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

大陆剧大陆2005

主演:陈宝国,焦晃,归亚蕾,陶虹,杨童舒,林静,沈保平,杜淳,宋晓英,马少骅,张世,苏小明,李乐

导演:胡玫

播放地址

 剧照

汉武大帝 剧照 NO.1汉武大帝 剧照 NO.2汉武大帝 剧照 NO.3汉武大帝 剧照 NO.4汉武大帝 剧照 NO.5汉武大帝 剧照 NO.6汉武大帝 剧照 NO.13汉武大帝 剧照 NO.14汉武大帝 剧照 NO.15汉武大帝 剧照 NO.16汉武大帝 剧照 NO.17汉武大帝 剧照 NO.18汉武大帝 剧照 NO.19汉武大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15:12

详细剧情

  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景帝(焦晃 饰)着手解决王国问题,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治国有方的汉景帝沿用了黄老的无为而治,然而刚刚稳定的西汉王朝面对强大的匈奴入侵,不得不忍辱负重,通过和亲来维持边境安全。景帝去世后,年少的汉武帝刘彻在其有心计的母后王氏的精心策划和拉拢众人下被推上皇 位。汉武帝一登基就展现出与以往君王不同的气魄和才智,广开言路,寻觅贤臣,实行改革。在其父文景之治奠定的基础下,汉武帝(陈宝国 饰)不断拓展着西汉的基业,在挫折和困难中展现着不断成长的帝王气魄,并且在皇后卫子夫(林静 饰)之弟卫青(陆剑民 饰)的帮助下对匈奴数十年讨伐赶出中原,一扫以往的民族耻辱。在刘彻的铁腕统治下,西汉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长篇影评

 1 ) 由汉武大帝想到的……

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真是挺不错的,与历史的吻合度也很好。不知道各位看完之后是什么感觉,反正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伴君如伴虎,朝不保夕啊。可还是有那么多人奋不顾身挤破脑袋往上爬,可见权力这个东西太具有吸引力了,值得人们拿自己的身家性命殊死一搏。其实,按照我个人的观点,吃一碗饭,挣一分钱,该给的给,不该给的我也不要,全家安康,其乐融融足以,何必你死我活,争得头破血流呢,没意思的紧,当然也许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被逼到那个份上罢了。咱们还是继续说汉武帝吧。

都说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我也表示认同,毕竟,汉武帝把讨厌的匈奴彻底打废了,打到了匈牙利。然而连年征战,赋徭直上,百姓深受其害,民生凋敝,作为一普通老百姓,管你是黑猫白猫,能给好日子过的就是好猫,打仗要用人了,行,全家除妇女老幼以外都上,打完仗回来了,你皇帝老儿高高在上,不愁吃穿,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缺胳膊少腿的,吃不饱穿不暖,穷日子还是穷过,下回打死也不给你卖命了,事实上普通百姓还是非常能忍耐的,一而再,再而三,只要是皇上发话了,那就跟匈奴死磕,可是不能一直这样糊弄人,不要说人出10分力不给回报,就是给1分也不行啊,会出事的,君不见起义了嘛。晚年的汉武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罪己诏告天下“深陈既往之悔”,伟人就是伟人,起码知错后勇于承认,并实施一系列补救措施。不管以前如何,眼看着好日子终于来了,老百姓还是会感激涕零,深深爱戴之的。单从这罪己诏就可以看出,汉武帝还是希望自己的子民幸福、过上富足的生活的,不能光想着索取,不给回报,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嘛,要不然西汉没准早就亡了呢,更不要说再让人们去给你卖命干活了。《汉武大帝》最后,汉武帝到一个村里去“视察”,这个村是典型的“英雄模范”村,男人们都参加过攻打匈奴的征战,不是少胳膊,就是缺腿,当大家得知皇上亲自来慰问,奔走相告,不亦乐乎,汉武帝从轿中下来的一刹那,当他看到自己深爱着的子民原来竟然这么苦,那一刻,他老泪纵横,他感到了深深的悔恨和痛苦,于是就有了那道罪己诏——这段戏让人看得热泪盈眶!

《汉武大帝》中,各位对窦缨之死作何感想?公平?正义?那不是扯淡么!窦缨为什么会死?皇上为什么要诛窦缨的九族?简单看来,那是你窦缨做了让皇太后不高兴的事了,即使皇上知道他妈不对,你窦缨对,但这和对错有什么关系,总不能把他妈杀了吧,还是得杀你窦缨。但其实,结合整部剧来体味,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潜意识”,这个东西贯穿始末,什么是“潜意识”呢,举个例子,比如你正在word文档里把字体加粗,然后一人走过来惊叹道:“哇,你连这也会啊”;再比如,你向人请教一电脑问题,你还没开口呢,这人就开始跟你讲:“首先要插上电源,然后打开电脑,等一会儿电脑就开了……”。——明白我说的“潜意识”了吧,这里面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方很无知(这人确实不懂),另一种是对方认为你很无知(他人为你不懂或不应该懂),对于这第二种情况,极其令人厌恶。咱们继续说皇上的潜意识,在皇上的内心里,刘姓人和非刘姓人出现矛盾和争斗,最后如果必须治罪,那一定是非刘姓人,对于刘姓人,只要不是谋反,一般都会不了了之,还不允许任何人跟他提起这事,这就是潜意识里不成文的王法。所以,窦缨你再忠厚,你不是“贾精忠”,你是真精忠,那也没有用,即使皇上认为你是对的,你是大好人,但事情闹到那个份上,死罪你就必须担着了,汉武帝最后到狱中看望窦缨,认为流几滴假惺惺的眼泪就可得到“无知”的窦缨的谅解,但其实,没准那一刻窦缨正琢磨呢:你丫少在这儿猫哭耗子,净整没用的!

