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画仙

剧情片韩国2002

主演:崔岷植,安圣基,孙艺珍,柳好贞,金汝珍

导演:林权泽

播放地址

 剧照

醉画仙 剧照 NO.1醉画仙 剧照 NO.2醉画仙 剧照 NO.3醉画仙 剧照 NO.4醉画仙 剧照 NO.5醉画仙 剧照 NO.6醉画仙 剧照 NO.13醉画仙 剧照 NO.14醉画仙 剧照 NO.15醉画仙 剧照 NO.16醉画仙 剧照 NO.17醉画仙 剧照 NO.18醉画仙 剧照 NO.19醉画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4 11:27

详细剧情

  19世纪50年代,朝鲜面临内忧外患,人民生活艰苦。被人殴打的乞丐少年张承业被书生金柄文(安圣基饰)所救,二人结下终生不解的友谊。在金柄文的朋友李凝轩(韩明求饰)的帮助下,他在大画院正式拜师学画。五年后,张承业(崔岷植饰)凭着自己过人的天分,开始学有所成,离开了老师闯荡 天下。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承业结识了青楼女子梅香,为她在群摆上画了梅花,并题写了“梅花一生不卖香”的字句。不久,他来到初恋情人李凝轩的妹妹素云(孙艺珍饰)家中,为久病的恩人作了一副《仙鹤图》。李凝轩离去后,张承业告别素云。当时的社会非常鄙视作画的文人,失意的张承业只得继续云游四方,陶冶性情。

 长篇影评

 1 ) 东方美学的水墨史诗

林权泽其实是一个很老很老的导演,产量极大,但是好像最出名的就是这部《醉画仙》,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

基本上是韩国版的《战争与和平》,史诗,无处不透露着东方水墨画的审美情趣和生命的悲凉,如果说杜甫是诗史,那么张承业就是画史。现实往往是沆瀣、脏乱、不堪、民不聊生;自然景观却是优美、宁静、心旷神怡。导演就在出仕和入仕这样一个东方纠结了几千年的命题上讲述着东方文人应该有的风骨。
摄影基本上没啥说的,内景一般,看外景吧。
崔岷植的表演我一向喜欢,内敛而有爆发力,除了他我想不到谁能主演这部影片。

 2 ) 一幅写意的泼墨山水——《醉画仙》

    画,讲求色彩和意境。画家,穷尽一生在追求绚烂而肆意的生活。也许,这正是《醉画仙》的导演为这部史诗作品的定调。

    朝鲜著名画家赵承业有着传奇的一生。他儿时是流落街头的乞丐,因为画了一张“中伤”某官人的画,在街头被人追打。一位大人(也是赵承业一生的知己)出面救助了他,也发现了他的天分——绘画。只寥寥几笔,儿时的赵承业就画出了强暴女仆的主人的凶态。在这位贵族大人的帮助和引导下,这个身份卑微的流浪儿走上了一条追求艺术的道路,也注定将走向一条苦闷纠结的不归路。

    赵承业被大人收留,却因为不习惯贵族生活对他的约束而逃走。导演在这里没有花太多笔墨交代,却为赵承业传奇的一生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他不受拘束、自由放任的性格。几年后,大人与赵承业偶然相遇,一段知遇就此铺展。一直没有放弃绘画的赵承业在大人的帮助下拜名师、学吹笛,有幸得见中国名画。他在艺术的路上越走越快,出众的才能让他很快上升到与绘画大师同台竞技的地位。但就像儿时那张简单却感情激烈的画一样,赵承业的情感一直是强烈而直露的。他直来直往不懂迂回,率真耿直不愿逢迎。于是,为了生计他画春宫图,因与老师比拼画技而被同门驱逐,为寻找自己的画风漂泊四海,也为不给袁世凯作画而逃出皇宫。这个一生中有大半时间都在漂泊的画家,似乎一直在寻找可以放浪形骸的乐土,不管是在妓院还是乡间,抑或是官场。可惜,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样的追寻似乎只是个梦。

    他苦闷,更迷惘。看着恩人在政权的更迭中颠沛流离,他明白权利没有永恒。他在屋檐下触摸汇成小溪的雨水,把这份宁静淡定搬上画纸送给恩人。但还没来得及给画着色,恩人便被迫逃亡。他闯进已被查封的庭院,找到落满灰尘的画作,细心着色。不管时局如何变换,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他都会信守自己的承诺,哪怕那只是别人眼中的执拗。

    酒和女人,对画家而言,就像是画笔和颜料。酒让情绪挥发,使灵感在笔端肆意游走;女人,则是这世界最丰富的颜色,神秘而迷人,更充满诱惑。在赵承业的一生中,酒是他最好的朋友,无论在得意、失意或是创作时。而他一生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初恋的小姐、知己歌妓、唯一的老婆。初恋往往是不可得到的,也因为这样才变得纯美而高贵,让赵承业一生都在追寻(遇到与小姐相貌相似的妓女时,他不惜以画求见)。他与歌妓的相知相惜从青年到暮年,虽然相见只有两三面,却彼此牵绊了一生。也许他和歌妓间的爱才是真爱,但当平静和幸福到来时,赵承业却选择了逃离。可能唯有距离才能让这份爱永恒吧。而唯一曾是赵承业妻子的女人,一个赎身的妓女,却从来没有得到过他的爱。她虽是他的妻,却还不及他收养的那个男孩。在赵不断的离家和冷淡下,这个女人最终没能忍受令人煎熬的寂寞,带着赵为她画的“很值钱的画”改嫁了。也许,这个女人是爱他的,只是她没想到,做他的妻会这么难。

