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故事

剧情片意大利2015

主演:萨尔玛·海耶克,文森特·卡索,托比·琼斯,约翰·C·赖利,雪莉·亨德森

导演:马提欧·加洛尼

播放地址

 剧照

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1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2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3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4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5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6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13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14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15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16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17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18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19故事的故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4 15:01

详细剧情

电影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小故事组成。

 长篇影评

 1 ) 女人在历史(his-tory)中失踪的三个原因

开始谈说议题之前,先讲一点“方法论”:作为师祖级的童话,它是具有很强的神话性的,而神话有三个核心:英雄、冒险与奇迹,核心是冒险。

就英雄来说,它的核心在于一个不断行动的行动者,对现代人容易关心的其它各类“周边问题”根本不予讨论;所以,尽量不要问怎么国王亲自去杀怪兽,怪兽怎么那么笨……不要问为什么野人那么厉害,怎么公主突然就赢在最后了……不要问这些,而落跑的老姑娘不会再回来了,她missing了,国王就只剩下miss了;

就奇迹来说,奇迹在神话中是时刻存在着的,而且就在“你我”身边,只是它有三个条件:首先是唤醒现代性用了数百年的启蒙才从心理上驱除掉的“魅”;其次是将对应的是“地理大发现”的结果倒转,让森林中的、人迹罕至的荒野里的、遥远的岛屿和大海的深处的——神秘——都重新布满。顺便一说,对童话来说,森林是必须的;最后,在现代心理学来看叫做“心理不健康”的“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恰是神话中奇迹发生的必要条件,那个最终请人剥去自己的皮的奶奶,她的声音中充满了这种凄惶;

最后,就冒险来说,神话中冒险是一种象征与仪式,它意味着英雄的每个行动都突入了意义的母题,直接与“核心”交往,现代心灵的徒劳感在神话里并不存在。所以,强暴、受伤、不幸……这些用来将心灵被攥紧的细节,它们并不是同于历史叙事中的邪恶,它们令人印象深刻,让人获得净化……而冒险的最后,是复还,是一切的归位——影片的最后,一切因与魔法有关的不可思议之事都获得了平复。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把所有的故事揉碎,把所有的故事置于一种统一的观察方式下来进行整合:故事起于某个王后(女人)的不快乐,在进行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快乐的女人,比如那位渴望新的经验的公主、比如那位渴望一夜返老还童的奶奶;而这些女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男人——国王们要么去打怪(缘由无所谓,重点在行动),要么养怪,要么猎艳(怪),或者男人们还相互示好,缔结女人无法进入的友谊。

然而这样子的男人,恰恰是被女人接受、热爱、尊敬或者甘愿献身(王后死在儿子手中)的男人;全片唯一的例外男子——他本身就是战斗力爆表的怪(虱子怪),却被“明媒正娶”的小公主给抹脖子干掉了,why?

因他“不文明”。

文明定义了那种叫做“男人”和“女人”的微粒在时间和空间中各自震动的区间,不论结果的好坏臧否,这就是人类生活的图景,人类的心灵,放在整个世界面前,是狭促的、有限的,人类愿意在其中生与死,虽然他们也渴望魔法和奇迹的拯救。曾经的魔法在故事里、传说里,现在的魔法在手机里、实验室里,本质上并无不同。略有差异的是,故事中的女人们还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构筑起与历史(his-tory)旗鼓相当、平分秋色的“herstory”,但在人类真实文明历程的历史记忆中,很少有她们的影子。

对此,电影似乎解释了女人在历史上的这种失踪:要么,被爱的女人最终把世界还于她爱的男人;要么,被欲求的女人毁于欲望情感自身所意味着的不稳定;最后一种,不被爱的女人通过“杀死”爱她的男人,成为独身的女王,正如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一样, “贞洁女王”是后世对她的纪念还是叹息?

纵观整个电影,也许最幸福的女人就是那个“童贞生子”的少女,她的晚年应该过得不错。

但童贞生子?圣母玛利亚是个好归宿吗?

咱们不是也有吗——华胥(踏巨人足迹而孕)、安登(感神龙而孕)、附宝(见大电而孕)、庆都(遇赤龙)、握登(遇大虹而孕)、修己(吞明珠而孕)、娥皇(感太白之精)、女枢(感瑶光之星)……刚刚这些名字,我敲了好一阵,因为用拼音输入法,没一个是能直接打出来的,可她们的孩子——伏羲、女娲、神农、皇帝、尧、舜、禹、少昊、颛顼——全部是现成的词条。

愿世界美好?唯女人不再隐匿。

 2 ) 说说巨人怪吧

其实按照巨人的世界观来说他也没做错什么,错误的只是他不是人类,造成这个悲剧的还是公主他爹 。特别现实,举个例子:你给的再好的东西,可是别人不一定喜欢,或者你对别人再好,人家也不一定会对你好。 看得出来巨人其实还是很喜欢公举的啊,但是强扭的瓜不甜。唉。另外再多说一句:美丽与恶心同时存在,善良和恶毒也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

 3 ) 黑童话的前世今生

童话,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王子?公主?还是女巫?魔法? 是爱情?亲情?还是勇敢?坚强?

