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不能停》是跨年去影院首选影片,以喜剧的方式讽刺职场黑暗现实,让人在爆笑的同时与影片的主角产生共情。
职场打工人的遭遇大多相似,能像胡建林那样阴差阳错步步高升的是电影,像马杰克那样每天战战兢兢,步履薄冰才是现实。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直到马杰克第一次慷慨激昂念出这句诗,观众才知道他原来也有不拘小节,豪放洒脱的一面。
但是在职场办公室里,他是一个看起来唯唯诺诺,执行领导指令的“机器”。即便他有自己的思想,即便领导发布的很多命令他不理解,但他也会告诉自己,领导能当上领导是有原因的,领导的决策一定有充分的理由。他强迫自己工作中不掺杂个人情绪,不介入个人想法,自己只是一个小职员,要讨好老板,自己的职场命运掌握在各位领导手里。
在胡建林教大家做锤子时,他指出马杰克的问题,太过圆滑,没有棱角。可这样的问题何尝不是马杰克自己曾厌恶的,但是多年职场摸爬滚打,自己几年如一日的忙碌,像个陀螺,谁一抽,他都得围着团团转。
胡建林来总部的第一天,他已经发现事情闹了乌龙,他本想即使纠正错误,但是那样他多年的努力全都归零——领导不会有错误,背锅的只有下属——所以他将错就错,哪怕日后职场生活如在刀尖起舞,他想着,再辛苦再疲惫也好过最终一无所获,和命运、前途相比,这些委屈也不算什么了。
马杰克代表无数打工人的职场状态,被迫麻木、情绪稳定。
当胡建林要“自爆”时,马杰克意式到自己每日苦心经营的一切还是要失去时,职场打工人终于忍不了了。凭什么领导犯错下属背锅,他的委屈和不甘顷刻爆发,别人以为他是一时冲动,但他自己清楚是压抑许久的情绪一次性输出。
打工人的精神状态,何尝不是这样,持续稳定,罕见发疯。
在元旦期间,去影院看一部《年会不能停》,的确能给打工人的精神得以抚慰。
董润年董导真挺厉害的,比我预期好挺多,而且是在点映了这么久高口碑释出这么久后,还能给我不小的惊喜。 作为一部喜剧电影,是足够好笑的,喜剧最大的功能在于讽刺,本片也并不是隔靴搔痒,而是极力贴合当下现实,因此能最大程度让银幕前的观众共鸣,因此笑声与力度是相得益彰,都达到了最大化。 前半部分笑点极其密集,让笑点高的我时不时都能笑出奇怪的声响,其实光这些对于我来说就值了。后半部分则是让“不仁不义”的胡建林回归初心的过程,天台上那场戏时,我听到旁边的人在那说“上价值了”,感觉语气有些鄙夷,还马上看起了手机。看之前也发现部分人对后半部分颇有微词,表示不太喜欢。我一直都不觉得所谓的啥“上价值”有什么问题,关键是要看恰不恰当,本片的走向完全正常,丝毫没有刻意,人物的动机选择完全符合人物本身,就是追求朴素正义、是非分明、公平公正,一点都没错。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是没有,追求私利是人性,追求公正难道就不是人性吗? 胡建林这个角色刚好是由大鹏来演,不由地会联想起今年的那部《保你平安》,魏平安也是有那种朴素的公义精神啊,如同那以一当十的武侠,追求着那看似愚蠢且自找苦吃的道义,可这也正是我们所稀缺的。 最后的年会是极其炸裂的,让不喜欢嘻哈的我都嗨了,也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点映场会送啤酒哈哈哈。结局我觉得也是不浮夸的,一方面董事长是厂长出身,一直很照顾大家,另一方面没有点格局都是不太当得上董事长的,明争暗斗的那是中层高层,董事长反而不是在这个层面,也不止这种境界。 这是一个很本土的故事,放在欧美国家反而会显得变扭。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总有那么多“人情世故”需要去处理,而难以像简单直接的“契约精神”,所以这个故事很稀有很独特,可能是那么独一份。真的很好,很喜欢,9分!
