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生活

剧情片美国2004

主演:比尔·默瑞,欧文·威尔逊,凯特·布兰切特,安杰丽卡·休斯顿,威廉·达福,迈克尔·刚本,杰夫·高布伦

导演:韦斯·安德森

播放地址

 剧照

水中生活 剧照 NO.1水中生活 剧照 NO.2水中生活 剧照 NO.3水中生活 剧照 NO.4水中生活 剧照 NO.5水中生活 剧照 NO.6水中生活 剧照 NO.13水中生活 剧照 NO.14水中生活 剧照 NO.15水中生活 剧照 NO.16水中生活 剧照 NO.17水中生活 剧照 NO.18水中生活 剧照 NO.19水中生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5:12

详细剧情

  史蒂夫(比尔·默瑞 Bill Murray 饰)是一名海洋纪录片导演,他的作品曾经为许多孩子的童年披上了梦幻的色彩。在一次拍摄中,史蒂夫的老朋友死于美洲虎鲨之口,这让史蒂夫深受打击,他发誓要找到虎鲨,为友报仇,并且将此作为新片的题材。在发布会上,史蒂夫遇见了自称是自己儿子的耐德(欧文·威尔逊 Owen Wilson 饰),他遂邀请这个年轻人加入他的创作团队。史蒂夫要面临的难题很多,资金短缺,和妻子的感情不和,并且,他所拍摄的纪录片已经渐渐的失去了吸引力。  一位名叫珍妮(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的记者加入了史蒂夫的团队,她要为他写一本个人传记,然而,她和史蒂夫的相处并不融洽,倒是和耐德越走越近,这让史蒂夫醋意大发。同时,耐德的真实身份也让史蒂夫心寸怀疑。一群海盗的光临让史蒂夫的计划彻底破产,一名船员也惨遭绑架,面对这样糟糕的境况,身经百战的史蒂夫能够完成他的复仇计划吗?

 长篇影评

 1 ) The Life Aquatic水中生活里的David Bowie。

David Bowie的加成很受用。片中黑人小哥用不知道哪国语言(看片尾的说明应该是葡萄牙语)改编了好多David Bowie的歌,弹唱插进故事里面,特别舒服。作为一个大宝粉看完最想做的事就是把每首对应的歌曲找出来。翻了网易云和虾米貌似OST里也没有详细记录每份的(可能因为有几处实在是特别短)。于是自己又走了两遍,找到了部分出处。有遗漏的欢迎补充。

9'38" Ziggy Stardust 《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1972 黑人小哥第一次弹唱

12'28" Life on Mars ? 《Hunky Dory》1971 这里是船长和儿子初次相遇时用的大宝原声。

14‘52“ Changes 《Hunky Dory》1971 这段特别短听了好几遍,唱了一句,对应原来歌里面 Ch-ch-Changes 那句歌词。

19’12“ Rebel Rebel 《Diamond Dogs》1974 这首黑人小哥改的特舒服,比较温柔。

32‘23“ Lady Stardust 《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1972 这段也特别短,大概弹了几秒的前奏,但Lady Stardust的前奏辨识度比较高。

40’32“ Rock 'N' Roll Suicide 《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58‘42“ Space Oddity 《Space Oddity》1969 这里很有意思,原来歌里面有火箭倒数,小哥还是用的英文唱出了倒数,然后数完海盗随即登船。

1:03'45" Search and Destroy 这里比尔莫瑞单挑海盗的时候用了IGGY的歌,很燃。当然毕竟大家都知道IGGY和大宝有故事。

1:23'53" Life on Mars ? 《Hunky Dory》1971 这次用了小哥翻唱版的Life on mars。

1:41‘25“ When I live my dream 《David Bowie》1967 大宝的首专,Ned遗体告别之后小哥唱的,略带伤感。

1:51'35" Queen Bitch 《Hunky Dory》1971 这里先是用的大宝原版,然后用了黑人小哥弹唱版结尾,韦斯安德森是大宝真粉呀!

