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2010

大陆剧大陆2010

主演:陈宝国,梁天,谢钢,周里京,石小满,张惠中,崔杰,马恩然

导演:何群

 剧照

茶馆2010 剧照 NO.1茶馆2010 剧照 NO.2茶馆2010 剧照 NO.3茶馆2010 剧照 NO.4茶馆2010 剧照 NO.5茶馆2010 剧照 NO.6茶馆2010 剧照 NO.13茶馆2010 剧照 NO.14茶馆2010 剧照 NO.15茶馆2010 剧照 NO.16茶馆2010 剧照 NO.17茶馆2010 剧照 NO.18茶馆2010 剧照 NO.19茶馆201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4 11:44

详细剧情

  世纪之交的老北京城,巍巍大清气数将尽,苟延残喘。各方势力相继抬头,救国救亡的队伍中各类投机分子时隐时没。老北京城的一个角落里,王利发(陈宝国 饰)经营的裕泰茶馆见证着时代每一个席位的变化,更收纳了汹涌大潮之下多姿百样的平凡众生相。没落势力的庞太监(张惠中 饰)、松二爷( 石小满 饰),紧抱时代大腿的宋恩子(梁天 饰)、吴翔子(刘惠 饰),以民族救亡为己任的秦二爷(谢刚 饰),生活在底层的社会渣滓刘麻子(崔杰 饰)。三教九流,世间百态,汹涌的历史洪流之中,一出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喜剧……  本片根据老舍的经典话剧名作改编。

 长篇影评

 1 ) 写得好,演得也好

       昨天终于在酷六上把电视剧《茶馆》全部看完了。一般我很少看国产电视剧,一来浪费时间,二来现在的电视剧拍得也实在不敢恭维。可是《茶馆》是个例外,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了一集,就忍不住想把这部剧看完。
       起初被吸引的是这部剧中人物的语言,譬如王利发的那些恭维客人的话,唐铁嘴和刘麻子那些骗人讹人的话,宋恩子吴翔子敲诈的话,让我感叹话原来还能这么说。许多电视剧的弱智在于,情节和台词太容易被猜到,而看《茶馆》的时候常在我觉得无法应答的时候会有妙语解围。
       接着看下去佩服演员们的演技了。陈宝国的演技没的说,从青年一直演到老年,从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到晚年的心灰意冷,还有对主顾们说拜年话和对刘唐宋吴们说讽刺的话时的表情拿捏得很准。大部分时候王利发是个本分的生意人的形象,见谁都说拜年的话,但有时逼急了也会冒出“操你八辈祖宗”之类的话。粗口是这部戏里少不了的元素,例如二德子说话必带“他妈的”,人物的性格就显得很立体了。这些粗口没被当做“三俗”和谐掉真是幸运啊!继续回来谈演员的演技,其实感觉陈宝国还不是演得最好的,个人觉得演得最到位的是唐铁嘴,那走路的姿态,还有往上转的眼珠子,一幅贼眉鼠脸的样子,看了特欠扁。刘麻子也演得好。
       好的剧本往往很反映现实,《茶馆》虽然写的是清末民国时期的事情,但很多地方我们看了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譬如茶馆里写的莫谈国事4个字,放在如今也适用。在网上谈国事被和谐的还少么?跨省的都有。宋恩子吴翔子的敲诈行为多少也能让人联想到今日的城管。像唐铁嘴刘麻子坑蒙拐骗的也不少。茶馆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什么样的人都有。
      电视剧《茶馆》的后半部分不如前半部分,二栓子常喜贵的革命情节总有些突兀,不想同一部戏里的情节,更像是嫁接上去的样板戏。这也算是一大败笔。还有这部戏里的年龄不大对,王掌柜一出来就三十多了,到了抗战胜利,还不得八九十啊,还有二秀,前清时就在了,到戏末也该50多了吧。至于三爷,就更加长寿了。
      瑕不掩瑜,这戏剧本写的好,演员演得好,是部不可多得的好戏。

 2 ) 电视剧《茶馆》观后感(非常有底蕴,演员个个有特色)

很棒。

老舍的茶馆,书未读完,里边的各色人物太多,当时可能没有完全读进去。

电视剧茶馆,非常好,不仅有老舍茶馆的魂,兼具各处的细节丰富。
突出的地方如下:

