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

大陆剧大陆2020

主演:张嘉益,周一围,谭卓,张天爱,何蓝逗,梅婷,雷佳音,倪妮,张静初,蒋欣,朱亚文,徐璐,赵魏,尹昉,杨洋,赵今麦,张云龙,任重,陈数,陆毅,阚清子,黄景瑜,李小冉,张晞临,刘敏涛,贾乃亮,倪大红,奚美娟,张萌,靳东,孙佳雨,毛晓慧,黄志忠,王自健,邓伦,李沁,董洁,刘琳,李百惠,海清,冯绍峰,孙俪,董璇,涂松岩,保剑锋,段博文,王建国

导演:张黎,韩晓军,沈严,刘海波,滕华涛,林妍,曹盾,刘江,姚晓峰,李宁,汪俊,程源海,彭三源,杨文军,杨阳

播放地址

 剧照

在一起 剧照 NO.1在一起 剧照 NO.2在一起 剧照 NO.3在一起 剧照 NO.4在一起 剧照 NO.5在一起 剧照 NO.6在一起 剧照 NO.13在一起 剧照 NO.14在一起 剧照 NO.15在一起 剧照 NO.16在一起 剧照 NO.17在一起 剧照 NO.18在一起 剧照 NO.19在一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19 20:16

详细剧情

  该剧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由《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救护者》《搜索24小时》《火神山》《方舱》《我叫大连》《口罩》《武汉人》十个单元故事组成,讲述了中国军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人和事:他们中有义无反顾为人民建起一座白衣长城的医护工作者;有万里赴戎机、八方支援的各地医疗队员;有秉承革命军人优良传统、闻令而动、誓死不退的军医;有平凡又伟大的外卖小哥和专车志愿者;有自救互救、守望相助的普通市民;有积极投身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有在联防联控工作中扎根基层的疾控、社区、公安人员;有误打误撞留在武汉成为志愿者投身抗疫事业的年轻人;有克服种种困难转产口罩、为“复产复工”做出贡献的人们。这些普通人构成了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抗击疫情的主力军,为抗击疫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篇影评

 1 ) 《同行》的导演厉害!

《同行》的导演和编剧,以一己之力拉低整部剧的档次,可见功力深厚。

明明是一部高质量的抗疫剧,明明是真人真事,不仅拍得跟假的似的,还硬生生被他拍成不入流的言情剧,导演不一般啊。

太多槽点了,连我妈都说,这两人是要搞对象。

七八十分钟的戏,赵今麦吭哧吭哧蹬自行车就占了10分8分。还有汽车广告,还爆胎,那厂商没把赞助费要回来吗?

那乐医生哭的,我和我妈都以为是老师死了。结果,他师兄的爸爸。what? 到最后才出两个镜头的师兄!导演,你在那儿跟我们玩剧情反转呢!

还有,那个突然跳出来的“小油桃”,让他们给带两个桃儿,有什么意义?之后我就一直合计这两个桃儿。这两个油桃咋办?放哪儿?他们俩吃了?之后再买?去哪儿买?那不然扔了?要不烂了可咋整!(你看看,这两个桃给我担心的,一直惦记到变成桃核儿)

到最后还四个人手拉手。怎么滴?这是要排排坐,吃果果吗?

再来,每个医院的医生可以随便跑的吗?想去哪个医院,就去哪个医院的吗?那容大夫说跑到乐医生的医院工作,就跑过去了?

最后,必须说,杨洋真的天生丽质。赵今麦还脸色蜡黄的,杨洋肤色白白嫩嫩的,肤质真好。

虽然演抗疫的医生,虽然别人脸上都有伤和疲色。但乐医生一直精力充沛,脸上干干净净的、连个红印子都没有。唉,长的好看,真的啥都有优待啊。连护目镜,口罩啥的都不忍心在他的脸上留下伤痕。

就酱!

 2 ) 火神山你怎么了火神山

我本来看预告,最期待的就是《火神山》,结果,目前七个剧最垮(个人意见,不接受反驳,反驳就是你对)。

导演和编剧想要太多了,想讲武汉情况紧迫,想讲火神山的建设,想讲解放军的担当,想讲小汤山和火神山的传承,想讲家国还想讲私情。

一锅大杂烩,什么都没讲好。

火神山的落点应该在一个“建”字。

十天“建”一所医院,图纸、选址、人员调配、施工中遇到的难题等等,剧里完全没有表现。

很多观众都在吐槽护士长不断重复防护措施,但这个其实是对的。

“建”不仅仅只建起一个医院,还应该包括内部的建设,这几年当然就应该有隔离区怎么建立、团队怎么建立协调配合、还有各种操作规程的建立和执行。

不是说反复提及防护对其他医护人员是不需要的,毕竟一个新型传染病,一开始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够,手段和程序不规范是有可能,这时候一位有多年与传染病斗争的护士长参与传染病医院内部建设是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及时的。

但问题在于全剧只是反反复复地重复这一个点,未免就让人审美疲劳了。

隔离区的建立只是一笔带过,这么划分的重要性只是在一个三个人的“小会议”上简单提及,这个点本来可以展开讲,联系上当年的小汤山,“传承”的点就能有第二次的升华(第一次当然是火神山建立时,调取的小汤山的图纸)。

