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大劫案

犯罪片英国2008

主演:杰森·斯坦森,萨弗蓉·布罗斯,斯蒂芬·坎贝尔·莫尔,丹尼尔·梅斯,詹姆斯·福克纳

导演:罗杰·唐纳森

播放地址

 剧照

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1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2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3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4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5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6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13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14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15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16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17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18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19银行大劫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8 15:17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r\n1971年,黑人激进组织领导迈克尔X因贩毒被控告,但因他一年前取得了英国皇室成员玛格丽特公主的私密照片并以此要挟官方而被开释。英国军情五处工作人员提姆受命取回收藏在伦敦某银行的这批照片。\r\n提姆物色到贩毒女子玛婷,要挟她抢劫银行来为自己取得照片。玛婷很快同以泰瑞为首的几个半职业罪犯或新人组成了计划挖地道劫掠保险库的团伙。\r\n泰瑞等人如愿将保险库洗劫,但赃物却让他们坐立不安:涉及皇室成员的私密照片、银行家行贿官员的账本、高官们不可告人的龌龊爱好……由于一位无线电爱好者无意间听到了他们作案时的对话内容,此案掀起轩然大波,泰瑞等人陷入了各种势力争夺的中心,他只能借助手上的证据苦苦周旋……

 长篇影评

 1 ) CHAOS

光头人贩子这次又不干好事,干起了抢劫的行当,而且是抢劫一家银行。故事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但并不妨碍光头和他的兄弟们的表演,一环套一环,又是一个原本小事被无情放大到失控的故事,很有张力。
可惜啊,他的前期宣传做的太差了,综合而言,这部片子不是很差,但是,没有好到我要去买的地步。
PS:标题CHAOS,我觉得可以用在这部片子上

 2 ) 花絮

《福尔摩斯探案集》让伦敦贝克街闻名全世界,而这条街道好像也真注定是滋生阴谋、怪案的地方,1971年9月的一天,埃劳德银行发生盗窃案,一个保存有 50万英镑(按现在汇率算是500万英镑)现金与珠宝的保险箱被撬开,里面的一切东西都被盗走。原本这只是一场普通的银行入室盗窃案件,没想到最后竟演变为一场巨大风波,更离奇的是,正当媒体准备开始报道这一新闻事件时,却收到来自政府的封口令,要求国内所有媒体都不许再跟进这一事件,全部报道都只能按政府发放的范本来执行。于是,这一事件也就在政府的强压下不了了之。然而,银行毕竟失窃,必须得找到犯人向社会交代才行。1973年,4名嫌疑犯被抓去坐牢,而有一个人则被以谋杀罪起诉,1975年被带到特立尼达岛绞死,这个人,就是迈克尔X。

到底埃劳德盗窃案为什么会让英国政府如此紧张?这个秘密到了几十年后才有人提出解读版本。原来,当时盗贼去偷的东西,并不是财物,而是被锁在保险箱中的一批“不雅照”,而这些照片的主角竟然是英国女王的胞妹玛格丽特公主与她的小园丁情夫罗迪•卢埃林。而策划埃劳德盗窃案的,竟然是英国军情五处的领导,目的就是为了帮玛格丽特公主偷回那批不雅照,以防外泄让整个王室蒙羞。至于保险柜的主人,则是迈克尔X!

玛格丽特公主2002年逝世的,这个被世人称为“不开心公主”的女性在爱情路上相当坎坷,作为20世纪英国皇室勇于闹离婚的第一人,玛格丽特公主一生中据说情史众多,而不雅照的男主角则是比她小17岁的园艺设计师罗迪•卢埃林,当时玛格丽特还是斯诺登伯爵的妻子,也就是说她与罗迪之间是不伦之恋。照片是公主与罗迪在穆斯蒂克岛“狂欢”时被人偷拍的,然后被加勒比海的黑帮头子迈克尔X“收藏”。军情五处获悉后立刻策划了这场偷窃案,辗转找来几个毫不知内情的熟手盗贼执行,最后才有了今天这一秘史的诞生。

当然,无论是皇室成员还是玛格丽特公主当时的老公斯诺登伯爵,对这一“野史”都不承认。不过这次导演罗杰•唐纳德森就立意将这一事件拍成电影,大有宣告天下之势。罗杰在看了老牌剧作家迪克•克雷蒙特与伊安•拉•弗雷奈斯的剧本后对这一事件很感兴趣,于是自己看了很多资料,还搜集到当时的一些录音资料,甚至还见了当时偷窃案的执行者,了解了一些更隐秘的内情,在全面了解之后罗杰决定拍这部电影。

