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人

动作片大陆2008

主演:黎明,陈慧琳,甄子丹,郭晓东,寇振海

导演:程小东

播放地址

 剧照

江山美人 剧照 NO.1江山美人 剧照 NO.2江山美人 剧照 NO.3江山美人 剧照 NO.4江山美人 剧照 NO.5江山美人 剧照 NO.6江山美人 剧照 NO.13江山美人 剧照 NO.14江山美人 剧照 NO.15江山美人 剧照 NO.16江山美人 剧照 NO.17江山美人 剧照 NO.18江山美人 剧照 NO.19江山美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10:12

详细剧情

燕赵大战,燕王受重伤,大将慕容雪虎(甄子丹 饰)临危受命。燕帅(郭晓冬 饰)因妒生恨,弑君谋位。大王惨死,举国悲恸,根据大王遗愿,欲传皇位于慕容将军,而燕帅多有阻挠。情急之下,大王之位只能传于手持大燕传国之宝——飞燕刃的公主燕飞儿(陈慧琳 饰),慕容将军尽忠职守,全力训练燕飞儿。不料公主离奇失踪,飞虎将军难辞其咎。燕飞儿被燕帅派出的杀手追杀并身中毒箭,幸被隐士段兰泉(黎明 饰)所救,一时难以回营。此时燕帅排除异己,欲自立为王。燕飞儿不久后回营却正值赵兵进犯之时,而燕帅为求王印,按兵不动。前有劲敌压境,后有逆臣虎视眈眈,公主带领众将生擒赵王父子,却放他们返回赵国。燕帅称王不成反受到惩罚,燕飞儿登基在即却放弃王位,传位于慕容雪虎后返回山林找段兰泉过起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燕帅并没有善罢甘休,又一场血雨腥风的笼罩在风雨飘摇的大燕国上空……

 长篇影评

 1 ) 李翰祥《三十年细说从头》摘抄

《游龙戏凤》源于武宗遗事

蒲松龄曾经以明武宗为题材,写过《增补幸云曲》,故事是由武宗到大同嫖院,曲头先唱一曲《耍孩儿》:

武宗爷正德年,觜火猴来降凡,性情只像个猴儿变。无心料理朝纲事,只想天下去游玩,生来坐不住金銮殿,自即位北京三出,一遭遭四海阂传!

朱厚照第一次到大同是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年),是听了左都督江彬夸耀宣府(察哈尔宣化在张家口东方五十里,此前为边关重镇)和大同的女人如何风情万种,如何重门叠户,所以出游宣府。于是江彬保驾同行,一路上搜罗民间美女进御,朱厚照当然龙心大悦,由宣化玩到大同,玩得他是晕头转向、昏天黑地,回到北京即刻封江彬为平虏伯。

有人说大同女人之重门叠户,完全跟缠足有关。许驼的《大同风俗鳞爪》和徐哲的《香国春秋》,都有详细记载大同每年六月六日的“晾脚会”。是日也,荡妇淫娃打扮得花枝招展,各个凌波纤细,散麝薰香,争尖斗瘦,说短道长。这种奇风异俗由明到清,一直到民国的阎锡山下了禁止令,派军队到东关的关帝庙(赛足会会址)镇压,才算消停了下来。

据说大同淫风甚盛,绝没有李凤姐一流的人物,像林黛唱的“我们卖酒不卖身”一样,其实随便得很的。许多笔记小说上记载,大同婆娘有了相好的(男朋友),只要在院子里放两张一正一反的板凳儿,大门都不必关,决不会有人打搅的。甚至于丈夫完工回家,一看院子里的板凳,也会马上转身回头,到挂着“车桥轿马”的菜馆里泡壶香片,下盘围棋,还深以为荣地向朋友们口沫横飞地夸赞自己老婆有办法:“嘻嘻,我们家里今天板凳又朝天!”

