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妈妈

记录片大陆2022

主演:内详

导演:姜又兮

 剧照

了不起的妈妈 剧照 NO.1了不起的妈妈 剧照 NO.2了不起的妈妈 剧照 NO.3了不起的妈妈 剧照 NO.4
更新时间:2023-09-24 12:23

详细剧情

  今天的中国,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但亲子问题也前所未有地突显。因亲子关系导致青春期孩子做出过激举动的新闻频出。在社会竞争的剧场效应之下,无论是极致“鸡娃”还是佛系放手,或是探索其他教育方式的妈妈,都有不同程度的迷茫和迷失。教育中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怎样才算了不起?这部片子就是想回到教育的初心,去看处在亲子、家庭、工作和个人成长多重压力中的女性,她们在教育中所展现的力量与智慧。

 长篇影评

 1 ) 学霸妈妈遇上学渣孩子

“允许你的孩子学习不如你”

中午宝哥自己录英语复习视频,我手贱点开看了一眼,整个人又不好了。宝哥的机械记忆出奇的差,二年级还是分不清拼音字母。更别说又学了英语拼读,全混在一起,真的是整个晋西北乱成一锅粥。

字也不认识几个,刚问过这个字是什么,下一秒又指着同一个字来问。

作为一个被应试教育压过来的人,不想我的孩子继续在这条路上卷,索性将一切交给学校,需要我配合的我也配合,如此母慈子孝。但当我看到他现在还B/D不分,忍不住心梗,也不能差这么多吧。

在我的求学经历中,学习从不是什么难事,就是只要我想学了,努力学一下,成绩自然就会上去。学霸的世界我是熟悉的,比较自律,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反而是学渣们的世界,我一直很好奇,忍不住向往,可无奈家里管的严,从没有机会涉足。


/学霸遇上学渣/ 得高中附近是一个商圈,学校后面有一条小吃街,几个酒吧集中在那里,店里都比较幽暗,即便是大白天,透过窗户看里面也是看不太清。我每次放学都会很好奇的朝里张望,好想知道这些酒吧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年级最爱打架的那个男生在里面敲架子鼓吗,还是学习很差的那个女生在里面唱歌。总之,在我的想象中,学渣是恣意妄为,率性洒脱,学渣的世界定是丰富多彩,不会像我一样,只有写作业、写卷子。

但当我了解郭先生这个学渣并且养育宝哥之后,才发现,年轻时没搞明白的事情,生活在后来都给了你答案。

拿应试水平来说,我的确不赖,郭先生的确不太行,我高考数学141、英语135、语文120多,反正三科加起来比他总分多。

宝哥的英语兴趣班学了两年,下个月课时到期我不想继续报了,他们学校1年级就开设英语课,我认为以他目前的水平,把课堂学的能搞懂就可以了,没有富余的精力多学。但郭先生还是坚持继续学,他这么说“我英语一直不好,所以想让阿宝学好英语,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看一眼就会,还是需要多付出才能学好”。

这句话让我诧异的有两点,第一,原来在他眼里,我的学习能力如此强悍,属于看一眼就会。第二,原来在他心里,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学习不好,并且不希望他的小孩跟他一样。

看,学渣其实并是真的想做学渣,学渣的内心也渴望学好。

当我养育宝哥一场,这个认知就更清晰了,宝哥暑假跟我爸妈回老家,给家里祖先上香的时候,念念有词“保佑我下学期语文数学考A+”。

是的,学渣内心渴望A+,只是做不到。不是他们多么不可一世,如果可以选择,他们一定会选做一个好学生。变坏多容易,变好可难多了。


/教育的目的在于筛选/ 是因为我知道学习好有多难,这是一件需要靠自己才能达成的事情,我才对宝哥的天生属性有些无奈。

他思维活跃,表达欲强,但秩序感不够,机械记忆出奇的差。可应试教育的初期,就是需要大量的记忆。公式,不需要你去验证去讨论,记住,然后用就行。拼音、乘法口诀、包括汉字,都是需要记忆才能熟练应用。所以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宝哥的劣势就很凸显。

这种时候,我总喜欢翻出这部看了几遍的纪录片再看一遍——《了不起的妈妈》

一共12集,每一集讲一个家庭的育儿故事,有美国洛杉矶、新加坡、北京、上海、成都、大理几位各具典型意义的妈妈。

这个片子,有效缓解了我的育儿焦虑,因为你会看到一个事实。现在的公立教育体系,好处在于相对公平的让每个孩子快速获取基础知识,教育的目的在于筛选,最终将接受了基础教育的孩子,进行分级,进入不同的职业培养体系。公立教育本就不是为了因材施教,发挥个体最大潜能。

因此,当我只想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思维的拓展,引导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在某个擅长的领域让长板更长,显然是和公立教育目的是不匹配的。

这是我个人对教育的期望与实际教育目的之间的落差。所以,孩子成绩不好,可能只是代表他不适应这个模式。认清这个事实之后,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情况下,我还能做些什么,家庭教育能做些什么尽量保护孩子的特性、发挥所长、避免被体制化?这些是我需要思考的。

