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花为媒

爱情片内地1963

主演:新凤霞  李忆兰  杜宝宇  张德福  

导演:方荧

 剧照

花为媒 剧照 NO.1花为媒 剧照 NO.2花为媒 剧照 NO.3花为媒 剧照 NO.4花为媒 剧照 NO.5花为媒 剧照 NO.6花为媒 剧照 NO.13花为媒 剧照 NO.14花为媒 剧照 NO.15花为媒 剧照 NO.16花为媒 剧照 NO.17花为媒 剧照 NO.18花为媒 剧照 NO.19花为媒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4 13:33

详细剧情

王姓员外做寿,远近亲朋悉来道贺。员外之子王俊卿(杜宝宇饰)与表姐李月娥(李忆兰饰)一见如故,相生爱慕,遂私定终身。无奈李父极力反对,不欢而散。王家找来媒婆阮妈(赵丽蓉饰),托其为儿子说亲。阮妈一口应允,来至书香门第张家,张家有女名唤五可(新凤霞饰),才貌双全,风流多情,容颜不让月娥半分。无奈俊卿执意要娶表姐,坚决不应这门婚事,由此忧郁成疾。阮妈主张带俊卿去张家花园与五可见面,因其染病体弱,故引俊卿表弟贾俊英(张德福饰)来至张家,遂引出花为媒,双姝争俊郎的经典戏码……\r本剧根据《聊斋志异》中《王桂庵》及所附《子寄生》的故事改编。

 长篇影评

 1 ) 新凤霞

新凤霞的唱腔真好听,可惜后来不能表演了,经常听她的报花名,我绝的虽然评剧后来也有很多后起之秀,但是她们都没有超越新凤霞,也没有达到她的高度,新凤霞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人长的美丽大方,纯天然美女,唱的也好听,应该就是那个时代的全民偶像,后来才知道文革时,她受到残暴的对待,被人把膝盖骨打碎了,让她的后半身在轮椅上渡过,幸亏她的丈夫对她不离不弃,可惜因为身体受伤太重,最终享年不长,没有高寿,让人可怜心痛,愿她在天堂

 2 ) 记赏花骂书生一段

(张唱)他拿着兰花当野草,

(阮唱)他拿着黄瓜当香蕉!

(张唱)他拿着琉璃当玛瑙,

(阮唱)他拿着煤球当元宵!

(合唱)他真是好歹不懂、黑白不分、糊涂颠倒一个大草包!

