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死了一只羊

剧情片大陆2018

主演:金巴,更登彭措,索朗旺姆,加华草

导演:万玛才旦

 剧照

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1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2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3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4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5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6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13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14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15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16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17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18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19撞死了一只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8 04:45

详细剧情

  司机金巴在路上撞死了一只羊,决意超度此羊;杀手金巴即将找到杀父仇人,准备报仇雪恨。阴差阳错,杀手金巴搭上了司机金巴的卡车。于是,两个叫金巴的男人的命运便神秘地联系在了一起,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开始……

 长篇影评

 1 ) 杀手几分钟的转变是西藏历史漫长的未完成的信仰缩影

作为一部篇幅较小的电影,导演试图完成的表述是很有野心的。本片中文片名叫“撞死一只羊”,点出影片的发端。

据介绍,本片的剧本其实来源于两个不同作者的两篇小说,其中一篇是导演的短篇,另一篇是次仁罗布的作品,这两篇小说合而改编为一部电影之后,中文片名和导演的小说同名。

撞羊是司机的一段奇遇,一个发生在蛮荒之地的故事,这样的片名和故事有一点针对市场的意味,作为一部艺术片,撞羊故事的结构和对此奇遇的凸显,有一点艺术片中的类型片的意思,有点艺术套路的意思,所以这个片名简单直白的想要俘获观众的认可,是影片最浅层的表达,就是最喜闻乐见的讲故事,讲奇遇。

英文片名是“Jinpa”,是藏语的“布施”之意,从布施这个角度看,影片从讲故事进入到了第二个层次,即讲人。

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名字都是Jinpa。同时,司机执念般的天葬行为构成第一次布施,在这段戏中,念回向经的老喇嘛说司机天葬死羊的行为是真正的布施(中文字幕翻译无法突出布施和人名的相同),可以说撞羊的整个故事确立了司机的性格,尤其是执着。

但从整个影片来看,司机的意义确实在于凸显萨恩人的心路历程,从司机的性格确立可以很好的参照出萨恩人尚未确立的报仇决断和摇摆冲突的内心世界。

司机这一角色,他的身上有稳定的价值和认同,从这样稳定的心态出发,与意外的外部世界发生冲突,这样的人物,他用自己的信念去改造外部世界“意外”,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我们看到司机心事重重,甚至因此而无法给情人一次满足,但他的心事重重,不是内心之中的冲突和不安,而是内心和外部现实的矛盾,他在和外部世界的第一次冲突中得到安慰,但是又对萨恩人能否找到找到仇人,会否报仇雪恨这个不稳定的新意外有思虑。

而萨恩人相反,萨恩人是受外部世界——传统和父亲被杀这一现实——的冲击而导致内心的冲突,他也是心事重重,但他和司机不同,他的挣扎在他自己的心理之中,是报仇还是不报,杀人还是不杀这样的完全的内心矛盾。

根据万玛才旦的专访,电影的立意其实是罗布次仁的小说,即萨恩人寻找仇人-找到仇人-放过仇人(没找到这篇小说,没读,猜是这个结局)的故事,撞羊是为了补充它而后来加编进去的。

萨恩人这个人物最后构成另一次布施,也就是萨恩人的内心冲突最终消解时,他面对仇人的生命和仇人的家庭最终把漫漫两年的报仇之路结束。这个其实很有意义,就是他把终于不再接受外部的压力,传统的规训,他恢复了因外部而激烈冲突的内心。

最后司机在梦中构成对萨恩人愿望的布施,第三次布施的意义在于,安慰萨恩人和对司机的确立的价值观念进行补充,也就是放弃报仇是否对萨恩人公平,司机身上的那种绝对价值观念是否真的就是完美的?

实际上这个结尾可能是对原著两篇小说思想的一次反思。在小说中,撞羊到天葬是一个救赎历程,即便是无意撞死也心负愧疚是一种很崇高的道德境界,通过这样的赎罪过程,故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结束,分故事中的司机树立了一种和康巴传统观念不一样的道德形象。

另一个故事中,萨恩人放弃报仇也是以和平和爱结束,也是喜闻乐见的结尾形式。这两个故事,有种对旧传统的批判和对一种理想世界的完全的崇拜,这种传统是落后和愚昧、野蛮和不合时宜的,像一命换一命这样的的血仇观念,是批判的对象,所以树立与此不同的道德形象和价值观念应当会被知识分子认为是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最先是由佛教文学开启,后有世俗人文主义继承。

但显然白玛才旦对这样的两个故事本身进行了反思,而且两个故事也需要一次融合,最后可能以梦中报仇的这一幕,算是对旧传统的合理性给予了一定的价值肯定,但是这样的结尾作为文化或许是合适的,作为艺术却可能太过柔软和小清新了,这个结局的处理,富有创新的成分,导演特别重视这个,专门找了一个谚语来再次强调它。

但这样的处理没有走出人们观影的心理期待,最后一段非要将故事落定在圆满结局上,可能削弱了影片在艺术上的突破,有点回缩的意味。

同时,处理梦中报仇这段戏的时候,其实给观众留下了一个疑虑,货铺女人和玩长劲鹿的小孩儿到底是不是仇人玛扎的家人?

这段戏中女人牵着孩子逃走,好像在说这两个人物不是玛扎家人,但前面萨恩人见玛扎的戏里,又在暗示小孩-仇人构成的父子关系对萨恩人的影响,难道是萨恩人自己的一场误会?

但也没说清楚,可能说,梦中报仇这段,女人“劝而未果”的安排更符合影片自身和现实人物的行为逻辑,我认为这里的处理欠妥。

此片的第二个遗憾可能在这里,另一个遗憾是茶馆老板娘的设计有很大的问题,和影片基调比,显得很浮夸。不过话又说回来,梦中报仇这段的摄影看着相当的高级。

第三个片名是藏文的“Lak dMar”,这个词的意涵可以从“以杀生为职业的屠夫,到无意造成的生命杀害的人,到故意杀人者”都可覆盖,但主要是指杀人者,是次仁罗布的短篇篇名,这个片名当然是面向藏人的。

而作为一个藏人观众,感觉这个片名很好的从一种身份的虚实出发,暗示了影片可能蕴含的一种对藏人社会新旧伦理的变化表达。

这个名字实际上对英文片名解构和反对,也是对撞羊这个奇遇故事的溯源,直接点出几年前的杀人事件,杀手逃逸隐居。司机撞羊后,也以类似杀手的身份去寺庙忏赎,司机和玛扎同享一种身份,暗示了玛扎隐居后的状态。茶馆风骚老板娘说玛扎一心念佛、做善事,我们就不难听出,玛扎也在一个忏悔、赎罪的过程中,而且是漫长的过程。

次仁罗布的背景是卫地人,他是佛法中心的藏人,而他的故事讲的是康,佛法的边地。在时变以前,康区的只有精英和上层才会认真学习和弘扬佛教观念,一来是这些精英认同这样的历史叙述,认为藏人的文明化就是被佛陀的教导驯化.

另一方面上层的权力合法性就源自整个民族这样的文明认同,但是一般康人是我行我素的,我们热爱佛教,可以舍身取义,但是我们那时候对你佛法屁都不懂,我们那时候理解佛教顶多是宗教层面上的,更多的行为和观念是更古老的传统。

比如说血仇观念,这样的观念在卫地很早就可能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佛化的东西,米拉日巴、智美更登这样的戏剧传统,从卫藏地区出来,但在康地只是一种仪式性表演,老百姓很难被这里面的观念所吸引。

康巴人去打劫、打架、偷东西都回去寺庙念经,还可以跟活佛占卜,具体的例子比如,果洛人曾经打劫过噶玛巴的马队;娘茹人曾经有个魔头说要把拉萨大昭寺的佛像抢下来,因为大家朝拜太累了;

宁玛派最重要的大师之一米庞仁波切出身在德格的扎溪卡部落,他平时去云游,只能脱却袈裟着俗装,并配上腰刀,因为半路很容易遇上悍匪,如果打扮的不凶悍一点,危险系数就会高很多,悍匪喜欢打劫不反抗的僧人。

所以那时候康巴人热爱佛教,但其实不懂佛教。这样的一个康巴,时变后,佛教遭到灭顶之灾,只有地下宗教活动勉强维持.

