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吧男孩

综艺英国2023

主演:丹妮·米诺

导演:内详

 剧照

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1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2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3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4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5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6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13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14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15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16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17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18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19亲吻吧男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4 14:33

详细剧情

无简介

 长篇影评

 1 ) 不一样的校园片

校园片的一个特点就是励志,肯定有一位春风化雨的老师,这是必需的,然后肯定还有一位代表顽固实力的校长或是训导主任之类的反派角色.而学生方面,肯定都是内心期望着变革,可是肯定是毫无勇气挑战传统的,直到那位老师来了之后,革命的暴风雨也为之降临,而结尾毫无疑问的是,那位优秀的老师在传统的势力下默默的离开,然而他却赢得了学生的心.
但是这部戏却恰恰相反,学生们居然是一群渴望得到高分的学生,对于原来老师的春风化雨式的教学方式很不买账.认为诗歌只类不过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课程,他们需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得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课程.这一点就是让人大吃一惊,还有这么势利的学生.
这里面的老师也是非常的奇怪,两个用来作对比的老师有一个同样的特点,都是同性恋.只不过,一个经常对男学生动手动脚,采取很明目张胆的方式,结果,被人起诉了.而另一个,却是掩饰自己的取向,让自己看上去没什么两样.而且,他的教学方式是激进的,是直接指向目标的,却和他的生活态度也有了很大的反差.
学生除了上面说到的势利之外,根本没有以往电影中那种对于传统的反叛,他们一个个的都很正常.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一心用功在学习上.一次次看他们从图书馆借了厚厚的一摞书,然后拼命用功的样子,真是让人感到振奋,自己的高中时代不也是一样.有一个不同的就是,他们的感情问题也是出了问题,其中一个居然爱上了自己的好朋友,当然了,也是男的.然后他向同样是同性恋的老师倾诉,当然了,没有俗套的爱上了老师,只不过老师让他从容面对而已.虽然少了情节上发展的空间,不过显得更加真实.
这群男生的组合也相当的多姿多彩,传统的小白脸之外,还有一个开朗的大胖子,简直就是那个老师的翻版,而且还很愿意学女生,真是别具一格;一个运动方面的专家,说萨特非常擅长高尔夫;一个犹太人,不能自慰,而且对于集中营的惨剧认识很深;还有一个穆斯林,却被人与印度人混为一谈;还有一个黑人...总之,不是传统的白人天下,这么多的男生,总有一款适合那些女观众吧.
最后的那个结尾,虽然我认为有点悲惨,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难道不好?但是,当镜头慢慢的拉开,用一种回忆的语气谈论那些男生之后的生活时,一种沧桑感突然的涌上了心头,突然间,这部喜剧有了深度.它所说的不仅是大学录取前的补习课了,更变成了,一个优秀老师对于学生影响的很好的诠释.这点和其他的校园片没什么两样,可是,这样不好么?
还有,这部电影的台词真是太赞了.让我们顺便体验了一下英国诗歌的美.

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大学的入学考试,斯国的可以如此的多姿多彩,反身自顾,我操.真希望中国早日有这么一部影片出现,而且还是现实主义作品.
http://tin1016.spaces.live.com/blog/cns!49A79B57DDF65AA1!1238.entry

 2 ) 历史的唯美主义

    在影片的结尾处,在弥漫着忧伤的毕业典礼上,男孩们温柔的唱起了那首悠扬的《Bye Bye Bird》,他们身后的幻灯片上,赫克特(Hector)和蔼的微笑显得那么温暖……
    赫克特这个人物交织了很多矛盾,一方面,是个才华横溢的教师;另一方面,他逾越了道德界限,做了令人不齿的事——性骚扰他的男学生。乍看这部电影仿佛落入了俗套:道貌岸然、道德败坏的男教师的故事?
    只是,这真的是《历史系男生》要表达的主题吗?不!影片中多彩而美妙的配乐,纯熟而毫不拖沓的节奏把握,那一个个饱满而丰实的人物,那一段段令人应接不暇的精辟睿智的对白,绝不是用来讲述这样一个关于道德批判的滥白故事。
                                 
