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影重重3

动作片美国2007

主演:马特·达蒙,朱丽娅·斯蒂尔斯,大卫·斯特雷泽恩,斯科特·格伦,帕迪·康斯戴恩,埃德加·拉米雷兹,阿尔伯特·芬尼,琼·艾伦,Tom Gallop,克里·约翰逊,丹尼尔·布鲁赫,乔伊·安沙,科林·斯廷顿,丹·弗雷登堡,Lucy Liemann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剧照

谍影重重3 剧照 NO.1谍影重重3 剧照 NO.2谍影重重3 剧照 NO.3谍影重重3 剧照 NO.4谍影重重3 剧照 NO.5谍影重重3 剧照 NO.6谍影重重3 剧照 NO.13谍影重重3 剧照 NO.14谍影重重3 剧照 NO.15谍影重重3 剧照 NO.16谍影重重3 剧照 NO.17谍影重重3 剧照 NO.18谍影重重3 剧照 NO.19谍影重重3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4 00:12

详细剧情

  失去了心爱的女人,波恩(马特•戴蒙 饰)面临更为艰难的日子,他努力回忆,却只能在睡梦中被脑海里一知半解的闪回所惊醒,依然无法记起自己的身份。  但是波恩注定不是平凡人,不等他冷静下来好好“寻找回”自己真正的身份,中情局派出的杀手又接踵而至。在接连的几次较量之后,杰森•伯恩终于被彻底激怒,决定反戈一击——他主动追击杀手,到过莫斯科、马德里。巴黎,也在伦敦和丹吉尔做过停留。  随着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杰森回到了纽约,在那里,他将会找到一切的答案,寻回自己的身份。

 长篇影评

 1 ) 如果你在办公室,我们应该在面对面交谈

几年前给网站做的专题策划,全文贴上。今天回头看,《谍影》三部曲仍是最爱的动作片,没有之一。

(一)谍影•缘起

1、伯恩是谁?

原著小说中,杰森•伯恩本名大卫•韦伯,是一位越战时期驻扎在柬埔寨的美国研究员。妻儿在湄公河惨遭炸死后,过度悲伤的韦伯加入美军绝密的美杜莎组织,以三角洲的代号参与暗杀越共指挥官的绝密行动,战功十分卓著,杰森•伯恩的化名来自于他处决的一名内奸。被推荐进入绊脚石计划后,他沿用了这个化名,伪装成战后从事杀手行业的老兵,诱捕世界顶尖的杀手“豺狼”卡洛斯。计划执行三年后,伯恩忽然与绊脚石失去联络,银行账户也出现神秘转账,高层认定他已变节。与此同时,地中海的一艘渔船打捞起一个神秘的枪伤男子,伯恩寻找身份的故事就此展开。

改编成电影后,伯恩的背景有所简化,他原名仍是大卫•韦伯,是一名曾参加过波斯湾战争的美国陆军,后加入陆军特种部队并晋升上尉。1999年,韦伯自愿加入中情局主导的绊脚石行动,经过严酷的拷问和逼迫手段改造,自由意志被粉碎,从此变成心思缜密、拥有高超杀人技巧的杰森•伯恩,因一次任务失败掉落海中,被救后已丧失所有记忆。比起小说,银幕上的伯恩更神通广大,精通多国外语,在枪械、爆破、徒手格斗、跟踪、渗透、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等领域都是顶尖高手,有着超快的应变能力,极强的逻辑思维和条件反射般的危机察觉能力,擅长将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用品化作杀人利器,无愧于“世界上最难追踪的人”,“行走在地球上最酷的间谍”等称号。伯恩在失忆后价值观大有改变,不再沉迷于暴力和杀戮,一心只想找回身份后做一个普通人,其身不由己的遭遇和平民英雄的气质,令人充满同情和赞叹。

2、伯恩之父

罗伯特•陆德伦于1927年出生于纽约,二战时期在海军服役,参加过南太平洋战役。他曾是一名导演和演员,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了解到观众期待分享他的戏剧经验,于是走上写作之路。长达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陆德伦著有29部间谍小说,全球销量超过两亿一千万本,被译成32种以上的语言,广泛的人气为他赢得了现代惊悚小说之父的称号。

陆德伦的作品有许多有趣的特色,比如他总用固定的“The”作为标题字首。他笔下的主人公通常是小人物,或是一个运动团体中的一小部分,与深不可测的大阴谋展开较量,阴谋的幕后主使采用政治和经济手段步步紧逼,而小人物总能在绝对劣势下反戈一击,情节充满了以小搏大的惊险,失忆杀手杰森•伯恩就是其中的典型。

伯恩这个名字的灵感来源于一桩真实事件,1887年,一位生活在美国罗德岛的牧师安塞尔•伯恩毫无征兆的来到宾夕法尼亚州,开了一家便利商店,并用A•J•布朗的名字在当地定居下来。四个月后,他突然恢复伯恩的记忆,对自己的处境十分迷惘。心理学家发现,在催眠状态下,此人同时拥有伯恩和布朗两种人格,而且各自对对方一无所知。这是医学上首例关于分离性漫游病症的档案记载,启发了陆德伦创作出拥有双重人格的失忆杀手。

《伯恩的身份》出版于1980年,是陆德伦的代表作,出版后曾被美国两个很有影响力的读书俱乐部选中,仅在1980年4月就重印了六次,占据《纽约时报》的畅销书目榜长达四十余周。该书曾被翻译作《七十一号街幽灵》,以连环漫画的形式在我国出版。之后,陆德伦又相继创作了《伯恩的霸权》和《伯恩的最后通牒》,都是极受大众欢迎的畅销书。1988年,根据该书改编的同名电视电影播映,为主演理查德•张伯伦赢回一个金球奖提名。不幸的是,2001年3月12日,在《谍影重重》紧锣密鼓的制作期间,陆德伦告别人世,没能目睹他笔下的杰森•伯恩在大银幕的神采。

3、伯恩的银幕再生

杰森•伯恩的银幕再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导演道格•里曼,他在大学期间就是原著小说的铁杆粉丝。在拍摄1996年的《摇摆者》时,里曼就决心将伯恩的故事搬上银幕,他花了整整两年从华纳兄弟公司取得小说的改编权,又花了一年与编剧托尼•吉尔罗伊商议剧本事宜,整个筹备工作漫长而细致。

里曼的父亲曾于80年代在美国太空总署就职,他的工作经历为片中虚构的“绊脚石”组织的运作方式提供了不少灵感。他还曾在臭名昭著的伊朗门事件中,与饱受争议的反恐专家奥利弗•诺斯有过接触,为塑造“绊脚石”指挥官亚历山大•康克林一角提供了很多建议。里曼从原著中大刀阔斧的删减了许多支线,突出了情节中最符合新世纪观众欣赏口味的部分,并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做了引人入胜的探讨。由于911事件爆发,剧组一度担心关于国际政局的描写会引致负面评价,但影片上映后这种担心被证明是多余的。

影片前期进行了大范围的选角,包括拉塞尔•克罗,史泰龙和布拉德•皮特都参加试镜,但名气不如前几位的马特•达蒙最终脱颖而出,里曼看中的是他与伯恩贴近的那一份平民气质,以及他对角色的独特理解:伯恩不只是个动作英雄,更是个在封闭的心灵中寻找出口的精神斗士。

影片正式开机后困难接踵而至,由于与环球公司的理念分歧,里曼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双方对各种细节争执不休,尤其在农庄一场戏的去留上互不相让,最终在里曼和达蒙的坚持下,这场戏得以保留。整个拍摄期间,剧本被不停的修改,拍好的镜头也不断推翻重来,一直到关机的前几天,编剧托尼•吉尔罗伊还在给剧组传真新出炉的剧本段落。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折腾,影片的制作费用从原定的6000万美元一路飙升到8000万,上映日期也由2001年9月一直推迟到次年6月。所幸好事多磨,艰难重重的拍摄过程,换来的是一套三部曲杰作的伟大开篇。