(张唱)他拿着黄土块愣当金元宝,

(阮唱)他拿着烂柿子楞说大蜜桃。

(张唱)他拿着凤凰当燕雀,

(阮唱)他拿着棒子面的饽饽当做枣切糕。

(张唱)我看他坐井观天他的见识小,

(阮唱)我看他桌子底下放风筝出手就不高。

 3 ) 花为媒|你看看红玫瑰,再看看含羞草

《花为媒》是评剧最经典的剧目之一,即使在全国戏曲所有剧目中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成兆才全集》在收录《花为媒》剧本时就曾介绍说:此“为评戏形成初期重要启蒙戏、奠基戏之一。自评戏形成以来,几乎所有评剧旦角演员皆演此戏”。可以说《花为媒》是“评剧艺术的代表戏”。而从成兆才以《聊斋志异•寄生》为蓝本进行首度创作为始,及至因时代等原因而数次戏改,最终成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经典剧目为止,《花为媒》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故事情节几经演变,人物形象愈加鲜明,历史陈垢逐渐被清扫,现代性亦得到明显增强。纵观《花为媒》发展演变全过程,其之所以会成为经典剧目,除了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润饰自身,以符合大众审美观念这一重要因素外,1963年由吴祖光任编剧,方荧任导演,新凤霞、李忆兰、赵丽蓉、张德福、杜宝宇等人主演的《花为媒》电影更是提供了无法忽视的巨大助益。 1909年前后,成兆才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一篇名为《寄生》的故事为原型,创作出了《花为媒》首稿剧本,而在一百多年后,用来拍摄评剧电影《花为媒》的电影剧本已经和《聊斋志异•寄生》以及成兆才的首稿剧本有了很大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变动便是故事结局从“二女共嫁一夫”变更为“二女各嫁其夫”。同时,原先剧本中王寄生(后之王俊卿)与张五可“因梦生情”的情节也变成了“代替相亲”,故事虚幻感降低,更添写实色彩。除此之外,原先故事中许多为了迎合观众口味的庸俗桥段多被删除,将更多的笔墨着眼于塑造经典桥段。其中“绣罗帕”、“照菱花”、“报花名”、“代相亲”、“洞房赞”等经典桥段的打磨,也是《花为媒》这一剧目能够博得观众喜爱,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以上是对《花为媒》这一经典剧目十分简单的介绍,因为只有在了解过《花为媒》这一剧目的大致发展状况之后,才能够对其有更加清晰,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内容是以1963年评剧电影《花为媒》为中心,对这一剧目中的重点人物形象,传达出的思想主题,以及其表演艺术等多方面的浅薄赏析。因为才疏学浅,难免疏漏,但有写此粗疏文章的想法,一是因为《花为媒》的确是我十分心爱的一个剧目,再是新凤霞的艺术深深吸引并且打动我,想到她在黑暗年代的遭际命运,艺术生涯戛然而止,实在无限扼腕叹息。所以此粗疏文章,全当表现对《花为媒》的喜爱,以及对新凤霞的无限纪念之情。 评剧《花为媒》的故事冲突明显,精妙利用巧合,叙事张弛有度,主要讲述两对痴男怨女,力求婚姻自由美满,而不断斗争,最终成眷属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张五可自小生在富贵人家,上有四个姐姐,皆已出嫁,家中只剩她一人尚待字闺中。媒婆阮妈前来说亲,有意将张五可许配给王俊卿。张五可早听说王俊卿一表人才,便默默应允了婚事。但王俊卿却心系表姐李月娥,奈何李月娥之父认为王俊卿行事孟浪,并不同意这门亲事。王俊卿立志非表姐不娶,在没有见过张五可的前提下,以张五可貌丑无才为由拒绝了婚事。阮妈将王俊卿的话传给张家,张五可听后又羞又恼,在秀楼之上自照菱花,观摩容貌。王俊卿因为和表姐的婚事难成,卧病在床。阮妈想出了“代相亲”的计策,让王俊卿的表弟贾俊英暗地里观察张五可,然后将张五可的容貌转述给王俊卿,以为这样便能让王俊卿移情张五可。 阮妈借口将张五可请到花园,以不识四季花开为由,请张五可报花名,拖延时间。贾俊英躲在花园假山石后偷偷打量张五可。张五可很快发现阮妈行事慌张,东张西望,似有事隐瞒,于是四处打量,发现有一书生藏在暗处,把贾俊英错认为王俊卿,于是灵机一动,见景生情,借花泄愤骂书生。贾俊英代表兄挨骂,虽羞愧懊恼,但只能隐忍。张五可又想计支走阮妈,最终和贾俊英在花园中会面。张五可借花喻人,让王俊卿(贾俊英)仔细观瞧自己。贾俊英被张五可的美貌打动,神魂颠倒。二人表明心意,张五可赠红玫瑰寄情。贾俊英将张五可容貌转述给王俊卿之后,王俊卿却依旧心意不改,并将红玫瑰扔落在地,仍然非表姐不娶。王母和阮妈商量,把张五可娶过来,王俊卿见到以后,病痛一定会好,于是便张罗起婚事。李月娥知道表弟要成亲之后,痛苦万分,此时另一位婆想出抢亲的馊主意,让李月娥早先一步和王俊卿拜花堂。王俊卿闷闷不乐拜堂之时,发现新娘却是表姐,不由欣喜万分。张五可知道被抢亲后,气势汹汹闯入洞房,本要大闹,但看到李月娥俊俏貌美,顿时气消,不好发作。两人交谈之后都以为是王俊卿拈花惹草,招蜂引蝶,风流变心,便同去找王俊卿细问根苗。这时候阮妈推出贾俊英,说明“代相亲”的始末原由,众人心结打开,于是四人双拜花堂,两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花为媒》的故事情节其实仔细推敲下来,不是没有牵强之处,比如很明显的一点便是阮妈几次提出的计策都让人啼笑皆非,对于解决问题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甚至造成雪上加霜的后果。但如果从整体上来看,就会发现这几个计策其实是造成《花为媒》这个故事戏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得两对痴男怨女的感情线得以交织发展的重要推手,更是最终误会化解,结局美满所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说只是为了达到戏剧任务,那么这样安排其实无可厚非。