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

剧情片巴西,法国2002

主演:亚历桑德雷·罗德里格斯,莱安德鲁·菲尔米诺,菲利佩·哈根森,道格拉斯·席尔瓦,乔纳森·哈根森,马修斯·纳克加勒,索·豪黑,艾莉丝·布拉加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卡迪亚·兰德

 剧照

上帝之城 剧照 NO.1上帝之城 剧照 NO.2上帝之城 剧照 NO.3上帝之城 剧照 NO.4上帝之城 剧照 NO.5上帝之城 剧照 NO.6上帝之城 剧照 NO.13上帝之城 剧照 NO.14上帝之城 剧照 NO.15上帝之城 剧照 NO.16上帝之城 剧照 NO.17上帝之城 剧照 NO.18上帝之城 剧照 NO.19上帝之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20:12

详细剧情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这里是“上帝之城”,更是魔鬼也会叹息着转身的地方。  阿炮(Alexandre Rodrigues 饰)带着我们到了这里,他见证了这里二十多年来被残暴、贪婪、复仇、野心、背叛、掠夺所裹挟的混乱生活以及最终导致的一场灾难性的黑帮争斗。虽然从小就要 辗转于匪徒间求生存,但胆小怕事的性格与自我保护的本能却使他一直能平安度日。  60年代初,阿毛、阿夹和阿呆是这里的“少年三侠”,在抢劫完旅馆之后,他们三人分道扬镳,阿夹重回上帝的怀抱,而阿呆和阿毛纷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70年,当年“少年三侠”手下的小弟小豆子(Douglas Silva 饰)靠着自己的心狠手辣,不停地吞并别人的地盘,成为了贫民区的“小霸王”,生意也从抢劫升级到了更为暴利的毒品买卖,和他一起飞黄腾达的还有班尼(Phellipe Haagensen 饰)。  班尼认识了美丽的安迪丽卡(Alice Braga 饰),准备归隐,在送别的晚会上,他意外被对头杀害,悲痛之下,“小霸王”集合人手给班尼报仇,帮派之间的厮杀就此开始。  此时的阿炮,机缘巧合下成为了杂志社的见习摄影师,他的相机,照下的却是孩子们持枪荷弹的狰狞,和帮派间无休无止的仇杀。

 长篇影评

 1 ) 贫贱而自践者的杀人狂曲

《上帝之城》是一部纪录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的犯罪、罪恶的电影。 看完之后,我不由得深思起来,到底他们的嗜血成性是因为自身的贫贱还是一种心理上的习惯? 那里是南美,那里是巴西,那里也是里约城繁华下面、贫民窟中最真实的写照。对于南美电影,或者是表现南美的电影,年纪稍长一点儿也许会记得《贝隆夫人》,其实这部电影的成就远不及“贝隆夫人”本人,他们也许津津乐道的是麦当娜的那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后来这首歌也基本上成为了阿根廷的“第二国歌”。之后再有成就的就是巴西电影《中央车站》,一部绝对意义上的公路电影,展现了巴西的一小段国土,也让两个主人公相互成长起来。当然还有最近的一部阿根廷电影《谜一样的双眼》,一部讲述还罪的经典影片。 当然,系统地归结下来,南美电影还有很多优秀作品,譬如《爱情是狗娘》、《雨水危机》、《墨西哥往事》以及这一部《上帝之城》。看过南美电影的影迷或许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诸多南美电影之中,大多数影片导演都会不自觉地选择了展现南美最贫穷、落后的一面示人,他们并不以此为羞,反倒是凭此成为了这些影片动人的节点。 《上帝之城》,其中的主角或许并不是里面特定的某一个主角,而是一个地方,这座充满了戾气的里约城。这里有巴西最大的贫民窟,这里有最真实的巴西人、确切地说应该是南美人。他们在这里出生、终老,在这里过着贫穷而汲汲的一生。那是个恶劣的生存世界,周围充满了暴力与厮杀,他们从小见惯了血拼,刀枪更是成为了他们平时的玩具,杀人也就成为了儿戏。 影片借用了现实主义的手对南美城市进行了刻画,在火热的枪战对垒中,迸泄着南美大陆惯有的、带着骚动的音乐,在复杂的毫无秩序的贫民窟中,一个个地狱中的撒旦挥动着刀枪狂舞。他们偶尔劫富济贫,偶尔也杀人不分左右,他们是因为贫穷而造就的一批问题儿童和青年,他们在杀人的快感中寻找自我的价值和地位,他们就是一堆悲天悯人的可怜虫...... 这是一部现代的启示录,所谓的“国家”到底给予给了人民什么?法律、公平到底能不能在这贫瘠的大地上冉冉升起?对于这群黑肌肤的人群而言,无疑是一团巨大疑云,他们想象不到,也难以看得到..... 《上帝之城》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巴西,也不仅仅存在于南美,它衍伸出来的却是这个世界的问题。暴力滋生在当今这个文明的世界之中,它迫害着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儿童和少年。第一世界的富足,永远和第三世界的贫穷、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或许也包括我们)一直都挣扎残喘在痛苦世界的边缘........ 这只是一部因贫贱而自践者的杀人狂曲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们要反思为何贫穷,也应该去反思“文明”的本身!

