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情片大陆1991

主演:古月  苏林  卢奇  傅学诚  刘锡田  谢伟才  鲍海鸣  

导演:李俊  蔡继渭  韦廉  杨光远  景慕逵  翟俊杰  

播放地址

 剧照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2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3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4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5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6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3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4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5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6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7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8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19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20:46

详细剧情

1948年9—10月间,辽沈战役和济南战役相继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决定性转折点的到来。在此危急关头,蒋介石(赵恒多 饰)紧急调配旗下三个兵团17万人的优势兵力固守中原,同年11月,华东野战军向黄百韬(许还山 饰)兵团发动攻击,最大规模的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地下党员何张防线的临场起义,为时间占下风的粟裕(谢伟才 饰)赢得战机,顺利切断了黄百韬的退路。在此之后,国共双方调兵遣将,各逞其能,中原战场顿时变成规模宏大、破坏力极强的巨大漩涡,淮海战役朝向令人始料未及的规模迅速扩大。这是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战役,势将永远载入史册……  本片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是大决战三部曲的第二部。

 长篇影评

 1 ) 短评超字数

淮海战场五十年一过,攻守之势异也。邓公与粟裕戏份的此消彼长,以及众生相的微妙,亦可见特定年代下的特定政治气氛。

抛开此役,整场战争的转折点——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以打残一个主力野战军的代价换取最终的战略胜利,空间换时间,把常凯申已有计划全部打乱,对中野穷追猛堵,而我方借此时间稳定了已有解放区,为最大的基本盘东北打响决战的第一枪创造了条件和战机,以华野的豫东济南两场大胜为结,加速了本该预计五年的战争进程,直到中野华野汇合联动,掀起了大淮海战役的序幕。

如此一步“险棋”,在当时的中野部分官兵不会不埋怨,可硬是做到了。“莫说你们一个纵队,就是中原野战军全部拼光了,其他部队也一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是何等的力量。只能说,教员有眼光,邓公有魄力。放在其他国家,几百年能出一个这样的天才就绝了,而我们一代目二代目连出两位,不可谓不是民族之幸。

反观对面棋手与棋子,是“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是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是混乱的指挥体系,将帅不和,各怀鬼胎,各自为政,各自拆台,各有各的小算盘,各护着自己的那点利益,明面上要啥有啥,实际一盘散沙一碰就碎,纸糊的航母。没有一个强大的凝聚力、共同理想和令行禁止行之有效的章程,焉能不被渗透成筛子,你果党焉能不败。

 2 ) 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

很小的时候看过,但那时候显然只是看看热闹,即使现在看了两遍,并其间看了多部书籍、纪录片和帖子,也不敢说这部片子完全看明白了。因为这部电影大部分时候忠实再现了战争史实,很多时候一句对白,一段对话,都蕴含着真实的智慧和博弈。

在人物塑造也是有血有肉,十分讲究,且不用说毛泽东、蒋介石等。就连国军将领也刻画有据,比如《淮海之战》中有记载:黄百韬已经略微秃顶。《大决战:淮海战役》中的选角体现了这点。而相比起司令官,更喜欢教书的黄维,书生气纵然穿着军装也能看出。

至于那段闻名的黄维兵团行军场景,虽然被军迷们说当时的国军走不出来。但足以看出,拍摄时候对于剧组的支持力度。

有一些人批评说对于邓公着墨太多,考虑淮海战役总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常委是刘、陈、邓,而邓是总前委书记。所以淮海战役突出邓小平,也不算太过。

(总前委给中央发电的署名次序规律:刘伯承起草的,署名陈邓刘;陈毅起草的,署名刘邓陈;邓小平起草的,署名刘陈邓。)

巴大维:克劳塞维茨说,主力会战不是为一个次要目的而进行的一般性战役,也不是某种随意伸缩的试探性行动,而是为夺取决定性胜利必须竭尽全力的殊死战斗。但是并不认为国防部的部署体现了这种进取精神。

毛泽东: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

而国军的失败,在于一个是战略的保守。(杜聿明:提出先集中兵力向西攻击,而后再回师向东,解黄百韬兵团之围。)