终于去看电影啦~
最近天冷越来越不愿意出门,想念在广州的日子
最近上了很多不错的电影,和朋友们选了一个喜剧
主演是大鹏+白客,今年他们的作品都很成熟好看
突然想起草稿箱里还有一个白客的《不止不休》的影评还没发布呢
改天整理下发布
再一看这演员阵容,都是老熟人,这不就稳了嘛
都是喜剧人,准备好了大笑一场
所以,我们选择了喜剧电影《年会不能停》
董润年导演
董润年应萝佳联合编剧
大鹏白客 庄达菲 王迅 孙艺洲等领衔主演
豆瓣尚未开分,推荐指数3.5星
贺岁档,但是已经开始点映,可以冲
有多少朋友看过大鹏的《屌丝男士》短篇喜剧
又有多少朋友看过《万万没想到》的王大锤
喜欢看喜剧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他们吧,都是老牌喜剧演员了
现在很多演员都转战做短视频,连王晶都下场进军短视频了
而白客和大鹏确实从短视频转型到现在的
他们的专业能力也是被逐步认可
短视频固然好看,但是我们更爱大电影
接下来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大鹏饰演的男主胡健林,是集团旗下一工厂的高级钳工
兢兢业业二十年奋斗在前线,年年都是先进工作者
他用心工作,生活普普通通,妻子却嫌弃他没出息离他而去
总部一张调令改变了他一眼到头的生活
把他调到总部公司当hr
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王迅饰演的庄正直,他倒卖工厂建材花费三十万买了这个调到总部的机会
却阴差阳错给大鹏做了嫁衣
自此电影分了两条线
一条是大鹏进入总部发生的一些系列笑料
另一条则是王迅为找回自己的职位
在经济大环境下,总部也遇到了资金问题
是裁员减薪呢,还是共同渡过难关呢?
上边领导决定裁员百分之四十,裁员六千余人
并给这个计划取名“广进计划”,“裁员广进”真的是讽刺啊
在这大裁员的时候,竟然入职了新员工
还是年龄40+的人,明明看起来什么都不会
却入职了掌管生杀大权的人力资源部
白客饰演的马杰,是三组的副组长
带新人的任务就落到他的头上了
一开始他也以为是什么关系户,后面才发现他只不过是被调错的
他不想背锅,但事情暴露背锅的只能是他
他不想因此失去工作,只能将错就错
把工作都揽在自己身上,对大鹏更是照顾有加
真的是命比咖啡苦!
只能再招一个助手来帮自己
庄达菲饰演的潘怡然,是公司的临时工
临时工是什么,有事他们做,有功别人拿,有锅临时工背
在《报告老板》系列里白客就讽刺过“临时工这些人”
三个人暂时组成了一个小团队
大鹏还是什么都不懂,他不懂“优化”真正的含义
竟然天真的以为是要给优秀员工升职加薪
殊不知这是要对35岁程序员劝退的另一种说方法
明明人口已经开始老龄化,退休年龄也是一延再延
可那些企业一看你35岁了就要裁掉你
找工作看你:快三十了呀,挺大年纪了哦~
当然电影讽刺的不仅仅是“优化”
还有996加班文化,什么叫自愿加班
还有,过度猜度上司的心思
更讽刺的还是,那些草包领导,没什么能力却还要展示自己的能力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也就是这个电影拍的早,不然高低也要讽刺一下
董明珠的付费打工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部电影最大看点就是整顿职场
临时工庄达菲是多少人的缩影
又有多少人变成了白客那样,任由上司抢走自己的功劳
可是鲜有胡健林
集团口口声声说没钱要裁员
上面的人依旧纸醉金迷,办个年会都要花费六千万
最后看似是个美好的结局
踢走了公司的蛀虫,保住了工厂
白客也保住了工作,成功升职
大鹏还是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并做了副厂长
欧阳奋强饰演的董事长真的是明君吗?
他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当初裁员可是他也同意的呀~
就像小孙的所作所为真的不是俞敏洪授意的?
结尾的“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无疑是最大的讽刺
更讽刺的还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董宇辉事件
相似度高达百分之百
董宇辉事件也罢,年会事件也罢,都要感谢现在的媒体时代
事件闹大了,就只能走“正确”的道路了
这大概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吧
小乔推荐大家去看这电影,可以和同事一起看
故事结构可能有些老套,但是完整的
演员更是都是老面孔,都是喜剧人,指定能让你边笑边心酸
今年没有《脱口秀大会》,但你依然能看见肉食动物,童漠男,rock等。
白客真的越来越帅了,身上完全没有王大锤的影子了~
李乃文一出场就觉得这事情不简单
鉴定结果:冲吧,它在替我们打工人发声!!!
