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情片英国2004

主演:布莱丹·格里森,Rúaidhrí Conroy,David Wilmot

导演:马丁·麦克唐纳

播放地址

 剧照

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1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2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3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4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5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6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13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14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15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16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17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18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19六发子弹的手枪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7 15:14

详细剧情

  Donelly(Brendan Gleeson 饰)从医生口中得到一个坏消息,他的妻子不久前刚刚去世。悲伤Donelly将他们宠物兔子的照片放在妻子手中,于清晨独自踏上开往都柏林家中的列车。  火车上,Donelly的对面坐着一个喋喋不休的青年(Rúaidhrí Conroy 饰),青年似乎对一切都颇为不满,空中充满抱怨,时而与邻座的夫妇发生口角。那对夫妇刚刚失去自己最心爱的女儿,而青年尖刻的话语令丈夫(David Wilmot 饰)暴怒不已,妻子(Aisling O'Sullivan)则在绝望之余作出痛苦的选择。  随之而来的一场变故让Donelly突然发现,就在前一天晚上,他们都失去了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

 长篇影评

 1 ) 豆瓣7.8,这部奥斯卡获奖短片告诉你,上帝不总在一个地方帮你

孤独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当一切与你无关的事情结束后,你开始回想自己,身边竟然没有一丝丝与生命有关的东西陪伴。或许这才是孤独的终极意义。生活总是在继续,但是很多人却在这种继续着的时间里慢慢的让自己落单,以至于最终变得孤独起来。

这部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的作品,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老年男子在某一天晚上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伴侣。这种在命运即将来到终点站之前,与陪伴自己一生的人生离死别,这种痛苦难以体会。伤心欲绝的男子,踏上了一列开往远方的家的火车。在这列火车上,他遇见了一个喋喋不休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从头至尾都是令人讨厌的。他总是神经质的自顾自说着很多无聊的话语。对于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想要迫切地表达自己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而且大多数的时候,这种看法会很奇怪。这样一个人群中的异类,一开始就对于男子没有任何的尊重可言。戏谑的语气,以及看似不怀好意的调侃。让男子对于他的厌恶顿时倍增。

但是刚刚经历过丧偶之痛的男子是无暇理会他的那种情绪的。而这样的困境也在另一对中年夫妇的到来后戛然而止。年轻人看似终于找到了自己可以攻击的对象,对于那个哭哭啼啼的妇人不加掩饰的给予嘲笑。本来很伤心的妇人,因为这个年轻人的骚扰而变得更加的悲痛。即使是她的丈夫适时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但都无济于事。

老者对于这种气氛很是尴尬,因为自己的心中还装着一种属于自己的伤痛。他来到了售货处,然后买了一瓶酒,这个时候,那位丈夫也赶了过来。而就在此时,年轻人跑了过去对于悲伤的妻子开始了肆无忌惮的调侃。通过讽刺他的儿子长得很丑,而最终使得妇人跳车自杀。

而从此之后,年轻人变得更加的喋喋不休了。在男子讲述了自己的妻子已经离自己而去的事实之后,年轻人终于展现出来自己的另一面,开始对于男子进行宽慰。而与此同时也透漏给他一个信息,自己的母亲昨晚也去世了。

这个时候两个人才产生了共鸣,临别之际,老者从车窗外的警察中获知,原来年轻人昨晚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这样的结果是令人意外的。而当老者拿走了那把只剩下两颗子弹的枪以后,故事便开始走向了高潮。

最终孤独的老者即使是刻意的不去相信上帝的存在,上帝依旧是在关键的时刻救了自己的性命。这虽然是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但是同时也是给予自己的最致命的打击。孤独在这漫长的一生中便会长久的在自己身上留下痕迹。

这样的一部短片,虽然时长上限制了很多因素的表达,但是在细节以及人物的架构树立上却是很有建树。那段吹牛的故事确实很燃。

而且在细节上本片尽可能的做到了最好。比如开始的时候老者对于自己已经离世的妻子坦言,他会追随着一起在天堂见。再比如说当老者跟年轻人告别的时候,那个年轻人说对于老者妻子的死很抱歉,以及老者对于他的回话,还有就是年轻人在鼓动着妇人自杀后,仅仅是内疚了很短的时间。这些细节都是对于这个人物的性格的准确刻画。

