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

爱情片内地1981

主演:刘佳,王伟平,徐金金,程之,张莺,

导演:武珍年,

播放地址

 剧照

湖畔 剧照 NO.1湖畔 剧照 NO.2湖畔 剧照 NO.3湖畔 剧照 NO.4湖畔 剧照 NO.5湖畔 剧照 NO.6湖畔 剧照 NO.13湖畔 剧照 NO.14湖畔 剧照 NO.15湖畔 剧照 NO.16湖畔 剧照 NO.17湖畔 剧照 NO.18湖畔 剧照 NO.19湖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1 00:19

详细剧情

星火化工厂是个街道小厂,因扩大生产,需改装大锅炉该厂技术员柯亭为此十分着急。一天早晨,柯亭站在湖畔,搜寻着他要找的一位骑自行车的姑娘,可是他认错了,只好扫兴而归。柯亭为什么要找那位姑娘呢?原来,他们俩有过一段有趣的邂逅。在一次紧张而又完全无心的赛车之后,姑娘的车坏了,她来到湖畔修车补胎处要修车,结果又遇上了与她赛车的柯亭。柯亭好心地帮助姑娘修车,一直修到晚上,仍未修好。柯亭让姑娘骑他的车先回家,又把姑娘的车带回家去修好,使姑娘非常感动。第二天,二人换车时,姑娘知道了星火化工厂急需大锅炉的情况,主动提出可以帮助柯亭打听购买锅炉的事,柯亭十分高兴,二人匆匆离去,都忘记了打听对方的姓名。两次见面,双方都互有好感,柯亭的参谋"爱打听"和那位姑娘苑霞的参谋黎露,为他们双方的进一步了解,积极出谋划策。

 长篇影评

 1 ) 湖畔的困境

        
        片子从开头起,就在构建一种“湖畔”独有的境域与时间。第一幕俯视那片停车坪的固定全景镜头,在之后多次出现,标识某种段落的起始与结束。随之进入空间的是风声、树林、沙滩,舒服的柔光,似乎是午后四点多的初夏,悠闲安宁。光着身子的陌生人随意散落,湖水的声音很清澈。

        时间在这样的空间中游动,如同初始的混沌一般。一种原始的、野生的,脱离历史与社会的封闭时空逐步成形。另外男体本就有原始欲望与狂野的审美象征,比如在古希腊男人们充分享受单性别组成的社交生活,把社会变成巨大的男厕所。于是在这里,男同性恋健硕的赤裸的情欲与粗糙的原生环境变得相当的契合,这样导演可以很自在地营造他想要的东西。

         陌生意味着无社会关系与认知背景。片中所涉及到的角色社会背景很少,只提到Henri是伐木工,刚跟女朋友分手,有过放纵的生活。Frank以前是水果商贩,有辆八十年代的老车。除此之外,他们的状态都呈现的十分单调。最具社会性的角色必定是那警察,他甚至不敢相信这里的每个人都不算互相认识,即使是性伴侣。如果把所有固定在此寻欢的人都涂上蓝点表示,那么警察可能是橙色,Henri却必是红色。与警察相比,Henri则多一重不确定性,像是这地域体系的入侵者,神秘且不怀好意。

        Michel这角色的设置基本上是导演所要阐释的命题。他是“湖畔”空间的人格化,如湖底的鲶鱼,树影上漂浮的云层,平静底下汹涌的激情与暗藏的险境。他杀死那些违背和侵犯他中心权力的人,即占有与独立的欲望。这里的情形很有趣,炽烈的情欲与隐秘的暧昧,什么才算得上爱情?相信Frank的困境也是我们的困境。

        最后他在黑暗中的喊声让我心颤。想到<不羁的天空>里心碎的Phoenix,那样的怀旧和义无反顾。

        其实根本不存在灵与肉相对立的问题。每个孤独的灵魂都拥有扑朔迷离的爱欲与邪恶,这是很模糊和无法言喻的事情。我们永远无法知晓和控制,谁会在何时何地击中自己。爱情,本就是这样游离和危险的东西。

