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属外壳

战争片英国1987

主演:马修·莫迪恩,亚当·鲍德温,文森特·多诺费奥,李·厄米,道林·海伍德,Kevyn Major Howard,艾利斯·霍华德,埃德·欧罗斯,约翰·特里,Kieron Jecchinis,Kirk Taylor,蒂姆·科尔切里,Jon Stafford,布鲁斯·博阿,Ian Tyler,索尔·洛佩斯,帕皮隆·苏索,马库斯·达米科,菲利普·贝利,斯蒂夫·哈德森,David Parry,克里斯·迈巴赫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剧照

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1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2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3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4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5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6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13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14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15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16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17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18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19全金属外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4 15:02

详细剧情

  越战期间,美军大量征兵。大批年轻人应征入伍,在新兵营接受“残忍”的训练。“傻瓜”比尔运动神经不发达,常常犯错而连累所有人一起受罚。“小丑”(马修•莫迪恩 Matthew Modine 饰)奉命帮助比尔,但比尔还是老犯错误,连累其他人。大家忍无可忍下打了他一顿,比尔从此变得精神恍惚,在新兵营毕业前夕枪杀教官后吞枪自杀。  “小丑”随后分到了军队新闻组。他在采访中看到了当时的同伴们都已经变得麻木、残忍。一次,“小丑”随“牛仔”执行任务时,遭到越共狙击手伏击,“牛仔”亦不幸中弹身亡。众人经过一番搜索,击伤了狙击手。“小丑”发现狙击手竟是一个年轻少女。有人提议留下她挣扎而死,“小丑”在少女“杀了我”的哀求声中,扣下了扳机。

 长篇影评

 1 ) 《全金属外壳》中暴笑的操练口号(转)

1:

mama and papa were laying in bed !
妈妈和爸爸躺在床上!
Mama rolled over and this is what she said :
妈妈翻身向上然后说道:
oh, give me sone …..
哦 给我些
oh, give me sone …
哦 给我些
P T
体能训练
P T
体能训练
good for you , and good for me !
对你对我都有好处!

2:

Mum good !
好啊!
Up in the morning to the rising sun !
随着太阳东升而起床!
Gotta run all day till the runing’s done!
整日跑步,直到完成训练!
Ho chi minh is a son of a bithc !
胡志明是个狗娘养的!
Got the blueballs , crabs and the seven-year itch!
他染上了性病阴虱,患7年之痒!

(Ho chi minh is a son of a bithc ……哈哈哈哈哈!)

3 “手淫队列操”:

this is my rife ! this is my gun !
这是我的步枪!这是我的家伙!
This is for fighting ! this is for fun !
作战之用!享乐之用!

4:

I love working for uncle sam !
我喜欢为山姆大叔工作!
Let me know just who I am !
让我知道自己究竟是谁!
One two three four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
1 2 3 4 美国海军陆战队!
One two three four I love the marine corps !
1 2 3 4 我爱这个海军陆战队!
My corps ! your corps ! our corps ! maring corps !
我的、你的、大家的海军陆战队!
I don’t know but I been told !
我本不知道但据说!

5:

Eskimo pussy is mighty cold !
爱斯基摩女人的性器官很冰冷!
Muu good !
好啊
Feels good !
感觉好!
Is good 它好!
Real good !真好!
Tastes good !味道好!
Mighty good !错不了!
Good for you !对你好!
Good for me ! 对我好!

(Eskimo pussy is mighty cold !……哈哈哈哈哈!)

6:

I don’t want no teen age queen
我不要什么青春王后!
I just want my M-14
我只要我的M-14 !
if I die in the combat zone !
如果我死在战场上!
Box me up and ship me home !
把我装在棺材里用船运回家!
Pin my medals upon my chest !
在我胸口别上勋章!
Tell my mom I’ve done my best !
告诉妈妈我已经尽力!