    当然,如果你想到的血浆 异兽 情色 。那么,欢迎来到黑暗童话的世界。

     其实,这世界本来没有什么童话,给儿童看得多了,就成了童话。

     古老的“灰姑娘”,现今已知的最古老童话,这个故事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埃及,讲述了斯特拉博的女人罗德庇斯的故事。可以说是神话故事。而“小红帽”的演变则更加戏剧化,有个美国人写了《百变小红帽》一书,里面详细记叙了小红帽故事的衍化。小红帽的故事最初是为了告诫少女们小心色狼,保护贞操。对,那只大灰狼就是代表色狼。

    童话一词和现在我们使用的很多词汇一样,来源于日本,新文化运动后传入中国。中国人自古就没有童话这个概念。而童心一词,更是贬义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里记载“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犹有童心,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终也。”,这里的童心指的是无成人之智。古今中外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习能力变成大人。从原始人类开始,部落的小孩成长速度关乎部落的生死存亡。男孩子要赶快拿起长矛,女孩要赶快繁衍后代。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在古代,小孩并没有特殊的待遇,传统社会中,儿童是被漠视的,甚至成年人认为,有童心的小孩是没出息的。
    在这样的环境里,所谓了“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几乎是扯淡。没有人会在意说某些事不能让儿童看到或者知道。在这样的社会中,不可能出现一种专门给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安徒生以前的欧洲童话,大部分根本不能称其为童话。
    安徒生,童话大王。他为何获此地位,因为他开创了童话写作这种形式。他整理了欧洲的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或改编,或以此为依据进行原创。让童话这个文学形式为全世界人们所接受。可以说,欧洲直到19世纪才开始真正发展出了儿童文学(注意本片的童话故事集原著形成时间为17世纪)。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19世纪以前的所谓童话们,都是些什么东西呢??

     是民间故事,那么,民间故事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它们出没于酒馆之中。大醉伶仃的水手们说起了某个远海的王子发现了一只传说中的美人鱼的故事。(海的女儿)
     它门出没于妓院之中。嫖客们兴致勃勃的讲述了某个公国国王乱伦自己的亲生女儿导致王后嫉妒报复的荤段子。(白雪公主)
     它门出没于营房之中。骑士们一边擦洗盔甲,一边说起了国王的那个男扮女装的女儿被仆从强暴了以后昏迷不醒的笑话。(睡美人)

    可以看到,这些故事完全是成年人的世界,为什么童话故事多事王子公主的男女题材?小孩子真的喜欢听这些?并不是。原因就是这些故事本来是成年人之间闲谈的,成年人嘛,当然喜欢谈男女之事,特别是八卦贵族的私人生活,更是乐趣无穷。我们熟悉的《格林童话》,前后一共七次修订,就是为了不断删除原来来故事里的那些成年人津津乐道的男欢女爱,暴力血腥的内容。

     说道这里,我们应该已经发现了,所谓的黑童话根本是一个伪命题。与其说原版故事是黑暗的童话,不如说后来的童话是美白的故事。这些故事本来就不是写给儿童看的,也没有任何一点的什么教育意义。

     世界随着不断发展,思想不断的进步,人们意识到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保护他们。他们需要了解世界,但是不能粗暴的直接把他们扔进这个残酷的世界里。于是,人们通过一些刻意改编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些道理,给孩子们灌输一些美好的事情。这都是基于孩子的保护,希望他们更加快乐的度过童年。

    小时候,幼儿园老师总是会说:小朋友们,通过丑小鸭的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呀!对,就是要相信自己。

   但是,人总是会长大的,当我们告别了童话,告别了童年。我们变成了大人。于是我们哭着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真诚待人却总是吃亏,努力奋斗却总是碰壁。我爱的那个他或她,并没有和我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一切和小时候看的故事完全不一样呢?
   我们渴望知道答案,于是,自然而然的。我们顺藤摸瓜地找到了那些童话故事本来的面目。如同发现了新大陆般兴奋。

   原来如此!原来是这样!原来故事是这样的!这些原来就属于成年人的故事终于呈现在了已经变成成年人的我们手里。非常的合口味。我们看到了我们生活着的真实的世界,看到了我们熟悉的真正的人性。

   黑暗的不是黑童话,而是这残酷的真实的世界。
                                                                                                            深夜写于成都