(二)谍影•故事

1、伯恩的身份:一切从失忆开始

狂风暴雨的地中海上,一艘渔船救起一个漂浮在海上的年轻人,他身中两枪奄奄一息,丧失了所有记忆。遵循植入臀部的芯片指引,年轻人在苏黎世找到了一个名为杰森•伯恩的账号信息,躲避警察的追捕中,他条件反射般施展出超凡的运动和搏击技能。CIA高层得知他存活后大为惊恐,派出顶尖杀手沿途设伏,但谁也不能阻止这个没有过去的人奔向真相,他不仅要夺回身份,更要将一个庞大的阴谋阻止连根掘起。

《谍影重重》三部曲中,第一部电影最忠实于原著小说,不过仍有一些主要差别,比如原著中的大反派豺狼卡洛斯并未出现,伯恩的对手换成了整个中情局,女友玛丽也由加拿大经济学家变成了德国流浪女孩,第一部小说中伯恩已经找回了身为大卫•韦伯的过去,而电影中这一切要等到第二和第三集才逐渐揭晓。

影片努力营造出周游列国的地理格局,剧组进驻布拉格、巴黎、因佩里亚和苏黎世,不过大部分苏黎世的情节其实都在布拉格取景,因为在那里拍摄更便宜。片中有一场闹市追车,是在巴黎许多相距甚远的地方分别拍摄后剪辑而成,里曼承认“你若对巴黎稍有了解,就会发现这场戏完全不合逻辑”,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观众百看不厌的经典动作桥段。里曼和环球公司原本都没有拍摄续集的初衷,因此本片有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没有给后续制作留下伏笔。

影片上映后得到了排山倒海的正面评价,收获了诸如“兼具娱乐性和高智商”、“饱含智慧和情感的惊悚片”“故事和角色比特效更引人入胜”的赞誉,票房也有上佳的表现,将马特•达蒙一举捧上一线明星地位。道格•里曼融合老派间谍片与新时代思维的努力获得了应有的回报。次年美国本土出租DVD和录像带最多的电影就是《谍影重重》,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2、伯恩的霸权:踏上复仇之路

惊心动魄的杀戮已经过去两年,与妻子隐居印度的伯恩依然被隐约涌现的记忆片段所纠缠,无法找到内心的安宁。一桩发生在柏林的爆炸案中惊现伯恩的行踪,再度将他拉回CIA的视线。神秘刺客现身印度追踪伯恩,并将与他一同逃亡的妻子狙杀。逃过一劫的伯恩埋葬了这段平静岁月的记忆,再度披挂上阵,挟着熊熊怒火再战谍海波澜,发誓要让杀害爱人的凶手付出代价。

《谍影重重2》改编自陆德伦“伯恩系列”的第二部同名小说。由于第一集电影取得了始料未及的成功,环球公司立刻拍板开拍续集,编剧托尼•吉尔罗伊继续加盟剧本写作,鉴于道格•里曼在拍第一集时太难相处,环球不愿继续与他合作,而将导演一职交给了来自英国的保罗•格林格拉斯。保罗曾是一位新闻记者,在英国电视圈磨砺多年,其电影作品有着纪录片般的写实风格,他凭借代表作——反映北爱尔兰争端的《血腥星期天》一举拿下柏林金熊奖,并跻身一线导演。制片人帕特里克•克劳利对《血腥星期天》十分赞赏,看好保罗有能力延续伯恩的冒险。

这次,伯恩的足迹横跨印度、那不勒斯、慕尼黑、柏林和莫斯科,但影片的拍摄顺序却刚好相反,最先拍高潮的莫斯科段落,然后剧组开往柏林一带,最后才是开头的印度追杀,因此观众若发现什么小细节穿帮,不必大惊小怪。《谍影重重2》最为人印象深刻且津津乐道的那个著名的结尾,这是保罗在拍摄结束前两个星期突然冒出的点子,他坚持说服制片人开绿灯,不惜多花20万美金预算,并把马特•达蒙从《十二罗汉》的剧组叫回来补拍。

比起第一集,《谍影重重2》的情节与陆德伦原著更为大相径庭,小说中CIA绑架了玛丽迫使大卫•韦伯重拾伯恩的杀手人格,电影中则是玛丽一开场就惨遭杀害,伯恩孤身踏上复仇道路。制片人保罗•珊德伯格认同吉尔罗伊的改编,因为“这个世界已和小说出版的年代大不相同”,观众的口味需要与时俱进的刺激。影片被公认超越了第一集,《多伦多之星》评价它“叫人重新找回对间谍片和对续集电影的信心”。

3、最后的通牒:谜团真相大白

摆脱了莫斯科警方的追缉后,伯恩前往伦敦追查一位记者的线索,小人物与大阴谋的终极较量拉开了序幕:CIA动用全部高科技手段,洒下空前广阔的天罗地网,“黑烟斗”计划的黑手也不遗余力派出顶尖杀手,誓要将伯恩置于死地,每到一处,当地警察也会步步紧逼。身陷敌众我寡的悬殊困境,伯恩唯有继续凭借出众的身手和智慧,以顽强的意志过关斩将,最终逼近一切阴谋的源头,向身份的谜团发起最后冲击。

《谍影重重3》将国际化格局推向极致,伯恩沿途经过的国家比前两集加起来更多,足迹遍布三大洲,莫斯科的脱困,巴黎的告白,伦敦的反跟踪,马德里的调虎离山,丹吉尔的房顶追逐,一直到纽约的亡命追车和高空一跃。保罗•格林格拉斯继续执导筒,获得更多创作自由的他,在片中加入不少私人趣味,滑铁卢车站一场追逐就是他对经典警匪片《法国贩毒网》的致敬,绊脚石行动的档案中,出现了电视剧版《谍影重重》主演理查德•张伯伦的面孔。

作为整个三部曲的壮丽收官,《谍影重重3》特意穿插了一些前两集的元素。片头的莫斯科追逐战承接上一集的场景,伯恩在追车后摆脱警方的追赶;中段伯恩在天台与帕梅拉•兰迪通话一幕,则是第二集那个经典结尾的延伸,使后者变成了一种样式独特的“预告片”;临近片尾伯恩对杀手伯兹喊出:“看看我们!看看他们让你变成了什么!”,借用的是第一集中教授的临终遗言;片尾伯恩从屋顶跳入水中,与第一集开篇他漂浮在地中海的场景遥相呼应。

作为系列电影的第三集和终结篇,《谍影重重3》获得了空前的辉煌,在北美上映首周就赚进将近七千万美元的票房,缔造了北美影史八月开片的新纪录。影片不止在评论界和观众收获一边倒的佳评,更在80届奥斯卡斩获最佳音响,最佳音效剪辑和最佳剪辑三项大奖,为整个三部曲收尾增添万钧分量,不愧为一部完美的终结篇。

4、《谍影重重》系列重要角色谱

伯恩的战友

玛丽•海莲娜•科鲁兹:德裔女孩,与伯恩在美国领事馆外相遇,驾车载伯恩去巴黎,并在与他一同出生入死中萌生了感情。与伯恩一同在印度生活两年后,被俄罗斯杀手狙击身亡。

“妮琪”妮可莱特•帕森斯:原绊脚石计划的联络人员,驻扎在巴黎,负责监控杀手的情况的任务动态,计划终结后驻扎于阿姆斯特丹,第三集中被指派到马德里追查伯恩,并与伯恩一起在北非追踪尼尔•丹尼尔,对抗杀手戴什。与失忆前的伯恩有一段情史。

伯恩的对手

亚历山大•康克林:绊脚石计划的指挥官,伯恩的上司,计划失败后销毁一切资料,但因剿灭伯恩不成,被艾伯特抢先一步灭口。

沃德•艾伯特:CIA主管,是亚历山大•康克林的上司,为窃取CIA的两千万美金而监守自盗,并派伯恩杀害俄罗斯政客掩盖罪行,被揭发后自杀。

教授:绊脚石杀手,驻扎在巴塞罗那,在玛丽朋友的农庄与伯恩交手,被伯恩所杀,临死前向伯恩透露关于绊脚石的信息。

克里尔: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特工,在印度刺杀伯恩并导致玛丽的死亡,在莫斯科打伤伯恩,飞车追逐中身受重伤,伯恩本有机会但没有杀他。

