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多和莉丝

剧情片其它1968

主演:塞尔希奥·克莱纳,Diana Mariscal,María Teresa Rivas

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播放地址

 剧照

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2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3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4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5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6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3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4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5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6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7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8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19凡多和莉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5

详细剧情

  在Jodorowsky的所有我们能看到的电影里——除过之后的《獠牙》跟《彩虹贼》,这部他早期长篇电影《凡多和莉丝》相比起他大名鼎鼎的《鼹鼠》,《圣山》和《圣血》显得十分不起眼。    不过这部影片维持了Jodorowsky影片一贯的光怪陆离,开始的镜头就是侧躺在桌子上的莉丝生吃掉一朵花,整个故事是一对情侣凡多和他腿有残疾的女朋友莉丝一起去寻找传说中神秘的“Tar之城“一路上的经历,途中不断的有不同的怪人诱惑凡多离开双腿不能动的莉丝,甚至还有凡多的母亲,而他们却好象一直都无法离开原来的地方——酷似煤矿的小山,途中还时常出现他们的幻象(时间太久,记不清楚具体的,大家自己看),在找到了Tar之后,凡多却终于忍受不了莉丝,将她暴打致死,后来他十分懊悔,按照莉丝生前的愿望将她埋葬,在坟头上放上了一朵花,并自己躺在她坟墓旁,直到落下的树叶几乎将他埋没,至此,影片在异常欢快的音乐中结束。    不过也许是由于对宗教的生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据说这部影片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电影节首映的时候观众被吓的四散而走,是因为受不了影片中残忍的镜头,不过看了这部影片我居然莫名其妙的感伤起来,我都不知道我该去想些什么,而Jodorowsky也由此开始他被放逐到海外拍片的生涯,不过之后才有了更经典的《鼹鼠》,《圣山》和《圣血》,也更富有反宗教的意味,相比起《凡多和莉丝》更加被观众认同。    可能此片仅仅是他古怪念头的最初尝试,虽然情节很古怪,可倒也不至于不知所云,凡多和莉丝他俩寻找的这座“Tar之城”是个异常奇妙的地方,所有的城池在大灾难降临后都被毁了,只有Tar还矗立着,所以人们传说只要到了Tar,就可以获得食物跟美酒,甚至可以获得永恒;到了Tar,才可以真正理解生命,可以爱也可以被爱,会着迷于未来,而且,Tar永远不会遗弃任何一个人…如此完美的地方,可以看成是个严重理想化的境地,接近理想国的过程自然有荆棘和劫难,更要经受意志的考验,而只有知道如何达成理想的人才能最终实现理想,一开始,凡多和莉丝相信只要找到Tar莉丝一定可以重新走路,而他们所有的问题也都会解决,所以说凡多和莉丝可以说是失败了,尽管他们找到了他们的目标,但最终还是被湮灭在了对过分理想化的Tar的畅想中,这也是我觉得这个故事还存在了一丝凄美味道的原因,凡多和莉丝的爱情悲剧可能正因为他俩的迷茫,虽然有生活的方向,却并不知道如何去达成自己的理想,最后演变为绝望,末路,自我以及互相伤害,这多多少少也印证了那个年代青年的心态——尽管Jodorowsky可能并没想这么说。    精彩的配乐也是Jodorowsky所有影片的共同特点,可惜只找到《鼹鼠》的原声,包括本片在内的其他几部的原声只好继续寻觅了,我尤其是特别喜欢莉丝唱的那首“当我死后,将我埋在….”,曲调很是优美,声音也很有质感,尽管有那么点感伤,好象预知了这可怜女人的结局一样。    还有就是,片头的那些画,我不知道它们是否也是宗教画,也不知道是否因为没有看明白那些画造成我对本片理解的偏差,所以希望懂的朋友给我解答吧,对于这样的影片我只能介绍,而尽可能的少去评论了。

 长篇影评

 1 ) 佐老爷子,你还想让我多爱你

完全活在二人世界里的两个疯子在寻找塔尔之城(生命的至高美好)的路上发生的故事,他们受世人排挤,受怪人喜爱,又经历了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经历了信任和欺骗,从至死不渝的相爱走向了灭亡。

