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阁之风波

动作片中国台湾1973

主演:李丽华,乔宏,田丰,徐枫

导演:胡金铨

 剧照

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2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3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4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5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6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3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4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5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6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7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8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19迎春阁之风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15:16

详细剧情

元朝未年,朱元璋率众反抗元朝统治,其部下沈天松企图将朱的布兵图献给蒙古王爷李察罕。李察罕率高手前往陕西接头,反元志士与陕西迎春阁客栈主人万人迷商量对策,并乔装打扮,严阵以待,准备捉拿内奸并夺回布兵图。李察罕也带人住进迎春阁客栈,沈天松献图后即被活捉。女侠黑牡丹前往李察罕处盗取布兵图,却误取了另一文件;她的同党小辣椒在将文件放回原处时遭到杀害。李察罕查觉后亲自查看,双方斗智斗力,短兵相接,展开一场鏖战。

 长篇影评

 1 ) 《迎春阁之风波》,胡金铨的武侠版《茶馆》

乍看之下,《迎春阁之风波》并不像胡金铨的作品。

没有了熟悉的云烟雾与水墨画风,少了戏曲配乐,故事背景从明代移植到了元朝,就连客栈都变成了窑洞。

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就会发现,《迎春阁之风波》还是《大醉侠》《龙门客栈》那一套,只不过相较于前两部电影,这部片子更像武侠版《茶馆》。

片中的角色定位与《茶馆》有几分相像,尤其是唱元曲的高英杰,其作用跟数来宝的大傻杨一样,借助他们所唱之曲道出电影的主旨,并成为故事发展的重要引子。

胡金铨作为老舍先生忠实粉丝,在《迎春阁之风波》中采用了与《茶馆》如出一辙的叙事手法。

胡金铨运用京剧中出将入场,入相退场的舞台表演方式,让人物一一出场,带来一个个相互交叉的小故事,拼凑出“捉内鬼、抢兵图、杀王爷”的大概轮廓后再下台。

最后王爷一行人到场,在迎春阁这间客栈内上演明争暗斗、你死我活的戏码,这个时候考验的便是胡金铨的导演功底,让故事如何在一间小小的客栈内变成电影,而非舞台剧。

在单一空间里拍电影,一向都是难上加难的,因为那意味着表演、剧本、技巧都得是上品才行,不然就会成为一部电影不像电影,话剧不像话剧的四不像。

很显然,胡金铨在《迎春阁之风波》里并没有露怯,剧本结构严丝合缝,每一处细节都与主体故事相连,演员表演恰到好处,老板娘、店小二,账房、跟班等角色都塑造的极其用心。

在场面调度上,胡金铨充分利用了客栈的每一个空间,让一眼窑洞,见天知地,只是片尾岩山上的大决战让空间分裂,破坏了空间的整体性,导致剧情前后的割裂感严重,观感不佳。

不过,这场戏并非胡金铨的本意,他是想像《茶馆》一样,故事由这里始,再由这里终,可投资方要求胡金铨必须加这么一场精彩的打戏,以便卖票房,这才让结尾成了电影为数不多的败笔。