不过即使是李凤姐见朱厚照亮出滚龙袍,也忙唱到:“怪不得昨晚得一梦,五爪金龙卧房中,我这里上前忙跪定,尊声万岁将奴封。”

于是朱厚照大模大样地:“孤三宫六院俱封尽,封你闲游嬉耍宫。”

多亏编剧的二大爷想得好,居然想出个闲游嬉耍宫来,搁到如今亚洲影展大会,一定聘他为秘书长,专门巧立名目。

朱厚照十五岁登基,大概因为淫欲过度,所以在三十一岁就“万寿无疆”了。在大同调戏李凤姐的事,历史上没有记载,可是《明史·武宗本纪》上注明:

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年,戊寅)冬十二月,至太原,大征女乐,纳晋王府乐工杨腾妻刘氏,江彬与近幸皆毋事之,称回刘娘娘。

不过光绪季年,吴芗厈《武宗遗事五则》,其中一节是:

帝在宣化,有女子李凤者,年十四五,有殊姿。其父设酒肆,以凤姐当炉。是时父适在外,帝微行过之,见其丰神绰约,国色无双,不禁迷眩。入肆沽饮,凤姐送酒来席,误以为娼妓之流,突起拥抱入室。凤姐惊喊,即掩其口曰:“朕为天子,苟从我,富贵立至。”先是凤姐恒梦身变明珠,为苍龙攫取,骇化烟云而散,闻言顿悟,任帝阖户解襦狎之,落红殷褥,实处子也。

京剧《游龙戏凤》大概本此。

最佳影片的最佳乌龙

京剧的《游龙戏凤》,唱到“今夜晚梅龙镇上承恩宠,一对金杯落金龙”之后,还有续集。是说正德皇帝封了李凤姐之后,携之入京,不料凤辇经居庸关时,乌云密布,急风骤至,沉雷滚滚之下,一个闪电射在洞口的石刻上,照耀得四大天王栩栩如生,个个双目圆睁,呲牙咧嘴,凤姐一惊,由辇上坠身下地,自认福薄命微,一恸而绝。朱厚照泣葬之于关台上,宠以殊礼,用黄土封茔。想不到一夜之间坟土变为白色,说凤姐的阴灵“不敢受也”。这出戏的名字,就叫《骊珠梦》。胡锦的妈妈,以此戏最著名。所以艺名就叫马骊珠(这是我的想当然耳,仿照研究红学的朋友,无妨加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番)。

《江山美人》的故事骨干,前半部是梅龙镇上《游龙戏凤》,后半部就是《骊珠梦》,全是通俗演义式的评话电影,谈不到什么历史依据。当年能打破中西票房纪录,大概是黄梅调应时当令,林黛又是红透了半边天,不用说《江山美人》,连罗维替林黛黐了一身毛的《猿女孟丽丝》(亏罗大导想得出),生意也不坏。何况李隽青先生的歌词清新可喜、妙趣横生,加上邵逸夫先生刚开始到香港主持制片业务,雄心万丈,制片的费用和宣传的预算,都是大刀阔斧不惜工本,在当年的亚展又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轻而易举地获得最佳影片奖。种种条件使我也跟着走起运来。有道是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争光;那年我三十四岁,不仅飘飘然也,还真以为自己是什么亚洲最佳导演了,虽然嘴里不好意思像子达兄(李行)一样,举着手中最佳导演金马奖,高呼“这是公平的!”心里倒也有同感。

如今想想还真有些脸红,相信过两年子达兄也会甚以为然的。这样一部最佳影片里,居然有一件最不佳妙的事情。就是李凤姐和朱厚照一夜风流之后,居然珠胎暗结,十月怀胎后替皇上生了位太子(是编故事的程刚胡说八道),编剧王月汀也照方执药,我这个“最佳导演”也依样画葫芦地照拍不误,这且不言。太子降世之后,三年岁月转眼已过,朱厚照赵完松(广东话,指男性对女性不负责任的行为),肉包子打狗,一去无回。李凤姐对着没爸爸的孩子,痛哭流涕地唱了一首哀怨的黄梅调。画面用了几个淡出淡入,算是代表了时间过程。林黛的李凤姐和床上的孩子倒都换了几套衣服,不过林黛依然是林黛,孩子也依然是那个孩子。三年前后的林黛当然不会有什么大变动,可是孩子总会长大的,当时我一疏忽,看见林黛换衣服,也叫孩子换衣服,就忘了换孩子。副导演不知我葫芦里卖什么药,不敢提意见,摄影师根本蒙查查,场记只记载戏服装和连戏的演员。于是片子放出来,三年前后的孩子分毫没长。人家说罐里养王八,越养越抽抽,我是床上养孩子,一辈子也不大,这就是最佳影片的最佳乌龙。那一年的评审委员大概都是没儿没女的,不然就是花多眼乱,或者是刚在那一段的时候瞌睡了,上厕所了,要不是影展完了之后,六先生说了一句:“唉!戏是拍得不错,只是孩子三年一寸都不长,不大对。”

这就是替邵氏打下“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江山美人》,现在想想,真想和子达兄一样的高举双手大叫“这是不公平的!”