 2 ) 里约热内卢的真实写照

“上帝之城”是政府在贫民区建造的安居房,这里是暴力毒品的天堂,住在那里的孩子们几乎人手一支枪,任何进入此区的货车都难逃被劫的命运,主人公Rocke就是从小生活在这里的黑人小孩,他有自己的梦想,希望成为一名摄影师,他的生活被暴力、流血和毒品所围绕,但是他在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却保存着一颗敏锐的心,他用照相机记录了这个满目苍夷的城市,实现了他的梦想。电影展现的生存环境,对生活的观察和揭露都令观众惊奇,电影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真实生活在里约热内卢的贫民呢?

 3 ) 暗城

看了巴西的《上帝之城》,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

有一种看《古惑仔》系列影片的感觉。漫画感的人物,浓烈夸张的动作,紧张快速的节奏变化,一浪又一浪的故事起伏。是一种同时具有酣畅视觉和压抑感觉的镜头组合。看着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的故事,让人感慨,原来不管种族肤色,生活在贫苦杂乱的世界里、身不由己一步步滑落到暴力深渊里的人们,多有类似。

然而,还是有些不同的。如果说,《古惑仔》系列是一个长焦距,在那些黑帮小混混身上放大着人性的善良和麻木、挣扎和无奈,关注着一个个个体化的人的话,《上帝之城》,更象是一个广角镜,它把一个贫民区的各种贫困和暴力、冲突和变化,都压缩纳入到一幅社会性的画面里。相比来说,它关注的是整体、是本质,也因此,更有厚度。

在《上帝之城》里,一切自有它的法则。生命是一种赌博,活着是一种偶然。血腥暴力的丛林法则已经成为呼吸着的空气,只要还在这个贫民区里讨生活,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都曾经或可能是黑暗世界的一份子。

可怜可叹的是,即使对那些杀人如麻的人性泯灭者,导演并没有只写他们的“恶”,也是点出了他们“纯”与“好”的一面。说实在的,那些人还都是孩子,为得到一个漂亮照相机而渴望,为长得丑追不到女朋友而懊恼,为自己的举动不被周围人重视而生气。身在这样的城市里,他们对毒品、枪支、死亡的经验,超过了对求学、工作、家庭的体验。他们辨不清善恶,或者甘心为恶,只是因为没有人教过他们基本的善恶观念,并且,他们生活着的天地,并不是一个好人能太平生活的有保障的世界,很多美好生活的机会对他们关闭着,除了变得更强更残酷,他们没有办法得到更多。

在这样的城市里,甚至好人和坏人的界限也是模糊的。一群六七岁的小孩子一起成长,踢球玩耍之余,为踩过界的大哥哥们放风跑腿,在警察来的时候,为同一社区里的人们不分黑白地打着掩护。他们会受欺负,然后微不足道地反抗着,个性强韧一些的孩子,会从此尝到暴力的甜头,一发不可收拾地走向血腥的黑色权力之路,然后,或者被敌人杀掉,或者被警察歼灭。其他的孩子,在渡过了这样混混噩噩的黑色童年之后,会娶妻生子,找到一份不那么挣钱但是正常的工作,维持家庭。然而他们依然是这个畸形城市的一份子,生命和尊严得不到保障。不知道哪一天,他们的规律生活就会被打破,然后他们又燃起怒火,重拾枪支和燃烧瓶,在为亲人报仇的心态下,重新回归暴力之路。……只有极少数幸运一些的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走出了城外,得以尝试贫民区外的另一种有尊严的人生,这样的道路,如中彩一样幸运,和偶然。

又想到了当年那部《纽约黑帮》。同样是写黑社会的片子,这个片子和《上帝之城》、《古惑仔》的视角是不同的,更多地,它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刻画了黑帮的兴亡衰败,以及它和主流社会的复杂关关系。然而在后两部作品里,黑帮本身自成一个世界,其中有起有落、有合有聚,只要贫穷和暴力的环境没有变化,仅仅是为了生存,所有的黑暗故事都会一次又一次地重演,枭雄叠出,生生不息。