    天才注定是寂寞的。当无牵无挂的赵承业行走在写意山水般的田野大川间,他的一切疑问和困惑似乎都有了答案。带着纸笔和墨汁,他在天地间寻找最真实的状态。可当他无法再次突破,被自己的名望所困,为世人的追逐烦扰时,他纵身跃入冰冷的河中寻求解脱,却被人们拉了回来。在他的眼中,山就是山,石就是石,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应被人的意念左右。这种绝对的客观让赵承业在艺术的路上不断前进,也不断迷惑。当他找到他认为的最美时,似乎也找到了自己艺术探索的终结。他在最朴素的陶罐上抖抖画下几笔,守在一旁看着它在窑火中煅烧。陶艺工人告诉他,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窑火,而这窑火又不是人意可以左右的,是天人合一的机缘……他痴痴地望着灼热的火苗,释然一笑,缓缓爬进窑中……

    陶在火中,正如人和命运。那灼烧着你的是谁都无法预知和掌控的,却成为你一生的痴缠和不解,直至生命终结。

 3 ) 一生与画较劲的男人和他的几个女人

     影片最能打动我的地方,是一个女人用苍老奔丧的声音唱的一首歌曲。曲调悲怆,也许只有这种苍老的声音才能诠释人生的悲怆和无奈。电影《弗里达》里也有类似的这种苍老的声音,只是《弗里达》里的声音不仅苍老沧桑,更是歇斯底里的对人生的呐喊。这些声音都让我听着是那么的悲凉绝望。歌词更是蕴含深意,一如电影和你我的人生。
 《醉画仙》里那个女人是这样唱道:
           是梦都是梦,你我都在梦里,这个那个都是梦
梦醒了还是梦,梦醒了那也是梦
      梦里出来梦里生活,在梦里死去的人生
没有办法醒过来,为什么在做梦
  听着这样的曲调,看到这样的歌词,心都要碎掉了。我们如何追问自己的人生。我们到底要干什么?以我最近非常悲切之心情偶遇这样的词曲,心真的好痛。
  和《醉画仙》主人公相同之处是我也是画画的人。不同之处是他是男人而且是很有成就的画家,画的是国画。而我是个一个女人,没有名气,将来也未必有,画的是西画。画家吾圆一生都在探索,先是临摹后是苦思冥想追求自己的风格。一个男人一生都与画较上了劲。顺便也玩了一些女人。为什么用“玩”字。因为只有“玩”字这个词才能更好的说明在男权社会里男人的权利。女人不就是被玩的吗?或者说性是画家用来解决自己生理需要和为自己的艺术助兴的。画家与几个女人的关系最纯美的,还是所谓的初恋情结。初恋时画家卑微,爱上了李府身体病弱的李小姐。李小姐病危,画家给李小姐画了一直仙鹤,喻意李小姐在自己心中的高雅。中年后画家偶遇一个长的像自己初恋的妓女。邋遢喜欢喝酒的他,衣帽整齐的去见那个妓女,他把她当作他的那个初恋问她:“如何落到这种地步。”哪知那个“初恋”(妓女)很不耐烦道“你就别绕弯子了,还是上床吧,我都没休息好。”那意思是我就是一职业妓女早点解决早点休息。画家听后起身走了,初恋在他心中很神圣,容不得她半点糟蹋。他还是走为妙。穷小子在情窦初开的时候爱上了诸如月亮上的人物,是他一生都过不去的情结。他和那个青楼女子梅香就是赤裸裸的性爱外加少许红颜知己吧。反正女人对他来说不重要。他为梅香题字““梅花一生不卖香”;惹得女子一生都为其所思。而他从来不会为女子所留。他的一生重要的是画。画才是他的人生的追寻。这些女人不过是他的客栈。解决性欲获得灵感的工具罢了。感情也是有的,但是不是很重要。撇开他的艺术成就不说,我从来都不喜欢搞艺术,或文学青年的男人。也许这样的人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女人爱上这样的男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因为你绝不是他的唯一。女人只是他获得灵感的工具,他们在不断的追寻中获得灵感。所以爱上这样的男人注定是个悲剧。诸如这样一个经典人物就是毕加索了,如果毕加索换了一种风格,就说明他换了一个女人,他的女人为他哭泣,为他疯掉,为他自杀,都是没有好结果的。就像剧中画家说,没有女人没有酒我画不出来画。可以这样理解,女人和酒就是启动画画动力的工具而已。当然剧中这些女人不重要,她们都是小人物,都是画家的陪衬。因为他是有成就的画家,他是重要的,他的命运才重要。他身边那些女人命运不重要,因为她们是小人物。因为他的成就忽略他的小瑕疵。因为他是为画而生,为画而狂的,电影里表现画家在探索绘画不得其解的几次狂叫。因不能表现自我风格的骑在房顶上狂饮。画了又撕撕了又画的场景。影片最后画家看到窑火发呆,他也许在想,泥丕是所以成瓷器要经过窑火的炼烧。他一生都在探索,他想他是否也要经过窑火的炼烧才能成器呢?所以画家毫不犹豫爬进窑火。
    是梦都是梦,你我都在梦里,这个那个都是梦
梦醒了还是梦,梦醒了那也是梦
      梦里出来梦里生活,在梦里死去的人生
没有办法醒过来,为什么在做梦
“如果一切都是虚无,那么为什么还要做梦”,“既然是梦,又为什么要做”?