剧里的很多情节感同身受,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啊,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多少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说你对的就是对的,说你是错的你就一定不是对的,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同样一件事情,你做了就是错的,他做了就是对的,这种事情现如今难道不是早已司空见惯了吗,既改变不了,若事不关己,则高高挂起,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究竟谁是跳梁小丑,时间会证明一切。

 2 ) 《汉武大帝》:想飞的翅膀

   文 / 沉冰
对于关涉历史的文艺作品的创作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历史的外衣就应当包裹历史的身躯”(熊召政);一种认为历史剧应当借古讽今借古喻今(邹静之)。走哪条路更好见仁见智,分别秉承这两种观点创作出的作品都不乏成功的例子,怕就怕骑墙的态度,比如《汉武大帝》。
对《汉武大帝》的诟病主要集中与两点:与史实不符;对白太过现代。争论只是创作者与观看者观念冲突的表象,且观众往往因为只负责表达愤怒,不负责理性思考而不能击中作品的要害,所以导演对大众声音的置之不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历史剧”和“历史”一字之差究竟可以给艺术创作多大的空间?与史实应该符合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把这些完全交由史学家评判并不明智。就像让法学家来看法制题材的电视剧,看到的只能是作品在法律常识上的千疮百孔,但因此就否定一部电视剧的艺术成就未免太过武断。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已有共识,即大的历史脉络历史事件不能做丝毫改动,细节上可以发挥虚构。因此《汉武大帝》中一些人物的历史命运与历史不符就变得难以容忍。既然戴着“历史正剧”的枷锁(而非荣誉,因为它带来的更多是掣肘),就应尽可能地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在历史已风化为化石的骨架上附以血肉使之鲜活。这也是我更赞同的一种观点。借古讽今不过是拿历史的形式说现在的事,一则容易扭曲历史成为徒有其表的古装剧,二则容易主题先行,而主题先行是走不远的(金庸)。
纵然《汉武大帝》在历史问题上有诸多漏洞,但它作为历史剧无庸置疑。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历史剧?历史是客观的,而艺术作品很难不搀杂创作者的主观评判,他们能做的,不过是尽量客观地、艺术地展示那个年代的悲戚与壮烈,而后让观众各取所需、各自回味。
至于为封建帝王涂脂抹粉、歌功颂德事的确存在,“燃烧自己,温暖大地”的谄媚歌词即是明证,但从另一方面讲,叫嚣着剁碎这些狗皇帝的人也不见得高明,借古讽今或以今讽古都不足取。你想用现在的道德准则约束这些封建帝王时,他们早已化成灰了。
值得褒奖的倒是《汉武大帝》的大民族观,它并没有把匈奴作为正义的对立面来塑造,而是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支给予了同样的同情和赞美。捍卫家园的英雄永远被歌颂,背信弃义的叛徒永远遭唾弃。漠北会战一节,导演的镜头对准的不仅是汉军凯旋的喜悦,还有匈奴惨败的悲壮。
诸如“历史剧往何处去”的问题我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回答,因为学者们对“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的真实性仍在争论不休。我能确定的是,电视剧是任人指摘的小姑娘。所以,《汉武大帝》不仅要应对历史学家的批评,还要应对观众的责难。
《汉武大帝》的尴尬恰在于妄图在《史记》《汉书》搭建的舞台上追求自由的、艺术的表达。说《汉武大帝》不能不提胡玫,说胡玫不能不提《雍正王朝》。显然,胡玫在转风格,由厚重扎实转向灵动飘逸。滑稽的是,貌似扎实的《雍正王朝》依附的是以我浅薄的识见看来在艺术上和历史上都不甚严谨的二月河的小说,看来空灵的《汉武大帝》根据的却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正史。
学者对《雍正王朝》历史谬误的指责一直不绝于耳,而它在观众中、在文艺界似乎享有不错的口碑,或许是因为它恪守了电视剧的本分——好看。相比之下,《汉武大帝》的精彩程度就略逊一筹,人物上,窦婴、田玢、窦太后的命运起伏也颇具可看性,可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隔靴搔痒,很不过瘾;剧情上,堆砌史料,较为松散,缺乏情节张力。如果不能做到史实无可挑剔,又不能做到故事扣人心弦,那就怪不得观众怨声载道了。
风格的华美飘逸也不能算作《汉武大帝》的缺点,若论华丽很难有作品超过《大明宫词》,可它达到的成就有目共睹,并且无人去评判它在历史上的可靠度,华彩掩盖了一切。错就错在《汉武大帝》还没能把灵动的风格做到极致就要顾及正剧的种种使命,结果两头儿不靠。
观众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编导,他们的尝试绝不是任意妄为,而是在“新古典主义”理念指导下的创新。现代化的表演、现代化的台词只是“新古典主义”旗下的表现形式,你可以不认同这种风格,但不能将其归为编导的无知。胡玫作为一个中年女导演非常难得地努力在自己的作品里添加现代意识,这是一种无畏;是否无知,不可考。
反对白话式的台词,又不赞同演员念汉赋,说明观众的不满仅仅是因为他们所看到的不符合他们心目中历史,不像历史。至于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无心去考证。
台词的可笑是小事。我当然不是为编导辩护,台词反映出的编剧历史功底的不扎实才是大问题。
导演用浅显的对白、眩目的打斗迎合观众,然而通俗何其难,结果是导演的努力与观众的口味相错位,作品被批评为武侠化、商业化。
编导也低估了观众。偶尔写一句文言台词还要用白话解释一遍。例如“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岂是一句话能解释清楚的。被低估的怕不是观众,而是老子了。
作品的现实意义暂且不表,新古典主义的贡献在于它的审美价值。整部剧用各种方法增强其视觉冲击力,你可以说有些手法有待商榷,不可说创作者不用心。摄影、美术、剪辑等方面都可圈可点。尤其是大殿上的几场戏,对色彩的处理令人赞叹。
全剧没有系统的原创音乐,引用的音乐非常杂乱,日本能乐、西洋宫廷乐、通俗音乐轮番登场,每次听到用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电子音乐我都想晕过去。对于这种做法我只能说胡玫很大胆。
通篇来看,全剧在结构上有一定问题,开头结尾做得很精致,中间有些拖沓,好比锦绣绸缎裹了一包稻草。开头的空灵、忧郁,结尾的森然、阴沉倒更像我心目中的汉朝,崇尚黑色的汉朝。
导演力求在形式上寻求突破,同样是因为风格转变的原因,尺度、火候把握得还不到位。南宫出行一场过于煽情,有关刘陵的段落过于飘渺。包括导演自己很满意的王美人性格的转变拿捏得也不够好,宋晓英把前面的隐忍表演得很好,轮到王美人阴谋得逞,表演该出彩了,她的才华又不知跑到哪去了。那种嚣张那种狂喜从她的表演里都找不到,找到的只有我对她的绝望。除了宋晓英本人能力的局限,剧本相关部分太薄弱也是重大原由。
还好我们至少还有陈宝国。不论编导把汉武帝塑造得这么英明神武正确与否,从汉武帝作为一个人、一个角色的角度,演员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首先,陈宝国有严谨的创作态度。开机前他几乎把有关汉武帝的资料通读了一遍,这么细致的案头工作很少有演员能做到。其次,扎实的表演功力。陈宝国是这样让人放心的演员,以至于导演把一个长镜头交给他,然后就可以坐在监视器后欣赏他的表演了。他个人很享受表演的过程,对观众而言观赏他的表演也是一种享受。
陈宝国对年龄段的把握一直为我所称道。也许装嫩或扮老都不难,难的是像他这样自然放松地演和自己年龄差距很大的角色。少年的冲动无忌,中年的成熟老练,老年又像小孩一样不讲理,而这种调皮和少年时又有不同。老年演到这份儿上着实不易,你只要看看老年的汉武和老年的卫子夫就会知道什么叫“判若云泥”。一个潇洒可爱又老态龙钟,一个僵硬呆板、不伦不类。
陈宝国塑造的汉武帝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作为人,他也会有悲伤难过;作为帝王,他的悲伤就是一种大悲恸,一种强势外表掩盖下的落寞。从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武帝身为孤家寡人的寂寞,身为英明君主与身为父亲的人格分裂。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演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苦就是人物塑造上的成功。
如果非要说他的表演有什么毛病的话,那就是抹不去的宅门语言,那带着浓重北京味的语气词实在太像白景琦了。
其他演员或因角色限制或因创作枯竭略略有些乏善可陈。即便是韩安国那样没头没尾的角色,孙飞虎完成得也较为出色;即便是素未谋面,我也要向为归亚蕾配音的曹雷老师表示敬意,归亚蕾的表演有曹雷一半功劳。