当有记者问到罗杰是否肯定这一“野史”的真实性时,罗杰也只谈了他对玛格丽特公主的看法以及确定迈克尔X是个真实人物这两点,他说自己认识的一个人就是迈克尔X的朋友。同时,他也认识进埃劳德银行盗窃的人,这个人如今年过70,多年的牢狱生活让他变得有点沉默寡言。然而罗杰第一次见到他时就发现,有一个演员与这个人长得非常相似,这个演员就是杰森•斯塔森,而这一就是他找杰森•斯塔森出演主角的原因。

罗杰说一看到这个人,第一反应就是杰森 •斯塔森70岁时候一定也是这个样子,太相似了。在拍摄时期,这个人也偶尔有到片场看看,现场工作人员一看到他之后还会问斯塔森说是不是他爸爸,每次斯塔森都笑着否认,而他又不能把这个人的真实身份告诉工作人员,因为他不想让老人的生活受到打扰。

同样也出于这个理由,斯塔森在揣摩特里•莱瑟这个角色时也没有询问老人的意见。他只想依靠自己的理解来塑造这个角色,而且他也不知道老人是否愿意再继续说那段往事,就算愿意说也不知道他会说多少,所以斯塔森就自己准备这个角色了。

简评
虽然说导演罗杰•唐纳德森拍片多年,至今依旧没有拍出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作品。虽然说杰森•斯塔森俨然一位三流动作片明星,然而这部《银行大劫案》目前所得到的评价却还相当不错。烂番茄网上媒体对该片的评价挺好,好评度达到79%,像BBC对该片将几种风格融合在一起的做法相当赞赏。《这是伦敦》则称“电影的剧情足够吸引观众兴致勃勃地看下去。”连英国的媒体都对该片持肯定态度,看来这部以皇室丑闻野史为题材的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

 3 ) 【ZT历史回顾】上世纪英公主艳照门引发最大银行盗窃案

看了这么多影评,都没有人回顾一下历史,特别是那个D-NOTICE,于是上网搜了一下,与大家分享。

×××××××××××××××ZT正文×××××××××××××××

英国王室总有那么几个“不听话”的成员,比如玛嘉烈公主。这位20世纪英国王室第一个离婚的公主,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妹妹,因乔治六世的溺爱而叛逆无比,她吸烟酗酒,沉溺于狂欢派对。她在派对上的一张裸照,藏于银行的保险箱里,引发了英国历史最大一起银行盗窃案。

1971年9月11号,晚上11点。这天是周六,家住在温坡街(Wimpole Street)无线电爱好者罗伯特-罗兰整晚都在摆弄自己的无线电设备,他将频道调到27.15波段,想同在澳洲的朋友联系上。毫无准备的,收音机里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对话,听起来像是银行劫匪和门外的望风人在交谈。


“外面冷得不行,你们拿到钱一定多给我分点。”


“别老念着钱,看好外面的环境,有没有警察?”


于是,他录下这段无意间偷听来的对话,同时给苏格兰场打电话(Scotland Yard英国首都伦敦警务处总部)。午夜2点,一位资深警官决定慎重地考虑这个报警信息,他回复罗伯特,吩咐他查寻对话来源。无奈,适逢周末,当通信工程师从睡梦中赶到工作岗位时,那段对讲机劫匪的对话已经结束。


警方只有加大排查力度,他们查遍伦敦中心附近的750间大大小小的银行,最后确定在罗伯特家附近的150家银行为重点怀疑对象。周日上午,警察来到贝克街转角处的一家名为劳埃德的银行,从外部看,没有任何被破坏过的迹象——15英寸厚的保险库门完好无损。他们无法确认劫匪是否尚在保险库内。直到银行职员将门打开,才发现这是英国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一起银行劫案。


这是一场预谋已久的盗窃。犯罪团伙精心准备,租下离银行不远的一间皮衣店。为不引起注意,劫匪并未挑选离银行最近的那间餐馆下手,并且只在周末,银行休息的时候动手挖地道。通往银行金库的地道“竣工”后,他们用热喷枪割破金库的金属库门。事后,警察在皮衣店内发现了重达八吨的毛石混凝土,以及268个空空如也的保险箱。