另一个是战术的决断权。集中体现在蒋介石对于战术细节的遥控。

 3 ) 大决战三部曲都是经典之作

气势磅礴,小平叔略抢戏,刘帅发布命令的时候相当霸气,粟大将神走位,陈老总一看就是镇得住场子的,不怪乎能封帅

黄百韬将军也是个难得的将才了,

后来救火队长背锅侠杜聿明将军被围时候的惨状,看的五味杂陈,

国军被自己人玩死了,派系林立,各自为政,大难来临各自飞

最后还有个土工头号卧底微操大师常凯申,

 4 ) 语录

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就占有优势,现在数量上也已居于优势,整个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毛泽东:一加一大于二。

何应钦:傅以生(傅作义)的心思很难揣摩。

顾祝同:徐州剿总各方面都不同于东北剿总。

刘峙:这次会战部署确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具至。

在战场上,时间作为取胜或招之败萎的因素,无论你做怎样的估计都不为过分。

刘伯承:早饭已过,午饭未到,宿县正好放在这个空档上。

刘伯承:
蒋介石把他在中原的兵力部署称之为常山之蛇。
我们在徐州以东,围歼黄伯韬兵团,则夹住了蛇头。
牵制从华中来援的黄维兵团,是揪住了蛇尾。
现在要拦腰一刀攻取宿县,卡住这个南北要冲之地,就完全孤立了徐州的刘峙集团。
这就叫做夹其头、揪其尾、截其腰,置之死地而后快啊!

徐州是津沪的大门,应当派一员虎将来坐阵。派不出一只虎也要派一只狗,最后却派了一只猪来。

邓小平:演坏蛋的能演到挨群众的石头,很不简单啊。

刘伯承:蒋委员长是信奉耶稣教的,少不得在陇海路和津浦路交叉的这个十字架上找他的归宿了哦。

主席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离他拉远点。

主力会战不是为一个次要目的而进行的一般性战役,也不是某种随意伸缩的试探性行动,而是为夺取决定性胜利必须竭尽全力的殊死决斗。
——克劳·赛维兹

毛泽东:抗日战争快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

毛泽东:
照一般规律,总兵力和装备不超过对方,决不可进入战略决战。
但也不尽然,解放战争两年多,我们滚大了,我们打精了,我们积累了有利的决战条件。
好比凹凸镜,向着炎炎烈日,百倍、千倍的光度聚合到一点上,白热化了,冒烟了,不能不燃烧了。

毛泽东: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这个“赌”字啊,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出一个更恰当的字来代替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

毛泽东:六十万对八十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丁小二:前年我十六岁,我在车站上卖鸡蛋。车上有个排长让我把篮子举高点举高点,我踮着脚举上去,他顺手就把我拧了上车,在我脑袋上扣了顶军帽,我就当了国军了。

黄维:不合于局不可以出阵,不合于阵不可以近战,不合于战不可以决胜。

黄维的副官:对刘伯承的用兵,不可以常规来测度啊。

黄维:血肉之躯终归难以抵御钢铁。

陈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独轮小车推出来的。

黄伯韬:我并非黄埔系将领,但是发给我进见总统的特别通行证,编号是十七,够靠前的啦,可以了,足可以了。

毛泽东: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刘伯承:兵力火力悬殊又怎么样?这就叫瘦狗敢屙硬屎。

布雷(对蒋介石):
为今之计,我以为出路并不全然在于军事,或可说首要者并不在于军事,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赶快收拾人心。
人心啊,同利相思同性相沉,有人心才可望动员起人力物力,有人心才会有士气,否则一切希望不过是建筑于沙丘之上啊。

杜聿明:既放弃徐州就不可恋战,若恋战就不可放弃徐州。

五年前宋美龄出访美国,受到美国朝野上下盛大欢迎。她以赋予感染力的娴熟的英语演说,倾倒了参政两院的议员先生们,得到了对华军事与财政援助的承诺。
1948年11月28日,中国第一夫人再访美国,杜鲁门总统给予她的接待仅限于半小时会晤,提供三十亿美元军事援助的要求被拒绝了,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指挥国民党军队作战的要求被拒绝了,就连发表支持南京政府的一纸空洞的宣言,杜鲁门也没有答应下来。

杜聿明:国防部历来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当着他们的面,我没有表示任何异议,心里有数就是啦。
杜聿明:如果我把三个机械化兵团陷阱淮阴、淮安地区的河叉烂泥里,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到那时候,国防部连个屁都不会放的。

杜聿明(说蒋介石):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每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指挥,完了,完了。

