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棒棒

记录片大陆2016

主演:何苦

导演:何苦

 剧照

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2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3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4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5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6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3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4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5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6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7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8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19最后的棒棒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10:12

详细剧情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癸巳岁末,几个佝偻背影即将道别正在消逝的行业,一名退役中校扛起一根棒棒开始了自己的追寻——辉煌与尴尬,艰韧和无奈,他们的人生无须评说,他们的故事值得铭记。

 长篇影评

 1 ) 富贵无足道,贫贱究可哀

有朋友问我,最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形式会是什么?

当时我答不上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定的文艺样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话本。一个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玩法。按艺术理论说,这与时代精神与艺术趣味相关。各人有各人的玩法,各师各法,各庙各菩萨。这就是文学和艺术能够带给人乐趣的根本所在。 但是总有一些事情是比较不会变的。 比如对于人性的关切,对于底层的关切,无论在何种艺术表达中,都是永恒的主题。 人皆欲富贵。唯独艺术和艺术家不能富贵。对于富贵,因为并不能止步于富贵就行了。《红楼梦》在元妃省亲之后必须败落,金粉簪缨之族必须勾陷,这不是因为观者心理不欲富贵恒久,而是因为这是上天的规则,盛极而衰,物极必反。 国家不幸诗家幸,不得意人诗易好。缪斯好像喜欢在贫贱哀愁之中发光。不去说杜甫诗,也不说曹雪芹。我可以这样说,尽管当今之世,各类大师,但是日后能得大名,成大功,为后人所称道的,必是在当世吃过大苦之人,而绝不会是尽享名利之徒。 而人性之坚忍,之美丽,固然也存在于慈善家之心之行,然而更为难能可贵地,是保存在底层贫贱之中,是地皮青苔之上开的美丽的小花朵,让人感觉人世毕竟可以留恋。

然而百姓生计之多艰,是足以使人长长太息!故艰难困苦当中难得的温情与尊严,亦足以使人觉得世界毕竟美好。 6小时多,一气看完,数度落泪之后,《最后的棒棒》促使我写下了上面的话。 如果现在那个朋友再问我,你觉得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式样会是什么呢?我现在可以给出我的答案了。 那不会是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小说,也不会是二月河的政治历史,还不会是张艺谋的电影,而极可能是《最后的棒棒》、《大路朝天》这样的独立纪录电影。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创作之路,以最为宝贵的同情和悲悯之心,记录下影像,而隐藏其后的良好的文字功底,仅仅是一重重品质可靠的加持,是术也,非道也。他们所幸持了正道,这也是我们的所幸。

 2 ) 自力巷53号

自力巷53号

作者:潘俊文




何苦和老黄起床到附近公厕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里,他们所租住的自力巷53号变为了废墟。

自力巷53号距离重庆最繁华的商圈解放碑不到300米,是被誉为“市容毒瘤”的十八梯众多危房里的一栋。

半年之前,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正团职转业军官何苦,带着一名摄像师和1300块钱住进了自力巷53号。他准备和这里的棒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边体验生活,一边将每天发生的故事拍成纪录片。



出租房被强拆之前,他们也收到了“立刻搬离”通知,可是以往经验让他们觉得“能住一天是一天。”因为从1996年十八梯改造工程启动以来他们收到过无数次这样的通知。

这次拆迁来的太突然,老黄看见拉起警戒线,立即冲进房子准备拿行李,可是还没拿到行李就被工作人员以“趁火打劫”为由架了出来。

何苦和棒棒们一样,所有积蓄和物品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只有摄影师在房子倒塌之前的一刻,抱着摄像机冲了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老黄白天在废墟前守候,生怕有人钻进废墟拿走他的积蓄,晚上和何苦一起睡在街边的长椅上。

流浪街头到第六天,何苦正为找到一个安静又通风的过道而幸福时,老黄却因为长期的高血压突发重病。何苦背着他要去医院,老黄却无论如何也不去。

仲夏雨夜,老黄在重庆街头痛苦流涕,关于这几天的遭遇,关于这一生的委屈。他说:“好人原来没有好报”。



每一个重庆棒棒都有一个必须成为棒棒的故事。

何苦的师傅老黄,一辈子辛勤劳动为儿女,自己省吃俭用积极乐观。他出生在地主家庭,因为成分问题一直遭人排挤打压,找不到工作,娶不到媳妇。

后来,他入赘一个养不起小孩的寡妇家庭,得到一个女儿。因为要养家糊口,多年在外打工,等他三年后回家才知道寡妇有了新的男人。

他想死却发现连死的资格都没有,手中的女儿成了他后来人生的全部重点。将女儿送到每个亲戚家里寄养一段时间,自己去重庆当棒棒,一干就是20多年。



在这20多年中,老黄本分老实,生活在狭小拥挤的阁楼间,干活也固定在一个场所。有次老黄在拥挤的人流中和雇主走散了,他扛着数千元的化妆品在三峡广场等了5个小时,直到等来雇主。