放一位这部纪录片里我最喜欢的妈妈——学霸妈妈和学渣儿子。

儿子在六小强的人大附小,妈妈是位妥妥的学霸,美国毕业在谷歌工作,05年随创始人李开复同班机回国,在他们圈子,参加高考的都是鄙视链下端,最牛的一波人是代表国家,参加集训队去打比赛,或者考了省里第一名自制招生,同事不是少年班就是各省状元。这是一群高质量人类的集合了,然而,她的儿子,小学5年级,班上稳定比他差的也就5个左右。

这个妈妈是很有大智慧的人,也许孩子不是学霸,但孩子有自己的特性,接受孩子不如父母,支持他的特性,也许,他会在别的地方发光呢。

阅读原文

 2 ) 了不起的总导演

不知从何时起,我就几乎不看国产片了,除非有多个朋友倾力推荐才会应邀鉴赏,不过这回看《了不起的妈妈》情况有所不同,除了北美博士留学群里家长热议之外,还因为总导演是我欣赏的二呆呆她妈。 第一集讲洛杉矶妈妈静涵,主线是陪女儿茉莉练花样滑冰,看上去是经典鸡娃的华裔版故事,但剧中有个情节~静涵故意通过强调茉莉比赛成绩垫底来培养孩子学会输才能真的赢,一下子就把片子的特别色彩显出来了。第二集,从幼升小改为摇号切入,非常真实地再现了上海妈妈网红博主阿胖鸡娃目的:尽全力给孩子赋能,今后能有选择权,不仅逻辑通顺,而且言行一致。这两集开场,相当精彩,本该坐等播放,但我有养肥了集中观剧的习惯,就没有及时跟,直到这两天,一口气痛快刷完。 不出所料,总基调围绕鸡娃。其中1、2、4、9都是高浓度鸡血妈妈,尤其新加坡秀玮被观众戏称亚洲卷王,以给孩子发现美的眼睛为执念,分秒必争地逼孩子拉二胡,看着触目惊心,她的低配是上海宝妮,打断了24根杀威棒,终于把女儿拱进了上音附小…这些妈妈的目标感极其强烈,背后的动机,编导和剧中人没有明说,以我看,无非学霸妈妈希望承继光荣,学渣妈妈希望借助孩子实现自我。 剩下的几位妈妈很难归类,有鸡娃未遂找台阶型~台北妈妈的台阶是“他有他的路”;有懒得鸡娃振振有词型~自嗨的大理妈妈乐乐用孩子的面子与自己无关、三岁就让儿子寄宿的北京妈妈LIA用孩子自己体验的理论让人无言以对; 有降维看待俩儿子天赋才能的谷歌妈妈,看得出对剧情走向的巧妙操控力。 相比其他八集或者极度焦虑,或者当妈的潇洒到令人腹诽之外,其他四集的妈妈很不典型,即将再婚的成都单身妈妈那一句“有些天赋藏在伤痛里”成为全剧最有哲理的瞬间。全剧最深刻的一集,是有巴基斯坦混血儿与昆明妈妈Tina的对峙,简直有俄国文学的厚度。全剧我最佩服的是任平,她身上的奉献担当是我作为女人望尘莫及的。全剧最自然的人设是小白,没有那么斩钉截铁,又相当积极阳光,一切还在探索和找寻。 看着剧中的鸡血妈妈,无论是斗志昂扬的还是自圆其说的,看了这样的剧,作为过来人,心情比较复杂,多数是欣慰,少数是后怕。欣慰的是自己比剧中大部分妈妈都要幸运,因为有很多帮手,棒小时候的竞争也没那么显性,而且从具体表现看,自己在当妈的过程中,对松紧的分寸拿捏得还算准确。不过我不知道年轻妈妈们会怎么看,会不会看完之后引发斗志的消弭,或者像心蕾说的那样,根本不敢看,怕看了扰乱自己的意志。

还有两个观感:一个是剧中孩子大多都比较内向、被动、羞涩,也可能是与选取的妈妈都是强势妈妈有关吧。第二个是剧中爸爸与妈妈的关系,除了单亲家庭或者根本不与交代之外,看得出来大部分的爸爸并非只是剧中是配角,甚至有些无能。 不管怎么样,不露痕迹地展现了真实,启迪了思考,见证了人生百态,不空洞也不猥琐,是高水平纪录片。之前,我就感觉二呆呆的妈妈作为妈妈挺了不起,这回从这部片子的总导演观之,二呆呆的妈妈也当得起了不起之誉。