最后的时刻,将上帝的照片放倒,更是加深了这种悲观的观点的蔓延。但是现实却在这个时候同他开了个玩笑。孤独将会永远的伴随着他左右,久久不能离开。

当我们怀揣着一种观点开始生活的时候,现实往往是会与理想相悖的,年轻人看淡了一切,生活中的他可以调侃任何人,但在临死之际却以一种他认为非常逊的方式离开人间。而男子一心求死,但却最终没有如愿。上帝一直都在,当你需要的时候他可能不会在你身边,但是当你厌烦的时候,他可能会刻意的延长你生命的终点线。

孤独会永存,生活当然也会继续。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如同那头牛一样,波澜不惊的外表之下,却总是会在内部爆炸。

 2 ) 有种快感

在《2005年奥斯卡短片全集》里看的。看完不咸不淡的前面四个短片,到这个的时候有种浑然一震的触感。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假如我是评委,也会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Martin McDonagh~ 不仅仅因为他的演员狠出色,情节狠时髦,最主要,还是因为他狠耐人寻味。

主题,很难说,但是同样与人之将死有关,也关乎到历经生死-------不能相信你看到的,因为不能想象接下来可能发生的。

整个短片弥漫了血腥、荒谬、恐怖,故事很反常,演技让人投入,有一种失控般的紧张感。很喜欢看这种电影的体验,总有不好的预感,但是不会如我们所料。

它给你展示了生活中超乎常理,超出想象的一面。足以反思我们平时判断事物的常识.....究竟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补充,导演Martin McDonagh70年生人,08年之前,总共只有Six Shooter的执导经验。而他的第二部电影,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片,是扣人心弦、紧张感十足、众明星领衔的《杀手没有假期》------In Bruges。

                                           2008.6.20补

 3 ) 也许只需要互相理解就可以了,然而现实中更多的是用一颗子弹来解决问题

失败教育引发的血案:

绿衣男对明星轶事的了如指掌说明他的内心很渴望被关注,他的内心深处也希望成为明星,他对这些名人有多关注就证明他在现实生活中有多缺乏关爱。

绿衣男人母亲对其不合理的期望让他开始扭曲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悲剧,首先是杀了母亲(两个婴儿的猝死不确定是否跟他有关),然后是引发了火车女人的自杀,他自己的死亡以及兔子的死亡,不算上自杀未遂的 Donelly也有4条生命消亡。

母亲对其不合理的期望从绿衣男子的自述中可以看出:

如果你是高个子想当赛马手怎么办?这句话说明绿衣男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根据先天禀赋来的,而他的母亲却觉得一个人只要努力可以成为任何想成为的料。显然他母亲肯定强迫他去做他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情。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无法与他人形成真实的交流:

绿衣男所看到的世界都是因为个人经历而形成的主观世界,他的母亲虐待他,他就会以为其他的孩子猝死也是因为父母的虐待引起。

失去儿子的男人会因为失去儿子的悲痛而觉得绿衣男说的一句不算脏话的脏话而怒不可遏。

失去儿子的女人会阻止丈夫告诉旁人自己的伤心事,似乎她觉得这只会成为别人的谈资,而得不到真诚的安慰,这肯定也是因为她的个人经历造成的,她具体的经历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应该没有太幸福。

失去妻子的男人会因为过度的悲痛而忽视外在的规则,只强调自己当下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他问服务生不卖酒嘛?服务生答现在是早上11点,言下之意应该是未到卖酒的时间,但是男人只是强硬的强调自己的需求,我没问时间,我问的是卖酒嘛?)

服务生和失去妻子的男人聊着聊着就说起了你想干我这行嘛?暴露了他并不喜欢他的职业,你看每个人在争吵的时候其实都是在诉说着自己生活的不满而已,他们并没有很在乎对方说了什么。

最后通过讲述充气牛的故事,失去妻子的男人和绿衣男达成了短暂的交流互通,然而下一秒绿衣男就死了。

爆炸的牛,也许意味着人和人的相处,对方本来就要爆炸了,你做的事情只是延迟他的爆炸,那你还会不会去做呢?这么做还有没有意义呢?不干预的爆炸和干预之后的爆炸会是同样的爆炸嘛?也许程度会有不同呢?