要跨年了,爱情片和喜剧片都是片单中的热门,毕竟忙碌了一年,大家都想解解压。
对于打工人来说,什么才是最解压的?当然是吐槽和发疯!大鹏和白客主演的这部《年会不能停!》就是满足打工人需求的跨年首选。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喜剧了:够好笑,够燃,够有感染力,还够现实,完全懂普通人上班的那些梗。
老实说,职场喜剧,不是一个好拍的题材。
职场,看似是生活里最常见的场景,但最容易拍得悬浮。人人都在上班,分分钟就能挑到毛病。
喜剧这个大类近年来也是踩雷高发区,一方面是观众审美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很多喜剧并不真正了解生活,只是把热门梗排列组合。
“搞笑”这件事是需要认真的,《年会不能停!》就是不糊弄观众的那一类。
首先,演员阵容就是奔着搞笑去的。大鹏+白客,“屌丝男士”x2,演普通打工人完全就在舒适区。在演员里,他们也是难得的真正上过班的,演打工的状态很对味。
比如大鹏和白客见面这一场戏。大鹏饰演的胡建林在厂子里老实巴交干了一辈子技术,猛然被调到上市公司总部做HR,见到领导立刻点头哈腰,生怕闹了笑话。白客饰演的马杰是普通小白领,当了小领导但级别不高,在公司里小心翼翼,努力讨好每一个人以获得好人缘。
这样的两个人一见面,互相弯腰寒暄,职场人的状态一下就有了↓↓
其他群像也都是老喜剧人,童漠男、肉食动物、Rock、孔连顺、王皓....都是脱口秀和喜剧大赛里让人印象深刻的选手,搞笑质量有保证。童漠男还是文学策划,台词打磨上确实留下了脱口秀的影子。
有趣的是,演大领导的又都是正剧出来的实力演员,比如演董事长的欧阳奋强,是87版《红楼梦》的宝玉。演副总的是李乃文,《我不是药神》《坚如磐石》《三大队》里都是和演技派搭档的黄金配角。
喜剧人负责认真搞笑,实力演员负责用气场演绎出领导的样子,增加现实感,分工明确而有效。
其次,影片中最值得说的一点,就是杜绝使用任何网络热梗,每一个笑点都扣住生活两个字,可以说笑着笑着就共情了。
主创一定认真了解过互联网大厂的环境,才捕捉到了最精华的点。
胡建林进总部,第一件事就是选英文名,马杰启发胡建林,自己姓马叫杰,所以根据中文发音英文名应该叫什么呢?
胡建林:杰克马?
马杰:那不僭越了吗...
既有人名梗,也调侃了许多大厂让员工取花名的规定。
互联网职场黑话也被把握得相当准确,“对齐颗粒度”“形成闭环”“后台管理”等把职场人逼疯的话术全被调侃了一遍。明明可以清楚地说人话,非要造词,这是多少打工人想说却又不敢说的心情。
为了鼓励加班而提供班车、健身房、食堂;明明是扁平化管理,但等级森严到职级不到位就刷不了休息室的卡;领导总是有相似的画饼技巧;裁员叫“优化”;女员工被强行敬酒;升职跟能力没有什么关系;公司八卦总会越传越玄......
以及问领导yes or no,领导的回答总是:or,员工:(卑微)好的。
打工人可太熟悉这些场面了,这样赤裸地放在眼前,很难不笑。
那么,笑完就又有另一层情绪了——很难不代入自己。
片中的主角团是打工人的三种普遍状态。胡建林,四十多岁的基层员工,因为阴差阳错才被调到集团总部。这样的年龄和职级,就算再有真材实料的技能也是在优化边缘,没有人管你对公司有多少情怀,做出多少贡献。不能被压榨,就是原罪。
所以胡建林在得知真相后也犹豫,究竟该不该戳破这个错误?