 4 ) 三个故事是怎么串起来的

1.杂技:运动平衡 开场,杂技表演激怒了未能生育的王后;其后,变得年轻的老妪姐姐邀请老妪妹妹来参加一场有杂技表演的宴会。这两次展演的杂耍,是一种运动中求得平衡的方式,并掌握在演员手中。当被巨人困在岩洞的公主为杂技团的演员所救时,平衡已不仅仅是杂技演员的表演技能,而是一种力量,它将在关键而危险的时刻在绳索上将公主背离岩洞,在平衡间求得生存。尾声,公主加冕,众人仰望天空观看手握平衡木的杂技演员行走于钢丝之上,平衡的寓意再次上演。 2.生命:身体平衡 巫师说,要想求得新生命的诞生,意味着一个生命死亡才能求得平衡。于是,水中怪兽与国王的死去迎来了两个少年的生命;类似地,要想使至爱的孩子回家就要牺牲母亲的性命,平衡成为了一种交易,欲有所得就必须付出代价,这是王后与孩子的故事。吸血的跳蚤与习惯放血的国王之间彼此需要,当国王的跳蚤死去,他不得不让他的医生们用蚂蟥为之放血,以保持体液的平衡及其所带来的身体的舒适,似乎不这样做他就会变得虚弱甚至失掉性命。年老体衰的老妪姐姐只有在吸入巫婆的乳汁这种液体时,她的身体才会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如此,她的肌肤变得年轻,而生命变得富于活力。这种关乎身体的体液平衡论,可以追溯到公元四百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与后来继承希波克拉底医学的盖伦,而具有权威的盖伦医学影响了整个欧洲的中世纪乃至文艺复兴时期,影片中改编自《五日谈》的三则童话有关身体与生命的讲述也映现了这种平衡理论。 3.王国际会:权力平衡 王国们之所以存在,事实上也是一种平衡,当战争不是主题时,国王们就要在彼此的重大仪式上出席,以显示对彼此的认可。刺杀水中怪兽的国王牺牲了,其他国家的国王与王后就要来到这个国家哀悼,那个花心的国王和带着小公主的国王也来了,随后,得以生育的王后成为女王陛下,从而实现了这个国家内部权力的平衡。等到小公主长大,又克服困境,让王国的所有人臣服于她的勇敢,她合法合理地获得了王位,当她得到加冕时,其他王国的国王和王后也来到了她的国家,共同见证这个王国的权力移交与再次平衡。

 5 ) 从tale of tales中get的一些点

被海报吸引过来的,且对这种画风的黑童话简直没有抵抗力,抱着试试看看的态度,先是被荒诞的剧情冲击着三观,也被最后的结局震撼得久久不能平静。

  1.病态的皇后-对孩子的执念

  国王似乎是疼爱她的,知道她沉浸在没有孩子的愁绪中,准备了各种娱乐表演博她一笑,然而她从始至终都板着一幅面孔。在得知有个表演人员是孕妇时终于忍不住大发脾气各种摔东西。

  一个神棍上线,跟国王夫妇说,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总是伴随着另一个生命的流逝,以维持世间某种平衡。皇后说,她不惜一切代价。

  亲自去杀海怪反死于海怪之手的国王,面对国王之死无动于衷而对得到海怪心脏露出微笑的皇后,神色痴迷吃着海怪心脏且终于如愿以偿得到儿子的皇后…当我看到国王出殡时 抱着王子一脸幸福和满足的表情的皇后,感受到了一种绝妙的讽刺。多少母亲对自己的血肉也是这种近乎病态的溺爱,而身边的一切变得有多么微不足道。

  由于血源的羁绊,对同是受海怪影响而生下来的兄弟约拿亲密无间,总是想和他在一起。在迷宫里追逐那一段,就像王子日渐长大,她渐渐追不上他的步伐,他有了兄弟有了知己想脱离她的控制。我想皇后正是害怕有一天王子会因为这种羁绊而离开她,她的心狠手辣正是她对王子日渐增长的控制欲的体现。她承受不住王子的生命里有另一个重要的人,她期冀的爱是必须对等且同样炙烈的。

  最后她化身为魔物想要杀掉约拿的时候,碰上了前来救同伴的王子,你看她的爱多么伟大却又多么卑微。因为病态的欲望而膨胀异变的她 连她的亲子也认不出来了,对她的孩子她的心总是柔软 下不了狠手,却甘愿死于他手。

  都说“对他最好的疼爱应该是手放开”,而对皇后来说,王子是她的命,除非死,她决不放开。

  再看从小生活在令人窒息的母爱里的王子,他的身心何曾放在母亲身上,他整日想着如何与兄弟处在一起,他的快乐就是他的快乐,他的难过即是他的难过。

 2.两老妇人-欲望与绝望

  野心勃勃的姐姐多拉,愚善依赖的妹妹伊玛,流连于酒池肉林的好色国王。

  在好色的国王的珠宝攻势下,姐姐一片芳心完全沦陷,尽管她已是老妪,却仍在渴望仍在幻想,不惜对自己的肉体残忍-滴蜡包裹手指,滴蜡拉皮。就像现在的整容风波,不惜肉体上的疼痛,希望换来对外表的自信,对别人目光的吸引。