 3 ) 感想2

花滑是一门高门槛的投入,深受华裔的青睐,因为身体轻盈。竞技体育也是进入美国名校的敲门砖。要学会接受失望。练成一个动作可能需要摔上百次,上万次,这样你能不能耐得住性子,一遍一遍的把他做下来,还不放弃。现在的孩子受挫折教育挺少,接受打击的能力比较差。练就大心脏很有必要。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站在我这边,这个很重要。花滑一分钟2美金。教育孩子要把一些情感注意力分担出去,比如做一些兼职。小孩子的机会成本很高,因为有很多的可能性,他可以试不一样的东西。触底反弹的能力,非常有韧性的人。希望你成为一个很努力的人,因为不努力连输的资格都没有,不需要你是个完美的人,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聆听自己的声音,勇敢的做梦,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偶尔放空自己很重要,比如抓云。一个妈妈照顾不了好自己,怎么照顾好孩子,牺牲里面没有爱的。早上6点半是全家起床的时间。gep考试天才班选拔。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是从小学就层层分流,1%天才班,5%直升高中。新加坡推行的是精英教育通过不断筛选通过最优质教育资源,优先匹配给顶尖的学生。看到美的事物,会让你一直保持积极的状态。一段时间专注一件事。

 4 ) 是妈妈,更是自己。

观后有感

没有最卷,只有更卷。没钱人的小孩有时间玩手机,有钱人的小孩在忙着学习各项技能。其中几集纪录片讲述的都是中产阶级“鸡娃”的情况,作为普通家庭看得太焦虑,不喜欢这样的氛围。

作为一个妈妈,最好的状态就是:先爱自己,提升自己。

看完最喜欢的妈妈是北京的李琦(第十一集),拥有厚重的知识文化、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精气神儿,给孩子更多的生活体验,尊重孩子的天性,我喜欢可以成为这样的妈妈。

先学会输才能赢。

鸡娃先得鸡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潜移默化中优秀也会影响孩子。

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社会资源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不攀比,求上进。

(ps.为减少焦虑,建议观看《第五集 北京Lia:非典型海淀妈妈的养娃心得》、《第十一集 北京·李琦:学霸妈妈如何面对学渣娃?》)

part 1 《洛杉矶·静涵:学霸妈妈的“冠军”养成计划》

学霸妈妈静涵在女儿4岁多就把她送去学习花滑,这意味着巨大的经济、精力、时间投入。一方面,她想让女儿在体育竞技中学会坚强、刻苦、直面挫折的精神,另一方面则是为女儿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及学习环境,希望有朝一日女儿能成为花滑的佼佼者。

“滑冰不能成为她生命里的全部,她不能只有这一件事情,她未来能走到哪,我们还是会在自己的框框里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她。”

“妈妈希望你成为一个很努力的人。因为不努力连输的资格都没有。可是妈妈不需要你是一个完美的人,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妈妈希望你能够学会和自己相处,希望你能学会聆听自己的声音。我希望你可以勇敢地做梦,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一种人,不需要跟我的喜好有关系,因为妈妈爱你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我是你的妈妈。”

“我能做到最大的孝道,就是不绑架你们的老年生活。希望你和爸爸能自由快乐、随心所欲地享受你们的晚年。”(视频最后静涵跟在国内的妈妈说的一句话,破防)

part 2 《上海·阿胖:魔都妈妈鸡娃手册》

上海妈妈阿胖,身兼育儿博主、公司职员、妈妈的三重角色。对待儿子,她想方设法想送他上好的学校,让他学习大提琴、编程、高年级的课程。她满身的能量都是儿子赋予的,每天都精力充沛。

“鸡娃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不管是做妈妈还是不做妈妈,它们的幸福都是对等的,我觉得我最幸运的就是,我可以同时拥有这两种幸福。”

part3 大理·乐乐:《单亲妈妈佛系育儿活成大女主》

许你自由生长。

单亲妈妈乐乐,独自带着9岁的女儿定居大理。她没有给孩子报学习班,没有强迫孩子去学习不喜欢的东西,特别是关于孩子对爸爸的想法,也表现出理解与理智。而她自己,也沉迷于生活的乐趣。

“孩子有孩子的命运,孩子不需要成为我的荣耀。”

“我全身心且自然而然地爱我的孩子,但同时我更是我自己。”

“我为了孩子去挣钱,我觉得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因为孩子他其实真的是需要你舒服。我说我永远把自己放在优先秩序,当你自己别扭的时候,就妈妈有个功能就是管他,你自己把孩子当做你身份的一个延伸。”

part4 新加坡·秀玮:《新加坡养娃“卷王”》

秀玮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居住在新加坡,除了平时要上班,周末还在家里开办钢琴补习班挣钱。秀伟的爸妈也从中国来到新加坡帮衬带娃。新加坡实行精英教育,每次升学都面临考试,为了能让孩子胜出,秀伟毫无懈怠地督促孩子练习二胡与学习。

“想要的要自己努力争取,妈妈努力给予你们的是妈妈认知内最好的一切。”

part5 北京Lia:非典型海淀妈妈的养娃心得

我们终将独自远行。

相对于其他妈妈的鸡娃,Lia培养自己儿子乐然,显得放松且自信。她意在培养儿子坚强、乐观,甚至三岁起就把孩子送入全托的教育体系。同时,考虑到乐然后期的教育计划,让乐然学习德语、马术、篮球等。

“人只有在欲望特别强,或特别痛苦的时候才能有所体会,所以我不希望把他安排得四平八稳的,让他没有奋斗的机会。”

“坚强这个品质刻在我们家族基因里,几乎所有事都要独立面对。”

part6 成都·辛欣:单亲妈妈要结婚怎么过娃这一关

是妈妈,更是我自己。

成都单亲妈妈辛欣,从小是在单亲重组家庭中长大,直至出国留学,回国与还在大四的男友意外怀孕,生子离婚,如今又遇爱情。从小单亲的她,对于父母来说是个混世魔王,如今她的儿子好似重复着她当年的样子,把同样的难题移交给她,正如她对儿子说:“你不仅是我的修行,我也是你的修行!”