当雇主要以100元作为报酬时,老黄却只收了30元。“说好的工钱是20块钱,但是找了他一天,耽误了我去做别的活,所以我多收10块。”

出门在外,老家很多事情不能操心,补偿款、自来水、房产证都办的不妥当。长期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女儿,教育也出了问题。

老黄说,一个房屋产权证断断续续办了20十年,每次总是找着这个领导另一个又不在。19岁女儿未婚先孕,不得不买房结婚,老黄没见过女婿就当了外公。

老黄最近还有两个艰巨的任务,一是准备花三个月时间回老家把房产证手续办了。二是帮女儿还完房贷就回家帮女儿带孩子。





老杭是老黄最好的朋友,他俩一起在五一路涂料厂门口揽了十年活。本来因为生病已经不打算做棒棒了,由于久病未愈,花光了所以积蓄,又不得不带病重操旧业。

老杭的婚姻和老黄一样也被另一个男人插足。老杭想过用很多种方法杀死抢走妻子的那个男人。也为此准备了三样东西:砍刀、三棱刀、弹簧刀。

很多年前,老杭就开始策划这场未遂的杀人事件。他先求助一个地痞,地痞承诺只要给他一万块钱,就会让那个男人从地球上消失。当时拿不出钱的老杭远走重庆,当棒棒,攒钱复仇。



攒到第一个万元后,老杭回乡,决定带着一万块钱去找那个地痞。当天晚上,一个小偷关顾了老杭家里,偷走了那一万块钱。老杭无奈,只得返回重庆,再做棒棒。

攒到第二个万元后,老杭拿着一万块钱去找那个地痞,却得知地痞被捕入狱,复仇计划再一次落空。

老杭决定自己动手杀掉夺妻的仇人。为此,老杭买了第一把刀,砍刀。他说,想用这把刀砍死那个男人。

后来,老杭买了第二把刀,三棱刀。他说,想用这把刀在那个男人屁股上捅一个不好缝合也医不好的伤。

再后来,老杭买了第三把刀,弹簧刀。他说,只想用这把刀阉了那个男人。但当他把弹簧刀拿在手上的时候,却发现手在发抖,最终还是放弃了。



老杭注定做不了坏事,像策划杀人一样,他策划如何花掉收到的一百元假币,也策划了半年。

终于找到实施的机会,但当他把一百元假币掉包退回给女顾客时,一切策划好的逻辑语言突然停滞了,他拿着假币进退两难,擎着泪接受对方质疑和盘问。
 
最后,看出端倪的女顾客将一百元撕成粉碎,说就算做了一次社会福利。假币花了,老杭却高兴不起来。

最近,老杭乘着回村,请来师傅为自己打造打造棺木。他说,房子再舒服也只是几十年,棺材才是永久的陪伴。





44岁的河南是他们这群棒棒中最年轻的,也是最不误正业的。他梦想着有一天能“诈金花”一夜暴富。

何苦刚住进出租房,河南就三番五次借钱作赌资,可是每次都输的血本无归,不得不每天吃馒头和面条。出租房的房租他也一拖再拖,直到最后被拆迁一共欠了9个月。



没有人知道河南的真实名字,他来自河南,于是“河南”就成为了他的名字。河南的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改嫁,后来又给继父生了两个孩子,17岁那年,河南离家走,在外漂泊,随后加入棒棒军。

2001年,两个未成年小混混用匕首挑断了他左踝脚筋,落下残疾。至今河南,不仅没有初恋,而且连身份证都没有。

河南是他们中,唯一有些文化的,没钱吃饭,却订阅报纸,国际新闻,社会新闻每天都看。没有饭吃的时候,他说看报心里会好受一些。



后来,河南动起了歪脑筋,打算靠赌博赚钱,每天在巷口斗地主、诈金花。最近,有一件事让他耿耿于怀。

人生中第一次拿到三个A,正好也遇到别人拿到三个9,正准备和别人血战的时候,对方却因为没有钱而退出牌桌。

认清赌博并不能带来温饱后,他先到一家机械厂打杂,后来因为没有身份证而被解雇。

最后,他回到了最初因为多吃两个鸡蛋而被老板大骂的路边摊打杂。这次老板不再抠门,每次给他盛一大碗饭,他毫不客气,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老板笑着说“他这吃相能招揽客人”。
 


老甘几次厄运缠身之后,请十八梯的“神算子”为自己算了一卦。算命的说老甘将从60岁开始转运,对此他深信不疑。

他已经为60岁后的发展,准备了两摞厚厚的零钱,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边翻边对着镜头说,“以后做生意好补钱”,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年轻的时候,老甘经受着命运一次又次的玩笑。他总结为,一个女人和两个小偷,改变了他的一生。

25岁那年,老甘交往了整整五年的未婚妻突然悔亲,老甘痛定思痛后,决心发奋图强到重庆干一番事业,将来娶大队长的女儿让未婚妻后悔。



进城的第一个五年,他攒了10000块,准备开一个小面馆,在从银行取钱回来的路上被人摸了包。第二个五年,他攒下了25000块,在准备盘下一个日杂店的关键时刻,小偷破门而入又把钱偷光了。

