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错车

大陆剧中国大陆2015

主演:马少骅,关晓彤,牛骏峰,张建新,赵亮,陈创,郑佳欣,李晓红,刘琳,李崇霄,苇青,李锦飞,宋元甫,唐昕,陆妍淇,孙晨熙,刘向卿,崔良麒,张浩庭,吴宇昂,洪卫,白志迪,郑强,付鑫伟,陈其聪,朱春燕,郭思彤,童冠翔,张良斌,郑友国,吴佟,姚亦姚,许占伟,胡晨曦,戴秀红,苗杰,王子优,袁帅,赵君,董春光,杨永文,刘兆雨,曹释亓,王孟志,许明秀,柯贤根,张义生,张尧,郭惠政,徐若飞,廖松梅,谢金枝,韩宁,李军,潘伟,翟桓槿,李婉莹,刘世杰,冀书亥

导演:罗灿然

 剧照

搭错车 剧照 NO.1搭错车 剧照 NO.2搭错车 剧照 NO.3搭错车 剧照 NO.4搭错车 剧照 NO.5搭错车 剧照 NO.6搭错车 剧照 NO.13搭错车 剧照 NO.14搭错车 剧照 NO.15搭错车 剧照 NO.16搭错车 剧照 NO.17搭错车 剧照 NO.18搭错车 剧照 NO.19搭错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5 08:45

详细剧情

上世纪70年代,因哑巴的缺陷而一直打光棍的佟林在家门口捡到一个女婴,虽不能言语但天性善良的他收养了女婴,并给女婴起名“阿美”。因为阿美,佟林受下乡返城没有工作着落的妹妹佟燕的挤兑,将工作和房子都让了出去,自己则带着阿美外出租房,并以收破烂为生,靠着微薄的收入独自抚养阿美。父女俩每天最欢乐的时光,是佟林为阿美弹奏那些收来的旧乐器,阿美每每都兴奋地手舞足蹈,这也是佟林最开心的时刻。中考时,老师劝说阿美报考音乐附中,但是因高额的学费,阿美不忍再给父亲增加负担而拒绝了老师;佟林得知后,一心为了阿美的前途考虑,替阿美做主报了名,自己则又偷偷地多打了几份工。当阿美学有成就时,佟林却因为成年累月的劳作而罹患了癌症,阿美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为父亲佟林唱起了《酒干倘卖无》。

 长篇影评

 1 ) 百合上某mm写的搭错车的影评

http://bbs.nju.edu.cn/b/mulian
很老的一部电影《搭错车》,很老的一首歌《酒干倘卖无》,却是一个让我落泪的电影,
这么多年来唯一一部让我如此落泪的电影。
搭错车,谁搭错了车?
哑叔搭错了车?他当初不该拣这个孩子?不该养育阿美?不该同意阿美去唱歌?
阿美搭错了车?她不该遇见哑叔?她不该为了给哑叔买个房子,离开家人去唱歌?不该为
了自己的歌唱事业不回家探望哑叔?
作曲家搭错了车?他不该因为自己不能给阿美一片天空而放弃爱情?

是我们搭错了车,为了我们所谓的梦想离开亲人,在遥远的异乡漂泊,把挚爱的家人留在
故乡,留给他们无尽的期待,留给他们长久的思念。忙碌,是我们最常见的借口,辛苦的
忙碌是为了以后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只是我们的亲人还等的了那么久吗?
想起一个朋友曾给我说的话,他说“他每次离家的时候,母亲都会送他到车站,都会哭”
。后来他就回到家乡工作,在父母身边娶妻生子。
忘不了每次我们离家时父母送别的忧伤与失落,面对空荡荡的屋子,心里也是空空的。
我们真的搭错了车?