     一、传递“包裹”
    在一堂文学课上,赫克特表达了他独特的教育理念,他告诉男孩们学诗歌的意义:即使诗歌大多是关于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即使现在不能理解,即使与考试无关,但只要你现在去学习它,理解它,总有一天你会懂,那一刻也许是痛苦、快乐的时候,也许是弥留之际,而此时“你已经有解药了”。
    赫克特总是这样,用诗意唯美的方式,娓娓道来,向你传授这些凝练的感悟。
    在指导普斯纳(Posner)鉴赏《鼓手霍奇》这部作品时,赫克特的教育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鼓手霍奇》是关于一个无名小卒在战争年代的故事,默默无名的鼓手霍奇死去,被孤伶伶地埋葬在遥远的异乡。此时,60多岁的赫克特刚刚遭受了被迫提前退休的打击,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赫克特对人生产生了怀疑与悲哀,而《鼓手霍奇》作者托马斯•哈代孤独落魄的一生仿佛与此时的赫克特同病相怜。
    于是,前人的思想情感在赫克特心中强烈地共鸣着,与个体的经历、际遇交融,带上了个体的深刻烙印,然后,赫克特作为传播“介质”,像传递“包裹”那样,把前人的思想情感通过语言的表达,在普斯纳心中同样引起共鸣。情节发展到此处,象征着赫克特这个人物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也就是他所说的“传递包裹”,人类文明和历史在本质上就是这样经过传递而被继承下来的,穿越时空,从一个心灵到另一个心灵。教育,也就是一种“传递”。正如赫克特所说的,接受它,感受它,传递它。这才是赫克特想让男孩们明白的“比赛(Game)”,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普斯纳后来继承赫克特的衣钵,成为一名教师,把赫克特递过来的包裹传递下去,更是印证了这一主题。
    也许,这才是《历史系男生》想讲述的。
                                
    二、违背道德??
    无疑地,赫克特珍视他的事业,不然他也不会因为被迫提前退休而如此黯然神伤,不知道是什么驱使赫克特冒险逾越了道德的界限,侥幸心理?还是轻视道德?或者两者兼有?我们也许无从得知。
    不过,有趣的是,对于赫克特的“骚扰”,男孩们的态度值得玩味。不同于校长认为这是一桩“极不体面的事情”,男孩们最多只是觉得赫克特是个笑料,一直以来都和赫克特亲密无间;达肯(Dakin)说赫克特的离开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是遗憾,最后甚至用小花样迫使校长收回赫克特的辞退令……
    这使我想起另外一部电影《十诫》里的一个故事,一个男人为了追求“纯粹的”自由,,于是在周末邀请友人到自己家里举办一丝不挂的“裸体Party”,别误会,他们只是想自由自在地阅读、听歌、烧烤,讨论音乐,没有其他。虽然这和赫克特的行为有着质的区别,但同样让我们萌发了一些思考:毫无疑问,道德对于维系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但是,我们又该如何定义某一些处在道德边缘的事情呢?特别是当人性与普遍道德价值产生摩擦的时候,比如同性恋、安乐死……
                                
    三、尾声
    不管怎样,赫克特还是优雅的赫克特,还是那个想买一辆货车装满书本,开上无尽的公路周游世界的可爱老头子……圆满的结局似乎已经来到,当男孩们的前途都有了好归宿,赫克特也不必提前退休的时候,他却突然去世了……纵然令人措手不及,但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解脱,把一切的争论和喧嚣都抛在身后,愿他充满诗意的灵魂安息……


    历史,由始至终都是《历史系男生》展开叙事的线索。对于赫克特的死,Dakin问道:“历史是怎样发生的?”;桃乐丝(Dorothy)老师说,历史是女性提着花篮跟在无能的男人们身后;Rudge说,历史是一件又一件该死的事情……虽然是由舞台剧改编的,但人物、对白、情节,一切都很自然,没有造作的痕迹,没有过度的渲染。80年代英国校园的宁静葱郁,学院建筑的宏伟深沉,诗歌的优美雅致,男孩们惟妙惟肖的角色模仿,扑鼻的青春气息……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那一幕:赫克特曾感慨地谈起阅读的愉悦,当你读到某些独特的文字,感悟到了什么,就像坐在某人身旁,然后有一只手握住了你……
    充满历史感的唯美,过目难忘。