马杰,35岁小领导,被优化的危险年龄。技能可以被替代,马屁容易拍歪,辛苦完成的工作被会汇报的人抢功劳,任劳任怨把加班当成勋章,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对公司还有用。
潘怡然,因为是女性,职场难度加倍。不是985名校毕业,只能一直在大厂做外包,想通过熬来获得一个正式员工身份。只想正常完成工作,不想加入职场甄嬛传,却被说成是理想主义。
上班为什么总使人情绪失常?这三个人的处境说明了一些问题。不勤奋不对,但勤奋也不一定对,站错队伍就更不对。明明只是想好好干工作,拿多少钱办多少事,但许多事又身不由己,浪费了很多精力。
公司年会都风风光光,最开心的环节只有抽奖,至少能拿到真实的好处。
片中还给出了许多打工人都会面临的状况:面对公司里明显的问题,到底是自保,还是为了正义和更多人的利益勇敢提出来?
这就来到了电影里最燃的部分,打工人的逆袭。
胡马潘三个人被不同程度PUA,遇到两难选择时也有不同的看法。最终他们的决定却非常一致:反抗。
与其说是反抗,不如说普通打工人想得到尊重,想摆脱“当牛做马”的标签。
感受到这一层,才会发现胡建林的身份有不少隐喻。
胡建林来自基层工厂,前二十年都在生产螺丝钉,自己也是整个企业的螺丝钉。人人都知道建高楼要靠一颗颗微小的螺丝钉,但遇事是最先偷工减料的就是这些微小的部分,最先牺牲的也是一个个基层员工。
知道有裁员计划后,所有基层打工人忧心忡忡,被HR记住名字都在怀疑是不是在列裁员名单,他们都深知领导是不可能被裁的,被牺牲的只能是自己。
而在领导那里,掀掉别人的饭碗只是因为权力斗争,或是玩一些资本游戏。
胡建林的反抗不过是点明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再渺小的人都有思想和感情,高压之下必有反弹。
有的事,有的人,虽微小,但却是这个世界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了螺丝钉,又何来高楼大厦?
还有什么比“无名之辈”团结起来寻找自己的正义更燃的呢?
电影中的另一种燃,是对努力和梦想的肯定。
胡建林从年轻时就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用近乎笨拙的方式在做一个好人。被稀里糊涂调到总部后,正是因为真诚和努力,反而化解了许多问题。
马杰始终善良,收获了朋友和想要的未来。
潘怡然则是“叛逆”的,放弃稳定工作,去追求新的梦想。成功的方式从来不止一种,只要对得起自己都值得被肯定。
主题曲歌词唱的是“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换句话说,只要认真过每一分钟,未来的确可以不是梦。
又是年末了,我们需要这份对未来的希望。信心不能停!
观看的啤酒场电影,虽然忘记兑换啤酒,但是观影氛围十分舒适开心,自认为是一部值得在跨年档观看的电影。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大鹏饰演的标准件生产厂高级钳工胡建林,因为孙艺洲饰演的Peter的疏忽,被调往总公司担任HR的职务。在经过一系列的乌龙之后,胡建林不仅没有被优化,职位反而越来越高。在他习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时,一次随手的签字让原本的标准件生产厂全员被优化。胡建林发现错误,查出问题,并在公司年会上揭露公司罪恶,最终皆大欢喜。
其实,电影开始没多久,王迅的角色打电话问为什么不是他去总公司的时候,故事的基本走向就能猜出差不多。对我而言,真正关心的是讲述故事时铺垫的笑料如何,以及故事将会以一个怎样的方式收尾。
很多人去看这部电影的初衷无非是两个:跨年档,大鹏和白客两位早起网络喜剧大户。放在点映场次,可能还会有啤酒和19.9。
喜剧方面毋庸置疑,众多的喜剧演员塑造出的鲜活角色,让我在似曾相识中又能发现些许的不同。虽然有些演员的外貌条件总给我一种定型角色的感觉,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我的心里也想不出可以替换这个演员的演员。
尤其是孙艺洲的塑造的Peter,他的松弛感是我觉得很多演员缺失的,“不像是演的”或许是我最真实的评价,那就是他!