        不知道为什么想起Warmerdam的<北方小镇奇谈>,也是精妙的空间设置,关于人性与欲望的锁链。只是它走向荒诞的存在主义,而<湖畔的陌生人>走向黑色极简的写实。

        至于尺度,只想说同样作为人类,我们有何惧怕在银幕上看到相似的自己。

 2 ) 冲破同志电影标签的电影

同志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很容易标签化,说实话就算进入主流电影的圈圈,围绕的话题也多数差不多,区别只在于讲剧情的能力。能够从这些标签中冲出来的同志电影真的不多,这部湖畔就非常有趣。
先吸引公众眼球的当然是那满眼的天体,一丢一丢的男性器官就这样敞在屏幕上,就算是看多了情色电影和同志电影的我也不免在地铁上羞羞答答。当然如果光光是堪比GV的躶体和露天野地打炮镜头,这部电影也不过众多同志标签电影中的一部而已。第二个冲破标签化的点是贯穿其中的那场重要又没那么清晰的谋杀案,不得不说,这一场谋杀云里雾里,惹得我对几位主角总是心痒难挠。电影无论对话人物场景都充满了各种隐喻,一开始我并没在意孤岛一般的湖畔和看不见的鲇鱼,从那位“淹死”的同志开始,为什么同志们没过多久还是回到了这个泡过尸体还可能有杀人鲇鱼的湖里游泳呢,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同志群体真的就那么飞蛾赴火吗。弗朗克明明看到米歇尔杀人,为什么还义无反顾的投入他的怀抱,这种堪比自虐自杀式的求欲方式算是对同志圈的某种无奈呐喊吗?最后警察,作为外来直人很好心的提醒弗朗克,就像某种突然跳脱出这个孤岛甚至是电影的太过实际的观点,孤独和飞蛾扑火般的求偶方式真的不奇怪吗?是不是需要为自己想想,起码为自己的安全想一想。
最后我来一八,男人和女人真的是不一样呢,好像gay不会在意一群人天体裸露,甚至其中包含各种伴侣。让T们去看个妇科医生就跟上刑场一样,不要说让一群拉拉集团天体或者简单点进大浴场了,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场景吗?

 3 ) 《湖畔的陌生人》--被遗弃在草丛中的秘密

大胆的裸露和基情四射的身体语言在大自然赐予的湖光山色下格外清新,在湖边的基友们惬意的让平时大家都不敢暴露的部位在阳光下一展雄姿,男人们时不时还去挠上一把的动作总是让我想起了《金枝玉叶》里陈小春教袁咏仪的动作,屡屡忍不住笑场。裸体大概是回归自然的行动中最大胆的一种了吧,脱掉伦理、道德的束缚,扔掉小心翼翼的伪装,卸掉自以为是的品位,在一视同仁的日光下释放本能,“吃”的欲望:吃掉羞耻感,吃掉污浊,吃掉罪恶,吃掉鲜活美味的肉体,吃掉自己的秘密,吃掉世俗的偏见。

影片节奏就像不断被特写的湖面,大胆的平静下暗流涌动,一如吞噬了鲜活生命的湖依然美丽,一个长镜头交代了一名同性恋者的死亡,在波澜不惊之中将危机隐藏,也将真实情感隐藏。空灵的湖色既接纳真诚也容纳丑恶,像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长者,即使他的话语情感爆发到了极致,语气却风淡云轻,仿佛世间已无任何事可以波动他的情绪。这份难得的平静也是痛苦,世界如此大,留给男同们的竟只有这小小的湖边,放纵享受之中还带有无奈的自嘲。本片最大的看点皆在没有说出来的部分,没有展现的现实生活逼迫着他们在刚刚死去了一个同伴的湖边及时行乐。