本也来两山之间关系就千丝万缕,“传承”在细节之中就能体现,实在不必这么刻意地插入这么多“回忆杀”。

事实上我甚至觉得火神山不必过多讲述“救治”,因为整个剧里关于“救治”主题已经太多了,火神山的重点理应落于“建设”。

至于感情线,就……额……高兴就好吧……

(以上一家之言,不接受反驳,反驳就是你对哦。)

 3 ) 真切的人性,医护人员的恐惧与迟疑,《在一起·摆渡人》

今天,《在一起·摆渡人》播出了。看完两集之后,感触良多。

首先说说剧中最出彩的一段戏,就是由雷佳音饰演的美团小哥,载着由倪妮饰演的护士回家。在医院门口,由蒋欣饰演的护士长批评了倪妮,她离开了岗位,在车上,雷佳音似乎对这位护士产生了怀疑,在半路上,倪妮饰演的护士,哭着,愤怒地说:你没有经历过这一切,你没有资格看不起我。我不想每天上班的时候,看到我的病人死了,我不想看到我的同事们都被感染了,我想活着,我想好好活着。

这一段戏,反映了在疫情之初,医护人员也产生了恐惧和迟疑,他们知道这个疫情的严重性,也知道每分钟是在与死神抢生命,而防护服缺少,N95口罩缺少,使得医护人员每天要接触到病人的血液,病人的痰液,病人的病毒。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电视新闻报道,我们第一批接收新冠状病毒的医护人员,有着很高的感染率,很多医护人员都感染了,在还没有找到适合的防护方式,没有找到适合的医疗方案的时候,是第一批医护人员的牺牲才换来了之后的医疗方案。可以说,这一批医护人员的牺牲是惨烈的。有多少医生们,有多少护士们,眼看着自己的同事,为了救治病人而牺牲了。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很多医护人员的心理也产生了问题,他们对疫情,对工作,对病人,甚至对于他们自己来说,都产生了迟疑。

在剧中,由倪妮饰演的护士,最后,又回到了岗位上,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面对未知的病毒疫情,医护人员也有恐惧,因为他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但是,我们的医护人员又是坚强,又是勇敢的,他们克服了自身的恐惧,重回战场。

可以说,《在一起·摆渡人》展现了真切的人性。

 4 ) 作为殉职医生家属,强力推荐!

看过了,强烈好评,作为殉职医生家属强烈推荐。

片中的他身处最前线的基层医疗单位,作为最早了解病毒凶险的医务工作者之一,面对感染风险毫不退缩,不顾高龄逆向而行,协助多位病人及时得到救治,深刻展现了一位老兵不畏艰难、再征疆场的勇敢战斗精神;

片中的他在工作中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心怀病人,兢兢业业、医德为先,直至倒在最后一班岗上,真正为医生事业奉献终生,全面展现了老一辈医务工作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无私奉献精神。

片中的他作为多年优秀党员,更以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抗疫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在平凡岗位上面对危难时的带头作用,展现了强烈的党性和信仰,以生命的代价为抗疫最终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

此片弘扬正能量,向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国我们民族对于抗疫的信心和力量,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关怀和尊重。值得强烈推荐!


主旋律说完了,昨天的评论显示不出,因此换个写法试试,剧本而已,盼良心放行。

2020年9月底,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漫天的礼花,庆祝胜利,感恩中国;而在一线殉职的老医生,没有被报入某市的表彰名单,说不够标准。既然这样,是否英雄就公布出来由世人评判吧。

7个多月前的一天,他永远停下了忙碌一生的脚步。他为了他的病人们,义无反顾逆向前行,却不幸感染倒在人生最后一班岗上。他肯定很欣慰于今天某市的安全,很自豪为保卫某市所尽的微薄之力;但他不会想到的是,在这个让他奉献终身的城市,居然连被纪念的资格都没有!

他在某市距离海鲜市场最近的卫生服务站之一担任主治医生,退休前为疾控中心组长,肺科专家,参加过抗非典,是疫情最早接触病患的医生之一。

1月初,他即已发现经手的病人与以往不同,很难治愈,转院检测后被确诊新冠。面对越来越多涌入的病人,作为抗击过非典的疾控肺科专家,他非常清楚该病的危险,立刻告知家人某市危险,严令子女不要回某市;但仍然不顾家人的劝阻坚持上班,表示不能让他的病人们投医无门,不能恐慌不要扩散,要相信党和政府能够控制局势,他非常自豪的说自己非典都抗争胜利过,这次也一定能取得胜利;

但他丝毫没有考虑自己本身是高龄,没有想过自身的危险,没有顾及自己只是在一家条件有限的卫生服务站。他在简陋的防护条件下坚守一线,边配合医学体温监控边看病,为病人的初步治疗争取时间,协助多位病人及时转诊收治。他在封城当天本只有半天班,但他还为病人加班到下午,以至步行一个多小时下班,而回家后第二天既发病,于2月初抢救无效殉职。

他从医40年,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某市某区,多次获得优秀党员,退休后,因无法放下自己心爱的医生事业,几经考虑,他推掉了民营医院的高薪邀请,响应政府号召,投身于非营利的卫生服务站的基层医疗事业,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能为病人多做一些事情,能为国家为某市贡献一些力量。今年春节前本是他这辈子最后几天班,由于年事已高以及子女的要求,他终于下定决心婉拒了单位及病人的挽留,已与医院负责人谈妥离职,节后就到南方安享晚年。但他仍然把这最后几天班上的与几十年来一样,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同的是,以前的他的每一天,是那样的平淡安康,而2020年1月的每一天,工作的倒计时,却也是他生命的倒计时。

“我接诊的一个病人为此次流行病患者,今年你不要回了。我很好。”

“事情是搞大了,但愿一切都快过去!天佑某市!”