后来佛法第三次在藏地复兴,这个时候的康巴突然开始以很强烈的情绪参与到振兴佛教的事业中,三十多年过去了,康巴的这种大众热情丝毫未减。

但是这一振兴佛教的运动,其实也构成了康人的自我佛化的实践,在旧时代人们没有深层理解和对待的东西,在经历了一次厄运之后,人们开始认真起来。

在佛化很早的卫藏人或很现实主义的安多人看来,康巴的这种做法是很不理智和极端的,动不动就放生几千头羊,大户之间攀比修建佛塔佛堂的功德,僧人和仁波切数量激增,素食运动、不打架运动、十善运动,这个过程带着所有底层运动的热切和亢奋,同时又不免带有民粹潮流的种种缺点,盲目、粗糙和不宽容。

但卫藏人也应当理解这样的康巴,就像佛教后弘期黎明时分的阿里和卫藏,今天的康巴只不过才开始这段历程而已。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血仇观念真正的开始了转变,有个作家讲娘茹的铁疙瘩终于融化了,他给这个变化做了政治定性,但真正深层次的去了解康巴,其实不是他说的那么一回事儿,康巴的铁疙瘩、木疙瘩、土疙瘩、水疙瘩、风疙瘩,是自我佛化而实现了文明塑造的。

罗布次仁的小说,影片中萨恩人的心路历程可以是康巴这段历史的寓言,康巴从来没有对什么低过头,只不过在千年轮回的道路上,遇到了那样一种光明,使他们在父亲被杀之后有了放下长刀的勇气。

-----

很多年以后,康巴茶馆的客人们围着钢炉,讲起玛扎的故事时,仍充满对世间神秘和神佛功德的赞叹。

那年,玛扎杀人逃逸,跑到萨纳这个地方,深深罪恶感让他忘记其他世界,他娶了妻子、生了儿子,隐藏自己背后的故事,经营着一间杂货铺,但算计和挣钱不是他的心思所在,他把挣来的钱大部分供养给佛法僧,布施给穷人,还拯救了无数条可怜畜生的生命。几年后,他的仇人已经到了这一带,但是玛扎整天拜祭的神山,把他的坐骑——一只白羊放到公路,这羊被路过的一个好心司机撞死,司机又遇上寻找玛扎的仇人,但司机对自己孩子的爱让寻仇者的决心产生了动摇。

寻仇者来到玛扎家那天,神山降下了大雪,玛扎的孩子没能去上学,寻仇者看到玛扎一家,又想起自己痛失亲人的经历和路上司机的禅机,最后绕过了玛扎的老命。

 2 ) 院线团 | 撞上复联的《撞死了一只羊》,值得一阅吗?

本条为公众号「风影电影」的日常院线评价栏目。由于豆瓣分数长短评须一致,评星与本人短评相同,与具体评分无固定关联。

《撞死了一只羊》从去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的首映开始,就拥有不错的口碑成绩。它不仅获得了“地平线最佳剧本”,同时在金马影展上获得包括最佳导演提名在内的两项金马提名;而在正式上映后,亦成为这个“复联档”中唯一受到关注的华语电影。

电影讲述了两个名叫金巴的藏族男子的故事。司机金巴在路上撞死了一只羊,决意超度此羊;杀手金巴即将找到杀父仇人,准备报仇雪恨。阴差阳错,杀手金巴搭上了司机金巴的卡车。于是,两个金巴的命运便神秘地联系在了一起,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开始。

我们邀请到15位影迷,一起聊聊这部电影。


综合评分:6.3分

嘚嘚

8分

万玛才旦是一个被低估的导演。如此饱满的边缘美学、现代感的叙事、义与信仰的精神力,在我心里是以一人之力补充了中国西部片的空缺。

伊夏

8分

庄周梦羊。寻仇的,心意已决,痛快的,死生无形。

汪金卫

8.0分

于去年釜山电影节观看并上映后二刷。万玛才旦出手确实不同凡响。藏区,公路,复仇元素并不新鲜,却还是能够匠心独运。4:3画幅加上富有年代感的色调,有种看90年代电视的怀旧效果,与影片氛围相得益彰。导演和吕松野在摄影方面继续突破,特殊变形镜头加上黑白处理,效果惊艳。细节丰富细腻,有场戏一晃而过的手影也好似羊头模样。剧情中对于死羊的处理很是震撼,加深了人性的刻画。开放式结尾留下更多解读空间。

欢乐分裂

7.5分

延续《塔洛》中镜像概念,互为倒影/镜像的双生体,无论从各自半个侧脸的分布、行为/场景的高度重合以及墨镜作为关键道具的联结,都很具心思。现实与梦的互补,背负往事与放下心结,亦是导演拿手的二元对应,包括4:3画幅贴合规整构图(真的相当学院派审美)。以不同影像基调区分过去/现时/梦境的时空场域---粗砺的胶片颗粒感(对沙尘介质的使用),打光考究的油画感,边缘失焦虚化的晕眩感,色彩绮丽的超现实感;暗夜倾诉的氤氲感与离开情人的光线美得惊人,深感王家卫附身;茶馆侧窗光线摄入,堪称全片高光时刻。唯一遗憾的是体量过小,较难承载密度颇强的隐喻符号。

徐若风

7分

强调双生对称性的迷你小片。4:3画幅意义最有效的一段,作用于“文弱杀手—西部硬汉/右半脸—左半脸”。“王家卫感”还魂在青天白日、墨夜红房。叙事不断回环,时代语境的模糊与人物的抽象设置有寓言体倾向。可惜体量太小,不够发挥。金马奖没提最佳影片挺在理,不如《塔洛》。

把噗

7分

两泡尿,杀死王家卫。

8.5

7分

故事不断地被说了两遍,各种镜像都在隐喻日复一日的轮回。过去的幽灵笼罩在每一个人身上:司机金巴的妻子、杀手金巴的父亲、茶馆老人的金刚杵、玛扎的罪……但是他们的“过去”到底是怎么回事,似乎已经没人能证明,因为都是令人怀疑的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个人记忆中的执念,可能只是一个误认为自己的别人的梦。

凹凸

7分

比过去匠气满满的作品多了点灵气和余味,但有句讲句:万玛才旦的才华远不如松太加。

尚在影

7分

结局有意思加分很多,这个时候看到这样一部电影打心里觉得开心~ 我告诉你我的梦,这也会是你的梦。来了你的百威啤酒,喝之前摇一摇才对。

晚不安

7分

风格上的急剧转变几乎都是摄影带来的,吕松野在某些致幻性段落的掌控程度甚至强于导演。在电影世界一向写实的万玛才旦也开始涉及魔幻和梦境了,但觉得气质要输给张杨狂狷恣肆的《皮绳上的魂》,有时候这跟民族意识或者内外部视角真的没太大关系。视觉呈现是偏静态、偏凝固的,而文本上的勾连实际也是松散的,在表现梦境时涉及意象的堆砌,没有挖掘出其内在的神秘、缠绕和复杂。比起《塔洛》那种极简又荒诞的对信仰的叩问,《撞羊》的超现实的劲道显然偏弱。制作层面相当成熟,主创班底堪称豪华,但还差了一口气,可惜。

寒枝雀静

6分

导演映后Q&A主动做的各式细致且工整的解读实在是超出了电影的承载力,倒是覆盖影片大部分“精确”且滞重的“摆镜头”式视觉语言和这种文本化阐释倾向所夹带的匠气不谋而合。

居无间

6分

观影过程中一直认为王家卫式影调对故事的现实性是个损伤,但随着故事和主题浮出水面才觉得,王家卫风格帮了很大忙,尤其是最后《东邪西毒》式写意段落,将影片提升了一档。看来《塔洛》似乎是万玛才旦巅峰了。

qw0aszx

5分

所有画面调度和线索安排都做的太过头了,直接削掉了应有的思考和韵味

天马星

2分

一部短片的体量硬是被注水成长片,而最需要表现力的片段用两句话就交代过去了,这才是真PPT电影。目前看来万玛才旦已经完全被徒弟松太加吊打了,《撞死了一只羊》和《阿拉姜色》之间大概隔了一百个《塔洛》。

小宇

2分

怎么会变成猜谜语游戏?整个戏都是朝向一种奇怪的方向发展,用假象来满足自己真正诉求?也可能只是心结的一种变态解脱而已。整个作品都太工整,工整到完全把我排除在外,无法融入这种装腔作势的解密游戏里。既然诉求点都很难通过蛛丝马迹探求到模糊的样子,那我也别跟你客气。


2019·华语片评分榜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8.0分《四个春天》7.8分

《过春天》7.3分《地球最后的夜晚》7.3分

《撞死了一只羊》6.3分

《地久天长》5.8分

 3 ) 金巴的梦

《撞死了一只羊》海报

万玛才旦很偶然地就走入了我的视线,因为他的身份。藏族导演讲述关于西藏的故事,身份的特殊性使我对他的电影充满了好奇,如果说一开始关注这位导演带着一点“猎奇”的成分,那么在看完他上一部电影《塔洛》之后,便转为了“期待”。直到听说《撞死了一只羊》获得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后,这种期待值就更强烈了。

导演万玛才旦在威尼斯电影节

在了解这位导演的电影作品之前,我们知道,他首先是一位作家,《撞死了一只羊》正是根据他的一个小说改编的,从作家改行成为导演的例子很多,比如这部电影的监制王家卫也是从写剧本开始的。这些具有文字功底的知识分子型导演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可以赋予电影更多的哲学思考,无论是社会性的还是人性本身的,都将电影从视觉层面上升了一个高度。在看《撞死了一只羊》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强烈,这部电影不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还有对于命运、人性的思考,讲述了一个杀手“放下”的故事,和一个撞死了一只羊的卡车司机“救赎”的故事。万玛才旦巧妙地将这两者糅合在一起,将最初的两部短篇小说变成一部电影的体量,导演做了很多思考和处理,比如两个主角都叫“金巴”,在最后一段梦境中,卡车司机变成了杀手,而在同一个场景“茶馆”中,两个“金巴”看到的窗外景色是一致的。这不仅让我联想到“轮回”的主题。

《撞死了一只羊》的监制王家卫百年不变的墨镜造型

茶馆的室内戏是我觉得整部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两次茶馆,一次是卡车司机金巴的视角,一次是杀手金巴的视角,而他们看到的窗外景象均以黑白画面展示:一只羊走在雪地里、一对父子走过下雪的街道。两个“金巴”看到了同样的影像,而周围食客的对话也是相同的,一桌玩骰子的客人,一个赊账的老人说了一个充满隐喻的故事。在这里,导演再一次将两个“金巴”的命运紧紧拴在了一起。这里还有第三个人的视角,就是茶馆的老板娘,在她的讲述中,杀手来到茶馆打听他的仇人,画面均以黑白影像呈现,杀手听到仇人的下落后,扔下自己的包袱跑了出去。