但在我看来,其实可能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如果能够将阮妈的人物形象从一个“惯会说媒”的媒婆,转变成一个“经验不足”的媒婆可能会更加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这样的人物性格加上当时的急切情境,阮妈想出“代相亲”,“直娶亲”这样的主意可能并不会显得突兀。 在人物方面,《花为媒》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便是张五可。她是一个善良天真,颇有主见,又有些豪爽的人物形象。多情种,热心肠,玲珑性,又聪明。在媒婆前往张家说亲的时候,张五可的父母就曾表示,没有人能够做得了她的主,只有张五可自己同意才能够算真正的同意。这一情节在展现出张家父母开明的同时,更侧面传递出了张五可极有主张的人物性格。下面将以《花为媒》中张五可的几个核心唱段为主,对张五可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论述,并尝试涉及赏析新凤霞塑造张五可这一人物形象时的艺术成就。至于王俊卿、贾俊英、李月娥、阮妈等人物形象,暂时先搁置一旁,留待日后提起。 张五可初次上场的唱词如下: 张五可[唱]:玫瑰花开颜色鲜,梨花赛雪满栏杆,满栏杆, 百花院里花正艳,蜜蜂儿蝴蝶儿飞舞在花前,飞舞在花前, 我张家姐妹有五个,五朵鲜花肩挨着肩,肩挨着肩,只因为女大都当嫁,四位姐姐风流云散各自配姻缘,配姻缘,撇下我,张五可,闺中寂寞无人伴,怕的是春去百花残,百花残,粉皮墙锁深深院,辜负了日暖风和四月天,闷坏了女婵娟,闷坏了女婵娟。 这段唱词其实有让我联想到之前听到的《鸳鸯冢》里一段四平调:女儿家婚姻事羞人答答,难得个俊才郎来到我家,倘若是把机缘轻轻放下,又恐怕负青春误了年华。“又恐怕负青春误了年华”和“怕的是春去百花残”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出了闺中女子春情难遣的感情。“粉皮墙锁深深庭院,辜负了日暖风和四月天,闷坏了女婵娟”,这句点出了张五可身为生长深闺的大家闺秀的无奈感。新凤霞在表演这一段的时候,巧妙化用了秧歌中的步伐,使得人物形象表现更加灵动。手拿羽扇罗帕,姿态蹁跹,流光溢彩。在阮妈说明提亲来意之后,新凤霞饰演的张五可腼腆一笑以示同意婚事,更是将深闺之中女子的娇羞之态完美展现了出来。 在阮妈说亲之后,紧接着不久,又有几段张五可的核心唱段,集中体现在《坐楼》和《花园》这两折。不得不说,《坐楼》和《花园》是最能体现张五可人物性格形象的两折。这两折戏,戏剧冲突集中,张弛有度,在一张一驰的叙事之中,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其中《坐楼》一折内容如下: 张五可[白]:太阳一出红满楼,清晨喜鹊上枝头, 清早喜鹊当头,莫非我与王俊卿的亲事准能成就。 张五可[唱]:早听说王俊卿人才一表,深居在绣楼上见他不着, 好一私银河隔阻无有通道,愿阮妈能给我们搭上这座顺心桥。 青春[白]:小姐,阮妈来了。 张五可[白]:阮妈来了,不知亲事怎样? 青春[白]:您猜呢? 张五可[白]:十有八九吧。 青春[白]:亲事不成了。 张五可[白]:哼,哪儿能不成呢? 青春[白]:启禀小姐,真的不成了。 张五可[白]:因何不成呢? 青春[白]:我不敢讲,怕姑娘怪罪。 张五可[白]:姑娘不怪罪。 青春[白]:姑娘听,那王俊卿说你,心不灵手不巧,貌丑无才,身段儿不苗条。 张五可[唱]:听此言不由我心中气恼,王俊卿大不该将我笑嘲, 想必是自己难辨拙与巧,我何不对菱花自作推敲。 张五可[白]:将菱花备好。 青春[白]:是,小姐,菱花备好。 张五可[白]:退下。 青春[白]:是。 张五可[唱]:慢闪秋波仔细观瞧,见自己生来的俊,好似鲜花一样娇, 头上的青丝发乌光闪耀,插一支红玫瑰紧压着鬓梢, 面似芙蓉,眉如新月,耳如元宝,鼻如悬胆,齿如编贝,我这口似樱桃, 水灵灵一双杏眼似笑非笑啊,翠耳环在两边临风就摆摇, 上身穿苏州绣靠身小袄,紧裹着这一掐杨柳细腰, 八幅裙腰间系珠围翠绕,轻移步慢转身裙带飘飘, 对菱花仔细照我样样都好,真好像九天仙女下云霄。 张五可[白]:你怎么长得这么好看呢,你长得这么好看,那王俊卿怎么就不要你呢, 哼,你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张五可[唱]:越看越想心越恼,推倒菱花不再瞧, 怒气冲冲我把青春叫,唤阮妈上楼问根苗。 阮妈提亲之后,张五可本以为婚事十拿九稳,故而在向青春询问的时候,语气中不无骄矜夸饰的成分。但在得知王俊卿说自己“心不灵手不巧,貌丑无才,身段不苗条”之后,则感情霎时转变成了又羞又恼。这样的情感变化,正是张五可自尊自爱的心理被激起的具体表现,她觉得王俊卿不应婚事本无可厚非,但不该恶言嘲弄自己。受到羞辱的张五可在秀楼之上自照菱花,仔细观摩容貌。“慢闪秋波仔细观瞧,见自己生来的俊,好似鲜花一样娇”,从头到脚观摩一遍,最后得出自己“真好像九天仙女下云霄”的结论。如果说张五可最初照菱花是对自己尚且有些不自信的表现,那么在照完菱花之后便完全打消了这种念头,因为自己的确貌美无比,所以想不通为什么王俊卿会说自己貌丑无才,于是决定唤阮妈上楼,再仔细问问原因。《坐楼》这一折中,张五可的情绪几经波折,喜怒交杂,由喜转嗔,最终又转嗔为喜。人物心理变化则是通过“照菱花”这一行动过程生动展现了出来,称得上精妙无比。 《花园》一折主要是阮妈想出“代相亲”的计策之后,借“报花名”为由拖延时间,以便让躲在暗处的贾俊英仔细观察张五可。其中“报花名”这一桥段,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张五可“报花名”的内容如下: 张五可[唱]:春季里风吹万物生,花红叶绿草青青, 桃花艳,李花浓,杏花茂盛,扑人面的杨花飞满城。 