--------------
我的人生从遇见你的时候就搭错了车。
   才两个月的我被遗弃在路边,寒冷的秋风中我的啼哭唤来了你温暖的怀抱。为了养育我
,你用给芝兰阿姨买她喜欢的米酒的钱给我买奶粉。当你终于买了米酒带给芝兰阿姨的时
候,却已是离去离去,只留我与你终日相伴。
你把爱全给了我。也许是我们感动了上苍,虽然你不能开口说一句话,而我说的第一句话
就是“爸爸”。那一刻,你的欣喜与激动成为你一生中最美的画面。
你的宠爱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而我却在小伙伴嘲笑你“酒干倘卖无”的时候,不让你
送我到学校,不让你到学校来接我。我迅速的从你车上跳下,跑进学校,躲在墙后面看你
眼中无尽的忧伤,我的心里满是眼泪。
来福在那年冬至节那天走进了我们家,感谢你让我们收留了它。我们给了它一条生路,它
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乐趣,而且救过你我的生命。在我离开家以后,它一直陪伴
着你,是你精神的寄托。当马路上的摩托车向你冲来,来福跳起来把你扑倒,而自己却被
摩托车从身上压过。当来福被医生宣判死刑,你拿木棒来减少来福所受的痛苦,心里却在
滴血。走的不只是来福,更是一份深情,是永久美丽的记忆。
我长大了,在歌厅唱歌,被星探看中签约公司。我终日忙于演唱会,很少回家看望您,在
电视上看我的歌唱,是你生活唯一的慰藉。经纪人为我另租公寓,把我塑造成居美富商的
后代。长久思念的煎熬终于让你来酒会上找我,当你被人带上酒会说是我的父亲,经纪人
急忙来解释的时候,你不停的摇手说你不是明星孙瑞琪的父亲。你被带离场,我被经纪人
拦住不能与你相认,在门口你回头望的时候,看到我的无奈和眼泪,你是心酸还是慰藉。
我成了当红明星,我可以让经纪人把钱送给你让你买房,却没有时间回家看望你,在你身
体不好的时候陪在你身边,守护着你。巡回演唱会结束了,我偷偷回去看你,却发现我们
的房子已经成为一片瓦砾,你是我的爸爸,我却不知道你住在哪里。我们的房子没有了,
你的女儿也成了别人的明星。
我在舞台上享受着鲜花和掌声,你在家里孤寂的吹我童年时候最喜欢的喇叭曲。我在舞台
上尽情的歌舞,你却突然发病倒在电视机前。画面不停的切换,你被救护车拉到医院急救
,我还在舞台上表演。在生命最后的时候,你还是只想看看我,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儿。
当阿姨到舞台上找我,我飞奔到医院的时候,在我的呼唤和眼泪中你却没有再看我一眼。
除了你,还有谁能如此的爱我;除了我,还有谁能给你这么多的牵挂和遗憾。
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我唱给你的歌,你可曾听到,我的眼泪你可曾看到。
我不愿是红得发紫的明星孙瑞琪,我只愿是你的阿美。
来世我还要做你的女儿,来世我一定陪伴着你,不让你再想我。

 2 ) 一时多少豪杰

电影《搭错车》的演职员表真让人目瞪口呆:
出品人里有麦嘉,香港影帝,著名导演。
监制里有黄百鸣,香港名编,名导,名演员,曾有五部电影打破香港票房纪录。
策划里有张艾嘉,音乐人,两届金马影后,两届金像影后,也是港台最厉害的女导演之一。
编剧是黄百鸣、吴念真、叶云樵、宋项如。黄百鸣如前所述。吴念真,台湾著名作家,编剧,导演,演员;曾经五次摘得金马奖最佳编剧,此外,七次获得最佳编剧提名。
主题曲演唱,苏芮。
主题曲作者,罗大佑、侯德健、李寿全、梁弘志。如今都是台湾音乐界殿堂级的人物。
词作者,罗大佑、侯德健、吴念真。
不过最牛的还是摄影师们,这个阵容绝对华丽至死:
台湾组的摄影指导是贺用正。
第一组摄影师是廖庆松,号称台湾新电影保姆。
第二组摄影师是林鸿钟。
第三组摄影师是叶清标。
第四组摄影师是杜可风,华人电影圈最了不起的文艺片摄影师,被称为亚洲第一摄影师,六次摘得金像奖最佳摄影。
香港组的摄影指导是徐克,香港电影领军人物。
第一组摄影师是黄仲标,香港著名摄影师,香港电影摄影师协会(H.K.S.C.)首任会长,三次摘得金马奖最佳摄影,一次摘得金像奖最佳摄影。
第二组摄影师是黄岳泰,华人电影圈最了不起的商业片摄影师,香港电影摄影师协会主席,曾经九次摘得金像奖最佳摄影,而且,其中包含两个三连冠,以及金像奖史上的第一个最佳摄影;金像奖主席文隽说,现在香港一半以上的摄影师都是黄岳泰的徒子徒孙。
第三组摄影师是敖志君,香港著名摄影师,《无间道》导演刘伟强的师父。
香港电影金像奖只举办过29届,曾经参加过电影《搭错车》拍摄的摄影师就摘走16个最佳摄影奖,真是可惊可畏。