Songs by David Bowie

 2 ) 把《红猪》带到水中

当年《水中生活》被标准收藏收录的时候算是创下了一个记录,04年上映的电影,05年就被收录。今天再上网一看,Wes Anderson至今为止所有的担任导演的影片,除了名气最大最新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之外,已经被全部收录,比伯格曼费里尼都要厉害。

夏天的德国会有open air的电影放映,上回随便骑行慕村的时候路过了一片看似废弃的场地,走进去一看,破破烂烂的墙上画满涂鸦,和慕村傲娇的风格完全不搭,却让人迅速想起柏林。内院里面搭了一个露天电影的场子,一直记着要来体验一回。

上网一查排片表,发现这周居然是Wes Anderson周,有三部他的片子上映,其中只有周一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是原版,其余的两部都是德语配音。

虽然德语一直被吐槽,说人生苦短,何必学德语,但是在全世界众多的语言中,德语应该是和英语最近的语言了。我昨天的露天电影马马虎虎看懂了6成,今天网上又看了一遍英语的,感觉能看懂9成,所以这篇影评不从内容,先从语言来讲。

如果一部英语电影加上华语配音,那绝对是两件完全不搭的事情了,因为中文和英文完全不同,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是由于德文和英文这么接近但是又有不同,所以连看两遍后能够特别敏感地体会到差异。

总体来说,当然是英语的版本更好。影片里面人们说话的语调都和角色配合地十分紧密,而且众多口音让影片更加出色,尤其是小儿子的南方口音。这些亮点在德语配音中全都丢失了。

有趣的是,经过翻译后,很多笑点会发生转移。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儿子摸着女记者的肚子说,你将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单亲母亲(single mother),英语听起来并没有很好笑,但是昨天的德语版本说她是ausgezeichnete alleinerziehende就超冷超符合影片的整体基调。

为什么标题要提到《红猪》呢,因为两部影片的内核一样,讲的都是中年危机的故事。在绚丽的色彩下,《水中生活》还是涉及到了一些情感的。

但是因为Wes Anderson要独树一帜,创立自己的一套语言,在电影表达上故意选用多隐喻不说透的方式,色彩绚丽,情节夸张,导致他的影片太过碎片化。想在一场原来就没准备好好讲故事的电影中在时不时地穿插让人忽喜忽悲的喜剧效果,对导演的要求未免太高了。

《水中生活》不仅想讲老船长中年危机的故事,还想讲父与子的故事,想讲夫妻的故事,讲男人永远长不大,女人永远不童真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全都被或有意,或无意的隐喻打碎了,就算讲到小儿子和父亲的对峙,甚至小儿子死去的那些情节的时候,Wes Anderson都不得不用一种不够严肃,略显夸张的手法来表达。

出于职业习惯,我往往会把厨师,导演,音乐家以他们的风格和建筑界的某位建筑师联系到一起。Wes Anderson让我想到的建筑师是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他们同样聪明,同样注重外观的表达,但是在内在情感上就失去了其他导演和建筑师所能达到的更大的张力。

最后一个细节是小儿子小时候的梦想,他想成为:
A 海洋学家 B 建筑师 C 飞行员
这三种职业象征了世界上海陆空的三界,建筑师能够代表整个陆地,让人还是很自豪的。

 3 ) 十二岁,也是个我喜欢的岁数

  从《天才一族》,到《穿越大吉岭》,再到《海海人生》.一部部走过来,渐渐爱上了这帮可爱的家伙.并不是他们有多么与众不同,反到是那种平易近人的调调引发了我的共鸣,使我无可厚非的深陷其中.
  
