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犹有读书声

记录片法国2002

主演:Georges Lopez,Alizé,Axel,Guillaume,Jessie,Johan,Johann,Jonathan

导演:尼古拉·菲利伯特

播放地址

 剧照

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1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2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3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4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5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6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13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14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15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16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17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18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19山村犹有读书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4 03:35

详细剧情

  法国奥弗涅地区的中心平原,山村的生活恬淡宁静,时间在这里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在这个小村庄里,有一座似乎穿越了时空、如古时私塾般的学校。一个老师,一个班级,几名不同年龄的孩子。乔治(Georges Lopez),村中唯一的老师,20年中送走一批批学生。这所学校如同与世隔绝一般,静静走过春夏秋冬,乔治和孩子们读书、学习、玩耍,用平淡的言语带他们认知眼前的繁华世界……  本片荣获2003年凯撒电影节最佳剪辑奖、2002年欧洲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2003年法国电影评论协会奖影评人奖、2004年美国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纪录片奖、2002年路易德吕克奖。

 长篇影评

 1 ) 陪伴和引导才是最好的低年级教育。

1 没有解说词。如果没有任何背景介绍和解说词,开始会有点看不懂这个故事,不知道这部纪录片想记录的是什么?是一个社会实验吗?还是一所慈善学校?这是法国哪里的学校,这群孩子有什么特点,这个老师有什么特殊的教学方法?轻声教育?

2 目前可以感受到的就是这群孩子很乖,老师很温柔,他们的学校人数少,年龄并不相同,课堂内容丰富多样。这部片子貌似在传达作为一个儿童教育者的教育经验,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学习、成长、互相理解,体验不同的事情。

3 善用乡村空镜转场,一般和bgm一起出现

4 这样的不带惩戒的教育会不会威慑力不足呢?

5 多用固定镜头和场景镜头,镜头风格平稳冷静客观。

总结:感觉给人感触最大的应该是正确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或者是低年级的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重要的不是要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而是教会他们正确的三观,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理解友情,理解人际关系,给他们创造一个尽量没有恐惧和焦虑、不需担心害怕的童年。而自己作为教育者,并不需要通过强硬的手段让孩子被动接受自己的价值观,接受是非黑白对错,学习知识,教育者只是一个引路人,生活还是要由孩子自己来创造的,教育者最应该做的就是陪伴和提点,而不是生硬地输出和改造。最后老师和孩子之间形成了很微妙的连接,这种bonds,给孩子带来了信任和踏实,也给老师带来了慰藉和成就感。但分别是必然的,老师也是一个出色的告别者,有些学生对老师依赖很深,老师也会尽力开导安慰,善始善终,而且时刻关注孩子的感受,会问你现在感觉好点了吗,在任何方面都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者。

1)开头:农民看到远方的车,说到不敢相信有车来了,但是并没有展示车的镜头;2分,教室里的乌龟,意象;之后还有很多无声的空镜;车和车里的亚裔小孩,不断有母亲送小孩上车,所以判断这是一辆校车。

2)10分,老师教孩子们写字、读书;孩子在贴海报;孩子告诉老师他梦到鬼的故事,长镜头。听写。一个小孩子问了好几个小朋友你是我的朋友吗,没有人回应。

3)20分,画画;老师叫一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一个孩子在玩雪球的时候哭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来上学,在学什么;做吃的,孩子把鸡蛋弄掉了,老师并没有责备他,煎饼的时候孩子把饼弄掉了老师也没有责备他;26分出现了bgm;滑雪;圆锥画圆;一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的橡皮擦抢了,这个女孩还是在遵守纪律,小声告状,告诉身边的人,自己的橡皮擦被拿走了;29分男孩骑自行车,出现了轻盈欢快的bgm,伴随着鸟声虫鸣和乡里景色,显得很田园闲适

4)30分,教育两个大家的小孩,和他们讲道理,而不是惩罚,让他们沟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言语上的骚扰促成了这个孩子行为上的反击,所以并没有明确的谁对谁错,大家都要反思自己的过失。36分,孩子在农场打理奶牛,在家做作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对比,他做错题了就被妈妈扇了一巴掌。镜头中出现了妹妹和爸爸的镜头。之后全家人看着他做计算题。

5)50分,老师和家长聊天,家长说了她的,教育困惑,认为自己的孩子慢慢疏远自己了,呆在外面比和自己呆着更加快乐。老师告诉她这是必然的,孩子有自己的发展和快乐。55分,老师说自己要离开了,而这些孩子要进入中学。

6)60分,男孩在自己做饭。老师的自述:他父亲不想让他做一个农民,因为这个太艰苦了。解释了他为什么想要成为老师,因为他在以前就发现自己更喜欢呆在学校,喜欢和孩子接触,不认为自己还能做其他事情,觉得最重要的是教育这些孩子之后他们会回报,会有收获感。父亲去世,母亲还在,但他并没有和母亲呆在一起?