7:最经典的

Sir No Sir……
Sir Yes SIr……

 2 ) 软体动物

      豆瓣上的电影评论有些还是比较精彩的,比如谈谈爱情,摆摆小资,纠结一番人性善恶,感叹感叹人间冷暖,哀一把中国观众看国产电影的不幸并恨几恨国内导演的不争,或者再或者似是而非地藿香一番正气……当此时,几篇可圈可点之文,几番荡气回肠之论,常常不失时机地使人眼前一亮,这是豆瓣的长处。
   但有些电影,对于豆瓣的许多才子们来说分明就是灾难。
   比如全金属外壳。不幸,一个电影牵扯到了战争,又不得不扯上点儿政治,还加上一点对妙不可言的人性的嘲弄,对于早已丧失立场观点方法唯物史观以及及其短缺距今不超过半个世纪的自己国家的历史知识,的某些人士来说,看了之后无疑很冲动,想说什么,但说了半天又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
   这是我看了一堆不堪入目的评论之后的牢骚。这真的是灾难。

   这是一个美国人拍的描写美国曾经参与过的目前为止最失败的一场战争的电影。不是所有的失败都需要反思,至少我没有看到其中有什么反思。如果有人认为有反思,那我对你很失望,没有最其码的对越战为什么发生,发生的过程,中美苏越各自以怎样的形式参与了这场战争等知识的了解,就不要起哄。
   导演是在借越战表达对某些事物的不满和嘲弄,仅此而已。对于一场被引诱而加入,靠恳求退出,十年间由最大债权成为最大债务国而对手加入联合国拉拢伙伴无数等严重后果,付出惨重代价的战争,美国已经有人站到一定的高度去反思过了。但不是在这个电影中。
   纠结的导演,纠结的观众,大可不必。一切都如此单纯,只是个少年欲说还休强说愁,而已。
   

