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街区2014

动作片法国2014

主演:保罗·沃克,大卫·贝利,罗伯特·菲茨杰拉德·迪格斯,古奇·鲍埃,卡塔利娜·丹尼斯,阿伊莎·伊萨,卡尔洛·罗塔,安德里亚斯·艾波吉斯,罗伯特·梅耶,布鲁斯·拉姆塞,弗兰克·方丹

导演:卡米尔·狄拉玛

播放地址

 剧照

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1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2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3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4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5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6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13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14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15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16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17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18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19暴力街区201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4 10:58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美国底特律,不断升高的犯罪率和持续扩大的犯罪势力让警方苦不堪言,为了控制这些“不稳定的因素”,警方划出了“红砖特区”,用以隔离罪犯和平民。在特区之中,以毒枭特里梅因(罗伯特·菲茨杰拉德·迪格斯 RZA 饰)为首的犯罪集团掌控着大部分的资源和权利,构筑了一种岌岌可危的微妙平衡。  一场意外让利诺(大卫·贝尔 David Belle 饰)成为了特里梅因的眼中钉,为了引出利诺,特里梅因绑架了他的女友罗拉(卡塔利娜·丹尼斯 Catalina Denis 饰),与此同时,野心勃勃的探员达米安(保罗·沃克 Paul Walker 饰)亦希望能够将作恶多端的特里梅因捉拿归案,个性迥异但境遇相同的利诺和达米安走到了一起,决定联手。

 长篇影评

 1 ) 你跑你的酷,我飚我的车

2004年、2009年,法国动作片系列《暴力街区》两集分别上映,也捧红了跑酷运动的鼻祖大卫·贝尔和塞瑞尔·拉菲利。今年,亦步亦趋的好莱坞翻拍版选择了底特律作为新的故事大本营。这座美国工业名城极富末世气息,弥漫着颓废绝望的《铁甲威龙》曾在这里上演,与《暴力街区》里的悲观未来不无相仿。

时隔10年,大卫·贝尔重拾当年的角色——一名身手卓绝的侠盗式人物雷托,而他的警察搭档达米安则换成了保罗·沃克。令影迷心碎的是,去年11月只拍了一半《速度与激情7》的保罗·沃克意外离世,此前杀青的《暴力街区》由此成为他生前最后一部完整作品。

影片中,保罗·沃克的首次登场就是一个背影,接着是半张脸的特写,然后才切到全身,不知是否是其过世后重新剪成这般,总之令人唏嘘不已,而在影片结尾也打出了怀念保罗的字样。这次的翻拍版加重了对警察达米安的刻画,让他早早亮相,安排他与家人的情感戏,并安插了一条复仇的支线:他废寝忘食、不顾生死地追踪城里的大小毒贩,将他们一个个绳之以法,然后在照片上画上叉叉,不像公事公办的警察,倒形同职业杀手。

看过影片之后我们有理由怀疑,编剧之所以给保罗的角色增添人性因素,是为了弥补他在体能方面的不足。原版《暴力街区》的两位主角都是练家子,无论跑酷还是格斗均互不相让。保罗可没有这方面的功底,毒品工厂初试身手那一场,和原版中塞瑞尔的流畅舒展一比,高下之判令人不忍卒睹。原版那个经典的双人后空翻镜头,观众可以看清双方的脸,新版则调整了镜头角度,可想而知是为保罗的替身作掩护。

当然,跟着贝尔混,不跑酷万万跟不上节奏,可怜的保罗舍命陪君子,被弄得狼狈不堪,倒比原版多出一份喜感。影片另一大遗憾是,原版中几位反派也是跑酷高手,强强对抗跌宕起伏,新版则完全沦为大卫的个人秀,跑酷一环犹如成年人暴虐小学生,对抗性太弱;此外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贝尔,其身手也无法跟10年前自己的颠覆时期相提并论。