迈克尔杀了三个人,动机和结局成为本片最大的悬案。他的肉体毫无疑问是整个沙滩上最显眼的存在,神秘是吸引两个陌生人最关键的因素,而迈克尔将这份难得的品质保留到了自己消失,使得弗兰克一直对他念念不忘。从迈克尔娴熟的杀人手法以及冷静的处理态度来看,他很可能不是第一次杀人,这样他的神秘和潇洒也就得以解释。渴望却不敢、不愿、不能负责的恋情是他的致命伤,他希望像他以为的自己那样将爱和性玩弄于鼓掌之中,用极端的杀戮结束任何变成包袱的情感。而他却放过了弗拉克,也许,是对简单纯粹的弗兰克动了真心,如果他痛苦懦弱的心中还有可以被称之为真的地方。迈克尔只敢享受性,却不敢享受性之后的温存,更加洞悉激情后的殒灭是不变的定律。活得太明白却不愿认命,是他流浪的开始。




弗兰克的气质就像这座给予众多同性恋者慰藉的湖泊,不管你快乐悲伤,他都在那里不离不弃;不管你来与不来,他都在那里静静等待。有他在身边,即使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而他不在的时候,就好像刚刚入夏时脱下了身上的毛衣,蓦然还感到了一丝令人不快的凉意。所以迈克尔即使再狠心也无法杀了他,有个场景很有意思,弗兰克在和迈克尔成为情人后,弗兰克依然和亨利保持着朋友关系,而迈克尔因此而吃醋,说出了已故前情人相同的台词,在那一刻,敏锐如他应该已经发现,命运指明了继续交往下去的后果是死者将不会是弗兰克,而是他自己。从黑暗中走出来的弗兰克大声的叫着迈克尔的名字,比起死,一想到要失去迈克尔的痛苦更加令他恐惧,然而黑夜来临,罪恶和血腥皆被静静掩盖,他同时失去了友情和爱情,在这孤独的湖边,在这寂寞的人间,他又是独自一人。




亨利是比较清醒的人,他早就明白外形臃肿性情冷僻的他既不愿在异性世界里伪装,也无法真正融入这个同性世界,为了保护弗兰克,他试图与迈克尔摊牌或约炮来让弗兰克死心,没想到却断送性命。他最后说,“我得到了我想得到的”,让人倍感安慰。他想要归宿、想要弗兰克清醒、想要用鲜血叫醒沙滩上贪图一时欢悦的人们,都实现了,死去即是救赎。

影片许多细节值得探讨,位置不变的汽车和姿势不变的人们重复着期待与失望的旋律,不算隐蔽却胜似天堂的草丛是淫靡的伊甸园,人人口口相传的鲇鱼即是欲望的化身。每个陌生人都代表着一次危险之旅,吸引着或是脆弱等待毁灭、或是疯狂等待熄灭的飞蛾,人们用被点燃的身体和行走在云端的激情讲话,炮声结束后,久久归于平静。

 4 ) 《湖畔的陌生人》--被遗弃在草丛中的秘密

大胆的裸露和基情四射的身体语言在大自然赐予的湖光山色下格外清新,在湖边的基友们惬意的让平时大家都不敢暴露的部位在阳光下一展雄姿,男人们时不时还去挠上一把的动作总是让我想起了《金枝玉叶》里陈小春教袁咏仪的动作,屡屡忍不住笑场。裸体大概是回归自然的行动中最大胆的一种了吧,脱掉伦理、道德的束缚,扔掉小心翼翼的伪装,卸掉自以为是的品位,在一视同仁的日光下释放本能,“吃”的欲望:吃掉羞耻感,吃掉污浊,吃掉罪恶,吃掉鲜活美味的肉体,吃掉自己的秘密,吃掉世俗的偏见。