1、贯穿整剧的“京片子”,地道、好听,又了解了很多老北京口语。确实是发生在北京的老故事。编剧很棒。服装、扮相,都是精挑细选。服装及化妆师应该记功;
2、演员阵容强大,不仅是陈宝国,其配角几乎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包括每一个普通的角色,且个个个性鲜明、无不体现着那个年代、那个环境老北京的味道。
演的特别好的配角是“老唐铁嘴(扮相、举手投足间、走相、出茶馆时,还又回头张望的恐慌,太绝了)、庞太监(好出色、太有特点了)、老刘麻子、松二爷、小丁宝、宋恩子和警察搭档、常四爷、秦二爷、傻大杨、二丫头父母(尤其是其母)、伙计老三顺、两个逃兵、二德子、松二爷媳妇、拿鹰的爷们、马五爷等”
演的不错的:小刘麻子、喜贵、秀岑、秦利民、二栓、大栓、利发舅妈、二秀、二丫头、康婆婆、寡妇、庞太监的四个侄子及老丫头的媳妇、利发媳妇、奎子。
王利发,演的很不错。虽然没有我想象中人物的寒酸,但更演出一份地道的老北京的贫来,扮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穿着棉裤,揣手靠着柱子。
3、导演应该是最有底蕴的一位,功首在演员的选择上、调教上、剧本细化和丰富上。集集是精彩,很紧凑。让我们陶醉在各色人物中,意犹未尽。
我给9.8分。

 3 ) 咱能不拍这么长吗——一评电视剧《茶馆》

  1940年代,老舍说:“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说过这话之后,怹写了《四世同堂》,大赤包、冠晓荷、蓝东阳、李空山……一个比一个无耻,群魔乱舞,但是小说本身悲情洋溢。

  《四世同堂》之后,新中国了,老舍就没什么写“最悲的悲剧”的机会了,直到1956年“百花年代”。这一年,怹写了《茶馆》。庞太监、马五爷、大小唐铁嘴、大小刘麻子、大小二德子、大小吴祥子、大小宋恩子……再一次群魔乱舞,比《四世同堂》闹得欢势。人艺排演的时候,焦菊隐导演砍掉了尾巴上的沈处长,把戏结在王掌柜自杀上,让《茶馆》显得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了。王掌柜最后走出观众视线时候,有个大大的静场,压抑之至,然后,缓缓地,从茶馆大门透出越来越强的光亮,伴随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

  其实,老舍想写的是那个“充满了无耻的笑声”的悲剧,是形喜实悲,而不是形悲实喜。焦菊隐导演虽然厉害,但是把老舍的本意搞拧了。当然,这是时代原因,不可强求,焦先生也不是圣人。

  现在离老舍写《茶馆》、焦先生排《茶馆》,五十多年过去了,整整一部《茶馆》的时间跨度。所以有好事者整了这三十九集的新《茶馆》。

  《茶馆》不好拍。《茶馆》是世纪初话剧引入中国以来本土化做得最好的一部话剧,糅合了相当强大的戏曲和曲艺的元素,却浑然天成。因此,甚至出现了很多《茶馆》控,他们能一字不落地背诵《茶馆》台词,这里积淀了诸多非时间能够冲刷的对已经风流云散的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但是,恭喜叶广芩编剧,不愧江湖高手,至少到目前为止的二十多集,编得丝丝入扣,对原著保持了充分的尊敬,加上豪华的演员阵容的支持,新《茶馆》在北京化、时代感方面,成为同类剧集(尤其是近年来老舍作品改编剧集)中的佼佼者。

  但是,我们还是要用更严苛的标准衡量一下,问一问,“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做到了吗?

  回答是,悲则悲矣,无耻的笑声,大打折扣了。相比人艺舞台剧《茶馆》的各种夸张造型,相比老舍原著的各种夸张台词,电视剧《茶馆》大大地收敛了,它温情而又缠绵。首先,人物的形象,温润有余了——王利发没有了商人的市侩气和小心眼儿,常四爷一股知识分子派头,刘麻子不再大鸣大放地冒坏水儿了,连庞太监为找丢了的“小少爷”也“父爱”满满了。其次,因为故事被人为地抻长,很多在舞台剧里有强烈表现力的片断如七宝楼台被拆得七零八落,没有什么冲击力了。比如《茶馆》第二幕,老裕泰老店新开,倒霉的事情一桩接着一桩,王掌柜一个人疲于应付,这些事情必须搁一块堆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能让人笑到欲罢不能、惊到欲哭无泪。像现在这样,打散了揉进电视剧的十好几集戏中,气就完全泄了,一个个琐碎的过场而已。

  其实呢,两个小时的话剧,兑成三十多小时的电视剧,像现在这样,故事合情合理,演技入木三分,确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只是,这么好的编剧和演员,如果能再多照顾一下原著的精神内核该多好,咱能不拍这么长吗?