凯斯坦:绊脚石杀手,驻扎在罗马,最先追踪到伯恩并埋伏在他巴黎的住处,在枪战和格斗中不敌伯恩,跳楼自尽。

亚达:绊脚石杀手,驻扎在德国慕尼黑,在自己的住所被伯恩伏击和询问,出手偷袭伯恩,缠斗中被伯恩杀死。

曼海姆:绊脚石杀手,驻扎在德国汉堡,曾经参与追杀伯恩,由于康克林无力对付伯恩,曼海姆听令于艾伯特将之枪杀。

诺亚•沃森:CIA主管,黑烟斗行动指挥官,与帕梅拉•兰迪合作追捕伯恩,最后却在伯恩和兰迪的配合下暴露了罪证,黑烟斗计划曝光后遭到逮捕。

帕兹:黑烟斗杀手,驻扎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受沃森指派追杀伯恩,在滑铁卢车站狙杀了英国记者赛门•罗斯,与伯恩追车中失控受伤,但伯恩没有杀他。

戴什:黑烟斗杀手,驻扎在北非,被指派到丹吉尔杀掉尼尔•丹尼尔,行动成功后继续追杀伯恩和妮琪,在格斗中被伯恩杀死。

艾伯特•赫尔斯博士:绊脚石和黑烟斗计划中训练杀手的负责人,是粉碎大卫•韦伯的个人意志并将他变为杰森•伯恩的罪魁祸首,黑烟斗计划曝光后遭逮捕。

中立阵营

丹尼•昨恩:绊脚石行动指挥小组成员,负责杀手与总部通讯的接洽,是康克林的下属,因发现上层可疑之处而遭艾伯特灭口。

帕梅拉•兰迪:CIA主管,一面负责追捕伯恩,一面又对他怀有同情,最后在伯恩的帮助下揭发了黑烟斗计划。

赛门•罗斯:英国卫报记者,从尼尔•丹尼尔处获知黑烟斗计划并写出一篇报道,遭致CIA的追踪,在滑铁卢车站被帕兹狙杀。

尼尔•丹尼尔:CIA驻马德里探员,黑烟斗计划的北非指挥官,赫尔斯博士的助手,因泄露黑烟斗计划而遭到追杀,被戴什炸死在丹吉尔。

(三)谍影•特色

1、间谍形象:还我“普通人”

“这是一部让詹姆斯•邦德黯然失色的间谍惊悚片。”《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谍影重重2》。此话当然不是指伯恩的排场和武器比007更具规模,而是宣告了一种简约主义在新时代的胜利。伯恩不像邦德有宝马座驾和美女环绕,也不像伊森•亨特热衷于拉风的极限耍酷运动,他没有配备一件高科技武器,甚至连身像样的正装都没有。《谍影重重》一开始,伯恩裹着带有弹孔的毛衣被从海里捞起,他就穿着这身行头在苏黎世纵横穿梭,与警察和杀手斗智斗勇,将传统银幕间谍的华丽光环彻底击碎。

身为一个没有高科技外挂的普通人,伯恩要从天罗地网中杀出一条血路,唯有仰赖价值三千万美金的训练成果。他精通多国语言,畅行三大洲无阻;他枪法精湛,格斗出众,任何人与他正面交锋都要倒霉;他没有私人座驾,靠搭乘火车地铁飞机周游列国,必要时施展空空妙手偷一串摩托车钥匙,或用电线摩擦发动汽车,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在街头风驰电掣;他很少携带武器,但总能徒手夺取或拆解对手的枪械;他用酒镇痛,用电扇和手电筒误导警方,用电梯开关拖延追击者,用人人都可浏览的搜索引擎找出最绝密的信息,他的行事方式不啻一本间谍教科书。他没有缤纷的艳遇,只有一个生死与共中互生情愫的异国女子,他真心待她,她却因他而死,那是一种毫无矫饰的刻骨铭心。

伯恩最接近普通人的地方,在于他从没有拯救世界之类的宏愿。他付出一切努力,只为在夹缝求得生存,一步步逼近身份的真相,这是一个小人物争取基本生存权利的抗争。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这样描述伯恩:“他是一个行走在真实世界中真实的人,为达成艰难的目标而孜孜不倦。……潜意识中,我们会感到伯恩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与我们一同对抗那个神秘而庞大的对手。……不论你居住在纽约、巴黎、伦敦还是别的什么地方,只需开门一望就会发自内心相信,伯恩的故事完全有可能在眼前上演。”伯恩的银幕征程,道出了现实主义特工的生存真谛:唯有外貌寻常,才能大隐隐于市;唯有内在非常,方可一人抵千军。

2、动作设计:干脆利落实战风

在这个CG技术空前发达的年代,任何青春偶像都能在银幕上像模像样的演一回特工,扮一回大侠,观众早已对此花拳绣腿厌烦至极。所以,当逆潮流而动的杰恩•伯恩甫一登场,将银幕特工越来越虚的身影重新拽回地面,以写实风格和刚猛姿态使出扎扎实实的一拳一脚,顿时引得四座皆惊。伯恩和对手从不摆招摇的pose,更不使华而不实的回旋踢,《谍影重重3》中摩洛哥一场缠斗,目之所及只有伯恩和戴什互施拳脚,身体翻滚,耳边环绕的是沉闷的身体撞击身和粗重的喘息,毫无美感可言,仿佛在观众面前上演的真实暴力。

马特•达蒙接受的是名为Eskrima的菲律宾格斗术训练,招招致命的快狠准自不必说,更擅长将身边不起眼的物件变作致命武器。他能用圆珠笔和卷起的报纸对付匕首,以毛巾和硬皮书给对手重创,将烤面包机和煤气管道变作定时炸弹,我们毫不怀疑,如果他进入一家文具店,杀伤力不亚于配备了重火力的终结者。即使用上枪械,也绝无体操般翻滚的凌空射击,伯恩总是镇定的瞄准目标,以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开枪,干脆利落不炫技。而伯恩一旦坐到方向盘后,不见寻常追车片中汽车翻飞、油箱爆炸的烂俗画面,只有四溅的火星、残破的车体和伯恩奋力抓紧安全带的身影,逼真的让观众忘掉这是一场银幕秀。

《谍影重重》虽不炫耀特效,却用另一种方式令人对好莱坞特技叹为观止,正因为动作打斗不加渲染,演员们就必须真实的使出那样招招夺命的格斗术,正因为追车毫无CG修饰,就必须在现实中再现那样惊险的疯狂疾驰和连环撞车,这种返璞归真的简单化理念,完全超越了那些花里胡哨的假大空,回归了动作电影的纯正本质,让观众直面最真实的感官冲击。《谍影重重》系列让审美疲劳的影迷看到了动作电影的未来,就连昔日邦德扮演者皮尔斯•布鲁斯南也不得不承认:“他(格林格拉斯)把动作电影带入了黑色的迷雾中。”

3、影像风格:跟拍摄影+凌厉剪辑

道格•里曼为间谍片带来一股粗粝凛冽的新风尚,刷新了观众对于银幕特工的印象,保罗•格林格拉斯将之完美传承,并用拿手好戏将其带入新的领域。《血腥星期天》中层次分明的跳切,《93航班》中冷静疏离的旁观视点,都在《谍影重重》后两部中得到发扬光大。保罗完全摈弃了好莱坞大片惯有的浮华绚烂和光影流离,以冷峻的色调、迫人的节奏、摇晃的摄影赋予了这个失忆特工全新的魅力,在银幕上再现了一场场令人难忘的生死对决。

《谍影重重2》的柏林追逐,他用手提摄像的晃动画面将观众的心紧紧拴在伯恩身上,镜头如同跟随伯恩出生入死的战友,近距离捕捉到那兔起鹘落的矫健身影,体验生死一线的惊险瞬间。《谍影重重3》的滑铁卢车站跟监战,格林格拉斯的摄影机游刃有余的穿梭其间,给予观众全息的监控感,辅以灵动跳脱的剪辑,从容不迫的交代出各方人马的所有位移,制造出叫人心跳暂停的节奏和压迫感。保罗镜头下的高手交锋令人目不暇接,油然心生酣畅淋漓的愉悦。第80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谍影重重3》勇夺最佳剪辑奖,是对保罗非凡才华名至实归的认可。