 2 ) 李翰祥導演对空間的執著

李翰祥導演對於“空間佈局”似乎有著極深的執著。每一個空間場景,都有他對人物關係的思考。

一直記得《江山美人》中,正德皇帝和李鳳姐最後一次見面的場景:
宮女看到馬車中已經死去的李鳳姐,小跑向前,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太監。
太監行走了好長一段路,隔著宮階,遙遙下跪,報告李鳳姐的死訊。
皇帝下台階,小跑,穿宮門,過馬車,掀車簾。
才看到奄奄一息的李鳳姐。

宮女、太監,再傳到皇帝耳中的,兩個人之間的信息傳達要經過一重一重中轉,信息傳達上的障礙如此之多,距離如此遙遠。

如同上一個場景,正德皇帝站在臺階之上,用俯視的視角看著整個空間里的太監宮女的。
如同他和李鳳姐之間,身份地位的懸殊。

 3 ) 张彻影评19590706

艺术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如小杯蒸馏水,透明澄澈,毫无渣滓;一类如一条大河,水势雄大,得非杯水可比,但不免有泥沙夹杂——本片就属于后者:大局甚佳,但有小疵。

这是人所共知的《梅龙镇》正德皇帝与李凤姐的故事,这故事前半段是喜剧,后来照传说则为悲剧,因为凤姐只有“一夜皇后”的“福命”,进宫即死。本片大体是根据这传说,再加一点南宫博式的历史小说的笔法。这故事前半段戏剧部分是完整的,后半段悲剧的传说本身,就有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故而平剧的《梅龙镇》是常见的戏码之一,而全本(好像叫《骊珠梦》)的始终不能流行。本片的情节上,虽还是不能“圆”(所谓小疵,差不多都在这一部分),但因导演巧妙的处理,却在气氛上把它“圆”了,昨天我就看到不少女观众哭了,这是本片导演的成功。

本片还有几个高明的地方:第一是采用了部分旧戏的动作(本片是以旧地方戏“黄梅调”为基础的歌唱剧),这本不足奇,好处在糅合于写实的动作中,而不露斧凿痕迹——这自然是导演的处理,但在演员方面说,以林黛糅合得最天衣无缝。第二,是音乐上把黄梅调活用了,加入时代曲以至西洋古典音乐的成分,使感情的表现更加丰富,而也同样高明在不显斧凿痕。第三是“小戏大做”,本来主戏只在梅龙镇酒家小屋,而用赛会和宫廷场景,把它做“大”了,尤其悲剧部分,以宫廷繁华,和凤姐的凄凉冷落,用对照的蒙太奇表现,形成了浓厚的悲剧性,是“做”得最高明之处。第四点刚好与这相反相成,国产片中的无端端“歌舞上来”,是最使人反感的,《貂蝉》我未看,根据预告片好似也不免此弊,尤其让古人作现代艳舞,令我因此而根本不想去看那部戏了;而本片中的“大做”处,不惜以大场面做衬托(反衬凤姐的凄凉)把宫廷的笙歌燕舞,来做制造气氛的背景,一改历来国产片之大弊!