亲爱的Ned:
          我是你的船长,你的合伙人,以及你的父亲.
          影片终于公映了,在此向你表示祝贺.
          尽管一切都无补于事了,但我还是想对你说,看到你戴上小红帽的样子,我非常欣慰.
          对于那封你珍藏的由我口述的回信我深感抱歉,现在我想向远在天堂的你写一封回信作为弥补,弥补这些年对你的亏欠.
          在甲板上当你面对面的告诉我说你是我的儿子的时候,我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了.不过没关系,你总算是来了.很高兴你和你的资金能加入到这次注定不寻常的复仇之旅中,尽管你连游泳都不会.
          Jane在热气球上说她很喜欢我当年官方照片上遥指大海的威武造型,让我以为自己有机会对她发挥余热,但没想到她断然的拒绝了.我很尴尬,你明白么?特别是得知你跟她打的火热,更令我感到很自己很可悲.不管怎么说,我是爱你的.那些菲律宾杂种将你绑架时,我都快急疯了,还好你平安无恙.还没来的及庆幸,大海却迫不及待地将你带走了......
          我不想责备Klaus没能每6个月按时检修这该死的直升机.也许这就叫宿命,无论如何,这次航行无疑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光,
          坐在黄色潜水艇里,斑斓的美洲鲨掠过我们的头顶时,我早已泪流满面.
          再过12年,Jane的孩子便是12岁了,没错.那正是你写信给我的年龄,也是我最喜欢的年龄.
  感谢那个腼腆的冒失鬼Klaus,他至今依然感激你将他画在Zissou队旗上.
  感谢Vikram Ray,还记得他么?无处不在的印度摄影师.
  感谢Santos,枯燥的航行可不能少了这位海上的游呤诗人和他的木吉他.
  感谢所有站在线后对我不离不弃的战友.
  仅以此片缅怀与我一同奋战27年的老友Esteban,还有你,我的儿子.
                                                     
                                                  深爱着你的父亲


  PS:我仍希望能在水下呼吸,和你一起.

 4 ) 水族生活与冰岛玫瑰

Oscar & Lucinda,Notes on a Scandal,Charlotte Gray,Heaven⋯⋯品味过十几部Cate Blanchett的片子,从没怀疑过她诠释角色的才能和挑选剧本的慧眼。也是因为她了解到这部片子。

至于Bill Murray,纵然不一定是荧幕上的救世英雄,但也实在对他屡屡塑造的窝囊知识份子形象不感冒。特别是Lost in Translation,没看进去,就难免觉得片子自恋,越是觉得自恋就越是不买账。他和Scarlet Johanson这对不讨我欢喜的配对加速了这个恶性循环。对他印象最深的,还是Coffee & Cigarette——毕竟还有Tom Waits,White Strips这样的跨界大名。在不严格意义上,这片子也算是他和Cate的第一次“合作”。于是想,这次两人正面交锋,Cate一贯的女强人形象应该能够激发出他别样的素质。

影片可算是半戏中戏,讲述以Bill Murray为首的水中生物研究兼纪录片创作团队的又一次冒险之旅。上一部纪录片“滑铁卢”为整部影片定下了有些哀怨的基调,寻找鲨鱼为死去好友报仇的这一次旅程是整个影片的基石。久而重逢的儿子、情史丰富的恋人、亦敌亦友的记者以及各有所思的团队成员,这些表面上混乱无序却又暗中相互牵制影响的矛盾关系围绕着Bill杂草丛生般地疯长。对我来说,影片最大的出彩之处就是对纪录片戏里做作和戏外琐碎的描写讽刺而真诚,对人物间关系“大乱炖”式的描写杂而不乱,形散而神凝——怎么让我想到了2003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不得不特别提到团队中的葡萄牙作曲小伙儿Seu Jorge。他对David Bowie名曲的葡语版重新演绎简直是天衣无缝、令人陶醉。工作时,他在录音室为纪录片创作配乐,闲暇时他也是一个人坐在船头弹弹唱唱。任凭船上腥风血雨、歇斯底里,他也毫不理会、陶醉始终。他的每一次出现,都是对影片大环境的又一次强调,也把观众从琐碎的关系中抽离出来,放松了身心,极具象征意味。