近几年,老甘为了追求稳定已经从棒棒转行为给大排档做服务员。洗菜、洗碗、打扫卫生,每天40块钱。为了让老板加5块钱或者减掉洗碗项目,他以辞职要挟也没得逞。

他休息时就躺在床上看刘三姐,白娘子和西游记。生活邋遢,散漫却充满智慧,炖猪肉煮没办法用电饭煲,他就用烧水棒。衣服行李被埋在废墟下,他就全面戴一个围裙,后面裹一块油纸御寒。

老甘期待已久的60岁终于来了,他本打算回村大办一场宴席,但因为没攒够钱就作罢了。回家的第二天他去了镇上的养老院,询问老人们住在养老院感觉怎样,多少岁可以住进来。

老甘说,如果60岁后还不能转运,他将到这里来。





冬季天气太冷,老甘好朋友老金的事业受到了冲击。

他搬到自力巷53号和老甘搭伙过日子,两人以每天的收获,决定在屋子里的地位,摩擦一直不断。

由于老甘处于待业期,很快两人的生活费就用完了。老金在美食城发现维持生活的方式,徘徊在吃串串顾客的周围,等顾客付账后及时收集未吃完的食物。

依托着这一渠道,老金的地位直线上升,每天带回来的不仅有菜还有肉。他说,“每天这样吃都会吃胖”。



因为美食城顾客丢了手机,管理人员下达了严防流浪人员进入的禁令。老金被当成小偷,再也进不去了。

春天过后,老金的事业开始有了起色。喝水、喝饮料的人多了,老金有时一天能捡两三百个瓶子。

随着重庆城温度的上升,捡瓶子行业竞争也会变大。为了饮料瓶子,老金经常守在喝饮料的人身边。用眼神哀求着对方,期待瓶子被递到手中的那一刻。

夏天老金买了旧手机,办了每月28元的电话套餐。前半个月他怕分钟数超出,舍不得打电话,后半个月又怕打不完吃亏。不停的给出租房的每个人打电话,打完一次查询一次10086。

后来,老金的手机丢了。老甘说,“不丢,10086都被打烦了”。

在出租房被被拆之前,老甘和老金请来何苦作中间人,平分了他们仅剩的一罐子大米。就此两人结束了AA制生活,老甘准备搬到老板那里,住十元一晚的宾馆。老金继续回到地下通道。





这些故事只是何苦经历和记录的一部分。一年的时间,他不仅成为了真正的“棒棒”,还积累了500多小时的素材。随后他和摄像师将素材整理成了一部350分钟的纪录片,名字叫《最后的棒棒》。

这些年,重庆的街头,棒棒越来越少了。与老一辈人实现温饱填补家用相比,新时代的农民工更渴望上升的通道,就算同样是体力活儿,当快递员也比当棒棒好太多。

所以,上个世纪90年代,重庆有20万人做棒棒,多是青壮年,而现在,重庆的棒棒只有3000多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

何苦说原本他打算先体验一年,然后在开始拍摄。可是后来他发现棒棒们老的太快,很多人都挑不动了。于是他只能拉同事入伙,一边体验一边拍摄。

除了拍摄出来的这部纪录片,他还撰写了一部17万字的同名“自传体”纪实文学《最后的棒棒》。




目前这部记录在豆瓣的评分为9.7分,好于99%的纪录片。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影片。

—— End ——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凹凸百态 光影日志

 3 ) 2021年3月9日,老黄走了

老黄辛苦了一生,很难过。

起初看他时,会觉得他是一个计较的人,但越看到后面你会越心疼他。他为了家人,吃得下所有的苦,所以才会计较很多,不像其他的棒棒,他有奋斗的目标。

看到这个消息也是沉静了好久,太难了太难了,我想到了父母,和他当初一样正在辛苦劳作,却没享受到什么福气。

希望大家趁父母还未老去的时候多对父母好些,吃的穿的,多给他们一些温暖,任何形式都行。

 4 ) 纪录片的后续

也是偶然间才得知这部纪录片的我,周末的晚上一口气看完了十三集。导演,转业的正团级军官何苦通过自己拜师,成为一名棒棒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式来记录和呈现给我们这群人的艰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是艰苦的,然而并没有放弃希望,用汗水和努力去争取。除了棒棒,想起还有纤夫,还有拾荒人、补锅匠、剃头匠等等各类随着时代发展,技术革新和社会进步背景下,日益衰落的职业,无论如何,这些人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争取更好的生活。希望这些付出努力的人们, 如同三毛所说,“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时的山和水,又回复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过,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秋天”。