一个晚上,陷落在这样的一团泥潭中。在那些漂亮利索的镜头剪辑中,看那些小孩子一代一代地奋斗、挣扎、下滑,在半梦半醒的暴力生涯里灰飞烟灭。忽然就想,在这样的“上帝之城”里,人这种东西,还真是渺小如尘啊。

 4 ) 里约热内卢不猜火车




就连《中央车站》这么温情的片子,都有当街杀人的镜头,可见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暴力泛滥到了什么程度。《上帝之城》、《菁英部队》和《人类之城》三部片子分别从黑帮分子、警察、平民三个不同的视角对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做了展现,综合起来就是一副动荡不安的底层世界全景图。不得不承认,在这巴西三部曲中看到的,完全是一种我们经验以外的生活。暴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不管你身份如何,不定哪天就横尸街头,犯罪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是一场冒险。如果可以选择,没有人会愿意过这种朝不保夕、危机四伏的生活。里约热内卢山城里的贫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必须在那种荒唐、荒诞、粗砺的环境中过活。按理说,在这样的人间地狱里,每个人脸上都应该写满绝望,自杀成为家常便饭,空气里都是颓唐的味道,但是,三部影片中的人物的精神状态却颇为昂扬振奋,生活态度很是自得其乐。是什么使得他们即便在火坑中还能尽情的舞蹈?在我看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旺盛的生命力

拉丁民族是热情奔放的,他们有着旺盛的原生态的生命力,仿佛血液里都是阳光的颗粒,他们大多性格热情不羁,狂野率性,极尽冒险、刺激与疯狂,追求生命的盛放狂欢,他们跳桑巴、踢足球,走狗斗鸡,玩的就是心跳。相对于那些文明传承久远,人人温文守礼、规行矩步民族来说,拉丁民族无疑是一些“野人”,然而正是有了如此不可禁锢的活力,他们才能在拉美这块动荡不安的、通行丛林法则的大地上生存下来。

三部电影中,黑帮与黑帮、黑帮与警察的的争斗,都用了许多的快镜剪切,人们行动迅速,精神饱满,山上山下、胡同里、街巷中,快速的跑动、穿插,犹如暴走竞技,有着荷尔蒙乱窜的激昂,场面虽然残酷,但是生气勃勃。《上帝之城》、《人类之城》中讲述小豆子和班尼、瓦利斯和艾斯两对发小一起谋生的时候,没有任何煽情的、凄惨的画面,虽然只是小小少年,面对着这不测的世界,但他们不消极、不退缩,勇敢去闯、放手去干,脸上没有阴霾,倒是时常笑容满面,得意洋洋,最终也赢得了自己的生存。三部片中都有歌舞场面,或庆祝生日或庆祝夺得地盘或帮派联欢,他们聚集在一起,在节奏强劲的音乐中,寻欢作乐、青春激扬。

无论争斗、谋生、找乐,他们都有着充足的能量,想到就去做,永远精力充沛,爆发力十足,不知道什么叫做疲劳倦怠亚健康,无论在多么不妙的处境,都要博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都要宣示自己的存在。里约热内卢阳光猛烈,尘土飞扬,社会秩序混乱,是一座活火山,生命之火阴暗的人是没有机会没有资格生存下去的,只有这些拉丁人,这些生命力旺盛、生命意志强悍的拉丁人才能无忧无惧、没心没肺的在这里闯荡。

二、优越的钝感力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说在压力丛生的现代社会生活,每个人需要一些钝感力,来减轻心理的疲劳,应对灵魂的焦灼。钝感力意为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遇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像李敖说的,即使穷,也要不忘穷开心。

里约热内卢的人们除了靠旺盛生命力得以生存,还需要生活,身处硝烟之城、虎狼之地,想要生活得乐观自在,心理素质自然不是一般的好。他们仿佛有一种天生的钝感力,每个人都杜绝了自伤自怜,在与生活的冲撞中,没有太多的思想包袱、情感重担,总是能赤膊上阵,勇猛顽强,绝望、恐惧、抑郁等极端情绪不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体力上的得天独厚,心理上的天赋异禀,让这些人能皮糙肉厚的往前闯,开创属于自己的生活。