我一直在说《汉武大帝》的矛盾,这矛盾其实是娱乐与艺术的矛盾,沉重的历史与轻松的电视剧的矛盾。《汉武大帝》想解决矛盾、挣脱束缚,然而历史之重、正剧之重岂能容许它自由翱翔。这就是《汉武大帝》最大的尴尬。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或者说艺术理念刚刚出炉一定是不成熟的,有方方面面的弊病。受众的无情打击属正常反应。但我想我能容忍这种新理念,也有耐心看着它一步步走向完善和成熟。因为,想飞总不是坏事。
2005-05-08

 3 ) 武帝一朝,含冤受屈的又何止太史公一人?

最近把《汉武大帝》一次性刷完了,看完后,感慨万千。

关于汉武帝,现在依稀记得小学社会课本里用“雄才大略”来形容他;上了中学,历史课本里把他的“雄才大略”做了详细的阐述——对内方针,一改汉朝建国以来的“无为而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推恩令”,减弱藩国势力;外事方面,北击匈奴、出使西域。不仅开创汉室四百年基业,更为以后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看完《汉武大帝》,关于刘彻的“雄才大略”毋庸置疑。“秦皇汉武”,一直以来是历朝历代所传颂的大有为之君主,开疆拓土、君威远播。不过,中国有句话,“一将终成万古枯”,“一将”就已如此,何况千古之帝王呢? 刘彻开创了前无古人的“汉武盛世”,但是有多少人惨死在这一盛世之下,普通老百姓自不必说,汉武帝时期的穷兵黩武,致使民不聊生;还有他一手造成的千古冤案——巫蛊之祸。

“秦皇汉武”,汉武帝之所以能与秦始皇齐名,除了文治昌盛、武功卓绝之外,暴虐也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始皇暴虐,二世而亡;孝武暴虐,民不聊生。刘彻的暴虐除了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之外,对待近臣更是如此,汉武时期,早上位极人臣、呼风唤雨,晚则身首异处、满门抄斩。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那些为“汉武盛世”铺路的忠臣义士们!