 4 ) 二重目

第12集:这秀英寡妇确实妨人,要不是大舅妈救了王利发,王利发就完了。我想起一同学,喜欢她的多了,都没啥好下场。
第16集:儿子成人了。这剧终于开始有味儿了。给大傻杨赞一个。给庞太监赞一个哟~
第24集:小唐铁嘴对着吸着粉的骗子爹说:“将来我赚了大钱,一准孝敬您。”这“孝敬”两个字引起了我的深思。
第26集:三爷真是个难得的老实人啊,萌极,萌极!扮演着《唐吉坷德》里桑丘的角色。
第31集:这集开始苦情了,茶馆里没生意了,没进项了,王利发的脸从蜡黄到黝黑,是一点血色都没有了~秦仲义个资本家落得父子断绝,也是杯具。
第32集:秀岑也是惨,他姐也是苦。逆产也是蛮吓人的。
第35集:老婆死了,王利发也就完了。
第39集:生存艰辛。反应了我太爷爷那一辈的生活,服装是一样的。在戏里找到了我爷爷的影子。我有点像那个崔先生。明白了为什么无奸不商,无商不奸。秦仲义:有钱自己花天酒地挥霍去,别想着干好事。三个道德的捍卫者过着挣扎求生的苦逼生活。有道无德人上人,有德无道被人欺。弱势群体硬是守着自封的道德高坡,除此之外别无他物,这样的道德在世道前败亡,《茶馆》就是这样一曲挽歌。

 5 ) 陈宝国演的‘王利发’

       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具有雄才大略,主宰天下的“霸气” ;在《北平无战事》中的饰演擅于玩弄权术,城府极深的‘徐铁英’,有一股子“阴气” ;在《大宅门》中,陈宝国饰演个性张扬,具有反叛精神的‘白景琦’ ,具有极其强烈的“豪气” ;《钢铁年代》---在剧中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义耿直的钢铁工人形象,透彻出一身“正气” 。
       话剧《茶馆》主人翁‘王利发’是一个小人物,表现出一腔“和气” 。但是陈宝国的确不适合。
因为王利发是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老实本分的生意人,在那个 动乱的时代里,竭力地维护着祖宗留下来的老字号茶馆,竭力维护着自己的饭碗,只想能把茶馆开下去。
       他安分守己,谨言慎行,勤劳本分,对权贵也要卑躬屈膝,对自己的主顾不会得罪,他懂得陪笑脸,懂得和稀泥。处世圆滑,心思缜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对社会上每一种人的心理都揣测拿捏得相当准确。
      同时他还有一颗 向善的心,他虽然不能帮助 穷苦人,但却对难民有着 同情,他是千万可怜的遭难的平民百姓中的普通一位。
      王利发’这样一个市井小人物,满腔的“和气”.陈宝国演的并不到位。

 6 ) 良心历史剧

文学题材、历史题材改编成功的电视剧,人物塑造、演员台词、背景交代、细节刻画,都堪称高水平高水准。说实在的,第一集就被深深震撼了,小小茶馆,这么多人物依次出现,三言两语,刻画入木三分,一下就让人记住了。 不仅是一部电视剧,而且是一部艺术剧,老北京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剧中可是灵活再现了,真是让人长见识了。值得多看几遍,味道那个浓烈。 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人民疾苦,描述的淋漓尽致,本片也是主打悲惨基调,坏人活得很好,好人活得很惨,整部片看得心情压抑,没有发泄的机会。要说前部分也就算了,但直到后面快解放了,还是这个基调,压抑地不行,有时想跳进剧中去打坏人。后面就有点看麻木了,有点为了讲述悲惨而讲述悲惨,为了歌颂现在而讲述悲惨的意思,有点主旋律开路,有点庸俗倾向。有点不喜欢看了。 任何影视艺术,他只要不是为了某些人,某个群体的利益,只要是为广大群众,为历史鼓与呼,就值得称道。一旦成为一部分人的喉舌,必然庸俗。

所以,这部片子只能止于解放前,后面即使老舍还要写,已经说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7 ) 好人无好报 祸害遗万年

不知是冥冥之中我就有自虐的倾向还是一个偶然,最近无论是看的电视剧《茶馆》,还是郎教授写的《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无奈》都让我心理堵得慌,或许,无论是什么由头,这当今的世道也无外乎就是这一套,不堵也难。

从古到今都是有钱有权的才能说的上话,没钱没地位的就只能干受欺侮,即便是你有钱,但如果你还有良知,你没有被这黑暗的暗涌所冲垮,那你的下场依然是两手空空。古有强取豪夺,如今也会是变着法儿的把你强取豪夺了,本质是相同的,只是看表面工作做的怎么样了。