“人生有很多事情由不得你选的,你只能接受,然后做好你自己。”

part7 昆明·Tina:混血孩子融入中国学校有多难

Tina17岁的儿子彬彬龙是中巴混血,在普通公立小学会被特殊对待,Tina只得把他送去国际学校,但疫情爆发后,彬彬龙生父已经负担不起他的学费,只能退学。妈妈给他找了职校,但是彬彬龙很不适应,坚决要退学。他向往中国的大学,但是由于没有接受国内系统的教育,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让他参加高考。退学后的彬彬龙进入Tina的咖啡店成为学徒。

“残缺才有裂缝,裂缝才能生长。”

“我可能是一个胸无大志的妈妈,我觉得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觉得我的俩孩子也是普通人就很好了。”

part8 台北·学文:孩子选择职校,该接受吗?

妈妈学文从内蒙古远嫁到台湾,经营着一家面馆,十分辛苦,但她不吝啬在孩子的教育上进行投入,并给孩子充分的理解支持,理解儿子选择职业学校,在儿子迷茫期间沉迷于网络游戏整天无所事事,引导他在面馆尝试创新牛肉面。

“我生了他,但是他的路要让他自己走,你选择读什么我们都供你去读,前提是你搞得清楚是不是你要的。”

part9 上海·宝妮:辞职带娃的全职妈妈后悔了吧?

全职带娃的宝妮,在对待女儿学习小提琴这件事特别较真,甚至已经影响到他们家庭成员的关系。宝妮将自己的时间、精力都献给了陪女儿练琴,最终女儿也得偿所愿通过了考试。

“我已经站在别人站不到的高度,如果说再往回走,或者说再开始一个新的东西,去尝试学习的话,我前面这些走过的路,付过的汗水,还要再重新来一遍。”

“她因为从小这样学过来,她有一股韧劲在身上,将来她哪怕不走这个专业我觉得也可以,我相信她今后做什么都不会太差。”

part10 成都·任平:为了事业晚婚晚育的女性后来怎么样了?

江湖忍娃行。

任平,清音表演艺术家。她十几岁开始学习清音,一直忙于事业发展,39岁才生下儿子满满。与儿子相处的过程温暖轻松,在教育儿子过程中坚持原则,常年带着儿子各处演出,希望儿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认真做事。

“我会对他有个规划,就是他的性格、心理规划,就是你必须得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有善心这样的一个男人。”

part11 北京·李琦:学霸妈妈如何面对学渣娃?

李琦夫妇都是海归,他们有两个儿子,相对于父母,大儿子小帅是一个“学渣”,在学习上表现平平,但他从小对赚钱感兴趣,头脑灵活,并且擅长把弄电子产品。李琦接受儿子学习一般的现实,并且以带孩子去各大博物馆来增加孩子的见识;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与精气神。

“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有一个更大责任,不能是纯利己的。”

“什么年纪做什么事,至少学习是现在投入产出比最高的。”

part12 成都·小白:优秀教师也会面临育儿难题?

小白是一个让学生、家长很喜欢的老师,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她充当了一个其他家庭“爸爸”的角色。她把自己的耐心跟精力都给了学生,甚至直到小学才与儿子单独相处。现在的她,只想有更多高质量陪伴孩子的时间,来弥补之前对孩子的亏欠。

“我觉得很多的爸爸妈妈,对孩子很焦虑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没有自信,对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好的爸爸妈妈这件事情没有自信,其实还不是孩子这件事情没有自信。”

“环境是会滋养人的。”

 5 ) 每个妈妈都有不同的人生

最近腾讯视频推出的《了不起的妈妈》纪录片,讲述的是海内外12个中国妈妈的故事,能看得出来编导是有选择地挑选了一些妈妈,总结下来这些妈妈基本上都处于中产阶级这样一个社会层面,其中洛杉矶妈妈,上海、北京妈妈的经济条件可以说在中产阶级中也算是中上等的;台湾妈妈生活有一点点窘迫,但是也不能算底层人民,可以说编导是有针对性地找了这个阶层的妈妈做了这样一个节目。现在脑海里翻着12个妈妈的不同故事,我觉得导演更想展示的是当代中国妈妈的一种状态,和自己的关系,和家庭的关系, 其实每个妈妈都是在追寻“妈妈“这个身份和成为自己之间的平衡。容我一一拆解。