然而,要将非打星包装成银幕高手,也并非不可能的任务,具体可参见《谍影重重》和《飓风营救》系列。本片中保罗的格斗戏也综合了多重技巧,比如以巧妙的走位设计弥补身形不灵活,招数基本是直拳、膝顶、正蹬等低难度动作,再用镜头的组接、龙套的配合突出其力量感,顿时提升其“高手”之感。但整体而言,动作指导功力不够,镜头又打得不够近、切得不够碎,远没有上述两片那种凌厉狠酷的劲儿。近身中有几招甚至是保罗轻轻一碰,混混自己就倒了,非常滑稽出戏。

要说半路出家演动作片,比较适合杰森·斯坦森那样的前职业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出众,动作指导调教起来也事半功倍。何况拍摄时保罗年近四十,为了一部成本不高的片伤筋动骨,也不划算。在片头差强人意的首秀拳脚后,他还有一场挂在飞驰汽车后的玩命戏,最终依靠007般的神奇手表扭转劣势。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原版里并没有的原创追车戏,为他挽回了不少彪悍指数。至于与大卫的单挑,看得出保罗尽力拼命了,大卫也尽力让招了,但依然改不了别扭,电影特技能造就很多奇迹,可要缩短职业与业余之间的差距,仍力不从心。

思来想去,达米安这个角色找保罗演的唯一优势,恐怕就是其与后者在《速度与激情》系列中塑造的布莱恩·奥康纳的相似。二人都忠于职守到不顾性命,都是经验老道的黑帮卧底,都因洞悉黑幕阴谋,扔掉警徽,走上了一条法外出击的侠义之路。两者背景、经历和思想轨迹的高度一致,会让从《速激》系列爱上保罗的粉丝格外有亲切感,从某种程度上说,本片甚至能当一部“《速激》外传”来欣赏。而且你姑且换个角度想,保罗纵然打得笨拙,甚至连腿都踢不直,却仍跟大卫斗个旗鼓相当,恰恰证明花哨的动作在格斗中派不上多少用场,对于破除银幕神话颇有建树。事实上,很多动作片都有这种段子:某人花里胡哨耍了一通,结果被高手一招轻松放倒。不过那种黑色幽默未免直白了点,不如本片更含蓄更可信地处理。

令笔者不得不吐槽的是,影片预告剪辑得实在失败,不断强调重现原版的高光场面,看上去像是一次简单的复刻,其实正片原创之处颇多。最明显的是把大卫的妹妹改成了(前)女友,超市换成了餐厅,原本的女花瓶一秒升级成了女汉子。原版女孩被直接绑到导弹边,大半时间在扭着身子试图挣脱,以制造一点别样的女体诱惑,在分级制的底线上玩玩情色。新版则把这段戏份挪到室内,换成其试图逃脱时与黑人女打手(原版是没有这个角色的)的贴身肉搏,猛女悍女厮打,大打性感擦边球,甚至连皮鞭、铁链等SM元素都上了,挑逗得恰到好处。这跟《木乃伊归来》中安排女战士捉对决斗一样,是一种成人市场商业片的常规处理。

情色系数提升,相应地,暴力指数有所下降,原版重口场面应接不暇,子弹爆头、打得满车是孔,肉搏时候一拳能揍出血浆来,而新版的暴力指数还不如某些公共电视网的美剧,缠斗鏖战半天,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来我国当城管也蛮合格。

占据剧情冲突核心的导弹在影片半小时之后才登场,不难看出,主创仍然对编织情节一点兴趣也没有,甚至担心故事不够通俗,做了若干简化。比如原版大卫被抓,是因为警察势单力薄怯了场,新版则改成更易理解的警匪沆瀣一气;原版的发射密码是一串代码,还要动动脑子才能猜到,新版直接是隔离区的区号;连黑老大丢了钱被手下反水这种波折都干脆删掉了。

说穿了,《暴力街区》这样的电影,所有的情节、台词与人物塑造,都是为一场场的视觉刺激服务的,编剧的唯一任务是制造尽可能多打架的借口。比如保罗和大卫争夺面包车,原版是没有的,从中便可以窥得影片的创作思路:先编排出各种动作(这段戏是为了展示大卫后跃过车窗的那个特技),然后找个由头,把它们塞进故事里。影片结尾,隔离解除,社区祥和,人人安居乐业,说实在话,这虽然与某些儿童文学天下大同、世界美好的幼稚幻想并无二致,但对于动作片来说,这点思想性已经绰绰有余了。笔者更愿意把全片当做一场电子游戏,黑帮、警车等NPC随时从天而降,主角蹦来跳去穿越各种关卡,打巨人像极了战Boss,靠实力,更靠策略。

