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杀人狂

犯罪片美国1994

主演:伍迪·哈里森,朱丽叶特·刘易斯,汤姆·塞兹摩尔,鲁德尼·丹泽菲尔德,Everett Quinton,杰瑞德·哈里斯,普路特·泰勒·文斯,伊迪·麦克勒格,拉塞尔·敏斯,兰尼·弗拉哈迪,澳澜·琼斯,小罗伯特·唐尼,柯克·鲍兹,Ed White,Terrylene,玛丽亚·皮提罗,乔什·里奇曼,西恩·斯通,梅林达·雷纳,Corinna Everson,代尔·戴,Edward Conna,伊万·汉德勒,马修·法伯,杰米·哈罗德,Jake Grace,萨尔瓦托雷·哈雷布,巴萨扎·盖提,Sally Jackson,菲

导演:奥利佛·斯通

播放地址

 剧照

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2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3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4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5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6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3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4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5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6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7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8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9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4 11:05

详细剧情

米基(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和梅乐丽(朱丽叶特·刘易斯 Juliette Lewis饰)同样有着残缺的家庭,深种在他们内心暴力的种子在渐渐萌芽成长。梅乐丽从小就备受父亲虐待,她决定和只有一面之缘的米基一同出走,出走前把父母都杀死。米基要梅乐丽 从今起开始新生活,他们举行婚礼后,便开始了一边逃亡一边杀人的疯狂旅程。   在途中,死于二人手下的人无数。道德和法律已经完全被他们的观念清空。他们疯狂的杀人,疯狂的相爱,手上染满各种人的鲜血。这个离奇的事件,被电视当作肥皂剧来娱乐大众。他们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的同时,也成为了阶下囚。然而,监狱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新的杀人场所。他们点燃了监狱里犯人们的凶暴欲念,一场登峰造极的混战轰烈上演。

 长篇影评

 1 ) 不在乎对不对,只在乎美不美

有人说这片变态,价值观扭曲,等等等等。
一件作品有没有价值,在于你能不能欣赏。it's freak,but its beautiful.
整部电影充满了意像,断头人,他们开车一路飞驰时天空中的光,每个人变成满脸鲜血的魔鬼,时不时穿插的动画,向河谷中飘零而去的鲜血和白纱。
我热爱这些犯罪电影,像人民公敌,教父,大毒枭,美国往事,以及许多记不得名字的影像。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达尔文丛林,他们是自由自在的野兽。
我也是野兽,蹲在灌木丛里假装是植物的野兽。
我爱公路狂飙,我爱浪迹天涯的逃亡,我爱用暴力除掉这世界上多余的混蛋。
他们在大桥上交换戒指的时候我没有感动,他们在监狱暴乱时的团聚却无比动人,绝望之后的希望,they are kissing,they are the only two people th the world,they are doing the thing all the world think they can not do that again.
他们的爱情以杀戮开始,以鲜血和毒蛇为誓约,在子弹呼啸中分离又重聚,我希望旅行车中的生活就是他们最终的结局。
雕刻成蛇形的戒指,作为结婚的信物,之后他们因为毒蛇被捕,印第安老人的驱魔仪式,他讲的故事,他临终前说他二十年前就看到了恶魔的来临,他一直在等待,最终他们放弃了杀戮。宿命和邪恶贯穿始终。
我喜欢那张图片里他们举着枪的样子,无所谓又充满了力量。我喜欢暴力的会跳舞的女主,开枪的男主。这是一种旷日持久的审美偏好。在他们的世界里,除了彼此以外的所有人,只不过是一时兴起的玩偶。they are in different space.
有一些人天生就是怪人,在社会的规则之外,有一些人就是不能像植物一样活着,不能只靠正能量小清新心灵鸡汤活下去。他们不一样,别人在地上跑,他们喜欢在水里游,在地上跑的人以为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所以就很聪明。
其实,这个世界不需要你的看法,你的看法只对自己有意义,因为它们构成了你的一切,who TM cares?

 2 ) 在带上这金箍之前,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么?