 4 ) 醉 画 仙

一、 楔子

    笔势挫逆,墨讥如风,开山、引水、出枝、花绽。一九八二年朝鲜国画家张承业,提笔起身开声吐气「酒来!」。银幕上,一幅孤傲凌人的泼墨山水。「一个人的天赋从小就开始发挥了!」随着张承业的狂言,镜头开始倒叙这个天才画家的一生,从童年至死。从精细临摹的本事,到自我风华的熬炼。从粗鄙生活的放浪,从「酒与女人」两相不羁的形骇到一幅幅气态恢宏、布局高伟、笔触细腻、絶美而逼人窒息的画作。观众从一九八二年的汉城的观众,至二○○四年全世界的观众,大家都只能纳闷、、、只能深思不解:粗与细,鄙与贵,丑与美,俗与雅,小与大、、、这些个二极之间,张承业用的是什么魔法把它们融合在画纸上。片尾的曲子,高吭而悲怆,苍凉而高低回旋。鼓声和笛音,引领无止无尽的思念,看着影片的人的思念。看完片子,想的不是「吾园」,而是自己。自己,是不是吾园。

 

二、 多么珍贵的手啊

「多么珍贵的手啊!」李先生的女儿,惊才,嘳叹!青年的承业,入豪门为仆,就只为了亲近名画真迹。花园中的写生,暗夜偷摹的名画,让他开始崭露头角,引人惊叹!讽刺的是,因为画,他被众仆伇围殴侮辱。讽刺的是,因为摹画,他被逐出豪门。讽刺的是,诚货的画商把他藏在妓院里画春宫。讽刺的是,他又被李先生请回去为病重的女儿作画。「永别了」歌声一再昂扬悲凉,笔下的草原暮色、水塘、飞鸟,全部融入倾诉的歌声「永别了,我的爱人。如果你必须离开我,请告诉我你何时会归来?」讽刺的是,这是永别的珍重!

  这手为何珍贵呢?答案是「金泳三」,答案是「恩人」,答案是「知遇之恩」。金泳三遇到童年的承业、少年的承业,金先生从他童年的画、少年的画里,看到了「如火的激情」。贵人的赏识与推荐,少年承业才得以拜师学画三年。这三年他学了画,识了字;学了经典文学,会了吹笛。金先生又到了妓院,把青年承业送入足桥美术学馆。惠山老师提示「感情」与「精神」的精髄之后,他完成了力作「回家」。惠山老师推荐他画「扇面」之后,他开始──出类拔萃!

 

三、 墨猴

楚山「藏寒图」的鉴赏,让他见识到绘画背后的学识,以及文化承传的背影。然后,我们就睁着眼看着他爬上楚山的肩膀,看着他彻夜喝酒,看着他抗言「诗、散文与图的合谐」,看着他狂叫「绘画不必题字」,看着他醉掌沾墨指飞拳舞摹墨猴而眠。只见他,清晨酒醒的新生。只见他,粗暴竟夜的迷惘。只见他,静默不语,任凭同居歌妓的怨言辱语。只见他,背着画具,出走。

我们一直看到他,粗鲁的生活,粗暴的生活,粗鄙的生活。看到他的庸俗、不雅、拙劣、不伦,苟且、不类。可是,我们却又看见他,闪电雷两中狂叫的他──他的眼中,却是冷识剔透的风物与景致;他的笔下,却是絶美无瑕的美艶与雄伟。

六幅宽的屏风画纸,铺在返家而必须离家的庭院上。陋居、草地、花篱,盛装歌妓的彩妆华服、侍酒、柔情,就在远山近邻的围观下,琳离挥洒的墨汁,把所有名师的精萃,完美的融化在六幅宽的花鸟屏风之中。画毕,他随风远扬。

 

四、 重复意味着死亡

     经过了惠山老师,经历了芦苇中的梅香,他爬在屋顶上灌酒狂叫。他能画任何东西,能画任何人要他画的景物,画任何山水、静物、人像、花鸟。可是,找不到自己风格的他,再也画不出自己想要的自己。他要的是那一个自己呢?他要的是他不认识的自己,没看过,想象不到,从来没出现过的自己。他再执笔,在雪中、火中、纸堆中画出「雄鹰」。他在春枝的房中,留下12面花鸟屏风巨作。他还是得跳水潭,背负中年承业的盛名,扛着皇室画家的六品官衔,死亡的荫谷却愈走愈近,因为「对一个画家而言,重复意味着死亡!」

     孝英、春兰、梅香、、、歌妓总是轻易的与艺术家藕合。耗精费神的画作,总在火烬中飞扬。白雪参天的旷野、云山、芋田和思人,变乱的政局中,他又回到了汉城。他走了窑厂,惊折于陶瓶朴美,惊折于棉衣、拳养与水画,惊折于自我一世的、、、。入窑。只见窑火炽裂,出窑是陶,入窑是人。陶有成败,人呢?惊世天才,面对官盛权势只如粪土。每一个煎熬的人生,成不成陶,成不成画,又有何不同呢?陶人已死,陶留人间。画家已逝,画传永世。这到底是死?还是不死呢?

 

五、 抟美

     抟取美感经验,创造美之极致,一定要火里进水里出吗?一定要在痛苦中挣扎永夜吗?一定要酒和女人吗?非得粗暴俗鄙才能找到华丽与富贵吗?承业的一生,是如污泥中娉婷的清莲。可是,说真的,如果这传记电影属实,承业的画真如香芬莲荷,承业的人生却如一池烂泥。污烂池泥与清莲香荷之间跃动如龙的,是那么一股追求自我、突破自我,是那茍日新又日新的强烈意志。就是这么一股冲创求新的意志,在烂泥中逼出莲华吧!

     童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天赋之美。少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热情之美。青少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知识之美。青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学习之美。成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自我之美。青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苍桑之美。老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人生之美。

     走过宫庭,走过战火;走过芋田,走入窑火;走过庸俗与粗鄙,走入绝美与高伟;走过二个极端的影像交迭,走入片尾曲铿锵的悲凉歌声;身为观众如我,才终于惊觉而醒。惊于美不是来自于丑,高伟绝美的画作,不是来自于粗鄙庸俗的人生。

     原来呵!抟而后美。能抟而后能美,因为穷尽一生力抟人间运势与自个儿小命,才抓得到美,生得出美,才能让自己成为美。原来呵!美并非捶手可得,更非信手得生。观赏他人、他事、他物、他山、他石、他月、他花、他草、他树、他水、他土、他天、他土、他地、他画、他文、他声、他曲、、、之美,就如每个歌妓都懂得向承业索画一般,无啥难处。生命的恩典、生命的奥义,生命的精微美妙与极难之处,其实是李先生千金的那声喟叹──多么珍贵的手啊!