1. 洛杉矶妈妈,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华人妈妈,UCLA, 哈佛双硕士,老公耶鲁毕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目前全职带娃,兼职当老师。可以说是这12个妈妈中家庭环境看起来最好的一个,给我的感觉是家很大,很豪华,像五星级宾馆。洛杉矶妈妈给自己6岁的女儿选择了花样滑冰的路,一天200公里的送学路,2个小时的课程,4个教练,所有的学习,比赛都是自费的,我听到一分钟2美金的时候不得不感慨这是一个烧钱的兴趣爱好。这个妈妈也承认自己家经济条件负担学费没有问题,她的目标不仅仅是兴趣爱好,而是培养奥运冠军,她觉得自己是学习教育的,如果能自己培养成功一个奥运冠军是一件自豪的事情(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从片中可以看出,她对女儿(茉莉)的要求很高,也很严格,我觉得她可以代表了美国华人圈中的“虎妈”类型,如果喜爱程度满分5颗星的话,我为她整齐感觉的家打2颗。

2. 上海网红妈妈,(后面还有一个上海妈妈,因为这个妈妈有一个很特别的身份是百万粉丝博主,所以给打上用这个标签区分一下)。这是一个胖乎乎的可爱妈妈,我觉得她不能算“鸡娃”,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对儿子负责,对儿子未来有期待的妈妈,有一份全职的工作,还有一个百万粉丝的公众号(”胖仙女晚托班“)记录她儿子从出生到长大的趣事,采访中提到自己大学是想报中文的,但是和大多数80后一样,最后都是按照家长的建议,选择了实用的专业,现在这个公众号既满足了她爱写作的兴趣爱好,也给她带来了丰厚的额外收入(百万年收入)。从整个纪录片来看,有两点印象深刻,一个是这位妈妈说到虽然儿子”不幸“上的是”菜场小学“(上海通常把没有特色的普通小学称为菜小),但是她后来意外的发现学校的英语老师水平非常高,不比私立,国际学校的英语老师差(这一点也很颠覆我的认知),所以她也安心继续让她儿子在菜小读下去了,二是她的老公,一个”典型“的上海男人,笑嘻嘻地在家做饭,切水果,负责后勤保障,希望自己老婆不要太折腾儿子和自己,可以有时间躺着打打游戏。这个妈妈喜爱程度4颗星。

3. 大理单亲妈妈:这是我最后看的一集,开始漏看了。我觉得不能说她是一个普通的单亲妈妈,因为通常我们听到单亲妈妈这个词的时候,想到的是离婚带着孩子,少女妈妈之类的。纪录片里的这位单亲妈妈都是自己选择的,有很多男朋友,几段婚姻(具体几段没有详细说),恋爱关系中有了孩子就选择生下来,第一个儿子20多岁了,第二个女儿7岁是分手后发现怀孕的然后选择生下来抚养,甚至都不要前男友负责。我脑子里马上浮现几个字“非主流”,这位乐乐女士(看样子40多岁了)自己说,她妈妈都羡慕她活了一般女人几辈子的日子。因为这样一个人,对孩子是0要求的,随便她们自己长大,自己做的就是陪伴抚养,除了犯法的事情不让做,其他什么都随便孩子自己。我觉得这样的人生是我这辈子也不可能过的,但是让我看到,这个世界上,哪怕在一个同质化成都这么高的社会中,还是有人活得不一样。这个妈妈的喜爱程度3颗星。

4. 新加坡妈妈:这是一个因为音乐方面特别优秀成功考入新加坡的乐团,扎根新加坡的福建妈妈,除了全职工作外,还兼职做钢琴老师赚钱,周末经常没时间陪女儿。给女儿选择了二胡这个专业,希望可以走音乐之路。教女儿钢琴的时候很凶,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后采的时候看的出这位妈妈的心疼,可怜天下父母心,她说她能帮女儿的也只有音乐这条路。女儿很可爱,告诉导演她不想学琴,想出去玩,哈哈哈,孩子终归是孩子。心疼这个妈妈的辛苦,给3颗星。

5. 北京佛系海淀妈妈,这是一个自己从小在寄宿学校长大的妈妈,对唯一的儿子也是从3岁开始就送去国际寄宿学校了,现在儿子已经初中了,每周从学校回家一次。看得出,这个儿子非常独立,从回到家开始,弄吃的,上课都是自己完成,没有让妈妈叮嘱一句。关于该不该上,什么时候上寄宿学校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此处不展开讨论,光从这对母子的关系来看更像是朋友,互相商量着来,决定权在儿子自己,片中没有看到母子之间有任何的亲子冲突。我个人还是很羡慕这种状态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彼此独立。这个故事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海淀妈妈的妈妈,一个退休的大学教授,70多岁了,生了癌症,坚决留在老家自己照顾自己,她告诉导演,她不希望自己老了生病了给子女添很多麻烦,我觉得为人父母能对子女无所图才是大爱,我自己是没有“养儿防老”的观点的。但是这不代表我支持子女对父母不管不问,认为父母和子女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不要强绑定在一起。因为我也向往独立自由,给这个妈妈放手的勇气打4颗星。