  “Eenie meenie ninie moe, cath a redneck by his toe, if he hollers let him go……”
                              

                             一.
 
   天生杀人狂似乎就是一个梦,一个对自己解放,抽身于现实,勇敢过活的梦,完全的挣断了后天意识形态的捆绑,我就是主宰自己命运的杀人狂,我可以给周围所有人和物泼上我喜欢的激情的血红色,荒诞的黄色,绝望的灰色。

  天生是什么?就是与生俱来,你不可逃避必须携带的本性,是本我,是不曾修饰的原始兽性,我嗜杀,嗜性,嗜自由。
  
  杀人怎么讲?就是杀掉、除去那些挡道之人,那些制定铁链绳索一样规章制度的混沌君王,那些背叛自己天性封锁自己欲望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行这些条例的下臣。
  
  狂是什么?狂就是让你的血脉喷张;狂就是米基和梅乐丽;狂就是他们彻底燃烧的本我;狂是无意识天性放纵的嗜血和性;狂是奥利弗•斯通;狂是他对人性本性无情的揭露;狂是揭露人性本身凶残后对其的美化;狂是片中自我认识的响尾蛇;狂是片中欲望狂飙的马匹;狂是片中肆无忌惮的影像的拼贴;狂是斯通利用米基和梅乐丽对现在世界彻底疯狂的一次“解构”;狂是后现代影片《天生杀人狂》给我彻头彻尾的感受。

                            
                             二.

  几年前,天生杀人狂很难带我一个十几岁的学生走进他的世界,凌乱,嘈杂,灰色,胜在一个乱七八糟。时间不够短,但是还是觉得看的很快,或许是杀戮的快感也唤醒了我,没有觉得无聊,反而是刺激,但终究还是让我难以理解。

  现在熟了,但是一直难以提笔写出对它的感受。心中一个乱字也难以概括——我想说《天生杀人狂》对媒体的抨击,我想说《天生杀人狂》用后现代解构的手法刻画人性,我想说《天生杀人狂》独特的影像拼接,我还想说《天生杀人狂》色彩的夸张……
我在想,是不是如果你对一件事物有足够的爱, 那就会有点头绪杂乱,说不清道不明,总觉得怎么都说不够,又有点欲言又止?

  我想我是爱《天生杀人狂》。


                                       
                             三.

  随便说说吧,先说一场戏,梅乐丽的家庭戏。
  
  这是一场完全像客厅喜剧一样的戏,荒诞的人物打扮,荒诞的黄色+绿色,场外观众的哄笑画外音,彻头彻尾的喜剧定位。完全是一场嘲讽,是对戏里人物所追求东西的嘲讽,戏里梅乐丽和米基追求的便是人类无意识的性本能,父亲不许梅乐丽出逃也是出去对性本能的追求。这些表面看来,就是一场米基拯救梅乐丽脱离父亲魔掌的戏,是一出英雄救美的戏,这似乎是值得赞颂的,但是导演为什么不赞扬这个英雄救美,为什么反而要用喜剧的效果来表现呢,是嘲笑和讽刺吧?是对梅乐丽和米基对天生性本能不择手段追求的讽刺吧?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理解为 导演不赞成他们两个人的这种无畏追求本我自由的行动呢?
  
  不是。导演嘲讽的其实是压抑人性本能,压抑人本性的人和物。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斯通是默许了梅乐丽和米基的行动。
  
  这样来说,梅乐丽和米基两人追求的是人的本性,但是追求本性遭到了父亲的阻止,也就是父亲压抑了人的本性,所以在这场荒诞的喜剧家庭剧里面,导演最终的矛头是指向的父亲。
  
  这场戏里对人本性的追求并非是高尚的(米基和梅乐丽),但是压抑本性的(梅乐丽的父亲)也并非就是高尚的。



                             四.