茶馆老板娘

导演这部分的处理可谓独具匠心,这段茶馆戏不仅让我想到很多西部片的场景,比如莱昂内的《荒野大镖客》和《西部往事》,一个杀手来到一个鸟无人烟的地方,来到一家酒吧,打听他的仇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观众充满了期待,但是万玛才旦不会就这样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他通过独特的叙事将这个故事讲得更加玄妙。西藏相对于我们汉人来说,就是一个遥远的西部,那里的风土人情也是相对陌生的,片中角色们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藏语,吃肉的时候拿出怀中的刀,老人们手中拿着转经筒,秃鹫吃着天葬的肉,一切的一切,遥远又陌生,而在这种独有的藏族文化中,导演讲述的又是一个普世价值的故事,关于人的救赎和放下。这是我认为,导演超越普通少数民族创作者的地方,因为他不局限于自己的藏族文化,而是从藏族文化中汲取灵感,继续升华。

《撞死了一只羊》茶馆部分

茶馆戏还充满了神秘主义的气息,整个茶馆的气氛有点诡异,甚至有些超现实,虽然表面看上去是一群普通的顾客在店内消费,但是通过黑白和彩色的交叉剪辑使得影片游离于现实与虚幻之间。这场戏的色调和光影非常迷人,有古典油画的感觉,仿佛一张卡拉瓦乔的油画。固定机位的前景是老板娘和卡车司机,两人暧昧的对话夹杂着周围人的对话。老板娘的第三人视角讲述杀手的到来,但是她说得究竟是真是假,卡车司机不知道,观众也不知道。为什么茶馆老板娘和卡车司机说的版本是杀手见到仇人后哭了,放下屠刀离去,而司机找到这个老人后,这个老人又说了另一个版本呢?究竟这个老人是不是杀手的仇人呢?从茶馆开始,电影的神秘主义气氛一直延续到结尾:杀手的版本、卡车司机的版本、老板娘的版本、老人的版本……形成了一个神奇的罗生门。我甚至觉得,卡车司机金巴和杀手金巴根本就是同一个人。

两个金巴

在片尾,出现了一行字:”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你也许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据导演说,这是一句藏族谚语,也是进入这部电影的一道密码。而先前我所有的疑问,也通过这句谚语得到了解答。最后卡车司机的梦境,移动机位配合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歌曲《我的太阳》,秃鹫在天空飞翔紧接着是飞机穿过云霄,这段剪辑可谓神来之笔,卡车司机不仅在梦中进入了另一个金巴的世界,还完成了撞死一只羊后的自我救赎。

插画师焦健创作的插画海报

今天是《撞死了一只羊》上映的日子,下午接到一个好消息,老公焦健(豆瓣名“像一把刀子”)前几天为这部电影画的插画海报入围了上海印物所举办的插画大赛,将于4月27日在上海展览。在他创作的这几天中,我们一起讨论这部电影,讨论“金巴”这个人物,过得很充实,这是电影赋予我们的。最后,希望大家能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独特的电影。

 4 ) 以小见大的典范,实名喜欢《撞羊》

影片用黑色幽默的模式,让人觉得这并不是与汉族文化差别很大的遥远藏区,而就是一个当代人的当代故事,从各种版本的《你的太阳》,到贴瓶百威,爆笑好几次。影片并没有将西藏奇观化,那些空旷高原的壮美景色并没有成为故事的附庸,转经等地域元素虽有出现却并不着力,似乎只是人物生活的日常。但是有人说到这种故事发生在那里才最为合理最没有违和感我是同意的。而结尾的飞机也标明这不是一个遥远而架空的寓言,是一个我们当代人仍可以体味的东西。

下文可能有一点剧透,但基本没有,希望能解答一些朋友对影片的疑问。其实万玛导演给的是开放的题目,所以没有正确答案,但它有很强的逻辑和自洽,这也正是这个片子值得玩味的地方。


关于司机这个人物:

好久没看到故事如此完整,人物塑造如此立体的影片了。作者用了大篇幅来塑造他的个性,甚至可以说,去小饭馆之前的所有段落都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存在的。

粗犷的外表、打扮、通篇一副“死脸”式的表演跟丰富的内心,这种设定形成非常戏剧性的反差——几乎很少有表情,言语也并不客气和礼貌,却常常因为言行把内心暴露在外;这么酷的行头,遇到陌生人却是话痨,还唱歌,想象力也极其丰富,这就极具黑色幽默感。而杀手瘦弱的形象又和司机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外表人畜无害却要去做一件凶杀的事,一个看着凶神恶煞却内心柔软——最后这两个形象在梦里融为一体。

通过给羊超度可以知道他这是个非常擅长“共情”的人,纠结于羊到底前世做了什么孽才会在一览无遗的大马路上被撞死,这也让他后来发挥想象力对杀手共情产生了完整的自洽。

关于他的几个关键词:慈悲

“慈悲”这个词在当代社会更被“善良”所取代,但以前我没注意到的是,“悲”带有有怜悯、同情他人的意味,并不是个形容词而是有动词的成分。

施舍

司机叫金巴、杀手叫金巴,扮演司机的演员真名也叫金巴。而“金巴”在藏语的意思就是“施舍”,之前,“施舍”这种很超然的词汇一直不在我的个人词典里,这次才充分理解:要想“施”必然要“舍”。 在电影里,这样“申明大义”原本就很难讲得清楚又不枯燥,影片神奇之处在于它毫无说教意味,而是一个带有黑色幽默性质的小故事,连接了现实与梦境,而且形成鲜明反差的同时把这种内核呈现得很好。

平等

“大哥你喂秃鹫也是喂,不如把羊给我吧。”

“你吃就你一个人吃,秃鹫吃有那么多秃鹫吃呢。”

“大哥把羊给我,我能吃一个月。”

“秃鹫还能带它的灵魂到天上去呢,你能吗?”

想了想又掏出200块钱给了乞丐。

这种对生命的平等意识让人非常感动,把羊、秃鹫和人这样的生命重量完全等同,所有的生灵都放在同一水平去看,不滥情,没有任何功利的诉求,更不是出于什么功德的驱动(虽然老和尚说送去天葬“功德更高”),只是内心“纠结”,而这种纠结出于一种特纯粹的观念。 “积德”“造福”这种仍然有一定目的性的“善”是很多人可以顺利理解的,但这种没有任何追求的“平等意识”,并不容易讲清楚,影片却用这么简单有趣的方式做到了。 当他们从一群秃鹫当中穿过,这么多巨大的鸟对人类熟视无睹的时候,这个场景带给我一种内在的震撼。

所以当以上这一切成立的时候,主人公的个性体系也就形成了,他成了立体的,他之后所做的那些在他的立体内核中是自洽的。

“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也许你会遗忘它;

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

又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皮绳上的魂》也一样,而且也是世仇,也是杀手的迷惘,甚至《撞羊》的司机就是《皮绳》里的杀手,这种联系非常有趣。

复仇是这个年轻杀手付出大半辈子要去做的事,是的他生活支柱,然而那一刻终于来临时,杀手发现自己十几年作为精神支柱的对手居然这么弱小,年迈的敌人不再有资格成为对手,而且曾经的凶手也一直处于内心的煎熬中不断赎罪,所以这场哭,哭得真是恰到好处。

司机既想帮他完成心愿,但同时又极其怜惜生命,不希望任何一方受到伤害。然而这件事,只有完成了才是真正放下了。所以,在梦里完成,简直成了最好的解决,所有人达到了一个心理的平衡。

司机来到小镇,身处于这个场景之下,脑子变开始裂缝,各种想法从裂缝当中如同熔岩汹涌而出。事实上,黑白畸变拉伸的镜头呈现的不是对杀手经历的闪回,而是司机结合了自己所见所闻而产生的臆想:周围人的说辞完全一样,窗外的狗、带孩子的人经过的时间和次序完全一样,他早已把自己嫁接到了杀手身上。

杀手重复说的两句话,几乎成了梦的佐证。带孩子从窗外走过的人,有可能就是童年的杀手,或者司机将自己的记忆进行了投射。(这一段找万玛导演求证了,窗外的其实是仇人玛扎和他的儿子。提前给观众一个暗示,让人物提前出场。也在说有时候即便你要找的人从你眼前经过,你也不一定能认出他。)

其实,反观我们的现实,梦就好像电影——帮我们完成了弱小的我们可能穷尽一生都无法完成的愿望,想象力是我们的武器,捍卫我们跳脱出庸碌日常的权力,在电影构筑的次元中像个勇士一样洒脱地活下去。

轮回

l 司机因为看秃鹫(鹰)而撞,后来又带羊去“天葬”,羊被秃鹫吃。

l 杀手(儿子)——杀手父亲——本该被杀的人(曾经的杀手)——儿子(未来的杀手),杀手一定也意识到,如果自己做了这样的事,他的儿子又要成为杀手来杀他,万劫不复。

l 小镇里的“土拨鼠之日”(也可以理解为司机来到小镇,将自己所见的完全代入了)

两人之间还有很多联系:杀手并不是很想上车,司机的热心和怜悯,虽然不表现在脸上,但他的行动已经促成了这段缘分;杀手并不想告诉司机自己的目的,司机的死皮赖脸让他给自己系上了心结;二人有同样的名字,而且都是活佛所赐,是不是命运已经预见了他们之间的相会,这是他们之间冥冥之中的联系。

世俗一面

l 羊已经超度完了,你就带回去吃吧。

l 百威还是拉萨“还以为你有很多见识呢”

老王的影子

l 房屋布光让很多人想到了王家卫。然而并没有老王电影里那种暧昧、粘稠,所以与其说致敬不如说略微有一点色彩。

l 女性塑造:很美同时又有一点侵略性,主动意识很强。

l 片中司机多次被问到:你为什么总是戴着墨镜……

咳咳当然是因为……

·

·

·

显得凶啊(● ̄(エ) ̄●)……

喜欢这个影片还有其他原因,摄影考究,构图顺延、逆光拍得也带感,把那种苍凉感拍出来了。充分实现了小空间的调度:车内、小餐馆内、情人家里,空间感都很强,能看得出整体结构和每个人的位置,这都是我喜欢的方式。万玛老师的电影在这方面表现得太成熟了。

小小的题外话:

1. 为什么硬不起来?