关于片中的其他动物,也许对应的是片中不同的人物,影射人身上的某种动物性,尤其当人痛苦愤怒的时候会像动物一样危险而愚蠢,没有深入的思考先大概这么猜想一下。

结局 Donelly的枪出了问题他没能死成,感叹这他妈是怎样的一天,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我就知道他不会在试图自杀了,所有的沉重都将终结在这一天,明天又会是一个新的开始,结局还是给人们留了一点希望的,今天很糟糕,但是明天就不一定了。

他的治愈也许是因为他共情了绿衣男,这种共情让他觉得自己并不是悲惨的唯一一人,从而影响了他的潜意识让他没有真正的去死。

 4 ) 提示

绿衫小子的妈妈不爱他,他的童年是灰色的,说话思考都没有条理像个智障。 除了童年没有提到他的父亲,应该是早逝了。他有个弟弟,年龄应该很小,是她妈妈眼中的失败品二代,被他的妈妈有意无意的害死了。 他很崩溃,杀了自己的妈妈,带着小时候的玩具(传给了弟弟)逃上火车。 他以为电影里的枪战就是现实,站着举双枪还击,主角光环也救不了智障。 只有丧偶的男人看到了他孤独的孩子样的一面。

 5 ) 打飞人尊严的手枪

有感而发,信手拈来,连开六枪。
短短30分钟,人物如此立体,情节完整,没有一句废话。
马丁处理过的黑色幽默,会让人感觉“黑色”之庞重能完全碾压“幽默”,但后者又不可思议地轻巧地撑起了一切。编剧和表演无需赘评。简单的故事,视点和立意才是感染力的源泉。
主题一开始主角就对着死去爱人说出了口,但只说了一半“…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我不知道你去哪儿了”。随着故事深入,下一半也隐隐道来:“我再也不相信上帝”。
信不信不重要,除了孩子气的自暴自弃,沉重的孤独和哀伤那时根本再找不到安放之处了。这短片就是描述人们那一刻的狼狈模样。
痛苦相较于快乐,是更积极的因素。少年穿着可爱的绿衬衫逼逼叨了一路。但这积极因素仅仅是指,人感受痛苦是更主动的。没有过多的褒义了。少年持双枪狂怼警察不是要展现他的嗜血模样,这是一个懂得花式马术的悔恨的丑孩子在幼稚地自我毁灭。这点和跳车的女人以及打算崩掉自己的主角,没有什么不同。
还记得那头牛吗。
给予你爱或恨的人,被你爱着或恨着的人,这些生命一旦逝去却总是以如此简单到荒诞的方式。被一颗追悔莫及的子弹把脑袋打掉下来;没见到带着“儿女”照片的爱人便在病床上咽了气;因为可能那么一丁点小小的失误死于生命的最开头……这和被一个逗逼心血来潮地掏出火机引爆又有多大差别。
然后爱也好恨也好,突然找不到安放的地方,简直仿佛它们根本就不该存在似的。
对此,人感受不到任何的尊严和意义。
神并不存在,就算存在,反正他现在是没在这里。想着想着,那困扰着所有人的巨大的虚无感再次以熟悉的方式向自己袭来。
要么自毁要么move on。就连到了这里,其实人都没多少选择的权力。就像被老爸崩掉脑袋的可怜的戴维。也因如此,滑稽的事情发生了。最后主角情不自禁的吐槽起来“今天还真尼玛的操蛋啊”
听了这话,我相信他应该是能挺过去的。用蹩脚的技术把戴维的脑袋缝回去,打算将其和爱人埋在一起,然后哭起来?哭累了之后开始想着,是不是该给谁打个电话什么的……?
这时电影早已结束。完美。


懂点黑色幽默,能大幅降低自己被自己怼死的几率。不不,这不是个笑话。
买自己最喜欢的蛋糕吃,能吃5个你就买8个;毁掉所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然后想起来还是有点小后悔;回想在大巴上泪如雨下的自己,那张脸该是有多让人倒胃口……这些之后,兴许你就不会自杀了呢。人能简单地怼死自己也就能简单地不怼死自己。这不很简单么。
大部分时候,人都是简单到如此没有尊严的生物,认命吧。

 6 ) 玩偶猩猩与弑母少年

在一部27分钟的电影短片中,玩偶猩猩一直伴随着主要人物——弑母少年,看起来应该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为什么要设置一个镜头有限又不怎么起眼的玩偶猩猩呢?以下是个人不负责任的推测:

1.纯粹凑数的动物形象,如同兔子、狗、绵羊、飞鸟、胀气奶牛。六种动物,一种罗列。

2.玩偶猩猩即是弑母少年的投影。长得丑的孩子,从小遭到母亲嫌弃,被抱着撞这撞那,渴望有陪伴。在目睹向胀气奶牛捅刀后开始折腾,强硬对待自己并不好的母亲,在一次矛盾后枪杀母亲。

3.玩偶猩猩是弑母少年的弟弟。猝死是父母「撞死」丑孩子后对外人谎称的死因,父母害死孩子的案件非常少见。电影开端时医生透露有两个孩子和一个女人死掉了,鉴于其中一个孩子及其父母在稍后的电影中出现,难免会猜想另一个死去的孩子与女人是否有关系,如果是弑母少年的亲弟弟(又一个丑孩子的可能性极大),那么其母必然十分崩溃,失手杀了孩子,弑母少年更加崩溃,枪杀了母亲。

4.与另一个死去的孩子无关,也与母亲无关,只是一个玩偶,被弑母少年需要而已。行为怪异逾矩、口无遮拦、同性恋倾向、有两把左轮手枪、刚刚枪杀母亲……可仍是一个少年,需要继续活下去。没有任何朋友,那就用玩偶猩猩吧,即使生活变成了死路,无处可逃,弑母少年还是(迫切的)需要新的陪伴。

无论有无隐喻、究竟是何隐喻都要基于电影本身来理解,不过,电影语言所表达的毕竟有限,像海面上被看到的冰山一角,至于冰山之下是何状况,冰山全貌究竟什么样,就需要观影者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了。

 7 ) six shooter

                  故事紧凑,最具震撼力的应该是绿衣男孩小时候看到胀气的牛爆炸的一幕,血肉横飞。貌似是在车上给Donnelly讲的一个无关的故事,而实质是荒诞人生的开始。这件事对绿衣男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牛爆炸那一刻,镜头缓缓的移到小男孩,他是微笑的。在火车上当他讲这个故事时还是那么的兴奋,他是偏离与正常人的,在常规的价值体系中脱轨的,从那写对话中可以看出,他头脑中的信息几乎都是杀戮,死亡以及对世界的绝望,当他说”妈妈总说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想成为他想成为的料,可这对于想当赛马手的高个子来说还是真的吗”时,我感到这个穿着充满青春色彩的绿色衬衫的男孩对这个世界的执拗,他当然对于donnelly的回答“他可以表演马术”是不满意的。
                  导演在层层的铺垫中, 将三个刚刚失去各自亲人的人们安排在了一个人生列车上,戏剧性就在这,绿衣男是孩他们的纽带,点燃了失去孩子的女人跳车身亡的导火索,他的手枪又成了donnelly想自杀的工具。在故事的推进中,是他们对于死亡的感受,对于人生的疑问,当donnelly看到刚刚和自己坐在一列车厢的女人已经死去时,他说出了自己再也不相信上帝的话,当最亲近的人离开之后,我们的生活到底还剩下了什么?绿衣男孩似乎更加理性的说出了无奈:“我们不是还得活着吗”
                结尾也出乎意料,当donnelly想要自杀时,手枪却走了火,这是上帝的旨意吗,还是该相信上帝的力量吗?
                            
                  
                   

 8 ) 《六发子弹的手枪》一个关于“故事”的故事

森森大军影评人 讲师 编剧

六发子弹的手枪

回答影迷提出的以下问题

1 为什么本片叫做六发子弹的手枪,究竟是哪六发,一共死几个人 ?

2本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大量剧情的阐述,以及相关道具,猩猩,兔子,牛……在本片的作用。

4列车员在本片所起到的作用,如何解读这个人物?

奥斯卡金像奖(2006;第78届) 获奖:1

获奖·奥斯卡奖-最佳真人短片

【奥斯卡获奖短片】六发子弹的手枪(2004)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www.bilibili.com

女:这电影绝,故事还算精彩,就是让人说不出道不出,到底啥玩意?奥斯卡越来越走偏锋,总拍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东东!

还是那句话,真没人懂它也获不了奖!《三块广告牌》能看明白不?人家评委心里可都跟明镜似的,好就是好,艺术就是艺术!看完了就犯晕,一脑子浆糊的肯定也只能是观众!

女:这么说本片跟《三块广告牌》差不多?也是讲”情绪”的?