在众多大片导演用种种新科技提升视觉效果时,保罗懂得只有精准的节奏和逼真的摄影才是令观众凝神屏息的法宝,他始终不渝的用新闻纪录片风格对抗绿幕、3D、IMAX等时髦元素,一如片中的伯恩依靠普通人的技能战胜了高科技武装的强权。银幕上下,小智慧都战胜了大块头。

(四)谍影•影响

1、马特•达蒙:一个动作明星的诞生

新世纪之初的马特•达蒙并没有明星相,在之前的力作《拯救大兵瑞恩》《心灵捕手》和《天才瑞普利》中都是靠演技说话,没有人会把这个相貌平平的小才子和身手不凡的特工联想到一块。但《谍影重重》是一部反间谍片传统的新品种,强调的是一份真实感,讲述一个普通人在现实环境中的抗争,像极了为马特量身定做。他十分敬业的接受了长达三个月的武器、拳击和格斗训练,亲自完成了片中大部分特技动作,他对伯恩个性特质的理解甚至得到了原著作者的首肯。正如制片人弗兰克•马歇尔所说:“即使伯恩身怀绝技,但他表面上完全不像杀手,可以轻易隐藏于人群中。”

影片中的伯恩似乎时刻面无表情,但仔细品味就会发现,马特演出的绝不是个石头般的杀人机器。他很酷,但酷出了性格,酷出了表演层次。当他不假思索的跟随神经反射格斗、奔跑、观察环境,那酷中带着一份迷茫;当他冷静的分析形势,一步步接近线索,那酷中透着专注和冷静;当他和玛丽初次接吻,既渴望又恐慌,露出孩子般的紧张,那酷被一种可爱与纯情代替了。无论是告别亡妻时的深情,被记忆碎片折磨时的痛苦,向死者家属致歉时的温存,还是寻回身份后坦然豁达的面对命运,都被马特•达蒙诠释的丝丝入扣,他演活了这个从不袒露心事的王牌特工。

马特以动作英雄形象蜚声国际,有了自由选择大制作的权利,但他成名后并未局限于动作片的狭窄领域,而是努力尝试多元角色,拓宽演技,他之后的作品包括警匪片《无间道风云》,喜剧片《告密者》,文艺片《从今以后》,励志片《成事在人》,西部片《大地惊雷》,科幻片《时间规划局》,以及与伯恩团队再度合作的战争片《绿区》等,宽广的戏路,多变的角色,无不展现出他想成为一个优秀演员而非银幕偶像的追求。虽然早早辞演《谍影重重4》,但在无数伯恩迷眼中,马特•达蒙就是杰森•伯恩,杰森•伯恩就是马特•达蒙,对于这部没有伯恩的《伯恩》,难免叫人捏一把冷汗。

2、后生可畏:“谍影”风格被007吸收

2002年《谍影重重》为动作片开辟新天地之际,正是另一套老牌间谍片《007》系列走到山穷水尽之时。有关詹姆斯•邦德的所有旧法宝都已被用到泛滥:拥有异想天开阴谋的脸谱化反派,不论忠奸一律投怀送抱的美女,激烈打斗后永远笔挺的西装和服帖的发型,奢华的衣食居所享受,对异国情调的过渡渲染,而高科技道具越发变本加厉,几乎将电影变成科幻片。到了《择日再死》,以隐形跑车为首的超级武器彻底喧宾夺主,邦德倒成了自己座驾的陪衬,沦为只会按按钮的活木偶,昔日绅士特工的风采全无。最为关键的是,007发展到21世纪,还在重复冷战年代的真人卡通风格,正邪双方不像是在殊死搏斗,倒像是拿着大规模武器玩过家家,早已落后于时代,因此陷入票房平平,口碑差劲的困境。

垂垂老矣的007电影从《谍影重重》的成功中看到了翻身的曙光,从写实又低调的伯恩身上,邦德汲取了新的养料,卷土重来。2006年的《皇家赌场》中,邦德回到了初入情报局的青涩年代,散发出朝气蓬勃的新活力。外表并不英俊的丹尼尔•克雷格以倒三角身材的腱子肉和一脸的沧桑冷酷,将007从神坛上拉下,讲述了这个超级特工的年轻岁月。观众惊喜的发现,这个邦德不一样了,他很少微笑,不爱四处调情,也不讲冷笑话,连马提尼酒摇匀还是搅拌都“不在乎”了,他打起架来会玩命,头脑发热了也会犯错误,他甚至会专情的爱上一个女人。总之,和杰森•伯恩一样,这是一个让我们相信其真实存在的人,而不是穿着西装的超人。

007招牌的高科技在《皇家赌场》踪影全无,他配备不带特殊功能的PPK手枪和通讯耳塞,虽有拉风的马丁跑车,却刚飙起来就翻了个吉尼斯纪录的七周半,车上唯一的特殊装备只有心脏起搏器。那么这位邦德如何制敌呢?他拼了老命和跑酷高手在缆车上摸爬滚打,攀在飞驰的加油车外与司机搏斗,卷起衣袖徒手对抗砍刀杀手,在牌桌上和老奸巨猾的对手勾心斗角,中毒后趔趄挣扎着奔向解毒药剂,结尾在倒塌的大楼中用射钉枪干掉最后一个敌人——这一幕十足是伯恩妙用身边物品制敌的做派。《皇家赌场》开辟的实战风,将007系列从窘境中解脱出来,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触底反弹,在之后的《量子危机》中可以见到更多伯恩风格的元素,《谍影重重》对动作片的深远影响不证自明。

3、引领潮流:一种新的动作片风格

凭借最新的电影科技,视效愈发汹涌的科幻片和灾难片正疯狂蚕食传统动作片的领土,奋起反抗的动作片被迫走上一条歧路,大量依靠CG火焰和人海战术,一味与对手在场面上争高下,不但越来越失去动作片的本真,更不见得能捍卫人气。一片落寞萧条中,横空出世的《谍影重重》无异于救世主般的存在,而日薄西山的007借用伯恩灵感重获新生,更是给动作片市场注入一针兴奋剂,大批动作影人重拾信心,纷纷让作品走上了伯恩特色路线。

伯恩直接有效的拳头策略被动作片争相效仿,从科幻片《杀手47》,谍战片《制胜一击》到漫画大片《决战豪门》,主角们个个将毫无花哨的近身格斗耍的有模有样,《霹雳天使》那种吊着钢丝凌空乱踢的架势顿成无人问津的过时货。就连一向不缺高科技的《碟中谍3,4》,也向伯恩这个普通人取经一二,伊森•亨特出招讲究起了三拳两脚制敌,再无《碟中谍2》的冗长纠缠。

伯恩攀高爬低、纵横跳跃的矫健身姿也引来粉丝无数,《量子危机》里邦德在巴拿马房顶追人自不必说,《特工邵特》逃离CIA时那翻滚闪避的功夫明显是师承伯恩,甚至身宽体肥的特拉沃尔塔也要在《巴黎谍影》里复制一把上房揭瓦,是特工就跑两步,准没错!号称中年版伯恩的《不明身份》则偷学了一手不经后期加工的追车绝活,车体倾覆玻璃四散的画面全部实打实,失忆老特工敲碎镜子制敌的花招也尽得伯恩真传。

要说将伯恩的秘密全部吃透的集大成者,还属《飓风营救》系列,身怀绝技者孤身对抗大集团,直切要害的叙事,无需CG助阵的追逐、格斗、枪战和爆破画面,流畅的运镜,高速的剪辑,急促的配乐,无不学的有型有款,堪称伯恩门下的大弟子。当然,诸多模仿者中,也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叛谍追击》《白昼冷光》,瑞典的《国家利益》,都是只得皮毛的失败之作,毕竟优秀的电影不能靠跟风和拼凑,《谍影重重》这般划时代经典,其精髓来源于天才妙手之偶得,永不可能被复制。(文/方聿南)