 3 ) 父爱无声


    50年代的台湾有两种弱势群体,其一是原住民,其二就是那些退伍老兵,前者至少还能守着自己的土地与信仰,后者就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幻灭、凋零。《孽子》里的青爸家徒四壁,只能寄希望于儿子身上;《老莫的第二个春天》里的老常纵容娇妻,到头被炸瞎了双眼;《搭错车》里的哑叔无法言语,每天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收罗那些饮光的酒瓶,百无聊赖的时候就敲敲打打,那旋律是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还很年幼,所以也不懂它所指代的是父爱,那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悲剧时代,战场荣归的老兵没了去处,连婴孩都会被爹妈丢弃在路旁,他们的相遇也许是个巧合,一旦交汇了就会编织出一副凄惨的社会图景。收养一个弃婴要付出的代价,是妻子的离家出走,那是现实对他的报复,也是这个势利的时代对他的考验,这个世界也有和哑叔一样善良的人群,他们依旧淳朴率真,只是因为缺乏了竞争力和技能,就无形的遭遇了社会的遗弃,成为跟动物无异的“笼民”。台湾社会的伦理道德观总是有些倾斜的,弱者总是得不到保护,久了就越发的寂寥,哑叔收养的阿美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一个咿呀学语的姑娘,再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经不起大千世界的诱惑便一头扎进灯红酒绿的奢华中去,徒留头鬓斑白的老父郁郁度日、暗自惆怅。

    哑叔的爱是无语的,他的声带早已经在战场上被割裂,没了沟通能力的他只能被掩埋在社会的底层,成为人人可以踩踏的弱者。哑叔唯一的寄望就是阿美,那份爱可以装满房间里的每一个空酒瓶,剩下的就逸散在空气里,让人在呼吸的瞬间也伴随了脉动,阿美一定是觉察到了,只是她看得并非那么重要,在她的眼里,做歌星、赚大钱、出人头地才是更实际、更有意义的目标,那份父爱就在若即若离之间丢弃或者隐藏了。那是资本主义竞争的结果,物质发展伴随了道德沦丧,猜疑、逐利也逐渐取代了正义和真爱。阿满一家是影片的副线,遭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死亡,阿满酒醉失足落水,阿满的儿子阿明又在与拆迁部的争执里死于非命,他们都生在了错误的时代,也是真正“搭错车”的一代。

    《一样的月光》在影片里显露出了恢弘与大气,我不知道苏芮为什么要唱的如此愤懑,并且透出了恒久的无奈。阿明出殡的葬礼上,灵车与阿美的轿车擦身而过,一个回头竟然都已经那么艰难了,偶尔想通了要返身的时候,原来的住房区已经只剩下黄土与瓦砾,那是经过洗劫后的记忆,也是对情感摧毁后的空白,这种疏离一直持续到影片的末尾——死亡。编导用蒙太奇手法把阿美的演唱会与哑叔的病亡剪接在一起,更平添了煽人眼泪的力量,并叩问起人们的心门,“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是什么……”,阿美走向了被人操控的生活,她亦是“搭错车”的一代。

    这部电影的原声似乎比电影本身更有名,参与专辑制作的李寿全、罗大佑、陈志远、梁泓志、侯德健,无一不是台湾乐坛举足轻重的音乐大师,侯德健写的那首《酒干倘卖无》无疑是最震撼的,相信很多人都会唱,只是不晓得有几人知晓歌词背后那段凄惨的故事,还有那无声却又沉重无比的父爱。

 4 ) 生命能够承载的情谊有多重

原以为是一部讲述父爱的老片,可是看了以后才发现感动人的细节很多很多……这算是一部人文主义的片子吧,从哑叔开始,说的是到台湾后的那些老兵,经历了生死的战场,背井离乡的凄凉晚景,在看到过的文章中很多都提到过去到那边的人不仅要饱受着思乡的痛苦,在物质上也是贫困潦倒,当局根本没有能力顾及到这些普通士兵的生活,于是他们只能自力更生缩衣节食养活自己。看看他们居住的棚屋,应该都是自己搭建的,虽然生活窘迫,但邻里之间的温情却非常感人。

片子里那条叫来福的狗狗,从棍棒中逃生,不计前嫌忠心护主,通人性的舍己救人,最后还是逃不过被棍棒人道的命运。。。狗狗死的时候我哭得最伤心,比忠犬八公还多……

儿女们为了事业,不得已背叛的感情,最后所得到真的是当初想要的吗?哑叔辛苦了一辈子,因为他不能开口说话,有谁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当我们走在身不由己的道路上时,回头问问什么是自己想得到的,为了多赚一点钱买房子,身边的友情亲情统统都没有了,当你功成名就时,还有谁能陪你分享这一切~值得不值得?