没有人承认丢了东西


案件中损失的财物共计50万英镑的珠宝和金砖——现今价值高达500万英镑。而大部分受害者都拒绝协助警方列出自己保险箱中的物品清单,也所以,银行无法进行赔偿。英国媒体接连一周轰炸式地报道此次案件。更加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英国政府发布了一个D-Notice(现已改为DA-Notice,全名为Defence Advisory Notice System,其用意为劝导英国媒体针对这些有可能损害国家威信或安全的新闻予以遮盖部分事实或忽略此事件,虽非强制性但媒体大多会遵守),劝导媒体停止报道此事。这次神奇的劫案,刚被披露,就被以“国家安全”的名义下达的D-Notice,从媒体上完全抹去。这伙劫匪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偷出的其中一只保险箱里有英国王室成员的艳照。


劫案牵出王室丑闻


那是一张玛嘉烈公主在性爱派对上的图片。这位公主是现任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之妹,媒体曝光率很高,以至于劫匪一看到相片便脱口而出:“玛嘉烈公主”。玛嘉烈公主1930年8月21日生于苏格兰,2002年去世。她一生沉溺于烟酒,爱情不如意且疾病缠身,与王室传统格格不入,是英国王室中继亨利八世之后第一个离婚的人。英国电视4台(Channel4)曾播出的一部纪录片“流氓和公主”。这部片描述了玛嘉烈公主的风流人生,她曾与伦敦声名狼藉的流氓有私情。


该纪录片主要讲述了玛嘉烈公主在与斯诺顿伯爵离婚后前往加勒比海上的马斯蒂克岛度假之事,在那里她与曾因打架斗殴而名声不济的“混混”约翰-宾顿频频约会发生性关系。尽管宾顿是一名演员,但是令他更出名的是1979年的一起执刀混战血案,遇害者被刺9刀,但最终法庭判决宾顿属于自卫,因此他被无罪释放。宾顿已于15年前死于癌症,年仅50岁。据称两人的暧昧关系始于1976年,从那时起英国的八卦小报就不断把公主与宾顿“联系”在一起。


玛嘉烈公主的传记作者之一诺埃尔-博萨姆在片中说:“我可以确定,约翰-宾顿和玛嘉烈公主是情人关系。玛嘉烈总是给宾顿打电话,让他到她的房子里去,几乎夜夜如此。玛嘉烈喜欢在马斯蒂克岛举行聚会,喜欢人们脱掉衣服,据说她曾给裸体的舞者拍照。”这起英国史上盗窃数额最大的银行劫案,至今仍有超过100名保险箱主人否认自己有遗失任何财物,这让整个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为何失主消失?英国导演和编剧给了这样一个回答。“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英国军情局MI5设计安排的。”电影《 英伦银行大劫案》就是以此历史疑案做蓝本。 制作人史蒂文-查斯曼说:“他们知道Michael X将相片存在保险箱里。”而两位电影编剧迪克-克莱门特和伊思-拉佛莱斯都是纯正的英国人。他们声称,在编剧前曾与至少6个当年与劫案有关的人交流过。他们拒绝透露这六人的名字,但是表示,这六人分别都承认劫案的目的就是寻找一张相片。


其中一个劫匪,在他70岁的时候首度开腔,接受英国媒体《镜报》的采访,谈到此次劫案。他表示,发现艳照的时候,手都发抖了。他明白自己卷入了一场恐怖的风波。“我们把保险箱打开的时候,一看到相片,就惊恐地将箱子扔到地下,好像我们打开的是一枚炸弹。”一位来自舰队街(“舰队街”,据英国《卫报》的说法,是英国新闻界的代称,也是英国报纸业的“精神家园”。)的老编辑告诉编剧,1971年劫案发生后,他手头所有与此有关的稿子都被压下,因为政府出动了D-Notice。