本分老实的小老百姓,即使是一辈子点头哈腰的过日子,也不免要遭到政府的,外强的、流氓的、狗腿子的、汉奸等等的压迫和欺凌,各种苛捐杂税,各种无赖索要,让顺民们一忍再忍,不忍又能怎么办呢?一家老小要活命不是?等到年岁大了,哈不动腰了,那群丧尽天良的相关恶棍们终于等不及一天天来榨取钱财了,干脆来个一次性搞定,直接连屋子也给侵占掉,让年过七八旬的老爹爹上大马路上自生自灭去!假如有会恶报,那该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我是不相信现世报一说的。那两个在街面上当差的王八蛋不照样把缺德的本领统统传授给了自己的子嗣吗?那两个鸡鸣狗盗的混子生出来的小混子不是越发把穷苦的老百姓欺负的无以容身吗?报应不会来,反而会传宗接代呢。

是啊,一代代相传,自古至今,一直都有老百姓就是牺牲品,那些个有钱有势的大爷们从来都是安安稳稳的做着缺德事,一辈子荣华富贵。

人都是有尊严的,谁也不愿意窝窝囊囊的死去,那山东喝农药自杀的菜农,还有那一辈子吃苦受罪的老掌柜,有谁甘心这样结果自己的生命呢!他们只是心寒了,生无可恋了,世道是不明所以的世道,未来是看不到希望的未来,活着只是受尽屈辱受尽坎坷,活着,还有意义吗?

当我看到剧终之前小宋恩子小吴祥子往白发苍苍的老掌柜身上狠命踢上一脚的时候,当我看到老丫头的老婆扑过去要扇他耳光的时候,当我看到小刘麻子光明正大想要侵吞老裕泰的时候,我只想祈祷最后的结局是老掌柜一把火烧掉这六十多年的心血!苟且而活,已无意义了,不是么?

还好,作者成全了我这唯一的小心愿,让我在堵了39集的电视剧里平静了下来,当我看到老掌柜点燃火柴开始焚烧那些纸钱的时候,接下来那一幕,是他年轻时的模样,我知道,老掌柜他不愿做出这一步,这是他爸爸给他留下的祖业,是他半生的心血,是六十多年的老字号,然而,这些理由都不足以让它留下,因为留下的它,已然不会是它原本的模样了,到那个时候,亲眼见着自己双手铸造的生命之物被人蹂躏和践踏,那定是比死还难受的!

老掌柜安息不下,因为他的下一辈,还有下下一辈,他的世世辈辈都跟他一样,过着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

 8 ) 风儿吹,纸钱飞,百年裕泰一把大火化成了灰

       初中读《茶馆》,觉得满篇都是你来我往的对话,没有情景没有波澜,很是无聊;

       高中读《茶馆》,老师说要看出王掌柜的圆滑、常四爷的刚直;

       大学第三次接触《茶馆》,是在家跟爸妈一起看电视剧。

       场景切换了,从茶馆到八道弯,从后院到百花深处,编剧的妙心安排,让茶馆浓缩了四九城的每一个角落:茶馆的厅堂是四九城的“官面儿”,你方唱罢我登场——日本人来了又走,美国人来了又走,国民政府来了、西山的英雄来了,可是茶馆却毁了;茶馆的后院是四九城的放抗和挣扎,北大学生租住公寓,暗地里宣传反抗,宣传独立,宣传民主政治,不洋不土的学者崔先生,代表了被夹在时代的夹缝里的读书人,他们背着儒学长大,等到考取功名的时候,清政府没有了,倒塌了,他们被逼得出国、接受新学,学成了、回国了,可是人家不要他们了,年纪大了,学无所专,只好带着满腹的幽怨守着枯灯残卷,以寻佛问道安慰自己,他们吃着酱肘子,说着大道理,谈着国家的不足,却只能守着自己没有未来的未来;公寓改的仓库,是实业救国的缩影,秦二爷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都投入了实业,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后路,火柴厂红火了开纱厂,清政府倒了,预想中的红火没有出现,反而是接二连三的难民、伤兵,交捐纳税,你压我榨,火柴厂和纱厂在世界资本大发展的时候,轰然倒塌,仓库被查封,厂房被拆掉,辛辛苦苦一辈子的秦二爷最后只捡到了自己的钢笔头,“它知道啊,我用它签了多少支票,写了多少计划书”。