 3 ) 全金属外壳1985年剧本与电影的区别

大概是我天资比较愚钝,电影刚看完还有些地方不太理解,所以找来剧本看了看(结尾有剧本原文链接)。老库最终的成品跟一开始的剧本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 个人觉得剧本看了以后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来里面呈现出很多看电影时可能会忽略的细节。二来剧本里有对joker更多的心理刻画。第三就是剧本里有一些情节和场景更加极端,最终并没有出现在电影里,而这些情节恰好能明确地揭示了一些电影中较隐晦的主题。第四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就是剧本里有很多幽默的地方没有展现在电影里。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不同之处: 1. 在剧本中,胖子Pyle在军营里受虐的情况要严重很多。胖子在一次检查中忘记刮胡子,于是教官让小队长们尿进一个马桶,然后把胖子的头按进马桶,差一点把他淹死。 2. 剧本里,有一项训练内容是头朝下从45度角绳子往下爬,下面是池塘。胖子每次都掉进水里,最后差点被淹死,被joker和cowboy捞上来的时候已经没意识了。教官认为他没事,仍拒绝送去医务室。 3.相对电影,剧本里joker对胖子并没有那么亲切,但是胖子对joker的感情却更深。换句话说,剧本里更突出了两人之间感情的不对等。这点我觉得挺重要的,因为胖子一门心思认为joker是自己在全世界唯一的,最好的朋友,因此joker打了他以后(结合受虐),一下就心里变态了好像更顺理成章一点。有些朋友看了电影之后觉得跟军训差不多,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变态,希望原剧本能给你们提供更好的解释。 4. 剧本中胖子杀死教官的部分也略有不同。其中有一小段,教官让他放下枪,他疯狂地喊:“NO! YOU CAN'T HAVE HER! SHE'S MINE! YOU HEAR ME? SHE'S MINE! I LOVE HER!”自然紧接着肯定是教官疯狗一样的训斥。等训斥结束后,胖子才举起枪,教官一边邪恶地微笑,一边说了一句:“"Private Pyle, I'm proud-",然后枪响了。简单来说,就是他枪击这段没有电影中写的那么坚决,而是有点被逼到那份上的感觉,就不开枪都不知道还能怎么办了。剧本中他是在惊讶,困惑和恐惧中自杀的。教官最后的反应是骄傲培养出这么个杀人机器。 ***训练结束,进入越战 5. 电影中删除了部队组织士兵观看一部主战政治宣传电影的情节(John Wayne 的 The Green Berets,在豆瓣上好像也不怎么招待见)。这段主要对比了真正参战士兵衣衫褴褛目光凶狠的样子,和电影中时尚漂亮的英雄形象。 6. 这个细节看电影的时候没注意,看了剧本才发现。记者们开会的时候,主编背后的墙上有一句话:“FIRST TO GO, LAST TO KNOW, WE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OUR RIGHT TO BE MISINFORMED.”另外,开会这段在剧本中有很多幽默的对话。比如主编念了一段新闻并认为很好,说一北越士兵读了美军宣传册以后就叛降了。Joker:“Why don’t we drop a couple of million of those suckers and go home?” 主编回答:“Too expensive.”其余就不一一列举了。 7. 你们以为joker最后杀的那个越南狙击手女孩是他杀的第一个人吗?非也非也。剧本中,在joker去前线的直升机上,其实还有两个南越长官(原则上是亲美一方)在审两个越共分子,其中一个越共很顽固,于是被南越长官直接扔出直升机了。Joker就威胁说如果他再乱杀人就会将他的行径报告上级,并且有照片为证。长官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直接把另外一个越共也扔了出去。于是joker把两个长官都杀了。 8. 不知道有没有人疑惑电影中提到的Captain January是谁,其实这个人在剧本中还挺有戏的。之前主编只是要求joker的报道和照片要更戏剧化一点,Captain January的要求就更加具体:“Get me photographs of indigenous civilian personnel who have been executed with their hands tied behind their backs, people buried alive, priests with their throats cut, dead babies,” and “Don't even photograph any naked bodies unless they're mutilated.” 9. 剧本中以下这个小细节我挺喜欢的。记得Joker在堆尸体的坑边上时,有个凶恶的陆军长官吗?Joker特意敬礼的时候多敬了一会,因为在他想象中,这样远处的狙击手就能知道哪个是长官了。 10. 还是剧本里的一个细节。Joker这个小分队决定来一次“Mad Minute,” 意思就是拿枪疯狂打一分钟,然后全体安静看有什么动静。然后就在周围一片寂静,大家全神贯注地听的时候,一个人放了巨响的一个屁。 11. 电影中的Eightball,也就是剧本中的Alice,是一开始去探路然后被狙击手打中(但没打死,就一直被折磨)的黑人兄弟。后来有一个去救他的也over了,于是Animal Mother冲进去救他。不一样的是,在剧本里,Animal成功把Alice拖了出来,然后为了让他多撑一会就给他讲笑话。于是到了这里才有了这个对话, "Do you know how you keep five niggers from raping a white girl?" "How?" "Throw 'em a basketball." 12. 小女孩狙击手被击中后,Animal说就把她扔这烂掉吧,joker 非说这样不行,最后开枪杀了小女孩。其他人都说:“你真猛!”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剧本还在继续。这时Animal冲过去,拔出大砍刀,一刀把小女孩的头砍了下来,然后拎着人头一边给每个人看,一边说:“到底谁猛!” 13. 最后,当然要交代一下我们主人公joker的结局,那就是被打成了筛子。 http://www.visual-memory.co.uk/amk/doc/0065.html

 4 ) 截至库布里克,战争电影快撞线了

    必须感谢库布里克,这个热爱并诅咒人类的导演,用《full metal jacket》塑造了一大批好战分子和和平主义者的战争观念,多么矛盾的一个事情,这也就是战争这件事,经得起任何形式的过度诠释。亲手打爆一颗头颅,溅在地上的脑浆可以是一种宗教对你的恒世诅咒,也可以是另一种宗教对你的救赎。
    当然对于越战而言,除了背着来复枪环球旅行的美国人和北越的胡志明死忠之外,其他人都是他者,即便大家伙都把越战当做一件正经事,但是所有的手头资料也都几乎是好莱坞大片式的。
    是的,只有越南人和美国人有资格去做田野调查,不过越南缺席了,就像所有的被侵略的贫弱国家的缺席一样,话语权从来也都在入侵者的手中,一直都是美国观念在说事。即便,这个黩武穷兵的自由国家有着极好的反战传统,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60年代的黄金印记,但是,仍然应该留一手,永远去怀疑它说得不会是全部。
    《full metal jacket》的前半部分是一场祭祀的狂欢,它诠释了什么是全金属外套的同义词:born to kill,就是战争工具的礼教,这“吃人的礼教”本没有太多值得鞭挞的东西,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但是人总归是热血的动物,总会有血脉贲张的时候,于是kill ourself搞定了这个扭曲。库布里克的诅咒就是这个,kill ourself也没有超出born to kill的范畴。
    直到电影的结尾,库布里克才回到了正题上来,开始正经地讲故事,在这里,复仇的欲望战胜了自保的欲望,怜悯又在随后战胜了复仇,最后,又通过屠杀实现了怜悯。这个过程,击中了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是信念崩溃的过程。
    是的,截至库布里克,战争电影已经快接近撞线的那一刻了。
    或许可以回到日本侵华来,在走出了非此即彼的语言环境之后,我们有了《鬼子来了》和《南京!南京》,这应该被看做被侵略国家在表达欲望上的崛起,它们出现的意义大于影片的伟大程度。拿姜文陆川们和库布里克们比较,当然是一件无厘头的事情,它们并没有可比性。大家的立场完全不一样,奢求一个世界公民只能是一个奢求。不过,有一个细节一直是我们没有拍出来的:鬼子轮奸中国妇女时,脑中也闪过一念,我的妻子被人强奸了我怎么办,随后鬼子又想到了这和天皇的命令没有关系,然后开始了轮奸,鬼子当然不会在此后有负罪感。