  说下后现代,后现代主义电影是本片的关键标签,在本片中表现为影像的拼接,在昆丁的《低俗小说》里面,这种后现代主义表现为叙事的拼接。后现代主义作品一般是对现在的世界进行一种不同类型的解构,表达对世界的另一种看法,在《天人杀人狂》里面,有窗户上奔驰的马匹,有嚎叫的狼群等等,这种种影像的拼接的都在增强了影像的隐喻力量,使得影像的表述能力更加强烈。
  后现代电影表面荒诞,带有黑色幽默,但是实质上是严肃的,它的可贵在于能正视人性等真实的东西。



                              五.

  我想,无意识原则和本我这个概念应该也是贯穿影片始终的。简单的理解无意识原则就是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其实再说明白一点,无意识原则实际上是遵循快乐原则的,也就是不受任何后天束缚来让自己快乐的原则;本我的理解更加容易,人是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小时候的你不曾接受任何规则束缚,那时候的你是本我,我想6个月左右的时候差不多呢,自我就是现在的我们,超我是一种理想状态,我还没有过这样的状态。

  理解了这两个概念,再看片子中的本我和无意识原则吧。

  米基其实就是最遵循无意识原则的人,人本能的欲望分为食欲性欲还有暴力的欲望,米基追求的恰恰的就是这三个东西,在杀人里面获得快感,找到自己的无意识原则——快乐原则。
  
  韦恩(主持人),他所代表的媒体也代表着一种人性的本能,媒体的本能是什么?就是不顾一切寻求刺激,完全彻底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想看什么就拍什么,想追查什么就追查什么,想窥探什么就窥探什么,想管什么就管什么,韦恩代表着媒体为了获得对米基的采访,不惜失去生命,这就是媒体的欲望,说白了,还是人的欲望,媒体还不是人么?通过媒体也体现了人的本能,媒体体现了它无意识追求快感的本能欲望,说到头,媒体也是一种暴力的方式,自己想要的就去抢去拿,不光当事人愿意与否。
  
  所以媒体也是一种暴力,但是这种对暴力本能的追求方式不直接,藏藏躲躲的,不光明正大,媒体对暴力的表达是一种虚伪的表达,不如米基赤裸裸对暴力本能的追求和表达。

  不光明正大的对欲望的追求不光媒体,还有监狱长和探长,他们是在权利支持和掩饰下的一种人的欲念,是一种特殊的暴力状态。

  这样看来,片子中对暴力的追求,即对本我和无意识原则追求的人有三个代表,米基、媒体、监狱,简单说就是:

  米基表现的是人类纯粹的本能,媒体和监狱表现的是夹杂着“利”的本能;两者追求的无意识内涵一致——暴力、性、本我、无意识,但是动机不同。

  动机不纯的人是谁,一目了然。

  那么在这种相对比之下谁的追求更加合理和高尚呢?



                             六.

  有一点值得注意,全片只有一个人是让米基和梅乐丽肯定,杀了这个人是让梅乐丽和米基两个人后悔的。
  是印第安人。为什么要肯定这个人?为什么杀了他两个人会悔恨?是因为良心发现么?肯定不是,到片尾两个人依旧还是冷血。那么,为什么要因为这个印第安人后悔呢?
  后现代注意否定的是现实世界,梅乐丽和米基杀掉的都是和受了现实污染的人,但是印第安这个人群,以为历史种种的原因,其实是和我们的现实没有的关系的,印第安人代表的是一种超现实,与我们充满利益的现实无关,后现代电影肯定这种超现实的东西,越是离现实远的东西越是本片值得肯定的东西。
  所以印第安人受到了肯定,超现实受到了肯定,杀了他,梅乐丽和米基后悔了。



                             七.