  不知道她能否长点心, 所有的真相总会有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她还能沉浸在片刻的美梦里酣睡如初真是让我佩服。被国王丢下城堡意外没死反而得巫婆之助重返青春之貌的她被前来打猎的国王遇见,她又心甘情愿且满心欢喜的做他的王后了…可见多拉从未追求爱情而是国王的权势财富以及能给她带来的荣耀。

  好色的国王又是如今多少男性的反射呢。对美貌的痴迷对肉体的贪恋,纵欲享欲,对身边面容日渐苍老的面孔心生厌倦嫌弃…那些把全身心都寄托存放在一个男人身上的女人,那些完全没有独立人格的女人,等到他们心生厌倦,你们又该何去何从?

  对姐姐过度依赖的妹妹伊玛,姐姐说什么都不敢大声质疑反抗,过度的善良是罪过,它助长了恶的生长。她明知道滴蜡拉皮有多痛苦,却也是含泪成全了姐姐的欲望。当参加姐姐与国王成亲的宴会时,她重复在说“皇后是我姐姐”这一句,仿佛希望所有人知道她们的羁绊。

  她想时刻跟姐姐在一起,尽管她看起来太老了跟年轻的王后相差甚远。看见姐姐和国王在一起的那一刻我相信她魔怔了,姐妹间除了那点相互疼爱更多的还有攀比羡慕嫉妒之类的情绪,也许是当时姐姐那句“你太老了”让她觉得这就是她们不能继续在一起的原因,她疯狂了。那样离奇的换皮理由她也去做了。当她满身是血的走回来的时候觉得莫名心痛,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就如同行尸走肉,不知道哪个下一刻你就会血液流尽倒地而亡。你不是生命里的主角,也绝不会有观众为你拍手叫好,你只会死得惨烈且默默无闻。

  而黑魔法总有失去效力的那一天,所有的美梦到醒来的那一刻都那么残忍。你贪心得来的貌美年轻不会长久,纵欲享乐不会长久。当多拉落荒而逃的背影出现,觉得有点可笑又有点可悲,这次,你是真的什么都失去了,妹妹,丈夫,名利。你只剩下对衰老 孤独的恐惧。

  可是如果给我们选择变年轻变貌美的机会,大多数人还是抗拒不了的吧,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且超乎想象,内心的黑暗面如何能掩盖得住?


   3.一只跳蚤牵引出的人性

  一个癖好特殊养跳蚤的国王。亲情在他眼里到底是什么值多少?女儿说想要找一个勇敢,强壮,帅气的人相许,他满不在乎。而是关心他的宠物跳蚤吃饱了吗…甚至夸张到跳蚤不舒服的时候半夜叫醒医生过来帮它看病…而跳蚤老死的时候还哭得那么悲痛。
再从他以猜跳蚤皮来为女儿选夫婿这件事可以知道,他对女儿的婚姻应该是不放在心上且抱着玩乐的态度的,自认为不会有人猜得出也享受看他们猜不出的愉悦之中。当巨人猜出来时,为了所谓的王的自尊不惜让女儿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最后他患上心病也是咎由自取吧。

  不说封建时期的家长因某种上不得台面的交易卖女儿似的促成许多悲剧的婚姻,到现在仍有许多父母不顾儿女意愿包办婚姻,给多少家庭造成了不幸?强扭的瓜不甜,把个人意志强加到他人身上并加以道德绑架,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还美名其曰 我为了你好。

  我对片中的巨人隐约有种同情,且希冀公主有天能接受他的爱,故事结局和谐美满。我却忘了公主对另一半的要求是:勇敢,强壮,帅气。有多少年轻女孩儿对另一半的要求是要看颜值的。也许也有巨人对她的强迫让她的幻想破裂得更加稀巴烂,她不顾一切要逃出他的掌控。甚至牵连了马戏团一家。
最后公主的假意顺从,巨人的心软,公主冷静的反杀让我震撼,如果一开始她就对你没有好感,请放弃,不要低估一个女人的心狠程度。
  
  不是怪物不配拥有爱情,而是,一厢情愿的爱情不会善终。

  公主反杀巨人回来,居高临下 看着她父王的那个眼神让我难忘。屈服于父权夫权,被捆绑于伦理的妇女多不胜数。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到她们认为理所当然就是应该这样。近来女权主义大盛,妇女们终于昂起头颅挺起胸板抗议,夺回自己的权力。是的,独立 自信的你们风华绝代。