刘伯承:这就好比一个好胃口的人入了席,嘴里吃着一块黄维兵团,筷子夹着一块杜聿明集团,眼睛还看着盆子里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我们的战法叫作“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三营长:这十几天,我都换了五个通讯员了,换一个光荣一个,不能再换了。再换我受不了啦。

总司令(朱德)三个十环,其余的八环九环上,八九也不离十呀。

在希腊文里,战略和诡计这两个词的含义是相同的。

杜聿明:我杜聿明决心与兄弟们共患难到底。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中原野战军与装备精良的80万国民党军,在陇海路以南、 淮河以北激战65个昼夜,歼灭国民党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55万人,俘虏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击毙黄伯韬、邱清泉等高级将领。
斯大林元帅闻讯,当即在他的记事本写下60万打败80万,奇迹,真正的奇迹。
事隔38年后,美国陆军参谋指挥学院的高级研究员远涉重洋,来到淮海战场考察,试图解开这个难解之谜。

 5 ) 因演得太像邓小平,他被邓小平本人盖章认可,这部电影,百看不厌

在饰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中,卢奇是最受大众认可的一位。

从1989年的《百色起义》,到前段时间热播的《跨过鸭绿江》,在很多人眼里,“邓小平”早已成了卢奇的代名词。

有一回,记者采访到邓小平的女儿邓林,问起卢奇的表演如何?

邓林用地道的四川话回答:

“卢奇演我父亲演得最好,我们全家,还有我父亲,早就认可了他扮演的邓小平形象!”

卢奇的表演不仅深入普通观众的内心,更得到了邓小平全家人的盖章认可。

从外在层面来讲,卢奇确实和邓小平本人达到了高度贴合。

为了接近邓小平本人的形象,卢奇做出了很多牺牲:

比如因为眉毛太浓密不得不拔去一半眉毛;

比如硬生生从一个闻到烟味就咳嗽的人变成一个吞云吐雾的“老烟枪”。

对于这样一位受人民爱戴的伟人,卢奇不愿有丝毫懈怠,每次出演他都力图在每个细节处,做出更为生动的诠释。

这一点便反应在了皮哥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中。

《淮海战役》中有这么一处片段,给皮哥留下很深印象。

寒冬腊月里,大伙儿都裹着棉衣,邓小平却赤膊,吹着刺骨寒风洗冷水澡。

冷水浇到身上的那一刻,他不由自主地打个激灵,但他告诉警卫员:用大桶,给我来个痛快的!语气里有着掩饰不住的舒爽畅快。

虽然只是和主线没什么关联的“闲笔”,但却是邓小平生活习惯的真实写照,也透出其性格中的那股韧劲儿。

诸如此类的细节,卢奇在片中都一一进行了还原。

但在卢奇看来,想要完成这些外在模仿并不难,就像他说的,演好邓小平,只是言谈举止根本不够,要从根本上把握人物的“魂”和“神”。

在《淮海战役》中,卢奇正是抓住了人物内在的各种“细枝末节”,从而呈现出真实的人物状态。

比如在等待消息时,邓小平一脸严肃眉头紧锁,看得出其内心的忧虑。

当刘伯承和陈毅带来好消息,邓小平一拍床板,兴奋地从床上一跃而起,还激动地喊了一句。

但片刻的兴奋后,邓小平马上冷静下来告诉战友,马上给军委发电报,这样的大行动一定要得到明确指示!

通过富有层次感的情绪变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质,都在卢奇的表情举止中传达给了观众。

在有限的表演时空内,卢奇不拘泥于脸谱化的塑造,而是以真挚丰沛的情感,实现了伟人在银幕上的“重生”。

就像网上评价的那般,卢奇在《淮海战役》中“不仅是表演,更成为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当然《淮海战役》不只是卢奇的“一枝独秀”。

比如电影中古月饰演的毛泽东,也是形神兼备,相比于我们所熟悉的雄才大略,他饰演的伟人几许柔情更让人动容。

影片一开场,便是毛泽东在农家小院,和小女儿一起推磨盘的情景,两人相视而笑的一幕,让人感觉无比暖心。

在林中散步时,主席与儿子毛岸英以及未来儿媳刘思齐的一番交谈,更让人看到他在领袖之外的长者风范。

对于毛岸英提出的要求,主席并未应允,只是告诉儿子一句话:到前方去,还有机会。

在这些事情上,即便是自己的儿子,身处高位的毛泽东也不愿搞特殊化;

