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歌声1937

爱情片中国大陆1937

主演:金山  胡萍  施超  

导演:马徐维邦

播放地址

 剧照

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1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2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3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4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5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6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13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14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15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16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17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18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19夜半歌声193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4 11:03

详细剧情

英俊潇洒的宋丹萍(金山 饰)是一名话剧演员,他与地主的女儿李晓霞(胡萍 饰)真心相爱,却遭到晓霞的父亲和恶霸汤俊(顾梦鹤 饰)的联合阻拦,宋更遭镪水泼面的虐待。在此之后,他假托死亡,白天躲在剧院阁楼,夜晚则引吭高歌,凄厉的歌声满载着对爱人的思念及对现实的控诉,久久盘桓在剧院上空,成为漫漫长夜挥之不去的鬼魅梦魇。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转眼几度春秋。十年后的某个雨夜,一个剧团几经辗转来到宋所栖身的剧院。青年演员孙小鸥(施超 饰),他偶然结识了宋丹萍,绵亘十年的爱恨孽缘将再次延续……  本片由冼星海作曲,田汉作词,该故事曾先后数次被搬上银幕。

 长篇影评

 1 ) 古板的类型化尝试

第29届法罗岛电影节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夜半歌声》,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果树

兩,怪脸,歌声,非常有氛围。演员的台词腔调有点让人难受。

不肯蓝

「歌剧魅影」的不成功的在地化试验,革命元素加得相当生硬,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与自我陶醉的“热血”形象上(演员生硬的台词使其更单薄);歌剧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影片的声音使用却极其糟糕,令人头痛的喧闹。

松野空松

6.2 碍于时代,没有在爱情和革命发展出新潮的感觉,很古板,这个时代的华语片,受限的主要不是画面技法,而是思想

 2 ) FIFF29丨DAY5《夜半歌声》:古板化的类型尝试

第29届法罗岛电影节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夜半歌声》,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果树

兩,怪脸,歌声,非常有氛围。演员的台词腔调有点让人难受。

不肯蓝

「歌剧魅影」的不成功的在地化试验,革命元素加得相当生硬,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与自我陶醉的“热血”形象上(演员生硬的台词使其更单薄);歌剧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影片的声音使用却极其糟糕,令人头痛的喧闹。

松野空松

6.2 碍于时代,没有在爱情和革命发展出新潮的感觉,很古板,这个时代的华语片,受限的主要不是画面技法,而是思想

 3 ) 《一曲悲歌难忘君》

第一次听说电影《夜半歌声》是在我上小学时,74年,家母因事得去河南的平顶山呆上一段时间,就让我在武汉工作的小姨那过暑假。那时小姨还是个姑娘,就带了我住在集体宿舍,当时有位很会讲故事的小阿姨,是她们一向推崇的故事高手,在晚饭、洗漱后,就在门前的树荫下以听她讲故事来渡过武汉那著名的悠长而闷热的夜晚。这位小阿姨的故事也真是叫多,不论是什么都能让她讲的有声有色,我们听的是津津有味。她的故事来源很杂,有世界文学,史学名著,有中外老电影,还有当时盛行的,在青年人中流行的手抄本。在我日后长大点后,有了阅读的爱好后,才能依稀地在回忆中分辩出她所讲的那些故事的原始之源。其中印象最深就是这部《夜半歌声》,《夜半歌声》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惊悚片”,据说当年公映时吓死过观众。现在看来这位修养颇高的小阿姨无疑是位音乐爱好者,她虽没唱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却很在描述这首主题曲的音像画面时,真可谓是绘声绘色,吓得几个胆小的小阿姨一个劲直骂她死鬼。可以说,正是因她的这番极其出色的,独具特色的表述,那影片恐怖的氛围极其成功的感染了我,虽也在当时吓得个半死,以致过后的几日在朗朗睛空下偶尔看到路边草丛中有蛇出行,立刻想起那小阿姨所言的,歌声一起,那在深夜水边草丛中,在惨白月色下慢慢爬行的花蛇,顿时不由毛骨耸然。正因为恐惧,反倒对这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0年代初,在湖北阳新的军垦农场进行测图工作时,意外地发现农场商店竟有一盒三十年代的电影歌曲精选的录音带,上面就收了这首插曲,并特别声明是原声原唱。那盒录音带要价6元,但对当时月薪才三十多元的我来说也足让我犹豫了数日之久,最后是在临离开此地时咬咬牙找人借钱买下了这盒录音带。这盒出版社不明,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此带纯属盗版无疑,但所收录的曲目,首首是三十年代有名的电影金曲,其中那首《夜半歌声》。现在我在听过多种不同的演绎版本后回忆起来,能肯定的就是盛家伦原唱的版本,音响效果极差,记得歌声响起时,我们就坐在那秋风乍起的湖畔,月色惨淡,满目苍茫的烟气弥漫在天地间,几簇树丛,几丛芦苇,远远的港湾上横了一歪歪的小木板桥。我们无以反顾地沉浸在那沙沙的岁月之声里细听,时断时续的歌声悠扬、委婉、凄厉、悲怆,几只被惊起的夜鸟的双翅扇起冷风果真气氛诡异,魅影重重,一叹三咏,肝肠寸断。 上海电影制片厂也曾于1985年大张旗鼓地重拍过此版,音响效果和画面质量有了质的提高,但那被删改的仅有二分来钟的主题曲,让张建一那纯正的美声唱出来,多了许华丽,少了沧桑,更不敢谈诡异。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就不属于真正的《夜半歌声》。