因为这个电影叫撞羊……这是本片第二切题的一幕。

#不是不是……内个……#

因为牵挂着生命,不知道杀手的命运,也不知道被杀的人怎么样了。而由于司机的性格刻画很完整,所以即便他天不亮就置情人于不顾地寻访杀手,也是有充足的行为动机的。

2. 为甚么撞死了羊后没有立刻走或者把羊带上。

撞羊之后没有立刻走,有一定因素是在等待有没有主人到来,同时内心觉得焦躁和蹊跷需要冷静,最后无声地下定决心。

3. 如果男主不是这样外形和内心有很大反差的糙汉,我会这么喜欢这个电影吗?

如果不是有这么多的“黑色”元素让我发笑,我会这么喜欢这个电影吗?

后来发现虽然答案或许是“不会的”但丝毫不用担心,因为电影本身就是非常综合的,它就是它,它已经是它了,所以放心去喜欢吧。

 5 ) 金羊观影团||一只羊与三种思考

vol.6,来自于万玛才旦的《撞死了一只羊》。在美漫高压的档期下,“王家卫监制”这一点也为本片带来了一丝喘息的机会。如何与泽东结缘、王家卫导演在后期的辅助中是否显现出了很多个人风格,也不太容易了解得到。

所以还是回到电影本身:谁撞死了一只羊?

撞死了一只什么羊?

怎么撞死的羊?

撞死一只羊是什么体验?

让我们敬请期待。

本期共有二十一人评分 十七则短评 综合评分7.2

poster by @德卡的羊


Ⅰ画幅色彩多变化 金巴撞羊放不下

本片在原本乡村或偏实验题材的小说基础上,想要将多义性、模糊性、荒诞性、超现实等等风格更好地糅合,给特殊的文本选择了4:3这样一种画符。八十年代中期的年代设置,这样一种模糊的处理既有复古的感觉,也有一些寓言的味道。出现的三个时空:一个彩色的现实时空,一个黑白的回忆时空,一个是更加浓烈又超现实的梦境,以三种不同的色彩在加剧影像的冲击力。

而说回故事主角金巴,这个词语在藏语里面是施舍的意思。

强悍的司机与颓废的杀手在身份置换之后,司机在梦里替杀手杀了马札,所看起来暴力的这种行为也理解为一种慈悲,一种更广阔的施舍。杀手放下刀的时候也是放下了这样一种传统,司机在梦里替杀手杀了马札,终结了这样一个传统使这样一个传统不再轮回。片尾司机去天葬台时第一次抬头看,看到了一只秃鹫,而第二次看到了飞机。这也意味着过去那血腥和暴力的时代被终结,新的世界已经到来。或许杀手在那一刻意识到,选择复仇的话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故事还会继续进行下去,也从老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充满焦虑负罪感在等待杀手。又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从小时候背负着一种包袱而失去了成长。

个体得到觉醒的主题在本片内得到充分的展现。

@夕颜 7.5
非常风格化,有趣的地方很多,也不乏惊艳之处,本土化叙事还是比较成功的;浅景深,虚化变形镜头,胶片画质,4:3画幅,都能看出万玛才旦的辛苦用心。但是导演似乎太注重符号、谜语的使用,整体上更像是一部类型片,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太小,影像的过于风格化导致影片情境太浅,体量太小,所以还是更适合拍成一部短片吧。
@缺德梅 8.2
看之前猜想是部闷片,但意外地很有趣。情节略有博尔赫斯风味,影像表达难免想到监制王家卫,画质噪点浓、藏地土味弥漫,相比后来的超度之事,更喜欢第一幕的感觉。遗憾是故事似乎被谜题与密码填满,伤害了这份厚重的简单感。
@Syu 6
影像不乏张力和美学,大概是头一回在影院看4:3画幅的片子……我喜欢它的概念:轮回观,镜像理论,还有点庄周梦蝶的意思,呈现出的是很东方的思维。但观感落到实处就不那么尽人意了。想了想觉得别扭的地方:1.对于符号/超现实缺乏提炼和思考,元素显得堆砌而生硬;2.停留在影像风格层面的致幻和局部的“结构”,缺乏合适的剪辑去把瞬间的魔力组织成完整,连贯的图景(有体量的限制);3.日常和非日常的转换点略生硬,基调上模棱两可。概念足够好,但不够成熟。
@德卡的羊 8
全程的窄画幅+固定机位,超多颗粒感和大远景风光加持,饱和的影像魅力。从选取彩色/黑白两种影像与文本,可以看出万玛才旦的野心与构思,简短且有趣,两个仿生人撞死了一只真羊。
@奥特小曼 7.5
抛去导演之前的取景风格,4:3的画幅使人物在画面的主体性变大,让一切的视角聚焦中心有所改变,同时加强噪点与浅景深的运用,使得影片的神秘感渐渐袭来。正如开头所说,这是一部像梦一样的电影,也是一部讲复仇的电影。从缓慢的叙事中,一切的线索开始慢慢铺开,标准的视觉符号和精髓的视听语言带领我进入精神领域的分析,直至最后的高潮戏,黄金色,梦幻,通过融合藏族的民族电影特色风格,林强的电子配乐,让我知道这其实也是一部互相救赎与谅解的故事,充满温情,也很作者化。
@顗禮8.5
出乎意料的喜欢,并且是对构图、运镜、打光、配乐以及剧情讲述方式的全方位喜欢。导演技法有意思:对称构图、学院画幅、OTS、仰视与偷窥视角,当然还有突然的现实魔幻;第三幕惊艳,重名者有了相似又相反的经历,可他们是否就是同一人?另:百威啤酒的植入广告厉害(具体含义需要自己看电影)。
@幽幻 7
关于轮回和救赎的小片,故事感觉是短片体量硬生生拉成长片的,不过也算是结构完整。最棒的就是摄影,在4:3的画幅和胶片的颗粒感下西藏高原是那么神秘和壮观。相比之下万玛才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即使有部分场景足够精彩迷人(比如结尾和酒馆那段),吸足了眼球,可大部分时候还是止不住的打哈欠,风格化也做的不太够。几次调侃监制王家卫还是很有趣的。

看啥呢

Ⅱ 司机杀手一个梦 神秘轮回参不透

——本章节内容参考@丧面人长评《撞死了一只羊》的符号解读

影片的开场从一个大全景长镜头进入:一辆货车从画外进入风雪无人区的公路。某种神秘主义扑面而来,但它并不是荒诞杂乱,而是带有一种藏族地区的佛教信仰秩序感,司机金巴撞死了一只羊后遇上了杀手金巴,司机金巴的目的是把羊超度,杀手金巴的目的是报杀父之仇,二人在路边分开,各自奔向目的地。

羊作为本片的主角,在前半段和人处于同等地位,不仅被僧人超度,还做了天葬;但之后羊的身份却得到了一种转变。金巴的强大和冷漠、并非全心全意终于信仰,在一个低机位的仰拍镜头以及在吃羊和买羊的果断上完全展现了出来。

故事到后半段逐渐值得玩味,当司机金巴开始追随杀手时,他俨然和杀手金巴做了角色互换。当金巴进入在店内和小卖部后,两处梦境被叙述者引出,后景内被虚化的人物谈论着同样的故事,窗外经过的狗和父子也一成不变,这不仅意味着这段叙述是一场梦境,还意味着这个村落里一成不变的生活,仿佛是一次又一次轮回。杀手金巴和司机金巴处在同一个画面的同一个位置,也暗示了一种身份的重合。

司机金巴在换下轮胎之后,那撞羊留下的血迹依然存在,这个时候的血已经成了身份的证明,当结尾司 机金巴以自身面孔做出杀人梦境,即身份置换完成。这也就是影片的最后一段字幕“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也许你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的含义。当最后司机金巴摘下墨镜之后,也即解脱了兽性的束缚,画面的色调是暧昧的暖色,正如看过阳光后闭上眼感受到的画面。

开头的时候司机金巴以闯入者的身份进入,结尾的时候杀手金巴以游荡者的身份离开,二者都处在一望无际的旅途中,正如《出租车司机》的开头和结尾那样,似乎可以首尾相接,暗示一种无尽的轮回。