但临别前,毛泽东将披的大衣给儿子,嘱咐他晚上冷的时候拿给思齐盖,让人看到其深藏心中的厚重父爱。

看着毛岸英他们逐渐远去的背影,身为父亲的毛泽东,此时已然是泪眼朦胧······

还有陈毅,他的那份风趣洒脱让人印象深刻,即便是在至关重要的总攻前夕,他的幽默细胞仍没有停止活跃。

因为开战在即话剧表演不得不中断,一个演员问能不能把戏演完,陈毅的一句话立马冲淡了现场的紧张气氛。

“对不起了,你们的戏没有演完,我们的戏就要开始喽!”

对于国民党的人物,影片也站在了较为客观的立场,真实呈现国民党人复杂的面貌。

比如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有能力有谋略,却不入派系不寻靠山,在争权夺利的国民党内算得上一股清流。

在深陷解放军的重围后,他也无奈感叹:半生的苦苦经营,如今都付诸东流。

纵然百般遗憾,但黄百韬也不愿逃走,就像他说的,情愿以死来回报蒋介石当年的知遇之恩。

伫立于江畔,本想以自杀终结的黄百韬,终究是死在了他人的乱枪之下。

抛开政治立场的不同,黄百韬的这份“忠”和“义”确实值得敬佩。

但朽木难支的国民党,却不会因为黄百韬的牺牲,放缓失败的步伐······

《淮海战役》除了塑造人物很成功,更用对比的方式,将历史的走向让人一目了然。

片中有一个段落,是将两党开会的情景交叉剪辑在一起。

一面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围坐在桌边,所有人不分等级不分高低,有什么意见看法就大胆提,最后进行举手表决;

一面是国民党会议中的肃杀气氛,蒋介石(赵恒多饰演)独揽大权形成压制,参会的每个人全都正襟危坐,紧闭双唇,等待蒋的训示。

会议上,毛泽东审时度势做出准确规划,语气慷慨激昂,让人倍感鼓舞;

而蒋介石面对困局却选择逃避,只是沉湎过往的辉煌,语气里透着破釜沉舟的悲观。

客观来说,胜利并非一开始就掌握在我方手中,一度也十分胶着;况且国民党内,也不乏黄百韬、杜聿明等有勇有谋的大将。

但胜利的天平为何会向我方倾斜?

虽然影片并未直接点明,却无处不在告诉观众,其症结就在“人心”。

比如片中有一处情节,一个小战士觉得难看不肯剃头,邓小平了解情况后,先让理发师给自己剃。

一旁的小战士看到这番情景,心中难免惭愧,也只得乖乖就范。

身处高位的领导者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处处以身作则,那么人心自然而然也就凝聚到一起。

尤其在我方军队遭遇粮食短缺的困难时,各地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都自发拉着车,到前线给战士们运送粮食。

就像陈毅说的那句经典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

反观国民党,内部勾心斗角,外部怨声载道,搞得人心尽失。

作为国民党的高级顾问,陈布雷早已察觉到这一点,在拜访蒋介石时,他指出目前的关键其实不在战争,而是收拢人心。

当陈布雷建议让四大家族,乃至蒋夫人为国库捐赠,蒋介石立马沉下脸,猛地一拍桌子:送客!

郁结难解的陈布雷自感国民党的前途渺茫,不久后便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得人心者得天下”,浸淫政坛多年的蒋介石不是不明白,但对于金钱权力的执念,注定了他得非所求的失败结局。

经过65个日夜激战,淮海战役以我军的胜利告终,连斯大林都称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是“真正的奇迹”。

影片最后,那匹在辽阔大地上自由奔腾的白马,就像是士气正盛的解放军,迸发着令人振奋的精气神,让人感受到一股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令人看完血脉偾张。

如今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铭记先辈们浴血奋战为后人创造的一切!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6 ) 蒋介石, 中华民族史上罕见的超级罪人

蒋介石团伙贪得无厌,民不聊生,消极抗日,攻击抗日部队, 屠杀抗日爱国将领,卖国,丢蒙古, 丢琉球,分裂台湾到如今半个多世纪的千古罪人,蒋介石是中国历史5000年上罕见的超级罪人, 比清政府还要可恶, 蒋介石这个人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太大了,在蒋介石一伙眼里, 中国人民就是他的奴隶, 国家就是他们牟利的工具, 不知道如今是哪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在美化蒋介石!!