《上帝之城》的主角阿包,是个有点懦弱的男孩。想恋爱,人家看上的是富家子 和帮派老大;想为哥哥报仇,手枪在旁边都没有胆量拿;热爱摄影,没钱买器材;被炒鱿鱼后,和朋友相约去打劫,又下不去手;总之是一事无成,百事不遂。他的生活中可谓充满了无奈,按常理应该找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但是此人极为皮实,依然腆着脸在街上晃,用无赖的态度对待生活。虽然没希望,依然有胆色和社会地位悬殊的警察局长的女儿一起并肩看海,热情的为她跑腿,争取相处机会;虽然怕得要死,但还是战战兢兢的进入小霸王的狼窝,为黑帮份子们拍照。这个人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坚忍的活下去,并且不放弃希望,失业后又找了份送报的工作,并热心向报社记者请教摄影技巧,终于守得云开雾散时,因拍摄仇人被杀的照片而一举成名。最终横尸街头的小霸王,从小就亡命天涯,也是一位不怕摔打的彪悍人物。《人类之城》中两位男主角,瓦利斯和艾斯,都是孤儿,从小在街市上讨生活。被人打骂追逐,那是家常便饭,他们不当回事,乐呵呵的长大了。瓦利斯打听到亲生父亲,找上门去,遭到冷脸,赖着不走,实现了和父亲一起生活的夙愿。艾斯妻子跑了,成了单身爸爸,这人满不在乎,还有心情在护林站值夜班的时候勾引过路女子。这两个人如果叹命苦、爱面子,敏感而容易受伤,那么别说在上帝之城立足,就是能否长大成人都大成问题。

在《上帝之城》里,我们管中窥豹的见识到了巴西警察的无法无天,那些勾结黑帮、贩运军火的警察完美的诠释了“警察是有执照的流氓”这一说法。不过,当我们在《菁英部队》里看到了巴西警察的全貌,对他们进行指责的冲动就会冷却许多。在巴西当警察收入极低,政府还要求警方自负盈亏。而那些贩毒集团的武器达到了军用标准,比警察的装备更好,毒贩们针对警察的袭击也频繁发生。随便找找,就有这样的新闻:“2006年5月12日晚,巴西圣保罗州各地的警察局和警察突然遭到黑帮袭击,截至14日共有115起袭警事件,这些都发生在12日后的3天内,至少60名警察被打死,1名警察的女友、2名过路人遭遇不幸。5月15日,发生在巴西圣保罗地区最大的黑帮袭击警察事件仍然没有结束,整个圣保罗地区都笼罩在一片血腥和恐慌的阴影中。”----巴西警察的境遇之惨,恐怕是别国的警察无法想象的。经济没保障、武器落后、又时常命悬一线,在这种情形下,巴西警察内部腐败、野蛮执法、滥杀无辜,贩卖军火,收保护费,国家机器土匪化,如此乱象也并不全是他们的责任,为了生存,他们的有些不光彩的作为也是情有可原、情非得已。

《菁英部队》里的警察移尸当办案,争夺地盘,勾结黑帮,《人类之城》中毒贩们要下山游泳,会事先通知山下的警察让路。要在这样的警察黑帮夹缠不清的情形下正义执法,那是痴人说梦。不过当国家要对黑帮行使霹雳手段进行剿灭的时候,由没有腐败纪录,经过严格训练的警界精英组成的“菁英部队”就会出动。《菁英部队》很大的篇幅用来讲述即将卸职的纳西蒙多上尉训练他的接班人。菁英部队成员的训练方法,可以说是惨无人道的,长官们对学员们殴打羞辱贬损是第一课;为了惩罚打瞌睡的学员,给他一个打开了的手雷握着,一松手就会把大家都炸上天;吃饭的时候,把饭往泥地上一倒,还要求学员们把饭吃光;……这些魔鬼教官对学员们进行的地狱式的非人的训练,使得那些精英警察的心理、生理的底线一再下调,由人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野兽。纳西蒙多上尉由于自己做了爸爸,对自己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的泯灭人性、手段残忍、滥杀无辜,颇有悔意,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但是他的继承人要胜任菁英部队的工作,必须继承他的冷血作风,所以纳西蒙多不断的在出任务的时候对两个候选继承人进行示范。随身带着塑料袋,对嫌疑人进行套头逼供,当场栽赃逼问出幕后人,虐待嫌犯讯问情报等等。影片结尾,纳西蒙多和马蒂亚斯找到了杀死菁英部队成员内托(纳西蒙多比较满意的继承人选)的毒贩,要当场处决他,毒贩请求不要打他的脸,而纳西蒙多命令马蒂亚斯用散弹枪朝毒贩的脸轰了一枪,这一枪使马蒂亚斯完成了最后的心灵历练,纳西蒙多成功的培训出了一个作风铁血百无禁忌的合格接班人。马蒂亚斯,这个本来要当律师的斯文眼镜男蜕变成了野兽,不,怪兽。菁英班的训练也好,纳西蒙多的言传身教也罢,其实训练内容有很多是为了增强学员们的钝感力,把生理上的伤痛忘记,把人格上的受辱抛开,把心中的道德律令和国家的法律条文放在一边,为了在危机四伏的里约热内卢生存下来,为了打击犯罪、完成任务,可以残酷无情、不择手段。