@斯托科夫 5
两星给摄影,一星给上半年见到的最骚的老板娘。可惜我没有进入你的梦。
@秋刀鱼木 8
几乎每一镜都弥漫着高原的烟沙,页页故事被鹰翼的风翻过,哎,西藏的角角落落都是初恋情人的承诺!羊是钥匙,打开了同时朝向日常生活的凡庸和宗教神秘感的视角,以及展示出这两者如何最大程度地介入对方,就像卡车挂饰的正反面,实际上双方的区分也只是在某些宗教信仰缺失的观众眼中才实现。这是我看到最动人的一点。结尾的梦很美,金巴进入扭曲失真的暖色画面,正如观众进入金巴的卡车——谁又不是谁的庄周呢?最后我觉得杀手分明怀着崇高梦想,却常常落魄卑微如乞丐,给我递烟点火。
@老滚 7.5
方形画幅和颗粒质感创造出了独特的复古风,后期黑白模糊镜头的回忆录又创造出了迷幻色彩,似写实又非写实,就如同另一个金巴的存在是真的但又不像真的一样,导致最后进入梦境后是彩色的模糊镜头,究竟他是否存在,是梦境还是真实,是自己还是另一个人,都不得而知。
@叮叮咚 7
充斥着意象映照而巨细靡遗。羊同时作为与人平等的生灵、横亘在情人之间的死物及茶馆里的吃食,像是扳机一样被司机无意扣动,在死亡的一刻将他引向找寻他者的仅存于意识的道路。司机和杀手绝非一幅画面中对称且将重合的两个碎片,姓名的巧合中也无法作为宗教意味上命定的联结。风雪中的相遇更像是对司机的暗示,使得他感到不安,超度死羊而必须找寻杀手——并在找寻并重复杀手的途中无数次带入他者的身份而最终在梦中以自己之手借他人之事行本我之志。但这个过程中他没有试过也始终没有逾越过自己作为主体的身份,黑白的回想和两面翻转的护身符都牢固地将他停留在一个“我”的梦中,那个璀璨壮丽的梦也仅仅能使作为司机的金巴笑着摘下墨镜。实在的简单的相遇就这样被万玛才旦的操纵,在意识中被拉长变厚和宗教交融甚至引申到另一个意识,这只羊死得足够。
@丧面人 7
在影片的前半段,羊和人处于同等地位,不仅被僧人超度,还做了天葬;影片后半段出现的羊,则全是食物。羊的身份是随着人物的思想而转变的,那人物的身份呢?在杀手金巴上车后的一段时间,镜头不断在二人之间切换,二人都是one shot;在杀手金巴递烟后,镜头变为不完整的two shot,二人的身子分别入画一半,真正在画框内的也只有一个身子,这个时候二人的身份都很明确。在影片后半段的梦境中,杀手金巴和司机金巴处在同一个画面的同一个位置,暗示了一种身份的重合;结尾司机金巴以自身面孔做出杀人梦境,即身份置换完成。这也就是影片的最后一段字幕“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也许你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的含义。
@Kriky 8
仇恨与救赎在个体与虚实间完成对接,支撑起充盈的精神架构。作为藏人,万玛才旦影片主体依旧立于熟悉的宗教土壤,对于意外丧命生灵的超度,慈悲心与凶性所处环境的相似,杀手因悟到轮回之苦放弃复仇均是藏教世界观与信仰价值的体现。结尾巧妙升华,作为至高精神归宿的天葬与现实接轨,旧日宗教观亦行至转变关口,反思与审度呼之欲出。

看谁呢

Ⅲ 复仇故事意味浓 藏人佛地拜先宗

——本章节内容参考@和光同尘长评 贯穿的宗教和轮回

影片开始,从货车上的白塔自然交代出金巴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撞了羊以后,抛开身份问题不谈,撞羊这件事就成为了金巴的执念。这也是交代了人物动机,同时也是藏传佛教很重要的因果,而对杀生这件事而言,也是很大程度的驱使金巴继续故事的动力。很多人其实不能理解如此,其实是藏区的宗教影响太深,他们对于杀生之业是特别禁忌的一件事,他们更愿意放生善事,因此他们大多也不愿做屠户。所以他们虽然吃肉,但是也仅限于未见杀,未闻杀,未怀疑的三清净肉。金巴在撞羊后便有了因,去寺院超度便是想了却这番因,寻求一个果。此刻就是依赖宗教的一个直接体现,他没有其他想法和途径去弥补自己手上误杀的羊,因此他只能依靠自己的信仰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他在路途中遇到为父寻仇的金巴,遇到这个杀手金巴他起先以为是一个朝圣者,也是对自己的信仰报以敬畏所以便让他上车赶路。在解决了羊的超度问题后,他便去找他的情人和床戏,以及而后遇到的老板娘。两个特别情欲化的符号正是导演对黄教的戒律冲击,藏传佛教本提倡夫妻正修,但是对于金巴来说是妻子已然死亡,情欲的表现是其情人,此乃邪淫而非正淫。这样的两个符号正好打破了其传统宗教束缚。也不难理解导演在城市中接受的观念来回看宗教的狭隘性,进行正常的反思。

在最后特别具象化的飞机,更是全方位对展示了万玛才旦对宗教的审视,用这么一个可以说很“科技”“先进”的东西来展现中国大部分的无神论以及和藏族人民大多都信教的强烈对比,是飞机的第一层解读。同时恰如其缝的对应了天葬,现在活着已经可以在天上穿梭,而你们还停留在死后才能被动物带上天,进而暗示了宗教的愚昧。如此完整体系的宗教观,可以说是对自我的高度审视。

两个金巴就是显而易见的轮回,不管是往窗外望见一模一样的物象,还是最后重叠为一人的行为,其实就是往生的结果,名字的重复也交代了这一点。同时,情人和老板娘也是轮回的结果,作为情欲这个符号轮回,昭示着无论在哪色欲不管正欲邪欲都无可避免。当然,司机金巴的女儿和被复仇的那一家的孩子正好又是一个轮回,也正是这个轮回才为两个金巴一开始都没有动手填补动机。而那个女儿又正好是司机金巴留在世界的唯一痕迹,也是轮回观的体现,金巴在完成执念以后即便消失也已经实现了往生。

种种轮回的建立仿佛影片从开头到结尾就建立一套轮回体系,在轮胎的暗示重合下,完成了复仇目标,同时又陷入了下一个轮回,被复仇家族男孩与杀手金巴的轮回。所谓业力无穷,所经行为,确定其因果便不过如此。

@和光同尘 9
非常风格化的作者电影,用影像把藏区勾勒出了本色。同时在激情戏上的打光太像王家卫了,更不说对王家卫墨镜的调侃。藏传佛教太执着往生了,万玛才旦轮胎的隐喻直点主题。视觉的冲击力所带来的震撼又被梦境和轮回所代替,万玛才旦被称为其奇才也不为过。简单的文本所铺设的宗教感,世界观,以及万玛才旦本人对藏传佛教黄教戒律的打破,无一不是作者性的灵光闪现。金巴望窗外的狼和人更是指明道姓明示了杀人者。然而司机金巴何尝不是轮回的因,撞死一只羊都要赎罪,更何况另一个巴金面对杀父仇人呢?同时最后模糊状态下化作的一人,正是万玛自己对轮回的阐述。梦境和现实看似的分割却又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这做为藏语电影而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太爱了。
@仲夏之门 7
从被消费主义捆绑的异族景观中提炼出普适人文命题,一直是万玛才旦的妙法所在。但这部仍显出较多舞台剧般的匠气,特别是过载的隐喻和符号展现,让原本灵动的构图机位显得有些冰冷。抛开这些形式上的偏颇不谈,《撞羊》仍称得上构思精巧、内核高度自洽的寓言。在古典4:3画幅加持下,藏地风貌特性被大幅削弱,从奇谲的平面标本进化为一个魔幻舞台,时空在此缠绕,变形,构筑出真伪难辨的意义迷宫。两个金巴相遇和沿途各执心事的目击者,所投射的正是人/兽,宗教/世俗,道德/复仇这些二元概念的此消彼长。片尾秃鹫和飞机的重影恍如2001那个标志性镜头,在未经开化的高海拔地区,绝对的信仰能渡化人性罪孽吗?导演狡黠地抹去了答案,转而用“梦中杀人”这场戏指向本我与自我的悖谬,引导我们跟随主人公摘下墨镜(遮罩)后困惑的眼神,望向另片迷雾丛生之地。
@嘉措 7
其实是低于我的期待,只能说还好吧。 1刚开始那一段非常有质感的糙劲非常喜欢有些《可可西里》的感觉,后来拿半只羊进屋见情人以及酒馆那段一眼就能看到王家卫的标签非常明显的,酒馆回忆中那个忽远忽近的佛音非常棒。 2 剧本是很扎实的毕竟是导演自己小说改编的,和王家卫的这次合作更像是一场实验,各种隐喻非常多只是时长真的太短啦。 3两个金巴,怜悯与杀手,宗教和信仰,和人一样超度的羊,天葬中吃羊肉的秃鹫,生和死轮回寻找自己的归途。 4对王家卫墨镜的执着,其实整部电影有一个场景没带墨镜就是床戏,还有那个百威的标签真是笑死人啦~ 5“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也许你会遗忘。 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里,我的梦就会成为你的梦。” 这两句话基本上表达了很多东西。
@西卡里奥 7
能看出是从一个创作初期开始、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有自知之明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作者和电影。白天行车的高光白光取消了景深,晚上行车又以车灯如太阳般照亮天空,极富形式感的布光与和强迫症一般近乎全片的固定镜头(还有运用窄画幅来进行去中心化的边缘构图)把所谓的现实部分拍出了具仪式感的魔幻效果(颠覆现实),而所谓的回忆部分又以更加极端的形式呈现,观看过程中就会被两种形式的交互而怀疑现实本身,如此,导演的目的便也达到了。可供大量解读的符号导演几乎只靠画面与其几次形式本身的变化来展现,且可解读的空间又需观众本身去深入了解相关文化才可去进一步拓展了解(而非抛出一堆无谓的异域文化符号,这是一种引导),实在是高明的创作手法了。

评分:@月色归来时 7 @虹雨尘 6 @宇文岚安 6.5 @海鸥马步 7


或许这种多义性的故事会得到不同的解读,

或许司机金巴是杀手金巴的一个梦?