 5 ) 这一部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就电影名字来说,Full Metal Jacket,国内译名是《全金属外壳》,乍一看像是科幻片,让人联想到一身铁皮的机器人,却不怎么容易和战争扯上关系。

在电影里,也同样提到了Full Metal Jacket,出自莱纳口中,这里就指的是“铜质弹壳子弹”。

影片前半部分以越战为背景,以小丑joker的回忆展开,初进海军陆战队训练所经历的事情。

满篇几乎夺屏幕而出的脏话撑起了整个故事,也将海军陆战队长官的“口吐芬芳”展示的淋漓尽致,在这一段故事里,莱纳像一个还没有经历战争就受尽侮辱的受害者,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的军训,教官对我们苛刻严厉,时不时的呵斥和体罚让我们叫苦不迭,可能每一个有这种经历的人心底曾经都有过这么一个想法,那就是把教官暴揍一顿,更黑暗的话,打死他。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憎恨情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教官的不舍。

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症。

(斯德哥尔摩症,即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来源:百度词条)

就电影来说,隔着屏幕我的心境甚至开始由起初对于海军陆战队长官的反感到最后的理解和尊重,当然电影本身附带的戏剧性有一定的影响,同样也受益于电影扎实的叙事功底和对白。

库布里克用各种骚话撑起了这一个情节,甚至是无懈可击,但是它们仅仅是为了搞笑和黑色幽默吗?对于军队的作训当然是无话可说,军人作风和严肃有序的环境自然必不可少,至于长官对于可怜的莱纳的态度,莱纳最后各种“正常”的表现也预示着即将迎来的不正常。

既然库布里克用莱纳口中的“Full Metal Jacket”作为电影名字一定意有所指,单对于这部分情节来说,像是替那些“莱纳”们受尽屈辱的控诉,从大的方面说,则是全方位控诉越战,联系后面情节,也能看出库布里克想向人们展示越战不仅仅造成了当地的生灵涂炭,同样对于参战者,小到每一个士兵甚至是连士兵都不是的平民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电影大体可以分为三幕,海军陆战队的作训,小丑的记者经历,枪战。

第一幕以莱纳饮弹自尽结束,画面由洒满血的厕所墙壁突然转到第二幕的开头,小丑和战友在轻松地和越南妓女砍价,音乐也极为突兀的由沉重转为了轻快,如果非要找到和第一幕的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依旧无休无止的脏话。

影片结尾,小丑一行人遭遇狙击手损失两个战友,最后发现杀了自己两个队友的狙击手竟然是一个少女,小丑手里握着枪,原本嚷嚷着要上战场杀人的小丑面对这个受伤女孩却不顾战友反对声称别杀她,在这里小丑的处境就已经接近进退两难。

一面是替死去的两个战友报仇,一面是杀死面前这个本应处在花季年华,不该出现在这里成为狙击手的少女。要说训练过的士兵们都是铁石心肠杀人不眨眼也言过其实,而其他那些表面上看来以为是毫无同情心的士兵也用一句脏话无意识地表达了自己的惋惜:

她再也不能做爱了。

在后半段我是带着疑惑看完的,从第一幕属于小丑对于之前的回忆,加上自己的独白让我们知道这是对于过去经历的感慨,但是到了第三幕,独白没了,电影情节的发展也模糊了现实与回忆的界定,这究竟还是处在小丑的回忆还是小丑回忆后经历的现实?