但也正因此,让《迎春阁之风波》有了更多的改编空间,如动作设计、故事节奏,徐克的《新龙门客栈》便借鉴了片中许多设定。

金镶玉是万人迷,店内的伙计是水蜜桃、黑牡丹、夜来香等人,龙门客栈内的叙事逻辑与迎春阁中的方式一模一样,徐克甚至直接照搬了片尾烧掉客栈的那一幕。

由此可见,在武侠片领域,胡金铨就是一个大宝藏,只要拍此类型片,必然要从胡金铨的武侠片吸取养分,这就是大师与导演的区别。

 2 ) 迎春阁之风波

  胡金铨导演在世66年,拍片14部,其中五部半为武侠片。1965至1975的十年间,胡导接连创作出具有浓烈个人风格的武侠类型电影,或开风气之先,或于影史留名。
  我看到的第一部胡导的作品却是这一众武侠经典中最不受关注的《迎春阁之风波》。胡导偏爱客栈,客栈情结始终蔓延在他的武侠电影中,自《大醉侠》始便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有《龙门客栈》,《怒》是,《迎》亦是。
  《龙门客栈》是胡氏客栈戏的顶峰,但《迎》于之相比,时地人却更加高度集中,全片近九成的时间是在客栈内,剧情简单明快,布局-试探-交锋-决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但内容却饱满充沛,山贼,老千,恶吏,轮番出场,更有密探穿插其间察言观色,老板,跑堂,侠客义士,几个表情动作,便如白描般勾勒清晰,如此繁多的人物,庞杂的人物关系,胡导调动起来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尽显大家风范。
  从镜头角度,《迎》与胡导其他的作品有所不同,自始至终,充斥画面的尽是中近景与人物特写,全然没有胡氏作品特有的空镜长镜,也许是为了更好的展现不露声色的间谍战,这一切使得《迎》在胡导的诸多作品中显得有些另类,不同于古风浩荡的《龙门客栈》,亦不同于空灵悠远的《侠女》,而俨然是一则节奏分明,诗意盎然的武侠小品。
   在强手如林的香港武侠电影领域,在张彻的大开大阖,楚原的优雅唯美之外,胡金铨导演创造了一种只有胡氏作品才有的独特风格,特立独行并且不可复制,这使得他的电影至今追捧者甚众,却模仿者寥寥,但胡导对华语武侠电影类型的开创与确立有着其他导演所无法比肩的影响。正像一位著名影评人说的那样,"胡金铨导演的成就,在于他丰富了大众电影的传统"。

 3 ) 胡金铨 武侠

虽然胡金铨是武侠的电影的一个高峰,但是他有些明显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很多片里都有的问题,就是他的声音处理,台词对话很有舞台腔,而且声音是在一个平面里,没有立体感。这部里尤其明显,有一个桥段就是王爷在一楼听曲并说话,一个女跑堂在二楼屋内把信放回去,画面在一楼大厅和二楼屋内切换,但是王爷说话声音的音量一点都没变,这种后期配音的问题,现在估计只有在粗制滥造的电视剧里才有。

如果是武侠老鸟的话,看到一半的时候就知道,这种片结尾基本上就是王爷和明朝那帮人大战,武力分出高下,结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多是王爷死,这种反正是武侠的一个老套路。

那偷错图和把偷错的图放回去,其实是一个没啥意义的活动,你掩盖一下也要武力解决,不掩盖也要武力解决,反正最后就是武力解决,中间一段斗智就让人觉的有点做作无比。

 4 ) 风波客栈

前日看胡金铨的《迎春阁之风波》。

恍惚记得几年前有人网上言此片是胡金铨最好的一部戏还是他最偏爱的一部。看完后觉得是最不像胡金铨风格的一部——戈壁、窑洞、元朝的棉帽、世俗俏皮的热闹,不再是山水冷月、一袭白衣仗剑独行。水少,水墨感觉就少,戈壁苍凉,西北情怀,好像不是老胡的东西。我形容给靳宁,他道:“那不成了《新龙门客栈》了吗?”不是一个味儿,徐克的东西再用大漠风沙,人物还是都市的,作品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老胡的人物、镜头、对白皆有古意,看石隽徐枫,明明是线装书里走来的人,举止是油灯蜡烛下熏陶出来的。

镜头一转入内景,熟悉了。客栈,有二楼,一楼场景大,放几十张桌子,打杂的小六子是个胖子,老板娘精明风骚眉目媚气霸气,跑堂的个个俏生生机灵活络,找碴儿的客人,赌钱的人客,又有危机四伏冷眼旁观,装傻充愣的身怀绝技,不言语的非等闲之辈。像《新龙门客栈》,更像《龙门客栈》——世俗里有文雅。胡金铨有客栈情怀,《大醉侠》最漂亮的地方不是大醉侠的场景,是金燕子在客栈里和土匪的周旋。样板戏《沙家浜》留给人最深印象的还是茶馆里的智斗。客栈是羁旅者暂时休息的地方,五湖四海汇聚,十里八乡皆有,三教九流不缺。古时不比现在,那时候没有隐私,连客栈都是公共生活,低头不见抬头见,点头算认识。就是一个小江湖,各怀心腹事,相见满面春。有限的物理空间,相对封闭局促的地域环境,是戏剧矛盾爆发的绝好场所,细微处有剑拔弩张。大场景的千军万马固然过瘾,但如同大的历史背景会淹没个人的声音,大场景也会让个人显得茫茫苍白,是粗线条的,让环境吃掉,没有个人,只有整体。