有了优越的钝感力,相当于给自身添加了一层绝缘涂料,可以屏蔽许多负面的思感,使外界带来的恐惧、忧虑、沮丧等带有腐蚀性的不良情绪无法渗透进来,从而使重重压力不影响人的心劲,不消解人的热情,不磨损人的希望。上帝之城的警察、平民、黑帮份子在这层涂料的保护下,继续着他们危险动荡、热火朝天的生活。

    三、柔韧的缓冲力
    
生活在里约热内卢的女人们,完全可以按照《立春》的语法说:我不想在这座城市发生爱情。三部影片中的爱情,也确实没有一个是圆满的。《上帝之城》,少年三侠之一和女友逃跑时,被警察击毙;帅哥施耐德的女友被小霸王当众强暴,施耐德一家也随之家破人亡;班尼和漂亮女友要一起隐退,可是在告别舞会上班尼被来寻仇的毒贩误杀;《菁英部队》,马蒂亚斯和美女同学相恋,却因他的警察的身份暴露,两人大吵分手。《人类之城》,由于帮派争斗,瓦利斯不得不离开女友。在这座城市发生的爱情,极其容易遭到灭顶之灾,这是一块爱情的死地。至于亲情,也是难得美好,《人类之城》里的亲情,酸涩凄楚、残缺不全,瓦利斯和父亲好不容易团圆了,但父亲不久又犯事被抓。三部影片里,唯有友情被保留了下来,用来歌颂。生命力和钝感力固然不可或缺,但这两种力量并不足以应付所有的问题,所以还需要在人际上找到盟友,既然爱情、亲情都不可靠,那么只剩下友情可以指望,确实,这座城市里的友情是经得起考验的、温暖的、深厚的。这些被上帝遗弃的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冲击的时候,坚实永久的友情提供了柔韧的缓冲力,使他们不至于被摧毁。

《上帝之城》里小豆子身负命案,和好友班尼一起流落江湖,亡命天涯,狼狈为奸,合作无间,闯出了好大的名号。有了班尼的调停,黑帮间还能和平共处。班尼一死,杀人不眨眼的小霸王无比伤心,没有了班尼这个制动阀,就完全失控了,于是丧心病狂,大开杀戒,最终导致了自身的败落。懦弱的阿包也有一个好朋友,两人一起打劫拍照工作,形影不离。《人类之城》里两位铁哥们,相互扶持,在一场黑帮大战后,他们抛开了父辈的恩怨,一起离开了死胡同山,打算共同抚养艾斯的儿子克莱顿。《菁英部队》里,两位发小,马蒂亚斯和内托,在警队相互砥砺,共谋正义事业,内托代马蒂亚斯送眼镜给小男孩,被黑帮埋伏杀害,无意间救了好友一命,马蒂亚斯伤心欲狂,心性大变,放弃了做律师的打算,一心为好友报仇,最终成长为凶暴的野兽刑警。

不管是什么身份,这些人建立的友情都是同样的真挚,同样的颠扑不破,而一旦失去友人,那柔韧的缓冲力不再,当事人无一不陷入疯狂,有着自毁的冲动,可见那份友情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如果说生命力和钝感力可以保证一个人的生存和生活,那么友情带来的缓冲力则能够深入到一个人的生命,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种春风化雨的力量,为戾气缭绕的上帝之城平添了几许祥和,为水深火热的人们带来了福祉。

四、苏格兰VS巴西

    《猜火车》里的主人公,企图反抗主流社会,颠覆四平八稳的人生观价值观,拒绝过平庸的制度下生活,对生存的荒诞进行存在主义式的思考,并通过一次对友情的背叛达致自我的新生。苏格兰阴郁的天空下,马克一伙颓唐而迷惘,走到了消极无为的极端,而里约热内卢灼热刺眼的阳光中,那些精力充沛性情彪悍的年轻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感性而鲜活,敢打敢拼,横冲直撞,生猛无畏,有一种青春勃发的少年精神,他们凭着生命力、钝感力、缓冲力的三位一体,在火坑中也能尽情舞蹈,他们血液里有着阳光的颗粒,他们忠于友情,他们不猜火车。



