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

剧情片大陆2018

主演:井柏然  周冬雨  田壮壮  曲哲明  刘启恒  苏小明  邹倚天  张子贤  施予斐  李剑青  

导演:刘若英

 剧照

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2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3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4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5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6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3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4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5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6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7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8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9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3 00:45

详细剧情

大学生林见清(井柏然 饰)与同乡方小晓(周冬雨 饰)在春运的火车上相识,两个北漂青年开始了共同的奋斗生活。东北小城的除夕夜、中关村的电脑配件城、下雪的北京街道、地下通道的小贩、出租屋的各色租客都见证了他们的喜怒哀愁,在情感上屡次被骗的小晓终于与刚毕业的见清走到了一起,一年又一年,不管生活再不如意他们都一起回家,在见清父亲(田壮壮 饰)开的小餐馆里吃年夜饭,亲密的就像一家人。可是随着时间的消逝,两个人开始有了分歧,恋爱、分手、错过、十年后重逢.......后来的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长篇影评

 1 ) 北京男子图鉴

1999年,刘若英发行专辑《我等你》。专辑中有首改编自日本歌曲、由施人诚重新填词的《后来》,词曲中都充满怨悔,是写给那些错过的恋人。和声部分还请来另一个双子女梁静茹演唱。

那时候,不,一直以来,刘若英都是歌坛哀怨(并非苦情)代言人。她在歌坛的人设(那时候还叫“定位”)是苦恋师父陈升不得而为爱痴狂的女弟子,是当爱在靠近却不知该去往哪里的结婚狂,是很爱很爱你但最后还是会成全了别人的坚强女子……直到突然宣布结婚的前一刻还在唱着《一辈子的孤单》。

但不得不说这样奋不顾身爱错了人又假装坚强放手抽身的女人(的人设),实在太得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心。谁的青春期没有爱而不得又非要故作潇洒的小倔强呢(不然又能怎样?难道让自己承认对方其实并没有那么爱自己吗!);谁的青春期没有四十五度角望天的惆怅?谁的青春期没有在QQ空间写下:“我爱你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

青春期过了呢?

2016年,五月天在时隔五年之后发行新专辑《自传》,这张专辑有种自我回望,自我检视的意思。其主打歌就叫《后来的我们》。MV男主角是王大陆,而王大陆9年前就曾在五月天《突然好想你》MV中出演。

多年之后,刘若英开始做导演——是的,现在的歌手、演员仿佛都要当一次导演来证明自己还没有过气,还是有才华的——她改编了自己的小说《过年回家》,但因为已经有张元的电影《回家过年》,于是刘若英的电影名就叫《后来的我们》(看到用歌名作电影名就让人隐隐不安,之前这样的电影是何炅的《栀子花开》、高晓松《同桌的你》……)。

后来的我们怎样了?后来的我们如果遇上会怎样?

电影用黑白和彩色影像分别间隔起过去和现在。但与我们一贯的观影经验不同,《后来的我们》过去部分是彩色的,后来他们相遇是黑白的(郑大圣的《村戏》也是这样的,只是显然《村戏》对过去回忆大红大绿色彩的运用比《后来的我们》意味深长且深刻多了。)。

井柏然饰演的男主角和周冬雨饰演的女主角多年之后在飞机上相遇,曾经相爱的他们已经渐行渐远。一个坐在商务舱,一个坐经济舱。然而因为航班取消而又不得不十年之后重新共处一室(此处不要纠结细节的真实性,为的是推进情节嘛。)。而在十年之前,他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他,也是在回家过年的火车上,两人因为意外而相识,交往。

之后像很多爱情电影的男女主角,两个人注定要相爱。这一段看得出刘若英明显致(jie)敬(jian)《甜蜜蜜》。两个人都是从小城来到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谋求未来,女主角成日里打工挣钱,渴望物质的改变,为了钱为了房子,周旋在各色男人之间。而男主角只是一个租住在合租房里的吊丝男,除了年轻帅气一无所有。女主角后来无处可去,就来求男主角收留,在一次喝多之后,两个人终于上床了。

恋爱原本是美好的,如果人们不那么做作和虚荣的话。男主角春节回家,一定要租车,要给每个同学带烤鸭,要和同学们吹嘘自己在北京混得多好……后来,两个人开始吵架,男主角会埋怨都是为了女主角才湮灭了自己的梦想——奇了怪了,明明整天在家打游戏不好好工作的人是你自己啊?!

其实分手之后两人还在家乡小城见了一面,女主角仍旧扮作男主角的女朋友去见田壮壮扮演的他的父亲(可能演员、歌手现在纷纷当导演了,于是导演们多年之后也都只好开始过演员的瘾)。那时,男主角已经将做的以他和女主为原型的游戏卖掉赚了钱在北京买了房——这时就看出女导演的性别鸿沟来了,现实里这样的游戏是不会挣钱的!电脑游戏的主力消费群是直男,直男要玩的是竞技类游戏,他们不会想在游戏里和卡通人物谈恋爱,何况还并不是前凸后翘的卡通人物!