此片有完整清晰的故事主线,靠情节的推进为主,不似其他片子镜头和缓冗长渲染意境,可以几分钟没有台词。热闹,是第一印象。新添了四个女跑堂,客栈生意兴隆,忙碌嘈杂,时时机警。拍谍战就得这样,节奏不能慢下来。居然有胡锦,虽是义士,仍可有小风骚卖弄,通过客人吃豆腐侧面烘托。最后和李察汗决斗时,尧子旁边大喊“潘金莲”、“潘金莲死啦”,笑得我。胡锦做间谍也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化装成美女的毒蛇。

第一回看李丽华的戏,人曰是少有的“媚气加霸气”的女演员,信然。人是半老徐娘,伺候生意不卑不亢,且交际手腕俘虏到当地长官。假意风流,谈正事又满腔肃穆。人情世故练达,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拿她与张曼玉的金香玉比,一个是人,一个是卡通,这是一个看卡通的时代。虽是老板娘,半沦风尘的人物,可是看李丽华的戏,有教养有文化,旧时的人不识字但多守礼,是阿城口里的“文化”。李丽华的配音估计是王莱,京片子,凉水就蒜瓣儿,李本人的口音没这么好,看过她邵氏的《杨贵妃》,应该是同期声,如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国语,话剧腔。

田丰是第一反角,蒙古王爷李察汗。出场似京剧亮相。至客栈时,威严气场不必烘托也十足。这贵族气质有时画虎类犬,我看田丰,觉得他就是王爷,威严不必大声,眼神、小动作就够了。细节处是贵族,才是真正贵族,架子谁不会端?徐枫的郡主李婉儿让人想起《赤壁》的孙尚香,可是赵薇的模样怎么看都不像好征战的巾帼。徐枫眼神凌厉冷峻,看她一眼浑身发冷,被她看一眼心惊肉跳,她的《山中传奇》的月娘,是我看过的最恐怖的女鬼,不在怪模怪样,在于冷峻凶狠的眼神配着红夹衣白底衫。片中有个情节,众人在楼下听韩英杰唱关汉卿的曲子,徐枫也陶醉不已,但觉察到有人上楼,瞬息间表情一转,暴喝一声飞身上楼,把上楼偷东西的女跑堂用剑杀掉,一个瞪着眼的神情,吓煞格人哩。女星里有几个似徐枫的侠气?

乔宏饰打入敌人内部的将军。是他自己的声音,没特色,就是特色,是乔宏的声音。乔宏高大健壮,络腮胡子,怎么看怎么像元朝人,怎么会是沉睡在王爷身边的赫鲁晓夫?难道是策反的?刚开始看他出场时,觉得他真是精细,“这里有三个生人。”大叹蒙古得天下非偶然。后来知他是“自己人”,又叹中原归心呐。

结局是义士胜利。客栈烧掉,幸存的三人骑马远走。后面呢?继续羁旅,继续有客栈,继续有风波。

 5 ) 被忽视的经典-迎春阁之风波

如果说《忠烈图》的观影经历多少有些让人意犹未尽的话,那么对于《迎春阁之风波》的评价就只能用惊艳来形容了。人人都知道胡金铨是一个拍客栈戏的高手,但我担心绝大多数人可能向我一样,差点就错过了这部客栈戏中的逸品。


是的,我必须说,我被这部片子完全征服了,以至于看完后多少有点质疑过往评论家们的眼光。从我的角度来说,不论是《大醉侠》(胡式客栈戏的发端,虽说客栈戏只是其中次要的桥段), 《龙门客栈》(公认的经典,虽然也要借着天映再版邵式武侠的东风和后辈蔡明亮的致敬才终被人想起)还是徐克的《新龙门客栈》(看过的人应该最多),几乎都能在《迎》中找到影子,而在其客栈戏表现的全面性上,又不及《迎》剧来的那么全面,精彩。若说到剧情,《迎春阁之风波》也决不逊色于任何一部风格相似的作品,甚至还高过一筹,颇有几分间谍片的味道。如果谈明星,《迎》剧也配备了足够的大腕,特别是影后李丽华的倾力加盟,实在让人眼前三亮,啧啧称赞!总而言之,我实在找不出任何一个理由来让这部电影遭到低估,但很遗憾,出于某些我暂时想不通也不知道的原因,导致了很多人宁愿强打精神去对冗长的《侠女》附庸风雅,却忽视了胡导原来也有颇具商业气息,紧张刺激的作品传世。
 

