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泛滥之前

记录片美国2016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理查德·加尔森,阿尔·戈尔,巴拉克·奥巴马,亚历杭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导演:费舍·史蒂芬斯

播放地址

 剧照

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2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3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4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5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6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3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4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5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6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7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8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19洪水泛滥之前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4 03:10

详细剧情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全新纪录片终于见光,这部电影将在正在进行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亮相,今天率先曝光了首款海报,片名从原来的The Turning Point改为了Before the Flood(《洪水泛滥之前》),更加直切主题。这部纪录片几乎就是跟拍了小李作为联合国大使游走世界各地考察环境的过程,马丁·斯科塞斯也有参与制片。

 长篇影评

 1 ) inform people,empower people

看完before the flood短暂性抑郁了

暂时性地真的很厌恶高碳足迹的人 包括自己

所以可能这就是为什么business要讲ethics,economics要讲environmental的application

政客的摇摆 利益集团的控制 个体层面的无知

NASA的癌症四期学者遥望融化的格陵兰岛

印度的农民蹲在淹没的农田里想着生计

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拥有最高生产力的群体对落后地区的人实施着等同于犯罪的消费行为

此乃群体不公

资源的匮乏导致民众暴动

危及国防安全

人类现有的运行机制能否承受来自自然的考验

温度上升0.7摄氏度时的我们尚且如此

走到预测的4摄氏度时又会是怎样的景象

许多发展中国家中仍有数以亿计的潜在煤炭用户

Everything we cherished will become history

一是价值观的出入

二是利益集团的博弈

三是信息的壁垒

四是改变的速度能否阻止不可逆的趋势

行未必将至

但需要更多人醒过来.

 2 ) 环境急需一场“新文化运动”

  全球变暖的世界现状需要一场新文化运动,哪怕有可能矫枉过正,这也是为数不多能拯救世界的方法。如果这还不够,如果思想撼动不了化石能源利益集团对政府的控制,那么一场大规模的民众运动是有必要的,要让这个集团的公信力进一步丧失,让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利益集团用金钱换来的公知背书没有受众,让群众中没有这样的土壤。事实上,也许化石能源利益集团已经是如今客观存在的一个阶层了,就像地主。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也许有的人心怀良知,但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要么改革,要么摧毁。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有一场能源意识的“新文化运动”能够进行。 特朗普煽动起了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对中国的敌视,让民调改变,让此前中美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破产,让未来本可能进行的合作流产。俄乌冲突搅动的世界局势,让德国等原本已经向新能源转变的国家不得不回到化石能源的老路上,推迟新能源化的时间表。 我们的同情心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有用,因为少部分人的同情和支持改变不了大局。只有少数派成为多数派,无论是掌权或是用其他方法影响大众认识,才能让这种观点发挥最大的作用。 奥巴马引以为豪的巴黎气候协定仅仅在两年后就失去了世界碳排放量第一国家的支持,被美国扔进了垃圾堆,成为压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政治工具。要想进行新时代下的新文化运动,需要全方位的运用各种媒体平台进行发声,引导舆论。这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只有声音、文字和图片的战争。   除了舆论,还需要科技发展把新能源成本降低,这要求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投入新能源领域中,资源再分配。这也促使企业转型,目前汽车行业已经开始转型,而化石能源集团要么艰难转型,要么逐渐衰落。这个过程已经开始,我们要的是加速它的过程,毕竟,我们等不起了,环境保护分秒必争。

 3 ) 洪水泛滥之前:正视碳排放议题,人类仍有希望

河南暴雨,环球极端气候频发。找了相关纪录片来看,本想看谈气候科学原理,后来发现这是一个议题的政治资本博弈。非常值得一看。

1.美国:民意被资本所控,化石燃料这一巨大产业背后的利益集团资助否认全球变暖,宣扬全球变暖是一场骗局的相关组织,扶持以人权为名义的傀儡组织,意见领袖出卖自己的公信力,阻止气候法案,选举人为了选票不敢主张气候改革。(很难想象这是可以直接揭露的)