     「力抟山岳、气焰盖世」,承业一生力抟卑微的出生,以及坎坷的命运。不对,承业「力抟」的对象完全不是命运或世局,而是──自己。没错,仔细地思量起来,他的生命之园里,不管花开花谢,不论烈日暴雨,不管水淹土裂,不论树倒园茺,对他而言统统是「吾园」。不管多苦的日子,他从没停过自我突破的努力。他抟的不是「吾园」,而是「吾」。日子必须粗鄙,人只能庸俗;他却从不花时间、去力抟粗鄙与庸俗,而念兹在兹的画画──力抟自己。也不是怨自己、恨自己、悲悯自己,而是无所不用其极,来穷尽自己的心灵与笔墨之美。

     再艰苦的环境,他都逆来顺受。再艰苦的环境,他都坚持自己对画图的热爱。再艰苦的日子,他都没停止过画画。

     很多人都不愿向命运低头,他抟山、抟水、抟人、抟境,他把所有的悲凄、恼怒、怨怼与不甘,全都指向于环境或关系人、事、物。有些人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悲凄、恼怒、怨怼与不甘的念头,整天都在想这些念头。这些念头任意的出没在他生活的每一个Here&Now;或者,整天都在对抗这些念头,要求自己不要想,却愈想愈不可收拾。有些人把全部心力,都放在悲凄、恼怒、怨怼与不甘的情结。整天都掉落在这些情绪之中,或是不可自拔,或是愈拔愈陷愈深。有些人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关连这悲凄、恼怒、怨怼与不甘的环境或他人。整天都在对付环境或环境中的人、事、物;又因为无法影响他人,无法控制他事,无法拥有他物,而更形拙劣不堪此生。

     承业不抟人、不抟已、不抟美、不抟境,承业全力──抟美。抟美──是一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承业必须永无止境的突破自己。所以,不管环境顺逆,不论人事 顺否,他都接受他都顺应,所有的粗暴、粗鲁、粗鄙,他都照单全收、照表抄课,能怎样时就怎样,也实实在在的成为那样。他不问天、不求人、不怨己、不怼事,他只把所有心神放在「自我超越」,因为「对一个画家而言,重复意味着死亡!」,因为「他要」──抟美。

 

六、 目标

     自我定位为「画家」,然后终其一生追求自我目标的实现,这是生命哲学的典范。人生目标设定,在生涯规划的理念里,占绝对指导性的地位。许多人都会设定目标,问题之一是:只设定短期目标,而未设定一生的终极目标。问题之二是:设定了目标之后,并未如承业一般,不论横逆 否都能随意而安,因为他全心全意只在追求目标之实现。问题之三是:把目标设订为对抗悲凄、恼怒、怨怼与不甘,所以目标会随波而变、随流而逝。所以就算达成,就算快意恩仇,之后呢?还是入空境与虚无。

     承业的生命之美,不只在于艺术成就与传世的巨作,更在于他彰显了人与命与运与境与自己的关系,尤其是他凸显人之意志的绝美──不论横逆不改其志,顺境时不逐境分心,逆境时不墬境灰心,苦也画、乐也画、荣也画、辱也画──全力追求自我的超越。承业的目标是「自己」,而非他人、他事或他物。承业要超越的是「自己」,而非他人、他事或他物。

     高吭而苍凉的片尾曲,鼓声和笛子高低回旋观众的心坎。承业的意志引领他的人生,承业的画,不但超越他的生涯命运,还成为当代人心共同的慰藉。我呢?我的意志?我的目标?我的「画」?

 5 ) 沧海桑田间,已是潸然泪下

那是一种在国家破碎,内忧外患之时个人命运的坎坷和悲欢,个人艺术价值的追求。
当那个少年背着张承业的鹰图在白雪皑皑的季节里回眸,并说海枯石烂也永远不卖那副画时,一种特别的感动涌入我的心间。
每一个画家都必须读懂文学。一副作品永远不会完成。张承业说,在画家眼里,一块石头也是有生命的。对一个画家来说,重复就意味着死亡。
那副被火烧掉的画:“那些被老鹰追赶的麻雀,让我看了心情低落,它们让我想起了葛堡这里受苦的乡亲。但当它们突然一齐扑向老鹰的时候,我被深深感动了。它们就像百姓一样,善良,但也会被激怒。”
一个歌姬对他说,让他在自己这里深深的耕种出一粒种子,让她可以抹去对自己卑微身份的怨恨。
当世事变迁,他的学生离他而去,去寻求救国变法之路。他在冰天雪地里见到自己已白发苍苍的老师时,彼此相视笑着,却流下两行凄然的沧桑之泪。他说,以为再也见不到老师了。于是我想起了一句诗,“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曾经的恋人梅香等了他几十年,他们终于重逢。她为他穿上自己缝制的棉衣,说道,“它终于找到自己的主人了。”
他问她,“那边那个罐子,你从哪儿找来这么朴素的东西?”
她说,“能做出这样的东西,那人一定有颗快乐的心。看上去它似乎还没有完成,然而已经是这样落落大方,令人感到温暖。”
当满头银发的梅香拿起他黯然离去后留下的那副梅花图时,泪静静的滴落下来,音乐凄茫。

他问:“问问自己,你想要做出个什么样的罐子?”
一个工人答道:“像你这样的画家,希望画上去的铁粉能够粘上罐子,那样,那罐子才会有生命;而上釉工人希望他们的釉料能均匀地铺散开;窑主则希望能诞生一两件杰作。但那些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窑火掌握着一切。”
悲怆的音乐声中,他躺在了滚烫的窑火里,一寸一寸燃成灰烬,融进罐子新生的生命中,用生命铸成永恒的艺术珍品。
一个画有孤舟上沧桑老人的罐子完成了。“1897年,吾园消失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传说,他攀上了钻石山(山名),成了长生不老的隐士。”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悲怆的片尾曲响起。我早已怆然泪下。