男主角想和女主角重来,他是这样求复合的:“你不就想要房子么?我有房子了!”

女主角回他:“你有病啊!”

我们当年为什么会错过?因为我们当年其实并不知道对方真的要什么?也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空有一腔孤勇,根本不懂得如何去爱就生生让对方消失在了人海。后来,我们再相遇,男女主角共处一室把酒言欢,男主角的孩子突然打来视频电话,女主角只能跌跌撞撞在房间里躲来躲去。

曾经少年的美好,都变成中年的狼狈。后来的我们,依然没有学会如何相爱。

说到底,我们都还是太过爱自己。电影中最动人的人物并非把作天作地当作相爱的男女主角,而是田壮壮饰演的男主角的父亲,留在小城里,守着一个小饭店,默默支持着男主角,他要走就让他走,他回来就好吃好喝招待他回来。尊重男女主角的每一个决定。直到最后,他去世了,留给女主角一封信,告诉她其实已经知道她和儿子分手,但“你永远是我的家人”。深情,又不越界。

而男女主角却让我联想到正在播的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后来的我们》到底没有拍成另一部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传奇《甜蜜蜜》,而是拍成了《北京男子图鉴》。不过同《女子图鉴》里女主所有的成功都与男人有关不同,《男子图鉴》告诉我们:女人有碍事业,只有失恋才能使男人奋进(恋爱的时候男主角成天无所事事、做客服、卖黄碟、跟人打架,还口口声声是为了女主角牺牲……失恋之后他才不打游戏改做游戏拥有了一番事业?是不是恋爱误国?)!

电影结尾,刘若英的《后来》响起,伴随着字幕是许多普通人举着字板:“XX,你过得好吗?”“XXX,我很想你!”“XXX,当年的我对不起。”我只想问,你征得消失在人海的对方的同意了吗?就这样在电影上写出Ta的名字?想过对方看到时的尴尬吗?所以你们说到底爱的还是自己吧!多年之后感动也都只是自我感动!

所以,《后来的我们》有前任的慎看!

至于带着现任去看的……哭倒在你怀里的Ta的眼泪,不是为你而流,又是为谁而流?我的闺密项老师说:“《前任3》在中国票房高到惊人,如今又有了《后来的我们》,还有那些层出不穷缅怀校园爱情的青春电影(感觉《后来的我们》的监制张一白就可以在这个领域吃到死。)……原来,真的有那么多懦弱的我们,把前任细细收藏在心中,却什么也不去做,只能在电影院里哭一场。”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2 ) 爱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态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后来的我们》这个电影名字一共包含了三首歌——刘若英的《后来》、陈奕迅 的《我们》、五月天的《后来的我们》。

因为刘若英,大家都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歌曲《后来》的衍生电影,但看完片后,观众会发现,这电影除了片名和意境以外,和《后来》的关系似有若无。电影里面既没有白色栀子花、也没有蓝色百褶裙、更没有十七岁仲夏,电影大部分场景都是冬天、拥挤的列车、窘迫的群租房,和《后来》这首歌里加了柔光的清新场景对比起来,《后来的我们》要更接近现实生活本来的样貌。

电影根据刘若英一篇小说《过年,回家》改编的,所以开头就是周冬雨和井柏然在春运列车上相遇,两个北漂年轻人来自同一个故乡、向往同一个北京,共同的生活经历让他们惺惺相惜。不得不说,来自台湾、没有北漂经历的奶茶,把北漂生活拍得比近期的《北京女子图鉴》要真实多了。

同样是北漂女子,奶茶镜头里的周冬雨住群租房、深夜忍受隔壁咿咿呀呀的叫床声,卖货忍受老板的脾气客户的挑剔,为了省钱一日三餐吃泡面……再看看隔壁的戚薇,住了不到三集的廉租房就飞黄腾达了,女上司的豪宅廉价租给她、背着LV挤公交、男友送她上千块的内衣、动不动跟客户掀桌子……

这两部作品一对比起来,怎么能让人相信,住地下室吃泡面的周冬雨和背着LV的戚薇会出现在同样的公交上?她们甚至漂的不是同一个北京,可能不在同一个次元里。

同样身为北漂,虽然我没住过地下室,但去年冬天在大街小巷地铁上看到过拖着大包小包匆忙离京的人深有感触。刚毕业时我也租住过环境很差的房子,被暴脾气的舍友排挤得每天回家低头做人,大多数出身平平的我们,应该都会经历这样一段困顿时光。《后来的我们》把这种年轻人的困顿日常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影的主角是在北京、上海、广州奋斗的每一个年轻人,他们没房没车没钱,但有一颗不怕输的心,怀抱着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冲劲来到大城市,渴望出人头地。