牢骚发完,还是扯回来谈谈电影本身。故事的剧情并不复杂,仍然是胡金铨钟爱的明朝题材。说的是朱元璋帅兵反元,内奸沈天松盗取兵图欲献于元朝管情报的王爷李察汗而约定与李在迎春阁碰头,这边明方在老板娘万人迷的塞外客栈迎春阁布下埋伏准备截杀李察汗,于是两派人物在迎春阁内外展开一场殊死谍战......
 

开头部分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精彩的打斗,但是胡金铨对于场面的处理却绝不亚于北京人艺在《茶馆》中的功力,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老板,跑堂,接头内应,山贼,老千,地方官吏,李察汗的先头探子。将近20多人,轮番登场,三教九流且几乎人人都有台词。如此繁杂的人物体系,还要穿插剧情的交代和一些细节的暗示,应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但是胡金铨却处理得非常之好,不紧不慢,环环相扣,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没有半分不自然的感觉。


然后是主角登场,虽然影片中的正面形象给了反元志士们,但影片的主角却很显然是田丰扮演的李察汗。个人感觉这是田丰最好的作品,可说演绎的惟妙惟肖。首先好在气质上,李察汗一出场就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高贵感。其次是对于人物情绪的掌握,忽而笑面迎人,忽而厉声呵斥,忽而凝眉熟思,忽而又痛下杀手,真可谓是游刃有余。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手戏的则是李丽华扮演的客栈老板万人迷。这已经是李丽华最后的几部片子之一,虽说体型已经微微发胖,但是演技却日臻成熟,尤其是其对人物眼神的刻画可谓相当传神。而万人迷在剧中的某些桥段,诸如其武功,对地方官员的笼络等,又似乎都能在后来《新龙门客栈》中的金湘玉身上,找到影子,只是不像后来的金老板那般奔放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李丽华在《迎春阁之风波》中仍然保持了相当好的扮相,让人绝对想不到当时她已经年近50了。
 

较为失败的倒是四个女侠客串的客栈跑堂,不知是导演给的篇幅不够,还是主角的表演太过精彩,只觉得这四个本来的噱头都是匆匆走马,直到全部死掉我还是没把每个人的特点记清楚(除了那个飞贼出身的)。呵呵,也许胡导平时的导演风格太过high-level,以至于偶尔想要商业一把却不知如何下手为好吧。倒是演惯艳情戏的胡锦原来也身手不凡,颇让人意外。还有一个在古天乐版《神雕》中演瑛姑的也有印象,可惜名字忘记了。
 

其他角色的表演倒是都可以得高分的,白鹰在这部片子中仍然演好人,装扮和《忠烈图》中差不多。有他在,基本上也就用不着石隽出马了,都是白衣秀士的形象。演惯坏人的韩英杰在这部片子里展现了难得的快板才能。实在是很佩服胡金铨对于演员潜力的挖掘,同样的表现岳华在《大醉侠》当中也有过。乔宏饰演埋伏在李察汗身边的卧底,不苟言笑,行动果决。最后还是点评一下徐枫,正如在《忠烈图》中的苗装形象让我眼前一亮一样,她在《迎春阁之风波》中再次让我惊艳,这一身蒙古装束穿在她身上实在是太美了,说不出的高贵。想到现在执掌汤臣的那个肥胖老妪与市侩形象,时间啊,真是抹杀美好事物的终极武器......