  最后影片也带来了两难的选择:
A. 以往的影片都是将人的无意识理想化、神话化,比如为了世界和平等等等高尚的原因,放弃了人的欲望,但是这样的放弃离我们很近么?
B.《天生杀人狂》它没有将人的无意识神话化和理想化,反而是正视了它,还原人性以本来的面目,影片的结尾也是最终选择了梅乐丽和米基的幸福美满,选择了人性,即使是黑暗的人性。
这就是A和B的两难。



                                             
                                     [ 一家之言,请多指教。]

  


  原来Bob Dylan 的 《You belong to me 》结尾梅乐丽和米基的对话可

以如此温柔。

  想起了白纱鲜血飘落的誓言。



 3 ) 暴走的人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用一大部头的小说《罪与罚》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决定他人生死的权利,即便对方是虱子一般吸食人血的恶人。而向来备受争议的导演奥利弗斯通似乎很不满陀老的观点,并且还要以一部影片对陀老的权威说不,这部影片就是《天生杀人狂》。

影片MTV式的剪辑方式、同《刺杀肯尼迪》一样奥利弗斯通惯用的黑白彩色镜头交替穿插、肥皂剧加动画、以及各种音乐的运用,这些眼花缭乱的电影技法极大刺激了观众。不过,和花哨的技法相比,影片所传达的主题更让人惊讶和震撼。

影片一开始导演就用一系列压抑的黑白镜头将观众带入到一个充满杀戮的动物世界:一头正在觅食的狼,一条吐着恐怖长信子的蛇,一只有着犀利双眼的鹰,以及一只被车轮辗的血浆飞溅的毒蝎,让人心惊的镜头预示着这将不是一部让你心情放松的片子。紧接着镜头切换到了一家酒馆,一场触目惊心的杀人游戏开始了:女主角梅乐莉不满一男子的挑逗,和男友米基将这位倒霉的男子杀死,同时丧命的还有酒馆的其他在场人员,米基和梅乐莉这对鸳鸯杀手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每次杀人都要留下一个活口作为他们形迹的见证人,所以当酒馆还剩下两个活口时梅乐莉就用我们小时候玩的点兵点将的方法来决定到底谁死,这里,当我们看到有人竟把杀人当做小孩子做游戏一样时,你一定会对这种无视生命的疯狂举动咬牙切齿,进而可能还会想到人性的残暴。然而,千万不要被影片的开头欺骗了,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显然不是这些。

片名虽叫《天生杀人狂》,而且当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韦恩问米基为何感到杀人是纯洁时,米基也十分肯定的回答道“因为我是天生杀人狂”,但我们都知道世上没有哪个杀人狂是天生的,米基和梅乐莉也一样:米基出生在一个暴力的家庭,从祖父到父亲都死在暴力的枪口之下,年幼的他目睹了残暴血腥的一幕幕,使他从小就觉得他有权利结束那些虚伪的不该存在的人的生命。梅乐莉生长在一个混乱的家庭,从小受到乱伦父亲的骚扰,而且母亲也充耳不闻,这让她无比压抑,最终和米基用残暴的手段杀死了自己的父母。一切罪恶的长成必定有一块使其生根发芽的土壤,这块土壤就是比杀人更可怕的不公正的邪恶的虚伪的社会。所以当有人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发出挑战时,作为观众的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也正是如此,在影片中我们会感觉到生活中绝大部分是无聊的乏味的,只有当鲜血迸溅的时刻才是鲜亮的有意义的。也许这种想法在有的人看来跟杀人狂一样变态,但我想说的是,变态的不是我们,而是社会。在这里,导演已神不知鬼不觉地使原本还咬牙切齿的我们站在了杀人狂一边。

当然,敢于充当挑战者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即使与本片相对的《罪与罚》最终向社会向宗教妥协了,但拉斯科尔尼科夫毕竟砍死了虱子一般可恶的老太婆,而我们,连举起斧头的勇气都没有。更多的我们只是在秩序中生活的升斗小民,我们既没有能力飞檐走壁,也没有勇气快意恩仇,唯一有的就是对挑战者的崇拜,所以当媒体对米基和梅乐莉的杀人事迹进行连续报道后,所有的民众不仅没把这对亡命天涯的情侣当逃犯,反而把他们当做心目中的大英雄而顶礼膜拜,更有甚者打出了夸张的标语——“Murder me”!民众这一近似疯狂的举动不得不让我们从另一个新鲜的角度重新审视疯狂的犯罪:我们到底有没有权利决定那些该死的人的生死?显然,米基认为自已有这样的权利,而且这还是上帝赋予他的特权。电影中,这对疯狂的情侣杀人狂,像是逃离噩梦的孩子,在缺乏公正和自由的社会中,肆无忌惮地不羁。在米基看来杀人是纯洁的,而且在电视直播中,他当着一心只想提高收视率的主持人韦恩说出了一句经典的台词:“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一辈子的谎言”。当然,虚伪的不只是电视台主持人,还有道貌岸然的警察,以及为了自己的官途步步为营的典狱长,在他们眼中,别人的暴力、犯罪都是可以用来贩卖的东西,并以此达到实现自己利益的目的,相比之下,他们的道德和行为并不比杀人狂高。