“是的,我也光荣的被加入到追访人员了,刚才还被测了体温。”

“才说没病人,一家伙来一波,据说中心医院人满为患。”

他在上班最后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时,仍然在牵挂他的病人们,这也是他去世前留给家人最完整的一段遗言:“看到病人无助,失望的眼神,心里也蛮不是味,只是能力有限,跟天灾人祸比起来,个人太渺小了!管不了那么多了,我也老了,该休息了。”

“儿子,听说你担心我睡觉?没事,我是长期欠到瞌睡在,又没地方去,不如大睡一觉。”

他为医生事业为某市奉献一生,好不容易准备停下脚步,等来的却只能是安息长眠。


电视上,手机里,漫天的各种仪式,各种落泪,各种鞠躬,各种口号。 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他殉职后的痛苦申报过程和无期的反馈。

殉职单位非常尊重他的牺牲,2月即向上级上报殉职情况。根据国家下发的要求,需要在24小时内上报殉职人员,并及时干预关爱家属,但所在主管部门某委的办事人员却以各种理由进行拖延敷衍:没有上报说上报了,没有交资料说交了,各种理由信口拈来;面对家属问询,一边说非常了解情况,一边连逝者医院都搞错;对于摆在眼前的资料,却说家属缺失了导致耽误了申报,被当即指正后还毫无歉意,让家属极为寒心,这样的区,这样的办事人员,如何不是尸位素餐,如何不会草菅人命。

而上级部门终于关注到此事,面对要求尽快上报的命令,申报进度仍然极为缓慢,3月底才勉强提交了本应24小时内完成的表格,而烈士申报又是各种推诿,拖满2个月后给家属的答复:现在的流程和开始时不一样了,某区某委不管了,你们家属自己跑吧...

从事迹说明、单位证明、个人遗言举证、主管单位审核、媒体考证等各方面都经历了远超前人的数月严格审查,材料终于说没问题了,但得到的反馈是现在没以前批那么快了,要等上级指示再说,等着吧!这一等又是几个月,而与一次次石沉大海的问询相伴的,是催着领走骨灰不要给政府添麻烦的电话轰炸。

面对如此轻慢漠视,他老伴更是对处理进展焦虑痛苦,精神几乎失常,她因拼死照顾老伴也不幸感染,因为医护太忙她是直接不顾生死冲进了病房,在送老伴去医院后因为没车在凌晨的雪夜里走了4个小时回家,一身重病,在煎熬中每日以泪洗面,体重降低了40斤,天天向子女念叨为何老伴为党为国家为某市奉献一生,怎么连名分都没有...

而对于本次1000多人的表彰名单,某区某委回复事迹不够评定标准!子女在悲痛及愤怒下保持克制,尽量保持正常渠道反映问题:“全国一线感染殉职的医生都没几个,如果他这样明知危险冲到一线死掉的医生都不够标准,那么能有几个人够标准?无意冒犯其他职业,但抗疫殉职的医生的贡献难道比不过快递员和环卫工人?还比不过那些处长,主任?还是说死了的一线医生就没用了该遗忘?联系到前面几个月的推诿拖延,漠视欺瞒,如此态度不但严重伤害了医生的尊严,更对家属造成了巨大的二次伤害,如因此引发其他问题,试问谁又能为此负责?!”

家属仍然坚信党与国家能够给与公道,相信终有云开月明的一天,相信只是个别人员,在玷污某市医疗系统这个和人民生命利益最为相关的神圣领域。毕竟,当前国家对于医务人员出台了这么多关爱精神,要求善待殉职医务人员及其家属;毕竟,相信国家终有一天,仍会需要宣扬逆向而行,鞠躬尽瘁的老兵精神。毕竟,我们都还需要医生誓死守护。


希望此片在高调宣传之余,也能低下高昂的头看看现实中的真正英雄。逆行的老兵身影已逝,但不是我们遗忘漠视他们的理由,想要外人尊重,请先尊重自己的英雄。希望能让辛劳一生,终身奉献给医疗事业的老医生长眠安息,让他的英灵,能够以英雄的身份继续守卫着他深爱的离不开的某市。

 5 ) 想说一下在一起一二集里的细节

看完在一起的第一单元,觉得整体质感很好,故事节奏也把握得不错,打分的话绝对值得一个90分,不知道那些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是个什么毛病。

这里其他不想讲太多,只想说说这部剧里一些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都处理的像拿针在扎观众的心一样,绵密、细微,却又深入骨髓。

张嘉益饰演的张汉清院长原型是金银潭医院的张定宇院长,张院长有渐冻症,所以走路不那么利索,编剧和张嘉益都抓到了这个细节,所以呈现出来,这个角色走路缓慢甚至有点艰难。

剧中有场戏,张院长和同事一起上楼梯,刚迈出第一步就停下来说自己要打个电话,实际上是张院长上楼有些困难,不想被看到,后面一步步挪着走上台阶,那个背影疲惫又坚定,一下就把张汉清院长的坚毅、担当给表现出来了,一场戏立住一个人物,可见主创功力。