最后要聊聊的是,搭档双雄戏,比较微妙的一项是平衡双主角的魅力。大卫只要跑酷就能赢得全场喝彩,但他的角色有点头脑简单,爱冒失冲动,相比之下保罗显然更有智谋。多场飙车戏自然是为保罗量身定做,反正剧本不用怎么改,只要增加一行“此处追车十分钟”,剩下交给特技组就齐活了。片中保罗最帅的一个镜头,笔者以为是把抓获的大毒枭用汽车直接“撞”进警局,这可是《速度与激情》都没有玩过的新花样。

演技方面,大卫貌似只有两种演法,大吼大叫和一脸呆滞,相比之下在好莱坞动作片浸淫多年的保罗,驾车、持枪、谈判,均演得有型有款,完胜一筹。作为法兰西的舶来品,这两位的对手戏完全没有好莱坞双雄片惯例的默契有加,许多生硬笑料也只不过是两人的鸡同鸭讲,或技能不同步。所以“数到三”这种细节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不过在片尾以一种缔结默契的象征出现,还是让人感到挺用心的。这种生死与共结成的战友情谊,总是让笔者不禁动容。如果说除了飞檐走壁、枪林弹雨和对保罗的怀念,这部爆米花动作片还有什么值得回味的,那就是这份情谊了。(文/方聿南)

 2 ) 保罗的终极一战!

首先缅怀一下可能已经身在天堂的演员:保罗•沃克吧,这位凭借着《南极大冒险》走入中国观众和我的视线,然后就是全世界影迷们都知道的经典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中与范•迪塞尔联袂出演的飙车双煞,而且一飙就是十多年,纵观整个系列的5集(中间第三集换了阵容)而且那是越飙越猛,一发不可收拾的意思。然而就在整个系列第七集的拍摄期间,这位叱咤于荧幕上的车神,非常讽刺的倒在了“赛道上”,由于车速快作为乘客的他,和他的朋友一起撞在了大树上,然后非常凄惨的被活活烧死。哎……这是继希斯莱杰之后,又一位好莱坞当打男星,死于非命。而在其生后,《速度与激情》的片方宣称将保留他的戏份,且修改剧本,另外找人完成全片,而本片则是他生前完成全部拍摄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悲情的色彩多少也可以作为本片的宣传吧。
本片其实是10年之前,同名法国电影的翻拍,在故事情节方面,剧本只是稍微的做了一点点的修改,而在演员阵容方面,男主角依然是由大卫•贝利出演,这位跑酷运动的创始人,对于这项运动的推广,与贡献是无与伦比的。而另外一位主角则由身手要差上很多的保罗来担当。
多年之前的前作,两位主演都是由跑酷届的大神担当,不过这两位在电影届的号召力毕竟有限,片方如果想通过这部新拍的作品赚钱,那在主创阵容当中加入强有力的票房保证则成为不二的选择,于是保罗离开了赛车,依靠着双腿继续着速度的激情。如果有看过前作的朋友不难看出,本片中的保罗可以看的出来已经算的上是玩了命的努力了,各种危险动作的尝试无不显示着他的敬业,然而身手上的巨大差距,毕竟不是拼之一字可以简单弥补的,跟前作中两位大神之间异常精彩的飞檐走壁相比,逊色了不是一星半点。而用以弥补的几出简单粗暴的动作戏和飙车戏,也显得有点理由不带,毕竟当年的另外一位演员——塞瑞尔•拉菲利从小习武,有很好的武术根底和运动天赋,更是有跑酷世界第一人的称号。相信看过前作的观众,再来看本片,多少会有点失望。
跑酷——如今已然风靡世界的这项街头运动,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尝试和喜欢,而本片则以这项运动为切入点,将这项运动的魅力,通过故事情节的完善和修饰,以及电影镜头的捕捉和艺术加工,再辅以动感十足的音乐,更加完美的展现在各位观众的眼前。而充当配角的混乱的街头、黑帮的追杀、政府的腐败以及黑幕,都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看点只在于跑和已然逝去的保罗。
对于本片,我只能说是一部悲情的老片翻拍。