夏季里端阳五月天,火红的石榴白玉簪, 爱它一阵黄昏雨,出水的荷花,亭亭玉立在晚风前。 秋季里天高气转凉,登高赏菊过重阳, 枫叶流丹就在那秋山上,丹桂飘飘分外香。 冬季里雪纷纷,梅花雪里显精神,水仙在案头添丰韵,迎春花开一片金。 我一言说不尽,春夏秋冬花似锦。叫阮妈,却怎么还有不爱花的人? 爱花的人惜花护花把花养。恨花的人厌花骂花把花伤。 牡丹本是花中王,花中的君子压群芳,百花相比无颜色, 他偏说,牡丹虽美花不香, 玫瑰花开香又美,他又说,玫瑰有刺扎的慌。 好花哪怕众人讲,经风经雨分外香,大风吹倒了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 虽然是满园花好无心赏,阮妈你带路,我要回绣房。 在《花为媒》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报花名”这一著名桥段不断演变,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造经典。在这一目的推动下,“报花名”一度曾经增加到一百多句,全由饰演张五可的演员一人主唱,甚至有几个版本的“报花名”戏词通段用典,有严重的掉书袋”嫌疑。1963年评剧电影《花为媒》戏词更趋生活化,所以这段戏词也以平实为主。张五可在花园名为观花,实则触景生情,暗自神伤。“爱花的人惜花护花把花养,恨花的人厌花骂花把花伤.......好花哪怕众人讲,经风经雨分外香,大风吹倒了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表现出了张五可自尊自爱的心理,惜花护花,其实是自怜自爱。张五可是一个很有自尊心的女子,这也是我从根本上喜爱这个角色的原因。 张五可设计骗走阮妈之后,终于见到俊俏书生贾俊英。在得知来人是王俊卿之后,又忍不住一腔怒火,于是借花喻人,让对方借着赏花之名,仔细看看自己到底美不美。戏词内容如下: 张五可[唱]:好一个俊书生翩翩年少,又清秀又文雅难画难描, 头上戴一顶生巾帽,身上穿一件绣罗袍,满面的书卷气,连连地陪着笑, 倒叫我满腔怒愤雪化冰消,问书生到花园你把谁找? 贾俊英[白]:这,[唱]:恕小生大胆来把花瞧, 张五可[唱]:请问你贵姓高名我要领教, 贾俊英[白]:小生贾 张五可[白]:贾什么, 贾俊英[唱]:贾…家住东村我叫王俊卿,到此本是第一遭, 张五可[唱]:叫一声王俊卿你来的正好,顾不得女孩儿家粉面发烧, 我的心止不住突突突突地乱跳,有句话我要问问你呀,仔细你听着, 婚姻事应不应的我不恼,好不该说我不值半分毫, 你说我心不灵啊,我这手不巧,又说我貌丑无才,我的身段儿不苗条, 今日里到花园我们见了面,我让你仔仔细细地把花儿瞧, 你看看红玫瑰,再看看含羞草,你看看这藤萝盘架,再看看柳弯腰, 你看看兰花如指,再看看芙蓉如面,看一看我这满园的鲜花美又娇, 走一步,凤展翅,走两步,彩云飘, 五可走了一个连那连环步,钗环响亮我的声啊声音高, 可笑你小小的书生为花颠倒,意悬悬眼灼灼你的魂散魄消。 贾俊英[白]:唉呀,姑娘真是好啊!好啊,真是……嗯,这花么好啊, 贾俊英[唱]:百花园里春意闹,万态千姿难画描, 虽然是花开颜色好,看来你人比花更娇, 张五可[唱]:王俊卿连连夸我好,不由人一阵阵喜上眉梢, 红玫瑰乃是园中宝,香闺伴我慰寂寥, 赠君玫瑰君莫笑,拿回去,日烧香,夜祷告,殷勤护,把水浇, 一日三朝,你要不住的瞧。 代替王俊卿相亲的贾俊英被张五可的美貌所倾倒,神魂颠倒,连连称赞张五可,张五可此时也已经怒火平息,最终赠送红玫瑰,表明心意,和羞而走。这一段花园见面,张五可的感情同样经历了不小波折,在借花喻人之时,情感波折更是达到高潮。因为对面的男子曾经“有眼不识金镶玉,错把兰花当野草”,此时此刻她要让他真正见识自己的美貌,所以行动之间便带有很大的夸饰成分。 总体上来说《坐楼》《花园》这两折,十分切合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特征,这两折也都有张五可对自己容貌进行夸赞的情节,但是并没有一处“自夸”是多余的,因为仔细分析下来,这两处的内在心理活动是大不相同的。而新凤霞更是根据这种心理活动的不同,为两处“自夸”设计了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戏曲身段。在秀楼之上,深闺无人,加上刚被王俊卿笑嘲,所以张五可此时的“照菱花”是真正的自赏,目的是为了弄明白自己到底是拙是巧。于是新凤霞饰演的张五可,这时候的动作内敛,且幅度较小,伴随着仔细描摹的措辞,更像是自欣自赏。而在花园中的“自夸”,因为面对的是曾说自己一文不值的心上人,所以行动之间更添夸耀色彩,动作幅度由此变大,再加上措辞上的改变,整体上来说既有一种负气,也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张五可是评剧《花为媒》的灵魂,但是从一而终的王俊卿,情深不移的李月娥,斯文儒雅的贾俊英,诙谐幽默的阮妈妈也是这个故事中必不可少的人物,都为这个爱情故事增色不少。整个《花为媒》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在“花园相亲”那一折。张五可和贾俊英在花园中狭道相逢,本是抱着“平白的受欺辱,我岂能把你饶”的负气心理去找贾俊英的张五可,在看到俊秀儒雅的书生之后,立时怒愤雪化冰消。贾俊英和张五可也互相属意,最终以红玫瑰作为定情信物。这是我在《花为媒》中看到爱情之心动的美好样子。虽然他们之间的爱情依然是由美貌作为催生剂才萌生出来的,但那种初见时的心动,以及相互喜欢的感情的确动人心扉。 但也同样会觉得遗憾,会觉得痛苦,作为1963年电影《花为媒》主演的新凤霞,这位从六岁开始学戏,十五岁便开始任主演,塑造出刘巧儿,张五可等精彩人物形象的评剧艺术家,却被那段黑暗的年代断送了光辉的艺术生涯。当我设身处地去想象,如果是自己在本应该大放异彩,有机会为后世带去值得珍惜,值得流传,可以称之为经典的艺术作品时,突然遭遇人祸,最终不得不阔别自己所热爱的艺术舞台,那样巨大的痛苦,无异是对我的活生生的凌迟。 最后,仅以此文纪念新凤霞。我们不会忘记。如果有人忘记,那就让他想起。