相同的理念让男女主走到一起,他们穷苦的日子因为爱情而生出了一点光。因为有你在,吃泡面也很美味,住地下室也能看到阳光,发传单也有了希望……北漂生活很艰难,如果有一个人陪着自己分担这份艰难,那么一切苦难都有了出口,就像是“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林见清是方小晓北漂的支柱、而方小晓是林见清继续北漂的动力,他们都是彼此在北京唯一的暖。

看到他们拥抱取暖的戏时,是我第一个泪点,爱情可以成为艰苦日常的救赎,也可以成为对抗命运的武器,你是我的软肋、也是我的盔甲。可惜的是,后来的你,成为我最大的遗憾。

对,这部电影的爱情并没有一直发糖,它并不是那种给你造梦给你王子的爱情片,它不是一派祥和大团圆,里面的主人公除了谈恋爱还要工作,要赚钱生活,这是它最大的真实。也是因为生活,因为现实压力,他们渐行渐远,这是我第二个泪点。两个人在一起可以只有爱,但两个人要一直在一起不能只有爱,后来,你会发现,爱情败给命运是自然现象,任何人、任何事情在命运面前都不得不低下头。我们抱得再结实,都比不上命运轻轻吹一口气,“我绝对不能放弃你”变成了“我终于失去了你”。

就像田壮壮老师饰演的林父在戏里的一句台词“想要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这是我的第三个泪点。过来人的林父,明白一生中无能为力的事情太多太多,比如两万平方米的大house、比如4S店里的红色跑车、比如夏日街头的大长腿、比如爱情、比如你……就连英国王子,都治不了脱发,你又怎能要求,每个喜欢的人都在身边?别再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爱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态。

所以,方小晓后来也成为了明白人,在林见清说出了“如果当时你没走,后来的我们会不会不一样?”时,她说“如果没有如果”。嗯,世界上没有如果,我们也再也没有后来。不过,还是谢谢你,曾经让我感受到被爱,和我一起走过这城市的每个四季,那些温暖的昨天,都是最闪闪发光的回忆。

可以说,《后来的我们》给“爱而不得”下了一个异常丰满的注解,它把爱情里的甜蜜、纠结、痛苦密密织了一张网,每位观众总能在这张网上找到自己的几个点,大概这就是它让这么多人飙泪的原因。从“爱你”到“错过你”,不过两个词,却花光了我一生的运气。

 3 ) 《后来的我们》中井柏然、周冬雨、田壮壮等几位主演的表演如何?

后来的我们,是我看过最真实的爱情故事!不管别人怎么看这部电影,三观不正这些说法。起初我觉得,只需要看两人故事开始到结束就可以,不需要在意18年的再相遇。因为之前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现实的故事。看过致青春,看过那些年,故事大多还是更像小说,不像是真人,或者说,与我太多不同,仅仅当电影看。只是这部电影,我看见清,就好像在看我自己。

从小县城来到大城市 我曾以为我虽然来自小县城,却也不是大多故事里面的偏远贫穷的小县城,我家里也不似大多故事里的贫穷,我父母能给我再大城市买房买车,我要做的仅仅是为自己有更多钱花,更好的生活质量打拼,而不用在意生存问题。我曾以为那些北漂的故事,大多发生在10多年前,现如今的生活再如何也不用如此凄凉。直到我经历了一些事,直到我看到了这部电影,我看到了见清。

这部电影让我圈粉了周冬雨,让我看着见清就像在看我自己。要我评价,见清就是一个混蛋,小晓是一个真实的人,可能有人会评价,这个女的怎么一心要找个北京人,要依靠别人,但我觉得,人都是如此,凭什么不能奢求更好的生活?在和见清在一起之前,她想嫁给物质,一个女孩,嫁人既是一辈子的事情,要么嫁给爱情,要么嫁给金钱,总不能嫁给不喜欢又没钱的人?和见清在一起之后,她对见清如何,她和见清一起过穷苦日子,她为了他的面子露出的那些笑容,为了他和他父亲在中间的那些努力。在那些时候,她陪着他,即使贫穷也是笑的真诚,一颗乐观的心,一颗对他充满信心的心。