       王掌柜,就像史官,茶馆这部历史书里记载的风风雨雨都在他眼皮底下划过,60年的老裕泰,60年的史歌,60年的见证,光绪年和民国,老裕泰改良了,翻新了,丢脸了,就像风雨飘摇基石不定的旧中国,戊戌维新、军阀混战、建立民国、内战,老裕泰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老百姓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大米饭变成了白面儿,白面儿变成了杂和面,最后连杂和面都摔到地上,掺上了土。

       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三个历经时代变迁,备受折磨的老人围坐在60年的老茶馆的老方桌边,回忆着自己的一生,品评着自己的一生,秦二爷要王掌柜告诉后来人“有钱就要吃喝玩乐、胡作非为,千万别干好事”,常四爷凭着一身的本事锄奸惩恶,却老无所依,王掌柜为茶馆忙碌了一生,累了一辈子,却落得家破人亡。
       “四角的边夫,本家赏钱,一百二十吊”,三个老人,围着茶馆,唱着送葬词,撒着纸钱,说是给自己死后准备点钱花,实则用自己的手将这个不让人活命的世道埋葬。满天飞舞的纸钱,映照着抬头可见的“生意兴隆”,映照着老掌柜脸上的皱纹和两鬓白发,映照着破烂不堪的茶馆。

       满地的纸钱埋葬了茶馆,埋葬了王掌柜一辈子的心血,埋葬了他自己,更是埋葬了无可救药的世道。

       风儿吹,纸钱飞,百年老裕泰在掌柜点燃的纸钱里化成了灰。

       大傻杨,数来宝,把一朝历史一个时代,唱得透透彻彻。

 短评

人生从来都不残酷,它只是直接了点。

8分钟前
  • 莫子這名不能改
  • 推荐

2010年的经典

12分钟前
  • yuer木
  • 力荐

每天的g点~必须看!

16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力荐

唐山腔的庞太监忒有喜感了

20分钟前
  • 闲人
  • 推荐

看的非常入迷,继续关注中,人物塑造的都很饱满,演员演的没话说。看得出确实下不少功夫啊,把话剧改成电视剧,不容易,得到大家的肯定,更是不易,感谢奉献这部好剧的各位。

25分钟前
  • 誰|ぼくちゃん
  • 力荐

怎样的中国人

26分钟前
  • AJ
  • 力荐

看了几集,剧情过渡很自然,演员的表演太入戏了。

30分钟前
  • 听歌特的Soler
  • 力荐

关于颂扬某些无中生有的东西让我去掉了最后一星 但是陈宝国的演技已然很不错

35分钟前
  • 卓小灼
  • 推荐

很久没看到这么好的电视剧了,导演很认真,剧本演员都很棒,陈宝国在这片里反而显得有点拿

38分钟前
  • 捏墨
  • 推荐

中国这么多经典。用心拍我们就不用担心文化输出会困难

43分钟前
  • 甜椒Oli
  • 力荐

面对雷死人的雷阵雨,恶心死人的新红楼……这是近两年无论是表演,导演,配乐,造型,对白,剧本,最着调,最成功,最优秀,最能叫一部电视剧的电视剧了!

48分钟前
  • chuck
  • 力荐

看了心酸,好人没好报,宋恩子哪俩坏人倒是啥好事儿都摊上了,盼着俩城管死得凄惨呢,结果后代都出来横行霸道了。。感觉宋恩子俩人的做派在影射现代社会,官儿没一个办实事儿的,都瞅着自己的腰包呢。结局也够让人难受的,不该死的都死了。

49分钟前
  • 焚烧记忆
  • 力荐

5星+ ~~~这才是剧本,是小说,是演戏,李少红那是梦游!

50分钟前
  • Patty
  • 力荐

老爸老妈为了它已经放弃晚上遛弯了。。。

52分钟前
  • 卡米拉盖盖
  • 力荐

叹息着讽刺,嘲笑着哀嚎。

57分钟前
  • 墙上的寻人启事
  • 力荐

鏡頭掌控得很難看 陳寶國硬是演不出老北京的味道...(他明明是吧....)

1小时前
  • mikaholic
  • 还行

王利发每到新的时期都有所期待,然而清末、北洋、民国三个时期恶人们只是换个面孔称呼又卷土重来。百姓只想活着,可是世道却赶绝百姓,如果说这剧有所影射,那也说明这世道并未改变……

1小时前
  • WSi
  • 力荐

好剧 呵呵 共和国以后的现今北京口音跟剧里打手二德子说话一个动静儿。

1小时前
  • Sebas
  • 力荐

1小时前
  • 幸福超市总经理
  • 力荐

庞公公那是清朝rap。

1小时前
  • yeoma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