 短评

比辽沈战役更引人入胜。黄百韬一死报君恩、陈布雷忧国死谏、杜聿明坐困愁城,都令人叹息。败笔之一是故意吹捧邓,甚至还有邓的裸背洗澡戏,简直偶像剧套路了。

7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片头:“献给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对比九十周年的献礼片《建党伟业》,当真是,承平岁月,消磨壮志。

8分钟前
  • 苜蓿
  • 力荐

淮海战役是粟裕打的。

12分钟前
  • UNKNOWNNIC
  • 力荐

邓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指挥了淮海战役

17分钟前
  • FiftyShades
  • 还行

豆瓣上竟然没有一个人夸这个场景~当年国军要是能走成这样也就不会转进台湾了

21分钟前
  • 坠落星辰
  • 力荐

邓二代的形象被刻意拔高了,对粟裕的表现还是不够

25分钟前
  • 推荐

蒋介石刚愎自用杜聿明无处施才粟裕勇猛无敌小平果敢无畏还没有辽沈战役好玩

30分钟前
  • 凛之魔法石
  • 推荐

自从邓大人说淮海是他指挥的之后,刘和粟几乎终生不谈这次战役。拍这部剧的时候,党政军参与过解放战争的几乎都参与了这部剧的审核,这也是这部剧质量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七十多年过去了,攻守易势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33分钟前
  • 冢虎
  • 力荐

38分钟前
  • Yurikhan
  • 力荐

杜聿明放弃徐州向西南撤退,途中收到蒋亲笔信命令杜务必向东南方向进攻,解救黄维兵团。杜聿明说道: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完了,完了。随后邱清泉,李弥调转向东南,不出意外的被东野牢牢包围。

41分钟前
  • nobita
  • 力荐

长镜头波澜壮阔 前后落日奔马十分精彩 除去主题不说 视听语言无可挑剔

46分钟前
  • 啸如
  • 推荐

“不要说你们一个纵队,就是中原野战军拼光了,其它各部队照样过长江解放全中国(gue)”,根据党指挥枪的原则,二代目作为总前委书记中原局书记,指挥淮海也说的过去。本片相比辽沈战役很多小情节有些过于做作,比如刘帅数台阶、二代目冷水澡、战士剃头,同时对粟裕表现不够,饶漱石就更是没有姓名。也有不少情节刻画的非常出彩,如小推车、雪地劝降,总体而言瑕不掩瑜。另外五人合影还原度太高,经典的长镜头为后世无数影视剧所借用。

48分钟前
  • 听海
  • 力荐

大概是被笑贫的粉举报删评了,但这一部的的确确就是坏在他身上,而且即便如此刻意地加戏,他的台词仍大多是些意义不明的废话。

52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所谓战略决战,简单说就是赌国家的命运、赌军队的命运。这个“赌”字啊,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出一个更恰当的字来代替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了。

55分钟前
  • 语石崖
  • 力荐

谁指挥的淮海战役?

58分钟前
  • 正太不怕坑
  • 很差

淮海是打得最爽的,却是拍得最差的,老蒋不配滑铁卢,李讷江青,14陈老总背后的书架,26刘邓陈相遇30把机密告诉记者36白毛女42假柿子45岸英夫妇,鸡鸣,镜头真好,沈安娜61邱清泉妈个逼66长镜头72特写邓,支前太差,95小哥99邓抢戏107,150大别山苦了113镜子126镜子,张冬凉摄影。

60分钟前
  • Ьь
  • 力荐

成就:在电影里指挥淮海战役

1小时前
  • 西西弗斯
  • 推荐

三部中最烂,某人硬说是自己指挥的,导致电影里指挥权都分不清,按照谭震林的讲法:「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1小时前
  • 已注销
  • 较差

如果真正全权由杜聿明指挥,绝不至于输成那样

1小时前
  • 育肥
  • 力荐

除了部分zz镜头,这就是中国电影的巅峰啊~一点点不爽的是因为当年的zz环境,此片极大的突出了邓,但大家都知道淮海战役真正的核心是粟,另外碾庄和双堆集都是极其惨烈的换人头,华野1纵4纵6纵的一些故事没拍出来有点可惜,包括十人桥。看着黄维兵团的行军长镜头,你一想到这里面没有一个人是CG出来的,还是会震撼的

1小时前
  • 从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