有无数的精彩的台词经典无比,寓意丰厚的语言已经够让人留恋,如果再逐个剖析内容就太多了,同时导演用的各种分镜以及似乎不明所以的配乐都颇具癫狂艺术美感,黑白的镜头给人以强烈的年代感并加强了“午夜电影”的感觉,从哪方面看都实在是艺术佳作。

然而无论是哪里的词条,无论是关于佐杜洛夫斯基还是他的某些作品,内容都太过单一,甚至有许多重复,这或许符合美好的东西都想占为己有的心理,但让我了解他的地方也太少,这样一个疯癫的老头实在太可爱太让人惊喜了,你无法不被他能够一眼穿透灵魂的魅力折服,他为了艺术和自己的精神、灵魂,一直在走着旁人看起来边缘且极端的道路,难以想象这部影片中那些疯狂的作为会让当时的群众以多么恶毒的语言和行为来攻击他(真正的异装癖本色出演、一个礼拜被强暴七次的街头女当女主、割开布娃娃的下体塞幼蛇……太多了),但反而更让我站到他那一边,这是神的魅力啊。

 2 ) 联想

看电影时头脑一直萦绕一部小说,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尤其在莉丝浑身用黑墨写满了字,简直如出一辙。而且灰色泥沼的贫瘠景象,特别像加缪《鼠疫》中的城市色调。探讨爱情、信仰和灵魂的存在和意义。

没想到这是看过的佐杜电影里最喜欢的一部,大概是被两人的爱恨痴缠打动。这是一部讲爱情的片子,他们在寻找精神的乌有之乡。莉丝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溺亡在凡多的爱恨中。凡多活在回忆与梦境的幻象中,在欲望与恐惧中不能自拔。燃烧的钢琴,泥土傀儡,凡多就像爱情的掘墓者。唯有死亡,才能封印爱情。

 3 ) 简介了 不是目的 也不是过程 而是你自己知道的东西

简介了 不是目的 也不是过程 而是你自己知道的东西

男人与女人
你们到底是什么样子
导演的道出

 4 ) 那凝固似十字架的爱情

巨喜欢这个片子。当然和那三部曲是不同概念的比较,所以也无谓之比较而已。

杨德早期长片,开片就是丽丝躺在床上吃下一朵花的情景,全片黑白,不能只是一个美字能够形容,所有的一切都很美,包括丽丝在内。

凡多带着丽丝寻找传说的中神秘之城,路上凡多一次次的受到诱惑离开丽丝,每当此时,丽丝总是在原地不能动弹的唯独口中不变的喊着“凡多,凡多。。。”唯一庆幸的是凡多总是在最后想起丽丝而回到她的身边,此时他们相拥的画面带着足够大的幸福以及不死的爱情。以各样的方式回到她的身边,那不离弃的拥抱如同一个凝固着的十字架将他们深深栓在一起,他对她是如此热爱。

途中的幻想,包括他俩一个个怪异静默的瞬间,和互相写满名字的身体,全是爱情中最最完美的神话。

最后凡多将丽丝暴打致死,只有毁灭才能真正体会,带着狗和鲜花去看丽丝,这是曾经答应她的。他真的爱她。



作为超现实奇葩的此作虽比不上他的后三部曲,但是我真的巨非常喜欢,与那三部曲无法比较,从《圣血》的初识cult到后来《圣山》的美丽,而到最后《鼹鼠》的如此超现实,终是不能自拔的陷在杨德的影像世界中。而F&L带着强烈黑白色调的宗教气氛透露着一个荒诞但是美丽的爱情。最终死于毁灭死于决绝。