然而,海平面不是民主党,也不是共和党,它唯一知道的是,上升,继续上升。

2.中国:碳排放第一,但同时清洁能源开发速度也是第一。(我本以为会因为意识形态而不去指出中国所做的努力,是我小人之心了)强调了中国媒体的定期讨论和数据公布为民众赋权,并倒逼改革。

“中国现在有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公司”

“如果中国能做到,我认为其他国家也能”

我很感动,中国不是坐而言,而是起而行,扮演的还是一个引领者。

外界的好评让这一切努力显得更真切。

3.印度:印度的经济民生议题无法让位于环保“煤很便宜,无论你我喜欢与否。”并且尖锐地对身为美国人的小李子批评道:“中国在太阳能上的投资比贵国更多,你们有什么资格值得被效仿”,小李子也是一副反思的,克制的,谦逊的姿态承认并继续探讨。

4.欧美:

(1)养牛场的科学家说:如果你想要有所行动,不必诉诸政府高层,更改自己的饮食,就是最简单的一份出力。

(2)商科学子的老熟人曼昆老师:人性脆弱且复杂,寄希望于大众的不痛不痒的责任感,不如用实际的税收转移(工薪税to环保税)污染成本的痛感。要改变总统对碳税的观点,必须改变大众对碳税的观点。

5.为什么气候与我们息息相关,为什么如此紧迫

水资源有限,带来气候难民,争夺最终会升级为战争,极端主义将吸引无法生存的人们。

把握时机停止燃烧化石燃料,地球虽然会暂时惯性升温,但会再次开始冷却,北极冰层将恢复,地球可以自我修复。

6.瑞典科学家(片尾,太好哭了):

瑞典在公民团体自上而下推动下,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不用化石燃料的国家

地球仍然存在调整的窗口期,只是时机转瞬即逝。

我对人类有信心,事实清晰无比,一旦人们突破了对议题的不确定和混淆,就会迈出改变的团结步伐。

比起“天啊,没有希望了”,应该说,“好,找到问题了”,然后实事求是,寻找出路吧。

只要心怀希望,我们总可再调整步伐。

 4 ) 否则,我们以及与我们生活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炸药移除山顶得到煤炭,液压破裂法汲取地下天然气,海上钻取石油以及焦油沙,这是生产化石燃料最具破坏性的形式。 中国重度依赖化石燃料,但风能,太阳能这些新能源的发展速度似乎更快。 美国因为化石能源触动到某些人的利益,所以通过议会否定了气候的提案,以及操控的科学机构来加强宣传,近二十年的气候没有变暖,为了不用这些能源倒退100年就为了全球气温下降0.01℃? 印度还有3亿人用不上电,对比于全球变暖,他们的碳排放量世界第三,但同等严峻的问题是每个人基本的能源需求都无法满足,还有牛粪生火的 一次非季节性的降雨就是这里年降雨量的一半,作物全淹没。 一个太平洋岛国,有可能整个国家被淹没,这个国家的总统在斐济买了一块地,让自己的国民有尊严地移民。 有个很有意思的悖论,人口没有多少的岛国对大自然的破坏最少,但却是遭受全球变暖最大的受害者。最发达的国家,却要求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而自己作为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却绝口不提。 珊瑚礁作为吸收二氧化碳的主力,还有雨林吸收的碳存放在树干枝叶中,一旦砍伐,就回到大气层。 还有生产甲烷的家禽,而牛是最大的排放源,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或许会更有效 特斯拉的超级工厂,100个足以全世界能源供应,但需要比特斯拉还要大的公司一起合作 碳税:对排放碳的任何活动征收的税 我们的基本想法是对社会上其他人造成负面影响的不良行为征税 我觉得试图对人们对社会负起责任非常难做到(自己做的会不会对社会有影响,在做事前不会过多思考),因为人们过着复杂生活,他们有很多事要担忧,不希望每次做决定时都要想到气候变化,他们办不到。 碳税的做法是,引导大家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而且我们尝试不要以增加税收为目的,而是转移,可以相应减少相关地税收名额,前提是碳税每个人都执行,这是税的转移,不是增收。 即使总统是民意领袖,但他更愿意做人民希望他做的,说服美国人民,从而说服总统,再则议会,最后是议案的通过。 气候峰会的达成共识减少碳排放量,却被国务卿说成,共识是好事,但随着共识聚集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很可怕,极端主义,假如共识导致穷人无处可住,无法谋生,就好像富人跟穷人说你应该跟我一样努力有梦想就能成事,他的意思就是与其推行共识,还不如停止或者延缓共识从而那可怕的负面影响就不会影响自己现在的位置了,而这也是一代代不作为下去。 自下而上的行动,总统宣布瑞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用化石燃料的国家 奥巴马也无法给出具体的承诺,就好像巴黎气候峰会的协定,没有碳税,没有惩罚措施,国会也不会同意减少26-28%的碳排放量,只能给个长期目标,在二十年里,一年一个脚印,新能源的逐步推行,画大饼。而且认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从而人口搬迁,也会加剧人地相争,资源减少,竞争激烈的国家安全问题。 否则我们及与我们一起生活的生物都将成为历史。