一直认为电影里用音乐都是得有些勇气和资本的。电影是电影,音乐是音乐,搅在一起难免哗众取宠或者两败俱伤。当然对于Dazed and Confused这样有些时间烙印的“派队”般热闹的影片,应景的歌是多多益善,但如果试图往深处走,音乐还是慎用为妙。我以为Mysterious Skin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影片的叙事沉稳而独特,开始看得也很入味,但是越到后面注意力越被其中的音乐拉走,以至于几天之后,脑子里都是Robin Guthrie & Harold Budd写的那首"Snow"和Sigur Rós的"Samskeyti",而对于影片本身的记忆却只剩下几个残缺的画面。

说到Sigur Rós,不知道多少人是像我一样第一次从20世纪末的某期《音像世界》杂志上了解到的。之后高中时去英国交流访问,在伦敦某个Virgin Mega Store径直塞给店员一张清单,上面洋洋洒洒20张唱片有Korn,也有Sigur Rós那张Ágætis Byrjun。回来在partner家中试听到这张,本身还处在没有调过时差似的晕眩状态,随着Jónsi的歌声就飞了。那时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凭着一页飘忽不定的文字就挖掘到了这声音。可能是因为那时的文字还没有现在这么泛滥,对文字的理解也处在很敏感的状态。

回国后只把这张唱片推荐给了臭气相投的初中神交,还专门给她刻了一个拷贝。到现在还有这种病态的吝啬,恨不得把挚爱的电影和唱片握在手心、含在嘴里,只供自己御用,生怕它们在风言风语中沾染了邪气——绝对比Lost in Translation还自恋。

一年前申请了豆瓣帐户。点开Sigur Rós新专辑的页面,呆了:收藏人数两千多。当时觉得,八年后,一下子被潮流冲出了自己的小世界,并怀着矛盾的心情发现大世界已经向共产主义(或者是共享主义)又迈进了一步。

回首这八年,Sigur Rós成了我审视全球化的一个参照物。从冰岛到欧洲,从美国到中国,他们已经算是风靡世界的大牌了!印象中第一部用他们音乐的大片是小汤哥Cruise和大嘴妹Diaz演的《Vanilla Sky》。它们的音乐确有种魔力,可以调动全身所有的神经来感受画面的刺激,进而让电影故事产生短暂的升华。但大多数时候,这种升华只是瞬间的气泡,荧惑人心,等到气泡消散了,电影的魅力反而被音乐所榨干。

说了这么多Sigur Rós,其实只是欲扬先抑。扬就扬在这部影片的结尾。儿子光荣牺牲。当观众还沉浸在这个小高潮的悲痛中时,影片低调地一刀剪出所有队员挤在潜水艇中的场景。影片用充满戏剧性的沉默和静止衬托着队员们内心深处被唤起的勇敢和信念。谁都不知道它们所寻找的这只神秘鲨鱼有着多么凶残的模样,甚至不知道它是否是一条鲨鱼,或者是否真的存在。就在此时,潜水艇停在仪器显示的方位。历经磨难的观众和队员们在幽暗深海里屏住呼吸,对话自然。Sigur Rós的Starálfur响起,答案揭晓。

这是我第一次目睹一部影片和Sigur Rós如此完美的融合,一种幸福感犹然而生。

片子成功了,Bill Murray终于也做了一次英雄,虽然代价不菲。Love Actually之类的片子让很多人觉得温馨,还有更多片子让我们感到快乐,但是一种洗尽铅华的幸福感,我还很少在电影里体会到。这部有些无厘头的喜剧片算是其中之一。

 5 ) 船长和科考船原型

影片中科考船的外型和整体设备都参考了卡里普索号。

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了潜水艇,做了梦幻化的改造。

船长的造型参考了原船船长库斯托,考虑到圆形小红帽的话。

并且这位雅克·库斯托也亲自充当过电影制片人,介绍他的探险经历。所拍摄的《深海的静谧》获得过戛纳金棕榈奖,1964年,《没有阳光的世界》又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图片来源于《从海底到太空图解著名运载工具》

 6 ) 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们

导演韦斯·安德森名声很大,之前有些作品更有名,但是我都没碰到过。我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我是比尔莫利的fans。