  总而言之,不要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凡置于你于死地着必将使你获得后生。




  最后的镜头,平衡。
  不管这个世界如何荒诞怪异离奇,
  它总是巧妙的维持着一个平衡点,
  非你我之力 所能撼动。
  而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轰轰烈烈,
  于它 不过如此,

  可我们 仍要拼命 有所作为。

 6 ) Tale of Tales小事集(5件)

(以下可能含剧透)

1. 五日谈

电影改编自17世纪的故事集《五日谈》(也叫“故事的故事”),作者Giambattista Basile。《五日谈》包括最古老版本的画眉嘴国王、灰姑娘、睡美人、穿靴子的猫、莴苣姑娘,但都是暗黑版本。导演在采访中承认《五日谈》可不是给小孩儿读的,原著里充满了性和暴力(片中已被导演和谐掉)。

他说在读原著的过程中,感到这些故事非常熟悉,其实在现代社会中都有映射:比如两姐妹返老还童的故事,放在今天就是整容;还有今天的母亲为了孩子,也可以无底线。

另外,这几个故事都是用寓言讲述人欲望过度,变成obsession的情况:比如皇后对孩子、皇帝对跳蚤、皇帝对性。而obsession是导演一直以来想要表达的主题。

《五日谈》一共50个故事,片中三个故事参考的是:
第9个故事:La cerva fatata,妖鹿
第5个故事:La pulce,一只跳蚤引发的故事
第11个故事:La vecchia scorticata,三姐妹
(中文译名以译言古登堡计划版本为准)
不过导演实际还参考了其他故事,并把一些情节杂糅在一起。



2. 意大利著名导演费里尼

导演视费里尼为自己的男神!他认为费里尼一开始是新现实主义,后来转变为《Fellini Satyricon》的寓言家风格;自己也是这样的,之前的作品《真人秀》(Reality, 2012)(获得戛纳评委会大奖)是在把现实寓言化,这一部是把古老的寓言故事现实化。



3. 莎士比亚

这是意大利导演Matteo Garrone制作的第一部英语电影。因为导演觉得自己的电影有些莎士比亚元素,而且意大利著名作家Italo Calvino曾称赞《五日谈》作者Giambattista Basile是“那不勒斯的另类莎士比亚”。



4. 打海怪的氧气罐

第一个故事中,与海怪交战的国王穿着16世纪的“潜水服”,实际上这种服装没有氧气罐,所以他能在水下和海怪持续交战还是挺奇怪的……



5. 呼啦圈熊

片中表演呼啦圈的熊来自俄罗斯一个马戏团,名叫Tima,片中的驯兽师也是俄罗斯人Pavel Vyakin。Tima已经掌握了200多指令,但网上对于Pavel的驯兽方法有很多争议,也有意见认为本片对参演的动物普遍不好(还有一只被踢的孔雀)。




Source:
IMDB:Il racconto dei racconti
Variety.com interview
The Daily Beast interview

-----

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TExNzcyMA==&mid=400815762&idx=1&sn=ebe470e6d222154577574aa0c4a5816d#rd

 7 ) 黑童话,更是现实人性。

一,你妈是个偏激的控制狂,不准许你交朋友,偷窥你的私人空间,以爱的名义剥夺你的自我。最终,你逃了,你以为你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其实你不知道,你“杀死”的是自己的母亲。
这是成长的代价,也是成为独立人格的宿命。
二,你有个强势的姐姐,比你美,比你聪明,比你得宠,比你运气好,比你野心大,比你口才佳,比你会演戏……即使你有天籁的歌声又能怎样,你还是活在她的阴影里。终于有一天,贫穷不再,富贵袭来,她给了你一身华装让你来看她盛大的婚礼,愿意和你分享财富和幸福,只是有个小条件,要你对外保密关于她的黑历史。嫉妒占领你本就愚蠢、轻信、盲从的脑袋,你彻底毁灭自己。可惜的是,你没来的及看到你姐的下场。
多少人的目光从来都盯着别人,而从不审视自己?
三,你爸有钱有权,还有特殊的癖好。你明知道在他眼里你还不如一只跳蚤,可是你对于父亲的无条件的爱还是让你选择了顺从他的包办的畸形婚姻。你嫁给残废变态,洞居蛮荒,茹毛饮血,无人交流,没日没夜忍受苦役和蹂躏,“丈夫”甚至会杀害帮助你的好人以绝你想逃跑的念头。你才明白父亲为了所谓的诺言实为自私的脸面逼你走上绝路,于是你找机会杀掉“怪物”,重拾自我,重获新生。
警惕那些怪物男人,哪怕是自己的亲身父亲,都不要留情。
女人一旦脱胎换肤,将强大无敌。