 3 ) 穿过我鼻毛的我的手

从前年的《飓风营救2》开始,我对吕克贝松就基本上粉转路人了,现在差不多要路人转黑了。他最近这两年参与编导的电影,让我来总结的话,最大的特点就是早泄。这些电影总是有着火爆带感的开场,然后当观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开始全神贯注的期待接下来的大场面时,电影的激烈程度却开始一路走低,最后让观众屎尿未及的迎来平淡的结尾。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的情绪被撩拨起来了,好不容易宽衣解带了,准备大干一场,却发现对方在戴[哔][哔]套时就不小心撸了丢了。

这种早泄的风格在本片里可谓是登峰造极了。开场的跑酷戏份对于我这种没看过原版的观众来说惊艳万分,不过由于有了之前《别惹我》《三日刺杀》等片的教训,所以我也没敢贸然拉高对本片的期待值。果然,一开始的水准没能被保持下来。现在的动作片一场具备看点的动作戏怎么也得持续个五到十分钟,可是本片的动作戏却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每次都是打个一两分钟,我刚开始把大脑调整成观赏动作戏的模式,这场打斗就结束了,就像是每次都前戏完了接着就去洗澡了一样。

这部电影的最大看点就在于流畅华丽的跑酷动作戏,由跑酷运动的鼻祖大卫贝利担任主角更增加了这一点的说服力。而为了增加本片的票房吸引力,制片方又选择了因《速度与激情》系列而在全球范围内人气极高的保罗沃克。这个选角决定是非常英明的,首先从故事本身来看,保罗沃克这次扮演的达米安就是翻版的布莱恩欧康纳,驾驭这种角色对他来说可是轻车熟路;更关键的是,保罗沃克的突然离世让这部影片获得了个“保罗沃克遗作”的头衔,增加了其关注度,也使其商业前景更加明朗。不过我却觉得保罗和大卫两人的组合并没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两位主角碰面之前各自的戏份都很精彩,可是他们一开始联手之后,整个故事就变得有些拧巴了。跑酷讲究一种流畅的节奏感,可是两位男主演的同步率并不高,导致他们一起跑的时候显得不那么酷。这种速度与步伐的不统一可以制造出一些笑点,比如看着大卫贝利轻松的翻过墙去惊呆了的保罗沃克选择绕道、保罗沃克在楼房间跳跃之时一副不情愿的表情等,但我觉得为了保证影片的节奏感,还是应该尽量减少两个人一同活动的戏份。把现在这些零零碎碎的动作戏从新剪一剪,让大卫贝利狠狠的跑十几分钟,保罗沃克狠狠彪十几分钟车,最后两人再联手与对方干十几分钟架,那样看上去应该会舒服一些吧。

关于文戏部分,《别惹我》《三日刺杀》等片由于本身在题材上就比较混搭,可以拿家庭、亲情这些元素来填充一下剧情,而本片的文戏则基本上就是鸡肋了。据看过原版的基友郭师傅交代,本片的剧情是完全照搬了十年以前的法国原版,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虽然上面说了本片这么多坏话,但我的对其整体上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包括我在本文中顺手黑的《别》《三》,这些电影的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不错的幽默感,比如本片最后去找市长对峙时,一帮人风风火火的往上冲,而两位前面一路跑的根本停不下来的主角则在不紧不慢的坐电梯,这种对比再配上保罗沃克憨憨的笑容,就更具喜感了。另外我不知道光腚引进这电影的用意是否包括了让各有关部门的[哔]员干部们组织包场观看好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强拆经验。