 4 ) 混乱的打分与排名

某网站电影的排名,完全是网站小编在作祟,比如—— 《花为媒》,打分是9.1,却根本没有进入top250。

谢晋的《高山下的花环》9.3分,《芙蓉镇》9.2分,香港导演高志森的《南海十三郎》9.3分,苏联的《战争与和平》9.1分,被电影圈内的人士作为教学电影的《小城之春》,8.6分,也没有进入top250。而现在第250名的打分只有8.3分。 某网站的排名,混乱得无法解释! 第四名,阿甘正传,9.4分;第五名,美丽心灵,9.5分 第七名,千与千寻,9.3分;第八名,辛德勒的名单,9.4分 ——都是分数低的排在分数高的前面。 最滑稽的是,《大闹天宫》9.3分,却排在8.8分的《沉默的羔羊》后面。 还有一些非常好的影片,某网站的打分明显偏低。比如,《卧虎藏龙》只有8.0分。 钟楚红,钟镇涛主演的《相见好》,某网站的打分只有6.8,却是恋爱婚姻的教学片。导演冼杞然,非常优秀的香港电影导演,99%的大陆影迷根本就不知道。

某网站,一直是对标IMDB,为什么在打分与排名上却不模仿呢?——打分的人数,打分者在网站注册的时间,打分者评价分数的公正程度,都可以通过算法来影响最后的得分,最后通过分数决定排名,这在技术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某网站,在最不需要特色的方面,建立了莫名其妙的特色,造成混乱,既自作聪明,又自废武功,还可能自掘坟墓。

 5 ) 1963年的三观都比你正!

一听《花为媒》这个词,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呆)这是啥”;我说是评剧,第二反应就是“(哭笑不得)不想看”。
 
不黑不吹,只要你前十分钟看进去了,再开适度的脑洞,这部戏真的是非常有趣。新凤霞、赵丽蓉…各个艺术水平都不低,她们凑到一起,这出花为媒热闹有趣、情节曲折又柳暗花明。

 豆瓣评分9.1

虽说是新中国成立后改编过的,甚至不一定是个真的佳话美谈,但是里面的三观可是相当正的。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一般的电视剧里都是这样的,为了赚钱不顾感情而说媒的媒婆,顽固不化的家长,一对被拆散的鸳鸯爱侣。男子和素未谋面的千金拜了天地,女子上了满脸横肉的富商巨贾的花轿。即使有一场私奔,也都是以香消玉损作为故事的结局。
 
而在花为媒的故事里,他们反倒是逆其道而行,支持女儿先斩后奏的母亲,风风火火直闯洞房的张五可,毫不示弱的李月娥,灵机一动的阮妈……女子反倒是刻画的比男子要更为鲜明更有个性。


而且在这个故事里,还会有人害相思病,还会有人为了爱人不顾一切地去对抗家长,还会有两个本应是情敌的人相互欣赏之后去唾弃脚踏两条船的男人。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说过有人因为思念自己的爱人思念成疾。也许是因为现在的通信太发达,我的思念之情通过微信、QQ、短信就可以传达给ta。

但是我反而觉得主要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爱情是浮躁的,一生会遇到太多的人,会有太多次的心动,也会有太多的杂念,“一生一世一双人”也许只存在于热恋期吧,到了厌倦期恐怕是希望对方犯点错误好让自己光明正大的解脱。


在高中的时候,我觉得爱情应该比父母重要,毕竟爱人是跟自己一辈子的人。于是见到为了自己的父母去放弃真爱的人,就会心生不解和鄙视。

随着年龄增长爱情观会变化,到现在我只能说佩服有这种勇气的人,我不知这是赤子之心还是一种带着叛逆的抵抗封建礼教的行为,比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那次离家出走,这些我是佩服的。
 

在全剧的高潮就是张五可闯洞房和李月娥对峙的一段。两个穿着嫁衣的女人见面,气势汹汹,谁也不肯示弱,相互一段对峙后,本应是情敌的二人反倒是互相欣赏起来——你是比嫦娥还要完美的女子,你是个一见就让人爱到心眼里的女子啊……讲真,至今没有见过情敌见面相互生出好感的场面,甚至让人嗅到了一股百合的芬芳。


情敌互生好感不是gc,gc是两个冷静下来的女人相互说了自己和王俊卿的定情之事后,共同观点是:

王俊卿是个渣男!我要跟他分手!

反观现在的类似情节,两个女人肯定要互相揪头发扭打成一团,或者争奇斗艳分个高低上下看看谁才是“真爱”,哪里会有人去谴责脚踩两条船的渣男呢?
 
好像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脚踩两条船的渣男总是不被谴责的,“两条船”之间还要大打出手,互相带着一种“我才是真爱,你他妈算个屁”的优越感。渣男反在一旁当啦啦队就好,当然可以再去物色更多的“船”——我这样受欢迎到有人争抢的优秀的男人难道不应该有个船队吗?
 
我只能说一句呵呵。


渣男不只是封建的“男尊女卑”和“一夫多妻制”的残余产物,更是一群蠢女人宠出来的。
 
既然他能为了你去劈腿,那他也会为了另一个人再去劈腿。这样的话,你为何要因为一个男人为了你劈腿而沾沾自喜呢?
 