 2 ) 和谐之中,谍影重重

每次看谍影重重系列前两部总有一种还想看的感觉,而今年这个系列的第三集如期而至,走近了我们。它并没有让我失望,这绝对是最好的一集。

《谍影重重3》仍然继续着前两集的故事,就是伯恩寻找自己的身份,并与追杀自己的杀手们作斗争。说实话这个电影也差不多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不过好在这种模式依然会被大家所接受,而且并没有到审美疲劳的地步,因此,在这个时候推出同样写实风格的伯恩续集是个很不错的主意。大家已经厌倦了那种美其名曰是间谍实际上是T台走秀的电影,伯恩系列这种最真实的间谍电影才是这个年代观众最想看的作品。这集里伯恩依然低调行事,依然受到无数便衣的监视和追杀,镜头依然是晃动的,这种感觉太爽了。

我感觉《谍影重重3》没有以往好莱坞式电影的那种故事模式,好人最终杀死坏人,伯恩在第三集里并没有与自己的头号敌人有多少正面交手。所有的对抗都是通过通讯以及计谋,而最后伯恩中枪也是出乎意料的,但他的逃出生天确实是大家最想看到的结尾。这种设计比《谍中谍》那种苍白的直面对抗要强多了,本来间谍就应该是低调的而不是张扬的。

这一集很多地方还不忘记回顾前两集的情节,比如汽车追逐的段落,伯恩又一次穿越大街小巷躲避警察,这是对第一集的一种回顾。只是这次他改开越野摩托车了,比第一集更酷。影片中间部分,女间谍尼奇在寓所里剪短发并染黑的情节,让人立刻感觉这是不是伯恩在回忆过去,这也是重复第一集里的情节,用这种方式打开观众的记忆,同时也让人体会了伯恩的感情。不过影片并没有俗套到让伯恩和尼奇在一起地步,尼奇只是在暗中支持伯恩。影片结尾绝对是对第一集开头的呼应,这是影片最大的亮点,伯恩又一次中枪落水。看到这的时候,我突然想:波恩不会又失忆了吧,好不容易找回来的记忆,又像丢钱包一样丢了。呵呵,当然不会那样,此伯恩已不是彼伯恩,影片以警察没有搜索到伯恩尸体作为结尾,这绝对是最酷的间谍片结尾了,无需过多的啰嗦,他跑得无影无踪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马特达蒙仍然给人那种年轻的感觉,但不是那种耍酷的样子,没有阿汤那种傻笑也没有007那样的油头粉面,他依然保持着那种朴素、低调,但却睿智、狡猾。一个完美的,比007更理想化也更真实的间谍形象。

当然,伯恩系列虽然一直很受欢迎,但如果不停的出续集难免会遭到一些人的非议,这集已经给伯恩的身份作出了圆满的解释。假如还会有下一集,真不知道故事还会出现什么新的变故,难道黑烟斗计划后面还有个鼻烟壶计划不成。如果不断的出现这样的情节,那必将把这个系列带进深渊。因此,有些希望这是整个伯恩系列的终结篇,但同时也期待续集,只是希望续集能让人感觉不是狗尾续貂就好。

伯恩系列从第一集到现在,一直用这种不同于以往的手法来讲述一个老故事,间谍失忆逃避追杀,这是西北偏北、三十九级台阶等早就用过的题材。然而伯恩系列却用新的语言和更真实的气氛来讲述这样的故事,不得不说是最近这些年一个相当成功的作品。而且,伯恩每一集都超过前一集,这是最难得的,第三集可以算是三部曲的最高巅峰了,也把整个系列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地位。

表面上看似平静,其实暗藏杀机,和谐之中,谍影重重。

 3 ) 谍影重重1-3系列情节总览(贴吧整理,剧透慎入)

原作者:钱德勒·M·宾 原帖子链接:http://tieba.baidu.com/p/1959310267?see_lz=1 故事背景: 1.Treadstone(绊脚石计划): 绊脚石计划始于碟1,根据片中原话,这是一个高级行动方案当然了,这是老大们对外修饰过的定义。其实从碟1就可以很明白的看出,绊脚石计划就是由CIA设立并主导的,在全球范围内帮助美国除掉“绊脚石”的计划。计划人数不多,但都是精英,基本单独行动,由总部向分部联络人传递命令,再由联络人就近寻找行动者执行。伯恩就是绊脚石计划法国地区的执行人,他在执行暗杀尼日利亚流亡政府领导人的时候失手,然后才有了后面这一大档子事……并最终导致绊脚石计划副领导人被内部解决,计划完全终止。 2.Blackbliar(黑石楠计划) 黑石楠计划是绊脚石计划的升级版,而且绝逼是白金五钻至尊VIP升级版。绊脚石计划不过是CIA方面出头帮美国政府干掉不方便正面处理的海外“绊脚石”,而在黑石楠计划中,只要出现任何可能涉及泄露CIA幕后活动的情况,上图这个阴鸷的老头都会发出命令,或侵入(强闯民宅),或押送(绑架),或实验性审问(屈打成招),当然也少不了杀害行动,而且最坑爹的是这些都不需要上级许可,而且尤其针对美国本土公民……赤裸裸一个美利坚东厂西厂锦衣卫啊……当然了,在3的末尾,这个项目也被曝光在公共之下,包括这个老头,以及黑石楠计划的创始人,都将要面临法律的“制裁”…… 情节总览:(时间顺序) 199X年,Dr. Albert Hirsch开创了绊脚石计划,训练基地定于纽约东71街415号(谍影重重3) 199X年,原名大卫韦伯的美国陆军特种部队上尉,出了拯救美国公民性命的崇高使命感,自愿加入绊脚石计划。在接受一系列来自惨无人道的人格摧毁和重建之后,大卫终于彻底放下自己的过去,接受新身份杰森伯恩。(谍影重重3) 1997年某月,CIA一笔2000万美元的资金在经莫斯科电汇时失踪,其实是被当时CIA的部门主管Ward Abbott卖给了一个叫Yuri(神似阿布)的俄罗斯商人,后者凭此买下了数个俄罗斯油田,并因此成为富豪,Ward和Conklin也分别得到了巨额好处。在CIA的后续调查中,一个名叫Vladimir Neski的俄罗斯政客联系CIA,透露其知道有关于2000万款项下落的消息,是CIA内部有内奸吞了这笔钱。Abbott和Conklin马上做出反应,骗伯恩说他训练合格,可以开始外出执行任务。可怜的伯恩好青年就这样被坑爹的绊脚石计划大老板和小老板拉去干了把私活,杀死了联系CIA的Vladimir Neski……而且伯恩还将这次谋杀掩盖为Neski的妻子杀死Neski后自杀……(谍影重重2) 2002年某月,伯恩去马赛暗杀尼日尼亚流亡政府领导人Wombosi,而且要求最后伪装成被其随从所杀,可惜出手前因为妇人之仁导致任务失败,逃脱的时候背后中弹落海……落海后第二天,伯恩被某渔船救起,但是已经失去所有记忆。船长帮其取弹时在臀部发现一个电子发光器,投影显示一个银行名称和一个银行账户,无路可走的伯恩只得前往这个唯一的线索。(谍影重重1) 伯恩去银行和大使馆的行为惊动了CIA,让原本以为他已死的Abbott和Conklin大惊失色。伯恩如果死了,不过是一个任务失败,伯恩还活着,暗杀Neski的任务就有可能曝光,他们的假公济私随时可能被发现,所以伯恩必须死!为此,小老板Conklin假借各种理由,调集其他各国的绊脚石计划执行人,围追堵截,只为干掉伯恩。可惜伯恩在偶遇的美女Marie的帮助下吉人自有天助,屡屡逃脱追杀。(谍影重重1) 伯恩先是在巴黎的家中获得了自己出事前最后一次行动的使用名和落脚点,然后使用此名字,从自己出事前最后接触过的人那里得到了许多信息,再通过浏览自己“尸体”的查阅记录,锁定了自己的过去一个任务必定和Wombosi有关。可惜CIA先走一步干掉了Wombosi,不过伯恩还是通过看报纸确定了自己就是三个星期前刺杀Wombosi失败的杀手(由此可见会多门外语是多么重要啊……)然后伯恩从来杀自己的人手中获得了绊脚石高层的联系方式,用计将其诱出,并一路跟踪到总部,终于获得了有关最后一次行动的所有记忆。与此同时,确定伯恩对自己已无威胁的Abbott杀死了剩下的知情者Conklin,关闭绊脚石计划,推出升级版黑石楠计划。伯恩远走高飞,和小美女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谍影重重1) 2004年,柏林又有线人联系CIA,透露自己有关于1997年Vladimir Neski被杀的线索。被惊动的Ward Abbott和Yuri决定以此为机会,除掉线人和CIA接头人的同时栽赃伯恩,再派人干掉伯恩,彻底了解此事。但是暗杀伯恩的人失手,打死了Marie。与此同时,负责追查2000万下落的CIA高管Pamela Landy接头失败的怒火,也被成功引至无辜的伯恩小朋友。(谍影重重2) 失去女友Marie的伯恩毫无头绪,只得先去往欧洲打探消息,结果被CIA发现,打斗中意外得知CIA对自己的追捕源于“自己”在1星期前在柏林执行暗杀活动。马不停蹄赶到柏林的伯恩发现自己对于这里非常熟悉,在CIA有意无意的提醒和地形的刺激下,伯恩回忆起了自己的第一个任务——1997年刺杀Vladimir Neski。最后,伯恩成功逼迫绊脚石大老板Ward Abbott吐露实情,2000万资金下落被查清,Ward Abbott自杀,Yuri被捕,杀死Marie的杀手也被伯恩在莫斯科成功复仇。(谍影重重2) 同期,伯恩解决2000万下落后6星期,伯恩的身份已经在整个欧洲和美国掀起轩然大波,一名叫赛门罗斯的记者获得大量隐秘信息,已经连续撰写3篇关于伯恩的特别报道。(谍影重重3) 同期,记者赛门罗斯飞抵都灵,从CIA西班牙区负责人丹尼尔处获得大量私密信息,已经接近黑石楠计划的核心,此举被CIA发觉,为保证黑石楠计划不被曝光,计划总负责人Noah Vosen派出杀手。同时,伯恩来到英国,尝试给赛门罗斯提供信息。最终,赛门罗斯没能逃过一劫,但伯恩从罗斯的笔记上得出向其提供内幕信息的是来自马德里某地址。(谍影重重3) 赛门死后当天,伯恩飞赴马德里,寻找线人,但丹尼尔已经先行一步离开。不过伯恩还是意外邂逅了曾经的联络人Nicky。在其帮助下,伯恩入侵CIA系统,跟随CIA杀手的脚步找到了丹尼尔,可惜又没能保住丹尼尔的性命,不过杀手还是被伯恩成功干掉了(伯恩真是杀手终结者……)伯恩还从丹尼尔随身公文包残骸中得知黑石楠总部地址,立马找上门去……(谍影重重3) 同期,黑石楠计划负责人Noah Vosen的草菅人命终于让Pamela Landy的不满达到顶峰,开始暴露不合作态度,Vosen也开始对Landy进行语音监控。伯恩找上门之后直接联系Pamela,进而利用相互之间的不信任,调虎离山将黑石楠总部警力撤空,顺利潜入大老板Noah Vosen办公室,获得所有黑石楠机密资料,并最终交予Pamela Landy。接下来按照Landy的提示,伯恩回到原绊脚石计划训练基地,在和创始人Dr. Albert Hirsch的聊天过程中恢复了所有和绊脚石训练有关的记忆。最终,伯恩心灰意冷,准备逃亡,跳河过程中被Noah Vosen击中后背,但仍顺利逃脱。同时,Landy开始依据资料起诉包括CIA局长Ezra Kramer,黑石楠负责人Noah Vosen和创始人Dr. Albert Hirsch在内的多名CIA高层人士。(谍影重重3)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格调闲人公众号:gediaoxianren)