当然,电影也有让我不太喜欢的地方,那就是谐音梗有点儿多!对于不喜欢的电影,努力找优点的时候可能会说,有谐音梗,好歹还有喜剧效果;对于喜欢的电影,我会觉得过多的谐音梗是白布上的一个黑点,虽然无伤大雅,但总是显得醒目。尤其是,看到《脱口秀大会》的演员说谐音梗,还是觉得挺可惜的。(难道是因为没有罚款的了?)
放在跨年档,《年会不能停》的结尾欢乐、正义。理想主义者们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大家一片祥和,在激情四射的欢庆年会中,主角们得到了自己的回报,即使有的主角并没有选择接受。我也喜欢这样的结尾。要是是在跨年的那一刻,故事峰回路转,喜悦感突然从屏幕中溢出来那该多好?
就像是前一秒标准件厂的工人还在钱塘江边围殴胡建林,零点一到,胡建林说:“大家再给我一次机会。”然后众人选择相信他。
在BGM中,胡建林们去完成自己的胜利。
剧透:
——————————————————————————————————————————
裁员计划已经推进了95%,然后靠挽救剩下5的人获得大团圆。
简直是哔哔哔哔哔哔。
这就是对于本片的最大剧透。
决定去看这个片,并不是对大鹏有啥期待,他那《受益人》令我过了好几年仍然心有余悸,但是豆瓣脱口秀大会小组说本片简直是脱人和喜人团建,2023快过去了,我有点想念他们。
而他们一个一个表现还不错,就像大鹏,明明每个片子都令人无语,在表演和故事逻辑上,居然还都永远是及格分以上。
看着是狠狠嘲笑了一把阿里、年会造反又复刻了新东方,结局却走的是告御状的传统戏路。
你要真是喜剧,打算让人过年出一口恶气,建议直接把众合集团整解散,对标乐视,让打工人自己挣钱养活自己。
————————————————————————————
杰弗瑞在优化前面5700的时候毫无阻碍,偏偏在清除最后一个零件厂时,被300个留在过去时代的工人狠狠捶了。除了传统的咱们工人力量大之外,还让我感觉到对当代打工人的轻蔑,会喝咖啡敲电脑的这一代,哪怕拥有HR都无法反驳的技术水平和功劳,到了35也是说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更年轻。
而胡建林如此忠诚于厂子,崇拜他的老厂长,就显得更讽刺了。胡董事长,胡建林的老厂长,借杰弗瑞的手优化了5700人,集团轻装上阵,又举重若轻打击掉了副总裁一派势力,赢得无数员工感恩戴德,要不人能当董事长。 反而是庄正直,无能又心酸,最后都没能让自己的孩子读上省城的中心。看的心堵。
这片像在传达一种过时的价值观,只有无欲无求,才能名利双收,但凡有点多余想法,路边NPC都得笑话你不知足。
看其他评论说本片编剧写过《老炮儿》,通了,一切都通了。
年底解压首选喜剧,暗黑职场第一嘴替。 本以为没头脑纯喜剧,其实是很高兴反讽戏。 前头大鹏误打误撞调入高层的情节有底层淳朴工人与办公室职员这一传统与现代、敞亮与憋忍之间令人捧腹、阴差阳错的笑料; 后头虽斜向理想童话,甚至跑到年会上揭露黑幕,但出于全片戏谑荒诞的风格,也不算太出格。若是讲道理演说的戏份再删删,或以更妙的戏剧处理掉,那电影的节奏便不至于在后半程放缓,逻辑也能更自洽。 作为学生党没入过职场,但电影里的包袱基本都get到了,讽刺也品味得出,年会rap也怒爽痛快一把,喜感仅次于《茶啊二中》,绝对是年底的一大惊喜(今年大鹏给了我多少惊喜啊)。 小预测一下7.5往上走,票房5亿起步,将一年的怨气在《年会》中放肆挥洒!