7)70分,老师教大家认字,带大家来到新学校

8)80分,孩子们来到了新学校的食堂,和所有人一起吃饭,意味着他们正式融入校园。老师在提醒学生上了中学之后也不要忘记努力。提到了他的父亲,病了,所以孩子必须抗下家庭的负担,要干活,但是在老师面前他表现出了自己的脆弱,他哭了。野餐,孩子走丢了,但是镜头语言和声音都表现得很平静,感觉是在给观众思考的空间,一个孩子走丢了,这种师生之间、这个学校的美好平衡的状态要被破坏了吗?最后孩子被找到了。

9)90分,学校迎来了新的学生。孩子怀念妈妈,但是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在哭,和《幼儿园》里面大家库不一样,没有那种情绪的感染力。但是孩子哭了之后,老师就去找他妈妈了。

老师提醒升学之后的不一样——没有专门照看你的老师,惩罚也会更加严格,老师也没有办法过来帮忙

10)1小时42分学生们走了之后,还给了很长时间的老师的反应镜头,最后也是空镜结尾,想起了轻快的音乐,仿佛把观众带回了前面的故事当中,颇有感触。仿佛自己对这位老师也产生了依赖,而现在纪录片结束,自己也面临着告别。

 2 ) 启发式教育固然好,还是背不了九九乘法表

我知道我取了个negative并极端有色彩的标题,但并不代表这不是一部好电影。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或多或少有着相同的故事。在上小学的那些年里,如果自己不是,那班里肯定有一个上课老走神,满脸都是彩笔痕迹,喜欢吃手指,爱把铅笔的一头插在鼻孔里,喜欢插嘴,会惹是生非,哭的时候哄不住,亦或不爱说话的孩子。老师也总是有偏爱的小孩,那个叫JOJO的镜头特别多,哭的笑的插鼻孔的花脸的,老师和他的对话还特别多,连海报都是他...放到某国,这孩子他爹他娘是谁啊....

一个小山村,一所学校,一个班,低年级,高年级和小班混在一起。这种每一天都重温成长点滴的过程不温馨么?老师很巧妙地避免了大欺小和早恋的行为,让这些孩子们能够和谐相处。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在心中刻画这这样一位老师:睿智,慈祥,耐心,风趣,儒雅...不体罚,不收礼,不告状... 我真的不记得是否遇到过这样一位老师了,耐心地提问,不厌其烦地教导点点滴滴,JOJO的那一连串 “Oui...” 到后来加上“老师”的尊称。我不由得感叹教育的艺术,没有强迫,却最终领悟。我们见过太多会用教鞭打手板心,会用铅笔戳脚趾,会罚贴墙站,会让你绕操场跑10圈的老师了。严厉得让我们觉得每次和他们说话就像是和上帝对了一次话一样,运气不好就让你免票直接上门见他了。

那些白纸上歪斜的圈圈点点,图画上残缺的色块,大小不一的黑板字,到老师那副厚厚的框架眼镜,充满笑意的嘴角,最沉稳的听写声,时而严厉的训斥... 每个人都这样走过来,时而怀念时而嗤之以鼻。我只能说,看着镜头里挂在晾衣杆上的手套,我的心莫名抽搐了一下,雪地里嬉戏的身影,雨天撑伞的背影,甚至和学生烙饼的欢笑,要怎样一颗心才能承载这种平淡的快乐?


那个父亲住院的男孩,知道了一个真理:生病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那个自闭不愿说话的小女孩,和老师促膝长谈时噙满眼泪,她得到一个承诺:每个周六早晨我会在这里等你,直到你愿意和我谈你的事。
那些要升上中学离开的孩子,会带着美好重新开始。多少年后,他们肯定会记得这样一位老师,记得和他的kiss goodbye。
...

那个背不了九九乘法表的小男孩,可以让一家人围在桌前讨论3x6是多少。

所以背不了九九乘法表又如何?