 5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这部电影和我所学的专业挺贴切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全球变暖我以为是人人认同的一件事可是在美国财团的控制下 颠倒黑白 左右社会舆论 川普也大放厥词 这些所谓的国家首领 社会精英 居然还在嘲笑小李子杞人忧天 这就是美国的现状可以说是自由民主 但在美国大财团的控制下 普通大众 的声音显得那么苍白 这部纪录片以一种客观角度出发探索真相 并没有故意黑某个国家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污染的确很严重但中国做出的改变 办事的效率 却是美国所不能及的 中国人对政府的认可率也比美国好的多 那些只看到美国好的人 大概是跪习惯了 作为美国的纪录片 能播出印度指责美国假正经 这也可以反映出美国在媒体这方面是具有兼容性的 中国还得向美国学习 同时小李子作为一个演员 确一直在关注着社会问题 就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 而不是像我国的娱乐圈高高挂起 看不出一点对社会做的贡献 他们只会在地震或者社会关注的问题上捐点钱发个微博证实一下自己虚假的爱心博一下人的眼球 之前我还真没想到 全球变暖的形式这么多 治理得从方方面面入手 任重而道远 我的专业知识也希望能为地球做出点贡献

 6 ) How fast is the climate warming?

我们到达临界点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这是新冠疫情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可怕的事实,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危险来临的时候,是不是已经太晚了?

12月31号发布通告,1月23号武汉封城,几十亿的民众在全球浑浑噩噩地干着自己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道有一场灾难,然而到现在却是铁板钉钉的发生了,而且还会越来越恶化,气候变暖是不是这样的呢?我恐怕是的,这将是多么恐怖的未来。

那么有多快呢,他们将在什么时候到达临界点?什么时候我们全都会变成气候难民呢,什么时候气候变暖或者是生态灾难,气候灾难会让所有人像这次全球疫情一样十分的恐怖紧张,几十万人,甚至是几十亿人在家里深刻的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威胁。

全世界的全球化的经济体系,最重要的是那些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他们拥有着最大的原料生产场地却拥有着最需要欠缺的,最需要保护的生态环境,他们在整个全球的供应链中处于价值最低的地,被剥削压榨的最狠,但是他们却要付出最高昂的生态保护的代价,这对于他们是不公平的。如果这样继续的话,他们的生态环境会率先失败,率先出现危机,然后他们本国就会出现气候难民,进而影响到整个地球的格局,在未来的这50年当中,气候或者生态灾难还会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们。