为了一个博爱的渣男,不去谴责渣男反而还要互相缠斗,女人真是又蠢又不团结的生物啊。


推荐你去看看《花为媒》,不是为了传播传统文化,只是为了去正正三观。

 6 ) 以花为媒,好戏一台

《花为媒》是评剧经典剧目,喜剧。剧名的意思是“以花为媒”。风格幽默,唱词优美。
评剧是河北京津地区流行的剧种,完全是普通话演出,唱腔和台词都没有京剧复杂,很脍炙人口。情节也更加平民,比较流行的几出都是演的小门小户的故事,好像不比京剧里头常见的家仇国恨。也正因如此,评剧成为了人人皆可欣赏的平民化的民间戏曲艺术。
戏一开场是保媒的二人戏言将故事娓娓道来。
第一次看评剧就被《花为媒》迷上了。迷上是因为这戏听得懂,都是大白话,多了一份亲切感。人物设计更是有趣。先说李家的李老头,开场那几句没乐死我。看来女人出门的老大难问题在哪个时代都有,“擦胭脂摸粉细打扮”实是女人的必修课。男人也倒是口径都一样:“生来不把别的怨,怨的是女人出门你们太麻烦。怎么那么烦,怎么那么烦,早就应该走,还得等半天。磨磨蹭蹭蹭蹭磨磨,没有个完,没有个完,我实在的烦……”,唱调幽默,表情也的确无奈。李月娥的母亲是个通情达理的妈,处处为女儿着想,和酸腐古板的李老头形成了矛盾的对比。李月娥开场那段唱表现的妩媚动人,把女儿家心事唱的恰到好处。李忆兰本身长的也十分标致,富于美感。
二场是在王府拜寿。表姐弟多年不见,一见就过电,自己过电不说,把长辈也电着了。可惜有情人相见心欢喜,李老头可差点没气背过气去。后花园姐弟俩一言一语,传达着爱慕之情。(这段表达我觉得挺露骨的啦,没觉得有多含蓄啊……)多好的事,可是被李老头发现,愤愤然拽着月娥绝尘而去。这之中,李家夫妇俩斗嘴实在有趣,老头说“男女授受不亲”,老婆说“那你怎么老跟着我呢”,一人一句,实在是逗笑。不过王府那二位也不逊色,老李头走后,王少安埋怨儿子“看吧你姑父姑母气得这个样儿”,王夫人反驳道:“都怪你那姐丈脾气特意的古板了啊”,随即王少安怒了“这都是你呀养的好儿子啊~”,然后王夫人一句“有其父必有其子啊”,“岂有此理~!”亮了,贻笑大方。对了,这一场中俊卿的表弟贾俊英登场,也是知书达理的书生一个。
然后喜角登场了——赵丽蓉饰阮妈。赵丽蓉老师演此类角色简直是完美,她说话动作眼神里都透着喜感,演出了阮妈这个媒婆角色的聪明劲和活泼劲。阮妈妈到五可家说媒,一开头从五可父母嘴里就可看出五姑娘是个很有主意的丫头。登场后只能说果不其然,新凤霞扮相漂亮,眼睛里透着自信,但从她自己的唱词里也看得出五可也是想嫁人想的心切,家里姐妹都出嫁了,可不是要“闷坏了女婵娟”么?五可和阮妈刚一碰面,那一言一语又透着羞涩。姑娘家知道,阮妈妈来就是有人来提亲了,心里面欢喜,可面上又不能太露,所以才有那你一句,我重复一句的对白。“五姑娘您好~”“阮妈妈你好~”“我好~~”“阮妈妈来啦~”“来啦~~”“请坐”“成,我就撂着了~”。
后面提亲这段对白也十分讨巧,张家夫妇俩是爱女的爹妈,不过就是嘴笨……亏了有阮妈妈,绕着弯的让五可说出自己的心意:要么笑(就是愿意),要么撅嘴(就是不愿意咯)。五可也是俏皮,先撅嘴吓了阮妈一跳,最后乐成了一朵花。不过这便是“行了行了,愿意了愿意了”,那边俊卿是口口叫着“不愿意不愿意我不要张五可!”。无奈啊无奈,不要就不要吧,还把人家五姑娘臭骂了一通,太不成熟了……好在这戏里除了李老头,这里的家长都是疼爱孩子的大好人。孩子说怎么着就随了,就是辛苦阮妈妈了,也气着了五可。
五姑娘这边正美呢,还幻想着和俊卿的亲事呢。不成想,阮妈这“顺心桥”没搭成,姑娘听了丫鬟传的话(这倒霉丫头真不懂事啊),伤自尊了。先说着俊卿不识货,然后照着镜子仔细端详,发现自己真是美得不得了啊:“面似芙蓉,眉如新月,耳如元宝,鼻如悬胆,齿如编贝,我这口似樱桃,水灵灵一双杏眼似笑非笑……”(就算咱确实这么美,也不能这么不含蓄吧?)不过姑娘最后也说了,这么美那么美还不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越想越恼。
李家这边,阮妈和李夫人正打算先斩后奏的时候,李老头就冒出来了,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说话都是横着出来的。这俩说话一套一套的,一个夸,一个骂,一起一坐:“闺女是我养的!”“我是一家之主!”“这家我掌半个天!”“你阴天!”“你说了不算,我说了算才行,我说不行谁说行也不行”(绕口令出来了……)“不行也得行”“呸!我这树根不动活,你这树梢白摇晃!”“我这把斧子就专砍你这树根!”“你敢!”“我就敢!”……循环。最后阮妈妈也被老头噎走了。
月娥哭表弟,俊卿哭表姐。俊卿更要命,都把表弟当成表姐了,病的真是不轻。一直不太喜欢这戏里面的两位书生,太过软弱了。可能书生都这样吧……俊英也是没主心骨,让干嘛就干嘛,倒是一副好心肠。
五姑娘和阮妈再见又说了一遍之前的对话,不过这回阮妈可没座了。阮妈两句话把姑娘劝笑,带到花园。然后就是那段经典的《报花名》,这段五可边唱边觉得自己像这花,不过就是有人不喜欢花,不疼不护这可人的花朵,把花伤了。后面阮妈为了不让姑娘走,报了自创的花名,也就是之前从小品中听的那段“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 待到替兄相亲的俊英来了之后,被小姐这通损啊,谁知小姐见了俊英一下子“满腔怒愤雪花冰消”了,女人变脸的速度绝对不可小觑。另外也体现出来了,人,食色性也。美男子和美女子互相一见倾心,看对眼了。前有罗帕定情,现在这是玫瑰乱心。
死心眼的俊卿(专情的俊卿?)死了心了,不得已张夫人和阮妈用计想先把五可娶过门来。得到消息的月娥哭的肝肠寸断,当娘的心疼不已。这当爹的还裹乱,这时候看到了“四旧”的可恶之处啦。气完人,这当爹的拍拍屁股走了~当娘的疯了,躁狂……幸好二大娘出了个高招(其实挺缺德的),让月娥上轿抢先去和俊卿拜堂。(二大娘和阮妈这烟杆子耍的真是够溜的)。
两位新娘各自梳妆打扮着,有着同样高兴的心情,要面对的情景可是大相径庭了。月娥的轿子先到,是快刀斩乱麻,先下手为强,直接冲进洞房了。后者再来是为时已晚,五姑娘大怒闯洞房。两位姑娘在洞房里准备斗法,法没斗起来,到互相夸起来了……感觉有点相见恨晚有惺惺相惜似的。新凤霞这段《这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得字字清晰,嘴皮子功夫之深,可见一斑。相比新凤霞,这段是句句戳人痛处啊。外面阮妈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李夫人是胡搅蛮缠。洞房里两姐妹通气以后,成了俩怨妇,王俊卿冤死了都……屋里屋外是乱七八糟鸡飞狗跳。老李头过来终于说了回好话,当了主婚。阮妈正愁呢,正好看见了倒霉的贾俊英。阮妈又心生一计,最终撮合了两对新人,然后真相大白了。最后,双拜花堂,完美结局。
这戏里毋庸置疑的是新凤霞和李忆兰的表演衬得上主角的名号。不过我个人更喜欢李忆兰,因为她的美在于温柔。当然了,赵丽蓉老师的表演绝不逊色于主角,没有阮妈妈深入人心的形象,怎能表现出这一出欢喜闹剧的气氛呢。总而言之,通过看这部片子,我对评戏的了解增加了不少,也喜欢上了这个剧种,闲暇之余也许还会找些其他段子欣赏消遣一下吧。以花为媒,确实是好戏一台啊。