为什么这么想?如果是前者,那么小丑对于第一幕海军陆战队作训情节的回忆所附带的情感色彩包含了他所遭遇的亲手杀死少女的经历和因此造成的认知的改变;如果是后者,那么所处于“现实”的小丑回忆这段往事时自己的身份仅仅是一个战地记者,而在经历了这次少女狙击手的事情后他的看法定有改观,如果再回忆一次当初的作训,或许侧重点和想让我们关注的地方会截然不同。

不过到最后一个镜头,这个真相才揭晓,全部是小丑的回忆,在暗淡的夜幕下,火光四起,手拿步枪的士兵们缓缓走过,伴随着小丑的独白,电影结束。

从结尾小丑枪杀少女濒临崩溃,到夜幕下的士兵们的众生百态,电影以小见大,越战所带来的对于一个国家产生的影响对于我们似乎太遥远,也很疏离,但是聚焦到一个人身上,他所经历的,我们更能感同身受。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悲剧发生在他们身上,但是亦不止于此,最后的一众士兵的镜头,似乎在告诉我们,像他们这个样子的,还有很多。

 6 ) 教官小课堂——实用英语素材积累

影片前半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身攻击用语素材,下面刷鞋课代表就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其中涉及到宗教、种族和地域歧视以及过分下流的就免了(囧)。

第一步:热身四连击

两军首轮对骂,在战术上应首先采取连击炮的高速轰炸,在气势上先压制敌人!

大家都是初次见面,对对方的体貌特征、性格背景等都尚未了解。因此在内容上,可从整体的角度对对方“生而为人”的本质进行否定。具体可参考以下四个示例:

(1)You are pukes. 你们是呕吐物

(2)You are the lowest form of life on earth. 你们是地球上的最低等生物

(3)You are not even human fucking beings! 你们甚至不是人类!

(4)You are nothing but unorganized, grab-asstic pieces of amphibian shit! 你们只是一群废物!

开场不仅仅只是热身,还肩负着过渡和铺垫的重任,是决定整体成败与否的关键一步。

第二步:外貌攻击

由于人身攻击是讲究速战速决的艺术,短时间的交流内我们很难发现对方背景或性格的明显短板,因此最为高效的手段是抓住对方的外貌缺陷进行攻击。

热身四连击时除了动嘴,更要眼睛和脑子并用,迅速找到对方身材长相的致命弱点,并适当加入幽默元素以打击对方的心理。举例如下:

(1)How tall are you? 你多高?......I didn’t know they stacked shit that high! 大便竟然能堆这么高!

(2)You’re so ugly you can be a modern-art masterpiece. 你丑得像现代艺术杰作

(3)Your ass looks like about 150 pounds of chewed bubble gum. 你的屁股好像150磅嚼过的泡泡糖

第三步:恐吓三连击

在这一步中我们高瞻远瞩,通过一系列危言耸听的恐吓突破对方的心理防线,使其对我方心生敬畏从而日后不敢造次。

(1)if you......I will unscrew your head and shit down your neck.

(2)I will gouge out your eyeballs and skull-fuck you.

(3)I’m gonna rip your balls off, so you can not contaminate the rest of the world.

最后一步:根据个人喜好给you添加同位语

(1)maggot 蛆

(2)(slimy) scumbag 人渣

(3)worm 蠕虫,在此意为懦夫

(4)turd 粪球,狗屎

(5)numb-nuts 笨蛋,蠢材

以上纯属个人扯淡,刷鞋课代表也是自己封的。请各位看客切莫当真(囧)。

 7 ) 多角度的反战

战略游戏的兴起,吸引了无数的男性玩家。由于游戏中的死亡不过是一串苍白的数字,这淡化了战争的惨烈,让人们感受不到战争的残酷,反而被战争的魅力所吸引。于是部分人产生了狂热的战争崇拜,甚至感慨未逢乱世,无法展现个人的英雄气魄。所以一提到两岸问题,就有一批人扬言武力解决,毕竟他们并未真正感受到和平的可贵。