由于绝大部分剧情都是在客栈中展开的,所以胡金铨在镜头语言上放弃了自己巅峰时期赖以成名的空镜头和长镜头,而回归到了早年为邵式拍片时的中近景切换与人物面部特写处理上。这使得影片的节奏可以快起来,也使得剧中悬念能够一环接一环,不带拖泥带水地串接在一起。而特写镜头的应用又给了演员足够的空间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变化。所以说好的导演是不会教条的,这也是我始终觉得胡要高过其他武侠导演一筹的一个原因。
 

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中的外景。拍片的时间是1973年,当时自然是没有条件回大陆取景的。但是非常让我惊讶的是片中的外景让人感觉就像是黄土高坡一样,而且客栈被置景于一个窑洞中,更是让人对摄制组的努力钦佩万分。非常想知道影片的外景是在哪里取的,但很可惜,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介绍寥若星辰,无法如愿。


影片最后,幸存的几位主角纵马离去,镜头拉回迎春阁,客栈已在一片火海中。看到这里方才想起,原来徐克在《新龙门客栈》里不止借用了《龙门客栈》的剧情,也对《迎春阁之风波》 善加临摹。只不过,这样的致敬却未能引起后人对于胡导的足够兴趣,或许是因为徐克没有说,或许是说了,大家忘记了。总之,这么优秀的作品最终竟沉寂于时光之中,实在不能不令人道一声无奈......

2008-4

 6 ) 迎春阁-江湖人的旋转舞台

迎春阁,是江湖人的舞台。老板娘“万人迷”和四个女跑堂开的这个女子客栈在一片春色下却暗潮涌动,官军、探子、赌徒、骗子轮番上台,上演元末乱世的众生相。
个人以为,胡金铨的武侠电影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之所以成为经典中的经典,是因为他们在其中注入了浓重的中国传统文人情怀,从来不为简单的商业类型和盈利企图所局限,才能以过人的才华成就后人难以超越甚至模仿的高峰。
影片以蒙古王爷和抗元义军派出的各路人马对布阵图的争夺为主线,在客栈狭小的空间内上演连环好戏。正方以”老板娘“李丽华、”账房“白鹰为首领,先声夺人拿下王爷派来的细作,而反方“王爷”田丰、“郡主“徐枫一登场,就气场摄人,出其不意地将擒获的义军联络人沙老板带至众人面前斩首,敲山震虎,扳回一阵。而后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折损,看得出导演有意在保持双方的力量平衡。这种平衡是基于对每个人物的精细把握,没有绝对的主角配角。既有”胡锦“、”茅瑛“等四个女跑堂的个性铺垫展开,也有对王爷的多疑缜密,郡主的机敏过人的细节描绘(徐枫的扮相实在太飒爽了)。至于穿针引线的老板娘,李丽华以其二十多年的深厚演技和不老扮相成就了”万人迷“这个教科书式的经典角色,不愧为华人影坛的一代巨星,即便是张曼玉的”金镶玉“也无法超越。

 7 ) 小论胡导的几处官场现形记闲笔

乍一看,一个发生在客栈的故事,像极了《新龙门客栈》的前传,说后者溯源于此,毫不为过。

有人吐槽,本片叙事过长,前面一大半都在刻画客栈里三教九流之徒,倒觉得江湖百景,市井风俗,浓缩于客栈一间里,煞是好看。

且论这官僚嘴脸,痛哉快哉,讽刺绝伦。

总爷与两随从

一、官大就是好,啰啰给我跑

这货就是个纸老虎

总爷与两随从,来店里就是为了寻滋闹事,仗着是小吏,鱼肉百姓,无所不用其极。你看看,总爷小哥来到一旁赌台,掷骰子时,默念“要大要大”,结果不过是非酋运气,“一二二”引得众赌徒嗤笑,小哥却不由分说卷走台上所有银两,赌徒们先前还互相内斗,反而在此时默不作声,说道由着官家的人罢。

请记住此时调戏妇女这副嘴脸

一顿吃饱喝足,肆无忌惮的霸王餐后,还想着吃美女跑堂的豆腐。一开始并不知道总爷算几等官职,还以为是县令之子。谁能想到这副嚣张跋扈的嘴脸,竟然立马在见到比自己高级别的镇台大人后,扑通跪了下来。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果然官大X级,就是能够压死人,能降维打击的不是智商,不是武功,是权力。