庆幸的还可以欣赏一遍导演评论,那么将更好的理解里面的各种哲学,宗教,性,爱情,甚至塔罗等等的元素。

建议收碟,里面还包含杨德一个早期短片,自编自导自演。而且还附带导演评论,我觉得他的片子看了之后再看个导演评论版理解的会好很多。

 5 ) 导演自述

演男主角的演员是我剧组中唯一讨厌的人,极讨厌。他是有金色头发的欧洲男孩,很自负,他也同样讨厌我。在后来反对我的声潮中他毫不犹豫地加了进去。他一直坚持反对我至死。
女主演……噢我很喜欢女主演,但我讨厌男主演。丽丝在戏中要被三个男人强暴。那女孩找到我,站在我的门口说:“我就是丽丝。我这个星期被强暴了七次。”我说,好吧,那你就是丽丝了。
那三个施暴者,三个男人,一个是年轻小伙,后来他自杀了,我是说生活中的自杀;一个是我们的摄影师;还有一个闻名全墨西哥的作家,是个老头子,我敢肯定他在吻着丽丝——或者这女孩时就爱上了她。
女孩拍完这部戏后开始节食,每天只吃一个鸡蛋和一杯清咖啡。在戏还未上映时,她已经骨瘦如柴。她对别人这样描述我:“他是个吸血鬼!你看,我这样都是他害的!”
哦,所有人都怪罪我,呵呵。
你看见银幕上挽着手过来的两个人吗?他们一个是小偷,我是说现实当中的小偷,但是他碰到了我,并且欣赏我,就叫我给他安排一个角色。右边的是个医生,那他可以熟练地切开别人的动脉挤出一杯血浆。我不喜欢找职业演员,我找的都是喜欢做这个角色的人,比如这个医生……嘿嘿我想丫真有点心理变态……我靠!他甚至喝得一滴不给别人剩下!
我找了很多异装癖。他们在现实世界是异装癖,可是在我的戏里却是本色演出。我割开洋娃娃的下体,塞了一些布进去。为此我差点坐牢。我已经把老母亲塑造得又淫荡又奸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墨西哥人是很尊重老母亲的。
二十个鸡蛋,两个大铁球,这些都象征着睾丸。我对阉割主题很感兴趣。另外还有马。马是死亡的象征,尤其当它背对着你的时候。
我找了一个知名的剧作家谈合作。他说,好吧,那等明天。我说,不!你可是个超现实主义者!他说,明天。我说,不行!因为你是个超现实主义者,你必须现在来见我!我甩了电话,很期盼他立即来,但一直没有。七年后我通过他的太太认识了他。但是超现实主义没落了。

当然,这都是他三十年后,十年前说的了。

 6 ) 活着还是死去?他留给观众一声叹息

生与死的话题,是很多人都喜欢讨论的。为什么喜欢讨论,因为这样的话题充满变数,且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可以概括。虽然很多话题都具备这样的属性,然而生与死这种话题更甚,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可以大加思索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就是有关这个话题的集成,《凡多和莉丝》是一部非常奇怪的电影,凡多和自己的残疾女友莉丝一起去寻找传说中的塔尔之城。在那座神秘的城市,有着一切人间的幸福以及人们的追求向往。凡多和莉丝对于这样的传说深信不疑。凡多渴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莉丝则希望治好自己的腿疾。于是,两个人出发了。

一路上,凡多和莉丝不断地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或是让莉丝感觉到恐惧,或是让凡多遭受到诱惑。很多很多的情况之下,两个人的关系起伏不定。凡多好几次都想要摆脱莉丝自己独自离开,然而好几次却又都折返回来重归于好。两个人不断地折磨着彼此,又不断地修复已经被伤害了的感情。然而传说中的塔尔之城却依旧是没有任何的消息。

凡多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煎熬了,对于希望的渺茫以及对于莉丝的歇斯底里。凡多逐渐的丧失了理性,他最终杀死了莉丝,然而在莉丝死去的那一秒,凡多幡然悔悟。他埋葬了莉丝之后,在坟头插上了一枝花。凡多静静的躺在坟头,时间逐渐老去。

本片看起来光怪陆离,实际上也是光怪陆离。然而这确实创作者的本意。如果我们将电影粗浅的分为艺术电影与普通的故事片的话,那本片毫无疑问是前者。作为一部艺术片,我们没法彻底的领悟到创作者自身的情感波动,更多的时候我们所能想到的,所能看到的仅仅是电影本身。然而电影本身却因为创作者的思维波动产生的时候,这种观影体验确实是很难受的。