这个电影给我的最重要的一点启示就是个人卫生的重要性。片中保罗沃克一开始那个卧底任务,当黑帮老大怀疑有内鬼时,毫不留情的把枪指向了爱抠鼻屎的那哥们儿。看到这里我吓得赶紧停下了鼻孔中的右手小拇指的动作,并随手向前一弹,然后在前排观众转回头来看我之前调整好了姿势继续若无其事的看电影。电影院这种黑灯瞎火的环境一向被我视为最适合抠鼻屎的场所。

本来以为这一阶段并没有太多值得去电影院看的电影,经好基友郭师傅的推荐,来看了这部保罗沃克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电影。看到最后的“缅怀保罗沃克”,还是有点小伤感。我们作为观众,接触电影演员的媒介就是他们的作品。所以虽然他人已不在了,但我们至少可安慰自己,还可以在他的作品里寻找他的身影,然后不去想他已经不在了这个事实。

如我上面所说,这部电影有些地方处理的不是很让人满意,却也是目前这个档期里少数值得一看的电影了。如果不是因为它处在现在这个档期,也许我给它的评分还会再减去一点。

 4 ) 奔跑吧,兄弟

《暴力街区》开场即值回票价,彪悍的街区众生相再加上一段超炫跑酷,配合节奏强劲的音乐,让人血脉偾张。

 是翻拍十年前的作品《暴力街区13》,吕克贝松再度担纲编剧,其实第二本剧情基本雷同,吕大爷应该轻松操刀,只着力于没有最酷只有更酷。没看过第一本,幸或不幸,塞翁失马。故事也没什么考究,那有毛关系,反正我们在乎的是型男、活好盘靓、肾上腺飙升,反正吕克贝松和导演用十年间发展的镜头技术应该把暴力美学玩得更赞!尤其爱配乐,两个主人公战雪人那段的音乐,太带感了!巨人那只铁丝玩偶更是萌翻一鼻血!本片也是主演保罗沃克最后一本完整电影,虽然不是《速度与激情》的粉丝,但很高兴今天选择了这本电影观看,向他致敬。

 后来和狗头先生猫头小姐一起又去电影院,再看了一遍,这片值得且只能在影院看,最近像样的院线作品真是不多,要珍惜!

 5 ) 毫无诚意的烂片

   到底有没有用心去做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最大的疑问,作为一部翻拍片,既不应景又不创新,既没有突出原作的经典又没有体现出新作的别具一格,生搬硬套的照单全抄沦为翻拍电影里最没有诚意的烂片!最近几年的吕克贝松彻彻底底成为了一个商人,明显的是以怀旧圈钱为目的,作为法国最有名的大导演缺乏创新几乎没有了什么创造力,透支自己的名气与过去的技艺,完全失去了原有作品的价值与深意,也失去了时代特色与个人印记!我们很容易的就能够看穿作品的浮躁与守旧,也感受不到令人深刻与回味的思想与意义,单纯的只是利用商业元素打造纯商业化的电影,也让电影的感觉如同其性质一样粗俗不堪!

  电影在剧情上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改动,就连主演都是法国版的主角,虽然加入了保罗沃克但也让人感觉不到太大的惊喜!作为一个新人导演执导的一部影片,在没有确定个人风格之前影片过多的偏向于吕克贝松,过多的与法国版的原作重复与跟风让电影明显的在定位上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局面!虽然电影里有很多精彩的打斗飙车场面,也一贯延续了系列电影对跑酷这项极限运动的充分展现,可是电影仅仅局限与这些原作中的固有内容而没有创新与改良电影剧情是作为编剧的吕克贝松让人最不能容忍的地方!我们看这部电影就好比是法语变成了英语配音,不但只是赤裸裸的抄袭,甚至连原作放到现在都不如,根本就没有契合到当下时代的时代潮流,也是这部电影成为电影洪流中昙花一现的一粒砂尘!如果仅仅是为了纪念保罗沃克或者是冲着吕克贝松的名气去看这部电影的话,一定会让人感到失望!看惯了的好莱坞动作与特效场面,这部电影就成了一种烂大街的作品,如果还有人厚着脸皮夸赞其品质的话只能说是文艺片看多了而不了解商业片的内涵!这也不难想象电影为什么会在北美影市的频频失利的原因,观众们不会仅仅为了纪念一位喜爱的明星而为烂片买账,如果没有真正能够触及到我们灵魂与感受的东西,我们也不会给予他不该有的价值!