影片节奏就像不断被特写的湖面,大胆的平静下暗流涌动,一如吞噬了鲜活生命的湖依然美丽,一个长镜头交代了一名同性恋者的死亡,在波澜不惊之中将危机隐藏,也将真实情感隐藏。空灵的湖色既接纳真诚也容纳丑恶,像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长者,即使他的话语情感爆发到了极致,语气却风淡云轻,仿佛世间已无任何事可以波动他的情绪。这份难得的平静也是痛苦,世界如此大,留给男同们的竟只有这小小的湖边,放纵享受之中还带有无奈的自嘲。本片最大的看点皆在没有说出来的部分,没有展现的现实生活逼迫着他们在刚刚死去了一个同伴的湖边及时行乐。

迈克尔杀了三个人,动机和结局成为本片最大的悬案。他的肉体毫无疑问是整个沙滩上最显眼的存在,神秘是吸引两个陌生人最关键的因素,而迈克尔将这份难得的品质保留到了自己消失,使得弗兰克一直对他念念不忘。从迈克尔娴熟的杀人手法以及冷静的处理态度来看,他很可能不是第一次杀人,这样他的神秘和潇洒也就得以解释。渴望却不敢、不愿、不能负责的恋情是他的致命伤,他希望像他以为的自己那样将爱和性玩弄于鼓掌之中,用极端的杀戮结束任何变成包袱的情感。而他却放过了弗拉克,也许,是对简单纯粹的弗兰克动了真心,如果他痛苦懦弱的心中还有可以被称之为真的地方。迈克尔只敢享受性,却不敢享受性之后的温存,更加洞悉激情后的殒灭是不变的定律。活得太明白却不愿认命,是他流浪的开始。

弗兰克的气质就像这座给予众多同性恋者慰藉的湖泊,不管你快乐悲伤,他都在那里不离不弃;不管你来与不来,他都在那里静静等待。有他在身边,即使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而他不在的时候,就好像刚刚入夏时脱下了身上的毛衣,蓦然还感到了一丝令人不快的凉意。所以迈克尔即使再狠心也无法杀了他,有个场景很有意思,弗兰克在和迈克尔成为情人后,弗兰克依然和亨利保持着朋友关系,而迈克尔因此而吃醋,说出了已故前情人相同的台词,在那一刻,敏锐如他应该已经发现,命运指明了继续交往下去的后果是死者将不会是弗兰克,而是他自己。从黑暗中走出来的弗兰克大声的叫着迈克尔的名字,比起死,一想到要失去迈克尔的痛苦更加令他恐惧,然而黑夜来临,罪恶和血腥皆被静静掩盖,他同时失去了友情和爱情,在这孤独的湖边,在这寂寞的人间,他又是独自一人。

亨利是比较清醒的人,他早就明白外形臃肿性情冷僻的他既不愿在异性世界里伪装,也无法真正融入这个同性世界,为了保护弗兰克,他试图与迈克尔摊牌或约炮来让弗兰克死心,没想到却断送性命。他最后说,“我得到了我想得到的”,让人倍感安慰。他想要归宿、想要弗兰克清醒、想要用鲜血叫醒沙滩上贪图一时欢悦的人们,都实现了,死去即是救赎。

影片许多细节值得探讨,位置不变的汽车和姿势不变的人们重复着期待与失望的旋律,不算隐蔽却胜似天堂的草丛是淫靡的伊甸园,人人口口相传的鲇鱼即是欲望的化身。每个陌生人都代表着一次危险之旅,吸引着或是脆弱等待毁灭、或是疯狂等待熄灭的飞蛾,人们用被点燃的身体和行走在云端的激情讲话,炮声结束后,久久归于平静。