看完后意犹未尽查了下,发现了个暖心的新闻。

转载自华龙网(原标题:暖!《最后的棒棒》导演请300余名棒棒团年 还有红包棉衣拿(组图))作者:薛宇飞

《最后的棒棒》主角们举杯庆新年。 首席记者 罗嘉 摄

华龙网1月27日17时50分讯(实习记者 薛宇飞)曾几何时,棒棒们肩挑背扛,为重庆发展做出贡献。如今,他们老了。春节将至,继向收入微薄的棒棒们发红包后,今(27)日,《最后的棒棒》导演何苦又邀请300余名60岁以上的棒棒团年。不仅每位棒棒领到一个过年红包,还拿到爱心企业捐赠的保暖棉衣,让这个冬季暖暖的。

趁棒棒师傅们还没来,何苦给每一个红包写上“向山城棒棒军致敬”。 首席记者 罗嘉 摄

大巴车将棒棒师傅们送到吃饭地点。 记者 罗嘉 摄

不少棒棒师傅表示,这还是第一次有好心人组织他们一起吃团年饭。 首席记者 罗嘉 摄

签名墙上留纪念 77岁棒棒推掉业务来团年

今日中午,在重庆江北区铁山坪森林公园旁某农家乐,陆陆续续驶入从解放碑、沙坪坝、石桥铺、江北等区域驶来的4辆大巴,车上坐的全部都是棒棒,年纪都在60岁以上。他们是受纪实片《最后的棒棒》导演何苦邀请,前来团年的。

受邀的棒棒们是今日的主角,就像明星走红地毯一般,农家乐门口竖起一面签名墙,每个经过的棒棒都会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名字,纪念这难忘的一刻。签名时,没有明星般的龙飞凤舞,更多的是朴实与自然。

今年77岁的董顺礼是这群棒棒们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董顺礼来自丰都,做棒棒已经20多年,一直在朝天门批发市场附近揽活。

董顺礼长期给一家日化店搬运货物,平常的业务比较稳定,去年攒下了1万多元。听说何苦要组织团年,董顺礼推掉了谈好的业务,前来和老朋友们聚聚。“这么多棒棒一起过年,还是第一次,一定不能错过。”

“这次邀请的都是60岁以上的棒棒,他们把青春奉献给了这座城市,值得我们尊敬。”何苦告诉记者。

其间,何苦还为《最后的棒棒》纪实片中主角老甘补过了60岁生日。 首席记者 罗嘉 摄

众人生日歌声中 60岁的老甘哭了

棒棒老甘一直有个心愿,就是能过一个热热闹闹的60岁生日。去年12月31日,即将满60岁之前,老甘结束了自己32年的棒棒生涯,回到四川邻水县老家,无儿无女无积蓄的老甘,就把过生日的想法打消了。

何苦和老甘认识多年,对老甘的心愿,何苦一直放在心上。准备团年的时候,何苦就打算把老甘请来,让大家一起陪他过生日。

今日的团年宴上,当300多个棒棒一起唱起生日歌时,老甘哭了。

收到惊喜的不仅是老甘,前来参加团年的每个棒棒都拿到何苦为他们准备的红包,还领到重庆某建筑公司赠送的棉衣。

“虽然东西少,也不贵重,但这是我们的心意。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引起大家对棒棒关注,帮助这些收入微薄的群体。”何苦说。

何苦表示,团年活动会继续下去,一直到这个职业完全消失。

不少棒棒师傅在饭桌上都含着热泪。 首席记者 罗嘉 摄

何苦和他的朋友们还给每位棒棒师傅送上了一件冬衣。 首席记者 罗嘉 摄

据何苦介绍,今天共请来了300多名60岁以上的山城棒棒军一起吃年饭。 首席记者 罗嘉 摄

每位受邀前来吃年饭的棒棒师傅都收到了100元过年红包。 首席记者 罗嘉 摄

这么多棒棒放在一起,场面十分壮观。 首席记者 罗嘉 摄

 5 ) 棒棒儿

“没事儿,喊个棒棒儿就是了”;“给XX师傅打个电话来搬一下”……这座城市的人面对重物时通常不需要过多焦虑,“实在不行喊个棒棒儿就是了”,这是一个自然而然会被想到的解决方案。

棒棒在这座城市早已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街上一声”棒棒儿“喊再正常不过,许多单位行政部手里都有几个长期合作的棒棒的联系方式。人们大概很难想象这座城市哪一天突然没有了棒棒这个行业。

我每天都能在单位附近看见五个以上的棒棒。这里有一所大学,总不至于没活儿干,于是一大早他们就蹲守在校门口。其中有两三张熟脸孔,是给我们单位干活儿干熟了的。

给单位干活儿是他们比较乐意的,一则单价要高些;一则工作量总是比较大的,总价也高,不似街上的散活儿,一趟就没了;三则单位的活儿长久,一年到头要做上好多单。一来二去,单位的人都能认得几个棒棒,谭师傅、毛子,等等,当然,我们从来不知道他们的本名或者全名。就像片里的老黄、老杭、老甘、河南、大石,谁都不知道他们的本名,或者说,谁也没想过要去知道他们的本名。人们只称他们为”棒棒“。