 3 ) 对英国教育的隔皮瘙痒式的讽刺

原创勿转。


  本片具有了一切英国精英教育的影子:男校(同龄女生的缺席),推崇美的教师,上一流大学的压倒性的任务,精英式的同性爱。但是本片的各位男主角却缺少了那种显而易见的精英气息和使命,他们与普通的大男生没啥差别,整天作弄老师,说黄色笑话,吊儿郎当,各种低级地卖腐。在精英的设定下,这群大男生的作为也可谓是一种讽刺。

  本片初现的仿佛是两种教育理念的对立。一方是Hector,一方是校长和Irwin。(其实校长与Irwin也不尽一致,但在此先二元分)。但到最后,我们发现,这不是一个关于政治讽刺、双方博弈的故事。

  Hector是一个极有意思的角色。Hector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热爱文学。他代表的其实是英国传统的精英教学理念。(讽刺的是,他是谢菲尔德大学毕业的,嘴上不说,但他心底却有着精英的崇拜情结)
  这里先说一下,20世纪英国的公学里曾流行着“同性恋崇拜”。“公学成为神话,与之相关的同性恋从中国找到一种合法性和荣耀。”而男孩们致力上的剑桥牛津则是“同性恋崇拜的象征”。“多数教授鼓励男性之爱……他们要求将对男孩的爱意作为从古希腊衍生来的哲学理想,把它理想化,以至去除了所有感性和具体的性含义。”这种同性恋崇拜的遗风一直在流传。

  Hector高大而臃肿,头发花白,一个想象中那睿智的学者形象在银幕上看来又是有点古板和猥琐的。(Hector这个名称也是很有意思的,Hector是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民族英雄,被学生称为Hector有什么讽刺的意味,我也搞不清楚。)他有着英国历来的同性恋崇拜(男同性恋~没女人的事)情结,认为同性恋是“一种高尚活动、纯洁的理想,”尊崇柏拉图,王尔德,奥登。电影中多次出现了奥登,奥登本人曾就读格雷沙姆公学和牛津大学,是20-30年代英国同性恋崇拜的代表之一。而那首“眠歌- Lullaby ”也是奥登献给情人的。

  但是那个课堂上高尚地、忘我地朗诵诗篇的、将同性恋无限升华的Hector在生活中却不是那个样子的。他在上法语课的时候纵容男生去表演妓院的情景(天你暗爽死了吧)。甚至最爱开摩托车载男生回家(还挑男生的相貌。),然后趁机去摸他们的蛋蛋。天,他还有妻子!终于有一天,他摸学生蛋蛋被交警看到了,他要被炒鱿鱼了,他还辩解说“知识传播本身就是带有色情意味”。校长极度生气,大喊“去他的文艺复兴、去他的柏拉图、去他的米开朗基罗、去他的王尔德!”还有梅乐思大喊:“你摸了学生的蛋蛋就是摸了,不要狡辩!”这段我十分钟爱,就这么一句话,把Hector那似乎富有深度见解的狡辩给揭露了,把知识分子用华美的语言包装的龌蹉的行为给揭露了! 一下子什么鬼王尔德,那不齿的行为都在阳光下被刨开!(有人知道,当年王尔德被判刑的依据最主要不是和波西搞基而是他四处嫖男妓么……虽然我很喜欢王尔德,但我还是要揭他老底)

  还有一幕,极能说明Hector的个性。在Hector和Irwin共同上课的时候,他们与学生讨论犹太人屠杀。Hector第一反应就是“天呀,你怎么可以跟学生讨论犹太人屠杀”。然后他说“他们会在集中营拍照留念吗,他们会笑吗?会牵手吗?这些都不是合适”然后他激动地说“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截了当地谴责集中营惨绝人寰、史无前例?”“如此之类……殉难者仅仅化作一个微不足道的缩略词”。这个不单单是反应了文学与历史对阐述历史事件之争,而且反应了文学对历史式的阐述的不齿。Hector认为历史不应该被解释、不应被分解,他认为沉痛的沉默足矣。当然我认为两者皆有可取之处,能够统一文学的情感表达和历史式的理性分析最好,但是我也认为Hector对历史的厌恨、理解过于偏激。Hector此处表现的是作为文人的悯天怜人、也反应了他活在文人式的自我沉湎中。毕竟,在社会实用性方面,历史的阐释远远重要过文人的沉醉。