  虽然我们可以缅怀一下保罗沃克,毕竟这是他最后一部完整的遗作,可是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恭维的地方!我们不否认导演和演员们很努力的去打造一部属于好莱坞版的经典翻拍,可是没有做到充分考虑与重新定位的情况下而进行盲目复制着实是电影最让人痛心的地方!毕竟造就一部经典作品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去发现去挖掘,而毁掉一部经典只是电影公司的一次为了追逐利益而不负责任的翻拍!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去适应电影所呈现出来的品质,也尝试着接受翻拍带给我们的新意,而我们不能接受的是翻拍时没有半点诚意与致敬是最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原作导演坐镇还没有找到电影本身的精髓与出发点!

  电影以纪念保罗沃克为噱头做宣传着实让我们有些怀念这位英年早逝的魅力男星,当然电影也有非常精彩与华丽的地方,我们不能掩盖电影出彩的地方但也不能忽视电影本身的品质!作为一名观众我们在享受电影的同时也要为电影做出最真实的评价,不能因为电影公司的道德绑架就违背了我们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们尊敬保罗沃克同样也尊敬电影制作者的劳动,我们只是希望能够看到更好的作品而不是甘于平庸不思进取的碌碌无为,希望吕克贝松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作品,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沉迷于过去的成就中!

 6 ) 保罗·沃克依旧是很帅 看起来非常稳重迷人

怀着悲痛的心情看这部保罗·沃克的遗作
不过并不惊喜

本以为是名字重合罢了
没想到剧情都照搬
更重要的是很多跑酷的场面都一样啊
尤其是翻跟头躲车的镜头

如果没有看过之前的版本
这一部是相当有水准的

保罗·沃克依旧是很帅
看起来非常稳重迷人
可惜已逝
只能在银屏上怀念了

 7 ) 十年了~!血依然为你沸腾

    暴力街区是我对欧美动作电影的启蒙,也相信有不少的影迷是通过暴力街区知道跑酷这项运动。没有想到暴力街区会在十年后会重拍,主演依然是贝利,只是男二号换成了沃克。相信在第一步和翻拍之间影迷会有自己的比较。不多述,下面是关于几个人物的先后对比。

     内托:前后两部都由大卫贝利饰演,十年了内拖的身材并未走样,还是一样迷人的小胡须,一样健硕的肌肉。

    
    达米安:第一步的达米安显然动作上要比沃克饰演的要漂亮很多,而且从性格上也要风趣了不少,还是依然留恋过去那个大光头一口法语的达米安。

    K2:这部片子换成了黑人,没有原来拜仁的K2的张狂感,同时长了一张诚实的脸,给角色减分不少。

    里梅因:第一步的老头子突出了狠与狡猾,第二部的里美因比起达米安更像个政府卧底

    罗拉:这部的罗拉显然戏份赚足,长的漂亮,个子高挑,特别还会WWA的跨摔。第一步的罗拉显然更加野性,特别是让敌人吃自己内裤那一幕剧情。


     在剧情方面做了不少的改动,将以往过于野性的镜头没有复拍,特别阐述了达米安和父亲的关系,通过对抗与里梅因建立起的友情。总体来说比起第一步视觉效果上也差了一些,没有第一步显得干净纯粹。不过无所谓,在十年后还能津津有味的看完整部电影,还愿意看原始2004版电影,这就是好电影。

   十年了~!依然为你沸腾~!

