍。

ENTER THE VOID,将当前最尖端电影技术融合史无前例(没经过精确调研,但似乎应该确实是先例了)的概念性叙述(灵魂主观视觉),造成了某种当前影象艺术上的美学极致。当然,对于难以接受过于极端表述的观众来说,对本片最大的意见无疑是剥开形式之后,供众人理解的所谓故事所谓情节在伦理观念上的多少老套——这种老套使电影终究扎根地面,没有彻底漂浮至虚无,让人有一种“没有去到尽”的庆幸和遗憾——认为如此“为电影而电影”的行为无疑于哗众取宠的故弄玄虚。

不过,所谓人类文明对终极真理的追寻,无论是被普遍认为是纯粹数学游戏的弦论,还是同样“故弄玄虚”的卡夫卡、凡高和数之不尽的各类所谓人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手法去不断靠近世界的真实。对于一个存在主义者说来,可能正是人类的这种努力与尝试,才为自身存在的虚无带来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义。

看的是重剪版本,少了近半小时,结局和原剧场版的不一样。看来还必须得再重温一遍这近三小时的电影体验。

 5 ) trance

    整个片子都沉浸在trance里,音乐,画面,转场,剧情。这种感觉在一般的准则里看起来,也许颓废,糜烂。
  但确莫名地蕴含着一股异常强大的力量,一种就像宗教的力量,
  像女巫们通过各种途径试图进入的通灵的世界,
  像那些疯子画家希望展示的 繁星
  一个常人永远没勇气去尝试进入的未知的世界
  



当然,这这是这电影最亮的一点。

 6 ) 什么叫电影?这就叫电影!

      什么叫电影?这就叫电影!你试试把这部电影改写成小说或其它艺术形式来表达看看,这是一部充分调动和运用了视听语言来表达和展现故事的电影,这是一部称得上电影的电影。两个半小时,没有快近,完全正常播放。不过呢,看这个片子是分两天看的,第一天看的时候不知道是生理期的关系,还是影片本身制造的梦幻和眩晕感,让我直想睡觉,虽然很想继续把它看完,但是想睡觉的意志还是最终战胜了看片的意思,于是,夜猫子的我破天荒在九点多就爬上了床。
       第二天晚上继续看,一直在想这小子到底是真死了,进入了“中阴”状态;还是嗑药嗑高了,high出来的幻觉。不管是哪种,都不得不惊叹导演的想像力和把控力,在看片之前不知道这个导演就是《不可撤消》的导演,只知道这片子是昆汀中意的另类影片。当看到奥斯卡死后,她的妹妹因为承受不了失去他的痛苦而嗑了大量的毒品,在一个看似儿童游乐场的一个平台上抽搐,我以为她会死掉,那一刻,我差一点就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但是镜头接着迅速的移动开去,就好像奥斯卡看到妹妹的样子急着去找方法救她,接着却看到了自己的遗体被火化,接着又继续在虚无中游荡。
       如果死后真的像导演所表述的这般只是进入了一个“中阴”状态,不断的回忆生前事,俯看死后事,然后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子宫,投胎重新做人。那死真的一点也不可怕了。不过,我想死不会就这么简单。不管怎样,导演还是像我们展示出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死后状态,它看起来还很像那么回事。镜头的角度、机位的摆放、镜头的摇晃以及运动速度;还有虚幻的造型,迷离的影调,斑斓的灯光,都恰到好处地映衬了“虚无”的状态。
      只是这个男演员比较亏,从头到尾都只能见到他的后脑勺,他可能是影史上第一个用后脑勺演戏的家伙。不过,这部电影从根本上就不是一部演出来的电影,而是一部拍出来的电影,所以演员的脸和表情都不那么重要,大量的昏暗灯光和迷幻的色彩,以及不停晃动的镜头,使得演员的脸甚至是身体都是看不清楚的,所以有效的表演只限于演员的肢体动作而已。
      导演认为让这对兄妹疯狂的并不是毒品,而是性。妹妹对哥哥的依恋迷恋,疯狂到要跟哥哥发生性关系,哥哥虽然用理性约束了自己,但是当妹妹跟别的男人上床整夜未归,他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嫉妒而怒火中烧。其实片中每个人疯狂的根源都与性相关,就如弗洛伊德所言,力比妥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根源。于是片中有了大量的性爱片断,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本片的KJ镜头,它与山本彩饰演的《定之爱》有所呼应,在这两部电影中,男人那话都变成熠熠生辉的发光体,只不过后者是白色发光体,而本片中是金黄色的。相对来讲,本片的发光处理来得比较自然,因为通篇都是光怪陆离的彩灯、影调,出现个发光的话儿来也不觉得突兀。
      小说是文字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而只有电影才是导演的艺术,上专业课的时候老师常常会问什么叫电影?什么是电影?然后拿来一个片子告诉我们,这就叫电影,这些不能用语言言说的,不能用话语表述的,只有通过电影手段才能表达清楚的就叫电影。我要说,《遁入虚无》就是这样一部称得上电影的电影,它运用了电影的语言来表达,表达出了那种无法用文字能说清的感觉、感受。我喜欢这部电影。
      ps:本来下了个高清的,但一看是日本场景以为日语片,还没字幕就立马给删了,又下了个有中文字幕的。早知道一水的英文对白就不费那事了。为了重温片中那些梦幻的数字彩花设计,还得重新下个高清的来赏赏,必须的!