至于小疵部分,如宫女万无长途步行跟随车后之理;凤姐已是“娘娘”身份,沿途官驿必有照料,更不会让她以带病之身,独自在古庙中宛转挣扎(宫女们哪里去了?);最勉强者是她死在车中而从属不知,多少有故造“悲剧”之嫌。歌词有些部分极好,但常忽有败笔,如以“挨揍”之类土语入词(这种浪漫历史悲剧,应像“散花”一段歌词这样,全体保持此种格调)。还可一提者,是“大牛”为全剧最好的原创人物(想为原来传说所无),许多动人的戏,都由此一人物造成。


B站视频:

秦沛姜大卫亲情出演,客串熊孩子

 4 ) 人渣中的人渣,人渣中的极品——皇帝

我“简单”梳理一下这个故事:

全国最大的公务员“皇帝”因为工作太无聊并且到了青春荷尔蒙咕嘟咕嘟往上涌盖都盖不住的骚动年纪,于是偷偷溜出皇宫到了一个叫龙凤镇的地方观看了一场街头花车游行并且象任何一个处于性饥渴的处男一样在大街上四处搜寻目标最终锁定了一个饰演天女散花的大美女然后像公狗闻着尿骚寻找母狗一样日日到街头寻找这位美女最后终于编剧不负男主让他找到了这个大美女。男主和女主郎情妾意你骚我骚哼哼唧唧唱了很久我差点睡着时才上了床开始干正事,没想到皇帝准头奇好一炮就中,开了苞尝了男女之味的皇帝草草对女主海盟山誓之后立马拍拍屁股跑回皇宫里招嫔纳妃过起了后宫佳丽三千没羞没臊的生活并把被搞大肚子的女主凤姐忘到了九天云外。

然而天高皇帝远,可怜了我们未婚先孕受尽了吃瓜群众的冷嘲热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几至疯狂的女主角。终于有一天千年备胎大牛(你一定想不到饰演大牛的人居然是胡金铨)看到女主角这么惨打抱不平一路走一路唱宣传皇帝始乱终弃,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的大牛到了京城被太傅撞到并将事情告知了皇帝,荒淫无度的皇帝听到后忽然想起“卧槽居然还有这茬事老子在宫里爽了三年都忘了这个给自己开苞的美丽女人“,但皇帝不自责自己是提了裤子不认账的人渣却抱怨侍卫没有提醒他,于是赶紧下诏接女主上京可是女主病入膏肓临到京城死翘翘了。

由此,这部片子讲述了一个人渣中的人渣,人渣中的极品人渣男,所以女孩们要吸取教训千万不能随随便便就脱了裤子跟男的上了床否则后果就是女主这样的。

想当年邵氏公司的李翰祥导演的此部《江山美人》狂收40万6千多元,并且掀起了黄梅调电影的热潮。邵氏大佬一看我靠这么受欢迎赶紧的再多拍几部捞钱,于是紧接着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倩女幽魂》(1960)、《杨贵妃》(1962)和《武则天》,将邵氏片厂美学推到极致。并且凭着这些成绩一举打败当时的大对头电懋公司逐步稳固邵氏电影帝国支配了香港电影数十年。

 5 ) 不爱江山,也不爱美人

上世纪的戏曲类型电影,全片的戏曲、布景、人物衣着和表演都还可圈可点,色彩丰富,电影手法的运用:包括运镜、镜头的切换、叠化、回忆的镜头都还运用得较为娴熟,尤其对丰富色彩的把握和呈现还较为成功,作为当时条件下的电影,应是不错了。

但在情节的设计、转折,以及人物的塑造上都还欠缺火候。大量戏曲段落的穿插,一方面增添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更具可看性,但情节也因此略显拖沓,而90多分钟就不足以架构起完整而流畅的情节。人物塑造也难让人满意,如李凤在皇上口中的“知书达礼等”并未表现出来,皇上对李凤的情感不仅忽变,而且似乎确只是为她容貌所动。而太后、太傅等的态度转变也都确乎有些让人难以理解。

 6 ) 一部需要跨越代沟去解读的老牌经典

在联合书院翻碟,无意中看到这一部比咱们父辈还要老的电影——《江山美人》(1959),于是决定借回家品味......

【游龙戏凤】

故事的框架是今天看起来很“老土”的“游龙戏凤”:赵雷演的正德来到梅龙镇遇到林黛演的李凤,于是开始了一段孽缘……以下省略1000字……而故事的结局是意料中的悲剧。

若从今日来看,此部却是平平无奇的电影,但放到五十年前的背景之中,你就会惊叹其情节、画面、对白设计之考究。这就类似希区柯克的电影,在当时堪称“恐怖一绝”,但几十年间,无数导演借鉴了他的恐怖技巧,从而对我们这代的观众进行了恐怖免疫……