影片有一种苍茫的沉重之感,朝鲜末年的画家张承业坎坷的一生也在这种苍茫中铭刻在我心底。
导演林权泽是韩国很有悲悯情怀和历史传统感的导演。他在《醉画仙》中表明了一个电影作者对画家吾园的那份悲悯情怀,而画家吾园放松身骨爬入火炉的那个镜头更是写实般的渲染了林导的自画像,一个艺术追求者在历经磨难后留给世间的必将是一份珍贵的藏品,而我们这些俗人是否能够看清、听明白那抹上了他们心血的艺术,如果我们无法解读这些珍品,他们可否原谅我们的无知。
 
                                         

2009年5月8日深夜 随笔

 6 ) 两个心动的地方

“像你这样的画家,希望画上去的铁粉能粘上罐子,而上釉工人希望他们的釉料能均匀的铺散开,窑主则希望能诞生一两件杰作,但那些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窑火掌握着一切。”

看到两个地方,心里震动了一下,一个是吾园的老师涉及政党变法(似乎类似维新变法)被通缉,家中人去楼空,贴满了封条,吾园悄悄翻墙进去,给墙上半破的画填上颜色。

另一个是吾园半生漂泊,独身一人又老又病的时候,和梅香重逢了。梅香说自己已经有钱照顾他的生活,他可以专心画画。他......

唯一的遗憾只是我看画儿们,有些没啥感觉,还是和我们清朝时候的画有差距的,毕竟吾园是从模仿我们明清时候文人画起家,中国那时候地大物博文化灿烂,朝鲜体量小,跟随了多年,整体水平有差距,吾园一个人的作品要谈超越是很难的。

不过从这部影片来看,不少画面很唯美精妙,似乎在表明,韩国电影界如今的传统文化水平,比起吾园那时候也是不羞愧的。我们呢?我们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吗?

 7 ) 精神和形式

如果只就这一部电影,就做文化上一般性的评价,似乎过于天真武断了。

但是看了之后,做这种评价的念头却又是抑制不了的。

韩国的电影,只看了一些,没看过很多。以前看的,其实仔细想起来,精神就别提了,就算是形式,恐怕也只是画虎不似反类猫。

韩国现在的电影,也严重地对自己进行着好莱坞化。可能在现在的韩国人的眼中,美国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吧。在其潜移默化无所不在的宣传战役下,能维持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毕竟是少数,哪里都是。

但是这个片子,有着自己精神,有着一种血性真实未受雕琢侵蚀的活力。真的希望,这种精神和活力,才是韩国艺术乃至国家真正的性格。

中国的影片,当然除去那些只为票房低俗大众的有毒垃圾之外,与之相比,细腻有余,情感也更澎湃,但是这种活力,这种可以生长乃至燃烧自己去创造未来的不顾一切的力量和生命力毕竟相差的太多。

中国的影片,也有着自己的精神。但这种精神,是民俗性的,凭着我们的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我们心里的义,来评判、讽刺。

如果说我们顾及的是现在,这个片子,顾及的更多是未来,以及对于实现未来的精神。这,也许就是那种我们所没有的那种他们的活力的来源。

日本的影片与中韩相比,就如同机器人和活生生的人相比。日本的影片缺乏精神,它们想用形式来制造精神,甚至来代替精神。但这是不可能的。机器人就算再能准确地完成一些任务,但它终究缺乏人的感性和灵魂。

日本过于注重事功。因此在不断的寻求能完成事功的办法。在过于追求技术和规则的同时,不去顾及精神和灵魂。它们甚至对于心理的考虑,都是如何能更好的完成事功。完全追求形式的结果,就是他们不再了解什么是精神和灵魂。今天东化,明天西化,无论何化,也都只能取其形,而不能得其神,反而他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无法形成真正自己的东西。

反观韩国,对于中国的文化和哲学的追求,并没有停留在形式上,不是仅仅在山寨中国的建筑服装文字仪式,而是在学习中国文化的精神。

这个片子,对于画的解释,一直就是对于画的精神的解释。对于画的笔法,甚至上升到了“气”的“高度”。也许这就是韩国对于中国文化学习的态度吧。

得到了神,即使形不似,也有了自己发展的根本。韩国的学习态度,可以说是远超于日本的。

日本与之相比,似乎真的就是“机器人的国度”,毫无精神和思想的人,只知道围绕着一些规则,做着毫无精神和思想的事情,过着毫无精神和思想的生活。宛如一帮自动木偶,头脑中永远什么都没有,只有这自己被填鸭灌输过的那些形式化的规则。它们完全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的只是对其主人的奴隶心理,和对其主人之外的其他人的敌意和蔑视。

这样的国家,在追求使自己变强的过程中,反而迷失了自我,反而失去了改进自己的意义。不过成为了别人手中的傀儡和棋子。又时不时冒出一些投机倒把跳梁小丑自以为是的政客,害人害己。如果把渺小却自大的日本人放在日本整体缺乏精神的大状态中,其实不过是其无聊死追求事功没有自我没有精神没有灵魂的具体体现罢了。

 8 ) 超强转载-醉生梦死,画外飞仙——评韩国电影《醉画仙》

转载-醉生梦死,画外飞仙——评韩国电影《醉画仙》

文/汉唐明月

19世纪的朝鲜王朝,外强入侵,主权沦丧,刀枪四举,内忧外患。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其时,生在贫苦人家,活在劳作终日只能糊口的时代,或许没有才华的人,尚能过着平实快乐的生活,因为自古文人多敏感。可惜韩国历来崇拜文化,吟诗好画的饱学之士甚多,就连畸角旮拉里的才华也要被发掘出来。于是,张承业成为吾圆开始了他不平凡的绘画生涯。