1刘荣(景帝废太子)

确切来说,刘荣之死并非刘彻所为,但“你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你而死”,所以,这笔账归根结底还要算在刘彻头上。 废太子刘荣是汉景帝庶出长子,刘彻的兄长,母为栗姬,后因其母不大度牵连被废,降为临江王。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刘荣又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被传到中尉府受审。酷吏郅都责讯甚严,刘荣恐惧,请求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景帝谢罪,郅都不许。窦太后堂侄魏其侯窦婴派人悄悄送给刘荣刀笔,刘荣向景帝写信谢罪后,在中尉府自杀。 刘荣之死,景帝难逃其咎,归其原因,无非是为时任太子刘彻扫平障碍,毕竟自古以来“废太子”大多难得善终。 2周亚夫(景帝时丞相、太尉)

周亚夫,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 周亚夫和废太子刘荣一样,成了景帝为刘彻铺平道路的绊脚石。平定七国之乱后,周亚夫一则大权在握,二则直言敢谏,经常惹得景帝不高兴。有一次,景帝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乐意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后来,周亚夫因“地下谋反”事件被问罪入狱,最终不堪受辱,闭食抗议,吐血身亡。 3赵绾、王臧(武帝时期大臣)

之所以把这两位放在一起,原因在于两人同为大儒申培的弟子,也是刘彻“建元新政”的舵手。 赵绾,官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王臧为太子太傅。两人在汉武帝前期受重用,推行新政,大兴儒学、设立太学;革除弊政,包括列侯就国、解除关禁、检举宗室;还有诏贤举荐。但这些举措得罪了皇室宗亲以及诸窦子弟,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毁新政日甚”,他们都集聚到太皇太后窦氏周围告状诋毁。 最后,刘彻迫于压力,将二人革职查办,不久死于狱中! 赵绾王臧两人之死,与刘彻并无多少关系,只是充当了刘彻的替死鬼! 4窦婴(景帝、武帝时期丞相)

窦婴西汉大臣,字王孙,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 窦婴虽为窦氏宗亲,但并非与窦太后沆瀣一气。有一次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入朝,汉景帝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起宴饮,这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便地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汉景帝,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陛下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 刘彻继位后,窦婴官拜丞相,但好景不长,建元新政夭折,窦婴受到牵连,被免除丞相职位。 在之后的宦海生涯中,窦婴与皇舅田蚡互生芥蒂、相互争斗。两人因灌父酒闹之事,更是当着武帝的面,唇枪舌战,但由于窦太后去世、刘彻之母王氏的压力,窦婴入狱。不得已,窦婴拿出景帝给他的“诏书”——“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但查无实据,后被处死,全家满门抄斩。 刘彻借田蚡之手除去窦婴以及窦氏宗亲,不可谓不狠也! 5田蚡(武帝时期丞相、太尉,刘彻舅舅)

田蚡,西汉外戚大臣,武帝时期的太尉和丞相,孝景王皇后的同母异父胞弟。 窦婴死后,田蚡已知自己大期将至。次年春天,田蚡病倒,病中喃喃口呼谢罪,家人请来能视阴阳鬼事之人,得知是魏其侯窦婴和灌夫两鬼守住田蚡,鞭笞索命。群医束手,只能眼睁睁看着田蚡不治。田蚡死后,其子田恬继承侯爵才四年,就因罪被废除了爵位。 至此,田氏一族也退出政治舞台。 6主父偃(武帝时期大臣)

主父偃,汉武帝时大臣。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 主父偃向汉武帝提议实行“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主父偃任中大夫之后,便将矛头转向刘姓诸王。当时,刘姓诸王骄奢淫逸,越轨乱伦者不在少数,主父偃刚正不阿,瞬息之间灭掉燕齐两国,迫使齐王自杀。 其他诸侯王为了自保,便纷纷起来反对主父偃。以赵王为首,上告主父偃罪状两条:一条是受贿,再一条谋害齐王。但是主父偃只承认受贿,不承认谋害齐王,紧这一条就让主父偃进了监狱。 汉武帝并不想立即杀个主父偃,因为主父偃毕竟是个很有才干的人,而就在这个时候,担任御史大夫的公孙弘出面了,御史大夫位列三公,说如果不杀主父偃,你没有办法向天下人交待。最终,主父偃被诛族。 司马迁在史记中《史记》写到: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 其实,主父偃之死完全是刘彻一手操纵的政治悲剧,刘彻借主父偃之手整治诸王,但又怕过激而生变,所以转手又杀掉主父偃。两方互有损失,而刘彻坐收渔利。 7宁成(著名酷吏)

西汉酷吏。南阳穰人。景帝时,先后任济南都尉、中尉。因贪暴残酷,宗室豪杰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后畏罪解脱归家,在家乡放高利贷,购陂田千余顷,役使贫民数千家,致产数千金,从骑数十。再起为关都尉,出入关者云:“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 宁城之死与主父偃如出一辙,刘彻先用他们对付皇亲贵族,然后等到民怨沸腾时,再出手除掉他们。 8刘据(武帝太子)