反战电影之所以可贵,正是因为可以通过银幕这种无害的形式,向毫无了解的观众展现战争的残酷性。越战以来出现了大批反战电影,如《野战排》、《猎鹿人》、《现代启示录》等,这些电影精彩好看,也发人深省。在这样的背景下,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也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体现战争的残酷。

这部电影由两段构成,其中第一段体现士兵参战前的军事训练。与大多数电影直面战场上的惨况不一样,库布里克选择了这个少有的角度来体现战争对人性无处不在的伤害。在战场之外,士兵遭受着严酷而非人道的体力、纪律及精神训练,并逐步磨灭了人性中的软弱及善良,将人变成杀戮机器,而不合格者却因遭遇了群众冷暴力走向毁灭。这对于人性而言是可怕的伤害,而更让人觉得恐怖的是这一切都以合法的名义进行,战争对人性的扭曲至此。这一段角度十分巧妙,为了增加感染力,电影增加了无数让人哭笑不得的脏话集锦,让电影带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感觉。同时文森特·多诺费奥的完美表演也是居功至伟,将冷暴力的残忍及压抑表现得十分到位。

影片后半段回归到战场,与大多数反战电影一样,都着重体现战场的种种非人道,如对平民的杀戮、战友的阵亡、卷入战争的非常态人群(少女、妓女)……在这样的基础上,库布里克也试图在常态套路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元素风格。首先是叙述者是战场后方的记者角色,由于主要在战场后方活动,电影得以采用一种非紧张的视角去看待战争,如《陆军野战医院》般的形式来戏谑战争。如如新闻会议上对字眼的斟酌、死亡人数报道等都体现出战争的本质,如士兵解决生理需求的讨价还价,这种种非常态战场场景,也消解了被神圣化的战争;其次电影插入了士兵受采访的蒙太奇片段,直接将各方对战争的观点直接展现于银幕之上,凸显反战声音;最后依然是黑色幽默。与大多数面对战场残酷的苦大仇深的表情不同,电影始终在戏谑及幽默调侃的情况下展现战争,即便战友阵亡也没有过多地渲染悲伤,始终将电影氛围置于冷静。这让战争变得荒诞,同时也进一步抹去了战争的士兵人性,照应了电影前半段的杀戮机器。

电影试图从各方面都展现战争本身的残酷性,因此电影也脱离了普通的反越战范畴,上升到广义的反战层面。电影最后主角面对频死的越共少女时的犹豫及挣扎,是这部电影对人性的最佳诠释,这种人文关怀也是让电影变得独特而神奇的原因。

 8 ) FIFF7 | DAY8《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镜头下的战争思索

第7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全金属外壳》,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各路士兵们忐忑复杂的评价了!

夕颜:

夕颜:

看似深刻,实则浅显。

贞洁烈女:

前后节奏差异太大...不过反战意味十足。

零星无名:

我的妈呀,美国军官都这么能逼逼叨的嘛。

心是孤独的猎手:

厕所和狙击手这两段超高水准,配音碉堡。

曲有误:

不如预期,前后两段感觉衔接有点问题,后半段的人物塑造给我的感觉不太好。

果树:

前后两截的高对比既是全片亮点也容易让人在观感上走向两极。所以一向不喜欢军队和军人。

Her Majesty:

在战争电影之中并非不可替代,教官骂人片段被无数次致敬和模仿。最后的开枪抉择实际上是强行煽情,把它与人的善意关联起来其实站不住脚。

晓风与你残月:

除了最后那两分钟的射杀女狙击手以及战场那段配乐,not much impressive,没有太感染我,总感觉叙事节奏有问题。或许是我对于库布里克有更高的期待吧,对于库布里克来说,本片本可以做得好更多。

汤达人:

整部电影的叙事节奏,人物塑造都很有问题,除了小丑和劳伦斯其他人的生死真的完全无法共情,当然有两个高光点,狙击手和厕所……这两个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然后呢?处理得相当糟糕,而且前半段的训练营阶段给了我很大的期待,后半段却相当泄气。

我略知她一二:

"我曾蹒跚在十二座云雾缭绕的山麓, 我曾匍匐前行在六条蜿蜒的高速路上, 我曾踏进七座悲伤的森林深处, 我曾直面十二片死去的大海, 我曾走进坟墓之口有万里之遥, 而那是一场暴雨,那是一场即将到来的暴雨。 喔,你看到了什么,我的双眼碧蓝的孩子? 喔,你看到了什么,我亲爱的孩子?"