 8 ) 童话中的心理症

心理学上有一种诊疗手段是让患者述评或续写经典童话故事,以此来判断其心病所在。人们对于同一则童话里的不同投射很能反映出自身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症候。从这个角度上讲,童话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梦境具备相同的意义:它们都是通过对原型、象征和隐喻的集合,架起了一座通往潜意识世界的桥梁,患者也能通过体味用象征语言包装在梦境或童话中的情感,来达到一种和宣泄和平衡。可以说,长期流传而又未被阉割的童话是人类集体意识的一种高度抽象。其中的善恶伦理,规训惩罚非常鲜明的昭示着人性深处的欲望与恐惧,及其所属文化最基本的世界观。因此,对童话的解码是非常有意思的。我喜欢这部电影,在这里尝试着为电影中的三则故事解码,看官若有兴趣,不妨与自己的解读对照一下,若能因此发现笔者或自身的心理问题,未尝不是功德一件,哈哈,闲话少叙,切入正题。

童话的焦点常常是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是因为童话是孩子了解世界的最早课程,而且也是因为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起点。所以,三则故事的核心在我看来是家庭中的这几对关系:母子,姐妹,父女,这三则关系中又隐含着三对夫妻关系;三个故事都有一条主线就是欲望的膨胀以及对它的解决和冲破,以及对于掌控命运的追求。下面进入具体分析。

第一个故事:母子
有观点认为,白雪公主的后母象征的就是母亲本人,但是人类没办法接受亲生母亲的恶,这与传统中我们对母亲的爱与尊重相违背,所以我们会在故事里把它转移到一个虚构的后母身上,让她代替母亲做恶及受罚。哪怕是思想开放的今日,对于母爱的质疑仍是各类文明中的禁忌,尽管母亲其实是最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的人。我们的文化把母亲的角色放在无比崇高,无可替代的位置上,而对于这种极度亲密关系的阴暗面则选择回避或忽视。所以当代反思母爱的文艺表现常常是隐蔽的,含蓄的,或是不做直接判断的。与此不同的是,在古代童话和希腊神话中,父母的恶则来得直接凶猛甚至包含在宿命中,因而弑母和弑父的情节才会常常出现。
在这个故事里母亲的恶最早体现在她对父亲的冷漠中。片中王后对于国王的牺牲不闻不问,甚至充满嫌弃。这看似诡异,却像极了很多现实,只不过夸张一些罢了。多少家庭里母亲有了孩子之后就完全以孩子为中心,而对丈夫不再关注。电影里寡母对孩子的爱是深重的,更是充满占有欲的,这既是爱孩子,又是爱自己,因为孩子是自己的延续。就像王后说的:“虽然你只在我的肚子里呆了一天,但你继承了我的样子。”这句话其实很荒谬,因为王子很明显一点也不像她,而是和侍女的儿子长得一模一样。这兄弟二人的亲厚是王后的心病,因为自己的儿子可能会因为别人和自己分开。这种患有“连体症”的母亲是不能容忍任何失去孩子的可能性的。可是正像某些鸡汤文中写的:“伟大的母爱当是放手”,只有放手让孩子成长,他才能摆脱对于母亲的依附,拥有真正完整的生命。显然这个“臣妾做不到”。
电影中用非常诗意的场景展现了母亲对孩子渐行渐远的无力----迷宫中的追逐,孩子的躲避与逃跑。无论是王后还是现实中的母亲都终要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随着孩子年岁渐长,母亲会越来越追不上孩子的脚步,而孩子终要学会突出母爱的重围,与自己心志相投的人一起离开。但是王后是不会这么放手的。所有可能让儿子离开她的人和事都被她视为致命威胁,值得以死相拼。现实中的有些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说婆婆对于媳妇的挑剔还可以理解,因为很难说两个年轻人看对眼不是一时糊涂,那电影里两兄弟的相亲相爱就是注定的,都长得一样还不能说明吗?然而母亲仍然拒绝接受,王后对于侍女儿子的排斥不是源于他低贱的身份,而是由于他的存在提醒了王后她不是世上与她儿子最亲最相近的人。她不惜展开杀戮,不惜赌上自己的性命,就是不能接受儿子从母体上真正剥离。最后一幕中母亲化身为魔兽,这是她心中的恶欲的显化。她这副狰狞狼狈的模样,便是她亲生的儿子也认不出来,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诛杀了母亲的恶,就像现实中的孩子也必须勇敢地承认和面对母亲的不完美,与其斗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这个故事展现了与世上最伟大的爱相生相伴的阴暗面。如果一份爱充满了对于他人的漠视和伤害,对于爱的对象的禁锢和控制,那么这种爱是无私还是自私呢?这种对于母爱的质询真得让人冷汗直冒!
 