米基和梅乐莉其实也只想做一个简单普通的平凡人,正如梅乐莉自己所说她也想生个孩子和米基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同样,在米基的潜意识中,他也一直是只长着大耳朵的灰兔子,而兔子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温顺的可爱的。但是,在这样一个逼人上梁山的社会里,想做一个安分的顺民却是不可能的,于是,兔子急了、咬人了。米基和梅乐莉杀人只不过是一种象征手段,他们是在利用这种方式反抗这个社会中的邪恶和虚伪。影片末了出现了一幅无比阳光明媚的画面:米基开着大巴载着怀有身孕的梅乐莉和一群天真快乐的孩子,一路上欢声笑语。这可能就是米基和梅乐莉最初的想法,但是,估计这个画面是导演一厢情愿臆想出来的,因为对于这样一对亡命鸳鸯,这种社会现实是绝对不允许他们的这种愿望实现的。

其实以杀人狂命名的电影很多,像《电锯杀人狂》、《勺子杀人狂》、《纽约杀人狂》等等,然而这些电影大多数只不过是通过血腥惊悚的镜头达到刺激观众视觉的效果,而奥利弗斯通的这部《天生杀人狂》显然比以上高明了许多,有人说奥利弗斯通通过本片渲染了暴力,对此我倒很不以为然,纵观电影我们会看到其实许多暴力血腥的镜头都被导演用动画代替了,再加上轻松肥皂剧的穿插,使得血腥和暴力并没有充斥影片的每个角落,整部电影就像发生在银幕上的RPG游戏,但却达到了某种哲学上启人深思的高度。至于人到底有没有权利决定他人的生死,至于该死的人到底该不该杀,至于陀老和奥利弗斯通到底孰是孰非,这将同本片一样,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就像电影中出现在米基手上的颇具中国风的太极图案一样:道可道,非常道。

 4 ) 豆瓣青年的智商喜人啊

好多人把杀人狂看出正面意义,所谓自由、抗争之类的狗屁,也是醉了,这是个位数的智商吗。
这片是对传统影视文化的反讽,想想好莱坞、港片、武侠小说、漫画,具体如斯皮尔伯格的战争片、教父、吴宇森、杜琪峰、古惑仔等,共同点是什么?是对暴力的美化啊傻逼。片中出现很多动物世界的镜头,什么意思?影视文化将赤裸裸的暴力赋予了各种爱情、自由、美好、正义的狗屁,反讽还不够明显,你是怎么看出正面意义的啊傻逼。
最后记者被打成筛子是天空中的白鸽,傻逼们觉得美吗?换吴宇森来拍怎么样?
这片伟大吗?当然伟大,但不是傻逼们分析的那样,伟大在于傻逼们跟记者一样一直为暴力唱赞歌,最后却被暴力乱枪打死了。导演躲在摄像机后面冷笑呢,一群傻逼。

 5 ) 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谎言的一生

这是一部爱情动作惊悚片,讲述米基和从小受父亲性骚扰的梅勒,两人在杀了梅勒的父母后亡命天涯,途中,这对疯狂爱侣大开杀戒,杀人不计其数,结果被媒体渲成英雄人物。虽然很牛b ,但晃得我眼睛花,从头暴力到尾,杀人不应被美化!

疯狂!