完全的理解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的话,就需要多次反复观摩影片,然而大多数人并不是做研究的学者,他们没法对于一部影片为了了解到其核心思想而反复观摩的。就《凡多和莉丝》而言,反复观摩实际上也是一种折磨。倒不如我们用一种视角来寻找与之相关的部分,这样虽然无法彻底理解影片的全部内容,但也能打开一个突破口。

影片一开始以莉丝吃掉一枝花为开篇,到最后的结束部分是凡多在莉丝的坟头放了一枝花为结尾,这样前呼后应的处理方式让影片显得很连贯,同时也能很好的串联起来整个电影的主体,什么主题呢?就是一开始我们讨论的话题,生与死。

凡多和莉丝可以看作为一个整体,表面上他们是一对情侣,实际上可以看作为一个人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肉体,另一部分是灵魂。肉体和灵魂是无法分家的,分开后则意味着他们其中的某一个要死去。凡多想要离开莉丝,,我们先不去区分凡多到底是肉体还是灵魂,单就这种离开做一个归纳,凡多想要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分开,或者是凡多想要尝试一种新的生活,这种生活中包含着生死当中的一个。单纯的生或者是单纯的死都没法独立存在的。因此,凡多的尝试注定失败。

莉丝代表着什么?思想还是肉身,生或者是死,这都不重要了,莉丝代表着一种存在,这种存在需要依附在凡多身上,然而看似莉丝掌握了凡多的行动轨迹,然而一旦凡多离开了莉丝,莉丝依旧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因此,用情侣的关系来描述这种相互依存的整体是非常客观的。

两个相互依存却又无法割舍的整体是没办法分开的,然而当这样的一个整体无法达到整齐划一的时候,凡多最终选择了杀死莉丝,而自己却没有办法独立于莉丝而存在,因此,凡多最终也迎来了自裁。

这就是本片可以解释的某一种核心观点,或许创作者对于生与死的讨论没有这么简单,或许创作者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而最终用本片成功的传达了自己的这种思想,然而对于观众而言,一部电影总是需要找出一种核心思想来总结的。如果没有,抓住其中的一点也是可以的。生与死或许不是本片的中心思想,但是可以借代概括本片的某一个部分,这就足够了。

我们没法找到一种普遍的价值观来衡量所有的事情,有些事情注定无法逃离,就如同凡多和莉丝那样。生与死本来就是一个大循环,生生不息才得以最终进行。然而对凡多和莉丝而言,这种生生不息的变数太多了,因为这么多的变数,死亡或许才是一种出路,逃离循环是可以的,结束循环也未必难说。

……

你好,再见

 7 ) never abandon you.

Once upon a time... a long, long time ago... there was a mystical city, Tar. And at that time all the cities were intact and flourishing, because the final war had not yet begun. When the great catastrophe occurred, all the cities crumbled... except Tar. Tar still exists. If you know where to look for it, you will find it. And when you get there you will be presented with wine and water and play with a gramophone. When you get there, you will help harvest grapes and you will pick up scorpions hidden under white rocks. When you get there... you will know eternity. You'll see a bird that drinks one drop of water from the ocean every hundred years. When you get there, you'll understand life and you'll become a cat, phoenix, swan, elephant, baby and an old man. You'll be alone and accompanied. You'll love and be loved, sharing the same space... and yours will be the seal of seals. As you approach the future, you'll find... Ecstasy. It will overwhelm you and never abandon you.