虽然是一部老片,但是让我们的感触跟今天对比仍然是相同的。

 5 ) 搭错车

     “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多么熟悉的歌声,在中外电影精品赏析中,我们观看了电影《搭错车》,这是一个故事情节很感人的故事,整部电影中,都散发着悲剧的气息,这让我想到了那个年代的生活是充满迷茫与失落等。
     一开场就看到一位朴实的不能说话的四五十的老爷爷在收空酒瓶。他的屋是由酒瓶子垒起来的,家里还有位他的妻子。一家以哑叔收空酒瓶来维持生计。一天他看到了一个弃婴,就笑眯眯的把她抱起,带回了家。没有钱买奶粉,半夜小孩哭,家里也没有粮食,逼得妻子离开了他,可他依然把阿美抚养长大。听见阿美喊他爸爸的那一刻,他笑着哭了,觉得这一切都值了。一天天的过去,阿美在哑叔的笛子声中也慢慢长大了。从演唱者到歌手,虽然名气越来越大,但她渐渐地离家离哑叔越来越远,想到的能做的只是给哑叔寄钱。她为了钱为了名气假装有个很有钱的爸爸,等哑叔过去找她时,她却不说话,而哑叔也否认急着离开。她回国回家,他妻子回来看他,而他拆迁搬家,就这样错过了,永远的错过了。直至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他都没有看见抚养了一辈子却和他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女儿。
      看完之后,我想说:我哭了,被故事情节深深打动了,被永恒的真情所打动了,但值得吗?哑叔明知道阿美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却甘愿把她拉扯大,教她如何做人,教她学习、吹笛子。特别是那一幕:哑叔带着无不自豪的笑容,傻傻的穿上了一辈子唯一的一套西装,去参加女儿成为明星的庆功宴,他只希望分享那份喜悦,感受那份骄傲,却让残酷的现实击得遍体鳞伤—女儿的经理人找保安将他拉了出去。是啊,一个收破酒瓶,一个只会用破酒瓶敲“酒干倘卖无”调儿的哑巴,怎么配做大明星的父亲?他低下头走了,心,却止不住滴血。
那一刻,哑叔最需要的,是女儿站出来,喊他一声“爸”,可女儿没有。女儿忘了,忘了哑叔为了这个小弃婴,气跑了妻子,一个人含辛茹苦将她拉扯大:女儿忘了,忘了当她第一次喊出“爸”,哑叔兴奋的抱着她冲到邻居家不住得比划……然而女儿长大了,却伤了父亲的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啊。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长大,供我们吃,供我们穿,供我们住。只要我们想要的,父母都会尽量满足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没有抱怨过。省吃俭用只为子女能过的好。而我们呢,只会抱怨哪不好哪不满意,哪想过父母的艰辛。岁月不饶人,子女长大了,皱纹却爬上了父母的脸庞,黑发中还增添了那根根白发。远在外地的你,可曾打个电话回家关心一下他们,不要只想着没钱的时候打电话回去跟他们要钱。其实,他们要的很简单,一句问候,一句关怀就够了。工作了,有钱了,但父母要的不是你的钱,只希望儿女经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常回家看看》唱的很好,唱出了每个父母的心声。真心希望每个子女都能做到常回家看看,不要重复上演《搭错车》的悲剧。
      影片的最后,哑叔和满姨坐在电视机前看女儿阿美的演唱会,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思念以及失望,然后突发心脏病送医院急救,而这时阿美还在舞台上高歌,直到满姨找到阿美带她到医院去给哑叔见最后一面时,哑叔已经与世长辞,再也看不到她了,再也不能吹“酒干倘买无......”来逗阿美笑了。阿美痛哭在病床前,喊着爸爸爸爸......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爱自己,更要爱身边所有爱着你的人们,不要等到故人不在,而心伤不止。每个人心底都有善良的一面,听到这种空灵的声音,看到这种心碎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来呢?爱自己,更要爱所有爱着你的人们,这就是《酒干倘卖无》……震撼人心的弦律加上感人至深的故事,便成了我眼中、我心中感动的泪水。人间父爱,毫无保留的爱,是亘古不可磨灭的感动永恒的人间真情!