第二个故事:姐妹
一般姐妹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一方面大家相亲相爱彼此扶持,另一方面又多多少少会相互攀比和竞争,其中较弱的一方常常会因在竞争资源(无论是父母亲的爱还是家庭的物质财富)时处于劣势而对较强的一方形成依赖、敬畏或怨忿,甚至生活在另一方的阴影之下。这种不断地被别人放在一起比较的经验常常对于两个人都是一种扭曲和伤害。现实中的人也许能通过自身的成长成熟逐渐摆脱与这种亲密关系相伴的心病,但在这个童话里这些问题被放大到了极致。
电影中的老姐妹虽然相依为命,但她们的关系是相当病态的,软弱无能的妹妹依附于野心勃勃的姐姐,接受着后者的摆弄和控制。把她们真正拴在一起的似乎并不是亲情,而是无法跳出的孤独、贫穷和卑微,所以当狡猾的姐姐通过偶然的机缘飞上枝头时,她们的关系便开始破裂了。有的人说,要是妹妹替姐姐保守秘密,也许两人都可以在王宫过上好日子。但是妹妹怎么可能做到呢?反观现实中的人能做到吗?且不论天涯社区上爆出明星假脸的ID有多少是他们自己姐妹了,光是对于奶茶妹妹同学室友的采访就可见一斑了。看到和自己一个起跑线的人通过不光彩的手段上位有几个人能够安然自若呢?大部分人总是会选择模仿或揭露吧。反之,如果大家不是在一个起跑线上,心理就会平衡的多,嫉妒只存在于本来相近的人中间。比如同学,同事,亲朋好友,而姐妹就是天生在同一起点上的竞争者。
这则童话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它并没有遵循传统童话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规则,虽然这里的坏人:好色的国王,贪婪的姐姐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报应(前者被欺骗睡了老妪,后者最终被打回原形),但全片里结局最惨的却是愚蠢但未必不善良的妹妹。这是否意味着在《五日谈》(童话的出处)这部文学作品里的价值观里,英雄未必是驯良的温善之辈(最近时髦的说法叫“低智商的善良”),反倒是那些能下得了狠手,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不论是第一个故事里弑母的王子还是最后一个故事里杀夫的公主,甚至是最后狼狈逃窜的姐姐)。因此,相比于姐姐的传统的恶(贪婪,欺骗,忘恩负义),妹妹的愚蠢和盲从反而是更大的恶。这个钱色交易的游戏规则和欺骗上位的手段本来就是扭曲的,但是姐姐耀眼的成功让原本抗拒参与游戏的妹妹失去了重心, 一头跌落进去。摆脱不了姐姐的魔咒,妹妹的人生何其惨痛。回到现实中,那些想形成自己独立人格的孩子们也必须能从兄弟或姐妹的阴影中走出来,开创专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第三个故事:父女
   如果父亲是每个家庭里的“君王”,那这世上满是昏君。他们拿钱养着那些吸血的人或癖好,却对自己的至亲不管不问,甚至推下火坑。玩物丧志的国王让我想起吴奇隆的爹和蔡少芬的娘,他们都因为赌债提前决定了孩子的命运,而那头巨大而畸形的跳蚤像极了世界各种扭曲和无限膨胀的病态欲望,那是长在人心上的毒瘤。童话和现实里的英雄都是能认命也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人,不论是终获自由的公主还是苦尽甘来的明星们,他们都以巨大的代价换来自己的成长和对命运的把控。
     这个故事还有点女权主义的意味,男人对于女人的压迫常常体现在两点上。一是权力暴力,不论是来自家庭中的父权还是现实社会中其它权力架构,男性拥有着支配女性命运的权力。这也体现在国王身上,他集父权与政权于一身,仓促而糊涂地成就了女儿的悲剧;二是身体暴力,这里体现在高大凶猛的巨人对于公主的蹂躏上;电影中的公主受双重暴力的压迫,成了一颗无助的棋子,而生命中与她本应是最亲近的两个男人,却给了她精神肉体上最大的伤害。尊贵如公主, 也还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哪怕夫君是个怪物,也只能遵守男人的游戏规则,被一方输给另一方,毫无尊严可讲。公主拒绝女人这种悲剧,她轰轰烈烈的反抗道路虽然九死一生,鲜血遍地,却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里的鲜血和前两个故事中的鲜血一起形成了一个可怕的诘问:那些赋予我们生命以来源和支持的亲密关系是不是本来就充满了风险?它可以给你生命的依托,却也铸就了最坚固的牢笼?面对在扭曲的欲望下变质的亲情,是不是只能选择头也不回的互相背叛,殊死斗争才能真正把控自己的命运?这种问题,对于集体意志强过个人主体性的中国社会似乎更有意义。