前面几位可以说是刘彻为了中央集权,随手摆弄的棋子。但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之死,完全刘彻晚年荒唐无道的冤案。 卫太子刘据,汉武帝刘彻嫡长子,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兄。母为卫皇后。 刘据生于元朔元年(前128年)春,于元狩元年(前122年)夏立为皇太子。刘据成年后,汉武帝每每巡游天下,便以国事交付太子刘据。太子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 汉武帝晚年,不断对外用兵,精神上又追求得道成仙,而太子一向体察爱民,与汉武帝思想背道而驰。于是两人渐生间隙。 “巫蛊之祸”更是刘彻晚年、乃至整个汉朝史上最大的冤案。太子刘据被迫起兵,但最终兵败,自己本人也自杀成仁。 虽然刘彻在“巫蛊之祸”发生后,为太子平反正名,并且修建思子宫以寄哀思;又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望而思之,期魂来归。但无论如何,这件事对于汉武帝来说,无疑是他一生的污点。 9卫子夫(武帝第二位皇后)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大将军卫青之胞姐、骠骑将军霍去病之姨母,汉宣帝刘询之曾祖母。 卫子夫与其弟卫青原本是刘彻姐姐平阳公主的下人,刘彻到访后,一眼就相中了卫子夫,并且把她与卫青一并带入宫中。数年之后,刘彻废掉皇后阿娇,立卫子夫为后。 在立为皇后的三十八年中,卫子夫将汉庭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在这三十八年中,史书记载中的汉宫不复有妒妇娇女,更无因妃嫔相嫉引发的恶劣事件。卫子夫的良好品行不仅获得了汉武帝的全面信任,也在《外戚世家》所记载的四朝十余名后妃中,赢得了太史令司马迁唯一的赞美。卫子夫虽无佐君之功,却有内助之贤。 10钩弋夫人(昭帝刘弗陵之生母)

钩弋夫人赵氏,汉武帝刘彻宠妃,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传说赵氏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汉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于是召见她并将其手展开,展开后掌中握有一玉钩,因此被称为拳夫人,又称钩弋夫人,后被封为婕妤。 巫蛊之乱后,太子刘据被杀,刘彻立幼子刘弗陵为储君。刘彻在临死之前,吸取景帝窦太后、其母王太后和窦氏田氏等外戚专权,便将她处死,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立子杀母”!

纵观武帝一朝,位极人臣且又能得其善终的仅卫青一人而已,这与他自身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卫青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卫青官拜大司马,地位在丞相之上,汉武帝希望群臣见大将军行跪拜之礼,汲黯却依然行揖礼,卫青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尊重汲黯,经常向他请教国家和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很多人。一件小事就足以看出卫青为人随和。 梁启超说,誉满天下者,必谤满天下。后世之人赞颂秦皇汉武的功绩,但换位思考一下,你们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

 4 ) 晁错之错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在晁错被杀后作出这样评价,贾谊的英年早逝与晁错的朝服腰斩是汉初的两大政治悲剧。汉景帝在被迫杀了晁错之后也懊悔不已,感叹说,为什么要娶这样一个名字呢,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一错啊!其实,这话是唐朝的一个节度使说的,景帝跟我们玩了一个穿越。

当然,晁错之死不能怪他的名字,而是他犯下的三个大错最终将他送上了不归路:

其一,疏不间亲。人际关系就像一个一个的圈子,这些圈子按与个人的远近构成若干同心环。尽管圈子是动态变化的,但也有较为稳定的表现形式,如子女、夫妻、父母要算核心内圈,次之则为兄弟姐妹,再往外是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同乡、同胞,直到地球上的全人类了。其基本规律是,内圈的关系要比外圈牢固,在厉害算计上先内后外。因此,处在外圈的人不能说内圈人的坏话。比方说,如果有朋友向你诉苦,说自己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如何如何不上进等,你一定要沉住气,千万不能随声附和,哪怕一句“是有点儿”也会把这位朋友得罪掉,这就是疏不间亲。景帝要削的藩王全是刘姓家族,尽管会为了利益而争夺翻脸,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藤上的瓜,要比同晁错的师生情谊牢固得多。你看看热闹就行了,干吗要掺和呢?且不说景帝为了赢得战争主动权而杀掉晁错,即便不杀,战争结束后晁错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苍鹰郅都的下场便是另一个例证。
其二,树敌太多。除了汉景帝外,其他正派反派对晁错全不待见。藩王这些反派自不必说,可为什么朝廷乃至后宫上下全想晁错死呢。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家本来过着朝九晚五舒舒服服的日子,就算藩王不老实,那也只是跟皇帝老儿过不去,即便有危及朝廷的危险,至少还不影响眼下的快乐工作和生活。你晁错偏要折腾削藩,逼得七王叛乱,也让这些大臣娘娘们战战兢兢,你说他不招人烦谁招人烦?二是这晁错一心傍定汉景帝,却不知已激起了众怒。你想啊,他天天跟领导嘀嘀咕咕,搞得跟同志一样,其他人不仅羡慕嫉妒恨,还得提防你在皇上面前说坏话,不定哪天就被皇上给除了,不恨他恨谁?光跟领导搞好关系固然会一时得宠,但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总会有被冷落的时候,到那时大家群起而攻,你就惨了,所以说坚持群众路线也很重要,至少不要树敌太多。