这不仅需要全世界政府,科学家,民间组织,联合国的团结协作,还有各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就是劳工阶层的中上游最有知识最有学问的,还有闲暇时间那部分人能关注一下。他们才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才是气候变暖的最后一道防线。

要对抗化石燃料,有利于集团的唯一的。唯一的手段就是让他们亲自感受到气候灾难导致的问题。这需要不停的抗争,需要普通百姓持续不断的教育,需要越来越多像本次纪录片儿一样的人进行更多的宣传,这将是一个漫长痛苦曲折的道路。

这部影片包含的负能量太多了,我们需要更多的新技术,将马斯克那样的电动加工厂,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的新能源,能够可持续利用的永续能源来帮助我们减少污染。

一个体系的溃败不一定非得从中心开始,也可以从外部开始逐渐蔓延到中心,最后导致整个体系的崩溃,这可能就是人类文明的最后一天吧

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能做到这一点吗?我觉得他们能缓解啊,能纠正,能改变自己的生产关系,能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能更加的敏捷,他们无法根本上去解决这一点。全世界的资本转移会导致更多的生态问题,更多的气候灾难,也是全世界在各个国家相继又发现了巨大的油田化石燃料,恐怕会更加的摧毁全世界的生态气候。

气候与经济,气候与争执将是未来很多年的主题,在对自己的碳足迹收税这件事情上,在国际上会引起非常非常多的争端。这里不仅有气候变暖这样的生存问题,还有国际间的政治利益分配,普通老百姓的人权,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这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议题。