(图随意找的,大家随意看吧)

还有那位在病房门口一直等待儿子康复的老太太,很不幸最终她的儿子没能救回来,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奶奶说了一句“没受罪就好”,一瞬间我的眼泪就下来了,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失去来六十岁的儿子,老一辈的这种“走了没受罪“的执念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想必编剧老师也是有一定的阅历才能写得出这样的台词。

更让人感动的是老太太想要把儿子的遗体捐了,想要救更多的人,真的很伟大,当时疫情的时候金银潭医院因新冠离世的病人有很多,其中仅有很少数的家庭同意遗体捐献,用于病毒研究,毕竟一面都不能见、直接拉去火化的情况下,还能同意捐献,中国人在团结这块儿真的牛逼!而且能在剧里看到这个细节我也挺惊讶的,这么小、意义却这么重大的点都抓住了,编剧前期功课一定下功夫了。

剧中张黎导演和梁振华编剧对于病人的刻画也很用心,或者说对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塑造的挺成功,哪怕那个人物只有一个镜头。

就拿毛真真这个角色来说,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眼看着自己的工作offer就到手了,结果前一天被带进医院隔离,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病,所以她闹啊她烦啊她怕啊,但是最后,画面一转,医护人员们在她的画里披着斗篷变成了超人,一个画面就很巧妙地表达了病人心态的转变,不累赘不婆妈,轻巧克制,节奏有力。这样的基调,我本人是很喜欢的,比那些形大于意的表现好很多,有余味可体会。

说实话,前期看到预告虽然觉得不错但还是观望,幸好正片没有让我失望。黎叔和梁振华搭档,开了个好头儿,不愧是国内一线的主创阵容,这个质量是匹配的,希望后续剧情能保持住。

 6 ) 救护者:只说很好哭,未免有点太浅薄了

《在一起》开播后,几乎长在了观众的泪点上。10月2日晚,曹盾执导、朱亚文主演的第四单元《在一起·救护者》上线,而口碑评分也一路攀到8.7。

源于真实的这部剧为什么能口碑爆棚?比起刻画故事,如何表达出“平凡、真实”是艺术最难的关窍,而这部剧分成10个单元的剧没有选择宏大的视角,以不同行业对抗疫情的细微切入,突然就让人仿若重温半年前的经历,每一幕都能感同身受。

《救护者》从开画后就进入了生死边缘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在一场无声的战争中,平凡的个体的无畏,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悄然的点到了泪点。

只说这部剧好哭未免浅薄,在刻画平凡的过程里,导演和演员们都把技术藏了起来。

Part 1:直面生死的震撼

不同于《在一起》前3个单元《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带来的“催泪”、“太好哭了”的观剧感受。

《救护者》的故事刚刚开始,就营造出一种争分夺秒的紧张气氛。

在此起彼伏的救护车警报声、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吸声交织中,我们的视线随着上海援鄂医生黎建辉(朱亚文 饰),匆匆逆行穿越过刚刚关闭通行的高速通道,去走进那被按下暂停键的抗疫主战场——武汉。

高速收费站关卡仿佛隔开了两个世界,前方的武汉挤满了出城受阻的车辆,不着一字,但那种焦灼与慌乱已扑面而来。

几乎来不及喘息,匆匆换上最高级别的防护服,黎建辉立刻投入到楚海医院南六区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中,他显然还有点恍神。

看到病房里放着黄色的裹尸袋,黎建辉有些生气地质问楚海医院呼吸科医生方锦(赵魏 饰),毕竟这样的物品容易影响患者的情绪。

万万没想到,方锦没解释,带他走了两步,就在一条过道里,几张临时加的病床上都是被这种袋子包裹着的遗体。

生与死,距离如此之近,就算是临床经验丰富的重症专家黎建辉也惊呆在那里,曹盾用了一个长镜头将长长的走廊刻画出来,朱亚文穿着防护服的微微踉跄也显出了几分惊慌。

疫情的危险与残酷,在这样一个几乎没有台词的长镜头里,真实得让人感到窒息。

这还不是《救护者》里最戳心的一幕。

剧中,患者小朱(尹昉 饰)原本还沉浸在即将做父亲的喜悦之中。

结果第二集刚刚开始,他就因为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来不及接听孩子平安降生的报喜电话。

画面上,这个刚刚升级当爸爸的年轻人沉默无声地躺在病床上,已经失去了生机,而妻子发来的孩子的第一张照片还亮起在手机屏幕上,阴阳两隔。

他赤裸发绀的胸膛、紧闭的双眼,以及画面一角医生微微颤抖的手,都在彰显着人类在死亡面前巨大的无力感。

迅速将大家带入直面生死一线的氛围之后,一场黎建辉一线抢救陈老太太、方锦四处收集借用呼吸机零件的救护接力将这个单元的故事推进到高潮。

虽然不是特别懂这一连串的专业术语,但从黎建辉、周周(徐璐 饰)等医护紧张凝重的神情上不难判断,这又是一次生死关头的角力。

在密不透风的抢救过程中,镜头有时会切换到焦急等待结果的陈老太老伴赵老先生那边,那目光无声地诉说着对老伴平安脱险的期盼。

这种蒙太奇切换的手法该剧用得不多,却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手术室内外心情的同频共振。