 5 ) 人类边缘的景象

这部电影没有背景音乐,感觉静悄悄的,偶尔有人说话,要是把对白也去掉,会是什么效果——或者说,反正电影是法语的,如果完全不考虑对白的含义,眼前展现的是怎样的场景?湖边有一群陌生人。他们在城市的边缘。他们赤身裸体。忽然文明从这里消失了。既然不穿衣服是一件那么自然的事情,那么羞耻也就消失了。回到伊甸园了吗?如果把这些人看做一些黑猩猩或者湖边的长颈鹿会不会很有代入感?突然间感觉到一种原始的纯粹——向喜欢的人走去,叫不喜欢的人走开,到湖里游一下泳。然而,夜幕降临要回家,凶杀案发生了还有侦探会来,文明始终无法摆脱,若是更原始一些,比如一只黑猩猩杀死另一只黑猩猩,需要什么探长?其余黑猩猩无动于衷,反而不是自然的状态吗?

影片有一种长期干旱的感觉。长期干旱还不同于干旱,干旱的时候总是想解渴,而且渴的感觉也更强烈,而长期干旱,知道水不丰沛,解渴的欲望有也就弱化了,毕竟不压制欲望是自找苦吃。而且这种干旱不是水能解决的,也不是性能够解决的,是一种灵魂没有归宿的干旱,整个灵魂彻底漂浮了,生命就像一缕青烟,随时涣散,湖边出现的陌生人,毫不具有社会中的人的厚实感,烟消云散难道不是烟云的宿命?如果人类是一杯水,那么这湖边就像是水的表面,是与真空接触的地方,水分子随时气化,永远离开。同志从来不曾被社会拥抱过,寂然离开和他们的生命历程相配是那么和谐。

另外,影片埋藏着恐惧。这恐惧埋得很深。身为同志,简直无法直视自己的生存状态。『细思极恐』这一群人早就被抛弃了。他们是文明之外的人形生命,他们游走在社会的话语体系之外。他们过着和城市里的水獭一样的生活。人们不常见到他们,知道他们的存在,怀疑他们是否还存在,偶然撞见,诧异,然后消散了,再见或许是好几年后,甚至好几十年后,以为他们早消亡了,没想到他们还活着,他们怎么可能活着呢,从来不知道他们有空间啊,然后他们又消失了。他们的生活以碎片的形式出现在社会当中。这湖边不是伊甸园,也不是人类社会,而是人类的边缘,他们仿佛活在真空当中。这里杀一个人的意义和社会中杀一个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应该说,这部电影勾勒了一些基本元素,构建了空旷的思维空间,人们可以借这个电影去思考同志的生态。

 6 ) 《湖畔的陌生人》和《阿黛拉的生活》

接连看了《湖畔的陌生人》和《阿黛拉的生活》,我几乎已经对《女性瘾者》丧失了期待。(不得不承认在imax见识最优秀的画面和声音表达肉体横陈,又受惊吓,又开心。)

同时讨论两部影片,是无法避免的。我的脑海只要一回想其中一个,另一个就会像幽灵一样默默出现。影像好像相互繁殖一样,叫大脑应接不暇。(却为我带来某种幸福感。)

这两部影片都有诗歌一样美丽醉人的外表,本质却都残忍强悍。特写和主观镜头将观众带入的意图很明显,当后者解除防备进入角色,再用大段毫不避讳的做爱片段挑衅之(恐怕很多观众自己做的时候都不敢以这种方式直视partner吧)。这难免会令一部分人恼羞成怒。
两部片都有一种缓慢的“渐入佳境感 ”,然后忽然出现“关键时刻”,《阿黛拉》大约是在两人首次相遇之时,阿黛拉的生活显然开始颠簸;《湖畔》则是男主人公入夜目击现场,剧情在平静地影像中却急转直下,影片瞬间从一部懒洋洋的基片变成了一部刺激的类型片。