要说片子拍得真实,其中一点就是没有把棒棒都拍成差不多。同是一处的棒棒,各有各的三观,各有各的个性。老黄、老黄、河南,全都截然不同。就好比谭师傅和毛子,也相当不同。

棒棒这个行当,没什么明码标价,全凭当下口头商定。毛子深谙单位报账付费嘛总是相对慷慨些,于是爱叫高价,外头十块的活儿,在这儿总得要二十。次数一多,我们这楼的单人业务就爱交给谭师傅,谭师傅叫价显然就要本分得多,图的是个长期。于是有些临时保洁的活儿也交给他来做。

谭师傅这人爱念叨,做活儿时总是叨叨絮絮个不停。保洁时念叨房间脏,挑东西时念叨东西乱,大家也并不搭理他,只由他念着,谁都知道他并不是挑剔,不过是自言自语惯了。更有一次,为单位挑酒,只见他边装边念叨着:“这么多酒,肯定是FB,检举你们你们包要遭”。大家听了笑得咯咯咯的,他也并不理会我们的笑,继续念叨:“这么多酒,哪里喝得完嘛……”每每办公室听见一阵念叨声,同事们总要笑着互相说:“谭师傅又开始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孤单久了才养成这样自言自语的习惯。

谭师傅单身。这个城里的棒棒很多都单身,跟片里的老黄和老杭一样。也许是成过家又离了,也许是从来就没结过婚。

谭师傅说:“谁会跟着我们这样的人嘛。”

我们这样的人。

也许,没有一个棒棒觉得当棒棒是体面的,哪怕他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但那双大概只有下苦力的人才常年穿着的解放鞋,和那根被肩头磨得光亮的棒棒,还是让他不自觉地自卑。或许,更让他们自卑的,是大街上那一声声响亮的呼喊声:“棒棒儿”。

这个称呼似乎成了他们认命的理由。因为他们是棒棒,所以没有人跟他们成家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是棒棒,所以被人粗鲁地呼来唤去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是棒棒,所以他们不敢去想还能有其他“体面”地挣钱的可能。

但他们是有他们的“体面”的。

棒棒要扛在肩上,不然就像要饭的乞丐。老黄对于这一点非常坚持,因为他认为这是棒棒和乞丐的区别。

棒棒自然是比乞丐要体面的。

哪怕是跪在厕所地上用手掏便坑水道里的勺子,之后再用香皂洗五遍手,他也有他必须坚持的体面。

选择一个“卑微”的行业是生活所迫,在“卑微”里尽可能地维持体面,大概是生而为人所不能丧失的部分。

记得有一次整理小办公室,腾出些硬纸箱,自然想到给谭师傅打电话。大家都琢磨着这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我们省了事,谭师傅变卖这些硬纸箱也能有些收入。

谭师傅接了电话后不一会儿就来了,乐呵呵的样子,和他往常接活儿一样。

我是在无意间听见他的念叨。

前台的值班大爷见他整理纸箱,顺便叫住了他,门前垃圾桶周围也有一些同事丢弃的纸箱,前台大爷让他一起收走。

“垃圾堆的东西我是不收的。我本来就不收这些,又值不了多少钱。她们给我打电话叫我来,那是心里想着我,是一片心意我才来的。”谭师傅低声地对前台大爷念叨着,之后又重复了两遍:“垃圾堆的东西我是不收的”。

那番言语对我触动至今。这大概就是一个棒棒关于体面的坚持,也是一个棒棒对于人情的理解。

我们试探着将拓展活动中只穿过一次打算扔掉的迷彩T恤送给他,T恤非常劣质。他说用来干活儿时候穿挺好的,于是欢心地收下。后来,我们总在夏天看见他穿。

虽说棒棒干的是苦力活儿,似乎只需要付出力气和汗水,似乎跟上不上心沾不上什么边儿。然而谭师傅却有他上心的时候。

印刷厂里搬资料,谭师傅在这里是论“天”做的。一天一百块,把大家在里屋清点出的资料及时搬运到外头装袋。活儿不算重,他的任务就是一摞一摞的往往返返地搬就是了。识不得太多字的谭师傅是怎么记住这些地名和片区的,我们谁都不曾留意到。然而几次合作之后,在我们把资料交给他,顺口说出地名时,他竟然能当即作出他自己的搬运规划来:“这里先不忙,这个片区还没装,搬出去也是堆着的,占地方,先把这个地方搬了来。”他一边自顾自念叨着,一边实施着他的搬运计划。每每这时我们都相当惊讶,于是这业务交给他至今也就从来没换过人。

 6 ) 致敬最辛苦的底层劳动人民

周五一位同事来访,聊到她在老家重庆买了一套房子,提及重庆这一两年的房价飙升之神速。她走后突然想起一直在我的待看名单中纪录片:最后的棒棒。乘着周末闲暇之余赶紧把目标看了。所以请允许我吐槽一下:去你大爷的爱奇艺,这种纪录片你丫VIP才能看?幸好在暴风找到网易当年留下的片源。