 5 ) 从《上帝之城》中看到的巴西精神

【~我的巴西课论文~胡子最高~】

上帝之城,这是一个早已被里约热内卢遗忘了的世界,片中人们在逃避警察时会说“上帝保佑”,会拿着枪在胸口画十字,但仍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这是一个上帝压根无暇以顾的城市。那里的男孩可能四五岁就目睹暴力的发生,七八岁就开始杀人抢劫吸毒贩毒,九或十岁因为一次在别人地盘上的抢劫被“扛把子”射掉脚趾头,甚至有可能到十几岁二十几岁就被杀暴尸街头,任何一个听到那昼夜不停的如鞭炮般枪声的人都会对于这个地方胆寒。然而奇怪的是,我却没有在《上帝之城》中看到哪怕一个满脸愁苦或是抑郁或是求死的人,生活在那块地方上的人们脸上和血里有着那样的一种——一种我在地球这一边和平宁静的社会里街道上却鲜见的——蓬勃的活力,然而身处地球这一端的我,也只能够从这部《上帝之城》中窥见巴西里约贫民窟的这只豹子的一块斑来揣度彼端的生活而已。

不得不说,影片中贫民窟的全体居民团结一致的精神令我这个集体主义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人都惊讶不已,妓院旅馆的枪杀抢劫案一出,整个贫民窟百千人竟然能统一口径三个月让警察抓不到人;唯唯诺诺看着就像个loser的主角Rocket却有着令人刮目的顽强不屈,勇敢追求喜欢的女孩子,勇敢追求自己的摄影梦想,哪怕那女孩那梦想是多么遥不可及,哪怕失败再多次,哪怕是冒着生命的风险也不放弃;嗜血凶残无情无义如小霸王泽,也珍视与Denny的友谊,这是比爱情还要浓烈的感情(连“I love you, but I have had enough.”都说出来了,这绝非一般革命同志友情,由此导致我甚至一度怀疑导演是要把泽塑造成gay);还有整个贫民窟群体的那种热情不羁和昂扬振奋,所有这些特征却是同是第三世界国家劳苦人民的我们所不能拥有的,当然,不能拥有的还有他们的自由。的确,上帝之城里聚集着被城市拒绝的的人们,他们被主流社会抛弃,受不到教育,就像在电影里,我们压根看不到贫民窟里勤奋工作的大人或是努力学习的孩子,更看不到工厂学校,只能看到绵延曲折错综复杂的破烂街区和贫民窟外远处依稀可见的高楼大厦,还有那些原本该舔着棒棒糖的孩子却在枪口上舔血。这里的人们出生之后交的第一个朋友可能就是某个街头帮派的小混混,上的唯一一所学校可能就是这枪杀如鞭炮的贫民窟社会大熔炉,遇到的第一个愿意和你上床的女人可能其实是个Deise Lane,得到的第一个工作可能就是贩卖毒品链条里最底层的delivery boy。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这种受主流社会文化忽视的街头文化的浸润下,巴西的贫民窟里输出的并非只有杀手毒枭,不知道多少来自这里球星,他们高超的球技是和小伙伴们在狭窄的街道和扬着尘土的平地上练出来的,不知道多少从这里走出的文人艺人,是因为受到了这里多元文化人情百态的滋养,更不知道有多少城市别处的少女艳羡贫民窟桑巴舞校中少女扭动地似乎更富动感的大臀部。

要了解巴西的贫民窟(favela),就必须牵扯到另外一个概念——“腹地”(sertão),腹地“特指在巴西东北部、中部的内陆地带,这一大片广阔的区域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周期性地被旱灾侵袭,无论是殖民时代的垦殖进程还是独立之后的近现代化进程在这里进展得都极为缓慢,因此,直到现在,腹地依然是穷乡僻壤的代名词。” 1如胡子课上所讲,贫民窟即为“腹地在都市的延伸”,从词源的角度能看到贫民窟与腹地的渊源:favela原指一种腹地的耐旱植物。在卡奴多斯之战后,退伍军人和难民因为没有拿到政府的军饷和补给,又不愿回到腹地故里,就模仿这种坚韧的腹地之草favela在里约热内卢的山丘上定居下来。后来从腹地来到里约谋生的穷人和来自东南沿海咖啡种植园里的黑奴也加入了贫民窟中,只见新人进, 不见旧人出的贫民窟叠床架屋般渐渐扩大(影片中也可以看到60年代上帝之城中整齐有序的房屋到70年代后就变得拥挤而无序)逐渐自成一体,自我组织,从此固化2,甚至能够发行自己内部流通的印着毒贩头像的货币。如同达•库尼亚所在《腹地》中写道的,虽然腹地贫穷羸弱,但它“是巴西民俗文化的根源,印第安人、 黑人、 混血人和白人在这一片被历史的加速器抛掷出来的贫瘠土地上, 缓慢而充分地融合出了与沿海地区的欧化文明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文化形态。所以,达•库尼亚认为“真正的巴西在腹地”,这个观点甚至深远地影响了巴西的思想文化史3。