1971年,英国的文化氛围仍然处在极度兴奋后的松懈当中,因为多姿多彩的生活而放任自流的伦敦的城市环境,再加上由嬉皮士兴起的表达反文化、反传统的信仰和观点的衰退,伦敦人正以一种不拘礼仪的姿态面对着一系列和劳动力有关的矛盾,同时还受到了爱德华-希斯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以及发生在北爱尔兰持续升级的暴力事件的冲击就像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描述的那样:这是一个正在向“我的年代”转变的时期,特点就是一群集体作业的银行劫匪制造了英国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抢劫案。导演罗杰-唐纳森说:“那是历史中一个非常让人着迷的时期,当然,这次劫案要比那个时代更加地迷人。事实就是,只有那样的时代,才会造就如此轰动的大劫案。”


在编剧看来,那个年代的英国,荒淫无比。剧中出现的社会名流常常聚集在一起参加乱交派对。出于这样的原因,不难想象,保险箱中存放的都是欢场的秘密。难怪没有失主愿意承认丢失了何种物件。也只有失主和劫匪才知道保险箱内欢场的秘密。

 4 ) D-Notice

盗窃案发生在1971年9月11号(英式9.11?),因为小偷的“业余”,也被称为“对讲机盗窃案”。如果仅是丢钱或许就不会那么神秘,重要的是这宗盗窃案关系到丢人了,而且是丢“大人”了!所以极其少见的D-Notice也粉墨登场。

所谓D-Notice,是英国国防部让媒体住嘴的特效令。其效果类似中宣部的“红头文件”。不同的是,中宣部的“红头文件”包含可谓五花八门,有:假唱-Notice,示威-Notice,上访-Notice,维权-Notice,腐败-Notice,文革-Notice,执法-Notice…要列完这个单子,恐怕整个服务器都装不下。还有一点不同的是英国D-Notice只是有要求的意味没有强制的意思,至于媒体遵不遵守是各家媒体自己的事。而在中国则是强制的事情,想想南方都市报。最出名的要算凤凰卫视的黄山迎客松画面了,想在十年前还可以自由收看的凤凰卫视台,慢慢的变为只有教育机构和政府机构“参考”收看,然后再变为一有“台”字出现或“独”字出现就变为黄山迎客松画面的经典图像。这里并不是说凤凰卫视有多么的右派或者是多么的好看,即使在香港它的收视率也是非常低的。只是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媒体不仅没有原地踏步,而是义无反顾的倒退了几米。

媒体的现状是只能说好不能说坏,橙子酸了也说是甜的。媒体的众口一词歌功颂德,致使人们被画在空中的大饼陶醉的不得了,一个劲儿的自大、满足。即使经历了一个个被戳穿的谎言后,又轻易的相信了另一个更大的骗局。就像是饿得前心贴后背的人在听别人说做鲍鱼宴时所拥有的满足。在股市上演高台跳水,CIP把7%远远甩在身后,失业率跳高破纪录后,人们马上又相信了政府会出来救市的言辞。拜托,画画饼也就算了,把“盗窃犯”拉出来守银行,真是连自己的“艳照”也要搭进去了。

纽约时报不惧卖国贼的罪名质疑菲尔普斯,中国媒体应该看齐纽约时报的精神,菲尔普斯和欧米茄?即使奥运会八冠王也要接受寻求真相的质疑。纽约时报应该授予新闻自由金牌。这种质疑的勇气尤为珍贵,特别是在我和朋友谈起奥运会开幕式上假唱的时候,有个朋友说“那个音乐总监就不能顾全大局不要把假唱说出来?”,听到这话,我感觉中国在奥运金牌榜上拿第一固然不错,但如果能拿到纽约时报式的“新闻自由金牌”才真正是强国时代的开始。[By Vincentspring]

 5 ) 帅气的劫匪们

Jason_Statham,动作片比较多,像这种剧情片也这么紧张刺激,环环相扣,也算帅气,人物关系比较复杂,出来的人物也比较多,有高官,皇室,军情五处,警察,黑社会,黑人人权主义者,让人一直思考这些人与劫匪之间的关系
几个问题,需待解决:
1.那劫匪中的两个老头是被谁做的?那个黑社会?
2.英国人这么讲信用?答应劫匪不追究就不追究了??警察、军情五处都将他们放了

 6 ) 到底谁是流氓

那个伪黑人人权领袖是么?是,偷拍、勒索、绑架甚至杀人防火,大流氓一个。

警察是么?是,充当黑社会爪牙,收黑钱,办黑事,不过,整部片子难得最后还找出了一个不是流氓的警察。

英国皇室算么?当然算,放荡淫乱,为了遮丑甚至放纵罪犯,殊不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政府高官也流氓了么?穿上衣服人五人六,脱了衣服就是浪荡淫棍,精虫上脑,利欲熏心,你说他不是流氓谁是啊!