本片并非讲情绪,但手法还真的有点像。主题思想都需要深挖,挖出来你才觉得这电影有高度有智慧

女:那我可要请教几个问题了,咱们算一下,这六发子弹到底打死多少人?您看,在医院,医生说昨夜两个婴儿死了,一个女人被儿子打死了……如果说车上那个毒舌仔把他母亲打死了,车上夫妇的儿子夭折了,那请问另外一个死了的婴儿是谁的……这对不上号啊?……

呵呵,我就说你不会看电影,当初在《三块广告牌》你也在纠缠这些问题,谁是凶手,到底谁放的火……?本片导演想表达什么思想,你怎么不去深究呢,你能否发现剧情和人物之间的联系呢?

女:我就是在找联系啊,到底死几个人,谁被谁干死的……

瞎联系,你这样分析有什么依据?医院死的人多了,怎么可能都聚在列车上?

女:倒也是!那您说这电影讲的是什么?

故事!本片通篇全是围绕两个字展开,“故事”!

总之,关于故事的一切,说故事的人,听故事的人,以及听者对故事的各种反应,信与不信,甚至绝望自杀……

由故事引发的事故!

女:哈,这解读倒是新颖,赶快给我分析分析。

咱们先说列车上那“臭小子”,不但嘴臭,而且冷血,在别人眼中,他是典型一个玩世不恭的社会渣滓。

你有没有发现,他对好莱坞明星的八卦韵事如数家珍,还提到奥斯卡影帝的绯闻,包括同性恋什么的……

女:没错!好莱坞,奥斯卡,电影人……这些可都是生产和制造故事的地方。

明星八卦题材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谈资,听故事的人都喜欢这些奇闻和爆料。所以本片,我们让这个冷血小子代表电影导演,也就是故事的制造者。

我们分析他的状态,是为了摸清导演想表达什么思想,导演如何来阐述“故事”这种东西,另外,这家伙也承载了本片故事的一切……

女 :哦,明白了,原来这个臭小子还很有代表性呢!

是啊,故事的制造者找到了,那我们再看看列车上几位听众吧!

咱们说,人都是有好奇心的,你看,本片男主,片头在医院,哪怕妻子死去,他还不忘打听一下医院为什么这么忙,听到死了两个婴孩和一个母亲被儿子杀死后,默默沉思,或许以此慰藉一下苦闷的心情……

女:确实如此!

这里强调: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但是在列车上,那对夫妇就不爱听臭小子讲故事……

女:当然,人家孩子夭折了,心情不好!

对!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很重要,包括讲故事的人。极度悲伤的人是不愿意听你讲八卦和喜剧的……

女:哈,有道理!确实这些情节都是围绕“故事”再兜圈子。

那您说,本片为什么叫六发子弹的手枪?明摆着剧情和题目没关系啊!

导演起这个片名,就是在传递一个思想,引发观众思考,以己度人看完电影,琢磨琢磨自己是不是片中说的那种人。

女:这怎么说?

你看,听故事的人,最爱将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素材放在一起瞎捉摸,一通分析,然后自以为是的向世人宣告,我查清真相了,绝对是大爆料啊……

女:哈哈,这说的就是我!

何止是你啊,是谁谁心里明白,影评圈里其实有不少这样的人!

女:哈哈,对号入座,我记得片头男主一上车就对号入座了!

确实,这些亮点都值得玩味,但只有准确找出主题,探究到艺术层面,电影才能越看越有滋味!

还真是有意思,继续说继续说。

你要把这节列车当成电影院,那个臭小子就是导演,其余都是听众,这就有feel了……

女:恩,有时候我也觉得,影视圈很多导演大多挺冷血的,玩世不恭,可能是对于生活中太多故事已经麻木了。他们无所谓真假,只在乎噱头。离奇夸张的,血腥暴力的,真真假假,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别说听众,有时连自己都不信!哈哈。而且,也只有导演才总是在意别人愿不愿听他讲故事,臭小子的状态和影视圈那些故事大王真的很贴合。

是啊,你刚刚说的这些在片中都有所呈现吧,导演为了增加真实性和画面感,那头牛,记得吗?把臭小子的os都拍出来了,血腥暴力……

女:对,片尾也是,兔子的脑袋都被打掉了……

女:要说那头牛的故事真不错!本片故意将这个部分演绎出来,更加精彩纷呈,难怪那臭小子一定要讲出来与男主分享,呵呵,确实好故事!