我想,正如达•库尼亚所写,或许贫民窟里的人民是最能代表巴西精神的,他们极尽冒险、刺激与疯狂之能事,追求生命的盛放狂欢,他们跳桑巴、踢足球、走狗斗鸡、尽情做爱。正是有了如此不可禁锢的活力,他们才能在拉美这块动荡不安的、通行丛林法则的大地上生存下来。 生活在贫民窟的他们并不像我们想当然的那样低下粗鄙没有人格只是一个符号,从某些层面上来说,他们甚至是比我们活得更加生动的人,如同discovery的列国志巴西篇中最后的结语中所言:在这个国家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改变,格斗者将舞蹈变为武术,工程师把热带丛林变成世界上最为超现代的城市,奴隶的后代掌握了生存的技巧,快乐四处可见。所谓的美国梦就是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显然巴西也分享着这个梦,只不过对于巴西人来说,这种转变可能是一瞬间的事,一刻的完美胜于一生的完好,他们活在当下,这也是他们的狂欢节所具有的要义:夜晚变成白天,贫穷也可以富有,平庸变成美丽,这种变化就是我们要讲的故事的核心,无望的生活变成了无尽的美好;这是一个擦鞋的小男孩也可以成长为总统的国家,这就是巴西精神。是啊,他们活在当下,是啊,他们有梦和激情。

即使到时候能够到桑巴之乡去一睹课上所描述种种,我可能还是不敢像胡子当年那样“风萧萧兮易水寒”般深入那上帝之城,但是,我不会是冷漠的,我是能看见他们的,我是羡慕他们的。想到前几天读《巴西诗选》的时候看到这首Cruz e Sousa所写的O ASSINALADO4,附在下面,这就是我心中对于那块热土的最贴切的想法了:

你是疯狂不朽的狂人
高尚而疯狂的狂人
大地总是你那黑色的脚镣
地上的巨大灾难束缚着你。

然而正是这痛苦的镣铐
然而正是这巨大的灾难
使你的心灵因渴望萌芽
爆裂成无数柔情的星星。

你是个诗人,伟大而卓越
把个荒无人烟的世界
一点一滴地洒满永恒的美丽。

在神奇而广袤的大自然中
精神焕发出的一切勇气
都证明了你那狂人不朽的惊奇!

参考文献
1,赵振江,滕威,胡续冬.《拉丁美洲文学大花园》,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 235-236 页。
2,李玉婷.(2007)巴西贫民窟的成因.第2页。
3,张扬.(2009).巴西“电影复兴”以来的“贫民窟美学”.第10页。
4,安东尼奥•卡洛斯•塞克琴选编,作序和注释,赵德民译.《巴西诗选》,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年,第59页。

 6 ) 巴西,巴西

因为某本书,还因为《中央车站》而对巴西感兴趣。《中央车站》里黑帮在车站维持治安,杀人如草芥那一段,让我有些明白为什么巴西的导演会对现实投以如此深切的关注。看完真正暴力的《无主之城》才发现制片正是《中央车站》的导演沃特·塞勒斯。

看的时候就猜导演Fernando Meirelles可能拍广告出身,果然他干过这个。类似这种跳接的剪辑老派一些的导演往往分寸掌握不好。Fernando Meirelles手法流利娴熟,运动起镜头来感觉一流。我对《无主之城》的兴趣在题材:贫民窟里没有未来、暴力当道的生活。不过Fernando Meirelles的节奏感很多时候都像在拍MTV,只是他很知道适时把握收放的尺度,故事开展到后来越来越见精彩。所以有人说这电影很酷也够商业,我大致可以理解。

片中有些部分的设计感其实很强。譬如宾尼这个非常时尚的黑帮人物,当他开始幻想田园生活的同时,观众已经猜到他可能活不长久了。时代感颇为淡薄,6~70年代的嬉皮风潮对宾尼造成的影响并没给观众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至于影片的男主人公,同时也是叙事人,自然是虚构出来、目睹不同时期贫民窟面貌的见证人。对于不熟悉贫民窟生活的导演来说,很多时候他需要借助原著的故事(据说是半自传的小说),以及一群街头少年的演出来突出质感和真实感——这一点倒是很象《早安孟买》,但后者的纪实效果更强,而《无主之城》的性质却暧昧得多(可悲的是,这两部电影似乎都在向我们暗示,印度次大陆和南美新大陆注定都是被上帝遗弃之地,阶级分化也更令人发指)。但因为主题集中与影象风格的突出,《无主之城》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后来的《不朽的园丁》却坏得多,恐怕太向好莱坞靠拢了。