       这里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大家借鉴的。我们总在生活之余跟别人攀比着什么,总觉得自己总比不上别人,然后开始埋怨父母怎么的,无理取闹着,永无休止的向父母们索要着一切对自己来说无关紧要的东西,总觉得父母给自己的一切是应当的,总觉得现在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是天经地义的,殊不知自己老为自己的父母干过什么?做过什么?奉献过什么?更感觉可悲的是,啃老族却层出不穷,有一则调查报告总结“啃老族”6类常见人群:第一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第二类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第三类属于“创业幻想型”,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又不愿当个打工者;第四类是频频跳槽者;第五类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最后一类人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工作,但因怕苦怕累索性躲在家中。但即使这样,有的啃老族们依旧那么的吆五喝六,这不得不让人进行深思啊。
      看完之后,我想说:悲剧的人生,需要坚强。哑叔邻居阿满一家人都很善良。虽然阿满嗜赌,但他很顾家,也很关心家里人。阿明—阿满的儿子,有个舅舅,虽是弱智,但他很疼阿美,是阿美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在第1800场赌博中,阿明爸赢钱了,很高兴用赢来的钱给阿美买了一个洋娃娃,给阿明和阿明舅舅各买了一辆玩具车,给阿明妈买了一条金项链,又喝了一点小酒。回家的路上,洋娃娃掉到水沟里,阿明爸在捞的时候落水身亡。当阿明妈听到噩耗,丢下手里正在炒的菜,在水沟边痛哭的时候,家里着火了。于是阿明舅舅也被火烧死了。一天之间阿明妈死了两个亲人,心痛却无人诉说。过了二十多年,又遇到了拆迁。邻居们都不愿搬走。阿明在拆迁的过程中,死拦着拆迁队,然后被塌下来的房子砸死。阿明妈又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于是哑叔和阿明妈两个孤寡的人便住在了一起。阿明的离世,当接机的豪华轿车与送阿明的灵柩的馆车在一个十字路口交错,然后背道而驰的时候,没有人不为之动容不为之潸然泪下。一好一坏,一生一死,看得见的相遇,却看不到的未来,发人感慨。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们都要坚强的走下去。珍惜生命,珍爱自己,生命无价。
      看完后,我想说:阿美的悲剧是我们这些子女在现实生活中的再现。她的悲剧不仅表现在父母的离弃,更重要的是事业的成功与人情的丧失产生的孤寂感形成强烈的矛盾。正如阿美所说:“当人们的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我的,我应该兴奋感动,但是没有人知道在这一刹那间我却是更加孤单寂寞。因为台下没有一个人是我想看到的人,他们都在千里之外。”因为事业,她离开了自己成长的棚户区,第一步踏出了充满人情的熟悉环境。随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她失去了朋友、爱人和家人,甚至与他们断了联系。当事业到达顶峰时,她便失去了爱她的父亲。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但的确与她的选择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而这又是不可避免的。热爱生活,充满憧憬,但又彷徨迟疑,这不都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感受吗?儿时的玩伴已远去,身旁的人不再熟悉,人潮的拥挤拉开距离,沉寂的大地默默哭泣。不管是离家创业还是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一幕幕渐渐模糊,想家却不能即时回家,无奈悲伤。事业与家比起来,个人觉得还是家比较重要。虽然远在异地,但我们可以时常打电话回家。放假了,可以回家看看。家永远是你停泊的港湾,父母永远是你的依靠。
     《搭错车》讲述了哑叔—一个善良人经受生活、命运给予的苦难,但却始终释放着一种强大的抵抗力量。而这种力量能唤起人们心灵深处对纯善的渴望,借此引起人们的情感的陶冶。
谁人没有父母。谁的父母不是为了孩子倾尽全部心力。天大地大,唯此最大。现在我每次回家,都发现爸妈比以前老了许多。据说人弥留之际之所以难以释怀,是因为在阳世的种种姻缘未曾了结。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一切。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感谢父母。因为他们,这世界才有了希望,才有了温暖。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虽然你不能开口说一句话,却更能明白人世间的黑白与真假。虽然你……”这首歌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常回家看看,常怀感恩的心,我会铭记于心。

 6 ) 你,后悔吗?