 7 ) 好的戏剧演员比电影演员需要付出更多

边看边随想。五可坐楼演出了一个超级自恋也充满自信的张五可。你怎么长的那么俊,好比九天仙女下凡间。 俊卿相思表姐时,动不动就背过气去了。怀疑他是不是心脏不好或者血压高,一个书生,身体不强健,心脏再不好,李月娥嫁给他可算倒了大霉。哈哈😊。 正文开始。

小时候看过这个电影。周末看电视空中大剧院在播放,不是63年版的,也不是赵丽蓉和新凤霞,但画质更清晰,年轻演员模样更俏丽。 戏剧之所以是国粹,吸引人百看不厌,首先是戏词写得好,合辙押韵,风趣活波,俏皮可爱,通俗易懂,且没有废话。尤其是近代的经典戏剧,估计戏词都是百般推敲才能流传至今。看评论说张五可的词是吴祖光为新凤霞写的,词里融入了对新凤霞的喜爱和性格的塑造,确实不愧为大家。这部戏里,阮妈妈,张五可,李月娥他爹,他妈的词都比较反映人物性格。

写到这里时,忽然觉得近代流传下来的评剧豫剧剧目和戏词好像都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与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结合较为紧密。谁都能哼两句。但京剧好像门槛较高。戏词里有好多晦涩难懂的典故,加上京剧的发音,有的曲目,听好几遍都记不住词。电视里常表演的贵妃醉酒,每次听都觉得很美,但一句也没记住。

经典戏剧,情节一般都比较简单,几场几幕,能够把故事前因后果发展过程交代清楚,情节流畅,逻辑自洽。不会让人看的云里雾里。每一场里,为了均衡戏份,好多心理活动都需要通过唱词和表情表演出来,人物形象塑造也比较丰满。这样就避免了当前一些电影中流量明星面瘫式表演,导演故作玄虚顾头不顾腚的设置悬念等诸多不足,整个剧目看起来让人非常舒适。 除了戏词以外,演员的化妆和表演比较经典。生旦净末丑的装扮和服装给人以美的享受,表演过程中,步法,身段,手势,表情,一招一式,一步一态,都行云流水般,既自然,又耐看,每一个表演细节都经过培训,千锤百炼。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体现。这部戏里,花园相亲,阮妈和张五可,张五可和贾俊英排了好多双人同步的动作,有点像双人舞,表演效果比单人升高了好几个层次。当然,戏剧里这种双人多人的协调配合,都是常见场景,配合娴熟确实需要一定的功夫和练习。作为一名老师,自己的每一节课恐怕都做不到这些戏剧演员的表演水平,在一板一眼都要循规蹈矩的基础上,还要动作协调,表演自然,节奏可控。

看了一个网友的评论,这部戏之所以好看,还在于三观正。三家父母,除了李月娥他爹外,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婚姻恋爱都比较尊重孩子的想法。即使李父那个封建老夫子,对老婆也能够做到以理服人,礼貌讲解。尊重妇女,婚姻自主放在了一个传统的封建环境下,既有矛盾冲突,也能让人感受到激励作用。比好多现代电影都耐看,招人喜欢。