只是她没变,他变了,这就好像我,永远喊着,我还能穷多久呢,我的好日子很快就回来了,可自己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像小晓对见清说,你得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要因为我要什么你就要怎样,不是我想要什么,而是你想要什么。在他们没在一起之前,和在一起开始的那段时间,见清还是有梦想的,有目标,即使在别人不愿与他一起前行的时候,可后来,只剩下玩物丧志。大概这也是我,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才会想着上进,有了女朋友,有人一起陪我,就觉得,生活不过得过且过,日子总会好起来,我不去想怎么生活,让生活自己来改变。于是生活还是如此令人沮丧,仅仅靠着我总有一天会变富的心态维持仅有的尊严。而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个都走向了正规,与他们在一起时,终于不再之后自欺欺人的生活,于是想打肿脸骗自己,骗别人,活得累不累?在一边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痛恨生活的不公平,痛恨自己家庭的不争气,也有痛恨自己怎么活成这个样子,却不敢承认,不想被人揭开这道伤疤,其实自己心里最清楚,这才是自己真正活得如此的根源。于是,开始迁怒于他人,觉得全世界都怀疑自己,看不起自己,终于,开始迁怒于小晓。我能明白小晓为什么选择离开,不是因为见清贫穷,不是因为她不爱他。而是因为,他迷失了自己,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我愿意陪你过穷苦的日子,是因为,你让我觉得我是你的全世界,再苦的日子,你会多苦一点,让我少苦一点,即使一个地瓜,你会分大半个给我,即使我吃不了,但那就是你爱我的心。可你现在变得,既要我陪你过苦日子,还要看着你自甘堕落,陪着你一起抱怨这世界的不公平,我只是想告诉你,也许世界是不公平的,但那不是你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借口,更不是你把我一起拖入深渊的借口,我想告诉你,可是你甚至都不愿意听我说的,我仅仅想告诉你你错了,可以拯救,可你却觉得错的不是你是全世界,而觉得我也不再理解你,爱你。其实你已经变得,不再能给我依靠,不再能给予,而需要依靠我,需要我来给你撑起生活的担子,保护你那仅剩的无畏的尊严。而你还要我习惯你的习惯,我如果让你改,那就是我看不起你。

分手之后,见清终于愿意打开窗户,去看一看外面的阳光,终于愿意看一看那倔强生存的小花,终于想起自己还有一个游戏的梦想。于是他去完成这个游戏,他似乎懂了小晓离开的原因,可其实他不懂,他是赚钱了,他可以买房了,他能在北京立足了,他觉得,小晓会回来了,父亲会离开那个他守了一辈子的小餐馆跟他过富裕的生活。可是他不懂,小晓不是为了他的钱,从来不是,我愿意跟你过哪些穷苦的日子,难道我是为了你的钱吗,你那时候有钱吗?父亲从来不为了他的钱,我供你吃供你穿供你上大学,我这些都是为了投资你让你以后有钱给我?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我不羡慕北京的生活,我也不会习惯那里的生活,我只是想,做子女的能把生活过明白,天冷人加衣,老来有人伴,你们能多陪陪我就是极好的。就好像,父亲永远记得为儿子做的粘豆包,儿子又记得几件父亲的喜爱呢。见清赚钱了,买房了,可是,他活明白了吗?他还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好像我,穷的时候,总以为时运不济,那些看不起我的,那些离我而去的人,都是因为我没钱,只要有钱了,所有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从未考虑如何才能有钱,有钱了又该如何生活,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4 ) 《后来的我们》,成了看片不流泪的人

当看到片头的“出品人”和“联合出品人”里有张一白、张嘉佳两位大师,我就觉得电影“稳了”。

国产青春爱情片的业界,还有比张一白更会把故事揉得稀碎、比张嘉佳更会制作PPT的导演吗?他们能投《后来的我们》,说明这部电影一定秉承了俩人的电影美学啊。

能够被《前任3》感动的稀里哗啦的人,应该也是可以被《后来的我们》弄得梨花带雨的:对于套路近乎相同,情怀营销如出一辙的爱情片,她们可以哭一次,就不在乎多来一万次。

几乎所有急剧成长的城市中都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美学真空地带:大量新观众来不及通过对艺术的漫长接触来培养成熟的判断力,对于他们来说,表层的、外在的、即时的刺激或煽情,才容易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很难想象这是傅谨在《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中,对于上世纪初京剧面临的大众文化环境而做出的总结,它对当下青春片的主力观众其实也同样受用。

穿着光鲜的走近三四线城市的电影院,拉上三五闺蜜甚至挎着自己的男朋友,伴随着电影里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忽然想起那个早就在微信里被拉黑了八百年的前任,伴随着直白的主题曲,宣泄那些由“矫情、虚伪、怀旧、追悔”而催化出的眼泪。

情感共鸣和情感营销,是当下国产电影的关键词。它们瞄准了小镇青年的泪腺,酝酿出了《前任3》19亿4051万的票房,也催生了《后来的我们》的一系列破纪录的新玩法:

一轮情感营销刷新了猫眼“想看”史上最高,也制造了预售1.2亿的惊人成绩,让我都开始反省自己,太不懂电影、太不懂观众。

还好,《后来的我们》在首映当天由各大院线曝出大面积退票事件:利益相关方通过第三方购票平台以超高预售锁定排片,同时向观众制造虚假热度。一方面以一部亮点有限的中低成本爱情片拿到了五一档50%的排片,另一方面也吸引了跟风观众赶紧去看看这一票难求的好电影。

我很欣慰还没有太不懂这个世界,这片的热度确实有猫腻;我也很疑惑,真的不懂你们互联网+电影圈,全新的注水锁场营销套路这么神奇了吗?

