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舍

恐怖片英国2009

主演:丹尼·戴尔,诺埃尔·克拉克,埃米尔·马尔娃,李·恩格里比,Keith-Lee Castle,克里斯蒂娜·科尔,特里·斯通,尼尔·马斯克尔,埃米莉·布思,斯蒂芬·格拉汉姆,杰西卡-简·斯塔福德,阿黛尔·秀娃,Zac Mattoon O'Brien,玛丽·塔姆,比利·穆瑞,艾丽森·卡洛尔,珍娜·古德温,妮娜·艾尔斯

导演:杰克·维斯特

播放地址

 剧照

狗舍 剧照 NO.1狗舍 剧照 NO.2狗舍 剧照 NO.3狗舍 剧照 NO.4狗舍 剧照 NO.5狗舍 剧照 NO.6狗舍 剧照 NO.13狗舍 剧照 NO.14狗舍 剧照 NO.15狗舍 剧照 NO.16
更新时间:2024-06-08 05:12

详细剧情

  为了帮助好友文斯(斯蒂芬·格拉汉姆 Stephen Graham 饰)度过伤心的离婚,一群好友尼尔(丹尼·戴尔 Danny Dyer 饰)、科勒雷(比利·穆瑞 Billy Murray 饰)、米奇(洛尔·克拉克 Noel Clarke 饰)、马特(李·恩格里比 Lee Ingleby 饰)等人带着他前往一偏僻小镇度假。本以为去的是人间天堂,结果他们却发现这里根本就是地狱,因为这里的女人都染上了怪病,会像僵尸一样袭击、吃掉所有男人。尽管这些男人平时都是唯唯诺诺的“妻管严”,但是面对女僵尸他们绝不手软,于是一场好好的度假彻底沦为了爷们儿大战女僵尸的战争。

 长篇影评

 1 ) 这恐怖片太搞了

    这部片是远东星空恐怖片专题区最新更新的电影,大意说一群男人周末到了与世隔绝的小镇子度假,镇上寂静莫名,很快他们发现这里没有生命,只有女僵尸,而女僵尸的使命和快乐就是杀掉吃掉所有男人......电影情节稀疏平常——绝境遇险(好似很多美国恐怖片都这样,这部是英国片)男演员长的不错,各有特色;女的嘛,女僵尸是没有看点的,很恶心。

    看的过程中我去搜索电影的影评,可能是新上映的原因,没人关注;别的网站关于这部电影类型介绍是“喜剧/恐怖”。不知道是受到了这介绍的暗示还是情节设计的太搞笑,从女僵尸一露面我就开始乐,甚至有几处乐的不能自抑。

     扶着助行车的老太太僵尸,喜欢吃手指加奶油的僵尸大奶娘,扛着斧头的僵尸新娘执着的砍广告牌,用呲水枪汽油打火机自制喷火枪的同性恋,驯马师、剪刀手、高尔夫........这恐怖片真是太搞了。

 2 ) 伊甸园之战与男子汉独立宣言

 也许是对英国电影和僵尸片的偏爱,才令笔者如此器重该片。在还无缘欣赏颇受好评的《僵尸之地》之前,笔者认为这部恐怖喜剧片是今年最好的僵尸片,无论是那个颇具讽刺意味的故事还是恐怖与笑料叠加的双重效果,《狗舍》无疑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这个“深刻印象”在不同性别观众群中,作用是不一样的。

  这是一部典型的英式电影,从其题材和表现形式让人不得不想起《僵尸肖恩》,本片与后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实作为一部恐怖片,本片在恐怖方面的功课差强人意,有限的恐怖气氛渲染和大量血浆喷洒简单的刺激你的心灵和胃部。不过本片最大的看点还是在于那种传统的英式幽默。英式幽默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助台词的表现那种插科打诨和肆意讽刺,这种类似于相声包袱般的笑料,能在不同时间不同程度的触动你的笑神经。在这一秒的惊吓之后,又在下一秒引出爆笑部分,这就是在欣赏恐怖片时,紧绷神经突然放松的那种畅快之感,这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笑。

  也许本片的编导们都是那些长期生活在自己老婆阴影下的大老爷们,才会想出这样无厘头的故事。为了帮好友维斯度过伤心离婚期,同时也希望找个理由摆脱自己枯燥的另一半,一队纯爷们吃饱了撑得去一个荒无人烟的小镇度假,结果等待他们的是无数的变异女僵尸......男人们为了生存奋起反抗“女人们”,这个堪称“伊甸园之战”的故事就是发生在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战争。可以想象一下,这些荷尔蒙无处发泄的人士把直接的性冲动转化为暴力手段的发泄,这场荣誉之战在压迫者与受压迫者之间展开。