6. 成都单身妈妈: 这个妈妈也很牛,和3号妈妈一样,被我归到“非主流妈妈“类中。。。大学四年级生了儿子,自己还没有活明白呢,来了个小孩,后来结婚离婚,带着儿子。从纪录片中推测,家庭条件很好,高中就去加拿大读书了,不知道是不是受西方自由思想影响比较深,没有看出一个单亲妈妈的狼狈,反而看到一个活的很潇洒的女人。她说的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她说当初她妈妈再婚,为了对她伤害最小,各种隐瞒,等待,反而搞得妈妈也很痛苦,她也很痛苦。她说她想明白了,在她准备再次结婚的时候,她跟儿子说,这就是你的修行,你有我这样的妈,这就是你要面对的课题,你能解决。其实就是把孩子当成年人,不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伤害自己伤害孩子。这位妈妈是幸运的,二婚找的老公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男人,就他采访时候说出的对孩子没有分别心这几个字,我觉得这样的家庭关系不会别扭。只有把自己的人生过好了,孩子才能幸福,可能是这个故事想揭示的道理吧。冲着这位妈妈说的,我从来不管什么育儿理论的,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这句话,我给5颗星,哈哈哈。(后面那个成都妈妈我也很喜欢,搞得我想去成都生活了)

7. 昆明跨国婚姻妈妈:这个妈妈印象不是很深刻,只是感觉她的巴基斯坦的混血儿子由于自己长相,开始几年的国际学校的经历让自己无法融入普通学校的环境,内心比较挣扎。我只能送他一句话,这是你的命,你只能接受了。

8. 台北妈妈:如果非要从家庭条件角度看这12位妈妈,台北妈妈的生活是最辛苦的,在台北开了一个小吃店,这两年遭遇疫情,勉强维持生计。儿子不擅长学习,后来读了技校,擅长摔跤。因为这个小孩已经十几岁,看起来是在青春期,面对镜头应该不是很想表达很多内心的想法,但是看得出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也努力地在摔跤这个运动上付出努力,疫情期间帮妈妈的小吃店研制新的牛肉面。如果你的孩子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你是否还会依然爱他,为他自豪呢,这是看完这个故事给我带来的思考。这个故事不打分哈哈。

9. 上海鸡娃妈妈:我猜这个妈妈一定会上“热搜”的,因为她代表了”鸡娃“妈妈的一个境界,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把娃送上“巅峰”,自己是全职,家里外婆,奶奶还要帮忙(一个负责烧饭,一个负责作业)。对于我来说,如果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才能鸡成功,一来我没有条件,二来我也不愿意。具体怎么鸡的我就不描述了,但是反思这位妈妈的 “所作所为”, 就会感觉她把自己的价值和女儿的人生强绑定在一起了,认为女儿成功就实现自己价值了,因为她放弃了工作专职鸡娃,好像娃没有成功自己就没有价值。我对这个观点非常不赞同,全职妈妈也是工作,没有市场交换计价的工作,一样在创造价值。这种培养方式,运气好可能是郎朗,运气不好可能就是家庭悲剧,风险挺高的。这个妈妈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能用在自己身上,应该也能有所作为的,也能考上上音的。一颗星送给有“追求”的妈妈吧。

10. 成都清音妈妈:一个有事业,有家庭的“成功”妈妈,看起来是一个比较秉承传统育儿观的妈妈,挺好的,但是印象不深刻,不打分。

11. 北京google妈妈: 这是一个两个儿子的妈妈,自己是学霸,留学美国,google工作,工作中合作伙伴都是名校毕业精英,偏偏自己儿子在学习上非常平庸,特别爱“做生意”,从小就知道从小店买了东西贩卖给同学赚差价。这一集的名字叫“学霸妈妈如何面对学渣儿子”,其实早就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商是随机的,有点靠天收的意思,既然是靠天收,就坦然点吧,谁知道这孩子长大后不能成为马云呢。

12. 成都优秀老师妈妈:这个妈妈本人我太喜欢了,她自己本人是成都优秀老师,从纪录片中采集的上课片段看出,她的课堂环境是非常轻松开放,而且尊重每个孩子想法和个性。她会因为喜欢一个小店的布置,请小店老板来自己家花一星期重新布置家,看的出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还保持着少女心的妈妈。偏偏这样一个乐观的人,生了一个内向的儿子,后来她让儿子进了她一手在学校组织起来的棒球队,治愈了儿子,而这个棒球队同时也治愈了那些被讨厌被边缘的孩子,非常让人感动,这样的老师真的太稀少了,在她眼里每个孩子都是金子,都可以闪光,我给10颗星。

 6 ) 预定要反复看的一部纪录片

第一遍看下来的一些感受:

1.父母要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才能表现得更松弛。

2.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决定了孩子的下限。海淀区小升初的娃,思想宽度和深度可能远超30➕的自己