年度最佳喜剧。难得把职场痛点说得又全又深的大银幕作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脱口秀大会➕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的全喜剧演员和编剧阵容。熬过15分钟交代背景后,几分钟一个笑点,有很多次捧腹大笑。看了送啤酒的点映场,把我老公那瓶也喝了。啤酒和喜剧真的绝配。
半部好戏。大鹏进入职场后的戏都是好笑的,而且基本属于那种认真打磨的、没有糊弄观众的笑点,职场打工人一定会心有戚戚,创作者也是深谙职场这一套系统规则并且也是有自己态度在里面的,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视角,所以观感挺舒服的。但是到了后面悬念打破后开始走心反而就变得没趣了,又回到了那种二选一的道德困境上。底层始终渴望能有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为自己做主,于是就又绕回到了“上面的想法是好的,是下面执行的人出了问题”这一套令人ptsd的逻辑话术上。影片还是不敢真的写(或者是不能写)躺平这件事,所以最多就是用一场“以下犯上”且嘲讽力加满的rap把这种严肃性消解掉,领导听沉默了,打工人听嗨了。但是当造梦的机器停下运转,回到现实中,该加的班还得加,该背的锅一个都躲不掉,这可能才是现实最让人无奈无解无望的地方。
董润年导演的喜剧方法是奏效的,会让我想起果戈里的《钦差大臣》,还活用“乡巴佬进城”的传统配方分别去做身份错置 & 处境笑料,让土老冒在职场关系中跟利益相关人员弹皮筋,带有取笑钻营攀爬企业阶梯的幽默与讽刺,证明了苏联式笑话永不过时。先自嘲后反讽,先让让观众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势差,而后嘲笑的锋芒转为大公司的风气做派,作为“一生一世为钱币做奴隶”的打工仔会更有共鸣。剧本在合适的节点去做人物的“灵魂黑夜”,给点题的年会时刻也加了菜,因良心而升腾,让观众相信那一刻的真诚与深刻。ps,今年的大鹏是开了挂的,希望明年继续保持!
麻花已经废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都是今年国产喜剧的天花板,感谢电影为打工人出气,然后2024继续埋头打工。
值得5星,近些年唯一能看的喜剧片
No.10100。就是这个时代的《背靠背,脸对脸》和《黑炮事件》。董润年这个剧本也太厉害了,完全没想到这么一个鸡汤且捏脚的故事里能带出些许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主要是后二十年)的反思,以及对国企和工人议题的再激活。当然,能在今天这种环境下写出一部还算有点料的讽刺喜剧也真是螺狮壳里做道场了。不过比起黄建新本片里很多人物或者桥段还是太过剧作功能性了,在现实合理性上还是差点意思。有趣的是董事长是本片里唯一一个在大楼里上班儿没有英文名的人,总公司的这种权力结构以及杰弗瑞总所提出的路线争论,可能在今天也不能写得更实了……反正且看且珍惜吧。#华语年度十佳#
热闹欢腾的外衣下包裹着社畜打工人无奈悲凉的底色。建议组织大厂中高层及以上人员观赏本片。
超乎预期的喜剧片年度黑马。套用互联网黑话来说,董润年对齐了龙标颗粒度,打通了职场底层逻辑,在嬉笑怒骂之中完成了类型片的精准把控,形成一闹二笑三口号的形式组合拳,直击打工人的情绪痛点,最终打磨成耐人寻味的时代影像闭环。上司之间勾心斗角,下属之间互相拆台,同事之间捕风捉影,总结会上站队发言,谁都累,可谁都没闲着,毕竟谁都不想成为时代车轮底下那点摩擦力,可大环境的齿轮一旦转动,谁又有什么发言权?所以当那首《我的未来不是梦》响起时,大家都在苦笑,因为这就是梦,电影给了打工人一场拳打BOSS脚踢上司的美梦,在梦里我们意气风发直升K8,梦醒以后继续加班熬夜低头倒茶。联欢会式的结尾属实无奈之举,但也有不妥协:panny衣着光鲜的唱着歌,我们以为她成了知名歌手,而她不过是海选选手,那才是这梦里最真实的一刻。
白客戒指一戴办公桌一坐,天台喊出“我失业了家人怎么办”时人夫感已冲出天际!(片子整体还是蛮好笑的,点名那部分笑岔气,导演会用镜头和节奏做喜剧
作为年底公司裁员的亲历者,看到三个人天台戏和抢电脑那场眼泪就没停过。润年师哥太会捕捉打工人的生存状态了,每个人都能在《年会》中找到自己,我想我可能是结尾那个因为加班没能去年会现场的小姑娘吧。
好笑,电影院里全在哈哈大笑压力山大的职场人,真的是看爽了,真实的打工人辛酸不容易,最后年会的唱歌还蛮感动的笑中带泪,感谢这些带喜剧艺术家接地气地走进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欢乐,黄渤和沈腾也有参与搞笑剧本
看见大鹏和包贝尔…就一定不会错过一颗心!