  影片采用了这样血腥与暴力的方式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男人与女人两性之间永恒的战争。片中把女人变成了嗜杀的僵尸,男人则扮演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可以这样认为这样是对那些被女人耍的团团转的“妻管严”们的一种无情的嘲讽。可到了结尾之处,主人公之一维斯在巴士上一段长篇的演讲,这才是本片的真正的主旨。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大男子主义的死灰复燃,也可以将其看做是编导们对两性生活的一种另类的反抗,不过更重要的是,电影从前期的暗色基调转为后来欢快明亮,这种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能大大激发观影者的对电影的探求欲望,同时也是这些大老爷们追求独立的一种放肆的宣泄。

  相信大部分女性观众对此片嗤之以鼻,不过《狗舍》却适用于大部分男性观众,如果你反感片中大量的血腥场面。《狗舍》更像是一出讽刺喜剧片,把现实生活的问题无限扩大到银幕上,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英国电影。

  影片的结尾,当一行人面对着无数女僵尸的时候,主人公维斯整部电影丧着的老脸终于露出了愉快笑容。似乎他们不是在性命攸关的时候夺命狂奔,而是伴随着愉快的音乐,朝向幸福的生活一路暴走。

 3 ) 《狗舍》:爷们儿暴打女僵尸

英国恐怖片。一般的欧美丧尸片,男女僵尸都是一样的对待,本片只有女性变成僵尸,噬咬男人作为美食,甚至有专门储藏男性尸体的尸窝。男性角色从一开始的逃跑,到后来的英勇反抗,所以本片充满了男性主义色彩。为什么只有女人变僵尸,片中借一个上尉之口讲出来的,军方研究了一种新的病毒,把女性变为僵尸,就能在战争中用一半人去消灭另一半人,病毒只感染女人,对男人无伤害。

一群与另一半相处不愉快的男人为安慰面临离婚的朋友,乘车到森林中的小村子放松,他们发现村子里没有人,接着出现一些嘴角带血、眼神空洞,且具有攻击性的女人,为了自保与她们展开搏斗。随后他们遇到上尉,一起在村子里四处逃命。上尉说,更多的女僵尸在森林里寻找鲜肉,还说僵尸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动作迟缓,像神经错乱,第二阶段更聪明,更难对付,不过村子的喇叭可以放出声波使僵尸受到刺激而静止。

一行大概10人,在逃命与打斗中,只剩下4个人成功逃离。

 4 ) 血腥的温柔——《狗舍》

    好莱坞近些年明显疲软了,其实怪不得它,这年头在社会上混碗饭吃都成了难事,人太多,创意却日渐枯竭。翻拍盛行,电影脸谱化,故事经不起推敲,观众们已被视觉特效搞得两眼昏花。这时候要是谁能非他一个主流,观众不就高兴了吗。鉴于此,以西蒙·佩吉为代表的一干英伦痞子以及英国电影于好莱坞之外别立门户,独树一帜得风格使其很快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

    当年《僵尸肖恩》像脱缰野狗样横空出世,叫人跌破眼镜的同时高呼:“原来僵尸片还能这样拍!?”挨了一耳光还要夸人家打得精彩就是这么个情形,可咱愿意,谁叫它这么爽呢。西蒙·佩吉高举非主流为主、主流为辅的旗帜,除了偶尔在商业巨制扎个小角色(《碟中谍3》、《星际迷航11》),其余时间均义无反顾地献身反类型片。至于什么是反类型片,《看电影》杂志有一段经典陈述:类型片好比一群精英西装革履匆匆忙忙赶着上班,反类型片则是这群精英突然扒掉衣服开始裸奔。《狗舍》当属此类。