两片中的“性”占的比重和直白程度都可颠覆影迷道德观,但《阿黛拉》在我,主题依旧是“爱”,不是“性”——也不是“阶级”,或者“同性恋”,对于“同性恋”带来的一些问题,柯西胥的处理方式则跟处理“两地恋”、“姐弟恋”、“婚外恋”甚至“性格不同”的方式一样,不带猎奇性。——性作为爱的一部分,被收入爱的大主题中。阿黛拉的情欲来自对艾玛深深的爱意以及某种精神上的崇拜,艾玛的爱恋却是由对阿黛拉可爱的外表开始的。因此之后不管是由于阶级问题,还是由于志向的远近问题让两人生活出现落差也是自然的,本来“眼见”的东西自然很难敌过“精神”的隽永。这片子残忍的地方就在于无情揭露即便是竭尽其善其美的爱,都有流逝的一天,哪怕你贡献出你的一生用来难过呢。不管导演处理冲突的方式有多激烈,但“消逝”都是内在和原有的,绝非一时冲动。

在“眼见”和“精神”之间,还有“感受”。而这一点,我觉得柯西胥尤其在处理两位主人公的床戏时并不是成功的。对于被诟病最多的“时间太长”“女同性恋并不那么做爱的”这些质疑,我倒是觉得毫无问题,不觉得长,而关于做爱方式相信柯西胥作为一个男导演总有做功课,方式这种事情不好说,即便是男女之间的方式也难有定论。但这些场面sexuality程度甚于sensuality,一上来进入镜头先是屁股而不是脸,器官刺激胜过触觉和幻觉,总觉得不符合两人的“第一次”,颤栗和爱意都不够,尤其是女性柔软温暖这种;主观镜头尚可,但每到第三者视角较远的客观镜头,就特别叫我觉得不适,脱离角色,仿佛觉得不应该在这个地方纯观看。
柯西胥自己是清楚的,他说过要拍出一个吃饭的戏的肉欲感,比拍情爱戏难得多,因为情爱戏里,身体和光线之美就已经足以醉人。可最终他果然在吃饭的戏中获得更多的成功,阿黛拉吃东西的姿态和声音完可以将观者的好色之心挑逗得恨不得扑入荧幕。

皆是同性情欲戏,《湖畔》比《阿黛拉》更彻底勇猛,却并未给我带来类似的不舒适。可能真由于吉罗迪深谙其道,这些戏拍得游刃有余,淋漓尽致。这整部电影就是谈论“性”的,展示男性身体之美,你无法想象这两个男演员的声音有多么好听!而影片恰又是完全超越“性”的,就跟谈论“食物”和“食欲”完全是两回事一样,它欲企及的东西其实更深远。如果说《阿黛拉》最终要摧毁的是“爱”,(灵魂或者因而得到升华?)而《湖畔》的终极目标则是摧毁“灵魂”。

回到大部分有关赞许柯西胥处理同性爱“不边缘化”“不变态化”的评论,其实我觉得这个地方也是这部影片的软肋之一,正因为这段爱情的平常化甚至平庸化,两人在一起之后,所面对的问题与一般情侣无异,可影片并未在这段关系中注入任何新的东西。假如把角色换成男女情侣,或者换个说法,假如观众无法像阿黛拉那样对蕾雅着迷,故事则变得陈旧,性感大减。所以其实这段关系很大程度是立足在蕾雅的魅力上的。经过各种各样角色的考验,蕾雅已经成为我心目中最优秀的新生代女演员之一。她的表演总叫人惊喜连连。

虽然为着《阿黛拉》泪没少留,心没少痛,也因之接连三天梦魇,但《湖畔》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回想起那最后一刻的叫唤,心脏都要僵硬了。

一手捧一部影片掂量,为了让自己想清楚些,我非常有恶意地举了个例子,要是让一个现在中国平均水平的导演来追,追上《湖畔》的时间一定比追上《阿黛拉》长得多。

 短评

你们敢不敢把裤子穿上!!!