 3 ) 只有一个班的人生

前些天看了国内某电视台拍摄的系列节目,大致是让城里的孩子和山里的孩子进行短期的交换,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撇开节目内容不说,几乎所有山里的学校都是一个班,一个或者两个老师授课,一群年龄参差不齐的孩子们对着相同或者不同的书本学习相同或者不同的事情。

这部纪录片也是叙说一个法国山村学校的故事,整个学校只有一个班,十几个从四岁到十四岁年龄不等的学生,一位老师,永远身着黑衣,表情看似严肃却实际和蔼可亲,从来不对孩子发火。

孩子们调皮打架了,先生也会严厉起来。但是是等事情平息过后,找打架的孩子一起坐下,面对面的,先问先动手的孩子,这样对吗?孩子摇摇头,又低下头。先生察觉孩子的窘迫,于是接下他的话语,这样是不对的,你要向他道歉。

孩子向另一个孩子道了歉。先生接着转向另一个孩子,说,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打你吗?望着孩子茫然的脸,他又转向动手的孩子,沉默了许久,动手的孩子才呜咽地说,因为他骂我。先生于是又对另一个孩子说,你看,你让他难过了,你说的话伤到他了,你以后是不是不应该这样做了?孩子点点头。事情才算结束。

印象中从小到大在学校里惹事生非的孩子们都是被罚站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老远便可以听到老师斥责的声音。我没有被除母亲以外的人这样骂过,但是也可以想像那一般对心灵的冲击。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个样子。

学校的教室里有三张大桌子,所有的孩子根据年龄的划分坐在不同的桌子旁边。开始上课时,老师说坐下,孩子们才会拉开椅子坐下。我最喜欢的小孩名字叫乔乔,脑子永远不在状态,同时又显得古灵精怪。老师说,谁今天要把作业(给图涂色)做完?乔乔说,我我我。然后一个人开始发呆。等所有的人都给画涂完色了,可以出去玩时,乔乔也放下笔,跟着小伙伴们一起走。老师把他拦下来,问他的作业,他说玩完了之后再做。老师说不行,乔乔说那明天做。老师说也不行,乔乔就直看着跑出去的小朋友们发呆。老师说是你说要今天在课堂上做完的。乔乔最终无奈说,好的。老师说,你说什么?乔乔说,好的。老师又重复了一遍问题,乔乔有些纳闷,说,好的。老师又重复了一遍,一直到七八遍之后,乔乔不说好了,想了一会,说,好的,老师。老师就不问了。

冬日的山里,有无尽的雪撬和欢乐;春天的旷野,有绵绵新绿的郊游和白云,夏日的蟋蟀,有大树下阴凉的课堂和期盼依旧的暑假。在诗情画意的大自然中,这样一个班的学校透露出来的只有清新,温情与欢乐。

先生带着一帮孩子们坐火车去郊外郊游,在半人高的狗尾巴草中焦急地寻找走失的孩子;下雨了,老师打着两把伞把孩子们两个两个地送出校门,可是有的孩子走的快,有的走得慢;天暖了就把所有的桌子椅子搬出去在大树下看书练习听写;天冷了他就在屋子里教孩子们怎么做法国薄饼,小一点的孩子们一人可以打一个鸡蛋,大一点的孩子们可以拿着平底锅学着怎么空中翻饼。在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先生和父亲有病的孩子坐在草地的树桩上,鼓励他及时升上中学了还是要好好学习,同时询问父亲的状况。孩子一会哭一会笑,老师没有任何肢体语言,只是从话语中流露出无尽的关怀。还有有自闭倾向的孩子,老师也只能鼓励她多交朋友。老师让一起升上中学的孩子们相互照应,一个人被打了另一个人应该帮帮忙,然后就是一屋子的笑声了。

镜头几乎全都是稳稳的,安静的,就好像是在校先生看着这群古灵精怪的孩子们,又慈祥又稳重。只有当孩子们活蹦乱跳到处跑时,镜头才缓缓地挪动一下,跟着孩子们的身影一起走动。而且角度都是与孩子们同高的,这样就捕捉到了孩子们的眼睛,也捉到了童年的灵魂。

暑假开始了,在孩子们离开之后,年迈的先生望着摄影机没有拍摄的方向,脸上露出分明的不舍与依恋,还有无声的哽咽。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一个班的学校在夏季之后就会被另一所更大更多班机的学校代替;对这位执教三十五年之久的先生,这个只有一个班的学校便是他的一生。学校结束了,他生活的最核心部分也结束了,剩下的只有无尽的回忆。
  

 4 ) 慢慢走,成长啊!