 8 ) 失败的翻拍

      死者为大,作为保罗沃克的最后一部完整电影 ,大部分人还是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去看的。
      十年了,经典难以再现,很多给了高分的观众可能根本没有看过十年前的版本,如果看过2004年版的《暴力街区》难免会把两部电影做一个比较,因为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动。
      这次翻拍还是比较失败的,翻拍的电影如果没有特别出色的表演很难超越之前的作品,越是经典的影片翻拍的风险越大。
      大卫贝利明显老了很多,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青葱少年。这部跑酷题材的影片可能不太适合保罗。保罗飙车可能比赛瑞尔拉菲力棒,但是跑酷动作比他还是差了一大截,很多高难度动作明显使用的替身,这和当年所有惊险动作全部由主演自己完成有很大的不同,高下立判。
      整部影片演员的表演比原版差了很远,K2、黑帮老大,小混混们的表演都差强人意,与原版不可同日而语。
      两位男主感觉不到有什么交流,只是机械的念着台词。两人从监狱转监的牢车里没有交流,保罗就直接搞定了两个警员,下了车两人就莫名其妙的扭打在一起,然后又莫名其妙的和好了。
      在最后天台上面输入导弹密码的时候也没有之前的那种紧张刺激,到了市长办公室的那一场表演也特别像赶时间收工回家约会。
      总之,这是比较失败的一次翻拍。

 短评

在新加坡电影院看的无字幕版 电影简单粗暴得让我一个听力不算特好的人完全看懂了呵呵呵呵.......... 剧情很弱智 太失水准

7分钟前
  • Hanabi
  • 还行

还好。话说黑老大要洗白就别随便杀那么多人啊前面……

9分钟前
  • さらばエリカ
  • 推荐

我最爱的男艺人没有之一,RIP

11分钟前
  • 孑然殇逝
  • 力荐

为了保罗,给五星

13分钟前
  • Jennifer
  • 力荐

想来这么高分数大多是来吊念挂掉的飙车哥和跑酷哥这么久之后身手不减当年

16分钟前
  • 倏易
  • 还行

超级带感。结尾有点二。男主离开那会儿上映的中国有点过分

21分钟前
  • Q这一切的一切
  • 力荐

“政府要是靠得住,母猪都上树” 赞这句翻译。结尾硬汉做电梯“比爬楼梯强”也是对传统打斗片的情节颠覆。相比文艺范的《突袭2》,就爱这种纯娱乐逗比的动作片。男二号“里诺”好像梅西,片头跑酷帅掉渣。最后定格画面“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直接泪奔…“不能为了未来,就忘了过去”

2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保罗的演技无懈可击,冲着他去的,他没叫我失望

27分钟前
  • Queenside
  • 力荐

看到最后一幕直接哭出来了: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

29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力荐

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

31分钟前
  • 轩煜
  • 推荐

创意和诚意都显不足~!大卫居然连开片的动作都是一样的,我一直很紧张,他的每个表情都似乎这么告诉我,tmd又演一遍,好烦啊~

32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还行

男一二选角都不错,剪辑紧凑,开场跑酷尤其酷,后边二人直开挂以二敌多。缅怀PW。

34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推荐

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 蓝眼睛,洁白的牙齿,干净又傻呼呼的笑容,每看一眼都觉得如此惋惜又伤感...

35分钟前
  • Fan
  • 推荐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In loving memory of Paul Walker。ps,制服诱惑了简直~~~

37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我患了一个绝症...明知道片子是烂片还会看...

40分钟前
  • madaoooo
  • 还行

炫酷的动作设计,加上激烈的追逐场面,一切都很完美。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为什么保罗沃克就这么离开了我们,令人惋惜。

43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推荐

完整翻拍了一遍啊……真的是翻拍啊……连好多镜头剪辑顺序都一样啊……

47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跟老版几乎一模一样,连人都没换,照着原来的样子又画了一遍,改动了几处细节,剧情还是那样,人物设置更加饱满一些,动作场面跟以前一样热血凌厉,保罗最后一部完成的作品,纪念逝者,但不宜过度消费

51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剧情一般,但动作部分爽啊!!

54分钟前
  • 神哥
  • 推荐

十一之前看的,觉得结尾真是一个很棒的happy ending,现实和电影的交错反而格外残忍。不管存在多少非议,剧情是否有些单薄,还是觉得沃克这么帅的样子,值四颗星。

55分钟前
  • 英恩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