1995年,著名香港演员张国荣又重重拍了这部电影,张国荣本人就是位有名的歌手,他亲自演唱的港版《夜半歌声》的主题曲,更是重新起炉换灶,在当时的青年人中却是传唱一时,却是与原版的《夜半歌声》更没了一点半系了。 前些年,在无聊之际翻看了些闲书,着重地了解了一番在历史上名显一时的“二流堂”的来龙去脉,意外地了解到原唱者盛家伦的一些日常生活点滴,不由让我破颜开怀,此公真乃是一等宝物,很是对我的脾气。这位盛家伦先生(1911-1957),广东中山人,作曲家,因病盛年早逝。从吴祖光笔下的回忆看来,盛家伦是个颇为特别的人:“盛家伦学贯中西、堂堂一表,永远西装笔挺,打着领带……他是个鲁男子,只有男朋友。对于女性,他从来无动于衷,多少个好事者、好奇者热心地为他作过介绍配偶的努力,但都以失败告终……他在高兴时喜欢吹口哨,吹得十分轻盈、流动,很好听。” 此公一生未婚,唯爱,书,吃,史。留下了不少佳话让后人一窥名士派头与丰彩。据说虞静子有一次请他吃饭,她烧了一只鸡,大家都吃得很有味,盛家伦吃了一口,立刻吐出来:“死鸡。”那鸡果然是死后再加工的,这不免使大家感到惊讶和叹服。

在上海的时候,有位年轻的女实事业家,对他狂热地单恋,约他参加舞会、看戏,甚至听音乐会,他都是一个“不”字。后来知道了诀窍,叫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只请他一个人。他来了,二话不说,举箸便吃,但只是蜻蜓点水似地吃了一下。吃毕,他开了口:“嗯,不错,营养够了。”拿起大衣,拜拜。后面一个娇嗲的声音追来:“家伦呀,家伦呀!”他很客气地加了两句:“再见,再见。”

他除了吃美食,议论天下大事,以及一些非常必要的事花时间之外,他所有时间都用在看书。重庆的夏天,就像蹲在大火炉旁,人们都找个阴凉的去处。一次他全身脱光仅留一条三角裤,靠在“炕”上看书,他似乎看得入迷了,有个女明星进来,他没有发觉。女明星坐在他身边,他还是不知道。女明星用手轻轻地在他的滑如凝脂、柔若无骨的胴体上抚摸着,他仍未感觉到,一直到读完一篇,他突然放下书,瞪着眼睛,全身登时白中带青从上往下直至脸上,倏地变成玫瑰色,同时用高亢的声音河道:“干什么!干什么!”女明星一惊,花容失色,捂着脸抽噎着飞奔出门。