时值冬季,山谷里飘扬起寂静的雪花。附近松林里一阵摇曳,伸展的松枝上缀满落雪。寒风过时,松涛阵阵,却又使人感到寂静无声。路上积雪此时尚未化开,一辆白色面包车从远处驶来,载着孩子们穿过密密松林,去往学校。入了校门,先生早已在教室门口等候。

进了教室,透过明黄色窗框望出去,窗外依旧漫天飞雪,纷纷扬扬,不曾停歇。窗玻璃上贴着四五幅明艳小画,五彩水果贴画打破冬日的沉闷,给屋里添上一二分温馨与安静。教室里桌椅整整齐齐摆放着,两只乌龟自角落爬出,缓慢爬行在无边无际的地板上。动作虽笨拙,却很动人。就像孩子的成长一样,尽管步履缓慢却充满耐心。

教室是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这里的生活也丰富多彩。课堂上不仅讲解法语和数学,也教授生活技能——小些的孩子尝试打鸡蛋,大些的孩子可以练习空中翻饼。学校里不仅学习抽象的知识,也获得生活的经验,这里可以更完整地生活与成长。四季流转,风景变幻,不同的季节可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冬天孩子们一道在山坡上滑雪,在冰天雪地里飞驰千里,或者摔个四脚朝天。倘若天气晴好,凉风习习,可以把桌子搬到窗外的树荫下学习。夏天到了,大伙坐上火车远行,到远处的田野中野餐。这就是学校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平淡而富有生气。

先生教给孩子们的东西很多,品格的影响总是润物无声。在孩子们打断他人说话时,先生教他们学会倾听;面对打架的孩子,先生教他们学会坐下来坦诚交流,解决问题;面对推倒他人的孩子,先生先询问原因,而后教他们换位思考、自我反省;小啾啾上课时总是不在状态,承诺要画完画却没按时完成,先生没有让他立刻参加活动,而是要求他信守承诺完成任务,树立规则感;学期将要结束,大些的孩子将要远行,去往新学校。分别前,先生安慰父亲重病的孩子;鼓励不善言辞的孩子打开自己,和人交流。

先生的力量来自广阔的大自然,来自泥土,他听得懂生命的节律,他耐心等待生命的成长。他懂得爱,于是天然懂得了如何做老师。

这是一部缓慢悠长的电影。冬天如此漫长,就像成长,漫长、枯索、单调,但是寂静中却含着力量,那是生命悄然拔节的声响。生命是多么美好,陪伴生命成长是多么美好,平淡中蕴含着绚烂,悠然中透露着坚定。慢慢走,成长啊!

 5 ) “简单得令人眼前豁然一亮”

  经陈婉推荐,昨晚第一次到中大的公民影院看了一部很温暖的法国纪录片《山村犹有读书声》,这也是第一次带羊羊(四岁半)看电影。

   在法国的偏远地区,有一种“单班”学校(即一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班里的所有学生都由一个老师教课,从幼儿园直到小学毕业。本片是在奥弗涅地区的一所“单班”学校拍摄的。乔治老师在这所小学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全校只有十三个学生,最小的三岁,最大的十一岁。乔治老师要教他们所有的功课,语文、数学、音乐、画画、体育,甚至家政,还要兼当他们的“心理医生”,为这些孩子解决成长过程的种种困惑。但这个冬天,一切一如既往,但蕴酿着巨大的变化。一年以后,为孩子们奉献了大半人生、一生未婚的乔治老师要退休了,将回到南部陪伴年伴的母亲,班里几个大孩子也要升上初中了。在这最后的时光,乔治老师有着许多牵挂与不舍:10岁的奥立维父亲染上重病;11岁的娜塔莉有学习障碍,她害怕升到新的学校面对新的环境……

   这部片很宁静,很简单,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闷。但我却很喜欢。通过时序变化,平实地纪录着学生们和乔治教师课堂学习、校外活动、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捕捉的细节非常温暖,把老师与学生间相濡以沫的感情表现得极其细致,让人明白乡村单班学校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法国影评界评价这部电影是:“简单得令人眼前豁然一亮的影片”,再没有比这更简明到位的评论。