我第一次听《酒干倘卖无》的时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年纪小的既不信任自己的普通话,也不知道有方言,于是问父亲这句话是什么。父亲告诉我这句是台湾话,是收破烂时说的;这首歌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唱的是父爱;家里有这部电影的录像带,叫《搭错车》。我很快就忘记了要看录像带,也忘记了父亲当时给我讲的另一个故事,直到不久前阴差阳错的看了这部电影。

另一个故事就发生在父亲的时代:爷爷家的邻居也是一对工人,两个人一直没有孩子,他们四处托人打听谁家愿意过继;于是一天早晨,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被小心的放置他们家门口的篮子里。还在学走路的父亲就这样多了一个童年的玩伴,在父亲的记忆里,邻居从来没有打过那个妹妹;虽然是困难时期,她也时不时会有顶饱的东西吃,但是妹妹从来不会自己先吃,都要家里大人先吃过才咬一小口;后来父亲才知道,原来妹妹很早就被小伙伴们童言无忌的告知了自己的身世。

两位老人没白疼这个女儿!党落实政策后,一对干部夫妇来到了邻居家,原来妹妹是他们当年受迫害时走投无路留下的,他们也一直偷偷关注着妹妹的生活,更揪人的是他们也就只有妹妹这么一个女儿。妹妹的养父沉默良久后同意把妹妹还回去,养母冲回房里号啕大哭,这时候十几岁的妹妹站到了家门口,开始骂街。工人家的女儿本来就不高雅,但是很结实;据父亲回忆,妹妹从上午一直骂到了天黑,骂的自己的亲生父母先是哭,后来就认了,再也没有来过。

妹妹并不知道该骂什么,事实上如果她的亲生父母不那么做她早就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了,但是父亲觉得妹妹想要否定这些“应该”,要获得自己“不应该”的立场,所以妹妹就反复的骂一句“操你妈!”间隔这么多年,父亲之后讲的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两位老人已死,那个阿姨下岗待业。如果阿姨看到《搭错车》里阿美的经历,她会后悔吗?另一个选择至少能给她一个工作,让阿姨给自己的儿子买新衣服。

不只是两位老人,我家爷爷也死的很早,他们第一辈工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起早贪黑、餐风饮露——真的是喝西北风吃野菜汤,晚年却被政策翻身回底层。爷爷后来得了癌症,单位只给工人报销青霉素这样的药,领导才能报销好药;最后爷爷为了给家里省钱,就把管子拔下来不再输液,疼死了……

我的父亲和阿姨比上一辈好一点,他们在中年被政策翻回了底层,还能够最后挣扎一下。父亲现在在当保安,他和一帮五十多岁老伙计的指导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警察。一次那个指导员给他们训话杀威,叫父亲他们要奉献,父亲说,“我们奉献啊,都奉献一辈子了!就算路上有块石头,你们年轻人跨过去了,我们老工人也把它搬走……保安室的灯是坏的,我们修了;没有换衣间,我们把旧的大衣柜搬来;不给发手电,我们买;巡逻没有雨衣,我们从家里拿;衣服不合身,我们自己改……指导员,我们还奉献什么?”《搭错车》里的电影说,“为什么神圣的抗战留下污点,为什么黄帝的子孙残杀同胞?青年的血为了保国而流,青年的生命为了强暴而丧。问一声……”如果父亲他们现在看到这一场,会不会苦笑,会不会后悔自己当时的单纯?

父亲的一个老伙计说,好后悔年轻时离开了农村,不然至少现在小子结婚还能盖套房子。不知道经济适用房是不是像《搭错车》里的“国民住宅”一样,至少申请两年后能够分到?我的父亲也在后悔,后悔自己没再参加高考,所以他叫我一直读书,能读到什么时候就读到什么时候。我现在读到了企业管理博士,我完整地读了《资本论》,却只看见马克思说这些都是必然的,是历史车轮一定要碾过的肉泥;就像买春一样,外国人买中国人,南方人买北方人,东部人买西部人,最终会推动性的解放——他没有同情心吗?《搭错车》里的阿美最后唱了“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旁”这一句,她也许后悔了。但是阿美你知不知道,那些你离开了他们他们却没有离开过你的人们也在后悔啊。看着这些因为你的变化而后悔的人们,就算你的变化是必然的、是“应该”,就算你不选择另一个故事里的道路,你,后悔吗?