最让人捧腹不止的则是,这位爱书的盛先生在书上的秩事。盛家伦爱书如命,在几经颠沛流离之后,回在北京那个被叫做“二流堂”的楼上数百尺的房间里,全是堆积如山的书籍,更不要说他在抗战前的藏书了。那时他不光买、借、拿、看、竟然还偷。上海南京东路沙逊大厦楼下有一家洋人的大书店,他可以站在书架前看一整天,站得太累而觉得书又太可爱,爱不释手,他便把书带回家,美曰其名为;带回家去看。当时有一说:“偷书不算贼”。有一回,他遇到一个书呆子、穷教员,胆子太小,不敢下手。在他怏怏地走出书店大门时,家伦把他不敢下手的那册洋书塞在他手里,那人对神偷手的感激之情是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此公一生唯为这部1937年版的《夜半歌声》配唱过这么一首插曲。也是现在仅存的唯一录音资料。查找了一些资料照片细观,倒也可称为儒雅魁伟的奇男子。倾听他这唯一的录音,再联想到他活灵活现地生存在同龄者的记忆中,那样的生动,这种长存也足让我们这些后辈不由为之感叹,感慨不止。

 4 ) 《大众电影》部分评价截取

马徐维邦总能凭借高超的化妆术带给早期观众非同凡响的视觉体验,在声音元素被纳入到惊悚片的设计之后,影片的震惊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这部影片中,他创造性地运用了管弦乐队,马蹄声,雷电声、人声的呐喊、歌剧咏叹调、噪音等多种声音元素来烘托惊悚气氛,并且由表现主义布光、变形倾斜的镜头来表现片中杂乱无序充满危机感的社会空间,而这种充满张力的危险空间恰恰呼应了抗战前夕中国人的真实心态,它和片中充满救亡色彩的歌曲以及各种惊悚的音响,一道构建了历史残破多难的面孔,在早期的各种电影研究中,夜半歌声常被指认为美国惊悚恐怖片《歌剧魅影》的简单翻版,而忽略了导演在手法上的创新性,其实正如学者张真所指出的:《夜半歌声》中的视觉风格和对于声音的创作,绝非对好莱坞的简单模仿,影片明确的借鉴了德国表现主义,并源于一些具体历史体验的沉淀,其深切动人的表达或许体现了视觉无意识和政治无意识的结合,绝非一份政治纲领的简单反射,总而言之,作为中国早期惊悚题材影片的先驱,马学芳的作品价值和贡献值得后市进一步研究、重评。

 5 ) 新华公司-马徐维邦-恐怖类型片

在这时期的代表作品《夜半歌声》中,他以军阀时期一个革命者的命运和爱情故事,揭露了军阀势力对革命者的迫害,描写了革命者的坚定意志和对青年一代的感染。

影片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背景,有鲜明的反抗封建势力的主题,虽然落入个人复仇的局限中,但是也暴露了封建恶势力的罪恶和凶残。

影片以恐怖类型片的面貌出现,在技巧上学习了好莱坞恐怖电影的很多手法,通过悬念的制造和光影的渲染,的确具有很强烈的视觉效果。影片音响音乐效果也十分切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总体情节和氛围十分完整。

这部影片还是电影公司进行商业化宣传十分成功的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进行影片宣传时,公司策划出此片广告曾吓死一位妇女的宣传口号,从而吸引了大量观众踊跃观看,造成了市场轰动。这在当时的中国影坛是十分罕见的电影商业宣传手段。编导马徐维邦也因此被誉为“恐怖大师”。在中国类型电影的发展中。这部影片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6 ) 革命尚未成功

《夜半歌声》,不仅马徐维邦拍过续集,此后更是被翻拍5次(最近的是05年的电视剧)

我姥爷曾回忆民国时期他看的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夜半歌声的恐怖和希区柯克的《三十九级台阶》的惊险。

这个片子我觉得融合了德国表现和好莱坞恐怖片(好莱坞的恐怖片还不是表现主义来的)的风格,加上一个中国式的革命爱情故事~

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段长长的主观视听推镜头带观众进入灰暗,破败的剧院了(还真有点慎人。。。)

还有就是片中的戏剧腔(说的就是剧团故事么),最搞笑的一段台词,富少爷问穷女演员:“你靠谁?”

女演员很戏剧腔的答到——:“我靠——,我靠——,我靠我姐姐!”