原来是部很奇特的电影,得到了当年柏林金熊的提名。不太追求现实感的场景,却依附现实感的故事。有人定义是后现代作品,这么一说,我连后现代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了。反正后现代大概不会这么热衷强调伦理冲突吧?此一节先存疑好了……在电影的流派上,我其实是倾向现实主义的,虽然也自诩宽容度够大,真看到我飙泪动容的,还是现实主义的多,各种旁门左道的也时不时有我很欣赏的,但终究不能成心中最爱。

也许是因为我成长在这样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电影品位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苏联电影的混合体。

韦斯·安德森的这部电影也是在意大利拍摄的,只有意大利的风光可以实现他心里那种幻梦般的情怀。故事围绕一个海洋探险家的冒险生活展开,为此韦斯·安德森购买了一艘退役的扫雷舰,把它改装成他自己梦想中的探险船的模样,另外买了一艘类似的,整个把侧面切开,布置成电影里你看到的那些千奇百怪的房间,然后镜头才可以自如地穿墙过脊,把故事串联起来。至于那童话般清澈的打光,自然是在摄影棚里才能打出来的效果了。活泼的,臆造的环境,杜撰出来的海洋生物出没四周,在这个基础上,再讲一个成人世界的故事,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或者中年危机,我实在是没办法不觉得格格不入了。

在剧情的处理上,荒诞,是最明显的技巧。枪战和冒险,都像是中学校园里带背景板的嘻笑演出。整个剧情有浓厚的寓言色彩,总觉得导演该有所指,却又总和我的生活经验有着不小的隔阂,就这样拧巴着把电影看完了,韦斯·安德森的想象力确实是过于富裕了。比尔莫利还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木然的迷人表情,其他腕儿还有欧文威尔逊,凯特布兰切特,威廉达福,威廉达福最不容易,转型搞笑,还挺逗的。

最后还不错,也是孩子般的经典情结:我早告诉你们世界上有豹鲨,靠,之前没人相信我!

稍微在这里得到一点感动,翻飞在镜头前面的,不是一条怪鱼,是童真的证明。

 7 ) 另一种内心的寻找

其实是一部没什么意思的片子,在情节的简单构筑之上,散落一些冷幽默的线路之间,任由一种情绪氤氲而已。
比尔莫瑞倒是很适合如此感觉的东西,感觉上有点科恩兄弟的意思,但又严重的缺乏力量感,而其着力表达的随意其实也很刻意,总之,有点对不起时间。

 8 ) 谁不想当个宇航员啊

谁不想当个船员啊 搭乘一艘如belafonte一样美丽的船 尽管里面并不一定会有专业的水手 桑拿浴室和水下观景舱 不过可以带上吉他和卡西欧牌的小电子琴 努力看到那些闻所未闻的海洋生物 听着david bowie的歌 探索未知的世界 即使为之付出生命 即使孤单一生 没有子嗣

 短评

几部片子看下来,首先是N多的冷幽默。尤其是比尔墨菲,两人也快黄金搭档了。大量经典音乐的引用。情节相对松散。关注亲情友情。不过他的片大多四星水准,不好不坏的。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还是具有韦斯·安德森独特气质的作者电影,一如他所有电影一样在连续不断的冷幽默中探讨着亲情与爱情,可这部的结构实在是太散碎了,看得人犯闷;不过那水中探险的定格动画在这本来就荒诞的片子里看着还真协调,一看字幕这部分是亨利·塞利克负责制作的,哈。

1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很喜欢海海人生这个名字。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不能称极好又总是不坏,艳丽颜色神奇人生,冷幽默的细节和有风情的音乐,因为演员面孔总是熟悉,就像看到了老朋友,很亲切。比尔默瑞最后想哭的样子还是让我微微动心了。

15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好棒,Wes Anderson这部满足了幻想/设计/情怀的各种指标,我觉得是比较上乘的一部。船里的一个个小舱太赞,三条腿的狗,大蟒蛇,还有那条神奇的大鲨鱼,意象满分。