镜头一晃,已是一个月后,陈老太终于转危为安从ICU监护室里出来了,温暖的阳光打在她脸上,重生的喜悦也照亮了整个故事——在不畏的搏斗里,我们挺过来了。

松了一口气之后再细想想,非必要不使用台词、更多依靠镜头语言来推进故事的发展、冷暖色调的前后对比,这一切都让《救护者》显得极富电影质感。

Part 2:戳泪点背后隐藏的技巧

也许是近年来的《九州·海上牧云记》和《长安十二时辰》成绩都颇为耀眼,如果不提,我都快忘记《救护者》的导演曹盾原本是摄影出身的。

记录了陈坤、董洁、刘亦菲颜巅时期,至今仍被视为爱情剧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的《金粉世家》,摄影的名字赫然标注着曹盾。

其实,曹盾不仅是个老摄影,还是个老编剧。2000年,他的名字第一次进入影视剧行业时,就是和汪海林、程樯一起担任电影《我真棒》的编剧。

此后,他和六六都成了滕华涛的联合编剧搭档,《王贵与安娜》以及《蜗居》都是他们这个班底的作品,只是曹盾同时又担任了这几部戏的摄影,因此业内往往把他视为滕华涛的御用摄影师。

曾经凭《失恋33天》摘得诸多奖杯的他对于镜头调度和画面细节呈现已经近乎具有一种本能。

《海上牧云记》就曾以片头的几个航拍大远景镜头,迅速将网络奇幻文学构建的架空世界“九州”展现在观众眼前,完美契合了原著东方魔幻史诗的气质。

在最新出炉的第30届金鹰奖提名名单中,狂揽优秀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像、最佳音乐、最佳男演员多项提名的《长安十二时辰》,其画面同样具有极强的曹盾风格。

喜欢运用长镜头快速直怼营造视觉压迫感,同时用光影对比表达生死情境,都让曹盾执导的作品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质感。

此次拍摄《在一起·救护者》,曹盾也对镜头语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像《救护者(上篇)》中,黎建辉走到过道中目睹生死仅一步之遥的这个长镜头,就完全出自他的构想。

一镜到底一气呵成,把凝重而让人恐惧的气氛营造得更加真实完整。

剧情中真实重现,由于病毒极为狡猾,症状十分隐蔽,感染者迅速增长,且病情急剧恶化,而物资紧缺、人手紧张,对这种新型病毒的特点和规律,当时的医护人员一无所知。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普通人也许永远无法想象那种惨烈的战况。

只有当满地的血迹、随时都在消逝的生命、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不断传来的紧急呼叫出现在画面中,那种令人窒息的焦灼感才带来一个残酷而真实的认知:这其实也是一部“战争片”。

每天都有生命突然画上休止符,刚刚还拉着护士周周的手恳求换个病房的女患者,转眼就悄无声息地离去了。

没有硝烟的战场,生死瞬息切换的残酷给我们带来强烈的震撼,这次拍摄让朱亚文感叹“至今想起来头皮发麻”。

Part 3:都是普通人家的儿女夫妻

作为一个摩羯座的导演,曹盾的个性低调、冷静、务实,习惯性规避刻意的煽情,这也让不少观众又爱又恨,一面赞爆“大片style”、“高级”,一面又大呼“我喘不过气来”、“太沉重”。

由于镜头聚焦的主体都是重症病房的医护工作者,他们的专业素养要求他们尽量克制情绪的外露和表达。

老阿姨印象特别深的是这样几个画面:刚刚见识过“死亡过道”,黎建辉的脚步有些慌乱,但听到同事们的呼叫,他迅速调整心情投入新一轮的抢救中。

只是在一天紧张忙碌的救治结束后,眼看着几条生命在眼前悄然流逝,瘫坐在一旁开始脱防护服的他忍不住两眼发直、双手微微颤抖,而他扯下的乳胶手套里竟然满是汗水……

压力有多沉重,内心有多憋闷,不需要言语,全在画面的细节里。

相比冷静自持的黎建辉,年轻的护士周周显得尤为感性。刚刚到楚海医院“参战”的她,在穿防护服时,忍不住问同为援鄂医生的魏力“害怕吗”。透过护目镜,她的恐惧肉眼可见。

被草草安慰了一句“应该没事的”,周周就遇上了一个住在走道加床、害怕得只想回家的女患者。

面对她的抱怨和求助,周周也不知如何安抚,只能用“现在是特殊时期”、“放心,有我们在呢”这些苍白的话去灌鸡汤。

残酷的生死战场最考验人也最锻炼人,周周的委屈、恐惧、凌乱、成长也没有运用过多的情节拼凑,去库房抢氧气瓶、帮忙收拾带着病床的床单……几轮奔忙下来,心态已然悄悄改变。

一回头,发现刚刚跟自己求助的患者已一语成谶,她木然坐在病床边帮她涂抹迟来的冻疮膏的动作里,有着对生命骤然消逝的不可置信,也有着不知道怎样才能为患者做得更多更好的伤痛、不忍、遗憾。