9分钟前
  • orochi打火机
  • 还行

减肥励志片,胖子只有聊天、自撸跟抹脖子的份儿,只有精壮的游泳健将才能享用男主角。

10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天体片,其实片子不错。欲望下迷茫的人。又有爱、又有性、又有悬疑、又有案件,元素多丰富啊。不过四处都是溜鸟侠,好像很难让人很专心看片。

1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同志的世界是隐藏,偷窥,无节制的欢愉,欢愉后的空虚,和空虚后一遍遍的重蹈覆辙。

1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这部电影告诫我们:想杀人?你得长得帅,身材好,攻受兼备。若是丑逼的话,男猪第一个饶不了你!

16分钟前
  • 硬搞
  • 还行

平静湖水下隐藏的暗流,看不清摸不着,却还吸引着人陷进去。全片也没有一段配乐,也正是这种诡异的安静,让人毛孔发麻,震慑内心不得安宁。

1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贱人就是矫情,越知道危险越爱。典型的电影节路线片。全片不离开湖畔,有戏剧味道,摄影等等一切讲求自然。包括裸戏和做爱方式,绝对接地气。

19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还行

无论性爱还是谋杀,都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和影片写实极简的影像风格相得益彰,惊悚猜忌和荷尔蒙气息无处不在。湖畔和小树林这种封闭狭小的猎艳生态圈让男同志们的欲望变得扭曲,他们关心只正剩下眼里想得到的陌生人和得到时下体的快感,除了自己是否得到了,其他都可以不再重要。★★★★

2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越简单的故事越难拍,这部《湖畔的陌生人》就是这样,它有这最吸引人的性爱和谋杀题材,其实是很传统的表达纠结欲望的故事。里面有森林的镜头,里面每个人都是去找性伴侣,却又各不相同,流露出的这种混沌无目的的情欲啊~表达得太好了!对这部电影来说,情色场面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2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湖光潋滟情方好,男色空蒙性亦奇。欲要杀人与野战,湖边林下总相宜。

24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从平淡无奇到惊心动魄。没有任何配乐,全自然采集的风声刮得人心起伏不定。情色、生活、死亡,咻咻的欲望,就是传说中那条鲶鱼...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影评人和学者喜爱的那一类,高度精准的镜头语言,黑色电影和希翁优良传统的继承,简约场景和人物带来的寓言色彩。

30分钟前
  • 怪盗巴金斯
  • 推荐

尺度颇大,各种一字排开袒露下体口交射精不遗余力,在同志电影全面都市小清新化的洪流里,实属自然粗野的另类路子。就像几乎全程不穿衣服的两位主角一样,封闭环境使社会属性消失,只剩性欲望主导(Frank的结尾三声点睛)。摄影不炫技却静谧之下处处惊险。

33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我喜欢这个结果。明知危险却抖擞着接近。

36分钟前
  • 有只骗子
  • 还行

尼玛去过这种地方,十分写实,就差没遇到杀人狂。论同志群体中欲望诱导人飞蛾扑火铤而走险的普遍现实。为破除黑暗,我坚信最后他们性福地生活在一起(泥垢)。

41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如果要拿一部电影来解释Queer,大概这部再合适不过。

45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推荐

把讲故事的地方圈在了湖边和树林里,过场全部用停车场一个景来解决。但其实故事还有另一条做衬底的时间轴,那就是他们离开湖边和观众视点之后,一起吃晚餐或者喝酒或独处的晚上,故事的某些部分在那里延展,但从不直接呈现。取巧又新鲜的做法。大量用第一视点来展现,主角的疑虑全部变成了观众的疑虑。

49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停车做爱湖畔晚,丛林深处陌生人,五尺鲇鱼君所欲,割喉红于后庭花

51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这就是一部GV啊,看到室友的短评"平静湖水下隐藏的暗流,看不清摸不着,却还吸引着人陷进去。全片也没有一段配乐,也正是这种诡异的安静,让人毛孔发麻,震慑内心不得安宁。" , 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52分钟前
  • 黄小毛
  • 还行

我承认我是下GV的时候不小心下到的

56分钟前
  • 贱草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