金山毁容毁的够CULT,这个革命者最后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得跳海,临死还在诅咒万恶的旧势力,和当时电影中群众拥护的革命者形象实在是有太大区别。



关于马徐维邦,这个有这着传统名字的一代名导,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所以美工强么),曾留校任助教。也是个电影青年,影迷,从后在明星做演员出道,为了爱情,电影梦,倒插门女婿(值得电影青年学习啊,也不知道后来影片始终表现男女爱情为旧势力打压有没有关系,我看有~),到开创国产恐怖片,自组一片死的天马影片公司,后来孤岛妥协“华影”,实在是个当年典型的有梦想,坚持拍片的电影人。

解放后在香港一直力不从心,一代名导沦落到领救济金度日,1961年2月14日,除夕日,在领救济金的路上因车祸不幸身亡。让人感叹,为什么当年的娱乐片导演都没得好下场,不是饿死就是摔死撞死斗死吓死。。。

电影青年们,还是早日该行吧~

PS,关于马徐维邦的资料,他的婚姻我只是个人猜测~请各位自己琢磨~

我的爷爷马徐维邦——
http://ent.sina.com.cn/x/2005-11-29/0944911177.html

 短评

被汤俊迫害的戏子宋丹萍,硝酸水毁了容,躲入破园一躲便是十年,十年后,晓霞还在盼着丹萍,丹萍还在夜夜高歌,是思念,是苦楚让他人鬼不分,而汤俊还在强拆鸳鸯,本片之吓人,一是映在墙上的巨大黑影,一是金山糊着烂泥的面庞。

8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还行

號稱中國影史第一部恐怖片,看得出來受德國表現主義影響很深。表面用愛情來包裝,裡子卻是政宣電影,坑爹啊!還有那鐘樓怪人,該不會就是他嚇死了人吧...

12分钟前
  • 雨果
  • 还行

化妆和灯光有点表现主义,台词有点好笑,腔调有点让人看不下去,但总体是OK的

15分钟前
  • yanagi是只
  • 还行

表现主义风格左翼男男版歌剧魅影+基督山伯爵[呵呵你就鬼扯吧= = 结尾有联想到大都会

18分钟前
  • Steamed Punk
  • 还行

其实就是中国版的卡西莫多 但竟然还能听到萨蒂 巴赫他们的曲子 很意外 不过霞妹这个人物还是很有震撼力的 3.5

22分钟前
  • 南方♪
  • 还行

“马徐维邦运用诡异乖张的视觉影像,效法西方恐怖片手法,拍出了极尽恐怖妖异的气氛。影片有明显的德国表现主义痕迹,擅以音乐配合电影节奏,烘托气氛,用光尤其高明。尤其是影片中的高潮戏,女主角得知男主角已死后,运用颠倒错乱的运镜、变焦和剪辑,拼合成一部黑暗的华彩乐意,在当时极具革命性。”

25分钟前
  • 枫林挽秋
  • 推荐

革命文艺爱情恐怖片。作为中国版歌剧魅影式故事的滥觞具有一定的影史资料价值。就作品本身而言,节奏较为混乱,表演太过戏剧化,宣教痕迹太重,难为今日观众所喜。喜欢的台词:难道我的革命事业被发现了?不,是我们的事被发现了;我来请你已经是看得起你的人格了;我靠,我靠我的……

27分钟前
  • 江湖遠人
  • 还行

表现主义电影中国化的杰作,国产CULT片之始,甩开于仁泰版本好几条街

32分钟前
  • 大灰狼
  • 力荐

非常西方古典悲剧味道 不管是小霞衣服的褶皱还是背后柱式庭院都很古代希腊风格 中间还插了一段极其美妙的古典吉他 还有一开场雷斯庇基的古典风格舞曲 看得出马徐维邦审美很西方 部分窗户镜头以及详略像支线但表达像主线的青年运动倒是很本土 不过结合起来真的裂隙蛮大 不是太成熟的作品 冼星海作曲的是那个《热血》?不咋出彩 片子音乐铺的也太满 生搬中西 不少桥段蛮生硬的 最后桥段宋丹萍的bgm是G弦上的咏叹调(?) 也感觉不咋搭...表现主义的风格不大纯粹 构图自成一派还是蛮令我惊讶