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仿佛就凝结在她这一下一下庄严如仪式的涂抹中。

坐在角落里抹泪的周周,突然接到父亲从家乡打来的电话,迅速吸吸鼻子调整心情声称“我在这里特安全”。

却又因为妈妈不顾“不要聚集”的提示出门去跳广场舞突然情绪爆发,一句急得跺脚的“我们在这里拼死拼活地救人”不小心说出了实话。

一个年轻稚嫩的白衣天使,一个报喜不报忧、牵挂心疼父母的小棉袄,周周的脆弱冲动,都那么真实。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赵老先生和陈老太这对夫妇。

老头又倔又固执,却有几十年来给老伴拉小提琴的浪漫;老太太成天念叨数落老伴儿,气急了还忍不住上手拍打,却偷偷叮嘱医护人员“万一有个什么,一定要先救他”。

看多了强行发糖的营业式秀恩爱,这种丝毫不做作的彼此牵系才是真正的细水长流。

对普通人的故事予以关注,以及把所谓“白衣天使”也还原到普通的为人父母、子女、丈夫、妻子的身份上,这样一种“去煽情化”的拍法,反而更能让人感受到这场疫情带给我们最真实最深刻的体会——

我们都不过是凡人,不需要跌宕的英雄传奇,平凡平静的生活才最值得珍惜。

Ending

曾经的我们对于英雄的想象都如同神话,期盼他们身披金甲战衣脚踩七彩祥云来拯救世界。

可是现实中,哪有什么披坚执锐的铠甲勇士打怪兽?有的只是和我们一样在脆弱恐惧中挣扎着没有放弃本真的善良、没有逃避自己责任的普通人。

就好像距离重现一线的医护人员面对未知的新型病毒,摸着石头过河,为治疗方案吵得不可开交的背后,点点滴滴都是对生命的高度负责。

为什么是我们能扛过至暗时刻?或许,是因为这些最平凡又最伟大的英雄共同筑起了最坚实的护卫吧!

(《救护者》单元编剧费慧君在《在一起》开播晚会上发言)

 7 ) 雷佳音在摆渡人中的表现

特别喜欢雷佳音在摆渡人这part里的表现,特别的克制,。平凡人的勇敢和热血在他身上就是默默的去做,而不是放声的去喊。这种克制表现得比较明显的地方有比如大雨天准备逃离武汉市雷突然径直的走了回去,果决的逆行不带任何拖泥带水的解释。送饭给到医务时带有大头特色的憨憨稚笨的鼓励。印象最深的还是接近尾声时的两个片段,第一个是雷朝小女孩大喊你爸还活着时他收到了全小区喊出的武汉加油,这个时候他的反应是笑着拿出手机录下来,第二个是他看到援鄂医疗队抵达时眼睛里带着希望和笑意的注视着他们。两个片段都让我感受到一种克制的力量,雷并没有大喊一声武汉加油,没有选择爆发他的情感,而是都笑着看着。他更像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在丛中笑的一朵,更像是一个战斗很久士兵欣慰的看着越来越多战友的加入。这种克制也很契合另一位外卖小哥的话,他们都是维持社会运转的普通人,不同的是,在世界都停下来时,他们还在默默的维持着。

 8 ) 都是人,谁不怕死呢?

前两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位院长说的两段话:

第一集的最后,谭院长说的一段话:

对任何病毒疾病,都有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了解到防治的过程。
咱们一起经历过非典,一起经历过禽流感,大家心里都应该有数,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冰山露在水面上的部分,只是整个的八分之一。
同志们,这是一场战争,站在战场第一线的,只能是我们。
虽然不知道明天我们将会面对什么,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今天,我们该如何准备。
我们是医生,我们也是战士,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抢救生命,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面对这场已经到来的战争,我们,守土有责。
这句守土有责一出来 我真的忍不住哭了

第二集最后,张院长说的一段话:

在战场上,战友牺牲,军人可以脱帽致敬,但我们不行。
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放松戒备,作为医护者,最大的价值,就是你坚强的站立着,更多人的生命,才会有希望。大家记住,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才能对得起我们的岗位,才能救助更多的人。
人生下来都是要死的,所谓生命,就是走向死亡的倒计时。正因为这样,对我们来说,对病人来说,每一分钟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这些人的使命,就是要把这一分钟一分钟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大家都在盼望,拐点早一点出现,全国十亿多人,都在盼着这场灾难的拐点,早一点到来,很遗憾,人类不能让时间暂停,但人类可以创造拐点。
此时此刻,武汉,湖北,无数个像我们一样的医院,只要能多坚持一天,我们就决不放弃。
江汉医院撑住了,兄弟医院撑住了,武汉就能撑住,湖北就能撑住。
请大家,继续努力。


2019年12月31日,我们班长在班级群里发通知,让我们尽量不要出校门去跨年,因为不明性肺炎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危险。即使在校内参加跨年晚会,也最好带上口罩。

那个时候的我们,还沉浸在期末考试前一周的紧张氛围里,打算借着跨年好好放松一下自己。

当晚,我和几个舍友一起参加了校内图书馆门前的跨年晚会,我记得那时好像没有太多同学戴口罩,大家都沉浸在跨年晚会兴奋激动的氛围里,甚至玩到了凌晨1点,才回了宿舍。

2020年1月9日,我结束了大二上学期的所有科目考试,和朋友结伴,从武汉站出发,乘坐高铁,目的地是三门峡南站。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的武汉站,几乎没有一个人戴口罩,好像一切都没有什么不同,但好像那一天的武汉,就已经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只不过我们还不知道罢了。