有位男生说得好,他说“我觉得文人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总结一下,Hector就是一个情感丰富、睿智的学者,同时也有着文人的懦弱、抑郁和自我沉湎。

再说说Irwin。Irwin的教育方式我比较喜欢,再说想要考上剑桥牛津也没什么错。最有意思的是,Irwin谎称他是牛津大学毕业的,其实他是布里斯托大学毕业的。这也反应了他内心对牛津大学的精英意识的渴求。


  再说说关于“讽刺”。片中几处对比很有意思, Hector是谢菲尔德大学毕业的,但他却有着牛津剑桥的传统—同性恋崇拜;Hector表面要装着圣洁的同性爱人的形象,内里最爱摸学生蛋蛋,然后Dakin却直截了当地对Irwin说“你要给我口交吗”这种表面装逼和直接淫荡形成了绝妙对比;Irwin是校长钦点的让学生上牛津剑桥的老师,他自己却是Bristol的……

  但是这种讽刺是隔皮瘙痒的、矛盾的。男生们(应该说是英国男生)一边厌恶着这个污浊的阶级社会的势力和虚伪,一边又迷恋着、向往着自己的优越地位。他们一边憎恨着,一边迷恋着(青少年的传统)。他们一边不齿Hector的非礼,一边又觉得能坐上他的后座很有趣、有意思;梅乐思老师高喊着“在女人眼中,历史没有在男人眼中那样趣味横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们没有地位……历史就是对众多无能男人的评述。历史式什么?历史就是女人亦步亦趋地跟在男人后面。”大力批评了这个父权社会(特指英国),但是在戏中,背景设定在男校,女性角色少得可怜,在梅乐思说话时,Irwin还在跟Dakin调情;他们一边瞧不起学校逼着他们上牛津,但是却暗暗努力;一边觉得Irwin老师很有睿智,一边又试图勾引老师……到片尾,一切角色也竟在学生考上牛津后,重归于好,和和气气,仿佛之前的一切从没发生,一切回归到原点……

  最后,此片决不能视为探讨两种教育方式的片子,也不是什么大书讽刺的电影。这不过是英国青少年在“高考”大背景下的一些青春骚动而已。此电影向我们展示了英国师生关系中的一面,但却没有倾向,更像是轻松的幽默讽刺,即同时讽刺了Irwin和Hector,由同时赞扬了他们。就是这种幽默讽刺的设定,让观众有些许的“科普”,也注定这部电影的深度不足。


参考:欧洲同性恋史 (法)弗洛朗斯*塔玛涅著 周莽译


 4 ) 历史无正解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约克郡文法学校,8个背景不同的学生、3个方法迥异的老师、1个刻板的校长,妙语连珠,教学相长,构成了一出难得的校园喜剧。 类似国内中学追求升学率和高考状元,英国的学校也有拿奖学金进牛津剑桥的硬指标。校长(Clive Merrison)认为,这些天才男孩是他刷新校绩的好苗子,但基础科教师Hector (Richard Griffiths)却专注于文学品位和趣味。 对Hector而言,“不存在什么通识,只有特定的感悟,而且知识不以掌握多少和好坏为衡量标准”,在他的法语课上,学生可以模拟妓院的场景,引用著名诗句来演绎艳遇。 他不希望等学生们人到中年再领悟文学的魅力,他让孩子们在青春年少时就体尝到创作的乐趣,哪怕他们把音乐剧改成杂耍和闹剧。“阅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你突然领悟到什么,一种思想、一段情感、一个视角,和一个未曾谋面的人有了共鸣,就像有人握住了你的手”,他在诠释Thomas Hardy的诗歌时,分明是在注解自己的人生。他认为激发孩子们的活力才能产生头脑风暴,哪怕得用书砸他们的脑袋。 校长自然认为Hector不适合搞应试教育,就聘用了一个新人Irwin (Stephen Campbell Moore)来做考前集训。Irwin认为答题越奇葩越好,不论观点对错、是否属实,你去证明斯大林是个大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被名校录取。 本片编剧Bennett爱反讽爱狡辩爱唱反调,Irwin的离经叛道自然冒犯了Hector的道德标准,而Hector的行为不检点又突破了大众的道德底线。Hector认为“知识的传播本身就带有色情意味”,不幸的是他把这个信念付诸行动,在摩托车上抚摸那些男孩。 在多角度的辩论中、在青春的荒唐中、在分析成人世界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悄然成长。那种青涩的机智和懵懂的热情也是此片的魅力之一。 在片尾他们成年后的命运让人感慨,我们也见证了一场人生酸甜苦辣的悲喜剧。 校长说:“Hector作为老师不合时宜,他是个启蒙者,但他的成就却无法以成绩来定量”