    纵览全片,对主流电影经典元素的消解随处可见:传统僵尸片里,致命病毒往往老少皆宜,男女通吃,可《狗舍》偏不,前无古人地造出一种只有女人才会感染的病毒,真是匪夷所思,令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再者,要想消灭僵尸,枪支弹药不说,起码得有一把斧子一片菜刀吧,放到《狗舍》里,又不适用了。细数一下,片中出现的武器(限男士)有塑料光剑,玩具水枪,晾衣架,高尔夫球,水桶,洗脸盆,试问哪一个是有杀伤力的主?反观女僵尸们,刀光剑影,身手了得,光是一口獠牙就已经够受的了,竟然还像赛亚人样能够二段变身,要是莫得利村的男村民们能杀出条血路,倒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有一种战术,叫深入敌军,敌我不分,《狗舍》便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典范,继《僵尸肖恩》里肖恩一伙人靠惊天地泣鬼神的演技成功瞒天过海之后,《狗舍》异曲同工地让三个大男人变身时尚美妇,惊艳地蒙蔽了敌人的耳目,真乃奇袭也。

    说白了,《狗舍》其实是一部中年危机片,与《超人特工队》类似,超能力只是外在,讨论情感才是内在。七个男主角,无一例外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遭妻子抛弃的离婚男,唯jj是从的花花公子,丢三落四的死胖子,性向不明的娘娘腔等等,本打算去个偏远小镇彻底放松心情,不料却误入魔窟,遇上了一群穷凶极恶的女僵尸。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群女僵尸是他们心魔具化得实际体现,对男人们而言,女人仿佛恶魔样索求无度,无论怎样讨好都无济于事,弄得他们心力交瘁,苦不堪言。类似的隐喻还表现在几个男主角的死法上:一直念求平静的帕特里克在对同伴们的争吵忍无可忍地爆发怒吼之后却遭发廊剪刀女戳心而亡;热衷僵尸文化的店主马特却挨了小镇唯一的同行(一家名为“Burning the Witch”小店的女店主)当胸一剑,魂归西天;迟到的班克斯最囧,出境不多不说,死得也最快,穿个酷似靶子、靶心十分明显的T恤招摇过市,也难怪人家女僵尸举着碎酒瓶不扎别人专扎你了;舍己救友的格雷厄姆更是惨不忍睹地被巨乳肥婆千斤压顶,险些成为死神的囊中之物。最后当幸存者们最终跳上小巴,文斯十分不解带着几分自嘲地朝另外两个同伴大叫:“死的怎么不是你们两个废物?”也是,循规蹈矩、按伦理道德行事的兄弟死掉了,而活下来的则是千方百计要做好丈夫却依然难逃离婚的文斯,“听任jj就好像它是指南针一样”的尼尔,“任凭美好婚姻白白流逝”的迈克,多么不公平啊!可是生活就是如此,有些时候需要我们打破藩篱,不拘一格地活出一个不一样得人生。当格雷厄姆的声音气若游丝样从对讲机传来时,三个人义无反顾地调转车头杀了回去。

    可惜的是,影片中那位神秘的女竞选人梅格·纳特的身份到电影末尾也没有交代清楚,且个别场面设计得过于怪诞导致情节出现些许脱节,是为两大遗憾也。

 5 ) 只有女人才能成为僵尸,把男人都吃掉

几个中年男人去一个偏远的小村子里休闲放松,没想到那里被军方用来做试验,把所有女人都让病毒感染成了吃人僵尸,村里所有男人都被杀死吃掉。经过逃跑、搏斗,最后只有四人逃出村子,但仍被一群僵尸女人追杀。
开始一段时间,觉得是普通的僵尸恐怖片,但后面越来越有喜剧色彩。病毒只感染女人,让她们成为僵尸,然后虐杀并吃掉男人,似乎以僵尸为题材,用夸张的形式表现男女之间的问题。不过本片还是属于娱乐片,不想深入探讨问题。片中很多杀人、吃人画面也比较血腥,作为娱乐看一看还是不错的。