其三,谋而不忠。孔夫子的学生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什么叫为人谋而不忠,不是说你给别人出了个好点子就算谋而忠了,还得想周全,特别是后果会怎样,如果后果不利甚至出现灭顶之灾时,你有没有办法帮人兜住。如果没这个意愿或本事,那你最好三缄其口。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貌似关心你的人动不动出一些不负责任的主意,真正有事时又不管不问,着实令人讨厌。晁错失宠乃至被杀的直接原因便是对景帝谋而不忠,看他献计削藩时何其慷慨激昂,及至藩王造反后又同景帝一样惊慌失措,甚至提出由景帝亲临前线督师的馊主意,让景帝失望,进而才有了对手的可乘之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晁错的错说到底还是谋国而未谋身的错——姑且把这也算作错吧。更深一层则是时代悲剧,在家天下时代,一切都是皇帝的家事,有什么事业可言?但往大处往远处看,正是由于晁错的主动献策和被动献身,才促成了景帝的成功削藩,才有了汉匈之战的辉煌战果,也才有了汉朝的长治久安。就凭这,晁错也算错得其所、死得光荣了!只是在我等普通老百姓看来,这些好处晁错已没有机会分享了,不免为其“好人无好报”的命运深感可惜。

 5 ) 历史归根结底是悲剧和无奈

      我一直觉得一部好的历史剧拍摄出来,倒不在于其中的场景、服装、道具、情境多么符合历史真实或接近考古学家研究的结论。比如到底汉代人是说“诺”还是说OK,汉代宫廷女人的发型是不是像如当年引起很大争议的那样好似瀑布一般。也不再于依靠恢弘阔大、千军万马临阵厮杀的战争场景大做文章,来追求史诗般的画面效果,当然所视听感受上来说这点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一点,尤其是艺术感受性上来说:好的历史影视剧应该能够把属于历史最本质的意蕴拍摄出来,即历史归根结底的悲剧无奈感。当现实成为历史,历史幻灭为尘埃后,一切过往无一不渗透着浓重的悲剧性的宿命感受。欢喜团圆只是历史的侧面和背影,而幻灭离散才是历史残忍到最真实的表征。
     从这一点上来说,《汉武大帝》还是将孝景、孝武两代帝王中的悲剧与无奈拍摄了出来。晁错、郅都、刘荣、陈阿娇、窦婴、包括钩弋夫人,他们的毅然赴死、引刀自裁、绝笔自挂、冷落长门、无辜被杀既是帝国前进的车轮无辜碾压下的无奈生命,也是君王贵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历史的狰狞不仅是展示给我们一大批贤良忠贞被无辜地流放冷落或砍头腰斩,而且是明明知道他们的方正刚毅,而汇聚了各方阴暗狡诈、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势力形成的强大的历史合力把人逼至绝境。明明是好人,恰恰是好人才不能够活下去。卫太子仁爱敦厚却被逼至死、李将军忠君骁勇却成了杀敌的诱饵。历史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用好人的生命付出代价,这既是历史的残忍与无奈,也是政治的冷酷与现实。把这些感受传达给观众,就能算得上是成功的历史影视剧。
    死,可以带来悲壮。活,也可以演绎沧桑。某种程度上来说,经年度日的活比痛快的死去更能激发起年华老去,万物归土的悲悼。汉武大帝和卫青霍去病的君臣际遇是一段历史佳话,当皓然白首的卫青踉踉跄跄地爬上石阶去参拜同是苍然白须的陛下时;当惺忪弥留之际的刘彻魂归大漠,脑海中闪现出年轻时的卫青霍去病金戈铁马的身影时,观众感受到的是岁月磨研出的沉重的沧桑感。同样,窦太后死前嘱托给刘彻的那番话,武帝死前的托孤,卫青不停地念叨他骑奴的出身。那些稍经人世、多少体味了尘世的酸苦的人们不难从中看到这些历史身影背后折射出来相似的心路,喟然长叹后从历史的悲剧中获得不可名状的精神力量。
    历史的饱满丰富和莫衷一是在于,很少有人是穷凶极恶,罪无可赦的,他们表面的冷酷与残忍,背后也有着慈爱和温存。城府极深的王太后隐匿了刘荣的遗书,害死了郅都和刘荣,但她小心翼翼为了皇子刘彻,低调做人也能博得我们的同情;我们也可能对窦太后的干政忿忿不平,但她死前的一番话也让观众原谅了她的顽固和冥顽。
    所以知史而明智,而看透了历史深邃处的悲怆则更让人明澈生命的价值。任何生命归结到最后都是悲剧性的,是消逝、是无奈、是感伤,但博大和深沉已注定。这不仅仅是汉武大帝,一个帝王的人生,博大和深沉也属于每一个历史个体。
    看《汉武大帝》是为了配合阅读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太史公曰,写道李广“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每次看到这里都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悲哀。电视中的李广虽是一个较为傲慢的将军,但忠君爱国、骁勇坚毅,无奈时运不济、李广难封,汉武大帝对史记李广之死也有了改写。大将军卫青让他只率五千骑兵作为诱饵陷入匈奴阵中,战死得更加悲壮。
    读史可以学习做人,这一点卫青的为人和做事非常值得思考和学习。
   从技术层面来说,音乐、音效的使用也大大浓化了悲剧感受。韩磊的几首插曲浑厚悲壮、撩人悲绪。《心灵睡过的地方》、《千百年后谁又记得谁》等歌曲,尤其是老年卫青和汉武大帝相见那段,也是极具煽情效果的。

 6 ) 司马迁都宫刑了怎么还有胡子?

Q: 司马迁都宫刑了怎么还有胡子?