象梵高等历经苦难的名家一样,《醉画仙》中吾圆的一生是艺术家对于绘画的追求与世俗趣味的碰撞;是内心里追求完美的艺术冲动与现实中表现形式的寻规蹈矩之间的冲突和挣扎。无论是夜闯禁室偷窥学艺的鲁莽,还是师长之前当仁不让的才华横溢,人世间的规矩尺度,礼仪进退,都被内心的肆意汪洋抛到九宵云外。从此世界改变了模样,不单只有眼眸里的映像,更有因笔墨挥毫而显出颜色的参差层次。风梢树影间歇的灵动,雨打芭蕉无声的呼吸,世界之大,又何惧无处容身!山川广阔,四季常新,与天地融为一体,就有享不尽的花鸟虫鱼之乐。风来笔起,雨入墨端,梅香侵梦,松柏入骨,大好河山踏遍,记忆如春花般灿烂。更有美女绕指柔情,昙花一现,雁过无痕。任那些个庸庸碌碌家务事,牵肠挂肚儿女情,都如酒肉穿肠,化作南柯一梦。作为艺术家的吾圆,他的世界是诗意的。

只可惜,贫穷是愁,买不到酒喝。柔情蜜意,床榻之欢,终熬不过饥肠辘辘,多情女变成撒泼妇。即便废纸千张,泼墨如流,不过是多一个过客。却为此,留下一幅不朽名作,还情偿债。生物钟象追命咒,艺术家更是自虐狂。不借美酒,怎么能体会苍鹰振翅欲飞的能量?

只可叹,富也是愁,画不出灵动。庭院清幽,皇宫富贵,怎躲得开无形枷锁,老章法变作旧高墙。纵然洛阳纸贵,一画难求,却无奈少一分自我。又谁知,结下几段无缘之恋,过眼成烟。空酒壶作绝情鼓,漂泊者恰似丧家犬。未经风雨,怎么能感悟梅花一生不卖香的高洁?

吾圆一世盛名,直到硝烟四起,山河破碎,良辰美景不再,亲朋好友散尽,方知道红尘悲欢民族忧患,并非事不关己。奈何仓皇落魄之中即使画出毕生绝笔,也不过是区区一张薄纸,怎能逃脱战火的吞噬!吾圆出身贫苦,天才盖世。他出入于高门贵室,却不通人情世故;他流连于酒肆勾栏,却只能遗爱无终。到头来只落得孤家寡人醉生梦死,遁为传说中的画外飞仙。

除了将张承业潦倒而辉煌的艺术人生尽显银幕之外,这部影片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它将韩国十九世纪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借助张承业的生活故事,用电影生动的表达出来。挥毫之间的沙沙纸响,做画时奏乐行酒的庄重仪式,画院里人们热衷于中国古画、诗词的研修和的推敲,从民间到巨贾、从贵族到皇室对绘画的收藏和爱好,以及女人们对于张承业高超的绘画艺术发自内心的倾心崇拜,都使我们如同置身于那个花前月下,把酒当歌,吟诗论画的时代。影片充分利用了照明,摄影,音乐等电影手段,表现了艺术家与大自然之间的灵肉相通。树枝用石头砸烂就是画笔,鲜花捣碎成汁就是颜料。花间煮酒,方有勃勃画兴;雨打枝头,始能灵感大发。春夏秋冬,在韩国悠扬的潘索里民谣声中,伴随着画家的足迹,他笔下的山水,重写实更重色彩;鸟语花香,在艺妓们竹笙古曲的伴奏下,跟随着画家的笔墨,他画中的花鸟,重姿态更重情趣。影片中充溢着油画一般鲜明的色彩,似乎是想重现画家对于大自然鲜明的记忆。韩国女人的大红裙钗,化作鲜红如血的鸡冠花,在画家的笔下活色生香;韩国男人的深沉内敛,一如浓绿森森的竹林,在画家笔下暗涛汹涌。同样的景色,不同的感受,更强烈,更鲜明。或许张承业是不解人情世故的边缘人物,只知在艺术的世界里醉生梦死,并最终在传说中成为画外的飞仙。但朝鲜民族,却在他的画里,找到了自己真实的历史,真切的感动。

电影《醉画仙》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充分体现了韩国老一代电影人——导演林权泽,对朝鲜民族艺术与文化一往情深的执着追求。林权泽是韩国的大师级人物,韩国电影的教父,被韩国电影人称为“国民导演”。他从事导演工作已有40年,从影几十年以来共拍过100多部电影,是韩国最勤勉、最高产的导演之一。2000 年他的电影《春香传》曾代表韩国首次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1998年韩国电影界发起光头运动的时候,他作为德高望众的长者走到了抗议的最前线,带领韩国中坚电影人直击好莱坞对韩国的入侵,为保护韩国电影以及让韩国电影迅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名言是:“为了保卫韩国电影,我们甚至可以去死!”拍片近百部的韩国导演林权泽以一部历史传记片《醉画仙》荣获第55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颇有点加冕“终身成就奖”的意味。他也是继王家卫、杨德昌之后第三位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亚洲导演。获奖时走上舞台的林权泽哽咽难言,这无疑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事先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他能获得最佳导演奖。林权泽说:“我一直在努力将韩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通过电影带向全世界,你们的肯定令我对自己祖国的文化更加无比热爱。”他同时表示,这一奖项不仅属于他个人,也同时属于韩国,属于全亚洲。韩国总统金大中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特地向林权泽发出了贺电。在贺电中他写到:“对于阁下(林权泽)在第 55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中荣获最佳导演奖,创下韩国电影史上的辉煌成就,本人与全体国民皆感欢欣,并表示由衷的祝贺。希望今后能够继续为促使韩国电影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并发展韩国的电影艺术而努力”。这一切对一个电影人来说是一份莫大的荣誉,而林权泽是韩国目前唯一能够当此荣誉的人。韩国电影最近几年迅速崛起,可以说已在亚洲风骚独具,并正逐步迈向世界。而和那些被炒得热火朝天的小字辈们比起来,相对比较沉静的林权泽算得上是真正的韩国电影巨匠,高产的元老级人物。