 6 ) 《狗舍》:西方男性主义的漫画式表演

《狗舍》大概是我看过最有趣的一部以西方男性研究/男性运动理念为主题的电影,20世纪女/权/主义的兴起,使得女性文化/女性研究成为新时代下学术界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与此相对,西方男性研究的人权理论在中国就显得较为冷清黯淡,也许人们会条件反射般地将它与男权/父权/沙文猪等等“封建性质”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吧。从性别研究的角度来讲,“男性”这一性别的独立性已消失在以父权文化为主导的当代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中,举例来说,在各类主流的文化媒体中,我们的两性/情感文化往往合并入女性研究/女性频道,女人,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性别,她还象征着国人的情感指向和概念化的性爱符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今天中国文化的性别分野其实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女人”,另一种是“人”。 另一方面,西方兴起的男性人权运动会自觉到作为男性的独立性,并进而思索以自我的男性经验来解读世界,其实是受到女/性主义的启发,从上世纪初开始,女性/主义者提出了诸多迥异于传统观念的性别角色理论,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性别 (sex) 与性别主义 (gender) 并不等同。前者确由生理特征决定,后者则是一个生理与文化混合的产物,男性化 (masculine) ,女性化 (feminine) 和男性 (male) ,女性 (female) 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女/权/主义在促使女性对自身权益觉醒的同时,其丰富多元的运动及主张也在促使更多的男性进一步反省自身遭遇的困境以及需要面对的各种具体的两性问题。于是,各种不同理念及思想主张的男性研究及男性运动也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是灵性派的男性研究,灵性派的男性研究是西方男性主义各流派中最富有历史渊源的,这方面的研究侧重于男性如何于现代转变的性别角色、社会结构中,重新寻找及建立一套站得住脚的男性角色、行为、思想及与女性的关系。 灵性派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荣格的理论,他们认为男人一开始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但是由于受到父权社会的伤害而丧失完整性,变得支离破碎。假如男人探索埋藏在他们无意识中的原型,他们就能够疗伤,并且回复到他们完整的状态以及心理灵性的健康之中。灵性派男性的理论强调个人色彩,个人成长在其中具有中心地位与迫切性。这一派专注焦点于男性的内在工作:康复、哀伤议题、愤怒管理、内在关照等。他们批评传统父权社会所规定的男性角色,接受同性恋,主张通过心理咨询,工作坊等方法,帮助男性发现被压抑的原型,从而获得其自身的完整性。 其次是女/权取向的男性研究,但正如女/权组织有「自由」 (Liberal) 与激进 (Radical) 派系之分,认同女/权/主义取向的男性运动亦出现了拥女主义和自由男性(Free man或者MGTOW等)的分野。 拥女主义派的男性倾向于激进女/权/主义的路线,他们鼓励男性在女/权崛起的社会变迁中,亦要面对及学习新的丈夫或者父亲角色的扮演,行为与思维。他们所倡导的新型丈夫、新型父亲要做传统男性不屑于做的事情,比如帮助女性购物、做饭、带孩子,晚上孩子睡觉之前不出门娱乐,并以此来改变传统父权社会中男性对照顾孩子的态度及分担家长责任。 自由男性研究者也主张男性通过对女性主义的了解来确认自己的身份,但在路向上与女性主义者不完全相同,他们指出,当有关女性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时,相对的以男性为焦点的研究就显得不足,甚至出现女性主义者以过度简化的方式来解读男性的经验,进而造成许多男性的自我认同是根据女性主义者所喜欢的模样而建立,这些对于男性片面的诠释仅代表女性自己的立场,并不反映男性如何理解自己的体会和深层意义。如同女性自觉指的是女性从自己身为女性的角度出发而产生的反省,男性自觉也应该是男性觉察到自己身为男性作为男人在这个父系社会遭受到的伤害,从而寻求跳脱父权文化及社会建构的限制,探察自身的欲望与需求,发现心灵深层次的自我定位。 自由男性的研究者视性别规范为社会建构的产物,反对父权社会对两性角色的定义或者约束;视男性暴力为父权社会针对男性的不良训练及角色制约的结果;自由男性研究者认为男性不但受父权体制下性别定型的限制,更受到伤害。男性的成长环境相对于女性来讲是疏离且缺少温情的,不健康及贫乏的,与女性相比,更多的男性受到父权社会更深重的压迫。 男性处境焦虑感表现更为激进的,就是以男性权益取向为指导理念的运动团体,比如美国的The Men's Defense Association或者 The Red Pill等。男性权益研究者将“男性主义”的概念明确为一个主要以男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也因此,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男性权益取向的团体也着重于研究女权崛起之后造成的新的性别不平等体系并以此推动男性的权益与议题。 男性权利取向的的研究者针对要求通过配额制进入国家政权的女权主义政客发表了相关的批评性回应。代表人物之一Metz说,在现代社会分工中,女性并不完全属于弱势,如果女权主义忽略社会的实际改变而完全以过去社会的衡量标准摄取更多的保障,就会发展成为新的性别歧视。 英国电影《狗舍》可视为女权崛起之下西方新男性主义的艺术实践。本片虽名为恐怖片,但暗喻两性关系的黑色幽默及桥段却充斥在大大小小的细节之中。故事以一个男性森林团体的周末度假展开,男性森林团体的活动始于灵性派男性领导人Robert Bly的创举,从上世纪九零年代开始,灵性派男性就以回归自然为号召,建立起专为男性提供度假服务的森林团体,男人们集体到森林去击鼓、放歌,聆听诗歌和神话故事,并以此来宣泄男性想同另一男性建立深刻的精神联系的渴望。电影中的男性团体一共设置了七位男主角,如果加上其中一位男同性恋者Graham的同性伴侣(这位伴侣在两人关系中明显是扮演“女性”角色的一方,因此也可视为其他男主角妻子团队中的一员),那就一共有八个。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位男性分别代表着现实生活中八种不同类型的男性形象。 Neil,危难关头仍不忘对女僵尸来点幽默耍点酷,风流倜傥的男人热衷于沾花惹草,但也因此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 Mikey,想谈恋爱却不知如何去爱,对女人的唯一认识仅仅来自于他的祖母,很显然,男人并不是有强壮的身体或者忠厚的人品就能得到女人的欢心,他的情路空白说明了一切。 patrick,倒是结了婚,但却也吃够了婚姻的苦头,他喋喋不休的老婆让他的身心呼吸几近于窒息。 Vince,缺乏传统男子汉强悍的气魄,他的优柔寡断让他在女人面前无所适从; Matt,男性团队中唯一的一位艺术家,他对女僵尸独特的兴趣透出性格中求知/理性的一面,这种不受女人待见的事业型男性在生活中倒也不少见; 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位男同性恋者Graham,扮演同性伴侣中“丈夫”角色的Graham身上的阳刚气质与其“妻子”形成鲜明对比,扮演其“妻子”角色的男演员举止言谈上流露出明显的阴柔气质,这种男性气质多元化的演绎其实也在挑战人们对两性性别气质及角色扮演固有的认知,当然,这一对同性伴侣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他们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与女性截然绝缘的男人。从这个角度上看,导演在男性团队中安排Graham这一角色其实是含有深意的。 男同性恋人权是自由男性理论非常重要的一个政治主张,自由男性研究者认为,传统的父系社会下,男性比女性更加受压迫。所谓男性受压迫是指,按照父权社会的规则,男性承受了重大的生存和竞争的压力,男性不能表现出内心感性的温柔的一面,在人格的发展上受到压抑。故此自由男性与男同性恋组织联合起来,教导和帮助男性学会如何表达自身对情感的需求,释放遭受压抑的性情一面,鼓励男性之间建立真诚的互助互爱的情谊,从而表达更丰富、更健全、更关怀、更人性的男性气质。 电影中的女僵尸角色在其恐怖的表面之下其实也有着生动多元的寓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也是男人对女性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戏谑式表达,有沙文猪泄愤的一面,但也可以做童趣盎然的解读(如果你真爱男人的话)。比如吃手指蛋糕的女人,僵尸新娘啦等等,有没有让你回忆起童年时代吃到女老师/女性长辈的棍棒之后的漫画杰作?也许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吧,看看男主角们反抗女僵尸们的宝贝:遥控汽车、玩具枪(男孩的玩具),足球(男生的玩具),高尔夫球(男人的玩具),陪伴男人长大的玩具成为他们在电影中寻找自我认同的艺术载体,所以有朋友说,男人都是勇敢的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强烈的求知欲,就是男人成长的历程吧。