 7 ) 关于《Before the Flood》

我女神Zoey在介绍她的视频里面提到了这一部令她感到十分震撼的纪录片。我一开始听这个名字,以为这会是一次已经发生过的巨大洪灾的记录,充满宏大的场景和大家努力迎难而上,救助灾民的决心。像是众多描绘传染病事件的全程的医学纪录片一样。 但很明显,这个片子,并不是这种定式。我们要看的是人类和资本世界的规律和丑恶的嘴脸。Leonardo在直升机里面时候的话外音“这两年我的碳足迹,可能比很多人都要多”,他在反思,正如这个影片的主题,我想制作团队和背后的科学家,也是希望大家去反思。即便我们只是普通人,无法决定国家政策,也不能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但我们是这个世上最有力却也最松散的群体之一“人民”的组成部分。气候变暖并不是大多数人理解的全球温度上升,如:因格陵兰冰层融化而段落的冰会阻碍墨西哥湾流的热能输送,欧洲会变冷。 在美国,石油化工企业作为经济霸主之一,可以资助许多冠冕堂皇的傀儡组织,用一切方式保护他们的财产,包括否认气候科学,这真的令人乍舌。他们眼里,只要他们有资本,不管地球多么糟糕,起码在这个时代,他们还是能够舒舒服服的,风光地活到死的那一天。在事业上,他们是成功的。至于遥远的后人以及目前地球上其他人如何,比起眼前的欲望和野心并不值一提。James Forward和众多化石能源企业的左膀右臂一样,渗入国会干扰气候变迁应对的立法。我只是不明白,人的良知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是很容易动摇的吗?我没有面临过这样巨大的诱惑。但如果有,我想我会感到恐惧,当我失去底线,我知道我将落入万丈深渊。那他们会感到恐惧吗?还是说,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当我看到Trump在演讲上说温室效应不存在,还当场说觉得很冷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美式幽默”,还是他只是无知,还是他真的毫无良知。 我还有记忆的国内新闻,绝对有关于雾霾以及空气质量的部分。当年某歌星到北京开演唱会,因为当地空气质量差而导致咳嗽不止最终只能取消。这好像很荒谬,连空气都有害的城市,大家要怎么继续生活。呼吸是多么基本的生命需求,有时候生病到感觉缺氧眩晕才能体会。但恢复以后,再也不会感恩自由呼吸,因为这真的太平常了。就是这样平常的事,将来有一天会被摧毁,变成稀有的状态。当然乐观来讲人类的生存方式也会改变以适应这些,只是我也不知道如何改变,我们会“进化”成需氧量很少的另一种人类吗?中国的努力还是受到了肯定,9000间工厂上线数据,受民众监督,中国媒体定期讨论气候变迁(当然这还不够),民众的支持推动了中国的绿色增长政策,再生能源替代进程迅速,这些都是真的,我们自己看在眼里的。(不过里面出现了游行画面,嗯?居然还有过游行?)这是好事。我不敢说我们的制度有多优越,但是相比起资本主宰一切的国家,我总觉得我们多了一道公权力的防线。 除了阿米尔汗的存在之外,印度于我来说,实在很难让人有好感,无论是种姓制度也好,女性地位也好都让人觉得很野蛮。但在再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上,我也看到了他们的无奈。虽然印度碳排放量世界第三,但依然电力缺乏,贫穷和人口密集使他们无可奈何。三亿人口用不上电(相当于美国的全部人口),开发煤矿比起能源使用方式在经济考量上来讲自然是首要的。而印度和中国都投入建设太阳能设施,但美国却没有什么值得效仿的行为。气候变化是紧迫的,真实的,不是虚构的。在ABAIANG,KIRIBATI,洪水已经进入淡水湖,岛屿将会沉没,政府正采取有尊严的移民政策(在斐济购买土地国民自主选择移民与否)。小岛国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最小,却承担了气候变化最先的严重影响,可谁又能救得了他们。 雨林从来都被称为是“绿色沙漠”,但这样未免太过苛刻,它的作用真的被小看了。如果雨林就在那,不能种植经济作物,不能挣钱,对于所谓开发商来讲,确实是沙漠。而对全球气候来说,确实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十来岁的小孩子都知道。印尼政府是世界上最腐败的政府之一(真敢说),企业贿赂官员以获得许可,印尼境内80%的森林被烧毁,动物也失去家园。从直升机上看,全是灰蒙蒙的一片。这些土地用以种植经济作物,炼制棕榈油,一种廉价的油脂,常常夹在化妆品中。雨林对碳的吸收能力大减,同时焚烧毁林也使碳排放大增。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牛居然也是温室气体的元凶。养牛是资源效益最差的活动,饲料种植占据大量土地,相比起来,种植人类食用的瓜果蔬菜只占用了很少的土地(但此处有一点,玉米不是也作为人类的主食原料之一呢?这里计算的时候是否全部算入了饲料占用部分)。牛产生温室气体甲烷,每一个甲烷分子约等于二十三个氧化碳分子美国百分之十到十二的甲烷排放是来自于牛只,1/2lb.Burger=200hours of 60w lightbulb use=24hours of window air conditioner use=42miles of driving a prlus。我再也不想买牛奶和吃牛肉了……但是芝士奶盖……我的最爱啊呜呜呜。以后还是尽量吃中式点心吧,蛋糕就算了。 可幸的是,有很多人正在为此努力。巴黎气候变迁协定达成。但它没有强制条款,没有提及碳税(提高税收/转移税收),联合行动还需要继续进步。我很久惊讶这里居然采访了总统先生。奥巴马推行气候变迁应对政策受到阻力,而且如果下一任领导人否认气候科学之前的努力有可能被瓦解,但奥巴马相信民众的认知,因这是事实。可是现在看来,他好像低估了川普先生的破坏力。 气候议题同时也是国家安全议题,战争,暴动,资源短缺争夺这些都与气候变化有关。其实按照美国的政体,领导人应该是做民众喜欢的事,民调才会漂亮,也就是说民众开始转变总统就会转变,民众的观点变了,总统的观点也不能对着干。所以还得由下往上。 教宗呼吁国际社会接受有关气候变迁的现代科学,历史上从来没有宗教做出类似的事情。但这不是什么荒唐的事,哲学与科学并不完全抵触。我一直认为,宗教最终的理念(邪教不算)都是为了全人类的最高理想和最大幸福而存在,不管是哪国的宗教,源起哪里,都是教人向善,教人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如果科学可以作为环境友好的手段,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8 ) 苍穹之下,我们都在其中。

很多人会觉得,我不过是这星辰之中渺小至极的存在,当大部分人选择不问地球,肆意挥霍,追求享乐的时候,我又何必去力行这份宏大的“责任”?