2020年1月20日,不明性肺炎的在国内舆论全面爆发,热搜、官微、朋友圈,全部是相关信息的发布与转发。

1月21日,丁香园丁香医生开始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动态”,每点开一次“全球新冠病毒最新实时疫情地图”,里面的数字都让我触目惊心,全国地图迅速大面积变红,变深红,变血红,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一瞬间。

当时朋友圈里大家都在发这个

2020年1月23日起,武汉全面封城。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我的手机几乎就没停过,一直在响。

不断地有人给我打电话,问询我的体温,我被列为“武汉返乡人员”,是重点排查对象。我们县防疫站、中医院、疾控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不断有人给我打电停登记我的身份信息和返乡时乘坐的交通工具记录。

我一边疲于应付,一边又庆幸自己在武汉封城前回到了自己家,同时又开始担心自己在武汉站乘坐高铁时并未佩戴口罩,是否有被感染的风险,我真的很害怕。

我和我爸上街去买口罩,当时我们县群众的意识还不高,没太多人戴口罩其实。但没想到,我们去药店买口罩时,竟然会缺货。没有办法,只好先登记了信息,然后在家等到货通知。

我爸在2月初有轻微的咳嗽症状,他很怕自己被感染了,担心会传染给我和我妈。于是我爸开始每天不断地测体温,做饭的时候他也一直戴着口罩,吃饭也一个人端去客厅吃。我当时看着他这样,我心里特别难受,明明是我从武汉回来的,要是感染也应该是我先感染啊,一定都是因为我……

我一直在心里侥幸的想,我爸肯定就是普通感冒。后来过了差不多一周,我爸几乎不咳嗽了,而且也不发烧。我这才放下心来,还好没事,还好没事。

相信看过《流感》这部韩国电影的人都会对这次疫情有不一样的感触

3月初,学校通知暂不返校,我开始在家上网课。慢慢地,我也有意地不去关心疫情的数据信息,努力让自己不去看那些让我焦虑和心痛的视频,我开始逐渐适应一直带呆在家的生活,没有办法出门,很害怕,也确实危险。

4月上旬,我们县基本已经恢复正常了。大家去超市等公众场所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但还是要求戴口罩以及在入口处进行体温检测。

我这个寒假,从1月9号直接放到了9月6号,将近8个月,我都呆在家。9月5日到达武汉站的那一天, 我倒也不至于感动到流眼泪,但要说心里一点儿触动都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

时隔8个月,当我重返武汉,踏着武汉的土地时,恍如隔世,这一切突如其来,又仿佛烟消云散。

我知道这场战役远没有结束,即将到来的2020年的冬天,势必又会是一场与病毒的博弈。但这一次,我身在武汉,我将和所有武汉人共进退,我躲不过,也从未想过要逃,大学选择了在武汉读,我也从未后悔。

武汉人为这场疫情的牺牲,已经不仅仅是无数医护人员和普通民众的生命,而是把整座城市的未来,交到了国家手中。被封城时他们的绝望与无奈,绝对是远大于理解与配合的,但他们终究是克服重重阻碍,心甘情愿地留在这座正处于危难之中的城市,与它共进退。

都是人,谁不怕死呢?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总有些人、有些情,值得我们牺牲所拥有的一切,去拼命守护。我们该致敬这场灾难里,为之付出的每一个人,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我们该为自己处于中国,处于这样的社会,而庆幸,而骄傲。

 短评

不拖沓不魔改尊重事实给三星 对手太差给四星

6分钟前
  • 刘艾米呀
  • 推荐

刚刚看完第一集还可以,张嘉译的院长演的很好,最后一幕女护士剪头发很让人感触,人山人海挤医疗资源,保安保洁辞职,都让人想起过年时候的紧张混乱。先给个四星,再看后面情况。

8分钟前
  • 一辉
  • 推荐

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可以说,绝对是电视剧里的全明星阵容,故事也从小处着手,尤其是细节处处见功夫,张嘉译饰演的患病院长在楼梯口那段,伪装坚强但又小心翼翼那段,绝对让人印象深刻,这样的桥段还有很多,相信很能触动不少人内心。但,话说回来,作为一种有选择的创作和宣传,缺点也显而易见,刻意回避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所以,综合来说,3.3。

9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终归四个字:避重就轻。虽然豆瓣8.8分,但这个剧集的“参差不齐”程度其实比《祖国》《家乡》还要夸张。某几个单元简直看得令人发懵,不过《摆渡人》和《救护者》这两个的确还不错。前者从“快递员日记”中找到切入口,原型故事本身带有类似公路片的流动性,故事线索、人物细节打磨到位,雷佳音、张静初、蒋欣的表演水准很高。后者是封闭病房里的“螺蛳壳道场”,美术和镜头调度和本剧其他单元比是鹤立鸡群,频繁使用长镜头塑造身处人间炼狱的沉浸体验,群像塑造上笔法碎、散但整体性非常高。这两个单元的导演最近的剧集作品分别是《天盛长歌》和《长安十二时辰》,紧挨着隔壁单元的是《上海堡垒》的导演....没有对比,也有伤害。