“我纯洁的一刻远胜于你邪恶的一生。”喜欢鬼才昆汀的作品。两个都是黑暗家庭走出来的,一路货色的同类人。其实还挺喜欢杀死变态父亲后,两人开车在路上驰骋,站在桥上求婚,十指相扣血液相融,长长的白纱随风飘扬。到最后两个从监狱逃出来,生了孩子开车流浪。

 6 ) 我们需要king size的床

今天看完《天生杀人狂》感觉糟糕啊!然后被豆瓣里的长影评笑high了。哈哈哈哈哈。
      

       对,他们杀人放火滥杀无辜一边做现实中不敢面对人生困难的中二白痴,一边假以一副超脱的,已经升级了的姿态嫌弃典狱长只为了个人声誉而不敢直接干上一架,嫌弃记者的功利心什么只为了收视率除了自己谁都不爱。好像自己真有多纯洁仿佛癫痫一般在车前盖上磕了药似的扭动,扭动的还不是身为人类的肉体,根本就是被附身了般的邪神。明明打脸的要死,却在结尾还做出一副金盆洗手,贤妻良母的样子。
      

      以为在手心划两刀然后握在一起就是天长地久永不分离?这特么就是中二啊!洗个头怕绞到头发把戒指取下来还要被怒吼“我们干的每一票都源于这个”说的好像谁逼你似的,这就是你们坚不可摧的爱?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爱能驱散恶魔”?这特么就是中二啊!我没说你不爱,你当然爱,但你可不止爱她一个。你不过是需要她来陪伴你懂你那种破碎家庭的痛苦罢了,不然你为什么要扒了人质的衣服看着她才能做爱?只要她稍一同意你们三个一起上,估计从此以后你就不是住motel了,你需要更大size的床。装你以为你没有的功利,欲望。还真把自己当天使?即使是堕天使也不是这样的好嘛?自觉自己不够性感了不够吸引爱人了,于是就玻璃心了,沮丧着满大街的找一个愿意调戏自己的人,取悦自己,一遍一遍证明自己“漂亮”“性感”“被需要。我还不知道这年头做个玻璃心都是这么自豪的事了。



      咱聊的不就是电影吗?行啊,抛开价值观,抛开道德束缚,丢弃掉法律的绑架。我们再看啊,整部电影还是这么件事“我可以杀你,但你得拿药救我;我可以杀你,但你得做饭给我吃你得腾地方给我睡;我可以杀你,但你得为我的罪过超度;我可以杀你,但你得原谅我”因为特么的我多纯洁啊!我心灵多特么单纯啊!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我的错啊!特么是这个世界的错啊!特么的我俩就是中二啊!我俩还互相爱着呢!我玩绕口令玩差错了那就错杀一个呗~反正只要留一个活口做报告就好~
     其次,这部电影有些地方和《杀死比尔》用了一样的处理方法但后者做的更好。如同将杀戮用ACG画面替代,还有血腥画面用黑白镜头遮掩一下。起码比尔里的ACG还看得清楚剧情啊!这里面的ACG完全沦落成暴走漫画啊!黑白镜头的切换也很没意思。比尔的切换起码让人觉得很有必要,不切换简直无法直视那血腥。不过在介绍梅乐丽的家庭时以那种拍摄美国70s 的家庭情景喜剧的手法很好玩,伴随着观众的笑声让人感觉到梅乐丽在认识米基之前的人生都是那么的荒唐,滑稽。

      

     还有一点,(特么我想对以下文字加粗黑体处理啊那些个文青的狗血心态快淹死我了)豆瓣里不少影评提到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一生说谎”。就是这么一句话啊,好多小文青好鸡血啊,奉为经典啊!呵呵呵呵,原文是“you mean,was an instant of my purity worth a lifetime of your lies?”亲爱的文艺骚年们~这是一句疑问句,意思是,这句话其实是杀人狂复述记者的话。你懂了吗?杀人狂对记者的拍马屁的态度其实是“i dont give a shit”这种flurting对他来说没意思啊~他已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啊,他就是享受扣动扳机听着子弹如同卡带一般突突突突突啊~光是一点点的血腥味就可以让他高潮了。这就是天生的杀人狂啊。你们都不拿世俗的标准来看待他了,他怎么可能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看待自己呢?除非他打脸啊~他对自己的态度就是“一个已经进化了的生物”。