A1:胡子是青春期后宫刑之前的产物
A2:天天学岳不群粘啊粘啊
A3:女人也有长胡子的呀

 7 ) 你是世上的奇男子——霍去病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臂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王维 是的, 今天我要写的是霍去病。 我不知道在多少篇周记、作文里写过他, 有时候想想我都替我老师心累, 估计都要看恶心了。 刚刚我从邮箱里翻出其中的一篇《祁连冢》, 差点没被自己当年的矫情给酸倒了牙。 不过啊, 我是真的好喜欢这位少年将军啊。 他有多厉害多优秀呢? 我爸语: 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打这一仗, 功成而身逝。 豆瓣鹅语: 自带gps, 大汉朝行走的荷尔蒙, 活体杰克苏。 知乎语: 顶级高富帅。 我: 你是世上的奇男子呀, 你让我闻到了刺骨的香味儿! 十八岁那年, 他以羽林郎的身份出征, 领兵八百,斩敌两千余人, 杀死单于祖父, 俘虏单于相国。 武帝刘彻,赞其勇冠三军, 是为“冠军侯”。 封狼居胥,饮马翰海, 西归大河,列郡祁连。 匈奴人哀唱道,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那一年,他未及弱冠。 黄河受降时, 面对着哗变的数万名匈奴士兵, 他竟只带着数名亲兵就亲自冲进了匈奴营中, 仅以气势便镇住了四万多匈奴人, 诛杀了哗变士兵。 如此战功,可算赫赫? 十八岁的我还在课堂上打盹儿睡觉呢。 此后, 封狼居胥成为古代武将最高的荣耀与追求。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全能词人辛弃疾, 因仰慕霍去病, 所欲管自己叫做弃疾。 善战者名垂千古, 卫国者百世流芳, 能若霍去病开疆扩土者几人? 他曾说,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可是后来匈奴灭了, 你什么时候回来成家啊? 可惜可叹, 自古美人如名将, 不许人间见白头。 相传,西汉武帝元狩六年深秋, 长安冠军侯府外沿街两侧, 由生活在陇西、北地五郡的匈奴降俘组成了 整齐列阵的玄甲军, 竟从城中冠军侯府一直列阵直指帝陵东北, 绵延几十里,好不壮观。 而帝陵一侧,是一座形如祁连山的墓冢。 墓前,“马踏匈奴”的守墓石依旧英气逼人, 千年如一日地守着昔日的主人。 渭北高原的秋风, 早已吹干了金铜仙人的清泪。 只有古柏葱郁的枝桠间 掩映着巨大的"祁连山形冢"。 “谥之,并武于广地曰景桓侯”, 史书上寥寥数笔, 便是他的结局了。 记得高二那年去西安, 眼睁睁看着大巴车从茂陵路过, 老师不肯让我下车, 学校游学的计划里没有那里, 对此我一直很遗憾。 之后, 我的一个好朋友去西安的时候, 我拜托她去了茂陵, 去了祁连冢, 她说她替我在霍去病墓前说, 她有一个朋友, 很喜欢你。 是啊, 霍去病, 我很喜欢你, 隔着两千多年的时光洪流。 我真是太惨了点, 十次动情, 九次都是瞎动情。 其实想一想也挺好, 不用看到他英雄迟暮的时候, 一想到他, 永远是那个横刀立马剑指凌云的少年模样。 大一那一年, 有一个专业课老师, 说卫霍是汉武帝男宠。 我气得要死去找他理论。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怪司马迁。 司马迁推崇李广一系, 为了帮李凌说话而遭受宫刑, 他不喜卫霍二人。 要不有人说呢, 千万不能得罪文人。 佞幸列传里洋洋洒洒痛斥了邓通、李延年等人之后, 轻飘飘地来了句: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你说可气不可气。 我很喜欢他, 喜欢那个两千多年前 缓带轻裘纵马引弓的长安少年郎。 所以写出来, 我希望你们也喜欢他。 《汉武大帝》是部很好看的电视剧, 安利。

这里的霍去病是最符合我想象的霍将军。

 8 ) 央视年度耽美大戏

《汉武大帝》当年首播时,一心萌东瀛二次元跟猫鼠的我对朝廷台绝无好感,有天晚上莫名跟妈妈一起看了会儿,然而这惊鸿一瞥!恰恰被我瞥到卫青临死挣扎着去见刘彻,大家都还记得吧,满城将士喊”大将军威武“,然后他去爬那该死的几百层台阶,刘彻在上面急的团团转想要下去扶他又被身边太监拦住。

这时,那首天杀的著名BL插曲响起,彻底暴露了女导演胡玫的同人女本质,一个深情的男中音开始唱:”那时你给我一个笑脸,我就心跳一辈子。。。 “镜头开始闪回几十年前刘彻卫青刚见面时一起在上林苑纵马驰骋,到后来他为他打匈奴,二人几十年的纠结。。。。。。。我记得清清楚楚为了更加有助于大家理解,那歌词还打了字幕。。。。。。

最后卫青终于爬上去了,刘彻也不顾阻拦跑下台阶抱住他(!),卫青成功地死在武帝怀里,那邪恶的歌压根没停过。。。这一幕令我穿越地想起小学跟爸妈一起在饭桌上看《美少女战士》最后,某相当女性化的四天王之B要挂了,他相方长发沉默又帅气的四天王之A把B抱在怀中,B:”亲爱的,我想死的美一点 “,A(没说话,左手抱着A,右手一挥斗篷,漫天花雨纷纷降下),B:”亲爱的,我美吗?“,A(继续酷毙了的扑克脸):”你很美。 “(我。。$%^&*。。。。我爸我妈......^%&*&**...............)