3.在教育中不焦虑的,要么是放任不管的妈妈,要么是对自己极度自信的妈妈。相信自己的教育观,相信自己为孩子做的规划,不被别人影响。

4.第2集,第5集,第11集比较符合自己的教育看,预定再看几遍。

5.选择小众的道路,学画画,学乐器,后期高收益的基础是前期的高投入,金钱,时间,精力,并且要有天赋。

 7 ) 孩子是种子父母是天气,教育是一门大学问

跟风刷完了最近大火的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纪录片记录了美国,新加坡,台北,还有国内各地不同妈妈的育儿方式,教育方法,还有一些心得,每个人的风格都大不一样,给孩子选择的路各有各的道理,其中一些也可以给我们普通人有一些参考或者思考 我从她们身上看到的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似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方式很好,而妈妈们的价值观,大多都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的,比如自己从小独立,住寄宿学校,就会早早把孩子送去寄宿;自己有后爸,可能就也会经历离婚,重组家庭,然后让孩子也经历后爸;自己从小学音乐,就也让孩子学音乐... 延续,有时候真的是在潜移默化之间,突然想起来前几天我婆婆翻出来老公四年级时候的日记,一共记了两个月的,我全部给翻完了,明显感觉老公日记里边的用词完全就是我婆婆的语气和表达习惯,而且婆婆的思想也完全而深刻的影响着他,这种东西可能自己不容易察觉,可是家庭外的人真的是马上就可以感觉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比想象中要大很多 那么作为妈妈的我们,到底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呢?纪录片中的母亲们都各有各的理由和理论,弹幕里大家也是讨论的很激烈,不可否认,看其中的几集的时候我也感到焦虑恨不得现在就开始启动鸡娃项目 鸡娃冲动还是没有持续多久,我感觉我还是比较认同鸡娃先鸡己的观念,优秀妈妈的孩子一般不太差,我也在小红书看到了五十岁了才选择从零开始学德语然后去德国读书实现梦想的妈妈,就感觉,其实什么事情都不必赶早,有些事情也许都是宿命吧 学习是伴随一生的习惯,自己身边也有太多本科毕业工作了几年又出国读研的案例了,学历焦虑不需要把压力全部放在父母身上,其实还是可以在孩子成熟之后自己做一些选择 至于艺术道路或者运动员道路等等,缘分和天赋重要,家庭氛围也重要,谷爱凌家里三代都爱滑雪,莫扎特更是出生在音乐世家,如果家长一点基础没有却盲目苛责孩子,在我看来强扭不太有意义,可是这点也未必,我老公就是个反例,婆婆自己不会乐器却活活鸡出了一个当上钢琴老师并且十万分热爱音乐的我老公,不可否认天赋也是神奇的东西,还是看各位妈妈有多强大的心脏了 之前无意中看到一句话,很有趣,分享给大家:小时候不太懂因果,感觉那是过于玄幻的东西,直到学习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才开始理解了,区别只不过是,反作用力是即时反馈,而因果却是不一定什么时候看到结果。 感觉育儿也是这样,不一定哪天,就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8 ) 了不起的应该是孩子们

虽然自己还没有机会成为妈妈

可在我心里妈妈是个神圣的身份

在这一部纪录片里讲述了12位母亲和她们的孩子

时而窒息 时而愉悦 时而焦虑 时而松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既然能做妈妈 就真的先爱上妈妈这个身份

因为无论我们如何为孩子选择

孩子们都会用最大的包容和爱回报我们

在这个前途未卜的世界里

孩子们才是真的了不起

希望身边有孩子的家长,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这部纪录片吧

会有很多启发和帮助

👨‍👩‍👧

 短评

看了四集了,被新加坡这段妈妈最后的独白给说哭了~很复杂的心情,很真实的纪录片~

5分钟前
  • 街角随拍
  • 力荐

我特别不喜欢用了不起伟大啥的来形容妈妈,这个词的色彩就是无奈且悲情。首先妈妈是一个可选择的身份,她不无奈,其次这个身份可以选择不同的展现形式,她也不悲情。这片子展现了不同的妈妈,或自由或压抑或放浪或克制,如果选择鸡娃,那前提是鸡自己,过程是整个家庭的时间表运作,结果可能是面对平凡。这是充满信息差的时代,不可否认,你的选择会决定孩子的未来方向,但关键是你确定他未来的样子吗?我被11期的妈妈感动,外婆选择相信女儿,为她跟学校争取自由,妈妈选择相信儿子,自由有限度,快乐有节制,而自己的知识储备足以支撑她对孩子教育的自信,这份沉稳笃定是我很羡慕的。育儿只能有一个模糊的目标,谁都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应试机器,但又强迫症般认为考试成绩是人生进阶“硬通货”,在这种矛盾中挣扎的妈妈怎么让孩子不挣扎?