 短评

看过巴西,才知道我国多么安定……

7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4.5;视听太炫技了——长镜穿过被主遗忘的贫民窟,手持寓意的混乱无序动荡(用得如此贴合),分屏中的剧情浓度,华丽剪辑居功至伟(高效剪出一个体量极大的关系网,其高速感与整体基调极为契合,堪称模板剪辑),配乐简直分分钟都击到心尖(班尼欢送会那段看得目瞪口呆,灯光穿过乐声在死亡降临处静止,绝妙的处理啊),多线叙事的交织出厚重文本(叙事闭合成就完满)。看这样一部片很难不满足,几乎癫狂的暴力中竟还掺有黑色幽默的成分,细思全是悚然;一个笼罩在冤冤相报罪行怪圈中的无主之地,众线交叠的正是曾怀有良知微光的普通人如何踏入残酷火并,懵懂孩童如何以枪杀毒品标榜男性雄风;结尾更是惊心——小霸王倒下,然而会有更多造反后浪雨后春笋,cue到某卫/bing吓一跳。

1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史上最强剪辑,《低俗小说》遇上它也要甘拜下风!第一次接触巴西电影,就让我着实惊叹了一大下~~

14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评论这部电影是可耻的

19分钟前
  • Bigteeth
  • 力荐

竟然是跟据真人事件改编,上帝之城已经不是耗子来看一眼都含着眼泪走的了,而是魔鬼看了都想哭的地儿,抓只鸡你们用的开那么多枪吗!子弹不要钱吗!矮子帮被困然后脚中枪那小子哭的之所以那么真实竟然是因为牙疼 = =!片子节奏非常棒 四星不够,五星未满

22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力荐

我现在看啥都是鸡汤。在这种荒诞、粗砺的虎狼之地中过活,结果活的生机勃勃自得其乐,旺盛的生命力,天生的钝感力,皮糙肉厚,从不忧郁。

23分钟前
  • 砚小朵™
  • 推荐

最不值钱的是人命。最黑的黑帮是警察。

26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暴力永远是贫民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出色!奥斯卡总算做对了一件事!

33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是的,这部电影带给人的冲击力之大难以用语言来形容,首先导演的水平很高,拍摄手法和剪辑方式都相当前卫,配乐也是和主题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效果,故事越是残酷音乐越是奔放,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世界上最接近地狱的地方,电影真实地还原了那里发生的一切,从孩子开始,无法无天。

38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8/10)影片最后杀死主角的那群熊孩子的演员,此后他们真的成了黑社会………………………………………………………………………

39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被上帝抛弃了的上帝之城”。无望之城。抢劫、杀人、贩毒、少年帮派、警匪一家……出生于此的孩子们唯有依靠信仰、爱情、音乐、教育等才有可能“飞跃贫民窟”,但在那之前,你得确保自己活着。“讲故事”的表现形式冲淡了些许戾气,如若不然,也许会残酷得让人看不下去。

40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这配乐这镜头!!!!

44分钟前
  • A-sun*
  • 推荐

再凶残的成长和再迷茫的反思最后还不是一场警匪勾结得救之后却扑街了事。一切都是轮回,还是作为乱世摄影师的正当职业好啊。

47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脸盲症发作,愣是20分钟才把人脸分清。

50分钟前
  • September
  • 力荐

“被上帝抛弃了的上帝之城”一个除了偷窃,强奸、走私、贩毒、杀人、抢劫无处不在的城市,因为这里无需偷窃,而犯罪的几乎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这里是真正的地狱和人性泯灭的地方。高超的剪辑、丰富的剧情、合适的配乐组成一部十分优秀的影片,更加让人震撼的是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54分钟前
  • Q。
  • 力荐

可是我们的困难无关紧要,在里约热内卢的风景明信片上,是不可能看到我们的

59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不只枪支,摄影也可以改变命运。血腥暴力、丛林法则以及完全不会出现在明信片上的里约。剪辑酣畅淋漓得像桑巴舞曲。据说奥运期间巴西政府对贫民窟的做法是建堵高墙眼不见为净,我...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离暴力最近的人,离天堂最近。

1小时前
  • 阿朽
  • 力荐

暴力枪战、高速剪辑、晃镜、多画面以及各种无序感。看来很震撼的一部电影,故事讲述的方式颇具传奇色彩。巴西荣升心目中民风彪悍第一圣地。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