周末闲暇时间,剧荒间隙,看一两段或者整部的戏剧,带给人的精神慰藉和愉悦感不亚于一部好的电视剧。即使进入21世纪,各种影视大片,酷炫特技层出不穷,但戏剧作为国粹,作为我们这一代儿时的艺术享受和童年记忆,仍旧可以常看常新,能随时引起共鸣。当然也希望现代戏剧努力创作出一些经典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让大众喜爱的新剧目。

 短评

我爱表姐~~~你的花手巾

4分钟前
  • minox
  • 力荐

新凤霞和吴祖光的佳话。张五可好美呀,一句,姑娘不高兴告诉你,娇俏动人哇!

8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推荐

第一次看评剧就看了这么经典的剧目,特别可爱特别好。吴祖光的本子非常漂亮,生动、接地气,还不庸俗。新凤霞太好看了,拍电影的时候也是三十五的人了,依然特别有少女的娇憨,真的是美人儿一笑,满室生春。赵丽蓉演的媒婆也特别哏儿,真是打年轻起就有做谐星的天分,评剧里的烟火气和没溜儿劲儿真的深得我心。今年希望去天津与河北解锁现场看评剧~(以及河北梆子(如果可能的话也去河南把豫剧解锁了 再补充一句,花为媒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因为李爹不靠谱,爹气太重,可见爹气太重的人和拟人物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10分钟前
  • 曼仔
  • 力荐

新凤霞真漂亮~!赵丽容老了反倒好看点…

13分钟前
  • 李哥
  • 力荐

那时的新凤霞真是美爆了。李忆兰原来是李和曾的太太。赵丽蓉老师给跪了,一举一动都是喜剧气息十足,有她在的时候,小品王本山永远要屈居第二。

18分钟前
  • 徐老师写作课
  • 力荐

五丫头俏啊!

21分钟前
  • 红尘
  • 力荐

不愧是评剧经典,报花名闹洞房两段太赞了!新凤霞真美~o(≧v≦)o~

24分钟前
  • 马什么梅?
  • 力荐

新凤霞的表演堪称精彩绝艳。

25分钟前
  • 枫林挽秋
  • 力荐

里面的两个男主太衰了,瞧那个窝窝囊囊磨磨叽叽的酸腐样。尤其王俊卿,不仅既没担当又没主张,亲事不成,就只会生相思病跟老妈哭哭啼啼,还对素不相识的张五可恶语相向,根本就是个妈宝。只不过因为李月娥从小没见过别的男人才会对这么个货痴迷吧。贾俊英比王俊卿好点,但也十分有限。他代相亲时对王俊卿倒是挺讲信用,但是对张五可却根本没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就接受了人家的定情信物。欺诈。本来我觉得张五可比李月娥有主见,如今看来,其实张五可也很看脸啊,只是见了贾俊英一面,根本都不了解这个人的为人品性,那么轻易就约定终身了。但是这部戏里的每个女角色的形象真的都十分鲜活,敢爱敢恨,勇敢地追求自身幸福,反抗礼教。便宜那俩坐享其成的小白脸,白白当了人参银家。最后,新凤霞太美了。

30分钟前
  • 浮游海月
  • 力荐

1、古代男权时,张员外夫人也那么厉害。2、古代,为毛那些男的那么矫情、扭捏、没主张、还抱得美人归?好吧本来就是讲 女性要如何争取自己的幸福。不像现在电影全是男猪脚,男性视角来的。3、张五可贺李月娥在洞房时对外貌的描述太生动了。4、其实阮妈妈比五姑娘还小一岁呢。

33分钟前
  • 橘子00
  • 力荐

新凤霞真俏啊,怪不得把吴祖光迷的神魂颠倒

36分钟前
  • 鹰头猫
  • 力荐

在北京to大连的路上,前半段自己看,后半段是听说

40分钟前
  • xx@百年孤独
  • 推荐

倒不如说最后是两位娇小姐抱得美人归。若李月娥张五可早早成了手帕交,大概也没俩书呆子什么事了。

41分钟前
  • 南风
  • 力荐

太经典了,新凤霞的报花名和在秀房同月娥对唱的部分太经典了,百听不厌

43分钟前
  • 罗夏
  • 力荐

小时候觉得张五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娇小姐。

46分钟前
  • 抱龙道士
  • 力荐

吴祖光才高八斗才比子建,新凤霞风华绝代风情万千。看得我眼花缭乱如梦如幻,听得我满耳生香如醉如仙。

48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那个时候的人都好自信啊,当媒婆可是要有大能耐

49分钟前
  • bird
  • 力荐

戏里俩男的真是废物,一个娶不到喜欢的女人就病病歪歪丝毫不知争取,差点娶了另外一个女人;一个无可无不可的把喜欢的姑娘嫁给表哥,被媒婆一撺掇又无可无不可的娶了那个姑娘。对比之下,俩姑娘多么飒爽帅气有担当有决断有傲骨,清楚自己要的又努力争取。1963年啊!果然是神奇的年代。

52分钟前
  • 蛋黄酱
  • 力荐

李月娥与张五可情投意合,真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啊。

56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吴祖光算是得着了,世界上怎么有新凤霞这样娇俏的笑,好像聊斋里的婴宁。评戏俗气是俗气,但花团锦簇得也真讨母们老太太欢心。

60分钟前
  • 钟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