事后反应,我只记得我在暗自吐血,一升一升地吐,倒是我妈既兴奋又囧地说出我不敢出口的心里话:”这啥玩意儿啊?"(上升符号,请自行联想为关西腔:南加阔列?整个一吐槽口气!从此我认定同人女因子是DNA里带来的不能怪我要怪请怪我妈谁知道她怀我的时候跑去中文系禁书区看了什么怪东西)当年四天王临死时我爹娘的反应也是这样的,具体说什么不记得了,然而语气真的只有关西腔”南加阔列!“可以概括啊。。。。

自从出了这部央视年度耽美大戏,小的我再也不敢因为盗用日本动漫音乐鄙视朝廷台了,因为人家那是在做同人PV啊!你看咱们自己做同人PV不也是哪段音乐最合衬用哪个么。。。。。。何况那首心跳一辈子是原创歌曲咧!我好想知道唱歌那位老兄看到这一幕作何感受。。。。还有写词的,我好想知道导演是怎么跟作词人沟通的:

——(以下妄想)这是用来在卫青临死跟汉武诀别时放的,画面会回放过往几十年他俩的往事,你想想怎么填词,要煽情一点,这段算是全剧尾声的高潮,要表现君臣间的深厚感情。
于是作词人一不小心努力过头了!他相当符合导演的期待,把大汉朝军队整成罗马人的军队,战士努力杀敌,是为在同性情人面前彰显勇猛(# ¥%&*#¥%……)

然而真相更可能是这样的:
——(妄想二)作词人呈上初稿,胡女皇大皱眉头:
这感情太不丰富了,你想想卫青一个骑奴被提拔到大将军,他得对汉武帝抱有什么样的感情?那得是全家人几辈子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啊,要更加深情一点,深情得好像恋爱(!)一样......

于是作词人哭着写出了平生第一篇耽美歌词......作为一名杰出的腐女导演,胡女皇满意了......

当猛然发现自己写不出许多常用汉字的时候,开始格外怀念天朝雨露滋润,于是莫名其妙地绕着圈萌回来了,尽管当年看到这一幕俺就去纵横道发帖了,但并没有正经萌过,可是现在,我好想穿越回汉朝和小兔子小鹿们一起围观上林苑狩猎噢T T

 短评

附加分给霍去病!!!!帅哥啊啊

3分钟前
  • 踢泥
  • 力荐

配乐太差了!!你丫穿越剧吗????!!

8分钟前
  • nain.L
  • 还行

非常!喜欢!中年的汉武帝!!虽然汉武帝干了很多错事 可是年轻时的他真的是一个有勇有谋 雄涛大略 善于提拔将才的好皇帝!而且他的人生经历真的告诉我们一个非常好的道理 要懂得功成身退 别搞终身世袭制 会出事

10分钟前
  • Qing
  • 力荐

回头想想,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陶虹的刘陵,真是不可多得的女性角色。

14分钟前
  • nuts
  • 推荐

想起看了这部后为汉史疯狂的日子。。

15分钟前
  • DiDi
  • 还行

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16分钟前
  • 空空空空
  • 力荐

这部剧的重点是,我很花痴卫青将军~~

20分钟前
  • tarepanda
  • 推荐

陈宝国演出了汉武帝的霸气

21分钟前
  • 楚小白
  • 力荐

能舍得再多花点钱就更好了……

23分钟前
  • Ai
  • 推荐

卫青好帅!

28分钟前
  • 小黑屋进行曲
  • 推荐

最近又重温了一遍,经典依旧。场面、布景、格局都很不错,演员实力深厚,尤其主要角色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淋漓精致。但是诸多的历史细节错乱,诸如汉景帝问周亚夫丞相事、单于弑父妻母等诸多细节,后期制作明显与史料所述大大缩短,非常粗糙。8.3

2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杜淳的那段少年还是很经典的~

31分钟前
  • Ace_WL
  • 力荐

小时候跟着父母一起看的,每天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这部电视剧是否还原了历史,众说纷纭,但肯定的一点,剧组非常用心,演员的表演、服饰、道具,都非常精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种历史剧淡出荧屏,被仙侠宫斗等雷剧取代,这是中国电视剧的悲哀。

33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文戏不错。武戏除了最后的漠北决战,其他基本都是一带而过,不过瘾。

36分钟前
  • sosovipp
  • 力荐

琅琊榜都9.2 汉武大帝才8.9。

37分钟前
  • MADAO
  • 力荐

这部剧怂恿了我去学历史 影响了我人生

41分钟前
  • 风行
  • 力荐

腐到朝廷台极限!(這話是首播時我留的)時隔五年,俺又繞著圈地萌回來了!握拳!呀巴黎祖國好呀!!!

43分钟前
  • 夏雪宜
  • 力荐

看了无数遍,无数遍,无数遍。连片尾曲那么动听,我喜欢那些穿着汉服的女人,好美,好有气势。

46分钟前
  • han
  • 力荐

良心大制作,陈宝国的汉武帝是经典!

49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力荐

超级喜欢的,如果宝国兄慢点出场,年轻版武帝再演多几集就更好了。还有,韩嫣最好再美型点。

53分钟前
  • 松鼠小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