或许杀手金巴是司机金巴的一个梦?

或许整个电影是一场很大的梦?

亦或是三个杀人犯的放生历程?


历期评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7.6

《过春天》《骡子》7.3

《撞死了一只羊》7.2

《无主之作》6.9

《地久天长》6

本期结束下期见啦~~~~~~~~~~~~~~~~~~~

 6 ) 死羊要超度,活人要拯救

艾晨

当全世界都在谈论《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的时候,有一部华语佳作悄然上映了,那就是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撞死了一只羊》。本片阵容堪称华语文艺片高配:监制王家卫、摄影吕松野、剪辑指导张叔平、声音指导杜笃之、配乐林强;而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最佳剧本、第55届台北金马影展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等奖项的肯定,也证明了本片的品质。

19号的时候,我在曹杨影城看了《撞死了一只羊》的超前点映场,听了万玛才旦导演在映后的一些分享和解释,对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的理解,遂记录于此,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故事

《撞死了一只羊》的剧本,是由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杀手》,和万玛才旦的短篇小说《撞死了一只羊》,两篇揉在一起改编而成的,说的是一个在路上撞死了一只羊的卡车司机,遇到了一个从小寻找杀父仇人的康巴男人,由此引发了一段关于复仇和救赎的故事。

万玛才旦之前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过,“小说中有一种特别的表达,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之外,也有非现实主义的部分。”,因此,“剧本最终决定了文本如何向影像转换。”在《撞死了一只羊》里,万玛才旦用各种意象,特别是结尾的一场梦,体现了这种超现实。“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也许你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也会成为你的梦。”

两个“金巴”

《撞死了一只羊》说的是两个金巴的故事:司机金巴,和杀手金巴。导演解释说,小说里本来没有这个名字,后来开始拍摄的时候,发现演员叫金巴,“金巴”在藏语里有施舍的意思,和电影的主题相切合,于是就把两个主角的名字确定了下来。

两个“金巴”在电影里是互为镜像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两面,互相映照。司机金巴身形强壮,说话也有点凶狠,但其实内心柔软;杀手金巴看着柔弱不堪,却又是个杀手,背负杀父之仇。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反差,你是你,但又是我,彼此完成各自的心路历程,并在最后合而为一。

需要超度的“羊”

“羊”是《撞死了一只羊》里很重要的一个意象,它当然不只是羊,更是两个金巴自己。司机金巴先在路上撞死了羊,“满世界看不到活物的地方,这只羊就跑到车底下了。”随后遇到了杀手金巴,“我昨天遇到了一个人,跟别人不一样。”之后司机金巴把杀手金巴送去了萨那(仇人所在地),又把死羊抱去寺院超度,“这只羊很可怜,我想请僧人超度这只羊。”“不然心里纠结。”

后来僧人念经超度了死羊,“已经超度了,它应该能找到自己的路。”司机金巴又把死羊抱去天葬。在他眼里,“畜生跟人一样是生灵,只是轮回不同而已。”可是放下了羊的事情,又开始放不下杀手金巴的事情。羊是“不知前世造了什么孽”,人呢?“二十年前,那人杀了我父亲跑了。”对于康巴人来说,有仇不报是种耻辱,可是就像卖羊肉的屠夫所说,“为养家糊口才做这杀生的营生”,对羊尚且如此,何况是对人。于是司机金巴也去了萨那,就像找僧人超度死羊一样,他也想让杀手金巴找到自己的路。

“我的太阳”

司机金巴很喜欢“我的太阳”,他在路上唱这首歌排遣寂寞,还对杀手金巴说,女儿就是他的太阳。不过导演曾在其他采访里提到过,剧本一开始其实是没有这首歌的,只是后来在拍的过程中,觉得这是一部公路片的模式,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细节。正好他之前听过藏语版的《我的太阳》,觉得既荒诞又有意思,于是就把它加到了电影里。

“我的太阳”不仅呼应了“女儿是我的太阳”的内容,也成了电影里梦与现实之间的介质,把故事从现实延申到了梦境之中,增加了本片的荒诞感。导演说,在现实里,金巴听到的是藏语版的《我的太阳》,梦里听到的却是意大利语的《我的太阳》,也是在强调梦的荒诞性。

“你为啥总戴着个墨镜”

“墨镜”这个道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监制王家卫,电影里,司机金巴被人说“你为啥总戴着个墨镜”,一开始我也以为是导演在调侃王家卫,不过万玛才旦说了,这真的只是个巧合而已。墨镜完全是出于人物设计的一个需要。外在上,它是司机金巴的一个特征,贯穿电影的始终;而内在上,司机金巴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最后又在梦里变成了杀手金巴,穿上了杀手金巴的衣服,杀了仇人玛扎,使所有人都得到了解脱,他也从内心里真正放下了,于是摘下了墨镜,呼应了这种放下。

关于摄影

作为一部带着实验性质的文艺片,《撞死了一只羊》的影像风格是既粗粝又超现实的。这种超现实感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个意象,还通过色彩表现了出来。电影一共用了三种色彩:现实是彩色的,回忆是黑白的,梦境则是另外一种神秘的颜色。梦境与现实相互映衬,提升并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此外,电影采用的是4:3画幅,因为导演觉得它适合这个故事,希望这个故事有一个很强的形式感,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

救赎与放下

最后说一下这部电影的主题。万玛才旦以往的作品更多是展现“藏文化或藏人当下的生存状态”,比如《塔洛》讲的是“一代藏族青年的内心迷惘”,《静静的嘛呢石》讲的是“小喇嘛的新奇和迷惑”,而《撞死了一只羊》不一样,它更集中于“一个生命个体的情感和处境,而不只是对于一个族群的宽泛了解”。

这个“生命个体”就是杀手金巴。不管是作为儿子还是作为康巴人,他都需要报仇,然而最终却又放弃了报仇,痛哭之后放下刀离开。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他杀了玛扎,玛扎的孩子以后也一样会来找他报仇,如此循环往复,所有人将永远活在仇恨之中,人生没有希望,没有未来。因此,他需要放下,通过自己的觉醒来得到救赎。

司机金巴则强化了这种救赎。电影最后,镜头慢慢摇了下来,湖面上是车的影子,金巴还在睡觉,他在倒影里脱掉了自己的衣服,穿上杀手的衣服,完成了复仇的愿望。就像他帮助撞死的羊超度了一样,他也帮助了遇到的杀手金巴,让所有人都得到了最终的解脱。

总而言之,在粗粝写实的藏区现实环境下,万玛才旦讲了一个柔软写意的故事。情节看似平淡,延申和解读的空间却很大。从写实,到写意,万玛才旦的电影有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现场有观众问他是否受藏区文化影响,以及是否特意展现藏区文化,万玛才旦说:“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不必做藏区和其他地方这样的区分。我希望自己拍出的,是纯粹的电影。” 建议大家在观看好莱坞大片之余,不妨也找时间去看下这部华语文艺之作。

 7 ) 从羊的视角,解读Jinpa

我是一只羊。

电影已经开场许久,无人区上的卡车还在缓缓前进,画面再美,没有戏剧冲突可不行。

作为一只梦想着拿奥斯卡的羊,我追逐着卡车的轮胎,猛的一头撞了上去,逼停卡车,男人把血流不止的我抱上了副驾驶座,他戴着墨镜,有一瞬间我以为我遇到了王家卫,但他不是,墨镜遮盖着他内心深处的情绪,倒车镜上是一张小女孩的照片,是黑白的。

像一张遗照。

车继续上路,在这个无人区,我们竟然见到了人,我从副驾驶座给赶到了后座,看着面前两人的后脑勺,我竟然分不清谁是谁的后脑勺。

墨镜男的最后一根骆驼香烟抽完,副驾驶座上的男人说他虽然不抽烟,但他有一包骆驼,点上。墨镜男身上有一把刀,副驾驶座上的男人身上也有一把刀,不过他好像更厉害一些,因为他说他要去复仇,为他死去的父亲复仇。墨镜男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金巴”

墨镜男说“我也叫金巴,我的老婆还死了”