我们,存在差异的,无数个生命体,在这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守护着属于自己的世界,追寻理想,义气,欲望,到头来发觉不过是一场虚空,我们都需要自我拯救,寻找归宿,寻找自我的理想境界,我们关注的,不过是自我,或许是我在这世界中,短行二十一年,阅历尚浅,不曾有心怀“大志”,“忧天下”的简朴生命让我相信,真的存在,超出自我关注的精神。

对于生态,环境,地球,其实也不过是自我拯救的方式。对于一些人来说,食素,环保,就是他们的一种理想境界,是他们获得的归宿。网络生活很长一段时间,逐渐了解到素食主义者的环保论,“原来有人坚持素食,是为了保护地球啊” ,很了不起啊,可是恶语相向的网络喷子真的不少,质疑这质疑那,无论如何,是真是假,他人的选择到底与你何干?我只希望,个体之间足够尊重和包容。环保人士不必极端绑架非环保人士,非环保人士也大可不必言语攻击环保人士。共生共存。

另外,我们都是井底之蛙,我不了解那些“水源之争”,我无法想象当下世界的很多地区正在为水资源发愁,为粮食发愁,人类的生存环境竟如此堪忧。赤道地区无法种植培育粮食,极端恶劣的气候,干旱,水涝,生存在那的人将何去何从。从前只知道战争难民,原来也有那么多的人因为环境而出走家乡,寻找生路。试想如果是我们呢,少有人愿意去思考吧,我们过得太好了,逆境中成长是真理,科学家说there's hope,我少数时候对人类充满信心,而大多数时候,我相信自私和狭隘是人性的无奈,不到临界点,没听到地球咆哮,人们难以觉醒。

只不过是不吃快餐店的肉汉堡而已,只不过是尽少选择使用了棕榈游的深加工食品而已,这会使你健康不止一点,或许这一点点点改变,肚子上的肉就没了呢。我们能做的不多,我们能做的也很简单,只要我们做到了,地球的痛苦就会少很多。

我们没办法走出去,置身事内,了解这个世界的变化,可是我们可以听,我们可以看,对人生要有远见可能会拥有更好的人生,对环境有远见,或许也就能拥有更健康的地球。

 短评

到今天還有人認為氣候變化是西方邪惡勢力搞的騙局!?這片是不是又“敏感”了?

7分钟前
  • 菲氏葉猴
  • 力荐

三年制作,全球170多个国家、40多种语言,免费播放!你们相信在国内找不到资源吗?!(国内敏感话题) 幸好可以翻墙!!

10分钟前
  • TinOO
  • 推荐

能感觉出来,小李子本人很悲观。身处选出了特朗普的这个白痴国度,逆大势而大声疾呼是件既不讨好,也很容易徒劳的事情。有人先死,有人后死,最终大家都会死。或许聪明的凯恩斯是对的,但小李子更有心,更像个人。

13分钟前
  • 望月封道
  • 力荐

“现实不是电影,我们不能假装不知道结局。”看到后面好想大哭一场。

1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小李子讲的这些,我们早都知道了...所以看这一部感觉就是复述和强调一些已知的东西,不管是环保生态方面、还是政治意识层面…新鲜感和震感度打了很多折扣。即便是《海豚湾》团队打造,在剪辑、故事性上下了很多功夫,依旧是一部陈旧的纪录片。