麻雀:

反越战题材的人性主题。更喜欢前半段压抑急迫的节奏,在脏话典范的进程中消除个体差异,泯灭人性,逼向一个高潮:胖子的杀他与吞枪。后半则不急不缓,born to kill与反战徽章的joker,是战争体制下的杀人机器与残存理智的矛盾,而扣下扳机的那一刻则昭示了这场战争扭曲人性、变态压抑的非正义性。

飞檐:

前半段此起彼伏的军营生活为后半段男主的心理转变做了铺垫,塑造出了次要人物逐渐异化扭曲的惊惧感。对于人性复杂与多样性的演绎持续着从头到尾,战争的严酷感也从军营训练就开始渲染,人性演变与环境变化有情绪连接,所以觉得前后两部分没有很割裂吧,只是战场部分的展现略有些单调,倒不太像老库一贯的作风。

Pincent:

放在库布里克的维度还是挺失望,觉得甚至可能进不了战争片影史前20。明确的分段、一前一后两声枪响、三个越南女人的形式结构,电影讲述尝试放下枪的失败,全金属外壳裹住血肉质地的人性,身处暴力无法自清,宣扬和平但生来杀戮,人性的双重性本身就像个joke。开头训练营部分建立的师徒与营友关系都挺漂亮,让紧绷的高密度辱骂压迫成为观众能直观感受的常态,而后视点变成了相对旁观的模式,虽然这种旁观还比较全景式,直到最后发现这还是关于一个人和他人性的故事。最后十分钟的配乐很好。

了却烟硝:

极度无感,极度无聊。我并没有像我爸那样爱看战争片,所以不存在因为类型的原因不喜欢这部电影,所以事实就是:库布里克的这部电影真的不怎么样。

首先从剧情上来说,几个桥段的处理还是不错的,印象最深的便是厕所杀和女狙击手的两段戏份,可惜除此之外,其他地方都显得特别的普普通通,没有什么特色。更可怕的是,这些桥段之间的承接更是直接的可怕,没有过渡,没有转折,就这样直接进入下一个?库导,我们是在看一部完整的电影,不是幕间剧!

还有一点就是人物塑造不太好,除了那个吞枪自杀的胖子之外,其他的士兵都没感觉出来什么明显的东西。而那个越南女狙击手的人设更是有点强行联系上反战的感觉,实在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总之,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甚至远远不如《血战钢锯岭》······

#FIFF7#DAY8的主竞赛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短评

任何一场战争都是人性善恶的放大镜。前45分钟在巴厘岛受训的部分太酷太脏了,大爱;后面越战情节,无比逼真的场景,硝烟弥漫,战火连天,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影片以对人性最为赤辣的鞭笞为结束,令人焦虑和深思。

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目前最不喜欢的库布里克。战争是钢锯岭最好的部分却是本片的短板。宁愿结尾是厕所里的两声枪响。作为亮点的音乐依然是库式的。人物心理的呈现反而更认可比利林恩了。有趣的也许是一个知识分子深入战场而身不由己的过程。底层战场的人性呈现注定做不到完全的冷酷,这是瓶颈或许也是无形中的人道底线。

4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前后两端情绪转化可真够大的,论杀人机器是如何培养,果然要如此变态才能把一个人的人格完全剥掉... 简直是脏话教科书,但真的好爽啊!教官!请再骂我一次!