和电影《醉画仙》中的张承业一样,来自贫寒家庭的林权泽曾以在鞋店工作为生。后来鞋店老板去汉城开电影公司,他才随之进入电影界,真正是从最底层的职位做起,边做边学。26岁时他拍摄了第一部电影,终于成为导演。最初十年他尝试了各种类型的电影,不过当时韩国电影工业处于发展初期,各种体制也不够健全,所以他本人对这一阶段的创作十分不满。但是这些早期影片的拍摄经历磨练了他的技巧。进入70年代后,他的创作开始在国内频频获奖。1981年的《曼陀罗》更使他打入了国际影坛,入围柏林电影节。随后,他的作品开始在世界上声名远播。由于张承业这个人物与林权泽十分相似,所以《醉画仙》近乎是一部自传体影片。在片中他让画仙说出了这样的台词:“人们只会从我的作品中领略到他们想要领略的东西。我必须摆脱这种状态。如果我不这样做,我就会变成他们的囚犯。”

本片围绕着张承业的人生经历,也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如承业情窦初开时暗恋的兰心慧质,性情温婉的李府千金李小姐;在承业成名之初带领他初谙男女之情,委身于他贫困之时的艺妓金环;对承业充满敬佩与关爱,善解人意与他心有灵犀的艺妓麦香等。和西班牙的电影大师阿尔莫多瓦一样,林权泽也是一位对女性充满同情和关爱的导演。女性的温柔、坚忍和母爱是其影片的重要元素。而他在片中对女性的悲悯态度,更进一步折射出他人文主义的思想。他以历史的反思和自我的追问不断深入探讨对人性的理解,并据此来观照韩国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林权泽的影片往往以人物为中心铺设情节,近年来他的作品正由早期较为典型的好莱坞剧情封闭的叙事模式逐渐转向强化戏剧冲突、情节构成松散的现代叙事模式。作为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他相对重视电影的教化功能,这一点使其有别于新一代韩国电影人。

相比起西洋画家的传记影片,韩国的《醉画仙》更让中国的观众有文化上的认同感。毕竟历史上的韩国在文化和艺术上长期受中国的影响,就算生活方式有所各异,但在儒家文化的浸淫下精神生活还是很接近的。本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虽非十全十美,但能够在戛纳得奖,足以证明西方人欣赏它的东方韵味(就像我们欣赏法国电影的法国味,俄国电影的俄国味,伊朗电影的伊朗味一样)。不管它什么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后殖民语境心态等学院术语的诟病,只要光明正大的宏扬民族文化的精髓,弱势文化中的精品也是能够得到强势文化的认同的,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毕竟,还是那句老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况且,我们这些今天被称为 “抱残守缺” 的人,也能够从中借他人的酒杯解一解文化的乡愁。

在当下的中国,也许真正该感叹的是,与弱势的韩国相比,我们更弱势。他们有一板一眼、不抱游戏心态的《醉画仙》、《春香传》,而我们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和唐诗宋词,却庶几成了被人遗忘的故纸堆,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反观《醉画仙》中的张承业,眼前醉生梦死,无病呻吟,麻木不仁的我们,只怕连画外成仙的勇气都沒有。

 短评

众所周知“写意”是中国文人画的精魂,然而此法运用在生而为人的《醉画仙》身上却是意境全无的一道败笔。突破了美术体制的主人公最终却没能让这部作品摆脱传统传记电影的创作套路,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的描摹刻画只能让人物苦闷郁结的内心遁形。在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一个买醉撒泼的莽汉跃然银幕。

6分钟前
  • Muto
  • 较差

镜头美又怎样,叙事散的一逼。2012-12-14 当时可能看不懂吧2023-05-20

9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实在是看不下去。对画一窍不通啊。

14分钟前
  • 胡子
  • 较差

一曲悲歌人生路,笔墨难画沧桑情。本片不仅是画家张承业个人的传纪,以及一代天才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悲剧,也是近代朝鲜史的写照(有趣的是其中还涉及到晚清历史,以及朝鲜人真实的民族情绪),浑然天成的摄影与写意的节奏尽显「亚洲诗意电影」的风采。

19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十多年前因为孙艺珍看过一次,那时候早到还没有开始用豆瓣,只隐隐约约的记得讲了19世纪一个韩国著名画家的故事,而孙艺珍也不过在里面客串了一个画家心中的白月光而已,出场的镜头寥寥。多年之后重看,确实有不一样的体会,算是十九世纪末朝鲜国的天才画师张承业的传记,从一个路边被欺负的小乞丐、到被发掘才华走上书画之路、再到临摹中国画成为大放光彩的画家、再到进入朝鲜末期的宫廷绘画师、最后年迈独自进入山林归隐。才华、专情、狂妄、荒淫、爱国、正直,这些标签互相冲突但是又确实集合在他一个人的身上。看电影的时候,不止一次想起了李白,他们的才华横溢和狂放不羁有太多的相似,都说李白的一生就是唐朝的一生。如果中国能有导演拍一部关于李白生平的电影,该有多么豪迈。

23分钟前
  • 曼靑
  • 还行

画家找妓女,为了留种结果被抓射外面了。我童年真是性欲旺盛,关注点都在哪儿??