 5 ) 做个把自己生活搞糟的大人又如何

I'm wild again
be geld again
a simipering,whimpering child again
bewiched, bothered and bewildered
I'm on...
couldn't sleep. I wouldn't sleep
when love came and told me I shouldn't sleep
bewiched, bothered and bewildered
I'm on...
lost my heart
but what of it
he is cold I agree
he can laugh but I love it
although the love saw me
I'll sing to him
each spring to him
and worship the trousers that cling to him
bewiched, bothered and bewildered
I'm on...

17、8岁的聪明学生,算得上真正意气风发,就要为实现人生第一个目标努力,结果也清晰可见。有那么点小烦恼小困惑,是今后无数烦恼困惑的开始和演习,但此时都还没有那么痛只是有点痒。

再来看看大人们的情况:Hector教学方法这样新奇,鼓励学生为兴趣而活,结果呢已婚的男人却是同性恋者;Irwin激发大家说得新奇,一击即中,但扯谎说自己来自牛津;Dorothy的大脑容量驱不散“History is woman following behind with a bucket”的想法;校长是所有被升学利益诱惑的典型。

人不管到不到中年都开始有自己的隐痛,哪像自以为成熟的孩子们样样都可以摊开来在阳光下晒,活得透明。回头看看走过的二十年,一开始也都个个明媚笑得灿烂,生活不知几时开始把每一人运送进不同轨道。或者,每一人不知几时开始把生活搞糟。

那又怎么样呢?这就是人生吧,要你尝遍每一种滋味,然后才有所体会,什么是酸什么是甜,还有所谓bittersweet,要你领会快乐总是比痛苦长存。

 6 ) 《历史系男生》的星空

本文原载QAF中文站,非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英国电影《历史系男生》根据荣获英国戏剧托尼奖的伦敦国家剧院经典剧目改编。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以其妙语连珠的对白、古典与现代交融的英伦风、别开生面的历史课堂、古希腊风格的同性理想,引发观众热烈的反响。为了保留戏剧语言的精髓,电影将原著极具张力的台词贯穿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以此呈现师生不同的个性风貌。八个男生形象洒脱文采飞扬,他们对历史、社会与人生的思维碰撞激荡出炫目的火花,从而构成本片主要的看点。

对普通观众而言,《历史系男生》最大的吸引力来自传统历史学习思维的革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年人质疑传统的历史价值观,他们的目光也绝不拘泥于写在书本上的观念,现实人生的规划、青春期的苦恼、情感取向的困惑,都被融入思辨话题并据此展开讨论。

这样的角度让我想起儒家孔子向老子的问礼。老子的赠言是: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大意是,你崇尚经典,可是古代写书的人早已化作白骨,请勿执着于字句表面啊。学问的真谛不在名(形式),你得用自己的头脑去消化你的所学,把理论变成与你的生命融汇贯通的一部分。知识不是死的,而是有生命的。对于一个聪明的求学者而言,知识是点亮黑暗的灵光,是你望着星空发出的天问,而不是干涸的枯井。