 7 ) 新世纪男权主义

      这部电影最开始各位男角离家的部分就已经折射出本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声浪经久不衰的前提下,男权主义的主义呼声也在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男人们在占据身体优势的情况下所遭受的精神压迫所造成的男性亚健康问题也慢慢被人们所重视。在经济状态每况愈下,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更多的普通家庭“小男人们”沦为了家庭与外部社会夹击下的三明治。虽然关于现代成年男性所面临的情境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但是这部电影却明明白白的展示了男性的一种新的态度,那就是“老子不玩儿了。”不管此种态度是否足够理性,但是男人们需要缓解压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部电影就基于在这种大环境下孕育而生,片中的每个女性僵尸的原型都来源于现代男性对于与女性的各方面关系的恐惧与欲望。强壮的家庭主妇,年老色衰的黄脸婆,豪乳奔放的SM女郎以及穿着婚纱到处杀人的新娘这些人物所具现的东西一目了然,各种各样的现代社会疾病包围着每一个需要自食其力生存下去的男人,损害者他们的精神健康,传统男性需要被塑造的形象已经不能很好的与现代社会所寄希望于他们的东西结合起来,换句话说:男人们越来越难成为在世俗眼睛里的“合格的男人”。
    所以现代男性是苦闷的,就像电影中描述的一样,有些男人尽其所能最后也落个妻离子散。最要命的是这种苦闷却难以通过一种正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一个女人遇到伤心的事情可以站在大街上一哭了之,我们可爱的男性却只能选择截然不同的方式来掩饰这种痛苦。在女权话题越来越被普遍接受的环境下,关于男人的权益也许也该摆在议事日程上面了,因为身体处在强势地位的男人很多都是精神地位的矮子。

 短评

一颗星的恐怖片 四星的喜剧片.