片中学校位于法国中央高原。三年前去欧洲旅行时,乘坐旅游大巴,有两天的时间,一直穿行在这片宁静美丽的高原。所以对片中的景致感觉非常亲切。牛群的哞叫、教堂的钟声,天真可爱的学生,是我们在途中多次见到的风景。我不禁暇想,极有可能,学校就在我们偶尔歇脚时那个静谧的山村里,村里跑来跑去的孩子,就是学校里的学生……

第一次带羊羊看电影,而且是有点闷的纪录片。没想到他竟津津有味地看了一个半小时。而且发表了很多独特的见解。比如,他很肯定地认为,这部片子名叫《春夏秋冬》。(可能是因为片中有明显的时序变化。)他对片中一个细节印象最为深刻:下雨了,乔治老师的狗狗被关在外面,寂寥地数着雨滴。他很准确地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为什么不让狗狗进去呢?因为它进去会打扰小朋友们上课。”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时,他不禁欢呼起来,然后意识到是在看电影,赶快掩住嘴,幸亏周围的人都报以善意的笑脸。他记住了乔治老师去家访时开的是奥迪汽车。三岁多的新入学的小朋友哭着找妈妈,乔治老师束手无策地抱着她,哄着她。羊羊看到这里,就不好意思地钻到我怀里笑,大概想起自己刚进幼儿园的情景吧……
 

 6 ) 法国教育

《夏山学校的孩子们》(法)(1997)

创建一所满足孩子需要的学校,而不是让孩子来满足学校的需要

处于对孩子的信任,尼尔把学校交给了孩子

唯一能治愈孩子的方式,就是站在他这边,给他以赞许

我知道你并不是像现在这么高兴,你怎么知道我在晚上流泪呢?看你的画,不难猜到

我们看到一些孩子像百科全书一样,能回答所有的问题,而我却只能回答其中的十分之一

但这是对教育的成见,认为教育只是传授知识,真正的教育是传授一些更加深的东西,教育就是生活。而学校却触及不到生活的这一重要部分,情感

“当我小的时候,大孩子们决定不要再开全体成员大会了,而创立一个独裁制度,对这个,我吓坏了,我意识到我们年纪小的孩子完全丧失了发言权,作为一个习惯于自己的想法被别人倾听的孩子,在这个独裁制度下,没人会听你讲什么事情,让我们很难承受我记得,因为想到这个,自己曾经感到害怕。曾经哭过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被看做是孩子,而更多的是被看做成人,而成年人们呢?他们变成孩子

简单地说,这就是夏山学校让你学到的吗?我学会了某种在这个方向上的东西,获得了一种深深的改变,不是学到的,而是经历了的。

《山野犹有读书声》(法)(2003)

我天哪,法国的纪录片节奏好慢啊。不过好宁静,好喜欢。

 7 ) 师与友

- 《是与有》影片分析

“是”与“有”其实是特别基础的动词,在语法中最简单,因此也象征着学习的启蒙。该纪录片记录了一段师生之间的故事:在法国某个偏远乡村,有一所小学,整个学校只有一个班,一个老师和几名年龄各不相同的孩子。乔治,这名村里唯一的老师,二十年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在这块仿佛与世隔绝的土地上,和孩子们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陪伴他们学习,玩耍…他是孩子们的老师,亦是朋友.

影片的节奏非常缓慢优美,冬季飘雪的早晨,天空淡蓝,悠扬的笛声缓缓拂起,树梢的枝叶轻轻摇曳,一辆白色的旧面包在森林小道上穿行,在一个农舍停下,母亲送孩子上车,渐渐车里的孩子多起来,他们在车里打起了招呼,孩子们远远看见乔治老师站在门口迎接他们…就这样开始娓娓道出一个学期里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状况。

该片并没有用大量的特技,镜头简单而真实,恰是这种朴素而考究的镜头语言,如深邃的眼眸般使片子独具气质。这个乡村的美景不需要华丽的装饰,乔治的友善与慈爱也不需要用虚假的衬托。