6分钟前
  • 麦田里的彼得潘
  • 还行

看完后多少是有些惊讶,原来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中,父亲确实是缺失的状态,也许和选择的采访对象有关,但是确实看的压力很大…

8分钟前
  • 小桐
  • 力荐

了不起的孩子+令人窒息的妈妈+没存在感的爸爸

11分钟前
  • 天使爱美丽
  • 推荐

看完8集才来评论。从7集昆明开咖啡馆妈妈、8集台北牛肉面馆妈妈开始,这个纪录片才开始接地气和生活化,这个“了不起”才显得有了意义,这2位普通妈妈对孩子的养育,才是真正的了不起。看看1-6集是什么鬼,那都不是普通阶层的妈妈。尤其是第3集,那个妈妈追求自由和性开放,自己散养孩子,没错,她也是一种了不起,但是她真的不配拥有孩子!PS:5月29日看完了全部12集,第11集最佳。11集里这个妈妈的经济基础和教育方式,尤其是亲子关系的互动,都很赞。【推荐第11集、第7集、第8集】

14分钟前
  • Z
  • 还行

4.5星。选角家庭非常出彩,不是模式观念那种鸡飞狗跳妻离子散的鸡娃妈妈,而各个阶层不同背景各种观念,培养出来自食其力有一技之长让人舒服的孩子,确实切题“了不起的妈妈”。

19分钟前
  • 松子
  • 力荐

第11集的海淀妈妈太有魅力了,儿子口中睿智的女人,真的有大智慧

23分钟前
  • 野客
  • 力荐

原来就听说有些妈妈特别狠,看了第一集就把我吓到了。因为生活在北京,所以对第五集北京妈妈更能接受。整体看下来,觉得确实小孩的成长早期还是父母的资源和努力拖起来的,父母太不容易,孩子也不容易。

26分钟前
  • H
  • 推荐

拍的很好,一直想做女性教育类的内容。第九集实在太窒息了,和第十集形成明显对比。东亚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女孩,过早体验了什么是母职惩罚,“妈妈问外婆为什么生她,我问妈妈为什么生我,以后我不会生孩子,不要再读第二遍书”,这么开朗的孩子说出这么残酷的话,这其中到底谁得到了生而为人的幸福?

30分钟前
  • 西西弗斯记事本
  • 推荐

1.我们一边羡慕谷爱凌式的天才,又一边在说快乐教育,殊不知谷爱凌式的天才并不是你想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2.任何精英我相信都不会是那种所谓快乐式成长能够培育出来的,他们一定付出了比大多数人更多的努力,包括但不限于更多的时间,金钱,父母的陪伴。3.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子,取决于父母,取决于父母提供的基因,环境,教育方法,提供的资金,物质,情感互动……如果你自己就是条虫,真的不要要求你的孩子成为龙,凭什么呢?

32分钟前
  • 麦克流浪者
  • 推荐

这样的节目才有助于培养母性,但鸡娃成本实在太高了,大家都在鸡娃,我不鸡娃的话就觉得对不起孩子。不鸡娃也行,准备多点钱养他一辈子,父母努力一点鸡自己。

34分钟前
  • 小烨
  • 推荐

看到第五集,完全不接地气的一部纪录片。确是一部中产阶级家庭众生图。有人觉得大理妈妈好,说白了她只是更爱自己顺道养了个孩子罢了。第五集的妈妈结尾含泪说希望得到妈妈更多的爱,然后自己从幼儿园把孩子送去寄宿。这么大人了知道孩子真的要的是什么吗?所谓的独立自由其实都是给自己对待孩子态度找的借口罢了。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随便吧,反正自己信了也就自我消解了。

36分钟前
  • Ruby
  • 较差

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不容易,但我看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孩子,才是那个用无条件的爱包容妈妈的人,无论妈妈以爱之名为他她们选择了怎样的童年,自由的push的独立的充满压力的,她们都会说我好爱我的妈妈

39分钟前
  • 莲雪思沫
  • 力荐

惭愧啊,每一位很勇很敢的女性赞歌,必须5星

44分钟前
  • 麓童 | 无邪气
  • 力荐

看到第3集了,第3集的妈妈好酷,看了1.2集,有点焦虑,别个家庭条件这么好,对孩子的教育一刻都不放松,反观自己,工作占了大部分得时间,而没有时间陪小孩。从这3集来说,每个妈妈都花时间用心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我要反思下自己,反思下现在的工作,做一个称职的妈妈,不但要有好的经济基础,还要有时间陪伴孩子。

45分钟前
  • Elven
  • 力荐

前几集可以叫做鸡娃的妈。大理那集的妈妈最随性洒脱。最喜欢第五集乐然小朋友的状态,那才是一个男孩儿应该有的模样。

48分钟前
  • 蓝蓝十六岁
  • 还行

片名起的太大了。可以叫了不起的中产妈妈。

50分钟前
  • Hayek
  • 推荐

应该换个名字,叫了不起的孩子。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教育方式,但唯一相同的就是孩子对妈妈无条件的爱。

54分钟前
  • 英恩
  • 推荐

第一期看得我焦虑症都犯了。非常喜欢大理的妈妈,要足够自爱,才会养出爱世界爱自己的孩子

58分钟前
  • 玖。
  • 力荐

每一位妈妈都真的太了不起了

60分钟前
  • 王边边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