在一个岔路口,副驾驶座上的金巴下了车去寻找他的猎物,而另一个金巴,带着我继续前行,去完成他此行的目的,一桩运输的生意,当然,也可能只是目的之一。

还好我不是货物,因为在卸货的地方,人人都在吃羊肉。

我有些担心金巴会把我丢弃在这里,但金巴没有,他拿了报酬带着我继续远行。

我们遇到一个羊肉铺,我有些担心金巴会把我丢在这里,但金巴没有,他问了问老板挂着的全羊价格。

他还问了老板一只活羊的价格。500元

金巴带我到了寺庙,请求僧侣超度了我,可僧侣口中念的,分明是超度人所念的经文。

金巴给了僧侣500元

最后,我被带上了山,在秃鹫的啄食下,我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

影片开头太闷了,抖个机灵~

其实故事到这里还是一个很平常的叙事方式,没有多少起伏与冲突,一些符号和隐喻与逻辑上的不严密,都不能掩盖它的现实题材意味。因为在这之前都是两个金巴的独角戏,在封闭的人物关系下一切都显的可信,可又不能使人确信。为什么挂女儿的照片要挂黑白的?在无人区的金巴是如何知道杀父凶手的所在地?为什么又刚好拥有和男主一样品牌的香烟?甚至连名字也一样?再加上音乐带来的荒诞感,让人有种在看黑色幽默公路片的错觉。

导演在访问中说“金巴在藏语里有施舍的意思,所以我们就把两个主人公的名字确定为金巴。两个人物,两面镜子,互相照着自己,好像一个人的两面,彼此完成彼此的心路历程,我觉得可能这样更有意思”

我觉得导演所谓的两个人物,所指的更多的是两个演员的关系,而对于片中的角色,他们就是两个相互呼应的非零和人格,他们各自代表和展示的是这个故事中金巴的两个进程,可当这两个角色汇流时,又会给剧情带来多种解读的可能性。在电影中的种种细节恰恰又表明了两人不可分割成独立存在的对照关系。

酒馆

在老板娘的酒馆里,一人点了两瓶可以喝“两大口”的百威另一人点了一瓶可以喝“四大口”的拉萨;两个人都有配刀;两人都拒绝了老板娘帮忙开酒的服务;两人都在此吃了食物;老板娘都陪在了金巴的右手边相同的位置,甚至两人在酒馆内坐着的位置都相同。在黑白与彩色的切换中,可以看到即使两个金巴在不同时间线上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但都是在做相同的事,甚至于在找到“仇人”所在的杂货店喝茶时,茶水上浮着的茶叶都是两根。

影片中有太多的细节都在拉近着两个金巴之间的联系,可又有很多超出逻辑的片段,让电影的里层故事显的是那么的神秘。

金巴在给羊超度完后,又买了羊肉,但全羊变成了半羊,金巴买了它去见了情人,但很明显两人没有感情,只有肉体与物质的交换,金巴多次牵手的行为给拒绝,在激情后,开灯照亮了角落的羊肉,暗示了这只是一场“交易”,开着脑洞多想一下,也许半羊,意味着金巴现在感情上的缺失,性行为里只剩下肉欲的部分,而少了爱情的滋养。

还有就是轮回概念的不断出现,两次尿液形成的闭合结构,僧侣手上不停旋转的法器,还有在撞羊的地方那个还带着血迹的轮胎遭遇爆胎,更讽刺的是,即使更换了轮胎,可轮骨上的血迹依旧还在,这似乎也引向了另一种发展,就是金巴梦中的复仇,仇恨只会换来更多的仇恨,从此不断轮回,永无尽头。

导演说“片子里面杀手放下了,仇人可能一时解脱了,但是背后还有一个更深的冲动,而这个司机帮他们完成了最终的解脱”

我个人的理解是,当一个轮回开始后,在这个关系里的人是无法挣脱出来的,需要一个第三方的力量入侵,才能打破一种平衡,使得这个轮回终止,但这个第三方力量,绝对不仅仅指的是人,金巴是在自己救赎自己,要走出对方所犯下罪行所带来的仇恨和绝望,最先要明白的就是这个仇恨和绝望的力量。没有人会真的遗忘。

只是算了而已。

许多的桥段,单独拎出来似乎平平无奇,但夹在整部影片中就显的难以定义它究竟对故事产生了什么特殊影响。也许金巴伴侣的死亡,也是另外一个难以释怀的故事。

影片最后金巴一定得到了救赎。

他摘下了墨镜,他重新直视阳光。

 8 ) 藏族魔幻现实主义:撞死一只羊和杀死一个人

《撞死了一只羊》片子很短,86分钟,可能是近些年来院线片中最短的电影之一。整体故事非常简洁,却非常巧妙。导演万玛才旦其中埋下了无数密码,让人看完之后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电影讲述了因一宗复仇事件而引发的关于救赎与解脱、具有东方神秘气质的故事。相比于万玛才旦的前作《塔洛》,本片做了一些类型片上的尝试,悬疑、公路、复仇、死亡等元素令影片拥有了强烈的节奏感。

在剧本层面上的,电影《撞死了一只羊》改编自两篇短篇小说,一篇是万玛才旦自己创作的影片同名小说《撞死了一只羊》,另一篇是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杀手》。电影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司机和杀手——以及他们所延伸出来的故事便分别来源于这两篇小说。

两篇小说都不长,却都很有看点。如果仔细对照电影和小说的话,会发现电影的主体部分——主要故事情节——来自小说《杀手》,是为骨血;点题部分——救赎与解脱——来自《撞死了一只羊》,是为灵魂。

万玛才旦通过电影这种载体特有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段,把两个角色和两个故事混搭到了一起,把骨血和灵魂合二为一。

首先是两个镜像相关的同名角色,司机金巴和杀手金巴的混搭。这两位金巴,不仅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活佛起名的相同姓名,去过同样的小餐馆,坐在同样的位置,看过同样的风景;但他们也有很多对立之处,比如性格差异,比如在小餐馆中所吃的东西都完全不同。

在映后环节,导演还特别提到在演员层面上,就事先考虑到了两个金巴的对立。饰演司机金巴的是近些年来藏族电影中经常能够看到的演员,比如《皮绳上的魂》《阿拉姜色》。他的本名就叫做金巴,也多次出现在万玛才旦的作品之中,比如《塔洛》。高大坚毅,豪放不羁的外形,让他充满了藏族康巴汉子的味道。而另一位金巴则特意选择了相对瘦小、清秀、也看上去更冷静的更登彭措。

然后是两个意味深远、本质相近的故事,撞死一只羊和杀死一个人到底哪个罪孽更深重。司机金巴为他撞死了这只羊,耗费巨资进行了超度和天葬,然后他获得了解脱;杀手金巴为了复仇找到了垂垂老矣的仇人,看到他年幼的孩子,放下了仇恨,获得了解脱。

类似的混搭同样出现在电影中的很多地方。比如帕瓦罗蒂《我的太阳》,来自意大利的男高音,绽放在海拔5500米的西藏高原之上,藏区的太阳和意大利的太阳,合二为一;还比如司机金巴车前的挂件,外面看是活佛,里面看是女儿,信仰和亲情,一体两面,合二为一;还有拉萨啤酒和百威啤酒,一个来自大洋彼岸,一个属于本地,当场贴上的标签更是让它们合二为一。

通过这些混搭,万玛才旦成功地圆起了整个故事,形成一段首尾相接的轮回往事。梦里梦外,两次高原无人区的公路行车,两泡尿,最后司机金巴在梦中为杀手金巴完成了复仇,两个金巴合二为一,两个故事在梦境重叠。所谓“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里,那我的梦就会变成你的梦”。影片最后留下的开放式结局,给人以无尽的思考和遐想,令人意犹未尽。

巧妙的剧本之外,本片的摄影、剪辑、配乐、音效都做得非常到位。这可能是因为本片的幕后团队非常强大,毫不怯场。摄影吕松野,配乐林强,剪辑指导张叔平,音效杜笃之,就连片尾曲的演唱者西藏病人乐队,都无一不是行业内的顶尖好手。

监制王家卫为这部片子注入了别样的味道,把他所擅长的都市小资、咖啡馆调情式的浪漫以及没由来的触动,都放到了高原的小餐馆里。比如那个妩媚多姿的老板娘活脱脱就是《阿飞正传》中的刘嘉玲,还有那个高原上飞过的飞机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更别提司机金巴全程带着的墨镜令人很难不想到墨镜王本身。

摄影吕松野此次更为抢眼。粗粝的胶片质感,色彩丰富,黑白惊艳,虚化的镜头和叠影,四比三的画幅,如梦如幻,如坠深渊。梦境、回忆与现实更是使用了三种不同的色彩,梦境炙热强烈,现实冷静克制,回忆黑白虚幻,三者泾渭分明,却又互相承接。

导演万玛才旦自己说:“电影总共86分钟,每个镜头里的每个细节都是经过设计的,而且是反复拍,拍到最理想。每个不经意的镜头都不是随意呈现的镜头。”的确,每一个镜头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比如司机金巴和杀手金巴在车上那个一人一半的构图,二者的对立与相似,一眼就能看出,不可谓不高级;还有司机金巴在和情人温存之后的虚化和谍影,就像是一场梦一般。

最终,导演万玛才旦把巧妙的剧本和强大的幕后团队合二为一,完成了这部非常独特的《撞死了一只羊》。拉萨与百威,卡车与飞机,梦境与现实,过去与未来。两个镜像相关的同名角色,一段首尾相接的轮回往事。在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上,加入了魔幻主义的色彩,配合以藏族的语言、宗教和背景,或许我们可以称其为“藏族魔幻现实主义”。

一直以来,万玛才旦都被认为是“藏语电影”的开创者。因为他拍摄于2005年的剧情长片《静静的嘛呢石》是中国百年影史上第一部由藏族导演拍摄、藏族演员出演,并且以藏语为对白的电影。