有画面,有剧情,更像真的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以假乱真的往往是那些合情合理,引人入胜的段子……这就是故事的魅力!

尤其那些传播速度快,最精彩也最富有情趣的,我们谓之,“好故事”!

女:还有,同性恋也是编故事的好素材!

另外,太离奇的故事,很多人都不信,其中包括那些不愿意信的人,哪怕故事本身是真实的!

比如臭小子说,你媳妇从车上跳下去了,头撞在车窗上……他丈夫都不信呢?!

女:那肯定啊!看那小子的状态,好像一直在放屁,更不会信他这些话……

这就是本片分析的另一个角度,讲故事的人要以一种什么状态,以什么样的方式取信于人!

咱们看本片这个女人,也就是丧子的母亲。当她听完臭小子那几句话,就产生轻生的念头……跳车自杀!

女;因为她此时只能被安慰,根本无法接受任何冷漠与戏谬。

还有片尾,男主也开枪选择自杀……可以说,列车上发生的故事已经影响了他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死的看法……

女:那这些剧情想说明什么呢?

可见“故事”这种东西,杀伤力有多大!

故事演变成事故,事故再演变成故事……

女:哦,原来导演想表达这么个意思,真是新奇的呈现方式!

你记不记得这个情节,当丈夫对男主说,他家里的孩子死了,妻子马上抱怨,你干脆告诉有人吧……

女:没错,那女人是说过这样一句话,啥意思?

这其中另有目的。其实这女人不想成为别人的谈资,家里发生这样的事情,谁愿意说给别人听,被人议论?于是只能自己默默抽泣……

女:恩,有些故事确实是隐私,不足为外人道!但是,这女人后来自杀了,而且死得有些离奇,她肯定也没有料到,自己居然也成为下一个“故事”的主角……

说的太对了!这就是故事典型特征。

任何一个人或者物,都可能成为故事的主角!

无论,牛,兔子,还有那个玩偶猩猩,其实都有意无意成为故事的焦点,而且是最引人联想,难以忘怀的!

尤其那些血腥,离奇,最富有画面感,还有最能让人伤感,令人移情的素材……

女:对了,我相信臭小子的那只猩猩肯定也会有它特有的故事,因为臭小子最喜欢它……

怎么样,谁都可能成为故事的主角,想逃也逃不掉吧?!

绝!真的是这样!就说明星,谁也不想绯闻缠身,但真的不得已,只要是同性恋,大家都关注。平常人希望低调再低调,可是如果真遇到那些离奇的死亡事件,电视记者也会找上门……就说剧中人物跳车和爆头这些自杀方式,有多么刺激离奇,怎么可能不被人议论呢……?

对啊,想听故事,和挖掘故事的人真是太多了,毕竟人都有好奇心嘛!

女:还有一些问题,关于上帝,马术师,命运……对了,还有那个卖东西的列车员,这些内容和本片主题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根据四维一体拉片分析法,电影四大要素,剧情,人物,主题和高潮都是有机的整体。

你有没有想到,列车员这小伙子要是站在另一侧门,或者来回走动一下,他肯定能避免一起自杀事件。

女:嘿,真是的呢!那女人就是从另一侧门,在没人的时候自杀的!而且我注意到,男主和丈夫都问过他:你为什么不推着货车走一走呢?

这就是重点!说明这小伙子对眼前的工作非常不屑甚至厌恶,对不对?

女:是啊!他一定在慨叹命运不济,为何自己只能从事这样的工作?假如他站在另一个门,或者来回走动走动,就会听到多少有意思的故事,关键还能救下一个女人啊!

人生何必感叹命运,听听别人的故事多好!我问你,为什么最后男主不信上帝了呢

女:因为上帝夺走了他心爱的女人,上帝没有给他和妻子带来好运!

于是得出结论,也是导演想诠释的思想:

我们不相信命运,也不用相信上帝,因为,我们才是故事的主人!

女:哈,对了,臭小子提到的高个子做不成马术师,也是这个意思吧……?我现在终于明白了!

无论生与死,自己总希望是握住扳机的人,当然,也意味可能会被打死。不过,

你主动死也好,被动死也罢,都可能成为故事的主角,成为别人的谈资……

而你的故事很可能会被广泛流传,令人瞠目结舌,也可能黯然泪下,甚至还会想到自杀……

女:对,这就是你刚刚说的,故事的杀伤力……

现在明白了吗?不信上帝,因为你才是故事的主人,

哪怕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命运,是生还是死,但你足以承载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角色……

女;原来如此,再给我解析一下片尾吧!