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88/100 一开始接近20分钟的辱骂戏,剔除掉了几乎所有形式主义的东西,甚至电影过去半个小时都找不到主角在哪。然后从死亡“诞生”之后,剧情像在鲜血中盛开出的一朵花,绽放出了你对一部战争片所能要求的全部。最后躺在血泊中苟延残喘的女人,是否就是越南的化身?士兵离开了,留下它在狼藉中腐烂。

12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重看@影城;前半段非常赞,如机关枪般密集扫射的教官粗口不断,全片亮点;“傻瓜”比尔前后对比鲜明,表演可圈可点,库布里克本质上就是恐怖片狂热爱好者,厕所一段拍得惊心动魄;战争之于人性的麻木与泯灭,前半段刻画得更深入细致,前线战场反而流俗,时时想起《现代启示录》。

1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关于战争。关于机器。关于人性。关于一首我爸我妈在清晨做爱的集体歌曲。

19分钟前
  • Little Punk
  • 力荐

片子里到处都渗出来“歧视”,教官对军人的歧视、军人对平民的歧视、平民对妓女的歧视、战争对生命的歧视、作者对战争的歧视……整部片子温馨的场景只有那么几瞬,大量的黑色幽默占了主要篇幅,这就是这部电影高明的地方,那些军歌和脏话很能惹人发笑,但是当你笑的同时也正说明了你已成了麻木的看客。

23分钟前
  • 汝就做吾的犬吧
  • 力荐

两次死亡:杀死教条,杀死人性,杀死长官,杀死甜甜圈,杀死胖子;杀死丛林,杀死敌人,杀死眼睛,杀死怜悯,杀死自己——杀死美国,杀死战争。

27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只要真正反战的人,最终都会走上反美的道路。因为只要稍微了解这个军工复合体近百年所挑起、煽动和扶植的战争,就会获得跟看这部电影相同的观感:人性从尚存到扭曲,最终变得麻木。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又没一篇对胃口:( 这片最重要一词,其实在那个暧昧的DUALITY上面. 还是保守派的老布吧.悻悻地想.那些操歌印象深刻,相当琅琅上口:)什么人的异化啊,战争的本质啊,怎样不合作抵抗啊,又怎样说到底我们还是站在这一边的啊,那些说得都滥掉的东西,也没讲得如何高超.氛围倒是一贯的.洗

34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你帽子上写着天生杀手,制服上别着和平徽章,这是个冷笑话吗?——我只是想提出人的双重性。

37分钟前
  • 螺丝இ
  • 推荐

开始以为只是展现人性泯灭,挖掘邪恶的战争纪实大片,结果大大出乎意料!真正使得战士拥有杀人欲望的不是机器化的执行,而是不断打压后所残留的一点人性,正是这点“人性”使得杀戮有了用不完的动力,成了每个士兵的内心深处的困惑与心魔。

42分钟前
  • 蓝笔风
  • 力荐

胡志明is son of bitch~从此这句歌词朗朗上口

43分钟前
  • 杜边生
  • 力荐

美国就是这样吧,做错了什么后反省,然后再做错再反省,反省出来的结果就是我可以做错事因为我做错之后会好好反省的。越战是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不应单单是因为美国许多年轻生命的丧失,而更应该痛在美国武力征服世界的联邦机制,难道阿富汗,伊拉克,就不是美国人心中的痛么?

45分钟前
  • 癌症抑郁症患者
  • 推荐

泾渭分明的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胖哥和教官间的戏份非常喜欢,以至于看的时候基本目不转睛,但是后半部分所谓对越战的残酷描写也好对人性的剖析也好基本都是司空见惯的母题了。加上前有诸如现代启示录、猎鹿人、出租车司机等等对越战描写和反思的佳作,库布里克这部倒像是一部“跟风之作”了。

49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不管他拍什么类型片都是拍尽了

54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看完这部,其他战争片可以不要看了。

5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有时候声嘶力竭未必代表充满力量

59分钟前
  • 卡列寧吃着🥐
  • 还行

Not so Cubrickal at first sight, but tastes more Cubrickal in remination.

1小时前
  • 驻马店凯鲁亚克
  • 还行

看完觉得缺乏震撼。战争的残酷度甚至不如训练。但或许这正是一个思考点。在战场的25000000码之外,他们欺负弱者,精神扭曲。然而亲临战场后,他们死得都有名号,或为义气,或为勇气。战争的面貌在远处被扭曲了,政客和军官的如椽大笔抹去了和平的一面。然而到战场上,当士兵真正地活着的时候,自然有duality。当joker射出人性的子弹时,那罪恶的一肥皂已经使战争移位。

1小时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