26分钟前
  • 冰块队长
  • 还行

心存天地远,万境入毫纤。世事如走笔,倏忽翻浓淡。梅香醉金盏,汀鹤立未翩。山河风雨故,归处即吾园!——看完赋诗以作记,真是懊悔我怎么才看这片子,2007年在尚可老师主编的《新电影》杂志上知道这部电影,存到了现在才看。不过也好,年轻时阅历浅,没法像现在共鸣这么深。对于画家“吾园·张承业”这类人来说,就命中注定得在折腾中悟道、奉道、殉道,以此身成就不世之高伟。全片意境空明而寓意深沉,林权泽导演将东方画的美学付诸镜头语言,不似我朝艺谋国师那样爱装裱,而是朴拙内敛中遒劲苍凉,更将人生起伏与家国命运相勾连,借吾园不断求索终自成一宗的执着,来况比韩国民族历经波折重拾主体性的历史回望,手法圆融而高妙,气象为之一阔!完爆我朝张、陈、冯、姜等诸位“大导”,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果然实至名归!!!

29分钟前
  • 弗朗索瓦·SUN
  • 力荐

书成付与炉中火,了却人间是与非。

32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最大的问题是男主看起来没什么才华,也不风流,可惜那么多美女了。中国的影响那么大吗?

33分钟前
  • Sabrina
  • 还行

上映20年补。前有《曼陀罗》的哲思、《西便制》的艺术,林权泽此作在兼具以上特点并在叙事节奏上更通俗化的同时,也更照见艺术家所处时代对其艺术追求的影响。论创作:需要一种渴望;论人文画:好画何须字?绘画是纯粹的(某友曾话苏州园林最坏在楹联,曾辩已忘言);论应制:不求变就会沦为客户的囚徒;论民族性:给侵略我们的中国高官作画?? 论独立性:绘画只是绘画,它不会听你那党派宣言的号召(幻想 vs 现实主义)…… 革命,是一种幻想;保国安民,也是一种幻想。问问自己,你要做出个什么样的罐子?…… 窑火掌握一切?漫天飞鸟付诸一炬,生之有涯却可永封存于釉底。

38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终于明白现在过得不错的韩国人为啥得瑟成那样了,以前实在是太苦了。一个醉生梦死画笔生仙的画家,毫不通人情世故,风来起笔雨来入画那么一个人,却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被要求给袁世凯的生日作画,缘何不恨!崔岷植演得实在太到位了,一位天才盖世狗屁不通多情荒淫的画家活活脱脱啊!

42分钟前
  • 日迟迟
  • 还行

看过最美的孙艺珍,陈乔恩的脸与孙艺珍有些许神似,但气质是输了不止一筹。崔岷植和役所广司有些神似,但表演更活泼一些。如果不是结尾那一段我可能会降低一星,结尾总结点题,画家,上釉匠人,窑主对一件瓷器各有各的希望,但窑火才掌握着一切;这部作品十分的工整,宛如慢慢展开一幅有着规矩方圆的墨宝,优质作品。制作此作也不知画了多少水墨画。

43分钟前
  • 蓝色幻想星球
  • 力荐

新年第一部电影,一部“大气象”电影。传记片的关系显得平铺直叙了一些,画家和时代,灵感和艺术,画匠和阶级,一个人和朝鲜时代,谈得很多,颇有要说的话。

44分钟前
  • 樱桃小阮子
  • 力荐

绘画真的是寂寞的天才之道啊。画家对艺术的追求本该独立于时代,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最后总是身不由己的深陷在时代的漩涡中。同样是关于艺术与朝代变迁,《醉画仙》不像《霸王别姬》那样跌宕起伏,但有一种清溪流泉的静美,俯仰之间不见天地只见自我——仍是佳作。

4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公鸡,牡丹,桃子,螃蟹.春心陪睡,建筑落后,中国影响,啪的突然,人头天主,师徒分离,砸烂衣柜,扇面屏风,目无尊长,创作瓶颈,给豪醉图,活的石头,吏偷学画,重绘群马,挡道被打,曲水流觞,泡菜葛根,袁李清日,二十年了,高价春宫,除暴救民,重见恩师,钻进火坑,气测义体,手艺工匠

48分钟前
  • 小哒1
  • 推荐

林权泽代表作,与PTA[私恋失调]共获戛纳最佳导演(首部摘得三大电影节重要奖项的韩国电影)。1.拍得典雅古朴,苍茫厚重。张承业的一生,走过了从贫苦孤儿到天资初露、由拜师学画到闻名海外、从模仿先辈博采众长到融会贯通自成一派的成长之路,又经历了政坛地震、内战烽火与外患频仍。最终,他依然选择了自我放逐,与火归一。2.崔岷植演得太棒,将水墨大师诠释得鲜活立体:醉画仙既展露出纵酒放浪、恃才傲物与癫狂不羁的天性,又有妥协隐忍、随遇而安的一面。3.孙艺珍饰演的两位女性(病故的千金小姐与优雅的青楼女子)都出镜寥寥,却次次惊艳。4.影片描摹了纷繁多样的画作与景致,绚烂终归平淡,那纯白瓷器上,只有一舟、一人、一壶酒,再无其他。5.对一个画家来说,重复就意味着死亡 | 新的一天的黎明到来了,但这个世界仍在黑暗中徘徊。(8.5/10)

5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人生如醉颠沛,江山如画空灵。

5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大概是看过的韩国为数不多的人物生平传记片,还是个水墨画家的生平,林权泽导的不错,崔岷植演得非常出色,整体意境也出来了。反过来想一想,中国有李白,有苏轼,有顾恺之,有王维,有王羲之,可却没有导演愿意回溯他们的生平,拍出一部醉画仙,醉诗仙,醉词仙,醉书仙...还是有些可惜。

58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看的第三部林权泽的电影。画面还是林权泽式的诗意美。从春香传到醉画仙,可以看出林权泽对韩国传统文化的领悟和一贯的坚持。最后对于张承业的消失,化身在自己创造的艺术世界里,除了是对张承业和艺术家们的致敬赞美,同时也是林权泽自身的想愿吧。

60分钟前
  • Ahino K
  • 力荐

叙事很流水账,时间线拉长,没有重点。摄影很美,配乐好,唯一的一场做爱戏精彩。然后不懂画,看着片中的贵族评画真是觉得好尴尬。

1小时前
  • 唐朝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