终章:欲望的膨胀与平衡
我们东方人讲究的因果貌似在意大利童话中被转换成了关于平衡的哲学。幸福和圆满可能就是欲望的微妙平衡。而其过度膨胀时就会形成一种虚空,需要新的填充,而平衡的规则决定了一切不能无中生有,只能交易和替补。三个故事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这一预设。电影最后一幕,所有的主角聚会一堂,望向天上走钢丝的人,那是平衡的准则最美妙的体现之一,它至高无上,宛如神谕;而与此同时,姐姐的花容月貌期限已到,美梦轰然崩塌,只能在绝望和惶恐中匆匆逃离。世间欲望的平衡珍贵却难得,因为人类在诱惑面前非常脆弱,也许这也是为什么代表着平衡的马戏团一家毁灭得如此迅速而惨烈。

 短评

3.6,落入刻意叙事的寓言童话故事~~牵强的故事连接。魔幻超真实主义的普通用法~

4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我喜欢公主杀了怪物丈夫、把父亲赶下王位的故事。这就是我现在正在做的。

7分钟前
  • 猱困困
  • 还行

这绝逼是治愈直男癌的良药!

9分钟前
  • 推荐

挺还原欧洲大陆童话故事原型的,野蛮血腥恶趣味没逻辑,艳丽萧瑟滑稽又色情,搞基百合恋子杀夫怪兽巫婆一个不缺,还有,这应该是我在电影院里看过最多的欧派了= =+

12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真正的魔幻文艺片。有别于商业制作,没有动用太多特效就讲出了最引人入胜的故事,画风还有一点点哥特。(两个银发小王子的故事好腐啊~)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调调很喜欢,但还是差点。最爱返老还童妖精姐妹花....

2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魔幻感并非源自特效,而是浑然天成的气息。

2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奇工巧琢,拍案惊奇。三个黑童话里的宫廷奇说,民间口耳相传的暗黑奇言。将一个奇字贯穿在整部精细瑰丽的影片里,服装道具化妆乃至摄影令人啧啧称奇。不可分割的孪生王储、疯慕年轻的迟暮老妪、憧憬婚姻的单纯公主,皆因一个恋字生无可恕。电影呈现了让人惊叹的华丽,色彩纷呈的暗黑美学带来极致享受。

25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双生子托物传达自己的安危在好多童话里都有,第一次在电影看到时觉得神奇和自己看书脑补时觉得很理所当然的感觉还是有区别的,第二个故事里的剥皮没有看过,但是有点恐怖,公主一开始看上去有点傻白甜,但是在屋顶上跟她老爸对话时的决心也挺佩服的,所幸后来也回来了,可惜了走钢丝的帅小伙

28分钟前
  • 鹿柒柒
  • 推荐

中规中矩,不算好看,奇幻多了,人物和剧情不吸引人,手法单调,也累。想想四十年前帕索里尼在写实的基础上,把《一千零一夜》《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饮食男女、地中海风光拍得像油画似的,又美又热闹,多好看。

3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从小童话故事就已经告诉我们,丑和老是一件罪不可恕令人厌恶的事情

34分钟前
  • 木頭兒
  • 推荐

活着就像火上履丝。

37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力荐

我只是忿忿最后痴情的巨人被这个bitch这么给暗算死了,然后这个bitch还45°仰望天空很纯情的样子。gross……

42分钟前
  • 胡贰
  • 推荐

没有魔法的黑暗童话世界 就像成人的《花园墙外》妹妹剥皮那幕真的太残暴。没想到是这么一本正经地讲故事啊。嫁给巨人最后弑夫回归的公主,才是真正的赢家,爬上巨人脖子那一刻我还真以为她认命了。不快乐的婚姻和不幸福的童年,都需要通过杀死丈夫杀死母亲才能解脱

45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推荐

海怪和马戏团一家子真是太倒霉了。。

47分钟前
  • Wongwongwong
  • 推荐

对这种黑暗系成人童话迷到不行!

48分钟前
  • Katie
  • 力荐

#Cannes2015#加洛尼的转型之作不能说太成功,之前积累起的现实主义个人风格印记在这里消失殆尽,在魔幻类型片的道路上也没有迈出什么惊为天人的一步。童话故事的简单性先按下不表,故事层面之上本该吃重的电影语言也无所作为,甚至跟流水线上的好莱坞制作没什么两样。瑰丽的场景特效在意料之中。

51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意大利导演对神话故事的迷恋、想象和诠释,真的都是一脉相承的。去年在《安乐乡》里听到的三句话的故事,竟就这样被拍了出来,就像一个幻觉。片子游走在魔幻和真实之间,用颜色和音乐分章节,并且我想了一阵之后,觉得各种奇怪的英语口音效果也不是太糟嘛…

5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根本今年最勵志的女權電影:與其當一個嫁給王子的漂亮公主,不如自己當女王。這麼多電影,大概只有這部最具當頭棒喝的效果

53分钟前
  • Ellen
  • 力荐

多亏用英语拍的,要不然连本都收不回来,意大利人这操行。只能看画面和布景,剧情没法看,根本也谈不上魔幻现实,就是复原中世纪故事而已

54分钟前
  • 阿勒曼尼亚酋长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