都这么神奇,还拍什么好电影啊,电影变成了一种真正可控的生意。大家就比谁的套路新颖,谁的资源给力好了,建议梁静茹的《勇气》也可以马上拍起来。

当《后来的我们》变成了《造假的我们》,本来就令人感到狡黠的“泪点营销”还伴随着金蝉脱壳的“退票魔法”,久病不起的青春片市场几乎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从2013年的《致青春》到2018年的《后来的我们》,国产青春片大行其道的五年,是观众百折不挠的岁月:你刚逃过郭敬明的魔爪,又进入了张一白的地盘,好不容易等来刘若英,其实也只是一场旧瓶旧酒的幻局。

白日梦想,我们北漂

人有梦想是好的,但周冬雨老是对着北京喊话,是不是也挺“君子立长志,小人常立志”的尴尬?

小时候,看着电视里那些到北上广打拼的小镇青年,在公交车上,在广场上,在自行车上,张开双手和太阳肩并肩的时候,总要激动的喊话:“北京!我马上就要发财啦!”

这时,一股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涌上心头。后来成年以后,再看到有人在电影里喊话的时候,就觉得这也太励(sha)志(bi)了吧?《后来的我们》对主人公的北漂生活展现的细腻程度,几乎要让人以为这是《北漂的我们》。不过在刘若英的手下,北漂也呈现出了光怪陆离之感:

首先就是没文凭的周冬雨,什么工作赚钱干什么,看起来挺正常的。但是男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都想结婚买房,最后总有各种原因吹掉。充分说明了爱(矮)笑(小)的女孩运气也有很差的时候。

接着是读完大学的井柏然,正经工作不找,要么在天桥下面兜售小泽玛利亚,要么就在电脑城里卖零件。最正式的工作要算游戏客服,结果一个没忍住骂了顾客,被人群殴了一顿。

井柏然觉得自己没本事,老冲周冬雨发脾气。周冬雨觉得井柏然太颓废,就离开他。而当两人分手后,井柏然一下子打满了鸡血,设计出了全城都在玩的爆款游戏,一下子从身无分无的小子逆袭成了游戏界的新星。

两人再次于飞机上相遇了,那叫一个想当年啊!已经有了老婆孩子的井柏然拉着周冬雨愉快地在雪地上奔跑,镜头来回地在回忆与现实之间任意切换,宛若意识流的小说一般无逻辑。

周冬雨不再颠沛流离,井柏然也不再怀才不遇。这说明男女主人公的八字不合,你瞧,分开之后经济条件都变好了。在一起的时候无论多么努力,都只有寒窑漏风,白水煮面。只要不再一起,立刻男帅女靓,红酒言欢。

刘若英对整部电影节奏的掌控极为失控:120分钟的电影没有一场逻辑通顺的戏。北京与老家、过去与现实这两组镜头无序的切换,让故事发展散乱无章,情感的渲染也凝滞不前。你甚至不能说它是PPT,因为就连PPT也是要求每一页有主题和逻辑的。

除了怀念,一无所有

记得年初的《前任3》,于文文往方便面里掺了一个鸡蛋,韩庚从后面抱住她说:“以后不管挣多少钱,回家都要吃你的一碗面”。

三个月后的《后来的我们》,望着打游戏的井柏然,周冬雨说:“面,我给你剩了一半”,然后用勺子把从井柏然父亲家里带的酱,刮出最后一点放在碟子里,安静地说了分手便离开。

《前任3》里男主女浓情蜜意时,商量以后不再一起了怎么办:于文文说吃芒果过敏而死,韩庚说那我就扮成至尊宝的样子说一遍我爱你。后来,于文文吃芒果全身过敏,韩庚被广场保安架走,俩人说散就散。

《后来的我们》里男女主耳鬓厮磨的时候,也思考了同样的问题:井柏然在开发游戏,说如果男主人公伊恩找不到凯莉的话,它的世界就会变成黑白的。后来,伊恩找到了凯莉,世界恢复了色彩,只是他们变成了后来的他们。

两部电影的煽情点都是“前任”,实在是臭味相投。没有什么事物,能够对二三十岁的青年一击即中,除了大家都有的“前任”。这很容易叫人想起罗曼罗兰那段很著名的话: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改革开放后,单一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话语环境得到了极大的转变,直接导致了青年成长大环境的改变,再到进入新世纪面对着全球化的环境,社会已变得更为碎片化、更多地受到媒介的渗透,造成人们身份的不确定性,迷茫和压抑成为社会的情绪。

于是乎,近几年的青春电影中的理想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表现出来就是要么做着“白日梦”,把成功写的轻而易举;要么是青春“毫无梦想”可言,靠回味过去弥补对现实的空虚和迷惘,对青春理想的书写缺乏对抗社会的青春原始动力和勇气。