老板娘:我的后台可是镇台大人

这仨儿听了镇台大人的训话后,赶紧麻溜地道歉付钱,不过最后也是挺惨,被所谓亲民的王爷和其实冷血的郡主以寻衅滋事咔嚓示众了。

二、结巴不要紧,对上可还行

镇台大人,官职亦称都鲁哈赤,大概就是本地县令。

跟老板娘万秀,外号万人迷(哈哈,突然穿越了下《粉红女郎》),是老相好。

有镇台大人撑腰,生意还是比较兴隆的。

但很有意思的是,影片里一开始塑造的镇台大人,讲话很不利索,尤其是训斥下属总爷三人时,组织语言都磕磕绊绊,一个昏庸无能的官员印象就此生成。

而在说完类似“此地由我罩着,常客只管安心消费”的表态发言后,戏剧性地安排了王爷一行的杀到。

这镇台大人一下子从组织语言不畅到立马精神抖擞,“请王爷和郡主移驾到下官衙门”吧啦吧啦,这场面话也好、官僚措辞也罢,一套整下来,让人不服不行呢。

后半段最有趣的是,镇台大人还被王爷临时破格举荐提拔,真傻人有傻福。

权力构图

 短评

煞是好看。孤山客栈,颇有点侦探小说的味道。有大陆的考究也有香港的肆意。衣服真好看,妹子真好看,耍眼神和耍剑一样。配音也好听,不是低嗓播音腔,而是字正腔圆又有腔调。一段数来宝一段胡琴,有俗有雅,有韵味不是瞎来的。《天将雄师》里成龙唱的歌真是太没文化了。

4分钟前
  • 山下猫
  • 力荐

在叙事的有效性上有人能超越胡金铨?没有!

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最大亮点就是徐枫了,不说话、不作态,但是杀气凛凛,气场十足。结尾为了表现她的肃杀之气,不惜暴露大bug。不过,胡金铨也确实不满意结尾大战,说是片方要求加的动作场面。只是资料馆……可惜了这漫天的沙子……

10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细节上的优秀设计不能掩盖文本的糟糕 反正都是要全杀光的 为什么还搞那么复杂 客栈里的室内戏明明很好 最后却偏要拉到室外去解决战斗 胡金铨这么干了太多次了

13分钟前
  • 刹那。
  • 还行

万人迷和手底下四朵金花,再加上一个时时刻刻杏眼怒瞪的凶恶小郡主,满屏幕的春色让人移不开眼呀移不开眼~~~~

18分钟前
  • 张熊熊
  • 力荐

延续龙门客栈风格,不过相比之下少了些武侠,多了些文戏。胡金铨电影真是一丝不苟,有板有眼,辨识度极高。遗憾是斗智那么久,最后还是得靠火拼解决,真应了那句话,干就完了。

19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7。这部风格象有点回到邵氏时期,喜剧色彩突出,惜高潮决斗场松散不力,智力设定亦小浮动。徐枫在这部里的表现倒是比客栈值得圈点,心狠手辣冰美人跃然而出。客栈、谍战、空镜头、继续发扬侠女中创造性假连击镜头的使用。p.s. 为参加上戏的胡金铨研讨会补片之一,石隽老来儒雅笔挺,真人气度真棒。

20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依然高清修复,胡金铨大导演对《大醉侠》和《龙门客栈》故事模板的一次沿用和改造,别问徐克、李惠民版《新龙门客栈》抄了胡导的多少创意多少猛料,总之连结尾都如出一辙!元末北方统治集团和朱元璋义军的间谍战,就在小小的客栈里展开,趣味性十足,尤其女掌柜和四个女侍,配角“不配”,千娇百媚,身怀绝技,难得胡锦老师这一次性感娇媚当中有豪侠之气;片子80%左右都是内景,近乎接近室内剧,镜头调度、叙事节奏、故事张力却丝毫不受影响,无论正派、反派都是有棱有角,英姿飒爽,群像鲜明,大导演的执行力确实厉害!