 4 ) 电影里的一幕

他告诉她,你也要开始逃亡了。她没有说一句话,但表情却将所有语言透露出来了,她也害怕,但也没有办法,却在转瞬间她下了决心,她只能坚定地继续在她选择的道路上走下去,其实从她愿意跟伯恩一起走开始,她就清楚自己接下来的命运,没有什么比这更让她下定决心了。

他走到洗手间门口,正想告诉她要离开了,却意外见到她染了头发,也把头发剪断了。刹那间,逝去的爱人的影子在她身上仿佛重现了,乌黑的湿淋淋的短发,主动凑近的双唇,是她让他人生又有了希望,更让他人生有了意义,也是她教会了自己以后的路要怎么走,不要再杀人了。

所以他有一刻愣住了,往日浪漫去又残酷的回忆在他眼前一闪而过,但是无论如何,眼前这个女人不是她,不可能再是她了,想到这里他的眼神又黯淡下来,对她也欲言又止,过去的人和事已经不能够再找回来,再多说也没用,最后他只冷静地说了句,我们应该走了。

在车站,他俩似乎安静地站着。她回头看了看,他似乎看懂了她的担扰,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安慰说,你会越来越习惯的。然而她似乎担扰的并不是自己。在这里就要各自分开了,我要开始过着掩人耳目的生活,而你侧要继续找寻身份继续复仇,我更担心的是你,也更舍不得你,不过你自己是个失去记忆的人了,也有了一个难以忘怀的爱人,过去的故事已经没有任何再提的价值了,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冲动的女人,或许我临别前还会给你个吻,还会奢望能跟你再续缘份,但可惜我不是,我是一个特工后勤人员,经过强度训练,隐瞒身份的生活,早已练就一身不苟言笑,心如铁硬的功夫了,如今对着你欲言又止,已经是我的预料之外了。

这是我在电影里那十来多分钟的眼神交流中读出来的故事,随便写写,不必当真,只是我真心觉得无声胜有声,两人之间一个眼神的来回,胜过无数千言万语,其实有些电影并不需要语言,有些眼神的转头,已经骗不过观众的眼,其实故事早已在我们心中。

 5 ) 一气呵成的高潮

红袖添饭
 
  必须承认,俺有点喜欢马特戴蒙(Matt Damon)了。
 
  尽管这哥们一直都很努力,并且从一开始就很有实力,为人还特低调,不像他那位一张马脸的“发小”哥们那样嚣张……这样的人品与成绩,俺早应该喜欢才是。可惜他的脸……比较难以算得上帅。而俺虽非严重花痴,大抵还是会对帅哥更青睐一些D,所以一直以来对“小马哥”有些偏见……莫办法,俺就这么俗。
 
  幸好,俺向来“看片不看人”的嗜好,又提升了小马哥在俺心中的地位,因为他这几年连续主演了几部俺的心头好:《辛瑞那》(Syriana)、《无间风云》(The Departed)和《十三罗汉》(Ocean’s 13),每部都有超出俺预期的精彩演绎,让偶发现原来这哥们的确是个演技多面手,前途不可限量。为了巴结他,俺觉得也该“饭饭”他了。
 
  俺以前老说他“呆”,因为无论从脸部轮廓,还是从表演风格,他都属于没太多动静那种。为此,俺没少被“小马哥”的FANS猛K。其实,也不是俺一个人说他呆,一贯夸大其词的《美国战队》(Team America: World Police)都直接说他“弱智”了,可见戴蒙之“呆”,是人所共知的。
 
  不过,人老子都说了,“呆可呆,非常呆”,关键得看演绎的层次,“呆”也可以变得很“生动”的。何况,从“简约主义”及所谓“自然主义”的角度来看,“呆”恰恰是值得推崇的,是对好莱坞表演模式中过分戏剧化倾向的一种“反动”。现实生活中的间谍,真的像007那么拈花惹草、自命风流,又或像伊森霍特(《碟中谍》系列)那样表情丰富、爱出风头么?未必。真正间谍的魅力,在于他们处于极端的“平常”与“非常”之间微妙的平衡:唯其外貌平常,方能大隐于市;唯其手段非常,方才马到成功。
 