    那些个说梅乐丽舞蹈时仿佛女神的骚年们,那是因为你看到穿的少的女人就压抑不住你的肾上腺素;说什么蛇有毒牙但也是善良的,那是因为你特么就没听懂印第安老人说的寓言故事。印第安老人的意思是他认命了,他知道他会栽在这俩丧心病狂的人手里。


     
     我来说说我对混世魔王的设想。在我个人的想象里,混世魔王这种组合应该是《雌雄大盗》里邦尼和克莱德这种,是《赌命鸳鸯》里的道克.麦科伊和卡罗尔这种。我喜欢的结局是这样的:1954年5月23日,邦尼和克莱德在路易斯安那州遭到警方伏击,两人一共被打了50多枪,当场死亡。(不知道邦尼和克莱德的自己去百度)50多枪是什么感觉?一个蜂窝煤只有16个眼,你感受一下。这就是雌雄大盗给我的暴力美学。若是《天生杀人狂》最后真像电影里梅乐丽在监狱里说的那样两人冲下楼梯在子弹的雨林里一起死掉一起去极乐世界获得真正的自由我会喜欢她多一点。


       我也就吐槽这么些了,其实我就是受不了都二十好几看着就要奔三张的人还一腔鸡血的泛着中二。一句普通台词也能炒的火热原因不过是因为特么翻译时你们自动过滤掉了问号。我相信这本子若是让昆汀自己来拍一定会好很多,这就是我对昆汀的信任。昆汀无论是镜头,暴力美学,BGM的切入剪辑都做的让人放心。说到音乐,这部电影的音乐能给人留下记忆的也就是BOB dylan的you belong to me。对歌曲我不评价,我就是不喜欢俩个鲜活的生命要配这么沧桑的嗓音(我没黑dylan哦我很喜欢他的)这种想通过低沉沧桑音乐来强化主角的历经磨练身经百战能看破红尘是很幼稚的。

       我就说这么多,可以开骂,但理不理是我的事~嘛,既然中二病与玻璃心都这么吃香我也来凑下热闹。

 7 ) 到什么时候杀人都不应该被歌颂

看完这个电影再回味,只觉得压抑恶心

不是反对暴力,但昆汀的暴力一直是一种玩笑式的暴力,到了斯通手里却非要给这种惨无人道的滥杀加上诸如“一刻纯洁胜过一生谎言”的意义,再加上对传媒对大众的批判,其立场就变成了两难的暧昧。导演你他妈难道想说大家都应该诚实的去杀人只要传媒别在一旁渲染夸张就行了是吗?

到最后,所有人都成了虚伪的傻逼,两个杀人魔成了童话式的英雄。又在豆瓣上看见这么多人或者为这个“童话般的爱情冒险”欢呼振奋着,或者为“是不是很多人都是天生杀人狂”之类的问题装逼地深思着,仿佛已经与主人公心灵相通对他们的心境感同身受,特别是那个置顶的唐门小三的评论,通篇充斥着一种以为自己的思想叛逆又深刻自己的阅历广阔又丰富的优越感,嗑药梦呓般地解读着这部影片本不该具有的种种思想和意义、象征和隐喻,我真是无语了。

我只希望昆汀或者罗德里格兹能够重拍这个电影,把暴力玩的轻松一点痛快一点彻底一点,别再让这个他妈的严肃的混乱的自我矛盾的噩梦和这群头脑不清又自以为是的装逼犯们折磨我了。
因为同种族的自相残杀,无论是从社会道德还是从生物繁衍的角度,都不应该被赋予这么一个严肃的意义,得到这么一种暧昧的歌颂。