开通包容的学习氛围为八个男生开创了一片个性成长与重塑自我的广阔天空。学生们尚在青春成长的关键时刻。勇气是年轻人求知最可贵的品质,但光有胆量还不够,对于学生们来说,智者的教导与点拨至关重要。胖乎乎的老教师Hector便幸运地扮演了这样一个引路人的角色。

Hector之所以能得到学子们的爱戴,最重要的并非他如何知识渊博,而是源于他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态度。他打破了传统刻板的教学方法,将戏剧、诗歌、音乐与历史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将他的课堂变得灵光四射生气勃勃(这点倒是和古代中国文史合一的学术传统一致)。电影中有这样一段: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乐趣,Hector老师为他们开设了一堂生动的话剧表演课。他尊重年轻人的意愿,将维多利亚时代的青楼场景搬到课堂上来。学生们分角色扮演妓女和嫖客,在开怀的纵情欢笑中学会古典词汇的灵活表达。这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不禁让人对这位慈祥憨厚的老人刮目相看。

Hector老师这样解释他的教学方式。他说他要培养学生们探索历史的乐趣。他希望青年学生能在最美好的年华发现文学艺术与历史星空的浩瀚璀璨,“而不是要等到他那样的年纪才后悔生命的虚度”。“阅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你突然领悟到什么:一种思想、一段情感、一个视角,和一个未曾谋面的人有了共鸣,就像有人握住了你的手”。 他把他的课堂变成一座生机盎然的艺术殿堂,他认为激发学生思想的活力才能产生头脑风暴,哪怕得用书砸他们的脑袋。

与Hector老师注重启发性的历史教育方法不同,另一位青年老师Irwin则是校长聘请过来,专门为学生进行牛津/剑桥入学前的考试辅导。Irwin老师更看重学生们的作业和论文写作。相较于Hector,他的课堂少了一些灵活的表达方式,但观点新颖的历史讨论同样在充实着男生们的心灵和大脑。

就这样,电影通过两位历史老师生动的历史课堂为中国学生打开了一扇全新看待历史的窗口。对中国的同学来讲,高中课程就是教科书为你预先设置的标准答案。《历史系男生》却告诉我们,历史是无比美妙的,历史课绝不是无法提问的死记硬背。历史要让你知道,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所在的坐标系,就如星座之间某种看不见的联系,没有一种人文现象是孤立存在的。学习历史,可以让你发现更为浩瀚的星空。

Irwin老师在教导论文写作时也说,Knowledge,pursuit it for its own sake。关于那些公认的史实,课本上千篇一律的东西,没有死记它们的必要。千篇一律的就不要去写了,能够说出不同观点,反向思考的才是论文。历史是史学家站在局外人的视角对过去或现在的记录与诠释,这种看法在时间长河的流逝中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不同时代的人对同样一件事或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结论呢。从这个角度来讲,历史的观察与分析也可以变得非常有趣且重要。

How does histry happen?History is just one fucking thing after another, nothing special, ordinary stuff.有趣的是,这句令人捧腹的台词出自被认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运动健将Rudge之口。饰演Rudge这一角色的是众多基友心中的男神:英挺桀骜的出柜演员小狼拉塞尔·托维。显然,Rudge的感悟来自Hector老师的戏剧模拟。

历史系男生之小狼

在戏剧表演中,虚拟时态的用法是Hector孜孜不倦的一个传授方式。Hector老师是想通过虚拟时态的练习与表达为学生开创一片想象力驰骋的天空:一边练习句法,一边在头脑中设想过去将来历史发生的各种可能性,从而明白历史虽然是一连串偶然发生的“狗屎”事件,但这些偶然性事件最后却能形成一个结果:看似偶然的历史中也包含着某种无法抗拒的特定规律。

就这样,学贯古今的性情中人Hector老师与严谨理性的Irwin老师以他们不同的历史教学风格在八个学生间展开一番较量。男生们的学习场所也绝不局限于狭小的课堂,老师们会将他们带到更为开阔的天地。不列颠岛早期人文遗址、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剑桥与牛津大学庄严优美的气象……都留下了男生们探索思想的脚印。置身于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场所,彷佛也能听到遥远时空传来的隐隐呼唤。