乔治无疑是位好的启蒙老师,对孩子们总是有用不完的热情与耐心。尽管孩子们的年龄和学习任务各不相同,他依然将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初学的孩子总是忘了6后面的数字,乔治轻轻地叹息后,又温柔地看着孩子的眼睛,无奈中却没有一丝抱怨与厌烦。当然,他偶尔也有严厉的时候,在朱朱没完成涂画,就想和小朋友们出去玩时,他没有批准。没有责骂,只是说:“你要遵守你的诺言。”于是,朱朱点了点头。当朱朱被小朋友推到了,乔治也只是让那个小朋友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他推到了你,你会怎么样?”我想,这些话不仅是对孩子们学习的教育,也是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他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对他们来说是能受用终生的。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学校里,乔治作为唯一的教师,可能会更喜欢把他当作以为朋友。他会教孩子们做一些简单的食物,会带孩子们一起玩滑雪板,一起乘火车去郊游,早晨在门口迎接他们,雨天为他们打伞,帮他们庆祝生日,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要团结,不要欺负别人也不要被别人欺负•••最后,和孩子们吻别,看着他们渐渐离去的背影,他的眼神如此专注,是多深的祝福与恋恋不舍!

导演菲利贝尔曾在他的电影手记中写到:我是被学校里唯一的老师的性格迷住了,在他威严的外表下有一种极深的关怀,细致与谨慎.对我来说,拍片的冲动往往是即兴的偶然,有时是一个声音,有时是一张脸.” 或许,这部片子最成功的点就在于这份偶然间的真实与淳朴。
 

 8 ) Review of To Be and To Have

Comarts 135 31 March 2012 The wind blows strongly, whistling through the tall pines with countless snows whirling in the air. Under the pale hazy sky, wandering cows are driven by men and women in thick winter coats. Once inside, through the clear window, you see the cold, severe snowstorm. Different from the atrocious outside, inside the classroom, there is a safe, warm and peaceful world. Yellow chairs have been lifted up orderly on the tables; One turtle crawls along the floor and explores this little world, a moment later, another comes across and joins him.

As we hear the soft and sweet melody of a flute, branches covered with snow sway violently in the wind. On the narrow country road between those great trees, an old white van jogs along to pick up every child at each house. The destination is a school which only has one classroom and one teacher. Children jump off the van and walk into the school, leaving trails of little footprints. “Morning, sir!” every child greets the teacher standing at the door. And here the story starts. It is a French documentary movie about the life of one old teacher and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s in an isolated town away from the noisy world. The movie doesn’t apply any fantastic special effects and the camera shots are simple and real. It is the plain and pure shots that make the movie To Be and To Have different and why catches audiences’ heart.

Just as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landscape doesn’t need any further decoration, the teacher’s kindness and affability is sincere. He is an impressive person with a grizzled beard and rimless glasses, an old fatherly man looking like Jean Reno, kind and gentle. Even though he looks a little bit serious in his black sweater, he is never really angry with children. It seems that he has endless patience and enthusiasm. Even though there is one kid who always forgets the number after six, the teacher just sighs faintly, looks at the child’s eyes softly and asks again, without any complaint and intolerance. Even though there are some conflicts and fighting, he lets them put themselves in others’ shoes and make them conscious of their mistakes. He teaches them how to draw and how to read; he teaches them how to make pancakes; he celebrates their birthdays; he holds up umbrellas for them on a rainy day; he grades their homework in the quiet yellow light of the lamp at night; he talks with some children and encourages them; he says that they should help each other in the future. Indisputably, he is a good enlighted teacher, who treats his students with incredible care and patience. He enjoys being a teacher and spending time with children just as those children enjoy their time with him.

More than a teacher, he is also their close friend. In the winter, they go snowboarding on a slope covered with thick snow where the freezing air is filled with joyous laughter. In the early spring, with the crisp rhythmic music, cars drive through the fields in green and yellow stripes to visit a middle school where some big students will attend next year. After a hasty drenching rain, the summer comes and they take the train to have a picnic in the countryside. The cicadas start to sing in the fresh green trees. Branches wave in the breeze. Pieces of paper on the desks seem to fly in the air. Chugga, chugga, the train bawls and hurtles through the forests. Kids look at the nature outside, playing with the flickering light and a horse toy. They sit and eat in the shade of a big tree. They look for a girl who is lost in the green bristlegrass. The camera doesn’t move too much and the shots are quiet, as the same height as those kids, to capture their eyes as well as their beautiful spirits.