 短评

如果你成了钢琴家,就砍掉你的手;如果你成了画家,就砍掉你另一只手;如果你成为舞蹈家,就砍掉你的一双脚;如果你成为歌唱家,就砍掉你的头

3分钟前
  • 香蕉屎⊙
  • 还行

丽丝被剥夺了行动能力,思想也未能幸免。看似强者的凡多,也不过是被蒙蔽双眼的愚弄对象。技法超炫,意识形态也弹眼落睛。当废墟里的文化象征也遭到摧毁,末日审判开始降临。挣扎在泥淖中的信仰,遭到肆意的破坏、残酷的暴行、冷血的迫害。发指到生前被吸血、死后寝其皮食其肉。自由被他们玩弄于股掌间

8分钟前
  • 麻麻睇
  • 力荐

佐杜洛夫斯基真是疯了一辈子啊,这要是在中国,早被拉出去续了不知多少回了,直到最近的《诗无尽头》还让儿子与侏儒做爱(当他儿子也挺不容易的)。。“死亡多么美妙,死亡多么美妙,我会去祭你,带着花和狗,带着花和狗”

10分钟前
  • 独自退场
  • 推荐

Many his later cult elements. May be too long, story is simple. Quite a few things to learn. No comment on the love theme itself.

13分钟前
  • Melchizedek
  • 推荐

开头以为是[吃花的女孩],道具不错。导演一贯的风格,形式大于内容

14分钟前
  • Eccentric Cat
  • 还行

我觉得凡多与丽丝跟雏菊有些感性上非常像的东西,而且这种感性是我非常喜欢的,尤其在看的时候,不用理性思考,跟着直觉走的感觉真棒

18分钟前
  • 电影怪
  • 力荐

嗜怪徒必看美到极致!后劲儿略微不足

21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喜欢开头的 我是钢琴家 少掉一只手可以变成画家 另一只为断了 我可以变成舞蹈家 两条腿也砍掉 我可以变成歌手 再割下头 我的皮可以做一面鼓 烧了后 我可以变成一片云 云消雾散 我会变成雨 去塔尔

23分钟前
  • ffffff
  • 力荐

“笼子里出生的鸟,认为飞翔是一种病!”“对鸟而言,自由飞翔本是天性,却因为笼子的禁锢,而竟爱上笼子,丢掉向往自由的天性,并认为这是一种保护。”

24分钟前
  • 孔乙己
  • 力荐

一次痛苦的观影经历

27分钟前
  • 末学
  • 力荐

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导演的电影长片处女作,影像内容已初具其邪典另类的风格,好些诡异奇特的情节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仍旧可以看到类似的桥段。—— “第一章” 它会征服你,决不抛弃你;“第二章” 塔尔在他的头脑里面;“第三章“ 孤独的男人总是有人陪伴;“第四章” 当我想要将自己和她分开… —— P.S.:为看这部电影花了我好些时间。

2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很多電影的母本。構圖能力不錯。

31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8/10。咀嚼鲜花的莉丝灵魂纯洁,凡多却要虐待捆绑获得拥有的快感,他贪恋肉身两次想抛弃灵魂又寻回,蒙眼双手抚摸女性亲吻男性从而遭到贵族的嘲笑,皮鞭女们拿着保龄球攻击他代表当权者的镇压,圆鼓/父亲肚子里剖出的小鸟是追逐幸福的虚无,最终群众为莉丝举行棺殓肢解分掉了她的身体以求圣子的庇佑。

36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五颗星,曾写过一个简短的感受,我只能说她太美,那种凝固的如同十字架的爱情让我羡慕。

41分钟前
  • hongyanbaifa
  • 力荐

果断放弃,没必非要喜欢你喜欢的片

44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浪漫死了,这片讲的是男女爱情之路上所能遭遇到的一切,如果你是本片的主角,你又会怎么做呢?本片之所以处理成黑白影像是因为导演想激发我们的想象空间与加强观众回忆本片的效果。至此,我已经把高分左杜洛夫斯基电影全看完了,接下来就坐等2013年的《La Danza de la Realidad》了,大师,来年再相会

48分钟前
  • Jiajiachan
  • 推荐

相比不如他的《圣山》和《鼹鼠》,有些地方感觉还是有点粗糙,效果也不及后作。

49分钟前
  • 合纥
  • 还行

7。不小心快进了半小时竟然一直没发现。。

53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妖人才露狰狞。一定要看评论轨。附送的纪录片很好,有妖怪和莫比斯的交情

57分钟前
  • 大刚
  • 还行

"I will die,And no one will remember me"Yes, Lis. I'll remember you.I'll visit your grave.And at your funeral,I'll sing in a low voice..

1小时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