  《谍影重重》系列中的戴蒙,就是将以上的辨证关系的完美再现。看了他在该系列中的表现,人们会认同“表演真是很奇妙的”。因为,表面上看来,木口木面的戴蒙,和动作影史上声名遐迩的“石头人”们如史泰龙和史蒂芬辛格没什么两样,但“波恩”的命运就是比“蓝博”他们更让人牵肠挂肚。这种角色的魅力,固然有精巧剧本的功劳,也与戴蒙的精彩演绎分不开的。他看似“内敛”,其实是在熔铸“黑洞”一般的气质,让银幕下观众的眼光一旦投射就无法逃脱。俺喜欢这种调调,往浅里说,是使得银幕角色更实在、更亲切;往深里说,是在为浮华的商业动作片注入清新自然的艺术甘霖。
 
  当然,并不见得所有人都认同戴蒙的内敛版间谍形象,正如同不是所有人都看得到含蓄、舒缓、留白等电影手法的价值一样。可是,俺仍然难以想象,会有人对《谍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的动作戏份和情节节奏说三道四;在俺看来,本片是好莱坞近十年来时装动作片的巅峰之作,基本上很难挑出毛病。
 
  现在三岁小孩都知道把“节奏”挂在嘴边,也就是说大家都知道动作片不能一味求“猛”,必须有所起伏跌宕,有静有动,有缓有急,这样才能演奏出刺激而抓人的旋律;很少有一猛到底、一急至尾的动作片能成功的。然而,“很少”并不代表“没有”,而只是说明这样难度很高,非胸中具有大气象的导演所不能掌控。恰巧“绿草”(Paul Greengrass)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能人,所以《谍影重重3》可算动作电影史上“一猛到底”而成功了的典范。
 
  有人提醒我,其实第二集节奏也很快,也几乎是从头到尾“马不停蹄”;但俺的印象中,还是有些停顿下来、煽乎下感情的片段——尽管那些片段很短,短到让性急的小子们根本不愿注意,但在编导的意图里,都是要算舒缓篇章的。到了《谍影重重3》里,一切抒情都消弭了,可谓让“多愁善感派”绝望至死。这倒不是说因为第二集波恩死了老婆,而他又是老实人,所以第三集没得玩感情。其实不然,大家似乎忘了,从第一集开始,在CIA那边,就有一位大脸盘MM,似乎对波恩同学有些不清不楚。在第三集中,他们更加“不清不楚”了:通过编导的暗示,观众分明已经能猜到他们过去可能“有一腿”。可是,编导“坏”就坏在保持这种“不清不楚”,而他们的高明之处,也恰恰在于故意不“清清楚楚”地揭示。这样一来,看似会拖缓节奏的暧昧感情,反倒在剧情安排下成为影片中段最让人透不过气的一个经典段落,使得舒缓骤然变成了激烈,而感情也居然促生了动作,看似很不兼容的转变,在电影中却完成得非常自然、精确。
 
  那么,是什么使得一部从头到尾很紧张的动作片,能够避免观众最后的“疲乏”或者走出影院后的“失忆”呢?电影本来就是“错觉”的艺术,可这种电影的本质是光学上的,是物理的;《谍影重重3》的伟大,在于它成功地利用了心理上的错觉。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因为玩弄悬念就是制造心理错觉,而这种手法已经被经典大师们玩残了。《谍3》所运用的心理错觉,基本和悬念无关,它主要不是涉及“认知”的错觉,而是涉及“体验”的错觉。简而言之,就是让观众将“心理紧张”误认为是“节奏迅速”,其实,影片在很多时候,是放缓了节奏的,例如CIA内部意见不一的情节。只不过这些“放缓”恰恰在那些悬念的“口”上,所以叙事节奏的放慢,反而会提升观众体验的紧张感觉。
 
  另一方面,对于喜欢没心没肺看动作场景效果的观众来说,观赏本片照样不轻省,因为《谍3》中的动作场景分外真实凌厉,先不论场景调度和动作设计的效果,单单是手提摄影的运用,已足见高妙。也许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因为迈克尔贝同志就爱用这种大动态的、摇摆不定的影像模式,那为啥贝哥们的动作场景激烈是激烈,却总缺少那种让人难以呼吸的紧迫劲儿呢?我们在看《变形金刚》和《绝地战警》时,是迫不及待等那些大规模毁灭场景出现,还是真正为影片角色而揪心呢?恐怕是前者居多。而“绿草”同学对于手提摄像的使用,目的是将观众的心栓在角色身上,他的镜头,像是跟随波恩出神入死的哥们,始终关注的是人物的生存状态,对于场景规模等“视觉糖果”性质的东东不是很在意。
 
  令人惊喜的是,尽管“绿草”的镜头不以“表现场景”为能事,《谍3》仍然为广大动作影迷们,奉献了好莱坞本年度最佳打斗与最佳追车场景。如果——我是说如果(又或者在事后靠惊人的记忆力回味)——我们能在那些紧张刺激的动作场景中缓过一口气,将视线从波恩的身上稍微扩张到场景和动作设计上,就会发现这些“技术活儿”之精彩。同影片的整体风格一样,追车与打斗的设计都是毫无花哨的;但正因为毫无花哨,难度反而更高,例如,没有慢镜头与CG的渲染,戴蒙就必须真实地使出那样快速多变的格斗术,那样惨烈的连环撞车与高速机动的驾驶技巧,更让人对好莱坞特技人叹为观止。可以说,越是了解电影拍摄真实过程的,就越会惊艳于本片动作之精彩。这种精彩,是超越了“假大空”的实实在在的精彩,要比那些“虚假做作的绚烂”令人激动得多得多。
 
  既然编导一方面能成功地化“舒缓”为“紧张”,另一方面还能以“刺激”火上浇油,这就难怪观众从影片一开始就憋着的那口气松不下来。不过,这种“憋气”是非常痛快的憋气,好比有些先锋同志——例如“阿部定”姐姐——在“霉克辣雾”(make love)时喜欢通过窒息来达到绝美的高潮一样,《谍影重重3》让观众悬了80来分钟的一口气,也能将观众推向欲仙欲死的和谐境界。
 
  当然,喜欢琢磨的同学,也别忘了片中那些配角们,那可是一堆、一片、一摊子好莱坞戏骨精英啊。没有他们这些发光的绿叶,戴蒙同学再“大智若愚”也难以成就如此完美的电影。喜爱武侠小说的哥们都知道,从对手或敌人的素质来判断某位高手的境界,比看他的朋友更有效。孤军作战的波恩,面对的是CIA里从上到下一窝窝的老狐狸,外加和他一样优秀致命的顶级杀手。真正有素质的动作电影,会尊重这些对手,把他们塑造得能“配”得上主角。《谍3》完美地做到了这点。这不仅更加丰满了波恩的形象,也大大增添了影片本身的厚重,以后买张DVD,单单为了好好欣赏这群顶级绿叶们的表演,也是可以妙趣无穷的。
 
  最后,还是要特别表扬一下“绿草”先生,没有他,《谍影》系列不可能如此一部比一部精彩。其实,对于好莱坞的编剧来说,将剧本写得生猛扎实,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将影片的整体风格弄得如此干净利落、冷峻凌厉,那就非需要大手笔不可了。而更值得赞叹的,是“绿草”还能将他的“大手笔”返璞归真,藏于自然朴实的外观之下,这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才能了。假以时日——如果他不发昏的话——“绿草”先生完全可以成为与斯匹堡、伊士活等比肩的好莱坞参天大树。