情报5处也是么?是,皇家走狗,既要抱住高官皇室的面子,还要置身事外,使用下流手段逼良为娼,简直是一副伪君子的嘴脸。

保险箱的拥有者们也是么?为啥最后说有超过100个人不敢认领自己的保险箱内容?各种糜烂的私人隐私只能把他们的伪装撕碎,显出流氓本色。

那么最后,抢银行的是么?是,不过有点区别,那就是真小人和伪君子的区别,虽然是小人,但是真,真性情、真义气、对家庭真、对朋友真,虽是罪犯却绝不虚伪。

应该说这是最近看得比较出色也比较解气的一部电影,让人更感兴趣的是,电影后面那些所谓的真人真事,一堆流氓的丑恶嘴脸。

 7 ) 电影慢谈之[0155] The Bank Job 银行抢劫案

2012-07-29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拍出这部电影的英国人从自己的视角,演绎了所谓非洲民权主义者的伪善,当然,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对自己皇室和权贵的藐视,起码,他们还算是公平。最后的字幕,100多人拒绝认领失窃的物品,银行的保险箱里,究竟藏着多少见不得人的秘密?

有些女人的美可以征服整个世界,女主角尽管作品不多,但就是属于征服世界这种类型,她明显是模特出身,杰森•斯坦森( Jason Statham) 本来就不是很高,这个搭配下来,更加显得前者身姿卓绝。

 8 ) 让福尔摩斯来破此案吧!

好片,据说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

     一个叫迈克尔X的黑帮头子用为黑人争取权利的行为干着非法的营生,为逃避法律制裁他偷拍了一些公主的艳照作为筹码。军情五处的情报官提姆受命找到这些危险的筹码,他唯一的线索就是迈克尔可能将照片存在一间银行的保险箱里,他利用手段授意几个职业罪犯去抢劫那家银行的保险库,以便找到那些照片。劫匪们首脑泰瑞也发现了提姆的真正目的和身份,并且在另一个保险箱里找到了另一个黑帮行贿警察和官员的账本。最后演变成军情五处、负责破抢劫案的警察、和黑帮勾结的警察以及黑帮四方势力全在找泰瑞一伙,泰瑞只有通过手中的筹码牵制各方以便逃脱追捕。

     看的出来为了增加观赏性,导演故意把电影拍的像《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情节设计、人物关系、讲述方法和那两部电影是一个路子,而且扮演抢匪泰瑞演员就是《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的主演。看这部电影感觉就是又重温了一遍《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除此以外,电影在细节设计上也很出色,例如当泰瑞的妻子温迪从泰瑞口中确认了银行抢劫就是他做的并且丈夫的前女友也参与了时,第一反应居然是怀疑丈夫和前女友的关系?!看到这儿不禁让人哑然失笑:女人真的是感情动物,在这种时候居然首先关心丈夫有没有出轨而不是要怎么摆脱困境;情报官提姆拿着“意外收获”——另一位勋爵的艳照向上司汇报工作成果时脸上的那副表情让人忍俊不已……

    情报官提姆本来只是负责解决公主的艳照问题,结果没想到会附送一位勋爵、N多的政府官员和警察。事情发展成滚雪球的效果估计也是出乎提姆本人的预料之外,事情的发展正和上《大话西游》里紫霞的那句词儿:“我看到了事情的开始,可没想到结局会是这样。”

    看结尾的字幕知道在劫案发生后不久,伦敦掀起了一次对腐败警察的清理行动,再联想一下案件发生在七十年代,而香港的廉政风暴应该也是在七十年代开始的,不知道和这件事有没有那么点儿关联?看到豆友的一句评论可称绝妙:“我要尽力活到2058年。容易吗我?为看个英伦艳照门还得等整整50年。~”

 短评

fucking shocking!!!ps,wife of Jerry is actress from "tipping velvet",naff looks familiar too...