《后来的我们》就更厉害了,既有“白日梦”,也有“毫无梦想”。井柏然可以一夜暴富,看到前任再重温旧梦;周冬雨最大的梦想就是嫁个北京人,不能说嫁得好不算梦想,只是感觉要“七分天注定”罢。

失去对方之后,两个人似乎已经被青春给埋葬了:周冬雨继续换着男友,旺着前任。井柏然听着妻子关于孩子上学的唠叨,心里想着不在身边的周冬雨。除了爱情,男女主似乎什么也怀念不了。而除了大哭一场之外,现实中的人们很难在自己的故事里哭了。

小镇青年,兵家必争

有人把《前任3》的成功,归结为小镇青年文化的胜利。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故事,哭过笑过之后,推荐给身边的人。于是,不常走进电影院的三四线城市青年们被成功发动。

数据显示,《前任3》的观影人群中,来自三四线城市的观众占比达47.4%,是同档期影片中最高的,一线城市观众占比仅12.2%,远低于国内影片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年轻观众占比高,淘票票数据显示,《前任3》24岁以下观众占比达68.9%。

我们还不知道《后来的我们》的票房构成如何,尽管造假事件已足够令人心塞。作为一个歌手跨界导演的作品,《后来的我们》的前期热度都靠着那一首《后来》。

它之所以能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面前,无非是一个可控的成本、一套不必大费周章的剧本,互相勾兑后能够产生不错的商业效益。因而,这样的爱情故事在市场里总有细分的受众,但也仅此而已。千万不要意外,《后来的我们》在全新套路和小镇青年鼎力相助下票房逆袭的奇迹。能把人骗哭,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小镇,倒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只是这样一部“核算周到”的商业标准件,无疑令国产青春片“屋漏偏逢连夜雨”。

看剧本,《后来的我们》延续着国产青春片碎片化、幼齿化的风格,情节无逻辑,爱情靠口号。看人物,设定是固化的,表演则是僵化的。周冬雨胸小鬼大爱流浪,井柏然天马行空做游戏。除了老家、北京出租房几个镜头外,片中大部分探讨两性关系问题的场景都在航空公司安排的酒店。

从本质上看,它就是一些情感博主的鸡汤式段子与前任情怀相互勾兑的产品,我愿意称它们为10w+电影。有笑料但不够高级,有泪点但有强行煽情。电影感,不存在的。

绝没有鄙视小镇青年的意思,近两年来,这个群体一边频频扛起电影的票房大旗,一边承受着“审美能力不足”的指责。为什么他们愿意花钱买票去看那些在专业人士看来简单粗暴的电影,并且看完之后觉得还不错?因为只要你仔细去购票网站上看评论,就会发现:电影烂是真的,他们的感动也是真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人会永远停留在新观众的阶段,观众会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成熟,这种成熟会反过来对艺术创作者形成倒逼——近两年国产青春片在一线城市的全面溃败就说明了这一点。后来的观众,成了看爱情片流不出眼泪的人,但原因却不在他们自己身上。

 5 ) 票房造假这种事都是观众给惯出来的

不谦虚地讲,我也算得上是一个资深影迷了,去年支付宝弄的那个消费账单显示,我去年在电影票的消费上超过了2000块钱。但资深如我,一直也没研究明白一个问题,就是怎么退票。你知道有时候为了抢占好座位,都提前一两天买票,但偶尔临时有事去不了,可我就是找不到退票的按钮,最后只好把票转给朋友了事。

但刘若英的处女作《后来的我们》的神操作让我们开了眼,原来不仅能退票,而且能大面积全方位退票,退得院线欲哭无泪。

其实票房造假这种事在中国电影市场不算新鲜事,新鲜的是刘若英他们这次票房造假造的也太抠了。完全是想空手套白狼。大概的操作是这样的,首先在电影的预售阶段,通过爬虫软件,用大量账号购买不同地点和时段的电影票,制造预售票房一片大好的繁荣景象。

这当然是虚假繁荣,有多假呢?在电影预售阶段,猫眼上有超过91万的人想看《后来的我们》,而想看《复仇者联盟3》的人只有82万。中国人什么时候这么文艺了?

虽然假的如此明显,但仍然误导了院线和消费者,院线一看预售票房这么火,那就赶紧增加排片量吧,观众一看预售这么火,赶紧买票进场吧。等到电影上映后,高预售、高排片的大好局面形成了,操作方再利用影院的退票渠道退票。而这个时候,院线已经无法取消排片了,这就相当于被锁场了。于是乎,操作方几乎没花几个钱,就达到了绑架票房的目的。

其他票房造假,这笔钱投进去就当做是宣传费了,也让院线尝了甜头,心甘情愿地给影片排片。但刘若英这部电影,却把投进去的钱又给撤了回来,空留下一个繁荣的票房数字,这感觉就好像有阴阳两本账,而买单的却是电影院线。间接买单的则是同期上映的电影,他们因此无法获得应有的排片。至于说网友,可能就被忽悠和恶心了一把。