4分钟前
  • 蔬菜浪味仙°
  • 很差

最受不了,生死关头还叨逼叨.叨逼叨.叨逼叨.叨逼叨了......

5分钟前
  • Miss Pink
  • 很差

看的时候觉得一般吧,不过冲着几个主角还是可以给三星的。but。看到结尾膈应到我了,减掉一颗星,而剩下的两颗星当中有一颗是给LEE INGLEBY的。最后那几个SB啊,我真服了。总体来说笑点频率对不上。这里面的丧尸们身材都不错啊 = = 有几个简直是波涛汹涌。LEE死的匪夷所思毫无套路!!

7分钟前
  • 年上党怎么办
  • 较差

前几天刚看了Human Traffic,没想到十年后的Danny Dyer还是一副娃娃脸。Crazy for British zombies!!!

12分钟前
  • Nightwing
  • 推荐

英国的喜剧恐怖片向来都不错,类似于一场闹剧。55分钟开始的那些僵尸们叫声挺YD的啊

14分钟前
  • 阿童木升级ING
  • 还行

Classic comedy horror zombie movie. Silly fun time.

16分钟前
  • ryan
  • 还行

看开始十分钟,还以为是僵尸版《断头气》,越看心越凉

18分钟前
  • nemo
  • 较差

这才是我想要的丧尸电影 血腥,热血,英式幽默,兄弟情 美中不足的是最喜欢的MATT和PATRICK死了 全片爆笑啊仅次于僵尸肖恩 还有各色cosplay丧尸 近年看的最有趣的丧尸片

23分钟前
  • 咸鱼王腐loli
  • 推荐

第二部英國人拍的殭屍片,第三部生化片……英國佬止不住與生俱來的冷幽默,男人的友誼真冏……那個戴著IPod的男紙,你心理是有多脆弱啊?><

24分钟前
  • 宿命论
  • 推荐

有笑料,不过,太恶心了点儿吧?

27分钟前
  • 安东
  • 较差

乱七八糟的看的没耐性- - 简直太夸张了。

32分钟前
  • crystal
  • 较差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开头不把那女司机扯下来上车走人呢?那么几个大男人。。。恐怖教育片。教育男人要善待女人。。汗。。

33分钟前
  • JIE
  • 很差

挺有意思的。

36分钟前
  • 不懈不戒
  • 较差

又一部英国僵尸片,一帮去森林小镇度假的哥们,遇到一镇的女僵尸,于是大战开始了,男人们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用玩具战胜了僵尸。挺搞的一部片子,但视角独特,是假借僵尸题材的一部以西方男性主义/男性运动理念为主题的电影,周末无聊时可以看看。

39分钟前
  • 肥壮壮
  • 还行

英国人独有的冷幽默加上盖伊里奇式的痞子风,成为自肖恩以来最好的恶搞僵尸片。犀利开头+各种女性僵尸造型+各种对女性吐槽+无节操结局,作为女性一定要看后反击

43分钟前
  • 发条饺子
  • 推荐

Geek仔死了就没之前好看了!!!!!还有,miki仔又演miki仔……

45分钟前
  • 推荐

“当你变成了女人们想要的那个样子,成熟、顾家、温柔,她们又开始厌倦你了。”这才是导演想说的,于是,他把对老婆(女人)的怨愤用将她们异化成僵尸的方法发泄了出来。每个失意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僵尸在追逐你,于是导演用玩具代表正义消灭了坏女人。

48分钟前
  • 砚小朵™
  • 还行

弱智,笑点比较低幼,适合无脑型的观众。Danny Dyer哭起来萌死了,果断收藏。

52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还行

原来这样的喜剧丧尸片还可以拍成这样烂,再来个影音不同步,想让我吐血啊

56分钟前
  • 经纬万端
  • 较差

对不起没看出女人男人什么的深意估计是没仔细看吧

59分钟前
  • Limn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