In the end, children leave the class happily for the summer vacation. They kiss the teacher and say goodbye. After every kid leaves, the teacher usually equipped give people a strong sense of reliance sighs and looks out somewhere deeply, depressed in the heartbroken silence. It is a classroom that has turtles, goldfishes and vibrant plants, a classroom that has pictures of numbers, letters and self-portraits of Van Gogh, a classroom that has a quiet bear sitting in the corner, a classroom that has three tables and some innocent cute children, a classroom that he has been with for 20 years, but not anymore in the future. The mows have already been rolled standing in the field. The time passes and the seasons change, leaving an endless memory and missing.

 短评

忒可愛~~

3分钟前
  • Pêche
  • 推荐

看这电影时还不知道avoir什么意思呢

4分钟前
  • 🐾chlorophylle
  • 力荐

慢调调的温情纪录片

7分钟前
  • 川流
  • 推荐

泪奔了,成长是件多么难的事啊…像乌龟爬啊爬啊,探头探脑,一步一步地。好的镜头就等同于一位好的老师,会懂得约束自己的权力,它耐心地看,小心地表扬或评判,平等对待每个被拍摄的个体。它不是监控,悬在教室上头,刺探每个被摄对象的疏漏和错误。它让教室成为庇护所,它走近、停留和沟通,以致更重要地,引导被拍摄的人,与被拍摄的人相互学习。老师教育、送走一批又一批孩子,镜头同样见证成长,教我们何以为人。

12分钟前
  • 喂饭
  • 力荐

老师真好,小朋友真纯。

15分钟前
  • 钻石米花
  • 推荐

那年去东南大学看 见着真人 小男孩可爱死了!

17分钟前
  • 驚 情
  • 推荐

我只看了能看的仅有的一小段,只想说。我希望我也能成为他那样的老师,有耐心,细心,善心。

18分钟前
  • 二月雪
  • 推荐

生命天真无邪。

19分钟前
  • 添添
  • 推荐

当你看到两只一大一小慢爬的乌龟时。

23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力荐

不可多得

26分钟前
  • 荷猪
  • 力荐

可爱平淡的一群小孩。

30分钟前
  • 白驹在空谷
  • 推荐

“在他威严的外表下有一种极深的关怀,细致和谨慎。”

31分钟前
  • 大毛毛
  • 力荐

纪录与写实

36分钟前
  • 自然醒
  • 还行

朱利安算乘法那段真是太搞笑了,哈哈!这样的纪录片很好啊!乔治老师,平凡却伟大!

39分钟前
  • 哆哆修斯
  • 推荐

全身散发着法国味道 宁静 生活化 还有沉闷。。幸好不怎么话痨

40分钟前
  • 周鱼
  • 还行

勉强及格。法国乡村教师的分层班。大部分内容其实无用,额外拍的两个孩子里,男孩是在调节戏展现了有侵犯性的领袖感,跟拍的好。此外乡村牛场、教小孩不准动手的束缚其实隐着人类社会可疑的恶,但未展开谈。结尾有提升,即将退休的老师和升学的孩子,在暑假做最后的告别,有《爱的教育》的意思了

4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8.0/10。法国某村庄一小学的一个学年:学生们(与他们唯一的老师)充满温情与清新的各种日常生活与互动。影片在生活流电影/直接电影(朴素的影像质感、极少画外配乐、零旁白、松散的叙事结构等)与传统故事片(剪辑语法、对戏剧性的相对倚重等)两种影调间割裂徘徊。

50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1.JOJO才是主角!太可爱了!maitre把他手擦干净时候他的得意样萌爆!2.原来在哪儿学习都是很重要的,都是需要麻麻在旁边辅导全家人关阵滴!3.乡村长大的孩子童年才是丰富,那个小胖子小学快毕业乘法不会但是开拖拉机做饭样样能手!4.很敬佩maitre!在这里教了20年的书,幼儿园小学。最后超级感动哇!

53分钟前
  • amnésie
  • 力荐

三星半。只有我看到镜头后隐藏的东西了吗?没有人察觉到违和感?

58分钟前
  • 雨宫萤
  • 还行

Be & Have !中文翻譯稍微有點zuo啦。簡單的紀錄片,沒有刻意的編排卻有最多最豐富的情節。生活本身,簡單安靜,雖然是抽取的典型案例。算術語文攤餅洗手道歉,他們學這些。據說“存在”和“擁有”是法國孩子進入學堂最初所學的兩個單詞,這兩個詞也是一切法語動詞變位的基礎,象徵着人類學習的啓蒙。

1小时前
  • 最后一代沉树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