首先感谢本片的主角导演兼制作人-何苦同志。至今我也不清楚何苦是化名还是啥,一个退伍军人为啥要来当棒棒?只是为了拍摄这么一部纪录片来记录山城这群辛苦的劳动人民,还是真的想做一名棒棒?目睹他融入自立巷,挥汗如雨做着棒棒的工作,窘迫时老干妈拌饭的伙食,看着他认真记录大家的工作、生活很是感慨。连同他带着浓重川味的普通话都顺耳可敬了起来。总之感谢他的付出,让我们能真真切切的去认识了解这群辛苦又可爱的劳动者们。

所以再来说说可敬的棒棒师傅们。有人嫌弃他们衣冠不整,但确实在山城的发展中他们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功效。负重前行敢于担当,最壮是你的脊梁,最美是你的胸膛!童声唱出这些歌词的时候我的内心异常感动。职业不分贵贱,棒棒师傅们不偷不抢凭着自己的力气劳动成果换取收益。只是他们的收益实在是少的可怜,而且这样一群日渐衰老的老人家们,住在已经被定为危房多年自立巷中,简陋、肮脏、艰苦的环境,看着无比的心疼、可怜。

其他师傅不多说,只想再聊聊本片第二主角:老黄。他的一生大概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不幸的童年,狗血的青年,辛苦的中老年,老年生活我不概括,希望他可以过的好一些。老黄拥有中国劳动人民的大部分优点:朴实、勤劳、善良。他对徒弟何苦友善“倾囊相授”工作、生活经验。为了女儿外孙努力工作,不贪图小便宜但也坚持自己的劳动收入。但是老黄师傅真的如许许多多老百姓一样,固执墨守成规,中间商赚差价等这类灵活变通的道理直到退休前夕才大概悟了出来。可怜好日子快到头,身体出了问题,幸亏女儿女婿还算孝顺,希望他的老年生活可以舒心安逸一些。

从老黄师傅身上看还折射出了很多社会问题:一家人为了一套房子,天各一方各自辛苦的打拼,却又不住在那宽敞明亮的房子里。老黄说当时支持女儿在镇上买房是为了小孙子有个好的环境,结果小孙子跟外婆住在山坳里。小外孙很乖,跟外公道别时一句:外公你走吧,我会听话的。让人动容不以,也希望房贷还完了之后,这一家人的生活可以步入正轨吧。可是老黄的病怎么办?这个淳朴的老人甚至不愿也不敢进医院治病。就像大部分中国劳动人民,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想要安详晚年,却因为没有医社保不敢生病。那家“美容院”只不过是千万骗钱机构中的一家,我认为如果不是有人在跟拍店家不会做这么大的牺牲,甚至他们也是有作秀的成分在。更多的是像骗走老杭师傅辛苦积攒血汗钱那样的王八蛋!

最后的最后,街头的棒棒师傅越来越少了,何苦同志带着相熟的师傅转投了工人行业。他请了三个月的假,为我们呈现了这部作品。片尾他说不知道有没有喜欢他的作品,如果没有他就回来跟着大包工头干。何师傅,我很感谢您的付出和制作,电影我会去支持的!

 7 ) 努力有尊严地活下去 ——我看《最后的棒棒》

自力巷,一条位于解放碑旁的小巷。这条我高中时曾经就学过的破落巷子,最近却成了网络搜索的热词。倘若不是因为拆迁,自力巷53号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而这,皆源于一部反映“棒棒”生活的纪录片。

力夫,重庆俗称“棒棒”“扁担”。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这座城市,用他们的双肩和一根竹棒,承担了城市人不屑干、不愿干、干不了的重体力活。在上世纪90年代鼎盛期,重庆的“棒棒”多达数十万人,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部分媒体津津乐道的“城市名片”之一。然而,描写“棒棒”的文艺作品,长期以来只有《山城棒棒军》及其续集。前者走的是诙谐搞笑的线路,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至于后者,狗尾续貂于它都是赞美。

直到2014年1月,何苦,一位脱下中校军服的转业军官,背着行李走进了自力巷,用一年多的“棒棒”生涯,换来了这部13集纪录片《最后的棒棒》及同名电影、报告文学,再现了这个正在走向没落的群体的喜怒哀乐。

来自江津的老黄,是这部纪录片的第一主角。出身于地主家庭的他,从小丧父,在欺辱、歧视、白眼中艰难长大。成年后,一贫如洗的老黄根本无力娶未婚女性为妻。在与一个寡妇的事实婚姻生下一个女儿后,寡妇也弃他而去。凭着肩上的竹棒,老黄艰难地把女儿拉扯大,却没能安享晚年。为了减轻女儿买房子的负担,已经65岁的老黄还是一个穿行在解放碑的“棒棒”。即使是在患上高血压、脑梗塞之后,老黄依然没有退出“棒棒”的行列。