故事很老套,但是阿牛替凤姐“伸冤”(shang4 fang3)的方式绝对是个亮点——与紫薇不同,他不是冲着皇上大喊“您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而是用当时大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将冤情传播开来……所以很幸运的,他“拦对了忠臣的轿”……

专业关系,我不禁由此联想到媒体之上——原来古时以说唱为形式的大众媒体的力量绝对不亚于今日……
 

【含蓄的冲突】

《江山美人》非常中国式的含蓄,没有今日电影的掌掴、凶杀之类的强烈冲突,所有的情节都在情、欲、理的心理冲突中展开。

“江山”与“美人”看似是事业与爱情的矛盾,实际却是无数种矛盾的交织……导演虽对时代背景、配角经历并未正面描写,却在简单的对白中伏下了利益斗争的星火,导演的历史修养可见一斑。

有点唏嘘,今时今日,不知道是否还存在具有如此扎实基本功且一丝不苟运用到影片中的导演。


【黄梅调:音乐与旁白完美的结合】


实际上,这是我看的第二部黄梅调电影(第一部是张艾嘉、林青霞和米雪主演的《金玉良缘红楼梦》),若放到今天上映,估计会无聊死一批九零后,但在六十年代,黄梅调电影是当时至潮之题材。

当电影还在“空镜头”状态时,黄梅调歌曲——这一音乐与旁白完美的结合就将故事的背景、人物性格交代了个清楚;随着剧情的发展,歌曲又表现出了创作者对故事的深刻评价。虽说黄梅调是民间文化(folk culture),但随着西方大众文化的入侵,这种民间文化也变成少数人钟爱的“小众文化”了吧!

 

【代沟】
生于80后的我们看要一部半个世纪以前的电影是需要用心的.

我们可能不习惯看从右到左书写的汉字,可能不喜欢说着说着就做作的唱起歌来的形式,可能讨厌那个年代的衣裳、妆容和表演方式,可能也对被翻拍了无数次的题材有了情绪上和镜头上的“免疫”,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拒绝与取笑老电影的理由。

旧的不一定是好的,但一定是无价之宝,因为有些东西,我们已经永远的失去……

 7 ) 黄梅调的开山篇

这部李翰祥的黄梅调开山之作实在可以有太多要说,首先,说说周知的,当时的好莱坞歌舞片盛行,而香港的电懋也以此为傲,因此邵氏便借上海来的李翰祥推出了黄梅调,并就此开了一系列叫座影片,李翰祥对戏曲的认知,以及对古典的审美,使其成为了导演中标志性的人物,影片中的男二号,胡金铨,是未来的华语大导演,其武侠片的中国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李翰祥的继承……林黛在当时是当红的女星,当然,她的外形是很西化的,并不符合国人审美,也不搭配这部电影,但是票房证明了她的号召力,赵雷则借此片吃了一路皇帝饭,但也因此成为了明星制的牺牲品,没有再拓展什么戏路……电影的古典审美很有味道,虽然北京虚假、唱词幼稚、穿帮以及剧情纰漏较多,但依然不影响其给观众带来的美感……对于叙事,我有点感触,电影取自戏曲,而无论是《梅龙镇》,抑或是《游龙戏凤》,结局都是团员的喜剧,而本片不然,结局以李凤姐的死亡告终,这是作者的一种诠释,是对李凤姐的一种惩罚,本片一直正面化正德帝的形象,没有丝毫批判他的背叛和遗弃,而对李凤姐的处理,则显示了对不贞,不受男权社会下性节操女子的惩戒……整部影片的问题是格局太小,丝毫没有皇家气派,小家子气,倒像是大户人家的故事,比如《雷雨》,当然,这也是李翰祥的风格化……