1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i don't like wes anderson. i adore him. for dreaming the dreams we used to have when we were young, but afraid to dream when we grow up....p.s. cate blanchett's so cuuuuuuuuuute

21分钟前
  • 小程同学
  • 力荐

好可爱哇·····最爱一家人各各是怪咖的故事了··················

26分钟前
  • ①个人滴童话
  • 推荐

安德森式的【老人与海】,永远与困厄、与失意、与危机斗争;Bill Murray 简直是招牌;12岁是我喜爱的年龄。

3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3.5 如果大银幕观影也许会甘心给四星。wes的片分可爱有趣而已/不只可爱有趣,做到前者就已经秒杀大部分电影了。

35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父子寻鲨记。开始有段船中隔间介绍的长镜头(之后1h18m45s还有一段1分多钟隔间长镜头)跟之后《穿越大吉岭》中百态人生列车隔间蒙太奇如出一辙,当然,还有一贯的家族(族)主题。巴西音乐家(那个拿吉它的黑人)Seu Jorge唱了葡萄牙语版life on mars以及其它David Bowie葡萄牙片。

37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不知是影片节奏有问题还是自己的状态出了问题,就是感觉整部看下来都不知道到底讲了些什么,尽管小包袱还是一如既往地密集;鲍爷的原唱和翻唱都用得很赞;配乐果然还是Mark Mothersbaugh做的啊,这次太Devo了暴露身份了哈哈~

39分钟前
  • RIC
  • 还行

这是一帮有梦想和有爱的人呀。韦斯安德森无疑是个手工制品爱好者,能把少年(11岁半)的爱好保持到现在。影片漫画式的不靠谱气质下描述的是中年危机和父子关系,这种中产阶级式的主题被呈现为有点间离式的电影化方式——造梦,某种程度上这才是极致和作者气质。

42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好看的喜剧不一定就是让你笑得掀天花板的那种。那只弹吉它唱歌的黑人小哥,好想把他装到笼子里吊起来养在家里噢。

47分钟前
  • A-sun*
  • 力荐

Odd Wes Movie、失重感、童真味、伪记录、美洲鲨、红线帽队服、嗜好房间剖面、Songs by David Bowie ♫Life on mars

50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不是最好的韦斯•安德森,却是最韦斯•安德森的韦斯•安德森,那些他常用的技俩这里面都有了,时隔一年后终于下决心补完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说是怀念中伴着遗憾了。总有人给韦斯标喜剧的标签,可他的作品里却常常有一种孩童般的忧伤,你会因为这些忧伤过于轻飘飘而忽视它们么?其实这种轻快掩藏的是另一种沉重吧。无论多么成熟,我们或许都没法真正理解自己,迷茫着、磕磕绊绊着,我们终究都是个孩子。

52分钟前
  • tangerine
  • 推荐

The.Life.Aquatic.with.Steve.Zissou.2004.HDRip.XviD-BMDRU

55分钟前
  • Milandini
  • 较差

连威廉达福都卖着命演如此低智商的角色,就知道维斯安德森的魅力有多大了。他的片子都跟童话一样,单纯的角色,冷幽默的台词,最关键的是绚丽多彩的颜色!(这还是他投资最大的一部片呢,大概是因为那些枪战⋯)最后大家一起坐在潜艇里看鲸鱼真是暖暖的。原声大赞!

6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韦生早就预见了《菲利普船长》

1小时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爱极了那个半剖面的船,有桑拿室、图书馆、剪辑室、引擎室、厨房、客厅、潜望厅,就如同一个浓缩的人生一般。依旧是安德森那股子怪里怪气、笑又笑不出声、哭又哭不出来的微妙气氛,但是越看越爱。大抵很多时候的心情以及生活就是如此吧!

1小时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这个电影太嗲了!

1小时前
  • vengo
  • 力荐

哈哈!哈哈!时不时蹦出来的冷幽默!但感觉剧情方面有点像《狐狸爸爸》: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少年爱情,各色人物,营救计划,放弃复仇,善用炸药。

1小时前
  • 饥饿艺术家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