 短评

虽然昆汀不满意斯通篡改剧本,但是影片迷乱的剪辑和配乐还是最大程度的还原了昆汀的想法。影片用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反讽方法,嘲笑了无耻的媒体和可悲的看客,手法高明,但是以此崇拜那俩杀人狂的货,我只能说你们是傻逼,是傻逼,是傻逼。

8分钟前
  • 推荐

神经质变态的电影

1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Shit,多么伟大多么美丽绝爆的爱情啊。

13分钟前
  • Miss Lucky
  • 力荐

很抱歉,还真是不能理解用肾上腺素思考的人。我还常想杀人哪,没杀不纯洁,真杀就纯洁啦?给这片打高分,看来活得憋屈的人真不少~

15分钟前
  • 我爱阳光
  • 较差

疯狂、浪漫、讽刺,死去活来。枪口瞄准家庭、监狱、媒体、谎言、庸常,杀杀杀!!!反社会人格魅力=魔鬼的诱惑,很少有人能抵抗得了:受虐少女迷上连环杀手,青少年疯狂崇拜曼森、狱警近墨者黑近疯者癫,一切都好理解。90年代好像很喜欢监狱暴动这题材,另一部写记者的片里也有类似情节。

20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无以复加!!!精彩绝伦!!!元素丰富!!!寓意迷幻!!!

22分钟前
  • boks
  • 力荐

两个小时像四个小时

25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走火入魔……我愿意就这样走火入魔

28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编剧昆汀在影片创作方向上与导演存在严重分歧。他认为斯通的最大问题是,“直白消耗精力,精力冲推直白。他就是风格化的斯坦利克雷默。”……“直白”似乎是指斯通的表现方式太硬太露骨。父亲天生该死脸,警察用人质擒凶,印第安人看穿白人原罪。酷炫的剪辑风格与画面拼接只是用来掩护理念表达的直白。

32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影片争议比较大,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十分不喜欢,唯一让我大开眼界的就是电影在技术上的成就,技巧运用十分复杂,艺术感相当强烈,观影效果和整体精神一致。片子从头到尾都充斥着强烈的摇滚情绪,一种极端的态度,因此在剧情上也相当另类、反常,虽然这是一种表达手法,一种深层呐喊,但感觉过犹不及。

35分钟前
  • 润物
  • 较差

啊~又一个我差点看睡着的~

40分钟前
  • 还行

假惺惺地让你欣赏一场关于暴力或世俗的盛宴,借此折腾所有甘于平凡的人们骨子里最后一点点叛逆或者良知

45分钟前
  • ☂ 莎拉公主
  • 推荐

虽然很牛b ,但晃得我眼睛花,不喜欢~

50分钟前
  • forever young
  • 还行

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一生的谎言

51分钟前
  • 沈书君
  • 推荐

一堆意象,一帮追求本性的人,一个不造作的粗俗故事。尤其是开头如肥皂剧般的两人经历设置,极尽黑色幽默之能事,令人拍案叫绝

54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奥利佛·斯通极具争议性的风格化之作,获威尼斯评委会大奖。1.血腥暴力和天马行空的视听享受之下是对媒体的刻骨讽刺;2.高速剪辑+迷幻摇滚+倾斜构图,疯癫指数爆表;3.视觉混搭与拼贴:黑白,彩色,单色滤镜,电视播报,情景喜剧,动画,DV,戏中戏,动物世界,背景幻灯片...4.飘落峡谷的如蛇白纱+1。(9.0/10)

5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居然还有中国民歌做配乐《天下的黄河九十九道湾》

59分钟前
  • no~no
  • 推荐

从头暴力到尾.杀人不应被美化

1小时前
  • 停止的时钟动了
  • 还行

昆汀和斯通都是磕了药写出这么一发的吧,顺带发泄了一下自己对当年邦妮和克莱德的怨念。。。剧情神马的就不提了,就这神经质的迷幻色彩确实还是挺high的。两个主演的牙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奥利弗·斯通、昆汀是在为邦尼和克莱德报仇,两个主角演的出彩,但我讨厌他们两个人的门牙

1小时前
  • 袁牧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