新闻里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就是这次退票主要的操作平台是猫眼电影。4月29日凌晨,猫眼电影发表了一个措辞强硬的声明,强调“猫眼平台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有这种干扰市场秩序的行为,也绝不姑息和容忍此类事件。”

说实话,这个声明有点欲盖弥彰的意味,因为在这部电影的制作方和发行方列表中,都出现了天津猫眼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名字,作为有着直接利益的相关方,猫眼难以摆脱瓜田李下之嫌。当然我们也只是猜测,一切还要等调查结果。

至于奶茶刘若英,恐怕也没办法洁身自好了,她并不仅仅是导演,她们家公司也参与了影片的投资,也是利益相关方。有网友引用了电影《让子弹飞》里的一段台词:“先让乡绅捐,乡绅捐了百姓才会捐,得钱之后,乡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刘若英也是乡绅的一员啊。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后来的我们》的来龙去脉,他们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我想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这些电影商人想出什么样刁钻古怪的办法骗取票房,而在于我们对这种行为还是太宽容了。不仅仅是政策上宽容,舆论上更加宽容。而商家害怕的,不仅仅是被法律制裁和罚款,还有被观众抛弃。被法律制裁,失去的是现在,被观众抛弃,失去的是未来。

可问题是中国的观众好像特别宽容,他们好像对票房造假这类事不大感冒,封杀抵制?不存在的。想想于正和郭敬明,即使打输了官司,缴纳了罚款又能怎么样?书照写片照拍。

这次甚至还有些粉丝为刘若英辩解,理由特别搞笑,有的说有黄牛囤票,我从没听说还有人囤电影票。还有粉丝说是对手恶意买票房,对手疯了,花钱给别人买票房?这帮粉丝真是有点“为爱痴狂”了。 照着粉丝的脑残程度,赶明个刘若英再拍个片,他们还会买单。

前些日子看《圆桌派》,里面谈到了戏剧票友和明星粉丝的区别。所谓戏剧票友,就是一帮业余的内行,台上的名角如果真牛,票友就捧,台上的名角如果演砸了,对不起,我得喝个倒彩。而如果台上的名角弄虚作假,那您肯定要被票友们抛弃了。

我想,这个才是明星与观众正确的互动方式,你容忍度越低,就能得到越好的东西,而如果你容忍度高,对不起,人家就只能奔走相告,这边人傻钱多速来。

 6 ) 140个字多一字也不行之《后来的我们》

我真的很想知道

儿子第一次带她回家过年时

爸爸的豆包是什么味

儿子第二次带她回家过年时

爸爸的豆包是什么味

儿子第三次打肿脸充胖子回家过年时

爸爸的豆包是什么味

儿子第四次在北京吃泡面过年时

爸爸的豆包是什么味

儿子第五次带着已经分手的她回家过年时

眼睛模糊到看不清电视的爸爸豆包是什么味

儿子后来带着另一个她站在车站时

爸爸的豆包是什么味

儿子后来在北京定居后

眯着眼睛写信的爸爸豆包是什么味

我尝不出爱情的甜和涩

缘分的浓和淡

但那豆包掺着泪水咽进心里

分明有血浓于水的味道

 7 ) 《后来的我们》中井柏然、周冬雨、田壮壮等几位主演的表演如何?

我能说我全然觉得演员救了这片子吗?

先说男女主角,两个人物都不讨人喜欢

男的要到女方走了之后才奋发图强,你早干嘛去了?工作不顺只会醉酒打人借机发泄,匹夫之勇,沉迷打机逃避现实,不够担当

女的一开始的爱情观竟然是找个北京人就能嫁了,因为留在家乡她一眼就能看到未来,北京带给她看到更大世界的可能性,那说白了就是把嫁人当跳板,利用婚姻的心态,那对她所交往过的北京人们,公平吗?

幸好,井柏然自带的干净清爽气质,救了这个角色,甚至让人觉得有几分可怜

周冬雨的鬼马精灵,让这个一开始打算利用女性优势换取命运转机的投机女,也没那么婊

但凡换两个稍带油腻气质的演员来,这两个人物分分钟讨人厌

再说田壮壮,一个字,好

不动声色,非常克制

让人想到无数个深爱子女却吝于表达的中国式中老年人

而真正动人的情感,一定是克制的

 短评

看电影真的是一件太个人太感性的事 实实在在地被戳中了 就算有瑕疵 也没办法说不好

8分钟前
  • C.shaw
  • 推荐

上九天揽月不难,难的是踏进的车厢没有你;下五洋捉鳖不怕,怕的是后来的结局没有我。我戴上自尊的假发,回到故乡换不回尊重;你留恋幸福的沙发,来到他乡弄丢了幸福。故乡容纳不了灵魂,他乡安置不了肉身。游戏里滚动千句抱歉,现实中只剩沉默。火车停运飞机晚点,现实黑白回忆彩色,最难是不负此生。

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田壮壮老师连续发催泪大招,简直不给金士杰留活路

12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刘若英实在是太让人惊喜的导演,全篇架构简单却感情真挚细腻,更难得的是在前任的故事再加入了长辈的视角,全篇都没有《后来》反而是一些街角流浪歌手的民谣,好好听,票房超不过前任3我真的要气气气死了!