 7 ) 一样的日子

    可能会不习惯那年代的发型和扮相,照现在的眼光看来怎是一个俗字了得!俗么?要笑俗的话,去翻看自已十年前的照片,那种穿着打扮也是俗得教自已都不敢看--土包子一个。都剥去外表,老去的岁月与现今其实是一样的日子。原来那以前不叫俗,那叫淳朴,真正的俗却是"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的俗气"。尽管这是老片,热点元素个个鲜活:也有两小无猜,也有赌博输家产,也有动物关怀,也有gay的经纪人,也有超女发迹,也有拆迁房地产,也有社会底层,也有娱乐圈,也有顾事业不顾高堂,也赶歌舞音乐片风潮...看罢想想,这么些年过去,尽然还是一样的日子。那么这个片很不过时。我时常恨今怀古,对于这片像是又一个愤世疾俗的机会,可是发现纵有千言也只泛泛,因为一切心思早已被苏芮的歌唱尽。唉,这年头和以往多出来的一点是,尽兴ctrl+v:

想起初相见 似地转天旋 当意念改变 如过眼云烟

什么时候儿时玩伴都离我远去
什么时候身旁的人已不再熟悉
人潮的拥挤拉开了我们的距离
沉寂的大地在静静的夜晚默默地哭泣
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成了记忆
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的拥挤
高楼大厦到处耸立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的俗气
谁能告诉我
谁能告诉我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一样的月光
一样的照着新店溪
一样的冬天
一样的下着冰冷的雨
一样的尘埃
一样的在风中堆积
一样的笑容
一样的泪水
一样的日子
一样的我和你

 短评

难道流传的都是阉割版?怎么重看感觉节奏加快太多了,好好的片子,有些细节都被剪掉了

6分钟前
  • DM 1 9 8 9
  • 还行

都有那么多人说过阿美和哑叔了,我就说说满嫂吧。这个角色是故事里命运最坎坷的了,跟时来运转的阿美不一样,她先后没了丈夫弟弟,又没了唯一的儿子没了家,最后连哑叔都走了。她坐在台下听阿美唱歌的时候,默默流泪的样子真叫人不敢多看。难以想象这样的生活到底要流多少泪,吃多少苦。

9分钟前
  • 乔贰肆
  • 力荐

1 强拆至死; 2 玩摇滚穷死; 结论:落后台湾30年~

14分钟前
  • 肆意搞起吧騷年
  • 推荐

养育之恩大过天,子欲养而亲不待。父女情,强拆,娱乐圈黑暗。一只阿美救下的小狗救了父母两人的命,动物有时比人有情。当年片中每首歌曲都流传甚广。满嫂什么命?丈夫,小舅子,儿子都死了!最令人介怀的地方是李立群31岁的年纪演完爸爸演儿子。

15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前三分之一接近无懈可击,用光、摄影、表演都好。剧本不错。后面比较拖沓。搁了多年一直没看的片子,老物有老物的味道,至少人家是在认真拍电影。大家谁看过《葛老爷子》的,也是相当不错,小时候看的至今印象深刻。

18分钟前
  • 雨宫萤
  • 推荐

4- 工作vs 家庭+弃子调+忠狗情+寮民悲欢+暴力拆迁+商业社会对人的异化... 不知是否受那个时代音乐影响的缘故,导演想表达的太多,却没能很好地驾驭。故事嫌粗糙,词本也有优化空间。虽必要说主题曲是灵魂,前半却也明显存在滥用;讲述者变幻不定,难以使人代入。另,烹狗剥蛇是否要算限制级呢?

22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听着罗大佑、李寿全等音乐人作曲,苏芮演唱的一首首主题歌,又回到了那些青涩的少年岁月中……

23分钟前
  • 大熊
  • 力荐

结局是俗气 也是催泪的,经典的老电影有那年的味道,虽然俗气 但是当那酒干倘卖无响起的时候,苏芮的声音让我不禁留下了眼泪

24分钟前
  • ztlpoppy
  • 推荐

多么熟悉的声音 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

29分钟前
  • Bill
  • 力荐

①《酒干倘卖无》歌词其实就是该剧故事的缩写②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老年丧伴,满嫂的悲苦人生有力地辅助了主题氛围的烘托③生活或许就是这样子,让你绝望,也给你希望。惟愿在苦难来临时,我们也有哑叔一样的月光④苏芮的宽广音域造就一种强烈的沧桑感,并用最简单最质朴最催人泪下的音乐语言实现了热切情感在刹那间的爆发: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旁?让我再和你一起唱~