拍给社畜看的一部电影,年终能爆笑一次好解压!没想到十年前王大锤“升职加薪迈上人生巅峰”的愿景十年后在白客和大鹏身上完成错位实现。导演说自己拍的喜剧玩的是结构,而不是靠段子堆砌。的确在流畅性和完整性上,剧情的推进和桥段的铺排环环相扣又极为统一,创作上让观众主动产生共鸣而非刻意迎合喂食,剧本很扎实。撇开企业贪腐的外衣,电影最终落笔的矛盾还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冲,是对过去艰苦岁月淳朴的怀念。二把手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想顺应时代给集团减负转型,但一把手还留有上一代集体主义情怀与员工相伴,老板思维的大方向转舵与员工思维的个体发展相悖又都合理。白领“裁员”与蓝领“下岗”两个时代与打工人密切相关的词汇,居然打破时空呼应上了,落地现实和空想现实都拍出来了,很魔幻。
年度最佳喜剧,文本异常优秀,许多包袱抖得都很精彩,尤其在现行的审查规则下,颇有种“戴着镣铐跳breaking”的感觉。尽管“将错就错”的故事并不新鲜,但可贵的是表达上一贯到底,通俗且不媚俗,完成度相当之高,也许这就是这些年烂片频出的开心麻花心中自己作品应该有的样子。建议纳入主题党日集中观看片单。
一坨翔,又他妈被大鹏骗了张电影票,大鹏这个叼毛专攻下层市场是吧?
“裁员广进,财源广进”—堪称新时代地狱笑话。白客身上的班味儿好重啊,长了一张又疲惫又憔悴的上班脸,共情了🙂
这两年翻拍故事旧故事太多了,因为原创就是很难,原创一个属于中国本土当下都市的故事更难。《年会不能停》完美做到了。讽刺我们真正想讽刺的,嘲笑我们真的想嘲笑的,不欺软怕硬不虚与委蛇不煽动廉价情绪不偷懒耍奸,把真实职场精选加工成好戏,再提炼出成熟的价值观,关怀与批判并存。大胆心细,沉着有趣。编剧导演董润年和编剧制片应萝佳太厉害了!《年会不能停》推荐给每一个打工人~希望我们每一个螺丝钉在这里抱团取暖,现实实现不了反抗不了的就在电影里得到慰藉吧。
终于有一部贴近职场打工人的讽刺喜剧了,完成度很高,笑点也多,尤其贴今年的“裁员”热点,适合年终各单位集体观摩。以及,大鹏和白客演技真的越来越好。
前半段的喜剧效果主要来自白客发起的群像式误解,可惜这套模式外的一切,王迅大鹏的笑点都很蹩脚。主角团的“理想主义”极端失真,看完反而更认同李乃文“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改革理想(主角团对反派理想的攻击居然完全在物理层面,几句干瘪的口号和群众式动员引得最高决策者自上而下解决问题。那么最后有对逝去时代的缅怀吗?)
儘管在職場的細枝末節上實現了對大廠打工人部分困境的表達,但影片在文化政治上的本質仍是在勞資關係極其微妙的關鍵時刻(新東方董宇輝事件即為風口浪尖之一例),由文化資本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強強聯合,為迎合“底層中產”的偏好和需求製作出的一套“心靈按摩術”:年會高歌一曲《我的未來不是夢》並引起董事長初心發現,成為尖銳問題的一種想象性的紓解方式(或者說安慰的方案)。當資本代言人被界定為罪惡和無效的因素,影片最終轉向對“真·大廠”的回歸,以對早已沒落,但因應現實被塑造為穩定、純潔、溫情脈脈的國有單位制遺產的重新激活,為當前尖銳的勞資矛盾開出解方,而並不指向勞動法規及執行機制的健全,以及社會對普通勞動者個人權益的支持、扶助和福利保障。這一結尾尤具前社會主義國家的特色,也是在當前的創作環境中保守和安全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