17分钟前
  • G弦上的咏叹调
  • 力荐

没有田壮壮的表演 这应该就是崩了吧 符号化的北漂故事 不成熟的认知 生硬的转折 刘若英还是挺活在自己想象里的

18分钟前
  • G2
  • 较差

奶茶的少女心太尬了。男女主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突然开启青春疼痛对白。怕是对能火的网游有什么误解,整个网吧都在打纪念碑谷。。。。井柏然很赞!!!!!!!!!!最后,对不起,还有,谢谢你,你比北京美哈哈哈,感觉最感人的地方是片尾出现的北京站,总是能想起在那里送走的人。

21分钟前
  • 茶不思
  • 还行

最后半小时你哭完我哭、我哭完你哭的观感特别煎熬,结尾用亲情来煽情好鸡贼。这电影就是清理ddrk义务宣传片。

26分钟前
  • 永恒星鲈鱼
  • 较差

拜托田壮壮老师多接戏接好戏!!!!太会演太催泪了。

3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不止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追梦过程中的得到与失去,与人生的大是大非相比,爱情是那么微不足道,却又弥足珍贵啊,它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地方和特定的人身上,哪一个不对都不行啊。除了周冬雨最后的选择之外,没有太多戏剧化的处理,但也正因为这个不同寻常的选择,将整个文本升华了。

33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是《七月与安生》那挂的文艺片,看的时候边上一堆东北大姐在那里泣不成声……前半部:我日井柏然太帅了吧想跟他在隔断房里疯狂做爱了;后半部:追梦男孩不能沾不能沾,长井柏然那样都不行!男主最后成功的那个游戏核心创意根本就是抄Love You To Bits 的吧……

37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台词矫情的令人发指!

38分钟前
  • 烦烦
  • 较差

现在还把北京设定为梦想之城的,大概受众也是瞄准了小镇青年吧(多次冲北京喊话真是挺尴尬的)。剧情拖太长,唯一的泪点还是田壮壮演的老爸,周冬雨老演这种角色不会腻吗?

41分钟前
  • 末药煎肉塔
  • 较差

i miss you, i missed you. 田壮壮才是电影的镇海魂啊。“缘分这事,只要不负对方就好,不负此生,太难了……”人生,全在这封信里了。

42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我能指出这个片子一大堆问题,但是,还是会被一些细节所感动,就好像周冬雨说i miss you的时候。看完之后,你就明白,这确实是刘若英的电影,整个电影都非常刘若英。另外,这差不多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周冬雨了。

4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1.羡慕你们长得好看的,坐个火车就能艳遇。不像我,坐火箭都没用。2.周冬雨对69真执着,《奇门遁甲》里扇大鹏69个耳光,《后来的我们》说她69岁。3.为什么现在的电影全是拍北京,可不可以给广州上海成都一个机会?4.应该彩色部分倒叙,黑白部分正叙,至少8.5分。

4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7分妥妥的。周冬雨迄今最佳状态了吧,角色写的好,演得更好。刘若英做导演就是自带剧透😂。最佳前女友之外不忘占个亲情戏。宾哥很卖力。黑白段落比较符合刘若英气质,歌太多,结尾崩了。拿「如果爱」或者「相爱相亲」做参考系的话,如果真的是刘若英本人把北漂题材拿捏得这么地道,那真是天才了。

5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卖光盘的地下通道,鼎好电脑城,北京的地下室和隔断房,舍不得打车,老家的辣椒酱…07年的北京汇成一道回忆光景。“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了我们。“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 前半段和结尾有抹泪…

5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不知道多少人看过网飞出品的《蓝色杰伊》,这故事确实让我想起那部有关重逢和错失的电影,同样的黑白影调,同样的当下和过去之间的交缠。如果说哪里不好,或许在出租车上向北京喊话的桥段太尴尬,或许男孩儿最后的成功太浮夸,但细节和情感都还好,带着真实生活的蒸汽和茸毛。

58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最好的是演员,周冬雨完全开辟出自己的戏路。小井进步惊人,已长出美丽。最差的是编剧,没有一场完全连贯的戏,几乎都是攒的。

1小时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荤段子还是挺搞笑但不懂片的三观飞机延误住酒店前任俩人进了一间房假如男主妻子没打电话来谁知道会不会发生啥后面还牵着手跑现任绿油油分手分的不明不白 挽回时周冬雨的拒绝也让人不明就里看的真尴尬唯一看点就是田壮壮想不通前任片怎么这么火年轻人更应该学学怎么沟通和表达爱

1小时前
  • Vivi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