14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快到年底了,但不要忘记我们是如何戴上口罩,又是如何摘下了口罩。感谢有这样那样的剧和纪录片在记录这个时代和时代里的我们。希望一直都在,在我们每个国人身上,如一条顽强的生命之河,不曾分离,也不会干涸。

18分钟前
  • Xiao
  • 力荐

十个独立故事的抗疫众生相,从卡司到制作团队都是强强集结。第一个故事就瞬间把我带回了八个月前的春节和曾经生活过多年的城市。看到眼眶湿,是因为它真正牵扯起了民族记忆与共情。印象最深的是谭卓饰演的ICU主任,在她卸下妆容的素颜和口罩眼罩的勒痕之下,我看到的是真真切切战斗在第一线的女性力量,柔软但并不软弱。谭卓这两年好作品不断,在不同的角色容器里都能诠释出不同的魅力。

23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和那一部各打五十大板吧,那是武汉人刚刚经历过的伤痛,任何的艺术加工,都像是在人家伤口上撒盐。

26分钟前
  • 尼莫幸运鳍
  • 还行

看到周一围演的医生病重时说:同意遗体做医学解剖就泪目了。在金银潭医院因新冠肺炎离世的患者有320位,其中18个家庭捐献出逝者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2月16日第一例新冠病患经家属同意被解剖,为后面成功反击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让一直都在盲打的医生终于找到了方向!感谢这部作品,没有忘记那些遗体捐献者及他们的家属,没有他们防控措施及临床救治都要多走许多弯路!

27分钟前
  • gfjdwsg
  • 力荐

最新一个单元怎么回事,剧本不行不说,演员也不行,杨洋今天的角色,一瞬间穿到肖奈,还是那股子端着,看上去和他以前演的帅哥校草没什么区别,尤其是村头相遇那段戏,仿佛下一秒就会说出不巧我在等你。能看出来想转型,感觉等他什么时候不再端着,就差把帅写脸上,变成一种“帅而不自知”的状态,也就成功了。

29分钟前
  • 我就要吃火锅
  • 还行

《在一起》不是一部娱乐的电视剧,不是一部时尚的电视剧,而是定位为一部时代报告剧,从简短的预告片中,我就感受到,这部剧展现的是真实的抗疫过程,不仅有护士领着病人们跳舞,也有病人们的恐惧想逃离,剧中不是一个个只会欢呼我们抗疫成功,而是展现了抗疫的艰难与真实。

31分钟前
  • Doris-peach
  • 推荐

前两集,比最美逆行者好很多。比较贴合事实了。

35分钟前
  • 杰瑞的胸肌
  • 还行

1月4日已经有了不小的恐慌,卫生员、保安纷纷要辞职。然而后来一切又归于平静了。人们恐慌,是因为李文亮们说出了真相。归于平静,是因为……开会时,谭松林说:“这一次太猛了。”张汉清更直接:“这个歼灭战该怎么打,用嘴打吗?”领导们却不以为然,觉得事情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严重。《摆渡人》中,早在12月就有医生叫辜勇最近不要去医院。虽然医生没有明说,但也侧面证实了。但很反常的是,直到1月中旬这传言也没怎么传开,人们还是该干嘛干嘛。文静也说她一直在看手机,但是没听说这事,说明是假的。其实文静错了,一件事你在网上查不到,恰恰说明它是真的。直到1月20日,电视上才第一次提这件事。这些细节都说明导演想拍得更深刻,但也只能拍到这个份上了。希望未来有一天审查制度能宽松点。希望未来有一天也能拍拍李文亮们的故事。

4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张(定宇)院长演技炸裂,所有演员都满分,这才是中国电视剧该有的样子,比那些乱码七糟的偶像言情、抗战神剧好太多

41分钟前
  • 贝壳汉堡
  • 力荐

同行单元,垮掉全场

43分钟前
  • Amour et toi
  • 还行

看到张嘉译(张定宇原型)那步履蹒跚的样子,泪目了。疫情最开始的时候真的是太惨了,医务人员完全暴露在病毒面前,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冲上去,他们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44分钟前
  • 风沙
  • 力荐

2020年9月29日晚上八点半,东方卫视首播,第一集将近结束,节奏缓慢,慢动作过多,第一集就煽情,重点一直在院长病情,未体验到病毒到来后紧张感,紧张感克制得,点到为止,就好像在看一部普通的生活医疗剧,这一集我很不满意,期待后面几集能表现得好点……

49分钟前
  • 远处的藤原蜀黍
  • 还行

生命的拐点8.0全局高度;摆渡人9.5好故事高技法;同行2分嫌多;救护者6.5可以压抑不能无趣;24小时8.5讲故事的水平;火神山8.5真实的力量;方舱8.0;我叫大连7.0略浮;口罩7.0吃亏在商人视角;武汉人9.5细碎但真实//用小单元结构很明智。说实话还不错,希望多一些真实,少一些刻意煽情

52分钟前
  • x
  • 推荐

比起隔壁逆行娘道好多了很写实这才是好的抗疫剧

56分钟前
  • 墨鱼笙笙
  • 力荐

周一围和张嘉益在街边吃面那里刻画的好真实,面上来之前,两个人都戴着口罩说话,有点咳嗽之后又马上转过去,剧本里任何一个场景都不放过,好编剧搭配好演员,1+1大于2了。

1小时前
  • 只为等你
  • 推荐

我来自武汉

1小时前
  • 乌鸡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