《历史系男生》不仅给我们上了一堂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它还是一首关于人性情感的美妙诗篇。电影借助诗歌与音乐表达男生们真挚的心灵诉求:师生情谊的深刻联接,男生之间悄然萌动的爱欲。

Posner是一个藏不住心事的文弱男孩,他有一双如小鹿般澄澈透明的眼眸。另一个英俊聪颖的男生Dakin似乎对他构成致命般的吸引力。Posner对Dakin的爱慕也被同学看在眼里:当他在课堂上吟唱爱情诗篇之际,他的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追随Dakin。同性倾向的苦恼也在折磨这个对未来感到忐忑不安的男孩。他问Irwin老师,书上说同性爱慕会在青春期少年中弥漫、流动,这种情感真的只是青春期阶段性的迷惘吗。他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让这种情感过去。一方面,他恐惧未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Dakin放浪不羁、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也在影响他。Dakin不仅是他爱慕的对象,也是他面对未来的勇气源泉。即使得不到Dakin的回应,Posner也情愿在心灵一角为他留下永久不可取代的一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胸襟潇洒的Dakin,Dakin天生一股蔑视权威的风度与敢于挑战禁忌的气质。他敢太岁头上动土,泡校长专宠的小蜜,敢对拥有实权的漂亮女秘书大吼一声:别以为我会像别人那样绕着你转!当Hector老师因“性骚扰”的罪名要被校长辞退之际,Dakin身先士卒地闯入校长办公室,以校长和女秘书的秘密来威胁校长,最终迫使校长收回了对Hector老师辞退的声明。

Dakin最具魄力的一面表现在他对Irwin老师的理解。在发现老师对自己暗藏的心事之后,他直面戴着眼镜的Irwin老师:“请把你的眼镜摘下来。”潜台词是:请把你的面具取下来。

毕业前夕,Dakin用毫不遮掩的目光盯着Irwin老师,道出藏在彼此心里的秘密。他说:也许你该请我喝一杯。不,我们不用那种说法,说实话,我想让你给我口交!——Dakin的这句告白足以吓退所有名牌大学的教授们。但这个男生的狂妄并非因为他缺乏教养,而是来自他赤子般纯真的心性。这样的对话场景也只能发生在Dakin这样独一无二的男生身上。

电影的最后,Hector老师因车祸离开了他热爱的课堂,离开了一直爱着他的学生们。他的学生们并没有因为这个“同性恋”老师曾对他们施加的“性骚扰”而轻视他。正相反,这个老师以他对教育发自肺腑的热情,以他对学生如慈父般的坦诚与关爱,赢得了所有学生对他的尊敬。八个男生之中的“同志”Posner则继承了Hector老师的理想,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联想起电影中提及的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同性倾向,以及古希腊文化所推崇的男风,我不禁猜想电影编导是否在告诉我们,是同性恋老师将英伦历史文化的教育理想继承了下来。

我想起postner曾为HECTOR老师念过的一首诗,这首诗也是在对老师的一生做出最生动的诠释和缅怀: 鼓手霍奇被扔进坑里掩埋, 正如找到时那样,没有棺材: 他的坟地是南非的一座小山, 把周围的平原稍稍撕开; 这坟墓上空的每个夜晚, 异国的星座在西边摆开。    刚从威塞克斯老家来到这里, 年轻的鼓手霍奇弄不明白, 灌木丛丛,沃土扬尘, 广阔干旱的高原意义何在? 昏暗的黑夜茫茫一片, 闪烁的星座好生奇怪。 正是这无名平原的一角, 霍奇将要长眠,永不离开; 他将长成一棵南方的大树, 带着北方质朴的头脑、胸怀, 任凭星星闪烁陌生的眼睛, 把他的命运永远主宰。

 短评

无聊到我看一半睡着了

3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较差

“死亡诗社”的另一诠释,英美差异显露无遗。英国人的高人一等幽默风趣僵硬严谨智慧闪耀,Hmmm……我更喜欢英国制造。女教师关于“历史无女人”那段太犀利了。我爱Rudge直板板的抛弃牛津去铺地毯的气质,我爱小受老师僵硬的举止闪烁的眼神苍白的嘴唇,我爱色老师浪费生命的教学方法,我爱小天使 posner的眼神和歌声,念诗那段太美了!最后——换掉男主!受不了一群天使围绕着一个自大白痴丑男主!我要舞台版的Jamie King!