片尾,男主自己的故事也很离奇劲爆,本来要和心爱的兔子分享两颗子弹,却只把兔子爆头了……

女:哈,他作为这个自杀故事的主角,真的很有意思,也很传奇啊!

是啊!他还说了一句话,fucking day……多么操蛋的一天!

其实这是大部分故事和小说在结尾通常用到的一句话,以此来做总结。

女:听完您解读这个电影,我真是感慨颇多!每一个人或许都能成为故事的主角或别人的谈资,嘿,真的是至理名言

对,因为我们都是有好奇心的爱听故事的人,至于如何编织你自己的故事,想被人如何评论,请自便吧!

森森大军:全面解析:《三块广告牌》到底是谁烧的?zhuanlan.zhihu.com森森大军:《老男孩》镜头语言全解析zhuanlan.zhihu.com森森大军:影评 《低俗小说》 到底导演想说明什么?zhuanlan.zhihu.com

 短评

四个孩子的死亡:弑母男孩、两个婴儿、兔子。男孩:童年被母亲虐待,因为是个丑孩子,母亲甚至想把他撞死再装成意外。另一个死婴可能就是他的弟弟,母亲的新生子。两种可能:1 这又是一个丑孩子,母亲杀死了婴儿伪装成猝死。2 男孩不想弟弟承受和自己一样的痛苦经历而杀了他。随后再杀死母亲。婴儿:妻子痛失爱子,表现得十分悲伤一直在哭泣,最后甚至自杀。相对的,丈夫并未表现出特别悲伤的样子,在弑母男孩看来仅仅是有些沮丧。两人对话中,妻子表现出明显的对丈夫的厌恶,孩子也许并不是猝死,而是和丈夫有关。兔子:没有孩子的一对基督徒夫妻,妻子去世后无法承受,想要和妻子在天堂见面的丈夫。首先要杀了自己死后无法独自生存的兔子。兔子David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两人的孩子,杀了David便是杀了自己的孩子。

2分钟前
  • 野口笑子
  • 推荐

结尾赞,跟《迷雾》很像

7分钟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推荐

《杀手没有假期》导演处女作。27分钟的短片的信息量之大足够可以拍成一部长片了,奶牛大爆炸的段子尤其怪异又好笑。

11分钟前
  • Don't Panic!
  • 推荐

小男主长得很像CP嘛

12分钟前
  • Y
  • 力荐

不到半小时时间,故事却异常饱满.如果将之拉长到一部长片的正常长度,你也不会觉得有注水之嫌.从死亡始,到死亡终,人们面临的不是生死就是感情.几个演员的表演也很到位,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主角说,他不再相信上帝,最后上帝显示了他的存在.

17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力荐

有意思

20分钟前
  • scofieldd
  • 推荐

2005年奥斯卡短片。六声枪响拉开了对人性的荒诞和不堪一击的生命的质问的序幕。枪,作为片中最为重要的道具,象征着生命的终结,正是拉开这一序幕的钥匙。

21分钟前
  • 刘小黛
  • 推荐

真心的爱这个暗黑贱导哇~~

24分钟前
  • feather
  • 推荐

看不懂。。

27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马丁·麦克唐纳的标签:超级粗俗的措辞;发于暗黑的笑话;犀利无情的视角;同比重的刻薄与搞笑,以及一瞬间的超现实暴力——本片最高潮就是奶牛气爆。

3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不堪一击的生命

33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推荐

what a fucking day!

35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Show Your God Bullet Proof

39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话剧人改行干导演 还是有舞台范儿

43分钟前
  • 闲人
  • 力荐

Oh, Jesus!What a fucking day!

4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

48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what a fucking day

51分钟前
  • 三七
  • 推荐

豆瓣有两个Six Shooter?!

54分钟前
  • King Sitcome
  • 力荐

猴子和死亡

56分钟前
  • L@TtE™I我亲爱的偏执狂
  • 力荐

豆瓣怎么有两部six shooter?! 好吧,重写一遍”叨叨的语言见编剧功力,神奇的奶牛爆炸见导演功力“

58分钟前
  • 粟熙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