但是万玛才旦也并没有像以往藏族题材电影那样,对藏地高原进行了奇观化的处理,反而是聚焦于人的本身。你看到的是人性本质,人的情感是共通的。

对于万玛才旦来说,藏语是他的母语,藏族是他的身份,藏地是故事的发生地,仅此而已,这只是他叙事和表达的方法和渠道。万玛才旦表达的主题是更广泛和开阔的,是关于人的母题,是人类共有,天下偕同的。对于《撞死了一只羊》来说,它是撞死一只羊和杀死一个人,它是救赎和复仇,它是未来和希望。

最后,诚如王家卫最近特意发微博所言,“花有五色,是为缤纷;大千世界,方得精彩。守住26/4,是为中国艺术电影留一片天空。观众应该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在这里,和中国的电影爱好者在一起。”

《复联》与《撞死了一只羊》并非一道二者只能择其一的选择题,国产艺术电影理应获得一点点空间和尊重。对于《撞死了这只羊》这部影片而言,确实值得支持一下,尤其是在《复联》票房不断突破各种影史记录的时候。花有五色,是为缤纷。《撞死了一只羊》给你或许不仅仅只是缤纷而已,更是一个大千世界。

 短评

路边野羊+地球最后的杀手,看傻了

8分钟前
  • 冰山李
  • 很差

一番全然不同的万玛才旦作品。如看过《皮绳上的魂》(更登彭措兄弟在一系列时空交错后,执着地要完成对金巴的复仇),更会觉得这个放弃复仇,“吾好梦中杀人”的故事,皮相简单但玩味十足。 全片最有趣的部分发生在康巴小馆。两斤肉、再来十五个包子,万玛才旦直白地调侃“你为什么总带个墨镜🕶”,还有往百威啤酒上贴标签的玩笑。至于这部电影要分两口还是四口干完,答案不攻自破。作为王家卫和泽东公司参与制作的电影(第一出品人是王家卫妻子),电影片头制作方logo令人略失望,紧接着,饱和度被降低的无人区景象,卷云变幻的经典比例画幅,秃鹫、雪山、湖泊的高原景象,都有滤镜调色的参与,制造出一个貌似现实,又有点架空的藏地故事。梦的谚语很好解释,更深的一层意思,实为电影是假的,但观众总要信以为真,执意要闯入那个梦中。

1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很有视觉冲击力,很多画面可能会一直记得,甚至梦到,就是觉得太短了。

1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看了导演点映场,憋回去了一个没能问出的问题:撞死的其实不是羊,就是杀手金巴。司机金巴出于愧疚超度了他,导致杀手的梦进入了金巴的生活,之后,所有的梦与现实颠倒了过来。什么意思:老板娘和茶馆是梦,爆胎之后杀掉汪泽的梦境其实是现实,只有借梦境的托辞杀掉汪泽,才能真正地将撞死一个人幻化为撞死一只羊。

17分钟前
  • 陽 Edward
  • 推荐

这部电影其实不那么复杂,关于救赎与释然,但撞死的羊、秃鹫等意象,没太明白(甚至怀疑导演自己有没有搞明白hh)。电影的体量不大,发挥受限。尽管如此,依然愿意给高分。因为在大银幕上看胶片电影实在太爽!吹爆摄影,考究,经典4:3的画幅,胶片质感十足,冷暖色调、特殊镜头随情绪和故事而动。场景和人物不多,也能看出导演的场面调度把控力强。剧本改编成功,台词少而精炼,画面更能摄取信息。最重要的是,看到了久违的王家卫,偷窥视角、青天白日,各种王家卫式的镜头风格,特别是茶馆那场戏,不得不想起上一部电影(还是六年前的)《一代宗师》,宫二设下豪门宴请叶问的场景,都是同样的油画式构图和打光,美妙绝伦!另一个亮点就是结尾,一个梦境,两个金巴,复仇和解脱,倒影与双生的故事。升华,而且也变得不那么难理解了。(字数受限!)

18分钟前
  • 隔岸观火
  • 力荐

3.5 强调双生对称性的迷你小片。4:3画幅意义最有效的一段,作用于“文弱杀手—西部硬汉/右半脸—左半脸”。“王家卫感”还魂在青天白日、墨夜红房。叙事不断回环,时代语境的模糊与人物的抽象设置有寓言体倾向。可惜体量太小,不够发挥。金马奖没提最佳影片挺在理,不如《塔洛》。

2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一个是撞死一只羊,请僧人为它超度,事后亲自送它上路,亲眼见证一只只秃鹫把它带到天上。为一只羊大费周章,因为虔诚,也是给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生活找一点事做;另一个是十年如一日寻找仇人,但等真正找到仇人那天,看见仇人的孩子,仿佛看见当年的自己。于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个是找不到事做,想找一些事来做,哪怕是很无聊的事也可以;一个是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然而终于能做这件事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好像少了什么东西。你一辈子都想得到一样东西,今天你终于可以得到它了,也正是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已经不需要它了。人生就是不断地拿起和放下,然后在不断地拿起和放下中发现时间渐渐溜走了。最有魅力的是茶馆姑娘,不用给谁打工,因为自己就是老板。有自己的小店,经济独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每天还能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岂不美哉。

2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光开头就要吹一吹:卡车出现的那个长镜头,我一直在等它消失在地平线尽头,结果真的如愿以偿,太对胃口了。然后是茫茫的青藏公路,一个戴墨镜的卡车司机,一会儿抽烟一会儿喝酒一会儿我的太阳。你知道他肯定会撞死一只羊,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会撞死一只羊,这就是最美的时光。

27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如果我有一天死了,可能是被这部片闷死的

28分钟前
  • 平局
  • 较差

看完一直在想如果从杀手金巴讲这个故事应该会更吸引我,人物更带情绪和劲儿,充满另类的诗意。试想一个杀手走在沙石漫天的无人区,一个车突然停在你面前,非让你上车,(等等怎么一种偶像剧的感觉,回来回来),直到你看到座位一头血淋淋的羊,才清醒过来,可是上车后,对方却絮絮叨叨跟你说话,逼你听他唱歌,而你呢,心想我只想安安静静好好杀一个人而已,怎么这么难,本身就很带张力。亦或者只讲度羊者金巴的故事,一个人为穿越无人区超度一只羊,一种骨子里的执着,充满粗粝的坚硬荒诞,特别贝拉·塔尔,都可能会比现在更深刻纯粹。

31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还行

万马导演在对其作品内容及风格控制及影像视听表达上,真是有了突出的飞跃!演员、场面调理精致;悬疑、叙述引人;细节、台词精道;摄影、录音光彩,如果结尾部分能展开得再充分、饱满一些的话,完全可以打满分了。祝贺!

35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放在五年或者三年前,我可能会喜欢这样的作品,但现在却比较厌烦这种和观众打哑谜,不断用符号堆积来强说寓意的东西。也不要以为把调情和暧昧的地点从香港的酒吧变到藏区的酒馆就是藏版王家卫了,与其学别人的皮毛不如找自己的灵魂吧。

39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王家卫和万玛才旦的合作真是绝配。

43分钟前
  • དར་ཐུག Dratuk
  • 推荐

很简单的情节,充满诗意,虽然是藏区故事,但却有点日本武士的味道。摄影很棒,喜欢西藏文化的人会得到视觉享受。(p.s.:男主角金巴长得好像长濑智也啊。)

44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其实是短片的体量。继续朝着这条路走下去就能进主竞赛了。

4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寺庙的规矩是僧人不超度牲畜,酒馆的规矩是过午不提供包子,羊肉摊贩的规矩是整只才有优惠,康巴藏人的规矩是复仇才不羞耻。无人公路跑出一只羊被撞死,走来一个鬼想重生,羊投入轮回道里往生,鬼放下杀父仇能回魂。世间诸多规矩皆因执念,相信金刚杵,也信护身符,相信见血的刀刃,也相信慈悲的咒语。

5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以小见大的典范之作,没想到这么有意思,看完值得长久玩味,能发掘出丰富的细节和寓意。万玛导演把很多具有个人立场的哲思融入在里面,深刻但不矫情,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且让这样一个糙汉拥有这么丰富的内心,实在太可爱了,在去小镇之前的所有事几乎都是在塑造人物性格,做得饱满而不动声色。对生命表现出非常高尚的平等意识,这种观念没有什么诉求没有功利的目的,就是因为是生命所以都平等的,我觉得这种东西不一定很容易理解,所以当影片很好地把这种观念呈现出来,而且没有丝毫说教意味的时候我被感动到了,甚至跟世俗的结合而让人觉得很有趣(超度完了拿回去吃吧,笑了)。对西藏没有刻板的猎奇,虽然模糊了年代,却是当代社会普通人视角,这一点非常高级。千丝万缕的联系最终在一场梦中得到了全部的解决,让人想起《路边野餐》。

55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导演技法很娴熟,打光和调度都赏心悦目,尤其很享受有女性出场的那几场柔情戏。然而,这到底是拍了个啥故事啊?剧情真的约等于零??

57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年度最佳华语院线片

60分钟前
  • 顗礼
  • 力荐

一部短片的体量硬是被注水成长片,而最需要表现力的片段用两句话就交代过去了,这才是真PPT电影。目前看来万玛才旦已经完全被徒弟松太加吊打了,《撞死了一只羊》和《阿拉姜色》之间大概隔了一百个《塔洛》。

1小时前
  • 天马星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