 短评

这是最后的电影,用连续的镜头串联不连续的时空,用幽灵的主观视角超越现实诸相,加斯帕一直这么直截了当,和其余导演迥然相异。

8分钟前
  • hitlike
  • 力荐

1.嗑药出体,晃荡游魂,时空跳跃,穿墙过室,投胎转世,几乎全程运用主观镜头。2.迷幻绚烂闪瞎眼的霓虹灯式色彩,受[2001]启发。3.各种长镜头,匹配转场与穿墙特效剪接。4.性爱大尺度似毛片,还有体内视角颜射镜。5.弃用一切旁白画外音,电报式对话,强化纯视听体验。6.幽冥感应段落同[柏林苍穹下]。(9.5/10)

1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好长时间没有看到如此绚烂华美的药物幻觉范儿片子了,昆汀的评语是“年度最酷最炫最给力字幕”,整个的色彩运镜渲染都完全符合嗑药后的幻象,当然如果你也是飞了叶子之后看效果更佳。

15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豆瓣评分易被两极化的影片特质:1、画面被粗糙化处理,或版本清晰度不佳;2、影片采用风格化路线,没有单线明确的主题,偏重引领观者代入角色内心,感受一切并进行多线思考;3、大尺度的性、暴力画面设置;4、电影语言前卫,实验性较强,但未臻大师境界;5、探讨领域过于禁忌或小众。【★★★★】

19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晃晃哥技能升级 有了无敌特效绝对闪瞎你的狗眼

20分钟前
  • 𝐓
  • 力荐

第三视角缺席的电影,漫长而黑暗的trip...难怪有人坐立不安。真实最不稳定,最混沌。视觉突出,尤其是遁入下一段trip时的空间畸变镜头,长焦端到广角端的神奇拉伸,远比那些用来直接描绘trip的CG味过浓的特效来得有效。声音考究,完全完成了与视觉共同塑造本体的任务。

21分钟前
  • kovsky
  • 还行

两个半小时的晕眩呕吐等来了重生的另一种恶心呕吐!对于这类导演的自圆其说,除非你也可以苟同,否则一切都是浮云!倒是表现嗑药、死亡、重生和遁入虚无的摄影让人称赞,【不可撤销】里的那一套确实挺适合表现灵魂出鞘!它的轮回观甚至让我想到了社会新闻里的灭门案……★★★★

2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顶部镜头你全家啊!!主观镜头,类似鱼眼镜头的效果,移轴镜头,顶部镜头的过渡,灯光色彩配乐闪闪闪闪闪闪!…生死…轮回…你也未免花哨过了头。我全当你先锋实验了但麻烦你迷幻风也也请适度好吗。刷新观众的视觉体验并不能说明你多酷,因为你也就停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炫耀技术层面上再也深入不了了

30分钟前
  • Mmm
  • 较差

過猶不及。视觉残害。可能我的期待真有点不切实际了

3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这样的电影,必然不会受到所有人的喜爱...

33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嗑药毛片,加斯帕·诺埃的电影乃至XX观,明显又飞大了……鉴定完毕。

34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摄影炫目至极,转场重复至极,剧情空洞至极,叙事拖沓至极。总而言之就是一坨值得一看的鲜艳的屎。

36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如同《不可撤销》般不让人喘息,摄影无敌的飘了。

37分钟前
  • 垣原阵
  • 力荐

四星半。无疑是2010年最佳影片,明显比同年其它片高出一大截,却被影盲们给黑了。

41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主观POV的重新获得。《遁入虚无》完全是一部诉诸感觉的影片,加斯帕·诺以“闪烁”及不停地运镜将客体影像主观化,与其说是LSD的药效,不如说是新世纪的阿贝尔·冈斯。总体而言,它与日本文化,日本人并无直接的关系,夜晚的东京只不过是另外一重空间,逼仄,拥挤,高速,与此同时闪烁着无数可以代替藏传佛教中五颜六色“地明光”的消费主义霓虹,一个超现实又超真实的世界。毒品、“中阴身”甚至《西藏度亡经》不过是一条隐秘的通道,由此,一个主体在以“消亡”为代价之后则什么生成为一种幽灵叙事的根茎式鸟瞰,不断地飞跃与生成—他者,线性时间也在这一刻轰然倒塌;错位,而不断回归是这里的常态,由此,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电影,更是一种全新的存在形式。

42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這種靠爭議性來支撐的所謂電影實在不值得支持。漠視它就是最好的報復。攝影是無法挑剔的。它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圓其說說得動聽。但規範是導演自己設立的,要玩好這個遊戲實在不難。而喜好是我的。所以我說:再見。

45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9分钟前
  • 辽东胖尊者
  • 力荐

空中视角,飘来荡去。主观镜头,晃晃悠悠。生之虚有,死之虚无。死生之间,虚有实无。

52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对于一个才华限于哗众取宠的导演,最好只给90分钟长胶片。

54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这部才是真正的《生命之树》

56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