 8 ) 李翰祥的疯狂龙凤店

      正德皇帝下江南,邂逅美艳李凤姐,正宗《梅龙镇》戏码风流上演,林黛与赵雷,伙同青涩的酒保胡金铨,在树林中扮皇帝、于龙凤店里捉蟋蟀,是《江山美人》的经典桥段,亦是华人世界的集体回忆。李翰祥在1959年的事业全盛时代为邵氏兄弟拍摄的这部影片,继承了其前作《貂蝉》的黄梅调策略,在1950年代的“想象中国”电影谱系中算得上精心构造。表现明朝风趣的宫廷、楼阁、江南景致,虽然皆是摄影棚得来,但螺丝壳里做道场,以栏杆后透视或移动镜头来进行一种移步换景的效果制造。片中的服饰与场景道具的色彩关系,亦相当讲究,比如太后林朝的戏码,可以见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江山美人》斩获第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呈示香港电影在亚洲范围内的独特魅力,然而其时香港电影或许并不能以“香港电影”这样的词汇名之,影片主创包括导演李翰祥、演员林黛、赵雷,黄梅调词作者李隽青等皆是内地南来的移民,这部国语电影事实上更加接近上海传统的中国早期电影一些。成熟的黄梅调通俗化路线亦是此片大受欢迎的原因所在,在剥离传统戏曲唱词的基础上,李隽青以国语时代曲的笔法写作黄梅调词句,句句白话,皆可上口,古装角色所说皆是现代词语,皇帝与民女的距离一如观众与银幕的距离一般靠近。
      这是李翰祥作品谱系中最耀眼的部分之一,前有《貂蝉》,后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王昭君》,皆是掀起华语世界黄梅调电影潮流的经典文本。《江山美人》故事简单直白,由正德贪玩出宫到邂逅李凤姐,及至春宵一夜、忘恩薄幸,重心着落在细微的情感互动,龙凤店中的进退拉据,字句皆道出两人心态的微妙变化,英年早逝的林黛在片中的表演堪称无懈可击,这样形容并非指其真的有一种驾驭全局的气势,恰恰相反,林黛的李凤姐专注将“娇俏可人”的感觉做到极致,与正德皇的互动中所在多见的是板起面孔下半露的微笑。李翰祥亦十分懂得此种情事的进退法度,是以不断变换视角来呈现两人动作中最有表征意义的部分,致令整部影片(起码是前半段)戏味十足、细致丰富。
      而饰演太后的唐若青、饰演店主的杨志卿以及饰演酒保的胡金铨,皆贡献出水准之上的表演,他们本身在今日也成为话题。梅龙镇的故事经由京剧及至电影,文本被多次化用,固然是游龙戏凤本身的张力十足,亦因其对宫廷人心的试探与把握,在《江山美人》中,为达成“李凤姐进宫”的合法化,甚至动用朝廷重臣认其为干女儿,这样的通便令人想起了京剧《四郎探母》里四郎夫妇求得萧太后原谅的桥段。在想象中国之外,《江山美人》事实上也复制了一种人情世故的变化多端,这其实何尝不是李翰祥本人一生与所处历史变局的真实写照。

 短评

李翰祥的代表作之一,掀起了黄梅调电影的热潮。

7分钟前
  • 力荐

久不看黄梅调 最后一天看部“前古典时期”开山怪 林黛也是凭此片荣膺当年亚洲影展影后 故事讲得比较时髦 可惜性别观还在史前 所谓江山美人者,既无见江山,也米有美人╮(╯▽╰)╭ 有的是万岁万万岁和不值钱的凤冠霞帔,病急乱投神和催人的越俎代庖。“再来和我玩一遍 (啊呸)” = =

10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意外是游龙戏凤被李翰祥拍作一出悲剧。虽然表演造作,黄梅调的唱腔却很耐听,属遥远年代的风姿仍可回味。

12分钟前
  • 巫眠
  • 还行

皇帝哪个不是流氓 刘瑾早把酒家满门灭口了 最后寺庙的唱段不错 求神保佑也没见上一面

13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看前以为是毒害封建社会广大年轻少女的偶像剧,后来发现是凤姐对几百年之后夏雨荷遭遇的一次残酷提醒。明明回到皇宫就立刻沉溺女色的皇帝是怎么又塑造成全面悔改专一的好男人的,编剧太2B了。大牛好帅好萌,居然是胡金铨演的!!!即使做不到娶她回家,也要像评论里某人说的“爱她就带她做无痛人流”

14分钟前
  • Paper Planes
  • 推荐

唯一贊歎的是全盛時期邵氏的棚景。至於林黛,不是我的菜。片子本身是拍給當時的家庭主婦看的,沒心沒肺負心郎和薄情寡義虛榮女之間的故事,兩邊都不是什麽好東西。倒是我們金銓,大牛,哈哈。