老杭,这是一个与老黄有着相似经历的“棒棒”。比老黄大两岁的他,同样是因为贫穷而失去了老婆。咽不下这口气的老杭,策划了雇凶杀人和亲自动手两套复仇方案。所幸,随着失窃和“杀手”入狱,加之时间的流逝,老杭的复仇计划没有得以实施。

老甘,这个唯一的乐趣是看电视剧里美女的人,曾经为自己制定了“宏伟”的人生规划。在遭遇两次可疑的失窃后,老甘终于认命,把未来寄托在了“半仙”的掐指一算上。风风光光为自己办一场60大寿,是老甘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老家的敬老院,才是老甘唯一可以归去的地方。

大石,算得上他们中的佼佼者,精明、善良、还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早年从事“棒棒”的他,在偶然发现“二房东”这个赚钱的行当之后,毅然投身房地产业。通过多年奋斗,大石不仅在重庆买了房,有了养老金,还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成为他梦寐以求的城市人中的一员。仗义的他,不仅没有因为拖欠房租而把“河南”扫地出门;在老黄与何苦流落街头的时候,还慷慨解囊解了燃眉之急。

“河南”,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在片中充当了搞笑的角色。自幼丧父的他,浪迹江湖多年,连身份证、名字都没有,只能用出生地来代称。在夜市大排档帮工的“河南”因为胃口极好,早就被老板嫌弃。自作主张地吃了两个鸡蛋,成为被解雇的唯一理由。失业后专职“斗地主”的“河南”极有“眼水”,在看到跟随何苦而来的摄像机后,立即买来了蛋糕拉关系,目的是想借点翻本的钱。“子弹没有了”那一幕,成为全片最大的笑点。

老金,严格说不算“棒棒”。以拾荒为生的他,在没有去处之后,依靠曾经为老甘讨回工钱的资本,理直气壮地住进了老甘的房间。老甘失业的时间里,老金用从美食城捡来的剩菜把老甘养胖,同时也为自己挣来了不洗碗的权力。两人因琐事产生芥蒂后分灶吃饭。就着剩菜下稀饭的老金和看着剩菜喝稀饭的老甘同桌进餐,是一幅既好笑又让人心酸的画面。

除了廉价出卖自己的体力,“棒棒”们一无所有;处在社会的底层,贫穷是他们无法逃避的命运。歧视、压榨、欺骗,充斥着“棒棒”的每一天。但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做人的尊严和善良。与雇主走散后,等了十来个小时才找到雇主的老黄,面对雇主多给的力资,只取了他认为应得的那一份;双脚肿痛的老杭,凭劳动为自己挣下了棺材本;失业的老甘,再困难也没有动用准备做小生意时用来找补的零钱;就算一度误入歧途,幻想靠赌博改变命运的“河南”,在状况得到稍许好转之后,也归还了借何苦的钱;业务惨淡,老黄还试图向双腿残疾的乞丐的纸盒里扔进一元钱。正如老黄教诲何苦时说的:把棒棒拿在手里是乞丐,属于不劳而获;依靠劳动吃饭的“棒棒”,竹棒要背在肩上。即使堕落到社会的底层,他们也没有放弃追求,没有放弃梦想;而是努力有尊严地活下去!

平心而论,《最后的棒棒》艺术价值不算太高。就连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出片子在拍摄、构图、配音上的不足。但它胜在真实,用朴素的白描笔法让我们看到了“棒棒”们真实的一面。在这个伪娘与绿茶盛行,穿越剧和“战狼”们充斥屏幕,霸道总裁与抗战神剧大行其道的时代,《最后的棒棒》是极其难得的一股清流,虽然只是那么细微的一点。

在看到老黄高血压发作,却因没钱去医院而喊出“死也要死在这里”;老杭因为调换假钞被年纪小他一半的女雇主训斥得手足无措时,我的心竟有了些许酸楚。感谢上苍,让我被这个不择手段、尔虞我诈的社会蹂躏半生之后,血依然有些许温热,心也没有坚若磐石。

 8 ) “最后的棒棒” 五味杂陈

这部纪录片是真不错 主人公为了拍这个亲自去体验了很久 同吃同住做了一个真正“棒棒”

看了这部纪录片才知道很繁华的都市有这么一群人 过着我们想像不到的心酸和艰苦 这个纪录片没什么华丽的辞藻 也没有什么很美好的镜头 记录者的独白与他们的生活日常就是最感动的 但确确实实是很真实的展现了“棒棒”的生活 在他们相处里有善良义气 也有自私欺骗 就完全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是怎样的 成长是怎样的 无数个人也有无数个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无奈

超级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 可以让我们对生活有所感悟 对这个社会也有所感悟

“棒棒们”就是一个缩影 一个很讽刺的缩影 他们看懂了生活也看透了生活

 短评

“那些拿棒子要饭的人是乞丐,我们不是,我们拿棒子挣钱养家”ps:那些打一星的人都什么心态!