 6 ) what it takes to be a Jason Bourne

IMDb里评论说第2部镜头太晃了, 其实那几段狂有现场感,特别是在莫斯科和老毛子的特工交锋的那段,动作和特技都一般,但特有感觉。我都不知道我看完这两部后都学到了几招当特务的本事了:BOURNE知道追兵已经赶过来了,自己马上撤离,但在撤离前想让一间密闭很好的房间在追兵赶到的时间内爆炸的最好办法是:先把门窗都密闭,然后打开煤气,在将一本杂志塞到烤面包机里,几分钟后追兵的人刚一到,BANG的一声就爆炸了。。。;进入到任何一个公共场所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快速扫一遍出口在哪,并在脑子里想好在灯突然熄灭的情况下怎么可以闭着眼睛快速冲到出口并且大概估计一下要花几秒;匿名方式找PAM LANDY的时候他就那公用电话和黄页直接打那些美国人可能入住的酒店的接线生让他们转给PAM,如果说没有的就没有,如果等几秒后说稍等的就肯定是那个酒店,然后他跑到酒店,快要到前台的时候就用手机把PAM的房间电话接通,然后径直到前台叫前台帮你转PAM的房间因为前台是不会直接告诉你客人的房间号码的,因为那条电话是占线的(因为被自己的手机占着),你甚至可以叫前台帮你多打几次,然后就可以看到前台电话屏幕上的号码能知道PAM的房间号码;他几乎在每一次危险到来的时候都能感觉到,他的判断标准很简单,就象他在印度跟他女朋友避难的时候那个老毛子的特工追杀来时候说的那句话一样,it is wrong, the guy, the car he is driving, what he is wearing is just...... wrong.(这肯定不对,这个人,还有他开的车,他穿的衣服,看起来肯定不对)可能任何一个环境里判断潜在的危险就是这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东西吧;不过我觉得里面最强的就是不管他到印度,俄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还是哪里,他都几乎能随口说出跟本地人口音一样的本地语言,怪不得他的前主管在他失忆后被他问到他是谁的时候这么说他,你是价值3000万美元的美国政府的资产,你是台多功能的杀人机器。。。;第2部里面PAM发现他潜入德国并且还留下指纹的时候,内部的人都在猜测着这是为什么有人说可能他不小心留下的,这个时候Bourne在TREADSTONE行动中曾经的女伙伴带着好像童年被外星人绑架过的恐惧+冷漠,默默的说,no, they don't make mistakes, they don't do randoms, they always have a objective ,and a target(不,他们不犯错,他们也不做随意的事情,他们总归有个目标的,总归有个目标的),这个时候,全场安静的。。。;最喜欢的就是第2部的结尾了,Bourne电话给PAM,在挂电话前还不忘说了一句“PAM,GET SOME REST,YOU LOOK TIRED(PAM,好好休息下吧,你看起来起色一般)”让PAM愕然的转身茫茫然的四处寻找这个永远把自己藏在暗处但永远把对方放在明处的Bourne(想必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的反映都是心里极度的恐惧吧哈哈),这个时候,MOBY 的extreme ways的音乐响起。。。这个音乐和这个系列真是绝配。。。

其实电影永远都是阉割了的艺术,一本几百页的书,要拍成100分钟的胶片,胶片里面还必须有枪战, 追车,CG的画面,SE*,幽默,搞笑等等HOLLYWOOD用来骗人的元素后,能真正在电影里的小说里本来的东西几乎只剩一点点了。。。
  其实BOURNE在第一部中枪掉到海里被捞上来的时候是最精彩的,那个外科医生发现,BOURNE的脸,手,全身,以及牙齿,全都做了整形,整形的目的也很奇怪,就是把这个整形的人变成一个在普通不过,在普通的不过的人。。。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觉得很恐怖:CIA的特工,即便在自己战S沙场(因为医学上人S后可以判定人身份的就是牙齿了,学医的该知道),连自己的尸骨都不一定能被确认,或者说组织上需要你死了都不能被认出来你是CIA的人。。。很多这种极其精彩的情节,电影里都没了 。。。
  去看书吧,电影/电视都剥夺我们思考的能力了, 在看下去人都傻掉了。(P。S.这好象也是部电影里的台词哈哈)

其实看看今年的奥斯卡的获奖名单就可以了,这部电影得了"最佳剪辑奖"(想想那些运动镜头以及肩抗摄象机捕捉的画面是怎么一格格呈现成故事在大家面前的吧), 还有"最佳音效混音奖"...

据说第四部已经在筹划中了

 7 ) 论文:论伯恩和约翰的内在联系

论文完。
后记:本人很少推好莱坞间谍电影,一般就给4星,但这片不同,寻遍豆瓣打星系统,没有6星,只好作罢,不情愿的打上5星,聊表敬意。
一二没看直接跳的三,情节猜了个七七八八,估计不会跑太远。幕后计划浮出来的时候就有感觉,这和monster有点象啊,旧政府的龌龊事,人类改造计划弄出来的怪物,强大的,有魅力的反英雄。417研究所对应511儿童之家,有点这个意思。
名字忘记了的伯恩,相比其他间谍明星,优良之处在于:像个间谍;长相不张扬(夸你呢,马特·戴蒙);做派不装逼;不多摆POSE,一枪就是一枪;不会要马天尼不加冰,不会和敌对势力的老婆一边调情一边枪战,更不搞高科技悬挂。突出重围全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机敏和一点小运气。特平民的感觉,但就是让人激动的不行。动作利落,情节紧凑,没有啥特别服务眼球的大特写(很可能因为马特戴蒙不是阿汤哥那个类型的帅),能打,脑子动的特别快,逃的也特过瘾。伯恩的身体练的很好呢。。怎么摔都没事,最多也就瘸了腿。对手特工终于也不那么废物了,DESH虽然死了,但之前下的两手还真是漂亮,狙击帅哥最后搞了把基情:你为啥不杀我!为啥!为啥!伯恩媚眼一翻:瞧瞧他们把我们都弄成啥样了~好吧,这段就省了吧
很男性的电影,穿插了两个女性角色,虽然戏份不重,但都很重要。我这就去下一二来看,瞅瞅被一枪崩了的,是怎样一个销魂角色。
最后,我再也不在手机里甜言蜜语了,这都说给谁听呢!原来《国家公敌》拍的如此的有预见性啊……

 短评

格林格拉斯彻底革新了动作场面,干净利落紧张刺激,这也是谍影重重系列最好的一部。

6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第3部还那么NB

7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推荐

最好的谍战三部曲

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紧凑、凌厉,史上最佳间谍动作片。

9分钟前
  • 苇间疯
  • 力荐

作为Bourne系列,这部真是豹尾,节奏与情节安排都极为令人称道。

1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三集里最好的一部

18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作为经典系列的完结篇,依旧成功延续着这系列出色的风格。精练的对白、扎实可靠的表演、华丽的剪辑和原声。无论是过程还是结尾,始终扣人心弦★★★★☆

19分钟前
  • Q。
  • 推荐

《谍影重重》1~3是我看过的最棒的动作惊悚片了!这三部比碟中谍、007什么的更刺激、更真实。没有美女帮忙和高科技道具,全靠观察力、DIY和身手~ 导演和编剧功力不浅,马特·达蒙把动作戏和感情戏都演得宁静自然。毫无多余的煽情或莫名其妙的拖延,代入感极佳。(9.5/10)

2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如果你在办公室,那我们现在就是面对面谈话了。”这句对白太拽了。

28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虽然有点神化,但伯恩真是这一行的大师啊~

32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这部真是精彩了~~!瞧瞧人家这讲故事的效率!

3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第三部,男主角终于不再杀人,因为他成佛了。自从他遇见了CIA的女观音菩萨后,就走上了成为斗战胜佛的道路。

39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COOL到一塌糊涂!

4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Matt各种有型

43分钟前
  • roxanneX
  • 力荐

美国特工已经成仙鸟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个系列是所有同题材里最好看的

5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没啥感觉的公认好片

52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车站和小镇两段,绝对的经典。

57分钟前
  • viennavirus
  • 力荐

难怪马特达蒙那几年间当选最性感男星,伯恩系列的特点是主角冷静理智不耍帅,靠智商和观察力取胜,这才像个特工吧,和伯恩相比,邦德和汤帅哥都不够聪明的感觉,编剧让人想鼓掌,低调又紧凑。诚恳的五星好片。

60分钟前
  • 🐷🐷
  • 力荐

Bourne去救Nicky这段最抓人。

1小时前
  • 暖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