16分钟前
  • 还行

《江山美人》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坛第一部出巨资拍摄的华语片,带动起黄梅调电影风潮。本片改编自民间故事《梅龙镇》、民间传奇《游龙戏凤》。被台湾著名的评人黄仁、杜云之评选为中国一百部名片之一,影片获1959年第六届亚洲电影节十二项金锣奖。

18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传统戏游龙戏凤,正德皇帝调戏李凤姐,原剧是个大团圆结局,不知道为何李翰祥给搞成了悲剧

22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一瞥惊鸿影,相逢似梦中。广寒身未到,分手太匆匆。”虽然影片还是典型的帝王美人格局(三观不正),但拍的挺华丽,音乐也很好。结尾在庙中求神(韦陀、金刚十八尊、大慈大悲观世音)和未曾重逢便已逝,还可以。胡金铨演的大牛,和皇帝一样到后面的转变和再转变铺展的不太好。

24分钟前
  • xīn
  • 推荐

这部好多了,唱词和剧情融合度也好,林黛和赵雷搭配也不错。倒是胡金铨,要是不说还真看不出来,好憨厚啊。那个年代的黄梅调潮流,虽然裨益无几,但是多少还是开拓了类型风格,也推动了戏剧的大众化。

26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来我包黑炭。 拿特大龙头闸把这个正德帝给闸了。

30分钟前
  • ReMinD
  • 推荐

故事感觉就是黄梅戏一些戏词那种改编的,这个年代看颇为搞笑完全没有真情实感,看得是风情。《天下无双》简直就是在向这个片儿致敬,找共同点增加了我们很多乐趣。皇帝就一臭流氓,林黛让人一阵阵鸡皮疙瘩,幸好有胡金铨演的不错。全片看不出一点江南风情,更像北京郊区。当然布景精细有李翰祥范儿。

31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你们都说林黛美,可是只有我觉得长得不好看吗?

35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李碧华文曰:一个活泼怀春的小村姑,由劳心鹿撞,至伤情自苦,玉殒香消,中间情怀跌宕,演得淋漓尽致。还有赵雷的正德皇,亦具气派。近年国内的“皇帝专业户”有张国立、张铁林、唐国强等,当年,赵雷的“做皇帝,我在行,我做的皇帝比人强……”才家喻户晓。

40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李翰祥的儒家观念批判史由此开始

41分钟前
  • 辽东胖尊者
  • 还行

黄梅调电影代表作,揉合着风月片的底子,写情欲极为大胆。无论是对江南的想象,还是时不时冒出的流利北京话都呼唤着“文化中国”。胡金铨大师打快板。悲剧结尾。

43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节展映】黄梅调电影。皇帝下江南爱上酒家女子的“游龙戏凤”俗套故事。剧本台词无甚亮点,黄梅调唱词也不完全押韵。胡金铨的表演和快板倒是很不错。

48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的确是当时华语片大成者。前面皇帝赞江南的黄梅调子正是“你是新一代的开山怪”,想来当时7岁的刘镇伟应该也看过这片子,《天下无双》新瓶陈酿。老李刺心笔,浮华影城男盗女娼,显示的人性群像。凤姐发现皇帝身份并未高兴而是惊惶,一夜夫妻纵使有百日恩,三年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岂是千里之距音信不通的难处,而是人心受不住克服阻碍的疲累。人无大奸,而欺软怕硬是最本能的恶意,连路边拍巴掌的小John都能嘲笑弃妇,妇人背后嚼舌不够还要问“你嫂子的孩子好吗”。一旦得道又是变天的嘴脸。看起来皇太后是女人掌权,其实是父权与亲情绑架的连体物,小太监巧舌如簧,可以说江南女子风情好,可以说酒家女招蜂引蝶,做的就是趋炎附势的行当。哥哥嫂子是好亲人,大牛有情有义,忍饥挨冻到京城(北京真冷啊)细数害人精皇帝风流事,放哪个时代不是平地消

49分钟前
  • 山下猫
  • 推荐

妹子一推就倒,皇帝进宫就忘。未嫁的姑娘生小娃娃,嘿呀嘛嘿哟哟。

5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主要不好林黛这一型,韵味不及《倩女幽魂》

53分钟前
  • 邈邈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