7分钟前
  • 吞云吐雾狮子兔
  • 力荐

社会研究不就应该深入到这个阶层吗

9分钟前
  • 白说不说了
  • 力荐

如果有一天中国会评选最优秀的纪录片我会力顶这一部。

10分钟前
  • 晨星盗月
  • 力荐

特别真诚特别动人,一点都没有俯瞰苍生的悲天悯人,太难得了

15分钟前
  • 古伦木
  • 力荐

我妈一直有个原则,就是上市场买菜不讲价。现在看来可能不以为然,但在以前都讨价还价的大环境中,我对她一直反复跟我唠叨的理念特别深刻:要对社会、公司底层的人保持同样多的尊重。看完倒没有产生“他这么惨我怎么能安心享受生活”的内疚,反而是“我吃的苦不及这一半但却远没有这么坚韧”的窘迫…

20分钟前
  • 怪树里
  • 力荐

“我不懂什么是高尚不高尚 也不懂什么是职业操守 当了二十年棒棒 我只认一个理 挑了一下午 还没拿到工钱” 这一句话从一个高尚的人口里说出 不免有些心酸 山城的春天很美 但这样的春天不属于棒棒们

22分钟前
  • 谢清缘
  • 力荐

看完已过了凌晨2点半,是完全停不下来,很高兴这部13集的纪录片打乱了我的作息。略带川普味儿的旁白娓娓道来,舒服幽默且委婉,一些留白也极为精彩,叙事支线稳妥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尤其在当下,“真实”这么简单的事儿,太TM不容易看见了!拜托“央视们”好好学着,恭喜何苦导演要红了!

24分钟前
  • 归去来兮
  • 推荐

不是同情。这玩意儿看得人心里藏起来的自卑井喷式地爆发,让人忍不住自怜自恨起来,揪心又无力,像迷了路的哑巴。想着爹妈,想着村口的王五六八,想着各色的人圣人渣。然后就忘了繁华,就想家……

29分钟前
  • AndyMon7
  • 力荐

第二集老黄过往历史交代那段动画片太棒了

31分钟前
  • 太妃
  • 力荐

初尝商品交换利润的甜头后,老黄感叹自己“懂事太晚”。资本家剥削无产者,无产者也压榨无产者,而像老黄这样的“棒棒”永远只能是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因为他们信奉的是原始朴素的价值观——勤劳诚实就有收获。再见,棒棒。

33分钟前
  • 油条蘸醋
  • 力荐

导演真帅!有魄力有行动力!不知道一年后去做了什么,谢谢你记录了这一群底层朴实的灵魂

36分钟前
  • 玛丽的小山羊
  • 推荐

我是重庆人,山水城市立体魔幻。此片拍摄于2014年,展现繁华背后的这一群体。短评中看到“共产”“梦”。其实每个角落,发达国家也好,都有生活底层的人。更何况我们是一个人口上10亿的大国。我们要肯定国家的进步而不是一味讽刺。时代发展“棒棒”群体快要消失了,是好还是不好呢?也许好也不好吧。

38分钟前
  • 重庆森林Yuriy
  • 力荐

这就是纪录片,它不给你那些镜花水月的幻象,它给你一场皮开肉绽的、残酷的、荒芜的生活真相,有些人看过绝望,有些人却看到微光。

42分钟前
  • Steven
  • 推荐

底层人物实录,每个棒棒身后的故事都饱含生活的困苦艰辛,安然度过辛劳而尽力的一天,能吃上一口热饭,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个世界充满了我们无法想象的赤贫;这些善良但也不乏人性弱点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和生活的拼死搏斗,生存是最大目标,活着是最大胜利,但也不能不顾及做人的底线,保住生而为人最后的尊严;看着他们劳动过后大口吃饭,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生活,觉得简直是世界上最香的饭菜。给出光明与希望的结尾,衷心祝福一切善心勤劳的人安好。

4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何苦这人能屈能伸的,真了不起。

46分钟前
  • 莱特
  • 推荐

看到了最坚毅、最善良本份、最有尊严、最没尊严的底层劳动人民,确实触动,虽然旁白ln不分,虽然插曲真是难听,但仍然大大的五星,看几集习惯就好了😳

49分钟前
  • OT元旦
  • 力荐

据说这是导演斥资1300元自导自演自己剪辑自己唱主题曲的纪录片。

54分钟前
  • 鲨鱼笨笨
  • 力荐

重庆欠他们一座解放碑

58分钟前
  • 竹木一
  • 力荐

拍得非常好,真实的才最打动人。是我看过的触动最强烈的纪录片,强烈推荐一下。但是不会再看第二遍,太难受。光是活下去就要拼尽全力的蝼蚁,体现的正是绝境中的人性。

1小时前
  • 乐乐🐰
  • 力荐

这是中国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导演聪明,有难得的幽默感拆迁房废墟下的钞票,理疗店的杀招与温暖,一张假钞的结局,夺妻之恨与买凶杀人…

1小时前
  • 持尘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