2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室内戏真是太精彩了,各色人等进进出出,杂而不乱,而且没想到可以幽默成这样,还各种京式粗口张口就来。收尾的打斗戏就实在不够好看,果然不是导演本意么。徐枫真是太酷了。三十岁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再见了我的二十岁。

23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还是什么都可能发生的一爿客栈,前半部很茶馆很生活,可能是胡金铨甚至同期港台电影里含他妈量最高的一部作品。原来金镶玉的原型在这里,徐克《新龙门客栈》的改编也结合了这部;说着“放你妈的驴屁”的万人迷真得很迷人,走路带风身手不凡的跑堂姑娘们天天出武戏;依旧是好人没那么好,客栈工作组甚至有些邪里邪气 ,坏人也没那么坏,王爷和郡主雍容华贵不怒自威求贤若渴甚至通晓元曲…对特定空间和人物们的聚焦带来了一种客观…在香港取景竟能达到片中的戈壁效果,可惜最后的大决战草草结束。感慨胡金铨真难模仿啊,属于古代,活在古代,现在说的古装,大概是装装看的装吧...

25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8.0/6.9 在强手如林的香港武侠电影领域,在张彻的大开大阖,楚原的优雅唯美之外,胡金铨导演创造了一种只有胡氏作品才有的独特风格,特立独行并且不可复制,这使得他的电影至今追捧者甚众,却模仿者寥寥,但胡导对华语武侠电影类型的开创与确立有着其他导演所无法比肩的影响。正像一位著名影评人说的那

29分钟前
  • 一一
  • 力荐

73年胡金全客栈三部曲。这场景、服饰、台词,没话说,极具元末国风时态,非常考究,那几个老戏骨都是教科书里的人物,细看每个人物每个表情,丝丝入扣极尽表演匠心。客栈内里里外外进进出出各色人等,这场面调度极其考验导演功夫。片尾打斗确实是流俗了,倒是喜欢反间计戏中戏。不妨看作是《龙门客栈》另版,内涵格局跟后来《新龙门客栈》如出一辙,思想上充满了对强权暴政对腐败官僚的强烈反抗,本质上还是为了自由。8.2

33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一波未平一波起,风波接连风波恶。节奏明快,毫不拖沓,故事同样是集中在一间客栈之内,同样先要派先遣人员打探情况,大人物在中段才来到客栈,结尾同样要跑到野外围攻反派大Boss。框架结构表现上近乎和《龙门客栈》一模一样。在香港取外景,也能拍到如此的地貌风景,就很不寻常了。主要的女性角色有六个之多,与男性角色平分戏份。还是头一次听到李丽华被他人配音,降低调门更显沉稳。徐枫的蒙古郡主扮相英气十足,艳压群芳。从时代设定看,就是恰逢《倚天屠龙记》的时间点,而服装设计上和近年翻拍影视剧花哨风格截然不同,有古韵也符合各种职业身份,有粗麻布料也有锦衣华服,就像武打风格也是低武招数,看的就是这一拳一脚间的力量分寸。

38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到这部才真正觉出徐枫的漂亮来,真是英气。白鹰演的也好,胡金铨还真是喜欢客栈啊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人物没弄好。过于符号,忠奸分明,且前后半段未对人物命运做出对应。出场很亮,退场潦草。

43分钟前
  • 仁直
  • 还行

演员浑身有戏,情节处处是戏…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波三折,波波是好戏。第一部胡金铨。

45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哗,徐枫真是惊为天人啊,以前只叹服她凌厉刚硬的眼神,只能说蒙古郡主不太女性化的服装更配合这种眼神。万掌柜和四个跑堂姑娘,是那种鲜活妩媚精明的俏生生的美,容易亲近。最惊喜的是沙云山唱的那一段关汉卿别离曲,才想起:哈,元朝啊,元朝有元曲。这就是底蕴啊。现在的古代电影其实都是牵强附会。

48分钟前
  • Lolali
  • 推荐

能凑齐这么些长得特别古的演员不容易,或者说他们一到胡金铨的片子里就变得特别古。

51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在武侠世界里开一家客栈首要注意什么?”——“墙上贴大字:要打出去打。”

54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整体不错,构思剧情以及反间等情节都可以。武打在那个年代如此也还好,最让人吐槽的是最后的群戏pk,明明可以一起上歼灭敌人,非要等着同伴一个个被干死才出击,也有点太低龄了。对了,胡金铨骨子里绝对是个女权主义者。

57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