36分钟前
  • 番茄杀手
  • 推荐

左翼表现主义。尤以构图、角度、场景而言,非常明显的“德国表现主义”手法。结构太戏剧舞台化,文本简单而炽热,是那个时代对自由爱情的歌颂。剧本归功于田汉的改编,在音乐方面,马徐维邦找来冼星海担纲作曲,使得本片的三首插曲《夜半歌声》、《热血》和《黄河之恋》都传唱一时。在1937年,自然难免粗糙,但影史留名,在上海创下连映34天场场爆满的记录。《夜半歌声》标志着恐怖片作为一种类型电影正式登上了中国电影之林。应当说,从《夜半歌声》开始,恐怖片才真正作为一个类型在中国影坛被确立了。7.6

4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糙得很,节奏缓慢,表演生硬,滥用音乐。确实不甚恐怖而是一个左翼电影“革命加爱情”式的故事,也并没有特别使用表现主义式的布光。某些主观镜的使用还是有些电影化意味的。重要之处在于1)类型片尝试,2)那些社会文化含义。

44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纵使粗糙,马徐维邦仍为中国电影开创了一个新类型,而本片的化妆、布景等在同时期作品中都有着里程碑式突破,即使它的恐怖程度被这个个人复仇故事削弱不少,以及受意识形态和当局政策制约只得戴着镣铐跳舞,但给我的震撼依然比肩《诺斯费拉图》。现在言不恐怖,穿越到80年前坐在电影院看这部片试试。

49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看完1995年张国荣主演版,再来看看1937年马徐维邦导演版。虽然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拍摄挺粗糙、也没那么“恐怖”(毁容后的宋丹萍露真相时,颇有些《象人》的感觉),但偶尔看下这样的黑白老片也别有一番滋味。—— 孙小鸥对李晓霞说:“(宋丹萍)他现在被汤俊打死了……”应该是演员说错台词了,原话应该是:“(宋丹萍)他现在把汤俊打死了……” —— 孙小欧:李小姐,过去已经过去了,同时,丹萍的牺牲给了我们极大的教训,我们就应该更加努力去奋斗,打破这黑暗的势力,为大众来争取自由,完成丹萍一生未了的志愿。

5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还可以么,少了浪漫主义,多了geming色彩:)

53分钟前
  • 冰点之1234
  • 还行

镜头剪辑叙事的技巧略显初级,也较拖沓,到后半段明显要好一些,其实剪到90分钟左右会更合适。男主革命党的设定加的不够自然,显得是硬添上去,拿掉后根本不影响剧情,限于当时年代需要要有口号宣传。

54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还行

剧本是真的牛掰,难怪后面翻拍了两次。宋丹萍与李晓霞这一堆苦命鸳鸯被恶霸汤俊活活拆散,人鬼两隔,谁知道多年后孙小欧的出现,让宋丹萍找到了替身,却不知又是一个痛苦轮回。最终剧情的导向并不是简单的复仇,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恶霸猖狂致人间如鬼域来反应出这世间的险恶,唯有革命,彻底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才能扫清魑魅魍魉,还浊世清净,否则宋丹萍的悲剧轮回将会不断发生。马徐维邦只此一部电影为人称道,其他片子大多追求形式恐怖,没有扎实剧本,多为失败之作。这部电影的剧本是找了田汉来,田汉作了一次彻底的修改,才有这般效果。马徐维邦潦倒一生,可若没田汉相助,恐怕很容易淹没在民国导演之中。因此,一个导演若没有深厚的编剧功底,技术再强,也是枉然。剧本永远是电影核心,其他不过相辅相成。

58分钟前
  • 小袁同学
  • 推荐

麻麻小时候在电影院看过,说看完不敢一个人回家,所以选择了白天观看,尽管有心理准备,毁容后的形象还是给吓的差点把小电推到地上。。。。ANYWAY除了吓人剧情内涵神马的就乏善足陈了。。。。

60分钟前
  • DuoDuo🐿️
  • 还行

德国表现主义

1小时前
  • 一灯
  • 推荐

全片夜戏占八九成,偏偏画面对比度极差,几乎就是一片黑里间或出现一张白脸,细节完全看不清,恐怖就更谈不上了,表现主义如今看来很搞笑,尤其是让一帮咬舌子还有口音的演员诗朗诵一样的革命念白,太喜感了,我忍不住录了几段

1小时前
  • 走马
  • 推荐

主要设计是加了革命线进去,但是整体还是不行的,分都加在对于中国电影的历史意义上。

1小时前
  • 鬼腳七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