20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小李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不是一朝一夕了,片子以小李的视角,像是小李对自己在环境保护这条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而路还漫漫,几场访谈,几次实地探寻,都比较有感染力,小李是真正地在借助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呼吁大众恳请大众重视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21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印象深刻的是对几个发展中国家的访谈,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讲了中国的污染,小李子并没有沾染上传统西方纪录片对中国的苛刻态度,说了污染第一也说了开发新能源的速度和能力世界第一,最怕的就是在教育别人的时候还顺带把希望也扑灭了。印度直接了当地批评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在新能源的开发领域停滞不前

22分钟前
  • 辛辛潮
  • 力荐

人人都能做到的两点:少吃牛肉,少买东西,尤其是成分含棕榈油的东西。Piers Sellers,NASA那位胰腺癌晚期、曾经在太空中飞过五百多个小时的科学家的话最感人。小李子真是不喜欢奥巴马啊,;)

27分钟前
  • eighthday
  • 推荐

@影志 什么叫纪录片说的都是已知的事情 这些已知的没做好就是无知的,所以依然要强调和重复,你要的震撼感我宁可不要,因为破环环境造成的震撼影响不是你我可以想象的。这就是一部纪录片,没有什么陈不陈旧,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都不算陈旧。

32分钟前
  • 都怪北野武
  • 力荐

我想大哭一場

37分钟前
  • stanza
  • 力荐

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要怕麻烦,买东西吃东西用东西以前多了解一点产品生产背景。

38分钟前
  • Griet
  • 力荐

小李子基金会是最棒的环保基金之一,请关注!(这部同样很乐观,传达了些最需要的态度。(真希望小李子当总统!Elon Musk也超赞!

43分钟前
  • fro🌈t
  • 力荐

没有一味地批判,对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带着傲慢与偏见居高临下地审视。接近公正与客观。莱昂纳多在我心里不仅是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的Actor,更加是依靠自身影响力来践行责任的Environmentalist.

48分钟前
  • 電氣白蘭
  • 力荐

在如今无数明星作秀的现状下,莱昂纳多身体力行做环保,明星盈利是一方面,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怎样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大众带来效益,也应是所谓明星的义务之一。当然,除了对莱昂纳多明星效应的关注外,大家更应对这部纪录片本身的主题给予高度关注,环保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生存或是毁灭,全握在自己手里

51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中国有柴静,美国有小李子。小李子的待遇明显比柴静好啊,不过,fossil fuel 后面的利益集团实在是大啊。#20161125

56分钟前
  • huyouyou
  • 力荐

为什么要关注全球变暖?我可以很浪漫地希望,后代们能够看到冰封的格陵兰,看到深蓝的海冰;也可以很现实地审视它,不久它便会导致地球的剧变,抹杀人类的城市,激化人类的矛盾。当艺术依旧能够用浪漫来阐述一个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我们尚且还可以纠正它。

58分钟前
  • 林德
  • 力荐

不如当年第一次看al gore纪录片来的震撼,但是已经决定take action了,少吃牛肉薯片,从自己做起。另:天下最贪不过奸商,天下最黑不过政客。

1小时前
  • 某水
  • 力荐

因为胆小懦弱一直不太敢接触环保、灾难和战争类题材的电影和纪录片,但是这部纪录片不是说一味的在恐吓你这个世界有多糟糕,而是告诉你现状,政府的政策和现在你可以从哪些小事中为环保做出贡献,面对各种领导人物小李不卑不亢的态度也是值得称赞的地方。

1小时前
  • 大扣子恐惧症
  • 推荐

从摩根弗里曼,到克里斯蒂安贝尔,再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好莱坞的艺人的确不一样。

1小时前
  • LJ
  • 力荐

虽然环保是一个老旧的主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美国人,对全球变暖并不认同,对此,小李子想出的说服办法是言传身教,跑遍世界,与不同国家的不同阶层的人群对话,再辅以环境恶化的切实影像来敲响警钟。最精彩的部分是对奥巴马的采访,把奥巴马问的有点傻,关于继任者的问题令人发笑。

1小时前
  • 猫苦艾。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