32分钟前
  • 红袍修罗
  • 推荐

被“酒干倘卖无”这首几十年前唱片时代老爸就很喜欢的歌影响,今天终于看到电影,是部好电影。。。子欲养而亲不待,记得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失去后再来追悔莫及。。。

34分钟前
  • 一贫
  • 力荐

好作品分两种,一种是看了还想再看,一种是看了不敢再看的,搭错车就是第二种。作品中有亲情的温暖,更多是现实的挣扎,揉和在一起更显压抑。哑叔一生悲苦,最后连忠实的狗也留不住,抚育阿美长大是他唯有的幸福,而阿美却离开了他。看过这部电影的,听酒干倘卖无一定百感交集…女虽悔悟,亲却不待。

35分钟前
  • 清歌墨苒
  • 推荐

虽然主要讲亲情,但历史背景及变迁没落下;李立群真惨,演爸爸掉水里死了,演儿子强拆死了。

36分钟前
  • 我先矛盾 //
  • 推荐

即便知道它的催泪模式,但当它上场的时候,还是能糊人眼线。其实如果理性些来看的话,不难发现编剧在许多苦情戏上挥洒的刻意程度,但如果说我的感情完全没有被触动,则必然是谎言。你不得不佩服黄百鸣对观众喜好的精准拿捏,虽然他不算一流编剧,但“平凡人家的儿女他日成为大明星,会如何对其家人”这种看似简单、却有着非凡思考性与想象空间的命题,一眼过去便已勾起无数好奇。而如果说这还仅仅是影片成功的起步,那么音乐便堪称影片成功的核心:永远不用怀疑那首经典对本片的意义。这种乐曲的筛选是教科书式的范例,直接把那些人改变或被改变的一生,彻底融进去视与听中,不经意间,便被感染。另外我虽无意在此谈及这种话题,但这讽刺却很苦涩,[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偏偏是那两个出品地和我所立之处这片地的最大矛盾点

41分钟前
  • 回忆与否之
  • 推荐

就要掉下来的眼泪硬生生的给阿美的舞蹈给逼回去了 PS 我就说阿美和下一站幸福里面吴建豪的妈很像啊 没想到真的是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 PPS 半个歌舞剧 PPPS 啤酒瓶弄成的房子太有特色了

44分钟前
  • 罗瑶瑶
  • 还行

最大惊喜:时隔好多年才冷不丁因为突然观看《搭错车》而后知后觉地发现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酒干倘卖无》的出处。另外,在1983年的电影里就有实打实的同志角色(虽然不太正面)也是够可以的。还有,据说狗狗的寿命是10~15年,然而阿美成年后,「没被杀反被养」的来福感觉依然年轻气盛没有进入老年时期?……电影故事戏剧性挺强,但一波接一波的情节转折却时常让我感觉有些突兀,导演的拍摄手法也觉得不及同届拿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小毕的故事》。……据说,1983年,《搭错车》在台湾五个月内八次重映,票房收入高达四千万台币。1984年,《搭错车》成为首部在大陆上映的台湾影片,在福建厦门、泉州等地连映3个多月。

4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最后一刻看到女孩在舞台上唱出酒干倘卖无,突然哭了。

50分钟前
  • waKe Up
  • 还行

最惨的是邻居那个阿姨吧,死了儿子老公老伴,房子被烧被拆。剧情放在现在看太俗套了,有些地方看着好笑。吴念真参与编剧,多少带点那个时代台湾惆怅文人成长的影子。整个片子音乐演技都很好,吴少刚真是满脸书生气啊,很帅。那条蛇真的是吓死老子了。

53分钟前
  • 七毛
  • 推荐

隔十来分钟死一个好人,哭一场,这么烂俗苦情戏码也没遮挡住那一代人的命运悲剧和吴念真的现实关怀,战争后遗症、海外流离、强拆,苏芮的歌声里包含了太多的愤懑。吊诡之处在于对商品社会的控诉,却只能通过最商业的方式才能表达。李利群那时还操一口台湾腔。

55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酒干倘卖无"催人落泪的人间真情,"一样的月光"中仿佛是对物是人非的无奈呐喊……苏芮演唱的一首首歌让人难以忘怀。手法现在看来即使或多或少显得老气和滥情,电影还是相当的催泪。片头让人印象深刻。

58分钟前
  • Marty McFly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