8分钟前
  • jagpumpkin
  • 推荐

Why does Hector have to die at the end? to make the movie look 'deeper'? oh well, it'll fly out of my brain in six months anyway, never mind

11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跟他们一比,我们跟白痴有神马两样,这种课堂、这种教学方式我们连想都不敢想,这差距,他们在想什么,我们在想什么,真是浑身冷汗.........PS:英国男生唱歌都这么好听吗?本·巴恩斯在《水性杨花》里的歌声也是把我萌翻了~~~~还有这英音............啊啊啊~~~

13分钟前
  • 一只甜南瓜
  • 力荐

history is just one fucking thing after another

16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记得一篇介绍上有这么一句话:这里有英国最好的两样东西,同性恋和男校

18分钟前
  • mo
  • 推荐

读诗歌,读文学,读历史,读所有看似奢侈无用的东西,都是为了有一天,当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当别人感觉天崩地裂时,你已经手握着解药。

21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国情决定了我们只有羡慕的份儿~~

25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美少年多啊~~

28分钟前
  • 兮称
  • 还行

7/10。虚拟语态、文学互动下确凿的史实被颠覆和解构,学生戴金用虚拟时态向欧文表示,哈利法克斯去看牙医的决定影响了二战英国的胜败,就以一个偶然的因素表达历史和人生的无常,而当赫克托向学生讲述哈代反映祖鲁战争的诗歌里的鼓手的时候,他把自己的遭遇同那个被埋于无名荒野的鼓手联系在一起,同性恋的赫克托在学校中始终被剥夺话语权,也是历史话语的偏见的受害者。历史无正解,它是一件接一件狗屁事,也是女老师愤愤不平谈论历史是男人的无聊论调,截然不同的两人也难以给出明确答案,赫克托独特教学方式不会空谈知识的乐趣,天马行空地借历史教授诗歌、戏剧和电影桥段,欧文则拘泥于名校的规则,面对学生赤裸裸的表白求欢也不敢逾越出界,完全没有课堂上教授学生逆向思维的离经叛道,假冒牛津毕业的声誉,实际上摧毁了自己非名校毕业的知识潜力。

31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自然发光的男孩们把我的心都萌化了~~~~

36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这简直就是腐国的精华啊,诗歌与搅基双管齐下。对白犀利,语速惊人,信息量让人目不暇接,言语之物也是那般深刻,宗教信仰、身份和性格带来的小幽默还都是点到即止,那种只有过来人才懂,会心一笑之后当成一个荤段子,比如基督小哥自告奋勇坐上胖老师的摩托车享受同性按摩。★★★★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如此大胆勾引老师,不愧是立志考牛津剑桥的小朋友。

39分钟前
  • 翅膀
  • 推荐

男孩子们滔滔不绝的精彩对白让我慌了神

43分钟前
  • 一颗麻团
  • 推荐

英语被他们说得口齿留香。

46分钟前
  • 于昊
  • 力荐

好像很久很久前看的,只记得看完后,我突然用功了几天~汗

47分钟前
  • cc
  • 推荐

珠连妙语很多,但还有很多没看明白

51分钟前
  • 繁星|梅乐迪
  • 还行

就在我沉醉在随时从他们几位即将自由开展人生使用身体的年轻人嘴里冒出的诗句反观自己不说英国文学就是在中国古典文学面前也只有跪舔的份儿时,Hector在Posner这个少年时的自己背诵哈代一首关于“正名与归宿”的诗结尾后讲出了真正的文学意义——不在于你记住了多少诗句,而在于它是否抓住了你的手。

53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这是一部会让中国高中生郁闷致死的片子,大致是这样的。

57分钟前
  • 张周一
  • 推荐

关于英国最美好的两样事物:男校和同性恋。

59分钟前
  • saturda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