2分钟前
  • jessiestone
  • 力荐

想不到抢银行还能拍的这么……怎么形容呢……这么……正义!!!P.S.看影评才知道居然约翰·列侬夫妇还出镜了,站在毒枭一边,我了个去~~~

7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先开始觉得挺好看,可是几个演员总让我觉得这个劫案的发展有点二,好结局还是真实事件改编不可思议,我这阴暗的小思想总是不相信这社会最后竟是公义的。

9分钟前
  • 还行

一张艳照引发的劫案。拍得很一般,前面50分钟都挺无聊的,结尾20分钟算是不错,没想到是真实事件改编,贵圈真乱。

11分钟前
  • Neroat
  • 还行

之前看的,现在只记得片头王室拍裸照的场景和中间的一些片段。可见影片没什么出彩之处,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只能说,现实比电影精彩多了!

15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为什么真实的事件还这么狗血的结尾?放在某些地方,搞定这种级别的事儿应该是so easy的。有妻儿随便搞定啊.....没意思....还不如那几部速递

18分钟前
  • 小然看云歌
  • 还行

那老头子简直就是(仅指外貌)老年版Teddy Duchamp[Stand By Me剧中人物]嘛……

22分钟前
  • 竹或子
  • 还行

细节上很粗糙,演员表演得极其一般,如果不算过不去的话。但故事本身的复杂性倒让此片的观赏性还不错,尤其考虑到是著名的真实案件改编而成,便更加有趣了。总体影不如史,颇为可惜。

27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刚开始因为杰森要抢银行了想给三星,看了一会儿蛋疼的犯罪组织觉得两星不的了了!高潮把事情理清了想给四星!结尾还是给三星算了…波澜起伏的剧情,复杂的关系,还是真实事件改编,操

30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还行

围绕英国皇室丑闻野史展开的一桩案子 貌似越来越多势力卷入。搞笑的在于 1970年代 劫匪算不上训练有素 还出了很多有惊无险的笑话 差点在抢劫中被逮正着 而需要掩盖丑闻和维护利益的几方人马 互相不知底细 乱成一团 也真亏得劫匪头子利用一点点空隙周旋最终脱身。

35分钟前
  • blacktea
  • 推荐

现实比电影更精彩更黑暗,永远无法铲除所有贪官,这电影对现实的折射已经不错了,不知道像最后那种正义的警察现实里存在多少,怕是寥寥无几,权力和钱到位了,媒体新闻就是个奴隶,现实中你所看到的媒体新闻是高层想让你看到的,而高层可能是腐败。一群罪犯来铲除贪官,多么的讽刺啊,当一个人有权有钱时,会变得怎么样呢。这电影的果体福利蛮多的咪咪很大。

37分钟前
  • V for Vendetta
  • 推荐

为几张淫乱皇室成员的照片搭上这么些人命真TMD不值。周末消遣好片,Jason似乎挺喜欢接《Snatch》这类的片子,伦敦地铁的风格真是30年都没变过

38分钟前
  • 爹 我亲爹
  • 推荐

要不是根据史实来改编,真是觉得有点差,把观众的智商估计得有点低,而且拍得又无趣、冗长,好好的题材讲得这么不牵动人心。

42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导演澳大利亚人,先在新西兰拍片,后经爱尔兰辗转美国发展,本片拍于英国。片子还行,但后四十分钟无聊。另外军情五处干嘛不直接从银行把照片拿出来?

43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291652/

45分钟前
  • 摇滚玄奘
  • 力荐

历史比戏剧更drama。女特工那条线多余,跟主剧情搭不上。最后几股势力交锋应该要高潮迭起才对,可惜节奏没带起来。对70年代腐国“不羁”的社会氛围有非常具像的呈现,各种勾搭和轰趴。最后男主角的选择还是遵从了现代的主流价值观,感觉有点串味。

48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在基本事实基础上的想像演绎很成功,导演为了拍这部影片受到了诸多阻挠,幸好得以看到,为那些电影工作者和为官方掩埋真相而不幸丧命的人致敬

52分钟前
  • 琪琪
  • 推荐

不知道是编剧厉害还是真实情况 不过剧情真是没的说 赞

56分钟前
  • Frank
  • 力荐

是不是真实事件改编还不知道。不喜欢里面比较暴力和暴露的镜头,让人联想起《两杆大烟枪》这类片子的背景。女主在Boston Legal里面见过,长的不错,却总是安排一个红颜祸水的角色。整个抢劫说的很详细,显得有点啰嗦,一般这类电影总是图个眼福而已。

60分钟前
  • balalala
  • 还行

只听口音,就让我热血沸腾。

1小时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